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布局PPT课件
合集下载
3.作物布局

作物布局的一般性的程序
• (七)划分作物的种植区划或配置 • 在确定了作物的结构后, 在确定了作物的结构后,要进一步地将作
物配置到各种类型不同的土地上去,即拟定种 物配置到各种类型不同的土地上去, 植区划,按照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则, 植区划,按照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则,尽可能 把相适应相类似的作物划在同一种植区, 把相适应相类似的作物划在同一种植区,划出 作物现状分布图和计划分布图。 作物现状分布图和计划分布图。
农学院耕作学与生态学教研室
作物布局的原则
(4) 多样性与专一性 多样性的优点有: 多样性的优点有: 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尤其是在自给性经济下, 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尤其是在自给性经济下,可以 保障供给; 保障供给; 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多样化的资源条件, 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多样化的资源条件,有助于全 年均匀地使用劳动力; 年均匀地使用劳动力; 可以增加生产和收入的稳定性减少风险。 可以增加生产和收入的稳定性减少风险。 多样性的不利的方面主要是: 多样性的不利的方面主要是: 商品率低,面面俱到,难以提高技术和工艺水平。 商品率低,面面俱到,难以提高技术和工艺水平。
农学院耕作学与生态学教研室
作物布局的原则
(2) 作物搭配效果原理(机会成本,影 子价格)
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作物的搭配问 但此法是在影响作物的其它因素(除面积外) 题,但此法是在影响作物的其它因素(除面积外) 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 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往往与实际有一定的 差距。 差距。用线性规划方法则是将各作物置于整体条 件的关联之中, 件的关联之中,并将各作物的搭配作了量上的确 所以更接近实际和实用。 定,所以更接近实际和实用。
农学院耕作学与生态学教研室
作物布局的一般性的程序
水稻课件ppt图片

水稻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传 播到了东南亚地区,成为当地
重要的粮食来源。
传播的意义
水稻的传播对世界农业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提
供了重要的粮食来源。
水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最早的种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 一,长江流域是中国水稻最早的种植 地。
古代文献记载
现代发展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在水 稻育种、种植技术和管理方面取得了 重大突破,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重 要贡献。
遗传改良
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 品种,提高其抗逆性、产量和品质。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 等,对水稻基因进行精确的编辑和改 良,以创造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新品 种。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节水灌溉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浪费。
水资源保护
水稻课件ppt图片
目录
• 水稻的起源与历史 • 水稻的种植技术 • 水稻的品种与分类 • 水稻的营养价值与食用方法 • 水稻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水稻的起源与历史
水稻的起源
01
02
03
亚洲起源
水稻起源于亚洲,特别是 中国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地 区。
最早的种植证据
在中国湖南的玉蟾岩遗址 发现了约一万年前的栽培 稻植硅石,这是目前世界 上最早的水稻种植证据。
维生素和矿物质
水稻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如维生素B、铁、锌和硒。
膳食纤维
水稻的麸皮和胚芽中富含膳食 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水稻的食用方法
白米饭
将洗净的米放入电饭煲中,加入适量 的水,煮熟后即可食用。
糙米饭
重要的粮食来源。
传播的意义
水稻的传播对世界农业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提
供了重要的粮食来源。
水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最早的种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 一,长江流域是中国水稻最早的种植 地。
古代文献记载
现代发展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在水 稻育种、种植技术和管理方面取得了 重大突破,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重 要贡献。
遗传改良
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水稻 品种,提高其抗逆性、产量和品质。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 等,对水稻基因进行精确的编辑和改 良,以创造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新品 种。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节水灌溉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浪费。
水资源保护
水稻课件ppt图片
目录
• 水稻的起源与历史 • 水稻的种植技术 • 水稻的品种与分类 • 水稻的营养价值与食用方法 • 水稻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水稻的起源与历史
水稻的起源
01
02
03
亚洲起源
水稻起源于亚洲,特别是 中国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地 区。
最早的种植证据
在中国湖南的玉蟾岩遗址 发现了约一万年前的栽培 稻植硅石,这是目前世界 上最早的水稻种植证据。
维生素和矿物质
水稻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如维生素B、铁、锌和硒。
膳食纤维
水稻的麸皮和胚芽中富含膳食 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水稻的食用方法
白米饭
将洗净的米放入电饭煲中,加入适量 的水,煮熟后即可食用。
糙米饭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PPT课件

2.掌握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和生产特点 3.结合具体区域,学会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
展方向。 4.掌握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内容和方法。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了水稻的生产期。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对点演练】
