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3.2《式微》《子衿》中考题汇编

合集下载

《式微》《子衿》古诗词阅赏析题 知识点考点背诵(含答案)

《式微》《子衿》古诗词阅赏析题  知识点考点背诵(含答案)
• 6.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 的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 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二、子衿/《诗经》
• 7.理解性默写: • (1)写女主人公睹物思人,以致发出反问,责怪
对方不留音信的句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2)女子细看佩玉嗔怪恋人失约不至的句子: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 (3)写女子因约会不遇,失落惆怅而无可奈何, 在城头不断徘徊,产生了时间的主客观巨大差异 的句子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 月兮。
一、式微/《诗经》
• 理解性默写: • 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
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 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 之躬,胡为乎泥中? • 2.《式微》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 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 式微式微,胡不 归?微君 之故,胡为乎中露? • 3. 《式微》中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 在泥水中劳作的句子是: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 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一、式微/《诗经》
• 中考题链接:
• 阅读《式微》这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 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 (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答:这首诗表达了日落天黑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劳役
者对贵族统治者的愤怒和质问。
(2)这首诗的上下章句式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其
《式微》《子衿》 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背诵版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 歌,又称“诗”、“诗三百”。
所谓《诗经》中的“六艺”: 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以 及 “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式微、子衿》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式微、子衿》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式微、子衿》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资料:【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名句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一、《式微》【原诗】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主题思想】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八年级下册同步梳理·《式微》《子衿》

八年级下册同步梳理·《式微》《子衿》

八年级下册同步梳理·《式微》《子衿》一·劳役者的悲歌甘愿牺牲,与被迫投入,是有区别的。

花儿愿意坠落,是零落成泥,对脚下的根的回报。

来年它若绽放,自是脚下的魂重塑其精神。

看似惜花的人,堪折需折。

如朝露的花香,禁锢瓶中,从此没了风的灵动。

甘愿牺牲是心有羁绊。

而被迫投入,则是心有不甘。

式微式微,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为乎中泥?露湿我衣泥入我身,让我如何不恨你。

那冰冷且不曾记挂的心呀!二·重点字词归纳1-式微:天黑了。

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

2-胡:何,为什么。

3-微:(如果)不是。

4-君:这里指贵族统治者。

5-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此处为协韵。

6-微君之躬:(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

躬,身体。

三·赏析1-情之直接,因心之质朴:本文内容极简,并无言辞修饰。

直观的情感诉求,源自真实的生活体悟。

以咏叹,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

2-重章叠句:式微式微,天已黑,人未归;因君之故,露中湿泥中泞。

既强调了一种劳役者的生活现状,也强化了心中怨恨。

四·中考链接1-反复是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的修辞手法,有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作用:一则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

二则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þ与排比的区别:侧重点不同,反复因为强化意思或情感而重复使用词语或句子;而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2-参考理解2014年陕西中考阅读《又见核桃压枝低》核桃压枝低王建领①又是一年丰收季,又见核桃压枝低。

②这几天,只要你来到商洛,步入农村,往往不等你开口,就会有村夫农妇,或老叟稚童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欣慰地夸耀:“今年核桃结得繁。

”③放眼望去,整个商山洛水间,那一株株、一片片、一凹凹、一坡坡的核桃树,在秋日金色阳光下,自在地摇曳。

《子衿》《式微》中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子衿》《式微》中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子衿》《式微》中考理解性默写
(含答案)
五、《式微》
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
,?,?
六、《子衿》
1、“”,“”,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2、“,”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
“,?”
“,?”
八、《式微》
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九、《子衿》
1、“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3、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部编八下语文诗经《式微》《子衿》知识点+图文解读指导+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八下语文诗经《式微》《子衿》知识点+图文解读指导+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诗经.邶风.式微》知识点(这是一首劳苦奴隶控诉奴隶主奴役压迫劳动人民的先秦时代的诗歌。

在奴隶社会,服劳役的奴隶常年累月地在雨露泥水中受尽折磨痛苦,暗无天日地劳作,日暮黄昏还不能回家,他们愤愤不平,以自问自叹的口吻控诉不幸的遭遇。

)【第一节原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今译】日光暗淡,天色灰濛!天很晚了,天都黑了,为何不能回家中?要不是服侍大贵人,不然咱岂会这么晚了还顶风冒雨奔波在雨中?天已暮,天已暮!为何不能回家住?如果不是服侍你,哪会露中吃尽苦?!天色愈来愈黑,为什么还不回家?若不是为了主子的事,怎么会身沾露水?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不是为了官家事,怎会顶风又饮露!【第二节原文】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今译】日暮黄昏,苍天冥冥,天很晚了,天都黑了,为何还难以回家中?要不为老爷养贵体,服侍贵人身,咱岂会这么晚了还趟水跋涉在泥水中?天已暮,天已暮!为何不能回家住?如果不是服侍你,哪会泥中服劳务?!天色愈来愈黑,为什么还没往家回?若不是为了主子的贵体,怎么会在泥水中受苦累?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不是为了老爷们,怎会污泥沾满身?【赏析】这首诗歌写的是夜幕降临时发生的事。

