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服饰 东乡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房屋特点和服饰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房屋特点和服饰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房屋特点和服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维吾尔族:男子多穿长袍,称袷袢;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称朵帕; 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那吾鲁孜节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节日:中元节、牛魂节、三月歌、吃立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节日: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熟称儋耳,男子以红或黑布缠头,称吊襜节日:三月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苗族:自由对歌,恋爱节日:芦笙节、苗节、春节、四月八、吃新年、龙船节、清明节等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糌粑为主食,献哈达节日: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萨葛达瓦节等彝族: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称天菩萨节日:火把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为贵节日: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鱼谭会等纳西族:披羊披肩节日:三朵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傣族:孔雀舞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撒拉族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毛南族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

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佤族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

还有插种节、新米节畲族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保安族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羌族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

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少数民族的房屋特点1.蒙古族:住蒙古包即毡包~“包”满语“家”“屋”的意思。

2.回族:与汉族基本相同~砖木结构瓦房。

较有特点的是门前或客房中可见阿拉伯文书写的条幅、中堂等,但不挂人像,。

3.藏族:碉房为主要住房样式之一~平顶狭窗土石结构房屋~一般为一层。

另有牧区的帐篷也为住房样式之一。

4.维吾尔族:多为土结构方形平房、矮小、四壁无窗、向北开门~屋顶平坦并开有天窗~多有庭院栽花木果树。

东乡族的风俗习惯

东乡族的风俗习惯

东乡族的风俗习惯东乡族的风俗习惯东乡族是咱们当今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中国甘肃颇有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它的风俗都是很长久的了。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东乡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希望!东乡族的服饰风俗东乡族的服饰与回族有相似之处,但其特点还是颇为明显。

男子多戴平顶的无檐帽,有黑、白两色,穿白衬衣,外套黑坎肩,穿青蓝色裤,老年人则以黑、灰、白为上。

冬季穿羊皮袄,不挂布面。

随着现代社会方式的改变,东乡族的服饰也在发生变化,向大众化发展,年轻人穿新式时装,旧时的'一些服饰渐渐消失。

东乡族的建筑风俗在改革开放以前,一般是一家一院,房屋坐北向南,以北房为上房,土木结构的平房,一门两窗,四合院是理想的住家。

山区兼挖窑洞,它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室内陈设简朴,地上靠墙放板柜,盛粮及衣物等,柜面喜欢摆座钟和茶具等,墙上挂(贴)阿文对联,忌贴人像。

现在东乡族住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绝大多数人家盖有砖木结构的瓦房,有些家庭盖起了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

家有电视机、桌椅板凳、衣柜等,有一些还有沙发、电话等,已是现代家庭,可与城市人媲美。

东乡族的婚姻家庭风俗东乡族把家叫“格儿”(蒙古语,意即“家屋”),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

解放前个别富户也有一夫两妻的。

家庭通常由夫妻儿女组成,也有三四代同堂的家庭。

祖父母住上房,父母亲住厢房,儿女住单间的尕(小)房。

长子结婚后才能次子结婚,长子另建新家,与父母分居。

分居时,父母给儿子划分财产土地。

幼子可一直留在父母身边,继承权比儿子多一些,并为父母养老送终。

父母亡故时的殡葬费,由儿子们共同负担,父母居住的房子归幼子所有。

【东乡族的风俗习惯】。

甘肃民间美术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兰州文理学院

甘肃民间美术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兰州文理学院

甘肃民间美术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兰州文理学院兰州文理学院第一章测试1.民间美术的服务对象是()。

答案:人民大众2.“阴阳五行”的色彩观中提到的五种色彩是哪五种?()答案:青、赤、黄、白、黑3.甘肃民间美术往往是以表意性为特点,不写实。

这说的是甘肃民间美术的哪个造型特点?答案:意念性4.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美术形成的高峰时期。

答案:佛教5.()时期是丝绸之路中西贸易繁荣的顶峰时期,也是甘肃历史上文化的鼎盛时期,当时所谓的“甘肃画廊”就主要形成于这一时期。

答案:隋唐6.民间美术是劳动者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作的艺术。

答案:对7.嘉峪关魏晋彩绘砖壁画,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这700多幅砖壁画,形象地刻画了古代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答案:对8.商周至秦汉时期,中西经贸往来畅通,同时这一期被专家学者喻为“文化运河”的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答案:对9.明清时期,中原同边疆的交流日益频繁。

由于文化的闭塞,甘肃少受外界文化的冲击,民间美术遗存保存相对完好,现存的甘肃民间美术品种多样,有民间刺绣、竹草编织、剪纸、皮影,木偶、民间玩具以及少数民族的工艺品。