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 间变化为 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 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 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 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
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
林业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 度低,树林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
有一定的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 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 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A.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B.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C.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读图思考】
2.关于a、b、c三地农业生产 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 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 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D.三地中a地的单产效益 最高
展方向。 4.掌握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内容和方法。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了水稻的生产期。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对点演练】
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 间变化为 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 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 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 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
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
林业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 度低,树林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
有一定的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 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 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A.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B.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C.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名师课堂教学]东北地区农业布局 特点PPT 课件( 完整版 PPT)
【读图思考】
2.关于a、b、c三地农业生产 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 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 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D.三地中a地的单产效益 最高
作物的种植制度—作物布局

天地物
天时、地力、人和
作物布局
作物布局
1、作物布局的概念
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农户) 作物组成(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指作物的种类、品种、 面积及所占比例等
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块 上的分布
作物布局既可指作物类型的布局(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绿肥饲料作物布局),也可指具 体作物或品种的布局,在多熟制地区,还包括连接下季的熟制布局。
作物布局
4、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2、根据作物品种特性,因土因地种植 3、适应生产条件,缓和资源矛盾 4、用地养地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5、农林牧相结合,实现农业全面发展
作物布局
5、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
可行性鉴定和论证
选择适宜的 作物品种
确立主导作物不同品种种植面积 比例是作物布局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作物布局为前提的农作物种植区划是各种单项区划和专业区划的主体。同时作物布局还是制定农业发 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各种农业规划的重要依据。
4、作物布局是我国农业融入世界农业体系的需要
根据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做好作物布局,利于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加 优质农产品的数量和比重,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选择确定适宜的 作物种类和面积
确立作物种类(即种什么作物) 是作物布局的难点和关键。
查明生产环境条件 确立作物生态适宜区
包括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 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
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包括作物产品的自给性需求 与商品性需求。
作物布局
1、作物布局的概念
作物布局
2、作物布局在生产中的意义
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较佳方案的体现
种植规划设计ppt课件演示文稿

4.2.2 园艺植物种植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4.2.2.园艺植物种植园的园地选择 2.菜园和花圃 ⑴ 种植规模 ⑵ 植物种类、成熟期配置 ⑶ 植物品种配置 ⑷ 栽培设施 ⑸ 小区划分 ⑹ 排灌系统 ⑺ 作业道路 ⑻ 建筑物 ⑼ 灾害防护系统
