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第六章学术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要略

中国文化要略
2)内在特点
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真心英雄威望+10 2008-12-14 08:18
3.中国文化的特点:
1)外在特点
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5.(儒学)和(墨家学说)在战国时代并称为两大显学。
6.法家学说:战国时代后起的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将“法、术、势”合为一体,集法家之大成。法家思想实际上是后世封建统治者维护集权统治的理论基石。
“法”即君主的法令,君主治国必须有明确的法令,赏罚必须严明;
“术”即君主驾驭群臣的心术和权术,君主应知人用人,听言察实;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真心英雄威望+10 2008-12-14 08:18
第四章姓氏和名、字、号
1.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
2.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
(1)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其历史渊源非常久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制度之一;
(2)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整理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整理

版权申明《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整理》的作者是上海大学11级对外汉语班的陈永辉仅限学习交流使用,请勿用作商业用途由于整理仓促,其中难免有错别字或其他错误,还请见谅!如有疑问,请自行翻阅本整理的参考书目。

本整理参考书目为: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8月第3版《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整理》由陈永辉创作,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第二章地理概况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四大平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3.四大盆地:塔里木、准格尔、柴达木、四川4.中国最大的两条河流:黄河、长江5.中国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北京、南京、杭州6.第一次奠定中国版图的基础的朝代:秦朝7.西藏中国的版图的朝代:元朝8.明代设__ 努尔干都司_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9.从秦汉到隋代实行__郡县制__,从唐宋到辽金实行__道路制__,元明清三代实行__行省制__。

10.汉武帝将郡国分为__十三刺史部__,属于监察性质,不是行政区域,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

11.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_ 府_,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__都督府__,在边疆地区设_ 都护府__。

12.元代初年,以__中书省__为中央政府。

第三章历史发展1.元谋猿人__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直立人。

__北京猿人 _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2.从_ 新石器时代 _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

3.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__仰韶文化__,又称__ 彩陶文化___4.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_ 龙山文化__,又称__ 黑陶文化__5.古文明起源四大区:黄河流域文化区、长江流域文化区、珠江流域文化区、北方和东北文化流域区6.__黄河流域文化区__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

7.历代王朝崇祀的三皇:伏羲、神农、黄帝8.春秋战国以后才有“三皇五帝”的称呼。

《中国文化要略》重点知识整理(含章节补充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要略》重点知识整理(含章节补充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要略》重点知识整理第一章简论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 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 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 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 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 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 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 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 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 统一性: 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 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 连续性: 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 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 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但因中国地域广大, 民族众多, 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 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 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 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 在中国人的生活里, 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 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 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特点:内陆辽阔, 空间巨大, 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地形复杂, 复杂多样, 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山河壮丽, 景色秀美, 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

1. 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2.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 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朝疆域: 东到大海, 西到陇西, 南到广西, 北到长城唐朝疆域: 东到大海, 西到咸海, 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 南到南海元代疆域: 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清代疆域: 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到南海诸岛4. 西藏在(元朝)归入中国的版图。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第一章简论1.《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3.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在历史上的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4.文化的核心是人。

一般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5、当代哲学家张岱年中国文化“综合创新”的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综合,即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揭示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与近代西方文化的先进成就的综合,即批判继承两种文化中值得继承的东西。

三、就中国本身的文化传统而言,还要注意儒、墨、道、法四家的综合,即儒家以和为贵的思想,道家的批判精神,墨家重视自然科学与形式逻辑的学风,法家以法治国与肯定“力”的作用的观点。

第二章地理状况1.中国文化所处的地域环境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的舞台,是造成中国文化亘古独立、长生不灭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文化带有封闭保守特点的环境因素;第二是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第三是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文化要略

中国文化要略

第一章简论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特点: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地形复杂,复杂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广西,北到长城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元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清代疆域: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中国文化要略

中国文化要略

第一章简论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特点: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地形复杂,复杂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广西,北到长城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元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清代疆域: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中国文化要略整本填空题(DOC)