答案:对10.发现于甘肃()市西北约20公里处的黑山岩画表现了甘肃原始先民的生活。

答案:嘉峪关第二章测试1.年画题材内容丰富,下列木版画有祈愿早生贵子、生息繁衍等含义的是()。

答案:麒麟送子2.甘肃木版画品种繁多,主要有门神、财神、等民间吉祥诸神像和吉祥纳福版画。

答案:灶神3.我国目前发现最早、堪称中国木版画史上的稀世珍品《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四美图》,画的是王昭君、班姬、绿珠、赵飞燕四大美人,现存俄罗斯东方博物馆,是在甘肃省发现的。

答案:张掖4.目前国内水陆画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北、甘肃三省,仅有的900多幅,甘肃河西就有多幅,是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发现地。

答案:5005.按质地和制作工艺一般将唐卡分为三类,即:绘画唐卡、织物唐卡(包括刺绣、织锦、纟革丝和贴花等)和印刷唐卡。

东乡族的特点和民风民俗

东乡族的特点和民风民俗

东乡族的特点和民风民俗1. 介绍东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等地。

东乡族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和尊重。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东乡族的特点和民风民俗。

2. 语言和服饰东乡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和服饰。

东乡族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是他们与外界交流的重要工具。

而东乡族的传统服饰也十分独特,男性通常穿着黑色或蓝色的长袍,女性则穿着华丽多彩的绣花裙等。

3. 信仰和宗教东乡族有着浓厚的宗教信仰,主要信仰藏传佛教。

寺庙在东乡族的社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会定期参加寺庙的活动和仪式,以表达对信仰的虔诚和敬意。

4. 传统节日东乡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沙坝巴查”。

沙坝巴查是东乡族的新年,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

在沙坝巴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唱山歌等。

这是一个他们团聚、祈福和祈求丰收的重要时刻。

5. 音乐和舞蹈东乡族的音乐和舞蹈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音乐通常使用独特的乐器,如木琴、唢呐、锣鼓等。

而舞蹈则充满了东乡族人热情奔放的风格,通常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6. 饮食文化东乡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农产品为主要食材。

他们以米饭为主食,同时还有各种蔬菜、肉类等。

东乡族人喜欢食用烤肉和面食,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而且烹饪方法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7. 艺术和手工艺品东乡族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名。

他们擅长织布、刺绣、木雕等传统手工艺,制作出精美的丝绸、壁画和木制家具等艺术品。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东乡族人的智慧和才华,而且丰富了中国的艺术文化。

8. 社会和婚姻制度东乡族有着独特的社会和婚姻制度。

他们以家族为单位,尊重长辈,重视家庭和谐。

婚姻方面,他们通常采取“彩礼制”和“剃头礼”等传统仪式,以示对婚姻的重视和祝福。

9. 文化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东乡族的文化,东乡族自治县等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东乡族头饰的社会功能

东乡族头饰的社会功能

东乡族头饰的社会功能作者:王鑫陈茜来源:《文学教育》2020年第03期内容摘要:东乡族作为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事项。

东乡族头饰便是东乡族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其头饰主要包括男性的帽子和女性的头巾,以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些佩戴在头上的饰品。

东乡族头饰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集中反映了他们的民族风俗和审美情趣,是东乡族文化的名片。

本文主要根据东乡族头饰的特色、习惯、禁忌等来阐述其所具备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东乡族头饰社会功能文化内涵一.东乡族头饰简介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特有少数民族,他们有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而其头饰作为服饰中的代表物品更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1920年前,东乡族男子多穿大长袍,束宽腰带,当时女子不戴盖头,只戴包头巾,老年人的佩戴颜色则以黑、灰、白头巾为主。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东乡族的服饰也在发生着变化:服饰向大众化、时尚化发展,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头饰的变化。

到了近现代的东乡族年轻妇女戴彩色盖头,如:绿色、红色、粉色等,颜色鲜艳并点缀水钻、刺绣图案、串珠等装饰品(见图一);中年女性则戴深色盖头,如青色(见图二);老年妇女则偏爱白色、黑色盖头,颜色素净,样子简洁大方且装饰较少(见图三)。

男子一般佩戴“号帽”(见图四),“号帽”是一种平顶无檐软帽,主要有黑、白两色,多用普通软布缝制而成。

未成年的东乡族头饰佩戴讲究一般不多,其佩戴的年龄、样式、颜色无特别要求,根据家族长辈的要求佩戴即可。

二.东乡族头饰的情感功能民族服饰是民族在发展中为适应自然环境以及生活需要而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财富,承载着本民族独有的情感。

