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叶与咖啡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_王雪莲

合集下载

中西方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对比论文

中西方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对比论文

中西方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对比论文中西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比较[摘要]人类历史的发展已进入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间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

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很有必要。

文章着重把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进行比较,解释形成不同文化的原因。

[关键词]茶;咖啡;文化;跨文化交际咖啡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而在中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中国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

茶在人们的生活中根深蒂固,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承载着中华文化。

咖啡与茶代表着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

1茶文化之中庸与咖啡文化之理性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方,面向大海,地域广阔,物产丰饶。

中国文化生长于一个既相对封闭又十分广阔的地理空间,文化传统受半封闭的、农业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即“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所决定。

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首当其冲是以小农经济为背景的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其特点是“中庸”“守常”“平衡”“对称”。

儒家把“中庸”思想引入中国茶文化。

茶生于山林中,承甘露滋润,其味苦中带甘,饮之可令人心灵澄明,心境平和,头脑清醒,茶的这些特性与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相符。

通过饮茶可以自省,也可以养廉,赋予茶以清廉、高洁的品性。

儒家学说认为通过饮茶可以沟通思想,增进彼此的友情,协调人际关系,促进和谐。

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而茶文化中从采茶、制茶、煮茶、点茶、泡茶、品饮等一整套的茶事活动中无一不是渗透着和的思想。

在泡茶时,“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待客时“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饮茶时“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品茶的环境与心境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

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中庸、明论、谦和以及俭德。

西方文化的萌生、发展于相对开放的地理环境,没有具备像中国那样的可以左右整个文化动向的典型的农业区域。

从茶饮看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差异

从茶饮看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差异

从茶饮看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差异茶饮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西方在茶饮文化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口味偏好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又逐渐在某些方面相互融合。

本文将从茶饮的历史背景、饮用方式和茶文化习俗等方面探讨中西文化的交融与差异。

一、茶饮的历史背景茶饮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自古以来就有喝茶的习惯。

茶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润五脏,除百病”。

而西方饮茶的历史相较于中国要较为晚起,17世纪才开始在欧洲逐渐流行。

西方人习惯将茶与社交、休闲联系在一起,将其视为一种仪式和生活方式。

二、饮用方式的差异中西方在饮用茶饮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喜欢将茶叶倒入如盖碗、盖杯等器皿中,注重茶叶的泡制和品鉴,强调茶香和茶叶的色泽。

而西方人习惯使用茶壶冲泡茶叶,并配以牛奶、柠檬或蜂蜜等调味品。

他们更注重茶的口感和色泽,倾向于较浓烈的口味。

三、茶文化习俗的差异茶文化习俗也是中西方茶饮文化的差异之一。

在中国,品茶是一种传统的饮食礼仪,人们喜欢边品茶边闲谈,把茶作为交流的媒介。

茶道、茶艺表演等形式在中国茶文化中非常重要,也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而在西方,虽然也有对茶的崇尚,但茶文化的习俗相对简单,主要是享受杯中茶的美味,减压和放松。

四、中西茶饮的融合尽管中西方在茶饮文化上存在差异,但在现代社会的交流与融合中,中西茶饮也逐渐实现了互相借鉴与融合。

中国茶在西方的流行,推动了中西方茶文化的交流,如近年来盛行的奶茶和冰淇淋茶饮等。

同时,西方对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借鉴,提升了西方茶艺的发展,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西方审美理念结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西方茶道。

五、结语茶饮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无论是在历史背景、饮用方式、茶文化习俗还是茶饮的融合上,中西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茶饮文化的交融与融合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茶的机会。