4.3. 园艺植物的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种植单位在一年或几年内所 采用的作物种植结构、配臵、熟制和种植方式的综合体系。作物 的种植结构、配臵和熟制又泛称为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基础。 种植方式包括单作、间作、混作、套作、连作、轮作等。 合理的种植制度,应有利于土地、阳光和空气、劳力、能源、 水等各种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取得当时条件下作物生产的最佳社 会、经济、环境效益,并能可持续地发展生产。参照大农业中粮 棉油作物种植制度的划分,园艺作物种植制度可分为半干旱地区 的旱作种植制度、灌溉种植制度和水田种植制度等;而按栽培的 季节连续性,园艺作物的种植制度又可划分为露地种植和设施栽 培(反季节栽培)。熟制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种植单位一年内作物 种植茬口(次)的数量和类型。如一年一熟制,即一年只种植和收 获1次;两熟制,即一年种植和收获2次。蔬菜生产上常以种植系 数或复种指数表述熟制,如种植系数2.0,即一年种植和收获2次: 种植系数1.6,即一年中种植园整个面积上各种作物种植和收获 的次数平均数是1.6。蔬菜生产、花卉栽培,还有立体种植,也 是一种种植制度,花样更是很多。 下面介绍主要的几种种植制度,设施栽培另当别论。
1.连作
连作,是指一年内或连续几年内,在同一田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 方式。连作有一定好处:有利于充分利用同一地块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 大量种植生态上适应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没有倒茬的麻烦,产品较 单一,管理上简便。但是许多园艺作物不能连作,连作时病虫害严重、土壤 理化性状与肥力均不良化、土壤某些营养元素变得偏缺而另一些有害于植物 营养的有毒物质累积超量。这种同一田地上连续栽培同一种作物而导致作物 机体生理机能失调、出现许多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异常现象,即连作障碍 (replant failure)。蔬菜、西、甜瓜、花卉作物,栽培茬次多,尤其是温室、 塑料大棚中,很容易发生连作障碍。 园艺作物种类繁多,不同作物忍耐连作的能力有很大差别。西红柿、黄 瓜、西瓜和甜瓜、甜椒、韭菜、大葱、大蒜、花椰菜、结球甘蓝、苦瓜等不 宜连作;花卉中翠菊、郁金香、金鱼草、香石竹等不宜连作或只耐一次连作; 果树中最不宜连作的是桃、樱桃、杨梅、果桑和番木瓜等、苹果、葡萄、柑 橘等连作也不好,这些果树一茬几十年,绝对不能在衰老更新时再连作,重 茬作物,不只产量品质严重下降,而且植株死亡的情况很普遍,是生产上不 能允许的。白菜、洋葱、豇豆和萝卜等蔬菜作物,在施用大量有机肥和良好 的灌溉制度下能适量连作,但病虫害防治上要格外注意。所以不管作物是否 能忍耐连作,或连作障碍不显著,从生产效益上考虑应尽量避免连作。生产 上一块田地种植西瓜,应在此后5年不种西瓜;西红柿应避免3年,至少2年; 白菜、萝卜要隔一年。 克服连作障碍的方法是轮作、多施有机肥、排水洗盐、采用无土栽培等。 桃园更新时.砍除老桃树(连根)后连续三四年种植苜蓿或其它豆科绿肥作物,
农作物的布局PPT课件

养地制度
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
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
4
第一节 农作物布局
.
5
一、作物布局
1. 定义
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中心。是指在 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 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 排。即解决种什么,种多少,种在什么 地方的问题。
.
6
2.作物布局的原则
(1) 需求原则
(2) 生态适应性 是指在一定地区
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自然生态条件相 适应的程度。
(3) 经济效益与可行性
.
7
3. 作物布局的步骤和内容
(1) 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2) 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3) 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Hale Waihona Puke (4)作物配置的确定(5)可行性鉴定
(6)生产资料的确保.
8
4、农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结构调整
(1)粮食生产立足于 总量平衡,区域优 先发展
(2)努力推进经济作物区域化种植
(3)逐步实现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 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 结构的转变,实现饲料作物生产的独立 化。
.
9
第一章 耕作制度
.
1
耕作制度(农作制度)
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 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 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
2
种植制度 耕作制度
养地制度
作物布局 复种 间、混、套作 轮作、换茬等
土壤耕作制度 施肥制度 灌溉制度 杂草和病虫害
防治制度
.
3
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一定 历史时期内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 件与科学技术水平而形成的作物组成及其种植 方式的技术体系。包括作物结构与布局、熟制 与种植方式。
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
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
4
第一节 农作物布局
.
5
一、作物布局
1. 定义
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中心。是指在 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 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 排。即解决种什么,种多少,种在什么 地方的问题。
.
6
2.作物布局的原则
(1) 需求原则
(2) 生态适应性 是指在一定地区
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自然生态条件相 适应的程度。
(3) 经济效益与可行性
.
7
3. 作物布局的步骤和内容
(1) 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2) 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3) 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Hale Waihona Puke (4)作物配置的确定(5)可行性鉴定
(6)生产资料的确保.
8
4、农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结构调整
(1)粮食生产立足于 总量平衡,区域优 先发展
(2)努力推进经济作物区域化种植
(3)逐步实现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 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 结构的转变,实现饲料作物生产的独立 化。
.
9
第一章 耕作制度
.
1
耕作制度(农作制度)
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 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 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 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
2
种植制度 耕作制度
养地制度
作物布局 复种 间、混、套作 轮作、换茬等
土壤耕作制度 施肥制度 灌溉制度 杂草和病虫害
防治制度
.
