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言名句作品欣赏
2023励志_汉字书法名言大全

2023汉字书法名言大全汉字书法名言1、时时只见龙蛇走。
——李白2、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3、人貌有好丑,而君字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字小人之气,不可欺也。
书有工拙,而君字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苏轼《书论》4、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张怀谨5、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韩渥6、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7、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8、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9、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苏轼10、拳要打,字要练。
11、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虞世南《笔髓论》12、故以道德、事功、__、风节著者,代不乏人。
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朱和羹《临池心解》1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柳公权1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孙过庭《书谱》15、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蔡邕《石室神授笔势》16、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
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书法三味》17、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
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__,运之为字迹。
——项穆《书法雅言》18、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李嗣真19、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袁昂20、笔下龙蛇似有神。
——张怀谨关于汉字书法名言1) 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2) 故以道德事功__风节着者,代不乏人。
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朱和羹《临池心解》3)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关于书法的名言名句80句

关于书法的名言名句80句1. 书法是心灵的舞蹈,琴棋书画,莫过于书法。
2. 书法是一种艺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3. 笔走龙蛇,墨洒心声。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源于书法的境界。
5. 一字一句,皆渗透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6.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7. 书法以点化面,以线折墨,以墨显神。
8. 字如其人,书法如其心。
9. 临字如临人,字中有画,寄情于墨。
10. 将字化作篇章,书写人生百态。
11. 用笔挥毫,留下永恒的美。
12. 书法是一座时间的月宫。
13. 江山如画,墨洒风华。
14. 用毛笔书写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15. 笔尖上的阳光,墨香中的思绪。
16. 初学者看工具,精通者看内涵。
17. 天人合一,境界无限。
18. 书法是对文字的艺术修养。
19. 书法是青春岁月的回忆。
20. 用心描绘每一个字形,展现个人独特的风采。
21. 写字如行云流水,自有其独特韵味。
22. 笔墨丹青,皆表现出个人的情感。
23. 用墨点缀生命的轨迹,书写人生的旅程。
24. 握笔如握人生,笔触间展现人的内心。
25. 水墨画意,书写情怀。
26. 书法中有一种坚韧和柔美相结合的力量。
27. 字如蛟龙,一气呵成。
28. 墨香扑鼻,感受书法的乐趣。
29. 用笔舞动,展现内心的自由。
30. 心静则墨香浓郁。
31. 江山如画,借墨抒怀。
32. 用诗一样的文字,书写诗一样的人生。
33. 笔触流畅如山河,意境出尘如仙境。
34. 古人云:“字胜千军,书法胜万马。
”35. 忆往昔,笔下生花。
36. 书法是全身心的投入。
37. 空灵洒脱,淋漓尽致。
38. 用墨香填充空白,让文字留下永恒。
39. 用笔化作心语,满纸芳华。
40. 好的字体,是心灵深处的呼唤。
41. 一笔一划,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42. 书法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传承。
43. 书法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44. 书写文字时,心情飘动。
45. 用笔书写人生,留下美好的回忆。
46. 字如人生,用心体会。
钢笔书法名言名句欣赏_经典名言