通过欣赏和品味中西茶饮的差异和魅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和互补之美。

茶和咖啡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茶和咖啡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4.1.2Different religions reflected in Tea and Coffee
4.3The Change of Drinking Habits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4.3.1The Change of the Drinking Habits of Chinese People
[5]中国茶文化形成简史 中国网,认识中国,中华饮茶文化
[6]李小敏.小议咖啡与茶之中的隐蔽文化[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5 (02)
[7]Coffee culture fromWikipedia, the free encg Customs in ChinaChina’s foreign trade. 1994.(03)
(四)研究(设计)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分析综合法、对比研究,通过搜集大量文献资料和相关信息,了解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并通过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使之系统化, 最后总结出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共性。
论文拟定提纲(除题目外,具体到二级标题):
4.1.1 Different origins
(二)理论与实证准备:
[1]张箭. 咖啡的起源、发展、传播及饮料文化初探[J]. 中国农史, 2006 (02)
[2]卓义达. 茶文化遇到咖啡文化[J]. 茶.健康天地, 2009 (08)
[3]王玲. 中国茶文化[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0
[4]Tea[Z].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注:此表由学生填写后,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系(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才能开题。

咖啡与茶两种饮品的文化交融

咖啡与茶两种饮品的文化交融

咖啡与茶两种饮品的文化交融时光荏苒,咖啡与茶已经成为了千家万户的常客。

这两种饮品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咖啡和茶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习俗。

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咖啡与茶的文化也在不断交融与融合。

本文将从咖啡与茶的起源、文化差异以及文化交融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咖啡与茶的起源1. 咖啡的起源咖啡起源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据传,在约瑟夫·多尼尼公元850年前后,曾经有一个牧羊人小伙子叫卡尔吉。

他发现他牧羊的羊群经常在吃了咖啡树的果实之后精力充沛。

于是,他试着用这些果实煮水喝,结果发现这种饮料能够提神醒脑,他便将这个发现分享给了其他人。

2. 茶的起源茶起源于中国。

据传,大约在公元前2737年,一位帝王的饮料被加入了一片树叶。

这位帝王名叫神农,他发现这种混合饮料味道鲜美,并且有益身体健康。

茶因此被大家所接受并广泛传播。

二、咖啡与茶的文化差异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咖啡与茶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文化。

1. 咖啡文化咖啡文化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洲。

以意大利为例,当地人品嚐咖啡时,喜欢利用浓郁的香味和柔和的口感来品味咖啡的醇厚。

而在美洲,咖啡多以速溶咖啡和冷萃咖啡为主,强调效率和方便。

2. 茶文化茶文化则在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更为盛行。

在中国,喝茶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

人们相聚在一起,品茶、聊天、交流。

而日本的茶道则注重仪式感和心境,强调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三、咖啡与茶的文化交融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咖啡和茶已经开始相互借鉴、融合。

1. 东方茶与西方咖啡的融合茶与咖啡的结合不再是只有花果茶或者咖啡茶这么简单。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创新的饮品,如奶茶、咖啡豆乳等。

这些结合了传统的咖啡与茶的饮品,既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特色,也使得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

2. 咖啡与茶文化的相互影响茶和咖啡的文化借鉴也是相互的。

在西方,茶馆的概念已经被引入,许多人会选择到茶馆或者咖啡馆享受悠闲时光。

浅析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对比

浅析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对比

浅析中国茶文化与西方咖啡文化的对比中国和西方的饮品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和传统,茶和咖啡作为两种代表性的饮品在中国和西方都有着广泛的流行。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对比,探讨两种文化对于人们生活和社交方式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对茶的了解和研究始于唐代,而在宋代开始成为流行的饮品。

中国茶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中,茶叶的煮泡、品鉴、制茶工艺和茶具的制作都有着深厚的传统和历史背景。

茶叶的煮泡中国的茶泡法讲究精细,不同的茶叶需要使用不同的泡法来突显其口味和韵味。

例如,绿茶需要使用较低温度的水来冲泡,茶既不苦也不涩,口感清新爽口;红茶则需要使用较高温度的水来冲泡,茶汤色泽红艳明亮,口感浓郁香醇。

茶的品鉴品鉴茶叶是中国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品茶时需要观察茶叶外形、香气、滋味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从中体味茶叶的清香和甘醇。