3
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一定 历史时期内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 件与科学技术水平而形成的作物组成及其种植 方式的技术体系。包括作物结构与布局、熟制 与种植方式。
作物布局的内容和步骤.pptx

二、作物布局
(五)作物布局的内容和步骤 1.内容
– 田间布局 • 小麦田、水稻田、油菜田、棉花田、玉米田……
– 熟制布局 • 小麦——玉米,马铃薯/玉米——后季稻,小麦/ 玉米/甘薯/冬菜,冬菜——秧田——单季稻—— 绿肥
作物生长环境课程 /教学单元9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 /子单元2种植制度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Βιβλιοθήκη 作物生长环境课程/作者靳秀丽/2014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9 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
主要内容
子单元1 土壤耕作
子单元2 种植制度
子单元1 土壤耕作 一、土壤耕作的作用 二、土壤耕作技术 三、少耕和免耕技术 子单元2 种植制度 一、确定作物布局 二、确定种植方式 三、种植制度制定与调整
南方玉米) – 不适宜区(缺陷很大、产量低而不稳、质量差、投资
巨大、效益低、风险大)
作物生长环境课程 /教学单元9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 /子单元2种植制度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二、作物布局
(五)作物布局的内容和步骤
– (5)生产基地、商品基地确定 • 作物适应、区划适宜、技术保障、条件一致、产前产 后有利
• (7)空间配置(落实计划,计划分解) – 落实地区(县、乡、村) – 落实田块(远、近,肥、瘦) – 落实季节(秋播、春播、夏播) – 落实作物 – 落实品种 – 落实秧田 – 落实熟制(麦稻、麦棉、麦玉米、麦甘薯、麦大豆) – 落实农户
作物生长环境课程 /教学单元9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 /子单元2种植制度
1.内容 – 作物布局 • 村,10多种作物 • 县几十种作物 • 省、国家,上百种作物 • 大农业,农林牧特 – 品种布局 • 若干品种/作物,如水稻:早稻、中稻、晚稻、 籼稻、粳稻、糯稻、香稻……
(五)作物布局的内容和步骤 1.内容
– 田间布局 • 小麦田、水稻田、油菜田、棉花田、玉米田……
– 熟制布局 • 小麦——玉米,马铃薯/玉米——后季稻,小麦/ 玉米/甘薯/冬菜,冬菜——秧田——单季稻—— 绿肥
作物生长环境课程 /教学单元9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 /子单元2种植制度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Βιβλιοθήκη 作物生长环境课程/作者靳秀丽/2014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9 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
主要内容
子单元1 土壤耕作
子单元2 种植制度
子单元1 土壤耕作 一、土壤耕作的作用 二、土壤耕作技术 三、少耕和免耕技术 子单元2 种植制度 一、确定作物布局 二、确定种植方式 三、种植制度制定与调整
南方玉米) – 不适宜区(缺陷很大、产量低而不稳、质量差、投资
巨大、效益低、风险大)
作物生长环境课程 /教学单元9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 /子单元2种植制度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二、作物布局
(五)作物布局的内容和步骤
– (5)生产基地、商品基地确定 • 作物适应、区划适宜、技术保障、条件一致、产前产 后有利
• (7)空间配置(落实计划,计划分解) – 落实地区(县、乡、村) – 落实田块(远、近,肥、瘦) – 落实季节(秋播、春播、夏播) – 落实作物 – 落实品种 – 落实秧田 – 落实熟制(麦稻、麦棉、麦玉米、麦甘薯、麦大豆) – 落实农户
作物生长环境课程 /教学单元9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 /子单元2种植制度
1.内容 – 作物布局 • 村,10多种作物 • 县几十种作物 • 省、国家,上百种作物 • 大农业,农林牧特 – 品种布局 • 若干品种/作物,如水稻:早稻、中稻、晚稻、 籼稻、粳稻、糯稻、香稻……
耕作学:第3章 作物布局

作物 大豆 高粱 北方稻(直播) 北方稻(移栽) 棉花 甘薯 花生 烟草 中稻(移栽) 早稻(移栽) 晚稻(移栽)
积温(℃) 2000-2800 2400-3000 2300-4000 1800-2500 3500-4000 2200-4000 2400-3400 3200-3600 2300-2800 1700-1900 2000-2700
一. 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二. 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三. 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 四. 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
第2节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一. 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1. C4作物和C3作物的分布 C3作物 C4作物
第1章 绪论
第2节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第1章 绪论
一. 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2. 耐荫作物与喜光作物 耐荫作物的光饱和点和CO2补偿点较低,喜光作物则相反。 大田作物绝大部分是喜光作物,但喜光程度有差别。
1. 热 带 亚 热带 作物
(2)亚 热 带作 物 要求年平均温度1℃5 以上,中国亚热带作物绝大部分分布在 秦岭淮河以南。主要作物包括茶、油茶、柑桔、油桐、马尾 松、杉木、楠竹和甘蔗。
亚热带作物适应的主要环境条件
(2) 亚热带作物
(3) 热带作物
第1章 绪论
第2节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二. 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作物结构
作物布局
作物配置
