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基本要素分析(条件、成本与接入)
东港市强村富民乡村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议书

东港市强村富民乡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地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分散式风电项目是一个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针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项目背景1. 强村富民乡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2. 当地能源供应和需求情况3. 分散式风电项目的概念和优势在深入讨论乡村分散式风电项目前,首先要了解所涉及乡村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东港市强村富民乡地处东港市腹地,地处海岸线与内陆接壤的地带,气候温和,风能资源丰富。
当地以农业为主要产业,能源供应相对薄弱,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不足,存在用电紧张的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分散式风电项目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既可以提供可再生清洁能源,又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缓解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环境,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二、项目建议1. 选址和规划2. 技术和设备选择3. 经济和环保效益4. 社会效益和居民参与针对东港市强村富民乡的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在选址和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地点进行项目建设。
要充分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会对当地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在技术和设备选择上,应优先考虑采用最新的风电技术和设备,以确保项目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还要注重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便捷性,降低维护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再次,在经济和环保效益方面,分散式风电项目不仅可以提供清洁能源,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与此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当地的整体环境质量,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效益和居民参与方面,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促进居民的参与和共享,实现项目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开发对于东港市强村富民乡具有重要意义。
抚顺乡村振兴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方案

抚顺乡村振兴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方案一、引言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风电项目的建设逐渐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
而在抚顺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建设也备受瞩目。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抚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分散式风电项目的背景和意义1. 抚顺乡村振兴的现状和挑战当前,抚顺乡村振兴面临着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挑战。
寻找一种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对抚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 分散式风电项目的意义和优势分散式风电项目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资源分布广泛、对环境影响小、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优势,适合于抚顺乡村振兴的需求。
三、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方案概述1. 选址与规划在抚顺乡村振兴过程中,选址与规划是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的首要任务。
需要考虑地形地貌、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建设区域。
2. 技术和设备选型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风资源,选择符合当地特点的风力发电设备,并确保技术先进、效率高、稳定性强。
3. 建设与运营管理建设阶段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建设,并进行定期维护和运营管理来保证风电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营。
四、分散式风电项目对抚顺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1. 经济效益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建设将为当地创造不少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生态效益采用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为抚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3. 社会效益风电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当地社会发展状况。
