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下古诗词鉴赏

语文版八下古诗词鉴赏
语文版八下古诗词鉴赏

八下古诗词鉴赏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3、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4.首句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现什么?(2分)表现了作者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2分)

5.谈谈你对词中“泪空流”中“空”字的理解。(2分)

“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对即可)(2分)

6.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2分)

词人用昔日匹马驰骋疆场与今日蒙尘貂裘战袍作对比,心在前线战场(天山),身却不得不退居家乡(沧州)。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报国无门的愤懑。(意对即可。)(2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 “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了杜甫的哪联诗句?此句在本词中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8分)

①化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共6分)北固山下临长江,词人登临北固楼,遥望故国神州,满眼风光之中自然有滚滚东流的长江,所以是实景描写。(2分)同时,词人由眼前的自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悠悠岁月,有如奔流的长河,淹没了历史的风云,(2分)所以此句又暗指(比喻)

时间的流逝(词人思绪的飘飞),也是虚写。(2分)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哪一句与本词赞美的是同一历史人物?本词中,词人通过赞美历史人物寄寓了怎样的情感?(6分)

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②(共4分)作者通过赞美年轻的孙权雄踞江东,与曹操、刘备抗衡,(1分)意在表达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1分)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1分)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1分)

3、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或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

4、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上阕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2.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5分)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2分)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1)卒章显志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示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

说明了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

第二问示例:归隐遁世是他消极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

好逃避。

4、“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语言“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带月荷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来。

3.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和夸张,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共3分。意近即可)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2分)5.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意思相同即可)

6.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2分)

7、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3分)

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8、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

9、这首诗的体裁是_五言律诗(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_(2分)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4分)

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

诗人只身独游终南山,只是随兴而为;满山美景不需与人共享,但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这两个字表达出了诗人归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2、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②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③,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词中最能体现她豪放风格的句子“,”。(2分)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或“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分)

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手法1分,感情1分)

3.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2分)

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如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如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答对一点得1分)。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修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次韵律之优美。(3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2分,“韵律之优美”1分)

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的亲人,辗转反侧,卧不成眠,感情细腻,主要是抒发词人小我之情。(2分) 从语言风格来说,本词音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2分)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理解记忆】 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正如诗中所言: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背诵篇目(最新)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篇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卖炭翁 关雎《诗经》 唐代:王勃唐代:白居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蒹葭《诗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唐代:孟浩然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题破山寺后禅院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唐代:常建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式微《诗经?邶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唐代:杜甫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诗经?郑风》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送友人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 唐代:李白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8首

2017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8首 【课内古诗词】 (一)13唐诗五首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课外古诗词】 (三)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东汉]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 [东汉魏晋]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其二) [东汉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十首古诗鉴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十首古诗鉴赏 一、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huā)叶衰(cui)。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五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六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七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八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九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长歌行》 1.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3.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4.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5.诗中通过蕴意深远,水到渠成,极具感染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1.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6.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1.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3.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句云:“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此诗中与这两句意境相近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5.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6.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诗句: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诗中表现诗人渴望援引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4.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5.诗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又心怀内疚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6.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精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八下课内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八下课内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八下课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八下课内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八下课内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陶渊明八下课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李白八下课内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下课内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八下课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 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 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八下课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钱塘湖春行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古诗文默写【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型默写。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8.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2.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13.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14.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其二)]15.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16.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1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2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2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2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2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

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25.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2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27.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采桑子》)28.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朱敦儒《相见欢》)29.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 照《如梦令》)30.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二、理解型默写。 1.郦道元《三峡》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描绘出三峡夏日水势之汹涌。 2.《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日暮时分,山谷间灵动的生命气息的句子是: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把月光描绘得精妙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与朱元思书》中最能表现作者寄情山水,不追名逐利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野望》一诗中透露出诗人在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6.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由周边景色引出自己羁旅思乡愁绪的名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8.苏轼评价王维诗画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9.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用游动的视角描写出了旅途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一、阅读《诗经·蒹葭》,完成(1)—(3)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二、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5、《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6、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7、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新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篇目整理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必背篇目整理 一、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 (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 (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 (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三、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默写填空【完整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默写填空【完整版】 【课内】 关雎《诗经》 (1)关关雎鸠,。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5)悠哉悠哉,。 (6),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7)《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配偶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6)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7)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8)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9)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10)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11)《蒹葭》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起笔就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12)《蒹葭》在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且被谱上了曲演唱,成了歌曲的一部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秋天漠漠向昏黑。 (2)俄顷风定云墨色,。 (3),娇儿恶卧踏里裂。 (4)自经丧乱少睡眠,!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安得广厦千万间,! (7)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陆游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杜甫有“,”的愿望。 (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默写

