工程管理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历史梳理

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历史梳理

【Abstract 】Chinese national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has a long history,since the Zhou Dynasty has records can bechecked.For thousands of years,the skills of craftsmen of all dynasties have been passed down continuously,the cost knowledge has been gradually accumulated,foreign advanced cost management experience has been integrated from time to time,and China s cost management has been reformed,developed and improved in combination with its national conditions.Taking the time as the clue and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records,the Zhou Dynasty i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from the feudal dynasty to the present,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and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o the present.From the two aspects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content and 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organization,the development succession is sorted out in detail,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st management in Hong Kong,Macao and Taiwan is summarized.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cost management in various stages,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direction of improvement,and summarizes the three trend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cost management.By sorting out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cost management,it can help cost management personnel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cost management,and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under the opportunity brought by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initiative in China.【Key words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Historical development;Analysis of development;Future tendency"""History of Civil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in ChinaYin Zhijun ,Ding Xue(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China )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发展历史梳理尹志军丁雪(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300401)【摘要】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历史悠久,自周朝便有记载可查。

工程管理专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

工程管理专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

展,具备工程技术及经济管理、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与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的知识结构相接轨,专业方向涵盖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管理经营、工程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承包等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工程咨询、工程项目施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相关工作,专业覆盖面宽,从业范围广,社会需求大。

资格考证:EMCI)等。

发展状况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教育是在管理工程专业、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专业、国际工程专业、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教育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形成的。

早些时候,国际上诸所大学院所中开设工程管理这门专业的也是寥寥无几,只是侧重于某些重点方面进行专门的专业教育,高,将对工程管理专业及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挑战。

如何使工程建筑在质量、监理的水平以及创意上有所突破,都需要工程管理方面的协调和配合。

在建筑施工组织和技术、工程开发和经营、财务的滚动和回收、整体规划的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工程管理的升级和同步发展,以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

业等等。

就业状况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

这一专业涉及就业领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比较普遍。

从银行证券到酒店宾馆,从建筑企业到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急需补充大量的工程营造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因此人才市场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该专业就业领域所涉及到的工作是: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中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修改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就业政策,为专业人才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完善了专业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脱颖而出的市场机制。

北京市先后出台了《北京招聘外地人才细则》等政策,使外地专业人才留京之路进一步拓宽。

工程预算发展历史

工程预算发展历史

工程预算发展历史工程预算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所需资源(资金、人力、材料等)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的一种管理工具。

随着工程项目的复杂化和工程管理的发展,工程预算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下面,我们一起回顾工程预算的发展历史。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逐渐增多,人们开始意识到对工程项目的资源分配和利用有必要进行管理。

然而,早期的工程预算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系统化和科学化,大多是以经验和直觉为依据,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

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现代工程管理理论的建立,工程预算开始获得更多重视。

在美国和欧洲,一些企业和学者开始尝试建立起科学的工程预算体系。

这一时期,工程预算主要侧重于资金的分配和控制,预算编制主要以项目的建设成本为基础,考虑到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和设备投入等因素。

到了20世纪中叶,工程预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程预算开始应用数字化管理工具,提高了预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时,预算编制不再仅仅关注建设成本,而是更加注重对项目风险、资源分配和进度控制的综合考虑。

同时,工程预算开始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行业领域,包括建筑、能源、交通等。

预算编制的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包括单项预算、项目预算和组织预算等。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程项目的日益复杂化,工程预算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预算编制需要考虑全球资源配置的不确定性和变化,同时要应对项目投资风险、环保要求、质量控制等新问题。

与此同时,新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的快速发展,为工程预算提供了更多创新的方法和工具,例如基于模型和仿真的预算编制、多元化的成本估算技术等。

总的来说,工程预算发展历史中经历了由经验主导到科学化、由粗略估算到全面管理的过程。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和工程管理的不断完善,工程预算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工程预算编制和管理能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交付提供重要保障。