品茶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和社交方式,可以淋漓尽致的表达出品茶人的心情和品位。

制茶工艺中国茶文化中的制茶工艺是世界闻名的,例如龙井茶的揉捻和炒制工艺等。

制茶工艺对于茶叶的产量、口感和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注重传承和创新,不断吸取外来的技术和文化,让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更上一层楼。

茶具的制作中国茶文化中茶具的制作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茶具的种类和款式丰富,如茶壶、茶杯、茶盘等等。

茶具的制作需要考虑材料和形状的选择、工艺和装饰的设计等多个因素,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元素,如字画、诗词等。

西方咖啡文化相对于中国茶文化,西方咖啡文化的历史还比较年轻,起源于约300年前的欧洲。

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西方咖啡文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文化,并影响了全球的社交方式和经济结构。

咖啡的品种和烘焙西方咖啡文化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咖啡,例如摩卡、拿铁、卡布奇诺等等。

而且咖啡的烘焙工艺被认为是咖啡口感和质量的关键。

咖啡的烘焙分为深焙和浅焙两种,深焙的咖啡口感浓郁、苦涩,浅焙的咖啡口感清爽、酸味较强。

从茶叶与咖啡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_王雪莲

从茶叶与咖啡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_王雪莲

大约在清 末,中 国 开 始 出 现 经 营 性 的 咖 啡 馆。 据清末民初之人徐珂叙述: “饮咖啡: 欧美有咖啡 店,略似我国之茶馆。天津上海亦有之,华人所仿设 者也。兼售糖果以佐饮”。他在书中收录了很多清 人的笔记,由此可以推断他所谈及的事情应该是发 生在清末。 但 是 这 本 书 比《中 华 大 字 典 》出 版 略 迟 些,所以很难解释“咖啡”一词是在哪本书中最早使 用。但是,《中华大字典》是最早印成铅字的。
的事实看来,我国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和利 用茶叶的事业已相当发达。人们不难设想从采野茶 到人工栽培茶树,从自给自 用 到“产、供、销”的 过 程,需要多长年代。所以说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 茶叶的历史是悠久的。
自神农氏尝百草得茶以后,在原始公社后期,茶 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经开 始饮茶,公元前 1066 年武王伐纣,茶叶曾经作为贡 品。战国时期,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在汉朝,茶叶成 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而魏晋南北朝,茶立 足于长江流域同时向北方普及,饮茶之风扩散开来。 隋唐时代,全民普遍饮茶,茶业昌盛,出现了茶馆、茶 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此时也产生了世界上第一 部茶文化专著《茶经》。宋初明末,茶文化发展到了 鼎盛时期,斗茶、贡茶和赐茶流行于世。到了清朝, 茶文化更加深入发展,戏曲、曲艺都进入茶馆表演。 清朝茶叶在对外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随着历 史的发展,人们在茶的各种活动中不断充实、丰富和 发展了茶文化。
·74·
追溯到公元 850 年的 波 斯,回 教 圣 典《古 兰 经》上 说,穆罕默德在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之前睡着了,天 使哲布勒伊米( 伊斯兰教传达安拉启示的四大天使 之一) 用一杯咖啡把他唤醒,咖啡的力量如此强劲, 以致于他一口气就把 40 个人打落马下。最普遍且 为大众所 津 津 乐 道 的 是 始 于 埃 塞 俄 比 亚 的“Caffa ” 地区有关一位牧羊人的故事。传说有一位牧羊人, 在他放牧时,偶然发现他的羊异常兴奋、活蹦乱跳。 仔细观察,原来羊的行为可笑怪异,是因为它吃了一 种红色的果子。于是,他试着采了些这种红果回去 煮熬,没想到居然是满屋飘香,喝下所熬成的汁液以 后,更是大脑兴奋,神清气爽。从此,这种红果实就 被作为一种提神醒脑的饮料,并颇受好评。