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人民群众都将他们的智慧以及个人情感倾注到了民族服饰中,东乡族也不例外。

东乡族头饰是东乡族人民在千百年发展中形成的,是劳动人民对其民族文化的物化表现。

东乡族头饰所蕴含的情感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1.文化认同感亨延顿在《文明的冲突·旗帜与文化认同》中提到,“在冷战后的世界,旗帜有其考虑的价值,其他文化认同的标志也是如此,包括十字架,新月形,甚至头盖,因为文化有其考虑的价值,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最有意义的东西。

关于东乡族的资料.doc

关于东乡族的资料.doc

关于东乡族的资料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民俗知识,供您参考,()查看。

关于东乡族的资料中华民风民俗资料;————东乡族;1.民族简介:;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2.族员形成:;东乡族是14世纪后期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融;对东乡族的族源,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为东乡族源于吐谷浑人;3.姓名文化:;东乡族的姓名,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伊斯兰教色彩,这;东乡族人有的既有经名,又有汉名;东乡族人的称呼法是,平时见面称呼时,与1.民族简介: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乡族地区位于甘肃省的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

该民族自称“撒尔塔”(Sarta)。

是以撒尔塔人为主,融合当地汉、蒙古族等逐渐形成的。

现大约有人口515000人。

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颇具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历史、民俗十分悠久,融合发展了多方文化,形成了今天的东乡族。

2.族员形成:东乡族是14世纪后期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

构成其族源的主要成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和蒙古人。

14世纪初,元成宗死,安西王阿难答与皇后伯要贞氏等策谋政变,事泄被杀,但其属下势力仍很强大。

其子曾联合伊斯兰教群众反叛,为元朝政府镇压,阿难答属下纷纷逃避。

当时交通不便、偏僻闭塞的东乡,就成为阿难答属下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蒙古人退避的地区之一。

他们在这里与当地汉族、藏族等长期共同生活,互相婚嫁,逐渐融合成为东乡族。

对东乡族的族源,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主要有两点:一说成吉思汗于1226年征西夏时,兵临河州、临洮一带,将部分蒙古军留驻此地,这些人以后进入东乡,形成东乡族;一说成吉思汗西征时,从中亚、波斯掳来大批工匠,其中一部分被安置于东乡,以后形成为东乡族。

还有一说认为东乡族源于吐谷浑人。

但关于东乡族源和形成问题,大部分学者持第一种看法。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刺绣有什么特点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刺绣有什么特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东乡族文化东乡族的刺绣有什么特点
导语:历史悠久、古风犹存的东乡族刺绣古代大家闺秀以及普通人家的姑娘都要学会刺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逐渐摈弃了旧时代的习俗。

一些从古
历史悠久、古风犹存的东乡族刺绣
古代大家闺秀以及普通人家的姑娘都要学会刺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逐渐摈弃了旧时代的习俗。

一些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技术逐渐被机器取代,刺绣的女性也变得十分稀少。

但是在我国的甘肃省东乡族女性还保留着刺绣的优良传统。

过去由于东乡族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日常活动的圈子狭小,再加上衡量一个女人是否有本事的标准被约定俗成地认为是“上炕裁缝下炕厨子”,因此东乡族妇女从小就很重视学习缝纫技巧和厨艺。

刺绣作为传统的民间工艺,主要是由农村女性来制作。

一般都是女承母艺,婆媳相传,代代沿袭,辈辈留传,一脉相承。

东乡族妇女很早以前也缝制生活所需的衣裤鞋帽,但随着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多数人都是社会上流行穿什么就买什么,自家手缝的服装逐渐失宠。

唯独绣花为东乡族妇女所钟爱。

她们除了在田间地头干农活,在家里洗衣做饭喂养牲畜外,闲暇时总是三人一群,五人一堆,或在浓密的树荫下,或在热乎乎的炕头,一边绣花,一边聊天,同时也在暗中进行一场比赛:看谁的绣品图案新颖别致,手艺上乘,技高一筹。

当听到大家的交口称赞,禁不住满面春风,心花怒放。

她们个个心灵手巧,人人擅长刺绣,借助小巧的绣花针和五颜六色的丝线、棉线、金银线,在各色棉布的确良或绸缎上飞针走线,剪裁刺绣出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的各种日常用品或装饰品。

