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相思》全诗翻译与赏析
《相思》王维古诗

《相思》王维古诗《相思》王维古诗《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创作的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绝。
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⑴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⑵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⑶“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⑷“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
采撷(xié):采摘。
⑸相思:想念。
【白话译文】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
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可证此诗为天宝年间所作。
【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相思 王维古诗

相思王维古诗《相思》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
下面一起来欣赏下!《相思》作者: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3、相思:想念。
【韵译】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翻译】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评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
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
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
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相思》王维诗句的意思

《相思》王维诗句的意思《相思》王维诗句的意思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诗句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思》王维诗句的意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词语注释: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采撷:采摘。
作品译文: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赏析】诗中有两个关键字眼,一个是“相思”,一个是“君”。
这两个词的外延都十分宽广。
“相思”之情,人皆有之,相思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而“君”,也可以是任何“一个”。
“相思”具有对象性和专一性,情有所专注,因此它表示的是一种特殊的深挚之情。
这首诗的表达方式是非常别致的。
一个晴朗的秋天,诗人信步走到野外.望见那一颗颗红得透亮、晶莹如珠的红豆结在枝上。
油然而生情思。
此刻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儿倏然化作眼前的红豆.犹如她就立在眼前。
一个“劝”字充满深情,“相思”一语加一表程度的副词“最”,更是情深意长。
本来是诗人怀人。
诗人却遥嘱对方“采撷红豆”,不说人相思。
而说“此物最相思”,无限的怀念,感慨,都在这用字的轻重上。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王维非常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
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这首诗的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取象。
“红豆”会使人联想起一些长期流传的、具有深厚民俗基础的爱情故事,如相思木、相思树之类、这些,丰富了诗的内涵,联结着历代读者的心灵。
句解红豆生南国“红豆”,顾名思义,它的果实鲜红浑圆,而且晶莹剔透,人们常常用它作装饰物。
相思(王维)原文及赏析

相思(王维)原文及赏析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爱情抒发之作,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相思之情。
整首诗以情感真挚、形象生动的描写方式展示了作者对离散后的心情的表达。
诗中的第一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通过红豆生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相思之情。
红豆是一种象征爱情的植物,在南国的春天绽放几枝,暗喻着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就给人一种温馨而忧郁的氛围。
第二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表达了作者愿意将心中的思念之情传递给自己的爱人,希望对方能够理解并与自己共享这份相思之情。
此句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思念如此之深,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接下来的几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则是在表达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春花秋月是诗中常用的意象,代表着光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追问。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这两句描写了作者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
小楼昨夜又东风,境况与人心皆孤寂。
作者对故国的回忆,对过去的回首,无不体现出他内心的空虚和失落。
而诗的最后两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表达了作者对岁月的感叹以及对爱情的思考。
雕栏玉砌指的是曾经的美好回忆,尽管岁月流转,但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曾经一样真挚。
作者通过“朱颜改”一词,揭示了岁月的无情以及人世间一切事物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深思。
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过对爱情的提问,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无奈和矛盾之情,将自己与一江春水向东流作比较,隐含着人生苦短,无法抵挡时间流逝的感慨。
总的来说,王维的《相思》以简练而含蓄的语言,将深深的相思之情诉诸纸墨。
相思王维古诗的意思

相思王维古诗的意思意思:红豆生长在南国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你能尽情地采集它们,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创作的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绝。
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
《相思》原文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注释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
采撷(xié):采摘。
3、相思:想念。
《相思》赏析首句写红豆产地,次句以“发几枝”一问,语极朴实,而又极富形象性,设问自然,则暗逗情怀,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点明其相思属性,且用一“最”字推达极致,则“多采撷”的理由自见,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
全诗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语浅而情深,相传当时即为人谱曲传唱,流行江南。
《相思》创作背景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
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可证此诗为天宝年间所作。
《相思》介绍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相思》王维诗句的意思

