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
常用软件-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

06
计算机在药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实验室和模拟训练
虚拟实验室
利用计算机技术创建虚拟实验环境,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实验操作,模拟真实 实验室的场景,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模拟训练
通过计算机模拟药物设计和合成过程,学生可以了解药物研发的流程和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02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概述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药物靶标预测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药物与 靶标的相互作用,加速新药研发
进程。
药物分子设计
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优化药物分子的 结构,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 用。
药物筛选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筛选具有潜在 活性的化合物,减少实验筛选的工 作量。
药物信息学
药物数据库建设
药学研究需求
药学实践需求
在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各个环节 ,计算机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计算机 辅助药物设计、药品质量控制、药品监管等 。
药学研究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 分析和挖掘,计算机技术能够提供高 效、准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药学领域现状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药物分子的 设计和优化,大大缩短了新药研
化合物筛选和优化
化合物筛选
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据库搜索技术, 从大量的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潜在活 性的候选药物。
化合物优化
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设计相结合的 方法,对候选药物进行结构优化,以 提高其药效和降低副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拟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模拟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为药物设计和 优化提供依据。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 毕业论文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在药物研发、药物设计、药物管理、药物信息化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这些应用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药学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并促进计算机技术与药学的深度融合。
1. 引言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研发、制备、管理、应用和评价的学科,它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也日益重要。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药学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药物研发、药物设计、药物管理和药物信息化等方面介绍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2. 计算机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2.1 药物分子设计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 CADD)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药物分子进行模拟、计算和优化的过程。
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计算机可以通过分子模拟、分子对接和量子化学计算等方法,加速药物分子的研发过程,并帮助优化药物分子的活性、选择性和药物性质。
2.2 药物活性预测药物活性预测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药物分子的作用机制和活性进行预测和评价的过程。
计算机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和虚拟筛选等方法,对大量的化合物进行快速筛选,并预测化合物对靶点的亲和性和选择性,从而辅助药物研发人员选择合适的化合物进行后续研究。
3. 计算机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3.1 药物分子模拟药物分子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和计算药物分子在体内的结构、构象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对接等方法,可以预测药物分子与靶点蛋白的结合模式、亲和性和选择性,为药物设计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3.2 药物剂型设计计算机辅助药物剂型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livery, CADD)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药物剂型的设计和优化的过程。
计算机在药学中应用

第一章引论-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本章概要• 介绍计算机的发展• 介绍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介绍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第一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Computer)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它主要由一些机械的、电子的器件组成,再配以适当的程序和数据。