钢笔书法名言名句欣赏书法是我们值得欣赏的传统文化艺术,有哪些书法是用钢笔书法写的呢?今天小编为你分享的是钢笔书法名言名句欣赏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钢笔书法名言名句欣赏精选1) 人知直画之力尽,而不知游丝之力更坚利多锋。
清.笪重光《书筏》2) 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
书之六局,以气为主。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3) 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
所贵乎浓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习,可以兼通。
宋.姜夔《续书谱》4) 夫运者,先运其心,次运其身,运一身之力,尽归臂腕,坚如屈铁,注全力于指尖。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5) 质直者,则径挺不遒,刚很者,又掘强无润;矜敛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拙钝;轻锁者,染于俗吏。
唐.孙过庭《书谱》6) 书家贵下笔老重,所以救轻蘼之病也。
然一味苍辣,又是因药发病,要使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方为用笔之妙。
清.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7) 书要兼备阴阳二气。
大凡沉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
清.刘熙载《艺概》8) 刚劲忌野,清劲忌薄。
清.梁献《评书贴》9) 论书者曰苍,雄,秀,余谓更当益一“深”字。
凡苍而涉于老秃,雄而失于粗疏,秀而入于轻靡者,不深故也。
清.刘熙载《艺概》10) 所谓老者,结构精密,体裁高古,岩曲耸峰,旌旗列阵是也。
所谓少者,气体充和,标格雅秀,百般滋味,千种风流是也。
老而不少虽古拙峻伟,而鲜丰貌秀丽之容。
少而不老,虽婉畅纤妍,而乏沉重典实之意。
11) 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资颜。
明.项穆《书法雅言》12) 徘徊俯仰,容与风流。
刚则铁画,媚若银钩,丽则倚糜而清遒。
唐.欧阳询《用笔论》13) 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
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14) 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
历代书法名帖欣赏与书法金句学习

历代书法名帖欣赏与书法金句学习历代书法名家书法欣赏书法金句学习西晋陆机《平复帖》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
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
”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4、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5、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东晋王献之《中秋帖》6、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
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7、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
真至理名言也。
作书亦当知此意。
8、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书亦如之。
9、“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作书须有此气象。
而其细心运意,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
10、明窗净几,笔墨精良,于时抽纸挥毫,以绘我胸中之所有,其书那得不佳!若人声喧杂,纸墨恶劣,虽技如二王,亦无济矣。
晋王珣《伯远帖》11、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
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
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而会以自己性灵,是处处离相,得成佛道之因由也。
12、每日焚香静坐,收拾得此心,洁洁净净,读书有暇,兴来弄笔,以自写其性情,斯能超乎象外,得其寰中矣。
惜余未之能也。
13、作字须敬,非仅欲字好,即此是学。
味明道此语,谓作字能主一无适,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4、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15、心粗气浮,百事无成。
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唐欧阳询《季鹰帖》16、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7、离形得似,书家上乘。
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8、黄山谷曰:“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
”余谓书亦不可凿空强作,神与古会,便自工耳。
19、握笔之法,虚掌实指。
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20、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
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唐李阳冰小篆城隍庙碑21、逆笔起,最得势。
书法名言警句赏析

书法名言警句赏析书法具有养生价值,在当今人们的休闲生活中尤其是老龄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书法名言警句蕴含哲理,历年来说受到人们的赏析。
以下是分享的书法名言警句赏析的内容,希望你喜欢!1) 行款中间所空素地,亦有法度,疏不至远,密不至近,如织锦之法,花地相间须要的宜耳。
张绅《书法通释》2) 言外无穷者,茂也;言内毕足者,密也。
清.刘熙载《艺概》3) 务使通体之空白毋迫促,毋散漫,毋过零星,毋过寂寥,毋过排牙,则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体之龙脉矣。
华琳《南宗诀秘》4) 古人作书,乃合全篇布白,长短广下吨,各极天趣,行书妙理,亦不外是。
清.范公勉《书法述要》5) 书体均齐者犹易,惟大小疏密,短长肥瘦,倏忽万变,而能潜气内转,乃称神境耳。
清.刘熙载《艺概》6) 作字贵有姿,尤贵有势。
有姿则能醒人眼目,有势则能摄人心神。
否则味同嚼蜡矣。
譬如美人有色无姿,则不能动人。
清.王墨仙《书法指南》7) 夫作字之势,饬甚为难,锋恬来去之则,反复还往之法,在乎精熟寻察,然后下笔。
东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论》8) 夫任笔成形,聚墨为势,漫作偏欹之相,妄呈险放之姿,疏纵无旧,轻浮鲜著,风斯下矣,复何齿哉。
明.项穆《书法雅言》9) 作字以精,气神为主。
落笔处要力量,横勒处要波折,转捩处要圆劲,直下处要提顿,挑ti处要挺拔,承接处要沉著,映带处要含蓄,结局处要回顾。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10) 故讨论体势,奇偶为无先。
凝重多出于偶,流美多出于奇。
体虽骈必有奇以振其气势;虽散必有偶以植其骨。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11) 夫得射法者,箭乃端而远,用近则中物而深入,为势有馀矣;不得法者,箭乃掉而近,物且不中,入固不深,为势已尽矣。
唐.张怀灌《六体书论》12) 凡作字者,首写一字,其气势便能管束到底,则此一字便是通篇之领袖矣。
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13) 盖谓大字则欲如小书之详细曲折,小字则欲具大字之体格气势也。
南宋.陈栖《负暄野录》14) 作字须有操纵。
书法名言名句作品欣赏