《相思》王维诗句的意思《相思》王维诗句的意思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诗句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思》王维诗句的意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词语注释: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采撷:采摘。
作品译文: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赏析】诗中有两个关键字眼,一个是“相思”,一个是“君”。
这两个词的外延都十分宽广。
“相思”之情,人皆有之,相思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而“君”,也可以是任何“一个”。
“相思”具有对象性和专一性,情有所专注,因此它表示的是一种特殊的深挚之情。
这首诗的表达方式是非常别致的。
一个晴朗的秋天,诗人信步走到野外.望见那一颗颗红得透亮、晶莹如珠的红豆结在枝上。
油然而生情思。
此刻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儿倏然化作眼前的红豆.犹如她就立在眼前。
一个“劝”字充满深情,“相思”一语加一表程度的副词“最”,更是情深意长。
本来是诗人怀人。
诗人却遥嘱对方“采撷红豆”,不说人相思。
而说“此物最相思”,无限的怀念,感慨,都在这用字的轻重上。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王维非常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
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这首诗的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取象。
“红豆”会使人联想起一些长期流传的、具有深厚民俗基础的爱情故事,如相思木、相思树之类、这些,丰富了诗的内涵,联结着历代读者的心灵。
句解红豆生南国“红豆”,顾名思义,它的果实鲜红浑圆,而且晶莹剔透,人们常常用它作装饰物。
《相思》原文赏析

《相思》原⽂赏析1 原⽂: 红⾖⽣南国,春来发⼏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词赏析: 这是借咏物⽽寄相思的诗。
⼀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珍重友谊,表⾯似乎嘱⼈相思,背⾯却深寓⾃⾝相思之重;最后⼀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关合情思,妙笔⽣花,婉曲动⼈。
全诗情调健美⾼雅,怀思饱满奔放,语⾔朴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谱曲⽽⼴为流传者为数甚多。
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爱唱的歌词之⼀。
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演唱它,听者⽆不动容。
红⾖产于南⽅,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常⽤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位⼥⼦,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死,化为红⾖,于是⼈们⼜称呼它为“相思⼦”。
唐诗中常⽤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相思”不限于男⼥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难久留,各⾔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既是红⾖产地,⼜是朋友所在之地。
⾸句以“红⾖⽣南国”起兴,暗逗后⽂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枝”轻声⼀问,承得⾃然,寄语设问的⼝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单问红⾖春来发⼏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的红⾖是⾚诚友爱的⼀种象征。
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多采撷”红⾖,仍是⾔在此⽽意在彼。
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
“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想起我的⼀切吧。
”暗⽰远⽅的友⼈珍重友谊,语⾔恳挚动⼈。
这⾥只⽤相思嘱⼈,⽽⾃⼰的相思则见于⾔外。
古诗文《相思》赏析

古诗文《相思》赏析相思唐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译文及注释【译文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注解一、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二、采撷:采摘。
三、相思:想念。
】相思英文翻译相思评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
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
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
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相思》全诗翻译与赏析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文解释:
一:生长于南方的红豆,入春以来不知长出多少枝条。
希望你多多采摘,红豆最能寄寓相思离别之情。
二: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译文1:
美丽的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来了,不知它生了几根新枝?希望你多多地把它采摘,那红豆最能表示相互的思念。
译文2
这又圆又大的红豆生长在你现在所居住的岭南一带广大地区。
每逢新春来临,高大繁茂的红豆树又要长出多少条新枝、多少片新叶呢?我希望你多多采集这晶莹可爱之物,因为这红豆又名相思豆,是最能传达人的相思之情的。
词语解释:
相思:题一作“想思子”,即红豆,相思子是它的别名。
《古今诗话》:“相思子圆面红,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
”
红豆:木本,蔓生,树高丈余,秋开小花,冬春结实,子豌豆大而微扁,色鲜红如珊瑚,可作装饰品。
产于两广一带,又名相思子。
古人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
南国:指我国南部,因红豆多产于岭南,所以说“生南国”。
春来:一作“秋来”。
发几枝:是说春在来了,故枝上又生发了几枝新枝。
愿:一作“劝”。
君:你。
多:一作“休”。
采撷(jié结):采摘。
此物:指红豆。
相思:想念。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世人称其为“诗佛”。
赏析:
红豆产于南方,鲜红圆润,晶莹似珊瑚,南方人常来镶嵌饰物。
相传古代有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而哭死于树下,化为红豆,后来人们把红豆又称为“相思子”。
唐诗中经常用红豆来表示相思之情。
相思既包括男女之间的情爱,也包括朋友之间的友爱,本诗就属于后者。
诗中语浅情深,物轻情重。
小小的红豆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与思念。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
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
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
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
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
“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
”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
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
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
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
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
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
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
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
“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
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
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
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
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
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