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肺炎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高热时多饮水、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得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喂养技术,防止咳呛。
4、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得变化。
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保持呼吸道畅通,输氧或使患儿做好输氧护理,每2—3小时更换体位一次.5、输液患儿,注意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以8-10滴为宜,以防肺水肿发生。
有心力衰竭得患儿,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惊扰,保证患儿安静与休息。
6、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但应避免受凉.婴幼儿腹泄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床边隔离,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侧卧位3、严格饮食管理,按医嘱禁食或喂少量补盐液,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好得饮食,宜少量多餐,由淡到浓4、详细观察大便及呕吐物次数,量,色与尿量.并注意T,P,R,BP变化,如有脱水症状及时通知医生.5、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臀红及尿路感染.勤翻身,防止发生褥疮.有呕吐得患儿做好口腔护理6、按医嘱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无药物外漏.7、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物,器械,以利抢救。
8、出院时应宣传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等、急性肾炎护理常规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3、饮食按医嘱。
浮肿期进无盐饮食,限制入水量,保证热卡,浮肿消退后给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不合理忌盐、4、测体重每周一次,浮肿厉害时隔日测一次,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观察小便量与色.5、按医嘱测BP并记录.注意精神状态,浮肿程度,如有血压过高伴呕吐,头痛者,及时报告医师、6、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浮肿患儿,操作应轻柔,防止皮肤破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
重症患儿输液治疗时,应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输液过多过快而加重病情. ,7、长期使用激素得患儿,应注意观察有无低钾,低钙以及消化道出血与感染得表现.8、出院时做好卫生宣教.嘱家长督促患儿避免剧烈活动,一年内不宜参加体育活动.高热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2.环境适宜。
病房必须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避免对流;室内最好备有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按病种隔离,严禁探视;工作人员入室前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患腹泻、皮肤病和传染病者均不得进入新生儿室,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室内采用湿式清扫,每日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细菌培养1次。
4.按医嘱给予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
哺乳后应将小儿竖抱,轻拍背部,助胃内误咽的空气排除;哺乳后宜取右侧卧位,以防溢奶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病情危重或口腔疾病不能吸吮者,用滴管喂养或鼻饲,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奶具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洗刷,再高压灭菌后备用。
5.准确执行医嘱,及时留取标本送检,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6.新生儿入室后尽快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家长,以便及时进行处理,亦可避免发生纠纷。
及时给患儿戴上写有姓名、性别等身份标志的手圈,防弄错婴儿。
7.每日测量体温三次或遵医嘱。
早产儿,低体温及发热39℃以上者,每1~2小时测体温一次;置婴儿温箱者,每2~4小时测体温一次,以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8.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房间1次,每次60min。
照射时注意眼睛及皮肤的防护。
9.使用婴儿温箱时,注意消毒隔离。
每日用消毒水擦拭温箱。
温箱湿化水每日更换一次。
10.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换片时先用温水清洁臀部,再涂20%鞣酸软膏或其他护臀膏,防臀红发生。
11.根据病情轻重每日给予沐浴或床上擦浴,沐浴时观察皮肤有无皮疹、疖肿、糜烂等,衣服应宽大松软,棉质适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12.新生儿脐部24小时后采取暴露疗法,脐带未脱落或脐部分泌物多时禁盆浴,每日用0.5%络合碘消毒2~3次,以防发生感染。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一、患儿入室后,有本室当班护士进行沐浴或油浴、做识别标记,安排床位。
二、认真做好护理体检,并与家长核对患儿性别,书写护理病历。
三、保持适宜的温度,维持体温稳定,室温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5%。
注意保暖可使用婴儿温箱,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鼻的粘液及呕吐物,注意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