从茶与咖啡看中西方不同文化

从茶与咖啡看中西方不同文化

从茶与咖啡看中西方不同文化茶和咖啡是当今世界上消耗量最大的两种饮料。

咖啡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无论是在学校、公司还是商场都有人拿着咖啡杯乐在其中;而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承载着人情和文化。

茶和咖啡,有着不同的内涵、历史,因此也代表了中西两方文化的差别。

咖啡和茶叶的生长环境截然不同。

咖啡生长在炎热的非洲、南美洲,比如巴西、哥伦比亚、牙买加等地。

这些地方都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适合咖啡的生长。

茶叶则多生长于气候温和湿润的温带,比如中国的杭州等地。

这炎热和温和的气候正代表了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西方人热烈奔放,即使面对陌生人也可以热情地寒喧打招呼;中国人处世温和,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

茶叶和咖啡的种类,冲泡方法也有不同。

咖啡的冲泡从研磨咖啡豆到器具,再到水温比例都有严格的要求,冲泡出来香味馥郁,口味浓厚。

茶叶的冲泡远比咖啡要复杂。

中国的茶有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花茶几个大种,每种茶叶的加工都不一样。

冲泡茶叶的茶具也是五花八门,著名的就有宜兴紫砂壶。

不同的茶叶要配以不同的茶具,这样才能最好地体现出这种茶的风味来。

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陆羽用时27年所著的《茶经》就详细阐述了种茶,加工茶和泡茶的方法;而直到约公元1000年,绿色的咖啡豆才被第一次放在滚水中煎煮。

中西方历史的长度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咖啡的冲泡向来是一次完成。

二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将早晨泡过的咖啡在下午再泡一次,称为“二度咖啡”,一时被传为总统节俭的佳话,可见泡过一次之后的咖啡就失去了它原来的风味,在口味上变得清淡无味。

茶叶正好相反。

事实上,头次冲泡的茶水称为“洗茶”,是要弃之不饮的。

茶叶的真正口味要经过两至三道开水的洗礼才能被真正品味出来,所谓“一苦二甜三回味”。

这正是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于生活不同态度的写照。

中国人崇尚年轻时努力工作,吃苦耐劳,这样才能在中年时期有理想的生活和财政状况,在老年时就能欣然回味年轻时所做的事情。

从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对比研究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

从茶文化与咖啡文化的对比研究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

2018年第05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作者简介:令狐曼(1983-),女,重庆万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英语语言文学。

张可(1985-),女,湖南常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外语教学,翻译。

1引言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也变得日益频繁,因此为了让交际更为顺利有效的进行,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之处一直是被学术专家及大众所重视的问题。

现在人们的物质文化条件提高了,对精神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若是欠缺对文化的了解,也就没有精神可言!餐饮文化是每个国家乃至每个民族文化特色的代表之一,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这个民族的精神。

如茶就传承了我国多种文化的元素,是大部分国人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咖啡,则与西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西方文化里,作为饮品主角之一,它代表的是热情、开放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即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茶文化与咖啡文化也开始逐渐求同存异的融合在了一起。

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和西方的咖啡文化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尽管这两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代表了一种舒适、休闲及品位的态度,但是两者却在很多方面表现着极大的差异,本文将简单地通过对比差异看两种文化的存在的冲突及融合。

2茶与咖啡的发展史与普及2.1茶的发展史与普及关于茶的起源,说法其多,大家都执一词,争议未定,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等等。

茶以文化形式出现,则是在两晋北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

《神农本草经》也记载了关于茶的一些相关知识。

据说“茶”的名字的由来跟神农氏有关。

传说神农氏能把吃进自个儿肚子里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就如同透过玻璃柜看里面所展示的物品一样,由于他尝遍百草,所以自然能够通过观察肚子里食物的情况来判断某种食物是否对于身体有害。