五、个人观点与总结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建设是抚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能够为当地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建设方案,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营。
希望在抚顺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能够加快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建设步伐,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注:本文所述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方案,仅供参考。
具体实施时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具体方案。
关于分散式风电开发的技术经济分析

关于分散式风电开发的技术经济分析一、关于分散式风电的相关政策① 2011年:《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 ]226号接入等级:11 0kV(东北66kV)、35kV和10kV;接入容量:不高于接入变的最小负荷。
② 2011年:《关于印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2011 ]374号接入容量:支持统一县域多个分散式项目打捆,打捆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万。
③ 2013年:《关于印发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若干意见的通知》[2013]366号接入等级: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容量: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MW。
④ 2017年:《关于加快推进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7]3号不占指标;接入线路等级: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优先以T或π接方式,鼓励多点接入;不影响电网安全,不倒送电。
⑤ 2018年:《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接入电压等级应为110千伏及以下,并在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内消纳,不向110千伏的上一级电压等级电网反送电。
※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应充分利用电网现有变电站和配电系统设施,优先以T或者π接的方式接入电网。
※110千伏(东北地区66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只能有1个并网点,且总容量不应超过50兆瓦。
※110千伏(东北地区66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的分散式风电项目,接入系统设计和管理按照集中式风电场执行。
※在一个并网点接入的风电容量上限以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为前提,统筹考虑各电压等级的接入总容量。
※简化分散式风电项目核准流程,建立简便高效规范的核准管理工作机制,鼓励试行项目核准承诺制。
二、分散式风电的分类根据2018年《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中对于分散式风电的阐述,小编试着按照电压等级以及接入方式对分散式风电进行分类如下:※接入电压等级10千伏,不设开关站,多点或单点直接π接或者T接到电网。
分散式风电前期开发调研内容

分散式风电项目前期开发调研内容分散式风电最大特点是规模小、可以实现就近消纳,无需大规模外送。
按照目前政策要求,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装机容量一般在6MW—50MW,单个项目总容量不超过50MW。
分散式风电项目以“先找网,后找风”为特点做前期项目开发,综合考虑是否存在限制因素、投资水平和发电量水平等因素。
1、电力系统情况分散式风电以接入定容量,在项目开发前期要先落实接入条件,收集当地地理接线图,调研110kV 及35kV变电站及10kV变电站电气接线图及运行情况,包括收集变电站的最大负荷、最小负荷、平均负荷,落实是否有接入间隔条件等;初步确定接入站的可消纳负荷;对于“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分布式风电项目,还要掌握直供电用户的负荷及特性情况。
必须尽量做到项目容量与电力负荷匹配,否则将造成较严重的限电,影响项目收益。
确定风电装机容量,接入电压等级。
2、风电场场址负荷中心区,很难找到大片可利用土地。
为了解决土地限制问题,分散式风电管理办法首次明确提出,除了常规风电开发通用的建设用地审批和协议流转途径外,投资商可使用本单位自有建设用地或租用其他单位建设用地建设分散式风电项目。
中东部地区分散式风电开发,会更多采取租用工业园、开发区和大型工业企业闲置建设用地的方式。
特别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分布式风电项目,直接租用用户自有或临近建设用地,既能节约道路和线路投资,又可以充分利用用户已有电气设施,降低接网投入,并通过协商获得较高的电价水平,是较理想的开发模式,也是分散式风电开发最大的市场空间所在。
现场调查收资,确定项目占地属性及限制因素。
3、风能资源评估低风速区的分散式风电场准确又快速的风能资源评估是确保风电场经济性和安全性的根本性前提。
中国气象局出台了《分散式风力发电风能资源评估技术导则(QX/T308—2015)》给相关工作提供了方向思路和技术依据,采取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小尺度数值模式相结合,对评估区域风能资源分布情况进行数值模拟,以邻近区域测风塔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校核,必要情况下在评估区域内加装激光测风雷达进行短期测风做进一步校核。
建设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基本要素分析

建设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基本要素分析分散式风电项目是指将风能资源利用和发电装机容量分散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风电项目中,与传统的集中式风电项目相比,分散式风电项目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从条件成本和接入方面对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
一、条件成本分析1.风能资源条件: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可行性首先需要有充足的风能资源。