保持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是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看护,防止窒息。
五、预防感染:(1)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清洁设施。
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室内时时清洁,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新生儿用品均应"一人一用一消毒"(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日脐部护理1到2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做好皮肤护理勤换尿布便后清洗,有红臀者按红臀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六、合理喂养:(1)正常足月新生儿提倡早期哺乳(2)定时、定磅秤、定地点测量体重七、确保患儿安全:避免新生儿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如可以触1 / 30及的热源电源尖锐物品,工作人员指甲保持短而钝,使用暖箱者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早产儿护理常规早产儿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活产婴儿,又称未成熟儿。
出生体重多在2500克以下,身长小于47cm。
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者为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克者为超低体重儿。
保暖、喂养、维持正常呼吸、预防感染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早产儿的关键。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保暖1、维持室内温度24-26℃,环境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温度。
2、对体温不升或体温较低者,应缓慢复温,根据胎龄、日龄、出生体重选择暖箱或辐射台保暖。
保暖箱使用是用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相适宜的环境,使患儿体温保持稳定,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3、保暖箱温度及湿度标准:温度是根据早产儿体重及出生天数2 / 30决定,相对湿度为55%-65%。
新生儿疾病护理模板范文

新生儿疾病护理模板范文新生儿疾病护理模板范文第一章引言新生儿期是婴儿生命中最脆弱的时期,新生儿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为了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科学的护理。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新生儿疾病护理模板范文,以供医护人员参考。
第二章常见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2.1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数天内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色,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
护理要点包括:-观察黄疸程度,及时记录黄疸指数;-定期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鼓励母乳喂养,增加母乳摄入量;-保持环境整洁,避免感染;-避免过度累及,保证充足的休息。
2.2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特点是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护理重点包括:-确保充足的氧气供应;-观察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维持新生儿体温,并避免感染;-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必要时进行插管;-定期监测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含量。
2.3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血液中存在致病菌或细菌毒素,导致全身感染的疾病。
护理要点包括:-提供无菌环境,保持床铺、器械等的清洁;-观察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好口罩;-严格执行输血和药物给予的无菌操作;-定期拍胸部X线片及血常规,观察病情变化。
2.4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是指在新生儿期发生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护理重点包括:-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注意呼吸窘迫的表现;-维持新生儿体温稳定,保持充足的营养;-鼓励喂养,增加抵抗力;-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携带感染控制,避免交叉感染。
第三章新生儿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3.1个体化护理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状况和疾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保证护理针对性和有效性。
3.2维持高清洁度提供无菌环境,保持器械、床铺等的清洁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3.3促进营养和生长发育鼓励母乳喂养,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3.4确保充足的氧供应监测氧饱和度和呼吸情况,及时采取辅助通气等措施,确保新生儿的氧供应。
儿科中医护理常规

第四章儿科疾病护理第一节新生儿疾病一、一般护理1、环境要求:新生儿室应阳关充足,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上下午各通风一次,避免对流风。
保持室温度22°C-24°C,夜间狐狸是温度26°C-28°C,相对湿度55%-60%。
2、保暖: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方法因地制宜。
(1)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2)体温低或病情不稳定的冰儿不宜沐浴。
(3)体重低于2500克者,可置于暖箱中。