这大概也是他多次中毒都能幸免的原因吧。

在他吃了这种叶子之后,发现只要这叶子在肚子里流过的地方,都能清洗干干净净。

于是他就把这种神奇的植物叫做“擦”,也就是后来我们称之为“茶”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约在清 末,中 国 开 始 出 现 经 营 性 的 咖 啡 馆。 据清末民初之人徐珂叙述: “饮咖啡: 欧美有咖啡 店,略似我国之茶馆。天津上海亦有之,华人所仿设 者也。兼售糖果以佐饮”。他在书中收录了很多清 人的笔记,由此可以推断他所谈及的事情应该是发 生在清末。 但 是 这 本 书 比《中 华 大 字 典 》出 版 略 迟 些,所以很难解释“咖啡”一词是在哪本书中最早使 用。但是,《中华大字典》是最早10062)
摘 要: 茶与咖啡是风靡全球的两大最重要的饮品。茶,包含中国多种文化元素; 咖啡,代表西方多样的文化
精神。这两种饮品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两种文化的碰触,折射出两种文化的差异与内涵。从茶与咖啡的起
源、传播,所承载文化等方面对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做以比较。来论证中西方文化全面、立体的交融趋势。
在古时候,阿拉伯人最先把咖啡豆晒干之后熬 煮,将其汁液当作胃药来喝,认为其有着助消化的功 能。后来才发现咖啡还可以提神醒脑,同时由于回 教严禁教徒饮酒,因而就用咖啡取代酒精饮料,以此 作为提神醒脑的饮料来时常饮用。15 世纪以后,去 圣地麦加朝圣的回教徒将咖啡陆续带回居住地,使 咖啡逐渐流传到埃及、叙利亚、伊朗和土耳其等国。 “咖啡进入 欧 陆 当 归 于 土 耳 其 当 时 的 奥 斯 曼 帝 国, 由于嗜饮咖啡的奥斯曼大军西征欧陆且在当地驻扎 数年之久,在大军最后撤离时,留下了包括咖啡豆在 内的大批补给品,维也纳和巴黎的人们得以凭着这 些咖啡豆,和由土耳其人那里得到的烹制经验,而发 展出欧洲的咖啡文化。战争原是攻占和毁灭,却意 外地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乃至融合,这可是统治者们 所始料未及的了。”[1]( P38)
2012 年 4 月 第 15 卷第 2 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艺术文化研究】
Apr. 2012 Vol. 15 No. 2
从茶叶与咖啡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2. 咖啡的起源与发展 在西方,似 乎 没 有 神 农 氏 这 样 的 人,在 其 起 源 地,也找不到什么相关的文字记载,所以,有关咖啡 的起源有着各种不同的传说。它最早的历史记载要
收稿日期: 2011 - 12 - 23 作者简介: 王雪莲( 1976—) ,女,吉林辽源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外国语言学。
·75·
茶大众化后,不但以茶为生的商业性茶室、茶座应运 而生,同时家庭中也兴起饮早茶、午茶、晚茶的风气。 而且十分讲究以茶待客的礼仪,从迎客、敬茶、寒暄 至辞别,都有一套严谨的礼节,既寓有东方的谦恭美 德,又含有西方的浪漫风情,融合了东西方的精神文 明。[3]( P93)
2. 咖啡舶来 咖啡是什么时候、怎样传入中国的,有不同的说 法,比较普遍的一种是: 1884 年,我国咖啡最早引种 于台湾,1908 年华侨自马来西亚带回大粒种、中粒 种 种 在 海 南 岛。 目 前,主 要 栽 培 区 分 布 在 云 南、广 西、广东和海南。[4]( P158) 有专家做了详细的考证: 从 字面意思上看,《康熙字典》既无“咖”字,也无“啡” 字,当然也没有“咖啡”一词。由此可推测,清初时, 国人还尚未接触到咖啡。清中叶中国有没有咖啡, 目前尚未定论。最初 Coffee 的汉译名必定不统一, 例如“嗑肥”等。当然,也有将其译为其它词汇的可 能性。