书法名言名句作品欣赏1. “字如其人,这话可真不假!你看那王羲之的字,飘逸洒脱,就如同他本人一样潇洒自在。
就好像一个人,如果内心豁达,写出来的字是不是也会带着一种开阔的感觉呢?”例子:我有个朋友,平时大大咧咧的,他的字啊也是那种很随性的风格。
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书法的练习也是如此啊!颜真卿那雄浑的字体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呀!这难道不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吗?”例子:想想自己刚开始练书法的时候,那歪歪扭扭的字,再看看现在,真是感慨万千。
3. “书法是无声的音乐,那一笔一划的节奏多美妙啊!怀素的草书,可不就像激昂的乐章嘛。
难道你不觉得写字的时候就像在演奏一首属于自己的曲子吗?”例子:每次看那些书法大师写字,感觉他们的手就像在跳舞一样。
4. “意在笔先,这是多么重要的领悟呀!苏轼写字前肯定也是先构思好了才动笔的呢,就像我们做事前也要先想好怎么做呀,是不是?”例子:我自己写字的时候,要是不先想想,写出来的肯定乱七八糟。
5. “书法能陶冶人的情操,这一点毋庸置疑!欧阳询的字那么严谨,想必他本人也是个很有涵养的人吧。
不就跟我们通过练习书法让自己变得更沉稳一样吗?”例子:我心烦的时候就去写写字,写完感觉心情都平静了许多。
6. “书法的神韵是最难把握的啦!柳公权的字那神韵,多让人着迷呀。
这就跟一个人的气质一样,是骨子里透出来的呀,可不是随便能模仿的呢!”例子:我曾经试图模仿一位大师的字,可怎么都模仿不出那种神韵。
7. “书法的世界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奇妙的宝库!看那赵孟頫的字体的多种变化,不正像宝库里的各种珍宝嘛。
是不是让我们有探索不完的乐趣呀?”例子:每次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都像是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8. “书法是一种传承,一代一代的书法家不断延续着这门艺术!从古代到现在,我们不也在传承和发展中吗。
这就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一棒呀!”例子:我教孩子们写书法,也是希望他们能把这门艺术传下去。
9. 书法真的是太有魅力了!它让人沉醉,让人着迷。
书法家的名言名句