中国文化要略整本填空题(DOC)

第一章简论1.《》:“”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汉代刘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这里的“文化”指。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

法文的Cultura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

这就包含了从人的到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

6.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狭义的“文化”指7.文化的核心是。

一般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8.英国科学家在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

9.台湾著有《丑陋的中国人》。

10.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有、、、。

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有冯友兰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的“宗教特性说”、李泽厚的“美学特性说”、梁漱溟的“伦理特性说”。

11.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 :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 :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 :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 :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简论1.如何理解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答:(1)中国文化是由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出的一种民族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化而汇聚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它以汉文化为主体,并融合了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结晶。

(2)中国文化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多种文化形态:①以纵向的发展形态区分,可分为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化;②以产生的地域区分,可以分为中原农耕文化(可分为江南文化和北方文化)、北部边疆的游牧文化;③以文化的地域类型区分,可分为三秦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中州文化、两淮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④以民族的属性区分,可分为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可分为藏文化、蒙文化、满文化、壮文化、纳西文化);⑤以文化的社会性区分,可分为皇家文化与民间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⑥以宗教的属性区分,可分为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等;⑦以不同的门类区分,可分为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舟车文化、青铜文化、玉器文化、山文化、水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

(3)中国文化根植于东方的土地,融入了东方的智慧,吸纳了外来的因子,最终形成一种内涵十分丰富、具有自新能力、生生不息、独具性格且结构完整的文化体系。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并不断发展。

2.我们为什么要了解中国文化?答:在今天来了解中国文化,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现实需要:(1)世界人民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世界各国人士学习汉语的热情空前高涨,迫切希望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2)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的传入给中国文化以巨大的冲击。

因此我们的民族文化要继续保持其独特性,这要求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文化发展脉络和变化规律,自觉进行有益的文化扬弃,吸取精华,抵制糟粕。

(3)个人提高素养的需要作为中国人,要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和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熏陶人格,从中体会和感受民族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气质,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既保有民族传统,又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新型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4
孔子表现出的对人的平等相待和尊重以及对完善的道德人
格的追求,是" 人本主义思想 "的一种体现。
孔子由"仁"的思想出发,提出的一套修身达仁的伦理观念和
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 正名 ",即按照一定的是非标准 恢复纲纪;其次主张统治者" ",即政府要获得人民 立信 的信任。
庄子思想核心是自然无为,"道'仍是其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
,只是认识上比老子超然,论述时比老子幽默。
庄子要求人们安时处顺,生死如一,用一种完全顺乎自然
的态度来对待人生;提出了"心斋"、"坐忘"等内心修养的途
径,其要点是以虚静空明的心境去感应外物,用师法自然 的方式去认知和评价客观世界。 其作品《逍遥游》《齐物论》等名篇中反应了其超然物外 的哲学思想。 《庄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非攻,反对不义的战争和兼并,认为战争对人民的危害最
大。
尚贤,即无论什么出身的人都可以做官,这是明确的反对
奴隶贵族的世袭制,而具有阶级平等的意识。
尚同,主要讲统一思想,统一政令,使天下百姓能和天子
的是非相同。 主张节约财富,节制人的欲望,反对无异于民众的金钱和 时间的浪费,提倡节葬、节用、非乐。
主张,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结构
中的地位。 反应孟子思想的为
Page 6
《孟子》