不过,如今正式汉语名称“咖啡”应是出于日 语的“珈琲”。据专家考证,最早的“咖啡”一词大概 出现于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字典》( 中华书局,1915 年) ,意思 是: “咖 啡,西 洋 饮 料,如 我 国 之 茶,英 文 Coffee”。在此之后,《辞源》( 20 世纪 30 年代出版) 也收入了“咖啡”一词,并且将此词解释得既准确又 详尽。由此可 见“咖 啡 ”一 词 在 民 国 时 代 就 被 收 录 进入了汉语词汇库并固定下来。[5]( P78) 根据所查 资 料 可 知,鸦 片 战 争 前,洋 人 在 广 州 ( 当时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 已经开始自己煮、饮自 己所带的咖啡。“外洋有葡萄酒 …… 又有黑酒,番 鬼饭后饮之,云此 酒 可 消 食 也 ”。 根 据《广 东 通 志 》 中记载的“黑酒”、“番 鬼”、“饭 后 饮”、“可 消 食 ”等 词来判断,此处的“黑酒”,指的就应该是咖啡。 在同治年 间,有 少 数 中 国 人 开 始 接 触 到 咖 啡。 在上海的美 国 传 教 会 于 此 时 出 版 了《造 洋 饭 书 》一 书,该书是为了培训做洋饭的中国厨师,解决外国传 教士在中国的吃喝问题而编写的。Coffee 在此书中 被音译成“磕 肥 ”一 词。 书 中 具 体 讲 述 了 咖 啡 的 制 作、烧煮等 方 法: “猛 火 烘 磕 肥,勤 铲 动,勿 令 其 焦 黑。烘好,乘热加奶油一点,装于有盖之瓶内盖好, 要用时,现 轧 ”。 外 国 人 培 训 做 西 餐 煮 咖 啡 的 人 大 多是被其雇佣的中国人,因工作上的需要,他们偶尔 也会品尝一口咖啡。外国人在中国喝咖啡吃西餐 时,也会时 常 邀 请 一 些 中 国 熟 人 一 起 用 西 餐、品 咖 啡。这些都可表明,有些中国人在同治年间已经品 尝过咖啡。到了民国,咖啡馆或大饭店酒店宾馆所 附的咖啡厅在各大城市普遍出现。 ·76·
一、起源与发展
1. 茶的起源与发展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 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 我国古代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神农氏是 “三苗”、“九黎 ”部 族 之 首 领。 在《史 记 · 吴 起 传 》 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歧山其 北,左 洞 庭 之 坡,右 彭 蠡 之 川 ”的 记 载,这 说 明 神 农 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 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神农百草经》中写到: “神 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这样一 个植被茂盛,至今还盛产茶叶的环境里,神农尝百草 完全是可能的。从《王褒僮约》所记载的饮茶、卖茶
人对外殖民过程中,在印度的马拉巴种植咖啡,又在 1699 年 将 咖 啡 带 到 了 现 在 印 尼 的 爪 哇。咖 啡 在 1884 年传入台湾,首次进入中国。
二、传播与交流
咖啡进入中国与茶叶传到欧洲,均被视为传播 文明的大事。到目前为止,咖啡虽然还没有在中国 完全普及,但茶叶却早已成为西方人享受生活,映出 品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茶叶与咖啡在早期都是 从民间流行而逐渐进入贵族生活,所以均带有等级 色彩。