“式”是发语词,没有实在意思。

“微”,这里指天色昏暗,夜幕降临。

这首诗的主旨:这是一首役夫们的怨歌,小人物不堪苦役而发牢骚的小诗。

一群古代劳工,长期服役于主子,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有家难归,于是他们用一种辛辣的问答方式,唱出了这支控诉之歌,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平,讥讽那些养尊处优的权贵。

他们起早摸黑,顶风冒露,在泥水中不停地劳作,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当权者的驱使?还不是为着老爷们贵体的安康?这首民歌采用“对歌”的方式。

“对歌”是从《诗经》才开始出现的一种民歌演唱方式。

汉乐府中有“相和歌”,即一唱一和,或一人唱众人和,可以说是这种演唱方式的延续和发展。

“式微,式微,胡不归”这是对方有意的设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这是役夫们直接而干脆的回答:官府的徭役太多,不然怎么会这么晚了还在顶风冒露!这首歌在题材上也很有特色。

《式微、子衿》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

《式微、子衿》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

《式微、子衿》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一、《式微》【原诗】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主题思想】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二、简答题: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3、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答: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4、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采用了反问、隐喻、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婉转而有情致。

二、《子衿》【原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主题思想】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达了其思念之情,渴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

部编版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中考题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中考题知识点汇总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阅读理解题中考知识点汇总目录式微《诗经·邶风》子衿《诗经·郑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内容主旨: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设问的修辞手法,采用故意设问,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日落天黑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劳役者对贵族统治者的愤怒和质问。

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4.这首诗的上下章句式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其中的几个字,这种表现手法是重章叠句,其作用是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

理解性默写: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2.《式微》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3.《式微》中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句子是: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内容主旨: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八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3.1《子衿》《式微》考点熟读背诵

八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3.1《子衿》《式微》考点熟读背诵

式微,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之躬④,胡为乎泥中!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词句注释: ①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天黑。 ②微君:非君,要不是君主。 ③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④躬:身体。
赏析: 大意: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 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写法:设问反问: 设问,引人注意,启人以思;反问回答,所谓不言怨而 怨自深。
赏析背诵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一二章: 倒叙手法。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
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衣饰,深刻印象,念念不忘,相思萦怀。 受阻不能赴约,只恋人来会,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爱意,转为反 问,惆怅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 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重章叠韵,二章只变换两处文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
情感:倾吐“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 能回,苦不堪言”的牢骚不平:表达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 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词句注释
⑴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 指“你”。衿,即襟,衣领。
⑵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⑶宁(nìng):岂,难道。嗣(yí)音:指系佩玉的绶带。 ⑸挑(ti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 也作“佻”。 ⑹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第三章, 点明地点,动作描写,心理独白,夸张,城楼久候,恋 人不至,徘徊踟蹰(挑,达),心烦意乱,一日不见如隔 三月,焦灼万分,相思情切,宛然在目。 女主形象:情真意切,大胆示爱,不失矜持。
对照翻译 式微①,式微!胡不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微君②之故,胡为乎中露③! 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性默写: 1、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的句子是: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2、表达作者内心独白的诗句是: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理解性默写: 3、表现女子对恋人没有音讯的埋怨的句子是: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4、表现女子对恋人不能主动前来约会怨责的句子是: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5、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 思萦怀之情的诗句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2020年春统编版八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诗歌鉴赏(4分)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②胡: 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④中露:露中, 露水之中。
10、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 合诗意简要分析。(2分) 10、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 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 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 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 深”的效果。
⑵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⑶宁(nìng):岂,难道。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 寄的意思 。 ⑷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⑸挑(ti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 ⑹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 有怎样的特点?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 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 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 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 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 么漫长。表现女主内心的焦灼万分,相思情切。
6、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7、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பைடு நூலகம்、前两章具有 重章复沓的特点。 B.《子衿》是《诗经·郑风》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 C.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 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 中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 D.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上大久候恋人不至而心 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 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C 心理描写
11、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1、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 愤懑之情。
诗歌鉴赏 子衿 青青子衿⑴,悠悠我心⑵。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⑶? 青青子佩⑷,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⑸,在城阙兮⑹。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 词句注释
⑴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 襟,衣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