生活常识分享。

关于东乡族的资料

关于东乡族的资料

关于东乡族的资料以下是出guo的民俗知识,供您参考,请点击出guo()查看。

中华民风民俗资料;————东乡族;1.民族简介:;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2.族员形成:;东乡族是14世纪后期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融;对东乡族的族源,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为东乡族源于吐谷浑人;3.姓名文化:;东乡族的姓名,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伊斯兰教色彩,这;东乡族人有的既有经名,又有汉名;东乡族人的称呼法是,平时见面称呼时,与1.民族简介: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自治区。

东乡族地区位于甘肃省的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

该民族自称“撒尔塔”(Sarta)。

是以撒尔塔人为主,融合当地汉、蒙古族等逐渐形成的。

现大约有人口515000人。

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颇具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历史、民俗十分悠久,融合发展了多方文化,形成了今天的东乡族。

2.族员形成:东乡族是14世纪后期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

构成其族源的主要成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和蒙古人。

14世纪初,元成宗死,安西王阿难答与皇后伯要贞氏等策谋政变,事泄被杀,但其属下势力仍很强大。

其子曾联合伊斯兰教群众反叛,为元朝政府镇压,阿难答属下纷纷逃避。

当时交通不便、偏僻闭塞的东乡,就成为阿难答属下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蒙古人退避的地区之一。

他们在这里与当地汉族、藏族等长期共同生活,互相婚嫁,逐渐融合成为东乡族。

对东乡族的族源,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主要有两点:一说成吉思汗于1226年征西夏时,兵临河州、临洮一带,将部分蒙古军留驻此地,这些人以后进入东乡,形成东乡族;一说成吉思汗西征时,从中亚、波斯掳来大批工匠,其中一部分被安置于东乡,以后形成为东乡族。

还有一说认为东乡族源于吐谷浑人。

但关于东乡族源和形成问题,大部分学者持第一种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乡族服饰东乡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民族服饰欣赏:东乡族服饰东乡族是甘肃省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从14世纪起至今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磨砺,其文化底蕴也是完整的保留下来。

本期中国传统服饰带你了解东乡族服饰的特点。

东乡族的服饰与回族有相似之处,但其特点也颇为明显。

男子多戴平顶的无檐帽,有黑、白两色,穿白衬衣,外套黑坎肩,穿青蓝色裤,老年人则以黑、灰、白为上。

冬季穿羊皮袄,不挂布面。

东乡族男子多穿宽大长袍,束腰带,挂腰刀、烟荷包。

妇女多穿圆领、大襟、宽袖的绣花上装。

下穿套裤,裤筒后面开小衩,裤筒、裤脚有镶或绣的花边。

喜庆节日则穿绣花裙,绣花鞋。

男子戴平顶无檐白、黑软帽。

妇女在家戴绣着花纹的便帽,外出戴遮住全部头发的丝绸盖头。

少女和新婚者戴绿色,婚后及中年妇女戴黑色,老年妇女戴白色。

妇女的首饰以银制耳环及手镯、玛瑙珠子为主。

东乡族服饰也反映了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等级差别和一些特殊的财产观念。

伊斯兰教众多的社会伦理规范中最首要的一条规定,就是人人平等。

伊斯兰教反对人们通过穿着豪华名贵的服饰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表现自己的高贵。

因此,东乡族服饰中不崇尚贵重华丽的服饰,不虚荣、不炫耀,穿着应尽量普通化、大众化,这是平等观念在服饰中的一种体现。

古时的东乡族妇女爱穿一种有领圈、大襟和宽袖的绣花衣服,袖口上镶一道花边。

下穿套裤,裤管镶两道绣花边,裤管的后面开小叉,用飘带束住裤管。

逢喜庆大事,穿绣花裙子。

足登后跟高寸许的绣花鞋。

当时不戴盖头,只戴包头巾。

后来,妇女的服饰逐渐变化。

女的一般戴盖头,长至腰际,头发全被遮住,只露出脸孔。

盖头大致分绿、黑、白三种颜色。

少女和新婚妇女戴绿绸和绿缎子盖头;少妇和中年女子戴黑盖头;老年妇女戴白盖头,衣着都是藏青色或黑蓝色布衣。

青年妇女穿红或绿的,上衣宽大,大襟在后边,外加一件坎肩,长裤一直拖到脚面,裤管不十分宽大,约7寸许。

冬季穿棉袄裤,式样与单衣同。

严寒时节也穿皮袄。

东乡族妇女所穿袜子由黑布缝制而成,鞋子也以蓝黑色居多。

年轻女子多在鞋头上绣上一些花朵。

早些时期,妇女还喜爱高2寸许的木底黑跟鞋。

木底高跟,用黑布包缝后绱在鞋帮上,叫木底子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