1.“东茶西渐” 茶叶传到西方,是 16 世纪以后的事情。现今可 以查到的关于茶的最早记载,见日塞缪尔日记,文中 记到: “我喝了一杯以前从未喝过的茶。”这一天是 1660 年 9 月 25 日,茶叶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传入 欧洲的。不过,欧洲并不是直接从中国接受了茶叶, 而是间接地通过印度,有些是通过非洲。在 16 世纪 前后,肯尼亚的茶叶已十分普及,茶叶的颜色与种类 也已多种多样,它们通过丝绸之路用由驼和帆船运 往西方。一开始,由于茶叶供求失衡,其价格颇为昂 贵,普通老百姓喝不起茶,茶仅仅作为贵族、豪门、世 家养生及用于社交礼仪方面等的奢华品。在当时, 人们认为,喝茶是一种身份的炫耀,是一种品味的提 升,彼此争奇,以此炫富。出于此,茶很快风靡整个 上层社会。饮茶之风随着人们追求口腹享受、喝茶 的精神需求等欲望的增长,几乎发展到狂热的程度, 很多贵妇,痴迷于饮茶,整日都沉浸在饮茶的社交礼 仪活动当中,甚至抛家弃业。18 世纪初,一部喜剧 《茶迷 贵 妇 人 》,就 生 动 演 绎 出 当 时 的 饮 茶 风 尚。[2]( P114) 英国引进茶叶是在 17 世纪中叶,英国政府及其 在亚洲地区建立的殖民、贸易代理机构东印度公司, 意识到茶叶贸易可以为他们带来丰厚利润,因此为 之建立了严苛的进口税体系。茶叶带给英国人的是 健康和财富,却带给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英国 人于 19 世纪中叶,尝试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茶 叶。罗伊·莫克塞姆所著《茶: 嗜好、开拓与帝国》 中这样写道“在 20 世纪初大英帝国是世界上最大 的产茶国,英国的公司控制了世界的茶叶贸易,这些 维多利亚产业所产生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回到这个 小岛国中。”书中还写道“在茶叶几乎全部从中国进 口的 1851 年,英国的人均茶叶消费量不到两镑; 而 到了 1901 年,受到从英帝国的各殖民地进口的廉价 茶叶影响,英国的人均茶叶消费量超过 6 镑”。饮
在欧洲,咖啡文化逐渐成熟。在 17 世纪中叶, 威尼斯商人将咖啡首次带入欧洲。之后,咖啡开始 在欧洲传播。当时,法国国王克雷门八世曾说: “虽 然是恶魔的饮料,却是美味可口。此种饮料只让异 教徒独占 了,殊 是 可 惜 ”。 所 以 便 同 意 基 督 徒 也 可 以饮用咖啡。到 1683 年,首家咖啡屋在欧洲威尼斯 落户。1720 年,在圣马可广场开张的佛罗伦咖啡馆 最为著名。在英国有无数的咖啡屋,因为咖啡在社 交场所中,绅士们对其颇为欢迎。咖啡文化同样也 深深的影响着巴黎的市民。咖啡店在街角也是层出 不穷。数不尽的咖啡沙龙内,新的哲学、文学与艺术 皆因此而出现,在此期间,也诞生了无数的思想家与 哲学家,如巴尔札克,卢棱等等。伏尔泰宣称他一天 喝 40 杯咖啡,传言巴尔扎克写《人间喜剧》时喝了 5 万杯。不久以后,在意大利,浓缩咖啡 ESPRESSO 出 现,这引起了咖啡饮用方式的变化。1668 年,咖啡 走进美洲,它作为一种潮流饮品风靡南美洲。荷兰
·74·
追溯到公元 850 年的 波 斯,回 教 圣 典《古 兰 经》上 说,穆罕默德在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之前睡着了,天 使哲布勒伊米( 伊斯兰教传达安拉启示的四大天使 之一) 用一杯咖啡把他唤醒,咖啡的力量如此强劲, 以致于他一口气就把 40 个人打落马下。最普遍且 为大众所 津 津 乐 道 的 是 始 于 埃 塞 俄 比 亚 的“Caffa ” 地区有关一位牧羊人的故事。传说有一位牧羊人, 在他放牧时,偶然发现他的羊异常兴奋、活蹦乱跳。 仔细观察,原来羊的行为可笑怪异,是因为它吃了一 种红色的果子。于是,他试着采了些这种红果回去 煮熬,没想到居然是满屋飘香,喝下所熬成的汁液以 后,更是大脑兴奋,神清气爽。从此,这种红果实就 被作为一种提神醒脑的饮料,并颇受好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