程序及数据输入后可以自动执行,用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因为计算机能增强人们执行智能任务的能力常被称为“电脑”。
计算机擅长于执行如快速计算、大型表格分类和在大型信息库中检索信息等工作。
人类都能做这些事,但计算机可以做得更快、更精确。
使用计算机可以补充我们的智能,使我们更具创造力。
有效使用计算机的关键是要知道计算机能做什么,它如何工作,以及如何使用它。
一、计算机发展沿革以往许多书都说“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是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ENIAC”。
事实上在1973年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美国爱何华大学的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John V.Atanasoff,1903-1995)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Clifford E. Berry,1818-1963)于1939年制造的“ABC(Atanasoff-Berry-Computer)”。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图1-1约翰·冯·诺依曼博士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人于1941年剽窃了约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
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纠正过来。
关于计算机的定义,来自于美国杰出的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如图1-1)。
人们根据他在1945年的一份被称为“在计算机科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论文”中的描述,定义“计算机”为一种可以接受输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并产生输出数据的装置。
计算机技术在中药学专业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中 药学专业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中药学专业的应用
目录
计算机技术在中药学专业的应用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材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包括药材的识别与分类、药理作用分析、 药品质量控制、配方优化与自动化、中药资源管理、临床决策支持、中药信息检索、中药 制药过程控制等方面。计算机技术在中药学专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对每个方面进 行详细介绍 1. 药材识别与分类 中药材种类繁多,对于不同药材的识别和分类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工作之一。计算机技术 可以通过对药材的形态、纹理等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实现中药材的自动识别和分类。例 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药材进行图像识别,通过对药材图像的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器 的设计,可以实现药材的快速、准确识别 2. 药理作用分析
计算机技术在中药学专业的应用
中药的药理作用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计算机技术可以通过对中药材的化学 成分进行分析,预测其药理作用,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支持。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中药 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预测其药理作用,并且可以对不同药材之间的药 理作用进行比较和分析 3. 药品质量控制 药品质量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计算机技术可以通过对中药材的质量进 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实现对药品质量的全面控制。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中药材的成分 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药品质量的全面监控,并且可以通过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和模型,实 现对药品质量的自动检测和分析
-
THANKS
计算机技术在中药学专业的应用
4. 配方优化与自 动化
计算机技术在中药学专业的应用
中药配方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机技术可以通过对中药配方进行优化和自动 化,提高配方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中药配方进行模拟和预测,可以 实现对配方的优化和自动化,并且可以通过建立自动化配药系统,提高配方的准确性和效 率 5. 中药资源管理 中药资源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机技术可以通过对中药资源进行管理,实现 对中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中药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可以对中药资源的分布、产量、销售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并且可以通过对中药资源的评 估和分析,实现对中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6. 临床决策支持
常用软件-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

质量监控与数据分析
质量数据采集
通过自动化检测设备,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参数进行实时采集 和记录。
数据分析与处理
运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对采集的质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质量追溯与报告生成