不同地区的风能资源具有差异性,需要进行风能资源评估和筛选,选择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项目建设。
2.土地条件:分散式风电项目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因此需要具备合适的土地条件。
土地的拓展空间、土地的合规性以及土地使用的费用等都是影响项目建设成本的重要因素。
3.网络接入条件:分散式风电项目需要接入电网,保证发电的输送和消纳。
因此,项目所在地区的电网接入能力、线路规划和输电能力等都需要满足项目的需要。
若项目与电网接入距离较远,还需要考虑电网规划建设的成本。
4.基础设施条件: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项目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包括交通、水源、施工便利性等。
如果这些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将会给项目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额外的成本。
5.环境保护条件: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需要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包括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
项目建设必须符合当地政府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这也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本。
二、接入分析1.电网接入:分散式风电项目需要接入电网进行发电和输送,因此需要评估电网承载能力和接入条件。
如果电网接入能力不足,可能需要进行电网升级和改造,增加额外的接入成本。
2.售电接入:分散式风电项目还需要与售电方建立合作关系,将发电产出纳入售电系统。
需要与当地电力市场进行协商洽谈,签署电力购售合同,并解决发电量与消纳电量之间的匹配问题。
这些都是项目接入的重要环节,也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运营收益。
3.政策扶持:分散式风电项目还需要关注当地的政策扶持和补贴政策。
政策支持和补贴政策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也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分散式风电施工计划

分散式风电施工计划
1. 地理环境,首先需要对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地理环境进行全面
评估,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对施工过程中的
机械设备、人员作业等方面产生影响,需要在施工计划中进行合理
考虑。
2. 施工工期,根据项目规模和工程量,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
考虑到季节性气候变化和可能出现的不可抗力因素,需要在施工计
划中留有一定的余地,以应对可能的延期情况。
3. 施工队伍组织,合理组织施工队伍,包括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安全人员等,确保施工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项目的需求。
同时需要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轮岗和培训,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
全和效率。
4. 设备和物资准备,制定合理的设备和物资采购计划,确保在
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供应所需的机械设备、材料和工具。
同时需要
对设备的运输和安装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5. 安全管理和环保措施,在施工计划中要充分考虑安全管理和
环保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6. 资金和成本控制,制定合理的施工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并合理利用项目资金。
综上所述,分散式风电施工计划需要从地理环境、施工工期、施工队伍组织、设备和物资准备、安全管理和环保措施、资金和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规划,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顺利完成。
分散式风电行业分析报告

分散式风电行业分析报告一、市场概况目前,全球分散式风电市场正快速发展。
尤其是在欧洲、美国和中国等地,分散式风电已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散式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推动了该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趋势及前景1.分散式风电在全球范围内的装机容量将会持续增长。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成本的降低,分散式风电将在未来几年内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2.市场竞争将会加剧。
随着分散式风电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进入该行业,市场竞争将逐渐激烈。
3.政府支持将成为分散式风电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财政支持,将进一步促进分散式风电行业的发展。
4.分散式风电将成为扩大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重要手段。
分散式风电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难题,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分散式风电市场规模约为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X%。
四、关键驱动因素1.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推动了分散式风电行业的发展。
2.政府政策支持:各国政府推出相应政策和激励措施,促进分散式风电的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