荀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性恶 ",并强调需要后天的力量 来帮助人为善,方法为" 修身 "和" 师法 ",即通过教化。
政治思想上荀子主张强化君权,但重视民的作用,
认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第六章 学术思想
小组成员:谭文君 包斌霞 李晓萍 朱爱敏 李娜 郭星辰
Page 1
学术思想
孔孟之道 老庄思想 墨家学说
法家学说
汉代经学 魏晋玄学
宋明理学
清代朴学
Page 2
孔孟之道(汉代以前)
孔孟之道也称作 儒学 。
儒学必须提到的三大家: 孔子(孔丘) 、 孟子 (孟轲) 、 。 荀子 (荀况)
Page 17
经学两大学派: 古文学派 和今文学派 。前者指研究者研究
Page 11
墨家学说
战国时期的两大显学: 儒家和墨家。 墨家由墨子创办,墨子,名墨翟。 墨家思想更多代表 下层劳动者 的利益和要求。 墨家十大主张: 、 、 、尚同、节葬、节用、 兼爱 非攻 尚贤 非乐、非命、尊天、明鬼。 兼爱,即不分亲疏远近,一视同仁的博爱。
Page 12
反应孔子思想的为 《论语》 。
Page 5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主张" 性善 "和" 良知
"。
“仁学”理论方面,孟子补充提出了"义",仁是发自内心之 爱,义是所以为人之道。在孔子"杀身成仁"的基础上,孟子
提出了" 舍生取义 ",进一步完善了儒家主张的道德观。
政治思想上,孟子提出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
Page 8
老庄思想
老子(李耳) 道家代表人物: 、 庄子(庄周) 。 《道德经》(即 道家是"道德家"的简称,因反应老子思想的《老子》) 而 得名。 儒家是" 入世之学 ",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作用偏重于社 会,就个人而言,偏重于人的品格修养;道家是" 出世之学 "
,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是人的精
Page 13
非命,即主张人们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生活现状,
而不要屈服于命运。
尊天和明鬼则是肯定“天志”和“鬼神”的存在。
后期,墨家提出了思维的三种形式: 名(概念 、 ) 、 。 辞(判断) 说(推理)
Page 14
法家学说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
申不害、商鞅、慎到等法家人物对法家学说的论述
神层面。
Page 9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表示宇宙的原始状态;还表 示世界的本源。 老子强调"道法自然",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自然而然 的演进和发展的,是"无为自化"的。
老子的策略思想,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知雄守
雌、知荣守辱等等,都是老子"贵柔"、"守弱"思想 的体现。
Page 10
Page 16
汉代经学
起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兴起的两汉学术思想的主流。 经学是研究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宗旨及其方法的一门学问。 经学从研究"六经"开始,一直发展到"十三经"。 六经最早出现于《庄子》一书中,指 , , , 《诗》 《书》 《礼》 , 《易》 , 六部先秦时的著作。 《乐》 《春秋》
的中心思想是“循名责实,信赏必罚”。
商鞅主要讲"法",申不害讲"术",慎到讲"势",韩
非则是三者合一,成为集大成者。
Page 15
势,君主或统治者的权势地位;术,君主驾驭群臣的心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和权术;法,君主的法令。
因着这三点,法家认为礼教、仁义、及人的感情都破坏“ 法”的尊严,因而斥责儒家“以文乱法”,斥责墨家“以 武犯禁”。 法家思想,实际上成为后世封建统治者维护集权统治的理 论基石。
荀子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
明于天人之分 点,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天道不能干
"的唯物主义观
预人事。
反应荀子思想的为
Page 7
。 《荀子》
汉代以后
汉代董仲舒建立了一个以" 天人感应 "为中心的唯心主义
思想体系,成为封建统治秩序的理论支柱。 东汉初年,王充抨击了董仲舒的思想,并著书《论衡》说 明。
儒,最初指在奴隶主贵族中掌管道德教化、音乐礼仪的官
员,如巫、史、祝、卜等。后来,这些人逐渐分化,流落 民间。有的为诸侯执掌礼仪,成为 替人办理丧葬祭礼,成为 小人儒 。 君子儒 ;有的则只能
Page 3
孔子中心思想是一个“仁”字。仁的意义几乎包括 了一切美德。 怎么理解“仁者爱人”?怎样去“爱人”,“爱人 ”的两方面理解? 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相爱。用推己及人的方 法爱人。一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把自己想要得到的好处也给予别 人;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 不想得的东西、不想做的事,绝不要强加 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