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产品质量信息的全程追踪。同时,根据分析 结果生成质量报告,为决策层提供数据支持。
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
生产计划制定
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状况,利用计算机辅助 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
生产调度优化
通过先进的生产调度算法,对生产线上的设备进 行合理调度,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03
计算机在药物研发中 的应用
辅助药物设计
01
02
03
分子模拟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 以预测药物分子与靶标蛋 白的相互作用,从而辅助 设计新的药物分子。
虚拟筛选
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数据库 搜索,可以快速筛选出具 有潜在活性的化合物,提 高药物研发的效率。
结构优化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可 以对药物分子的结构进行 优化,提高其药效和降低 副作用。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生理参数、病情变化和药物代谢情况,利用计算机软件 进行剂量调整和优化,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剂量调整与监测
药物浓度监测
通过计算机与医疗设备连接,实时监测患者体内药物浓度,及时 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药物相互作用分析
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和软件工具,分析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之间可 能存在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学习效果。
THANK YOU
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在药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在药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在药学中应用广泛。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电子处方系统:电子处方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可用于管理处方,包括药品的配方和发放。
该系统可以帮助药师和医生更轻松、更准确地管理处方,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 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是一种综合性的计算机系统,可用于管理医疗机构的各种信息,包括病人数据、药品数据、医生数据等。
该系统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管理药品存货和利用率,并提高药品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3. 药品信息管理系统:药品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跟踪药品消费、库存和销售的系统。
该系统可以帮助药房或药商更好地管理药品的库存和销售,从而提高药品的利用率和准确性。
4. 药品交互作用数据库:药品交互作用数据库是一种记录不同药品之间相互作用的数据库。
该数据库可以帮助医生和药师更好地了解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减少药品相互作用的风险。
总之,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药学行业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药学信息系统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药学信息系统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药学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手段,对药学领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存储、分析和利用的系统。
在临床药学领域,药学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已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便利。
本文将从药物信息管理、药物安全保障和临床决策支持三个方面探讨药学信息系统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
一、药物信息管理药物信息管理是药学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通过药学信息系统,药师可以实时查阅药物信息,包括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不良反应等等。
对于众多药物种类繁多的现实情况,药学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快速、精准的药物信息查询服务,为临床药学工作者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
此外,药学信息系统还能帮助药师对医院内药物库存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药物配送、调剂、退库等。
通过信息系统的精确计算和管理,可以实现药物库存的合理调配,降低了药品的浪费和过期,提高了药物库存的安全性和利用效率。
二、药物安全保障药学信息系统在临床药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提高药物安全保障水平。
通过信息系统,医生和药师可以快速获取患者的用药信息,并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及时预警和纠正潜在的药品安全问题。
例如,药学信息系统可以与电子病历系统结合,及时发现患者的过敏史、用药禁忌等信息,并在用药方案中加以考虑和避免。
另外,药学信息系统还可以通过药物交互作用的数据库,及时提醒医生或药师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信息系统的记录和监测功能也可以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提高了医疗安全性和质量。
三、临床决策支持药学信息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临床数据,为医生和药师提供科学准确的临床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已有的病例数据库和临床试验数据,药学信息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和用药建议。