3.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分散式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使得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五、市场挑战及风险1.电网接入问题:分散式风电需要与当地电网进行接入,而电网容纳能力有限,需要相应的改造和升级。
2.不稳定的能源供应:风力发电的产能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供应不稳定,可能导致电网的不稳定运行。
六、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市场上有众多分散式风电企业,其中包括深科技公司、英特格雷公司、西服领导力公司等。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优势,争夺市场份额。
七、发展建议1.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提高分散式风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2.加强与电网运营商的合作,解决电网接入问题,确保分散式风电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导则20111017(电网部分精简版)

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指导办法1总则1.1为规范和指导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促进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和《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导则。
1.2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是指位于负荷中心附近,不以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电力为目的,所产生的电力就近接入当地电网进行消纳的风电项目。
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应具备以下所有条件:(1)利用电网现有的变电站和送出线路,不新建送出线路和变电设备;(2)接入当地电力系统110千伏或66千伏及以下降压变压器;(3)项目单元装机容量原则上不大于所接入电网现有变电站的最小负荷,鼓励多点接入;(4)项目总装机容量不超过5万千瓦。
1.3 国家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管理。
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在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组织和指导下,负责本地区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管理。
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委托全国风电建设技术归口管理单位负责分散式接入风电技术管理。
1.4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包括项目场址选择、建设条件论证、项目建设、接入电网、运行和管理等工作。
1.5 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按照开发企业自愿参与、风险自担和政府择优选择的原则进行。
开发企业在选定项目场址后,应与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签订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的开发协议,明确项目场址位置、范围及建设规模,并将签订的开发协议报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备案。
鼓励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由一个开发企业负责,具体技术工作可由风电开发企业委托一个有相应资质的勘测设计单位统一开展。
1.7项目开发企业与县级人民政府签订开发协议后,可组织开展项目建设条件论证工作,提出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设条件论证完成后,开发商应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并取得省级土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督等管理部门和电网公司的支持性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7 8..92 5.88 5.21 9.26 6.78 7.62 9.14 6.13 8.57 11.56 0.00
6.00
6.91
0.00
0.00
3.99
11.15
2.82
6.20
6.02
11.40
7.06
4.70
5.25
9.34
6.97
7.07
5.93
11.00
9.87
14.85
8.17
32.90
2
研究内容及意义
研究内容
研究发展配网端并入的分布式风电,其 成本、电负荷、风资源、地理状况等因 素之间的关系及在技术上应采取的措施 和政策上的策略等。
研究意义
对微电网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并为将来 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其它小型分散式发电装置的使 用及并网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可对风电离网型应用提供参考(离网型应用指的是 耗电大户,如制氢、海水淡化、电解铝、盐化工等, 由于这些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不高,可以将风力发 出的电直接供给这些用户,在不生产时将多余的风 电并网)。
浙江省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呈阶梯下降,西南是山地,中部是丘陵 和盆地,东部是平原。西南部为平均海 拔800米的山区,1500米以上的山峰大都 集中于此。中部以丘陵为主,大小盆地 错落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东北部是低 平的冲击平原。全省地形可分为浙北平 原、浙西中山丘陵、浙东盆地低山区、 浙中丘陵盆地区、浙南中山区和沿海丘 陵平原区。
风速的日变化
8 m/s
7
6
5
沿海
4
高山
3
海岛
2
1
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时
风速日变化图
风速日变化主要是由于下垫面在 一天中受热不同而引起的。一般而言, 在内陆和沿海,日出以后,地面逐渐 变热,上下层空气的湍流变换开始加 强,上层空气的动能下传使得近地层 空气获得能量,风速逐渐增大。大约 到 15 时 左 右 到 达 最 大 值 。 之 后 , 地 面温度逐渐下降,湍流交换逐渐减弱, 近地层空气得不到动量或得到很少上 层空气传来的动能,再加上地面的摩 擦消耗作用,风速随之减小,至清晨 达到最小。如此完成一个风速日变化 循环。如果有天气系统入侵,这种日 变化规律就会被破坏。