第1节 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
第1章 绪论
二. 作物布局的设计原则
1.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原则
根据社会需求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确定相应的作物种类、 品种和种植面积。
第1节 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
第1章 绪论
二. 作物布局的设计原则
2.作物生态适应性原则 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布局
第一节 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
一、作物布局的概念与意义 二、作物布局的原则
一、作物布局的概念与意义
(一)作物布局基本概念
作物布局(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是一个地区或生产 单位的作物结构与配制的总称。
结构: ➢作物种类 ➢品种 ➢面积或比例
配置: ➢作物的田块分布(微观、精细) ➢作物的区域分布(宏观、粗略)
①热量资源 ②水资源 ③光照条件 ④土壤资源条件 ⑤植被环境 ⑥自然灾害
2. 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①人口及劳力数量、质量、流动情况等; ②经济状况 ③市场情况 ④农业产业化状况 ⑤区位优势 ⑥政策情况 ⑦科技投入水平
(四)作物生态适宜性、生产适宜性分析
➢根据生产目标、市场、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四)秧田布局
通过育苗移栽,不仅可以节省大 田生长季节,促进复种多熟。 在秧田布局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 问题: •一是秧田的空间布局即具体田 块的确定; •二是秧田的面积的确定。
二、作物布局的方法步骤
(一)生产目标确定
明确目标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 经济目标、比如平均亩产值或每亩净收入指标值。 产品目标、比如是生产小麦还是大麦或油菜或蔬菜? 市场目标、比如是当地还是外埠销售?是零售还是批发? 其他目标要求,比如要考虑土地接受废弃物总量是多少?
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指导作物布局,凡是生态适应性光的作物 其可种植的范围相对要广泛些,如小麦的生态适应性很广,所以 热带、亚热带、温带度可以种植,而橡胶、油棕只能在多雨的热 带种植。
(三)布局的社会经济可行性原则
表3-2 主要作物产值成本及收入(2003年)
单位:元/亩
生产
淡水鱼
小麦
玉米
粳稻
大豆
花生
棉花
产值
成本
减税纯收 入
4400.52 3458.79 610.22
309.36 260.30
19.05
410.41 268.34 112.81
659.09 375.69 246.74
366.38 166.34 168.35
561.20 311.59
1138.71 545.59
217.52
543.42
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可以初步确定的拟安排种植的作物。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状况以及作物生产发挥最佳效益所需要
的社会环境条件要求进行相互间适宜程度的综合分析。
➢生态最适宜区 ➢生态适宜区 ➢生态次适宜区 ➢生态不适宜区
(五)作物布局方案制定
➢ 作物种类及比例的确定,主体作物的确定。 ➢ 作物空间区域或田块安排。 ➢ 作物品种应用的安排。 ➢ 主体熟制类型及比例和空间安排。 ➢ 宏观作物布局规划。
在熟制布局中,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为了提高作物生产效益,有时往往根据主要作物优质生产的 要求,抓住决定其优质的主要矛盾来安排作物的播种时间。 ➢二是要注意生态条件的地域分异及作物生态适应型的可塑性,因 地制宜地调整作物大田生长期,开展返季节作物生产,错开农产品 的上市时间,调节市场供求余缺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土保持作用,而切忌甘薯、棉花、甘蔗等中耕作物过多的配置, 以免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
2. 作物布局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协调 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好饲料作物和加工原料作物的比例; 另一方面,种植业中作物的结构和配置要能够吸纳、消化养殖业 和加工业废弃物,以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节 作物布局的内容与方法
一、作物布局的内容 二、作物布局的方法步骤
一、作物布局的内容
(一)作物种类布局
作物种类布局主要是指不同作物类型之间的结构与配置,具体指粮 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之间以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 作物内部具体作物的比例与配置。
(二)品种布局 品种布局是指同一作物的不同类型品种之间的结构和配置。
(三)熟制布局
熟制布局就是不同的熟制(种植模式)的比例及空间配置。
(二)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
•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调查包括价格及变化、 市场产品质量情况、市场销售数量及变化、 顾客情况等。
• 农产品的市场分析与预测分析预测的主 要内容有:供需平衡状况、产品价格情况、 产品结构特点、产品变花更新情况、市场 销售特点、预期市场价格等。
(三)资源环境调查分析
1. 自然资源环境
1.根据比较效益优化作物整体结构
2.根据区位优势特点加强区域化、专业化布局,在作物生产的最适 宜区和适宜区,通常作物的产量高、品质优、投入少、经济效益好, 而在不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就很难获得这样好的效果。 3. 围绕种养加和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发挥种植业基础作用。
4. 根据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作物布局,实现持续高效。
(四)生产的技术可操作原则 进行作物布局设计,还要看作物所涉及的有关技术在当地是否成熟? 该技术是否已被农技人员和农民所掌握? 当地是否具有相应的基础设施?