这不仅能够提高用药的疗效,还能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误用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此外,药学信息系统还可以为医生提供药物治疗效果的跟踪和评估功能,帮助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和治疗策略,提高临床疗效。
计算机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药剂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设计和研发:计算机可以辅助药物设计和研发,例如通过计算化学和药物分子模拟来预测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理学活性和毒性等。
2. 药物制剂设计:计算机可以辅助药物制剂的设计,例如通过计算机模拟来预测药物制剂的稳定性、释放行为和生物利用度等。
3. 药物质量控制:计算机可以辅助药物质量控制,例如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分析来检测药物的外观、尺寸和形状等。
4. 药物生产过程控制:计算机可以辅助药物生产过程控制,例如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来监控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
5. 药物信息管理:计算机可以辅助药物信息管理,例如通过药物信息管理系统来管理药物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等信息。
计算机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药物设计和研发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药物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以及提高药物信息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学院:药学院专业:药物化学学号:2017021497学生姓名:王万林指导教师:金竟文2018年6 月11日中药漆姑草的药学研究设计摘要:漆姑草(Sagina japonica(SW1)Ohwi),是双子叶植物石竹科植物漆姑草全草,常用于治疗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等,其在民间有长期的药用历史,本论文通过对其的药学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考察,再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提取以及药理实验的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期望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对其抗炎作用机制的更深入研究。
关键词:漆姑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Designof Spergula japonica SwAbstract:Spergula japonica Sw is a dicotyledonous plant, Ayurveda, which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t sores, bald sores, swollen boils, hernias, cavities, pediatric milk products, internal injuries, etc. He has a long history of medicinal history in the private sector.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pharmacological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n the computer-aided design extrac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design a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design scheme.Key wards: Spergula japonica Sw;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mechanism目录摘要: (2)Abstract: (2)一、目的意义 (4)1.1侗医药探索 (4)1.2角膜炎 (4)1.3角膜炎治疗方剂 (4)1.4漆姑草 (5)1.5漆姑草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 (5)二、提取工艺 (6)2.1原料前处理 (6)2.1.1原料的鉴定与检验 (6)2.1.2药材的炮制与加工 (7)2.1.3毒性试验 (7)2.2提取纯化 (7)2.2.1漆姑草挥发油的提取设计 (7)2.2.2总黄酮提取和测定 (9)三、计算机辅助提取工艺条件选择 (11)3.1正交实验 (11)3. 2正交实验结果 (11)3.3评价指标确定 (12)3.4实验方法选择 (12)四、计算机辅助设计药理实验 (13)6.1体内考察设计 (13)6.2体外考察设计 (14)五、总结 (18)参考文献: (19)一、目的意义1.1侗医药探索在进行大量文献调研的时候发现,对于白内障,青光眼,结膜炎,角膜炎等常见的眼部炎症疾病,人们关注较多,用于治疗的药品也比较多,但是基本是合成化合物和抗生素类,属于天然产物的基本没有,即使有,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医学发展到今天,在用药选择上,人们对植物药越来越青睐,据国际健康组织报道,发展中国家中有大约80%的癌症患者都是以植物药进行治疗,而且报道认为植物药比化学合成药物更安全更有效。
[1-3]可见,对于天然植物药,对其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少数民族医药,一直以来都是新药物研究的一大重要方向,通过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习惯使用或少数民族医药文献记载的天然药物进行充分挖掘,研究人员都得到了许多不错的研究成果。
侗族作为少数民族中为数不多的拥有本民族医药方式的民族,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其历史、文化、医药都靠口传心授,或以长歌形式代代相传,有关医药的文字记载甚少。
所以导致其医药文化难以科学严谨化。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侗族人,所以我打算通过对侗族民间用药偏方,探索天然药物预防和治疗角膜炎的新可能。
1.2角膜炎各种因素导致的角膜炎症反应统称为角膜炎(keratitis)。