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分散布置预计会不断增长, 这促使了人们对配电网进行相关研究。欧盟导则 2003/54将分布式电源定义为解决配电网扩建问题 的计划可选途径,这为风力发电分散式并入配网的 实行提供了参考。
3
技术方案
风电直接并入配电网
110kV输电线路
110kV 变电站
10kV配电网
10kV配电 380低压配电网 变压器
沿海地域
• 沿海地区在5000-6000小时左右,如北仑站有效风小时数为5988小时,占到全年时数 的70%。
高山地区
• 在高山山顶有效风小时数为6000-7000小时,如天目山(6563小时),括苍山(6875 小时)。
风功率密度
风功率密度是指空气通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时所具有的动能,用下式计算:
可用永磁 式发电机, 解决低电 压穿越问 题
简化了输电 系统,减少 了升压设备、 输电线路及 相应的辅助 设备
01 02 03 04 05
4
浙江省基本要素--风资 源及分析
浙江省地理概况
浙江省地图
风电直接并入配电网的接入方式是通过 改变负荷而消纳风电,非常适合有一定 负荷需求和风能资源的地区。浙江省就 是这样一个地区。
年平均风速
在近地层,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根据Peterson的研究,风速随 高度的变化规律可用下式表示[2]:
年平均风速
浙江省5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分布图
由图可知,浙江全省50米高度总体年 平均风速约为5.0m/s左右,其特征是, 近海地区年平均风速较高,一般都在 7.0m/s以上,离大陆较远的海岛年平 均风速可达8.2m/s左右。整体来看, 除沿海地区外,其余地区年平均风速 高(大于等于6.5m/s)的地区呈现分 散分布状态,这一点非常有利于分散 布置并入的风电。
风浙江省风能资源储量及总体评价
表3: 浙江省风能资源分布
风 功 率 密 度 ( w/m2 ) 0~80
地区面积 (万平方公里)
非常 贫乏区
单位:104MW
80~120 贫乏区
120~160 贫乏区
160~200 次可
利用区
200~240 可利用区
大于240 次丰富区
全省(10.18) 嘉兴(0.47) 湖州(0.69) 杭州(1.93) 衢州(1.04) 丽水(0.19) 金华(1.28) 绍兴(0.93) 温州(1.38) 台州(1.10) 宁波(1.10) 舟山(0.07)
W30 0.8 W50
式中:W30 --30 米高度风功率密度,W m2 W50 --50 米高度风功率密度,W m2 。
若考虑空气密度随高度发生的变化,则W30将比按上式计算得出的值小些。
风功率密度
风功率密度大的地区在浙 江全省较分散,适合分散 式方式利用风电。
浙江省50米高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实测值分布(·表示用电负荷中心)
3
弃风现象 严重
项目背景 4
4 并网需克服的主要问题
(1)影响电网的频率; (2)由于风电的不稳定性,影响了电力预测的准确性, 因而加大了电网调度和运行的难度; (3)影响电压的调整; (4)影响电能质量(如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等); (5)电网的稳定性及无功补偿问题; (6)低电压穿越问题。
项目背景 4
W
N iVi3
2N
式中:W — 平均风能密度,W m2 ;
Vi — 等级风速, m / s ; N i — 等级风速出现的次数; N — 各等级风速出现的总次数; —空气密度, kg m3 。
风功率密度
由于分散式风力发电机功率较小,安装高度一般离地面30米左右,假设空气密度 在离地面30~50米高度内不变化,则有:
舟山(0.07)
14.26 0.00 6.84 17.12 9.68 19.37 17.06 8.82 17.31 12.96 0.72 0.00
31.41 0.00 32.03 41.22 32.19 31.97 35.60 36.61 32.41 26.32 9.99 0.00
33.35 91.08 40.46 27.43 31.45 30.12 25.12 31.39 27.22 27.43 36.65 0.00
0.87
4.56
4.50
1.76
1.48
2.87
0.33
3.40
4.09
1.53
1.43
1.58
0.96
4.47
5.26
1.52
1.80
3.64
0.63
2.90
0.42
1.70
2.39
3.92
0.03
1.10
5.64
2.29
1.98
8.69
0.00
0.00
0.00
0.00
0.00
1.68
数据分析
根据表2可计算出浙江省各地区 的风资源,如表3所示。估算结果为: 浙江省离地30米高度陆地风能资源 总储量约1.30×106 MW,风能资源 技术可开发量约4.51×105 MW(表3 中风能次可利用区、可利用区和次 丰富区之和),次丰富区风能资源 有1.688×105 MW。
• 离大陆较远的海岛、嵊泗(7639小时)、嵊山(7630小时)、大衢(7330小时)、 大陈(7096小时)和北麂(7130小时)站观测的年平均有效风速小时数在7000小时 以上,占全年时数的80%以上,其中嵊泗的年平均有效风速小时为7639,占到全年 时数的87%,是年平均有效风速时数最多的观测站。其他海岛站(定海除外)如石 浦(6786小时)、普陀(6162小时)、玉环(6432小时)等,有效风小时数均在 6000小时以上,占全年时数的70%。
风功率密度
表2: 3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占该地区面积的百分比
单位:( % )
风功率密度 (w/m2)
地区面积 (万平方公里)
0~80 非常贫乏
区
80~120贫 乏区
120~160 贫乏区
160~200 次可利用
区
200~240 可利用区
大于240 次丰富区
全省(10.18) 嘉兴(0.47) 湖州(0.69) 杭州(1.93) 衢州(1.04) 丽水(0.19) 金华(1.28) 绍兴(0.93) 温州(1.38) 台州(1.10) 宁波(1.10)
建设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的基本要 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目录
CONTENTS
1
项目背景
2 研究内容及意义
3 技术方案
4 浙江省基本要素
5 风力机分散布置在配电 网侧的基本要素
6 主要结论及开发、管理 和政策方面的建议
7 风力发电机分散式并入 配电网的技术标准
8 参考文献
1
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
中国风力资源丰富,陆上技术可开发量约为6~ 10亿千瓦,海上约1~2亿千瓦[1]。除成片可供建 大型风电场的风资源外,还有许多分散的风资源, 如一些丘陵、山峰、某些风通道、海岛等。由于 这些风资源较分散,用这些风资源发电,然后再 送入输电网络,成本较高。
1
中国风力 资源丰富
我国在低风速区的风电开发几乎处于空白。低风速区是 指年平均风速在6~8米/秒,年利用小时数在2000小时以 下的地区,全国范围内可利用的低风速资源面积约占全 国风能资源区的68%。不论是分散的风资源还是低风速风 资源均接近电网负荷的受端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