书法家的名言名句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
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
”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4、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5、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6、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
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7、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
真至理名言也。
作书亦当知此意。
8、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书亦如之。
9、“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作书须有此气象。
而其细心运意,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
10、明窗净几,笔墨精良,于时抽纸挥毫,以绘我胸中之所有,其书那得不佳!若人声喧杂,纸墨恶劣,虽技如二王,亦无济矣。
11、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
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
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而会以自己性灵,是处处离相,得成佛道之因由也。
12、每日焚香静坐,收拾得此心,洁洁净净,读书有暇,兴来弄笔,以自写其性情,斯能超乎象外,得其寰中矣。
惜余未之能也。
13、作字须敬,非仅欲字好,即此是学。
味明道此语,谓作字能主一无适,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4、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15、心粗气浮,百事无成。
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16、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7、离形得似,书家上乘。
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8、黄山谷曰:“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
”余谓书亦不可凿空强作,神与古会,便自工耳。
19、握笔之法,虚掌实指。
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20、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
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21、逆笔起,最得势。
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22、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23、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
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企业文化墙挂画 易从网为您精心五幅励志名言书法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他人,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精通,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办公室经典语录每一个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它是一种导向,是一种激励,是一种正能量,是激发员工力量的火焰。
充满正能量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健康的动力和情感,它就像一座“磁场”,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积极和乐观。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展示企业文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励志书法,今天易从网整理了一批适合企业文化墙悬挂的励志名言名句书法作品,请欣赏。
企业文化墙挂画精选一: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国宾礼书法家观山四尺横幅书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品来源:易从网)人既要有永不止息的斗争精神,又要有厚德容万物的气魄,如此刚能成就一番宏图霸业。
观山行书作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气韵完美统一,无论从布局还是字体,可以看出书法家的内心情怀和扎实的功底。
这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意境悠远,用于企业办公室墙面装饰堪称精品。
企业文化墙挂画精选二:左宗棠名言“发上等愿”左宗棠名言观山行书书法《发上等愿》(作品来源:易从网)左宗棠名言这24个字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生活;“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则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
观山行书书法《发上等愿》是很多企业大亨的必选,把它悬挂在办公室用于修身养性、教你为人处世之道,引人深思,绝对够经典。
企业文化墙挂画精选三:经典名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品来源:易从网)生命在大自然的孕育中变得坚韧,变得刚强,海高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要做一只勇敢的雄鹰,不惧怕困难和险阻,翱翔于蓝天中,谱写生命的辉煌篇章。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这个时代对我们来说,有着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去面对生活的挑战,相信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的未来!观山行书书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清逸脱俗而不失大家之气,书法中的每一个字迹,都是一个完美的个体,整体意境优美大气,富有生动的情趣,悬挂在企业办公室内可鼓舞士气,增加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名言名句作品欣赏
从古至今,我国书法作品众多,流传至今,那么有哪些名言名句作品是值得我们欣赏呢?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书法名言名句作品欣赏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
1)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摩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南宋.姜夔《续书谱》
2) 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行势,忙则失其规矩。
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章》
3) 又学时不在旋看字本,逐画临仿,但贵行,住,坐,卧常谛玩,经目著心。
久之,自然有悟入处。
信意运笔,不觉得其精微,斯为善学。
南宋.陈牺《负暄野录》
4) 且一食之美,惟饱其日,倘一观而悟,则润于终身。
唐.张坏灌《六体书论》
5) 学古人书,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
清.梁谳《学书论》
6) 临摹用工,是学书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指,次究用笔,后像行体。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7)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
清.郑板桥
8) 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议。
明.沈灏〈画尘〉
9) 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
两者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伤神。
清.王淑〈论书滕语〉
10) 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北宋.苏轼〈论书〉
11) 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
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
继采诸美,变动弗拘。
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
清.梁谳《学书论》
12) 凡临摹须专力一家,然后以各家总览揣摩,自然胸中餍饫,腕下精熟。
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深,集众长以为己有,方得出群境地。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13) 习古人书,必先专精议一家。
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
清.王淑〈论书滕语〉
14) 若但株守一家而摹之,久之必生一种习气,甚或至于不可响远。
苟能知其弊之不可长,于是自书精意,自辟性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不袭不蹈而天然入声,可以揆古人而同符,即可以传后世而无槐:而后成其为我而立门户矣。
清.沈宗骞〈芥学画编〉
15) 只学一家,学成不过为人作奴婢;集众长归于我,斯为大成。
《翰林粹言》
16) 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键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
清.梁谳《学书论》
17) 今之学书者,自当以唐碑为宗。
唐人门类多,短长肥瘦,各
臻秒境;宋人门类少,蔡,苏,黄,米,俱有毛疵。
学者不可不知也。
清.钱泳《履园丛话》
18) 旧他拓本与拓手精,则肥瘦不失,精神充足,而紧要在执笔得法,执笔不得法,纵令临古人墨迹,皆无是处也。
清.梁谳《学书论》
19)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
学书即成,且氧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揩式。
北宋黄庭坚《论书》
20) 故学必有法,成则无体,欲探其奥,先识其门。
有知其门不知其奥,未有不得其法而得其能者。
唐.张怀灌《六体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