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也是我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角膜位于眼球最前面,直接与外界接触,易受到微生物、外伤及理化刺激因素的损害而发生炎症。
临床上表现为视物模糊、疼痛、畏光和流泪等刺激症状及明显的视力减退。
眼科检查可见角膜光泽消失、透明度减低、溃疡形成等。
严重者可继发角膜穿孔、眼内感染甚至失明。
目前临床上多按致病原因将角膜炎分为感染性、免疫性、营养不良性、神经麻痹性和暴露性等。
感染性角膜炎多发生于角膜中央区,而免疫性角膜病易发生于角膜周边部。
症状最重,分泌物增多且黏稠;病毒性角膜炎次之,分泌物不多,为水样或黏液状;真菌性角膜炎最轻,有时角膜病变已经很重,但患者感觉却不明显。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知觉可减退。
角膜炎症必然使视力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尤以炎症侵犯瞳孔区域者更为严重。
溃疡愈合后形成的角膜瘢痕不但阻碍光线进入眼内,并能使角膜表面弯曲度和屈光折射力发生改变,使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物像,因而视力降低。
视力的受累程度完全取决于瘢痕所在的位置,如果位于角膜正中,纵然瘢痕很小,但影响视力却很大。
所以开发更加有效安全的眼部用药是很有意义的。
1.3角膜炎治疗方剂对于角膜炎,我在少年时代就有亲身体会,当时就是用的民间偏方漆姑草,效果很好。
同时,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对于角膜炎的治疗也基本是抗生素和激素,其明确的中药配伍中并没有漆姑草。
中医将角膜炎分为风热型和热毒型,前者眼红肿痛,头痛鼻塞,赤涩多泪,舌红,脉浮。
治则宜疏风清热为主,方用桑菊饮:桑叶、连翘各12克,菊花、杏仁、桔梗各9克,芦根18克,甘草5克,薄荷3克,水煎服,每日2次。
热毒型目赤肿痛,二便燥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宜泻火解毒,代表方剂为银花复明汤:银花、蒲公英各30克,炙桑皮、黄芩、龙胆草、黄连、蔓荆子、大黄、玄明粉各9克,花粉、生地、知母各12克,枳壳6克,木通、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2次。
此外,中医治疗急性角膜炎的验方有以下两种:病轻者,为风热上攻。
症状为眼红、痒痛交作、畏光流泪、怕热、目中干涩有异物感、眼分泌物黄白而结。
治当疏风散热,佐以解毒。
药方:银花、连翘、野菊花、夏枯草各15克,竹叶、薄荷、杜梗、大力各9克,芦根18克,甘草3克。
水煎分3次服。
病重者,为火毒炽盛。
症状为一眼或双眼满目发红,甚至出现小出血点,胞肿明显,眼痛头痛,眼分泌物多而粘结,或流淡血水,眼中灼热,怕光。
治宜泻火解毒。
药方:柴胡、板蓝根、野菊花各15克,黄连、黄芩、陈皮、大力、薄荷、僵蚕、升麻、大黄各9克,元参12克,甘草3克。
水煎分3次服,数剂可愈。
1.4漆姑草漆姑草(Sagina japonica(SW1)Ohwi),双子叶植物药石竹科植物。
又名漆姑, 珍珠草、瓜槌草、牛毛粘、地松、星宿草、大龙叶、羊儿草等, 为石竹科植物漆姑草的全草。
生于山野、庭院、路旁等阴湿处, 分布于江苏、四川、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6]。
常用于治疗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4]。
漆姑草味苦,性凉;有散结消肿,解毒止痒之功效[5]。
还可治目有星翳:漆姑草加韭菜根捣烂,用纱布包裏塞鼻。
(《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漆疮,治虫牙,治蛇咬伤:漆姑草、雄黄捣烂敷。
治虚汗、盗汗:大龙叶一两,炖猪肉吃。
治咳嗽或小便不利:大龙叶一两煨水服。
该药在民间广为使用, 已有的文献表明其在抗肿瘤、治疗白血病,镇咳、祛痰、镇痛、兴奋肠平滑肌;、使呼吸短时兴奋等作用。
但经文献调研尚未发现其在眼部疾病的研究报道。
在侗族医药中称为骂巴变(Mal bay beeNs),娘故湛(Lyangt kgul sedp)并口口相传其治疗眼部疾病的神奇作用。
1.5漆姑草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目前的文献报道,漆姑草中已经探明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黄酮类、三萜皂苷、氨基酸、还原糖、有机酸、油酯、香豆素、芦丁和槲皮素,内酯和生物碱等化学成分[7]。
挥发油中含烷烃类,醇类,酮类, 胺类, 醛类,酚类, 酸类, 其它共28个组分[10]。
主要占比成分为烷烃类化合物, 其次为胺类化合物。
在药理研究上,表明其挥发油部分对氨水刺激的小鼠咳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且其醇提部份能诱导人原髓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降低Bcl-2/Bax蛋白的比值,增加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8],漆姑草酮苷对蛋清性急性炎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11],从漆姑草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25种成分,其中脂肪酸含量最多,亚油酸含量达49%,还含有少量的醇和维生素E,其石油醚提取物对人白血病 K562 细胞株的生长具有微弱的抑制作用[9],但是对于眼部疾病及相关的炎症的研究没有深入。
二、提取工艺考虑到角膜炎发生在眼部,但是眼部给药对剂型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同时鼻腔与眼部在生理上有连接腔道,其上毛细血管网布密集,可以作为快速给药的途径,再结合当时,漆姑草民间偏方的给药方式(鼻塞),综合以往的剂型,在给药方式和途径上选择鼻腔喷雾给药。
再一点,由于是喷雾给药,而且当时偏方中是生药直接鼻塞,且黄酮类是已知抗炎成分,所以我初步打算提取其黄酮类和挥发油性部份。
分别进行药理实验。
2.1原料前处理2.1.1原料的鉴定与检验漆姑草【英文名】Japomese Pearlwort Herp【拉丁名】Herba Saginae Japonicae Sagina japonica (Sw.) Ohwi【名称考证】漆姑(陶弘景)、珍珠草(《滇南本草》、瓜棰草、牛毛粘(《植物名实图考》)、地松、匿鼻药(《贵州民间方药集》)、大龙叶(《贵州草药》)、羊儿草(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石竹科植物由于药典没有收录漆姑草的药品标准,故无法定标准。
【来源】漆姑草的全草原料药将来自贵州黔东南田间路旁阴湿草地新鲜的漆姑草全草,对比中国植物图像库,查阅相关资料,并咨询老师确定物种属实。
【性状鉴别】全草长10-15cm。
茎基部分枝,上部疏生短细毛。
叶对生,完整叶片圆柱状线形,长5-20mm,宽约1mm,先端尖,基部为薄膜连成的短鞘。
花小,白色,生于叶腋或茎顶。
蒴果卵形,5瓣裂,比萼片约长1/3。
种子多数,细小,褐色,圆肾形,密生瘤状突起。
气微,味淡。
【品质】药用漆姑草以新鲜质嫩而多枝全草为佳【显微鉴定】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密布,主为直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