图3-1 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五)布局结构本身的生态合理性原则
1. 作物结构和配置内部用地与养地关系的协调 例如,对于水土流失地区和田块,应多配置密植作物,发挥其水
蔬菜
植物油
城市居民
78.2
29.2
10.4
18.8
12.5 283.6
56.5 122.3
9.3
农村居民 219.3
19.2
4.6
2.0
4.5 317.0
11.9 106.6
5.3
注:①食粮总包括口粮和其他动物性食物折算粮;②根据农业统计年鉴整理。
(二)作物与环境相适应原则
作物布局中应当十分重视作物与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相互适应, 这是科学制定作物布局方案的最重要原则。
(二)作物布局的意义
1. 作物布局与农业经营 作物布局对于建立稳定的现代综合农业生 产经营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作物布局不仅直接决定种植业的格 局和主要内容,而且可以通过饲料作物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养殖 业结构和效益。
2.作物布局与农业布局 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基础。
3.作物布局与农业区划 作物布局是农业区划的重要依据和组成部 分,搞好作物布局,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农业区划并实现区域农业 有效的管理与调控。
二、作物布局的原则
(一)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原则
作物布局首先必须满足社会生存、发展、稳定、安全的崇高公益性 需求。这种需求主要包括: 生产者自身消费需要、市场对农产品需 求、国家和地方政府代表全社会利益提出的对农产品的需求,
表3-1 我国人均农产品消费量(2004年) 单位:公斤
口粮
肉类
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奶
水产品 食粮总 水果
第一节 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
一、作物布局的概念与意义 二、作物布局的原则
一、作物布局的概念与意义
(一)作物布局基本概念
作物布局(crop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是一个地区或生产 单位的作物结构与配制的总称。
结构: ➢作物种类 ➢品种 ➢面积或比例
配置: ➢作物的田块分布(微观、精细) ➢作物的区域分布(宏观、粗略)
①热量资源 ②水资源 ③光照条件 ④土壤资源条件 ⑤植被环境 ⑥自然灾害
2. 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①人口及劳力数量、质量、流动情况等; ②经济状况 ③市场情况 ④农业产业化状况 ⑤区位优势 ⑥政策情况 ⑦科技投入水平
(四)作物生态适宜性、生产适宜性分析
➢根据生产目标、市场、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条件
(四)秧田布局
通过育苗移栽,不仅可以节省大 田生长季节,促进复种多熟。 在秧田布局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 问题: •一是秧田的空间布局即具体田 块的确定; •二是秧田的面积的确定。
二、作物布局的方法步骤
(一)生产目标确定
明确目标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 经济目标、比如平均亩产值或每亩净收入指标值。 产品目标、比如是生产小麦还是大麦或油菜或蔬菜? 市场目标、比如是当地还是外埠销售?是零售还是批发? 其他目标要求,比如要考虑土地接受废弃物总量是多少?