工程管理概论成虎编著——4.工程管理概述

工程管理概论成虎编著——4.工程管理概述

过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职能,设计和保持
一种良好的环境,使工程参加者在工程组织中高效率地 完成既定的工程任务。 (4)工程管理就是以工程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对工程 建设和运营过程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
实现项目的目标。
(5) 我国工程院定义工程管理包括: 对重大建设工程实施(包括工程规划与论证、决策、 工程勘察与设计、工程施工与运行)的管理; 对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
西方工程招标承包模 式引入我国是1864年,由 西方营造厂在建1891年江海关二期工程招 标时,竟然“无敢应者”, 只有杨斯盛营造厂一家投 标。
但到了1903年的德华银行、1904年的爱俪园、1906年的德 国总会和汇中饭店(下图)、1916年的天祥洋行大楼等,都 由本地营造厂中标承建。 到了20世纪初,工程招标投标程序就已经十分完备。中山
十九世纪,近代资本主义的建造经营方式也引入我国。 到1880年,川沙籍泥水匠杨斯盛开设了上海第一家由中 国人创立的营造厂——杨瑞泰营造厂。
对营造厂的开业有严格的法律程序和担保制度,由工部
局进行资质审核,最后向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营造厂商 被分为甲、乙、丙、丁四等。 (3)在中国,直到19世纪中期,才有现代意义上的专 业建筑师。建筑师事务所专门从事设计和工程监理,与承担
汉代开始就设有“将作大匠”,隋朝以后称为“将作监”。隋代
开始设立“工部” 下设“将作寺”,以“大匠”主管。唐代工部 尚书只负责城池的建设,另设有“少府监”和“将作”管理土木
工程。宋代工部尚书职掌内容有所扩大。明清在工部设“营缮
司”,负责朝廷工程的营建。
(2)工匠(工官匠人,即专业技术人员)。工官匠人是专 门为皇室及政府服务的建筑工匠,既负责管理又负责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发展历史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发展历史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发展历史在早期的建筑工程中,合同管理的概念并不成熟,往往以口头协议或简单的书面记录来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和复杂性的提升,这种非正式的合同形式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违约风险高、纠纷解决效率低等。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法制建设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开始受到重视。

各国开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合同的标准条款和格式,规范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程序,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更加稳固的法律保障。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带来了新的变革。

电子合同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合同签署的效率,同时数字化存储和管理使得合同信息的查询、更新和维护变得更加便捷。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开始渗透到合同管理领域,通过智能分析合同风险、预测潜在争议,进一步提升了合同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与此同时,国际化的建设工程合作也促使合同管理向国际标准看齐。

跨国界的工程合作要求合同管理不仅要符合国内法律,还要兼顾国际惯例和相关国家的法律差异。

因此,国际工程建设合同标准化成为业界追求的目标,诸如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合同条件等国际标准的引入和应用,标志着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进入了全球化的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也开始注重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合同中增加了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对工人权益保护的条款,体现了现代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在促进社会整体福祉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望未来,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将继续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区块链等,可能会为合同管理带来更多的创新点。

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跨境工程项目的增多也将推动合同管理向着更加国际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法制的完善。

在未来,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将继续演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建筑行业需求,为全球建设工程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发展史

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发展史

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发展史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工程监理制度也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工程监理制度是对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阶段,讲述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之初的探索期(1978-1990)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还处于摸索和探索阶段。

1979年,我国成立了第一家专业从事工程监理业务的公司,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开始初步建立。

此时,监理主要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技术监督和管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和体系。

19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监理制度和管理经验,逐渐完善了工程监理制度。

不断扩大监理范围,逐步形成了以施工、设计和施工监理相结合的完整监理体系。

加大了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为工程监理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时期的逐步完善(1990-2000)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建设规模和工程技术水平也迅速提高,工程监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

1993年,我国出台了《工程建设管理条例》,首次对工程监理进行了系统性规范,明确了监理的职责和权力,并且加强了对监理机构和监理人员的管理。

此时,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基本形成,有效推动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管理。

2000年以前,我国主要对工程建设监理制度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加大了对监理机构的监管和监理人员的培训,逐步完善了监理制度和规范。

我国还加强了对工程建设监理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以及对监理结果的认可和执行力度,为后续的监理制度完善奠定了基础。