(4)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护理结束后病儿要及时包裹好,沐浴后30分钟方可打开包被检查病儿。
(5)使用热水袋是应避免烫伤。
3、喂养:首选母乳,在无法母乳喂养情况下可给配方奶,做到按需哺乳,随时观察有无溢奶及吐奶情况。
4、加强基础护理(1)皮肤黏膜护理:病儿每日沐浴一次,危重病儿床上擦洗,每日更换干净衣物,衣服应宽松大、质软。
加强臀部护理,勤洗勤换尿布,预防红臀。
用2%碳酸氢钠口腔护理每日一次,如有鹅口疮,酌情增加次数,动作轻柔,切勿擦伤黏膜,两次喂奶之间可喂温开水清洁口腔。
(2)脐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感染,脐部护理每日一次,如有分泌物,每日二次或酌情增加次数。
(3)测体重:足月儿每周侧二次,早产儿每日或隔日测量一次。
(4)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做好健康指导,出院时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疾病防治知识及育儿保健知识。
二、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现象。
本病在新生儿期较其他任何年龄常见,当血中为结合胆红素过高时,能导致神经细胞中毒性病变,引起预后严重的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中医辨证常见证型】1、湿热郁蒸(证候)面目全身皮肤发黄,颜色鲜似橘子皮,精神疲倦,不欲吮乳,烦躁不安或呕吐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指纹红紫。
新生儿疾病护理PPT课件

一、红臀(尿布疹)
护理要点:
三、每次大便后,应用温水洗净屁股,并坚 持每次都要这样做,清洗时不用肥皂。 四、尿布外面最好不用塑料、橡皮布衬垫, 这样利于散湿散热,并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五、已发生红臀的新生儿,遵医嘱使用外用 药膏,如紫草油、护臀霜等。
5
一、红臀(尿布疹)
护理注意事项:
为新生儿清洗红臀时,应用手沾水轻 柔地进行清洗;而不要用毛巾直接擦洗臀 部。清洗后要用毛巾轻轻吸干。在涂抹油 类及药膏时,应把棉签贴在皮肤上轻轻滚 动,不能上下涂擦,以免损伤皮肤加重疼 痛。红臀的预防重于治疗,每次大便后都 要用温水洗净新生儿臀部、肛门周围及会 阴部,并经常该处通风,皮肤干燥。
9
二、脐炎
预防及护理:
多喜娃月嫂应做好断脐后的护理,保持 脐部及周围的清洁卫生,用5%碘伏正确消 毒脐部,积极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 一旦发生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等症 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0
三、湿疹
产生的原因:
新生儿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就是平常说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原因是 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 所致。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 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 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 遇热、遇湿都可使 湿疹表现显著。
12
三、湿疹
预防:
3、衣物方面:比如贴身的衣服是棉质的,所有的衣服领子最好是棉质的,衣服穿得 要略偏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床上被褥最好是棉质的,衣物、枕头、被褥等 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爽。日常生活护理方面要避免过热和出汗。并让宝宝避免接 触羽毛、兽毛、花粉、化纤等过敏物质。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 4、对于婴儿湿疹在平时可以用中药成分的进行外涂,来达到对婴幼湿疹的治理修复, 同时可以配合儿茶小儿浴剂在洗浴时使用,更加全面的达到治理和恢复作用。 5、洗浴护肤方面:以温水洗浴最好,避免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用品,选择偏酸性的 洗浴用品。护肤用品选择低敏或抗敏制剂护肤,并且最好进行皮肤敏感性测定, 以了解皮肤对所用护肤用品的反应情况,及时预防过敏的发生。 6、环境方面: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环境中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过 敏原,以降低刺激引起的过敏反应。家里不养宠物,如鸟、猫、狗等。室内要通 风,不要在室内吸烟,室内不要放地毯,打扫卫生最好是湿擦,避免扬尘,或用 吸尘器处理家里灰尘多的地方,如窗帘、框架等物品上。 7、保持宝宝大便通畅,睡眠充足。睡觉前为宝宝进行节奏性肢体运动20分钟左右, 既可以增加机体抗敏能力,又有利于胃肠功能和提高宝宝睡眠质量。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LOGO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高多红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早产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低钙血症体温调节无效❖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
❖保暖:每日监测体温2-4次。
体重>2000g在暖箱外保暖者,使用热水袋(注意避免烫伤)及戴绒帽,或让母亲抱于怀中。
必要的操作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防止散热:护理人员的双手需温暖,各种操作应集中。
不能维持自主呼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拍背、吸氧处理,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用面罩或机械正压通气给氧。
❖随时备好氧气、吸痰器、新生儿呼吸复苏气囊、直接喉镜、气管导管和急救药品等,若发生异常情况可配合医师及时进行抢救。
❖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早产儿切忌常规吸氧。
婴儿喂养困难❖有吸允和吞咽能力者,直接母乳喂养或奶瓶喂养。
❖对有吸允能力差,甚至不能吞咽者,用鼻胃管喂养或鼻肠管喂养,如果仍有困难可应用静脉或部分静脉营养。
喂奶后应竖抱小儿,轻拍背部,然后取右侧卧位,并观察有无青紫、溢奶和呕吐的发生。
每天详细记录出入量,准确称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补充营养。