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指导作物布局,凡是生态适应性光的作物 其可种植的范围相对要广泛些,如小麦的生态适应性很广,所以 热带、亚热带、温带度可以种植,而橡胶、油棕只能在多雨的热 带种植。
(三)布局的社会经济可行性原则
表3-2 主要作物产值成本及收入(2003年)
单位:元/亩
生产
淡水鱼
小麦
玉米
粳稻
大豆
花生
棉花
产值
成本
减税纯收 入
4400.52 3458.79 610.22
309.36 260.30
19.05
410.41 268.34 112.81
659.09 375.69 246.74
366.38 166.34 168.35
561.20 311.59
1138.71 545.59
217.52
543.42
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可以初步确定的拟安排种植的作物。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状况以及作物生产发挥最佳效益所需要
的社会环境条件要求进行相互间适宜程度的综合分析。
➢生态最适宜区 ➢生态适宜区 ➢生态次适宜区 ➢生态不适宜区
(五)作物布局方案制定
➢ 作物种类及比例的确定,主体作物的确定。 ➢ 作物空间区域或田块安排。 ➢ 作物品种应用的安排。 ➢ 主体熟制类型及比例和空间安排。 ➢ 宏观作物布局规划。
在熟制布局中,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为了提高作物生产效益,有时往往根据主要作物优质生产的 要求,抓住决定其优质的主要矛盾来安排作物的播种时间。 ➢二是要注意生态条件的地域分异及作物生态适应型的可塑性,因 地制宜地调整作物大田生长期,开展返季节作物生产,错开农产品 的上市时间,调节市场供求余缺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土保持作用,而切忌甘薯、棉花、甘蔗等中耕作物过多的配置, 以免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
2. 作物布局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协调 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好饲料作物和加工原料作物的比例; 另一方面,种植业中作物的结构和配置要能够吸纳、消化养殖业 和加工业废弃物,以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节 作物布局的内容与方法
一、作物布局的内容 二、作物布局的方法步骤
一、作物布局的内容
(一)作物种类布局
作物种类布局主要是指不同作物类型之间的结构与配置,具体指粮 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之间以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 作物内部具体作物的比例与配置。
(二)品种布局 品种布局是指同一作物的不同类型品种之间的结构和配置。
(三)熟制布局
熟制布局就是不同的熟制(种植模式)的比例及空间配置。
(二)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
•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调查包括价格及变化、 市场产品质量情况、市场销售数量及变化、 顾客情况等。
• 农产品的市场分析与预测分析预测的主 要内容有:供需平衡状况、产品价格情况、 产品结构特点、产品变花更新情况、市场 销售特点、预期市场价格等。
(三)资源环境调查分析
1. 自然资源环境
1.根据比较效益优化作物整体结构
2.根据区位优势特点加强区域化、专业化布局,在作物生产的最适 宜区和适宜区,通常作物的产量高、品质优、投入少、经济效益好, 而在不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就很难获得这样好的效果。 3. 围绕种养加和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发挥种植业基础作用。
4. 根据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作物布局,实现持续高效。
(四)生产的技术可操作原则 进行作物布局设计,还要看作物所涉及的有关技术在当地是否成熟? 该技术是否已被农技人员和农民所掌握? 当地是否具有相应的基础设施?
图3-1 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五)布局结构本身的生态合理性原则
1. 作物结构和配置内部用地与养地关系的协调 例如,对于水土流失地区和田块,应多配置密植作物,发挥其水
蔬菜
植物油
城市居民
78.2
29.2
10.4
18.8
12.5 283.6
56.5 122.3
9.3
农村居民 219.3
19.2
4.6
2.0
4.5 317.0
11.9 106.6
5.3
注:①食粮总包括口粮和其他动物性食物折算粮;②根据农业统计年鉴整理。
(二)作物与环境相适应原则
作物布局中应当十分重视作物与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相互适应, 这是科学制定作物布局方案的最重要原则。
(二)作物布局的意义
1. 作物布局与农业经营 作物布局对于建立稳定的现代综合农业生 产经营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作物布局不仅直接决定种植业的格 局和主要内容,而且可以通过饲料作物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养殖 业结构和效益。
2.作物布局与农业布局 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基础。
3.作物布局与农业区划 作物布局是农业区划的重要依据和组成部 分,搞好作物布局,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农业区划并实现区域农业 有效的管理与调控。
二、作物布局的原则
(一)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原则
作物布局首先必须满足社会生存、发展、稳定、安全的崇高公益性 需求。这种需求主要包括: 生产者自身消费需要、市场对农产品需 求、国家和地方政府代表全社会利益提出的对农产品的需求,
表3-1 我国人均农产品消费量(2004年) 单位:公斤
口粮
肉类
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奶
水产品 食粮总 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