三、新世纪的深化改革(2000-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0年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了工程监理的管理和实施,包括《建筑法》、《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条例》等,为工程监理的制度和体系完善提供了有力法律依据。

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历史

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历史

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历史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管理的一种制度体系。

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涉及了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是建设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古代社会的造价管理早在古代社会,人类就开始进行各种工程建设活动,比如修筑城墙、修建道路、修建宫殿等。

这些工程建设活动都需要进行造价管理,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在古代社会,造价管理主要是由专门的建筑师、工程师和监理人员负责,他们通过经验和技术知识来制定工程造价预算和控制成本。

古代社会的造价管理主要是基于经验和传统技术,缺乏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但在古代社会,由于资源有限、人力和物力不足,对造价管理的重视程度较高。

这种情况下,造价管理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成本控制。

二、现代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形成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建设工程的复杂度和难度也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程建设的需求,需要建立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工程造价管理,建立了一系列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其中最重要的是工程造价核算和成本控制,通过编制工程造价预算、进行造价核算和控制成本,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这些制度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工程建设的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工程造价管理理念和制度,建立了一些基本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然后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国家逐步完善了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设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从传统的造价管理到现代的工程造价管理,从简单的成本控制到综合的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北京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演变史

北京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演变史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北京市地方标准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演变和发展 1、1987年京建质字第255号文件。

2、1990年京建质字第238号文件。

3、1996年京建质字第418号文件。

4、DBJ-51-2000《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地方标准。

5、DBJ-51-2003《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地方标准。

6、DB11/T695-2009《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地方标准。

7、《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地方标准经历了“简单---复杂---简化”的发展 变化,这种变化是我们国家改革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文件----标准,复杂---简化是从人治到法制的变化。

规程修订的背景 1、国家标准发生更新变化。

新增智能、节能、消防自动喷洒等国家标准。

2、政府管理职能发生变化。

锅炉、电梯等管理。

3、原地标在执行过程中反馈出许多问题。

修订的主导思想 1、资料切实反映工程实体质量情况; 2、取消重复的、不真实的和没有意义的资料,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3、解决国家有关规范中资料要求不衔接有矛盾的地方; 4、完善理顺工程建设各方资料关系; 5、规范工程建设资料管理; 6、符合标准格式要求; 7、要从根本上解决工程资料管理中存在的“要什么有什么,有什么要什么”的 现象。

原规程的编制的主导思想1、突出资料的重要性; 2、资料计算机管理; 3、汇编型、指导型。

新旧标准的变化对比 1、原规程共分为12章,新规程分为10章。

2、原规程第三章“管理职责”修订为“基本规定”。

3、取消了原规程中的第四、第十二章,对其内容进行修订后合并到其他章内。

4、对原规程章节的名称进行了精简,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5、新规程中有关监理的资料不再划分小类。

本规程的最大亮点 1、主线明确,确定了谁施工谁形成谁收集谁签字谁管理基本原则; 2、取消予检和重复报验资料的; 3、突出了统一验收标准要求的检验批验收理论; 4、减少归档保存的资料,提出了过程控制资料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与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休戚相关,特别是随着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对各类专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工程管理高级人才(项目管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将有不断增长的需求。
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十分广泛,他们可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公司、国际工程公司、投资与金融等单位从事工程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或科研工作。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该专业就业分布最多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等。
就学科分类而言,目前也有专家认为,将工程管理的“工程”仅限定为土木建设工程管理违反国际惯例,不符合全世界和中国工程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土木建设工程只是许多工程领域中的一个。工程管理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土木建设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应该包括范围更广的其他工程。
开设该专业的各高等院校有把工程管理归入到管理学院下的,如天津大学;有把该专业作为土木建筑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院系的,如东北财经大学的金广建设管理学院。每个学校又侧重不同,有的侧重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有的是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有的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或者偏重管理或者偏重技术,各有特色。
在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进行调整时成立的专业,代替了原来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工程管理就是对工程或者说工程建设进行管理,这里的工程指的是指土木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是对一个工程从概念设想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具体工作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进行管理。
相关的资格考证: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国际工程管理认证(EMCI)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