有感染的危险❖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尤其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立即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治疗。
❖注意消毒隔离,特别是医疗器械使用前后必须严格消毒。
❖工作人员或新生儿患感染疾病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自主呼吸受损❖注意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及量;保持氧气的湿度;每1-2小时变换新生儿体位一次以促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吸痰。
气体交换受损❖氧气头罩:流进氧气头罩的氧气不得少于5L❖呼吸道维持正压呼吸(CPAP):压力5-10cmH2O。
❖间隙正压通气(IPPV)+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压力4-6cmH2O有感染的危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根据医嘱合理用抗生素体温调节无效❖置于中性环境温度中以减少氧消耗,维持体温在36.5-37℃。
NICU护理常规

NICU护理常规第一节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220C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
体温过高时适当降低暖箱温度。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隔离鞋。
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水洗手后方可进行。
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
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
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前3日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4次,体温平稳3日后改为每日三次,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2~44小时1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
患儿应抱起喂奶。
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
喂药时应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1次,保持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重危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根据情况涂以护臀霜。
每三小时换1次尿布,防止红臀,红臀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灯每日照射局部,每3~4小时为患儿更换体位1次。
7.新生儿室内每日消毒3次。
8.奶具每次用后高压灭菌。
健康指导1.宣传有关育儿保健知识。
2.鼓励母乳喂养,促进母婴感情建立。
第二节早产儿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
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更需加强护理,要精心、细心的观察微小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给予处理。
护理常规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温在24~260c,相对湿度在55%~65%,床单元整洁、平整、干爽。
如患儿体重小于2000g或体温低于360c时应放入暖箱中保暖。
暖箱温度按日及体重的不同调节其中性环境温度。
暖箱湿度55%~65%。
保持暖箱清洁,每天擦拭消毒1次,每周更换暖箱1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热情接待患儿和家属。
(2)给患儿沐浴、更衣。
(3)测量生命体征及体重。
(4)规范佩戴双腕带,腕带上注明姓名、性别、床号、年龄、体重、住院号。
(5)向家长介绍探视制度、环境、主管医生、喂养、合作医疗等。
(6)作好入院评估,完善身份证明,制定护理计划。
2、环境
(1)保持室温 22-24℃,相对湿度 55-65%。
每张床占地面积>3 平方米,床间距宜 1 米以上。
(2)阳光充足,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每日早晚各开窗通风30 分钟,同时注意患儿保暖。
(3)定时空气消毒。
3、保暖
(1)根据新生儿情况,可采用辐射保暖台、暖箱等方法。
(2)体温低或不稳定的婴儿不宜沐浴,体温稳定后,每天沐浴一次。
(3)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
接触新生儿的手、仪
器、物品等均应保持温暖。
4、喂养
(1)根据医嘱按需喂养。
(2)积极提倡母乳喂养。
(3)对吸吮能力不强,可遵医嘱采取鼻饲喂养。
5、维持有效呼吸
(1)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肩部垫软枕。
(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有发绀者遵医嘱行给氧。
(3)有呼吸暂停者拍打足底、背部等方法刺激呼吸。
6、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新生儿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手卫生管理。
(2)基础护理:做好口、眼、脐、臀护理,保持皮肤完整性。
(3)专科护理:各项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7、确保新生儿安全。
避免让患儿处于危险的环境,如高空台面,可能触及的热源、电源及尖锐物品等。
照顾者指甲要钝而短。
8、观察和记录:严密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哭声、体温、呼吸、脉搏、奶量、大小便、活动等。
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9、加强静脉输液全程管理,使用微量推注泵。
10、认真对家长解释病情,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二、健康宣教
1、喂养:积极提倡母乳喂养,促进母婴感情建立。
2、向家属宣传新生儿育儿保健知识:介绍喂养、保暖、皮肤护理、预防接种、添加辅食等知识。
3、新生儿筛查:对患儿进行听力筛查、疾病筛查,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和半乳糖症等。
以便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机体组织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