初中语文老师整理: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学霸都在提前背!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移居(其一)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诗经·蒹葭》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二、关雎《诗经》 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5、《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6、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1.《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5.《爱莲说》周敦颐(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汇总

1.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文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必背古诗文(上册) ●《三峡》(全文必背) 南北朝·郦道元(节选)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全文必背) 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神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微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必背)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朱元思书》(全文必背) 南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野望》(新增必背)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必背)

初二语文专项训练:诗歌鉴赏

初二语文专项训练:诗歌鉴赏 初二语文专项训练:诗歌鉴赏 一. 教学内容: 暑假专习题:诗歌鉴赏 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品味语言、分析技巧。 2、掌握赏析现代诗和古代诗词的方法。 3、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现代诗歌赏析 一、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规范》提出的目标是:"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知识概要 现代诗歌的整体阅读,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分析现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习题,领悟作品的主旨; 3、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凝练的诗歌语言,提高朗读技巧和欣赏水平;

4、理解现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揣摩现代诗歌的感情色彩,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考查点: 一般来说,现代诗歌赏析的考点有: 1、注意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速、语调、重音等; 2、对现代诗歌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 3、诗歌中一些表现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中某形象的象征意义; 4、能理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5、体验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体验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并实现自己情感上的认同。 四、赏析的方法: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诗歌常饱含强烈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又是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来承载的,这个形象来源于生活中一些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事物,这些形象又创设一种意境去感染人们。所以,在理解现代诗歌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对诗歌的反复阅读,从形象与意境入手去赏析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诗歌中的诗眼、中心句或习题目等也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歌情感的。如《纸船寄母亲》、《乡愁》(余光中)这些诗歌从习题目就可以理解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从诗的副标习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对祖国的爱恋之情。 2、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整理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整理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 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ǎo qiú)。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wù mèi)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jiān jiā))《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式微《诗经》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诗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nìng)不嗣(yí)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táo)兮达(tà)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jí),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lài)此都寂,但余钟磬(qìng)音。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xǐng)。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yì)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zhuó)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niǎn)作尘,只有香如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清单全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清单 野望王绩(jì) 东皋(gāo)薄暮望,徙(xǐ)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wēi)。 1、词语解释①薄暮:傍晚②徙倚:徘徊③犊:小牛,诗中指牛群 ④禽:泛指猎获的鸟兽⑤采薇:采食野菜,比喻隐居不仕 2、《野望》中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彷徨心情的两句诗是:东皋薄暮 望,徙倚欲何依。 3、《野望》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写景)两句诗 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野望》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 归的两句诗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5、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 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颔联和颈联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 7、本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8、《野望》中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运用了“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黄鹤楼崔颢(hà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zǎi)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词语解释①昔人: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②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③晴川:晴日里的原野④历历:分明的样子 ⑤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⑥乡关:故乡 2、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两句诗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黄鹤楼》中崔颢运用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两句诗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草萋萋鹦鹉洲。 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两句诗是:日暮乡关何处 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6、诗中颈联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答:天气晴朗,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可见,鹦鹉洲上的草木繁茂浓绿。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 6《小石潭记》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佩与 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

岸,岸边。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 语。皆:全,都。 1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彻”。 20.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1.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22.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2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 灭,暗,看不见。 24.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 相交错。 25.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26.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其,那。清,凄清。 2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就离开了。居, 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 28.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9.龚古:作者的朋友。 30.宗玄:作者的堂弟。 31.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 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小生,年轻人。 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