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各种实用句式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各种实用句式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各种实用句式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各种实用句式详解

一、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型

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

“何……”是其宾语。提前宾语的作用在

前的标志。“有”是动词,

于强调宾语。“何……之有”可译为“有何……”。“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定语。宾语是“……”所代替的名词性短语。如:

(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

简陋的呢?

(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韩非子·难二》)——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

“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

2.“不……乎”

吗”,或者“不也是吗”。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

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可以吗?

“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

3.“何以……为”,“为”是动词,

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如:

(1)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既然如此,那

么用兵做什么?

(2)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就要做真王了,要个假王的名义做什么?

“安……以为”。如:“何以……为”有时也作“奚以……为”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要飞到九万里之外又向南飞干什么?

(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

4.“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如: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刺谬乎?(《报任安书》)——现在您让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的心意相违背吧?

(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二、标点辨析

文言文本身没有标点符号,研究者根据现代的标点规范

为其加上标点,以便于大家学习和研究。有些文言语句的标

点出现些许差错可以理解,但是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篇

目应是典范之作,不管从文言句式、篇章结构、辞采修饰还

是标点符号哪方面来说,都是学生学习的范本,不应出现差

错。笔者发现新编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中出现两处标点错

误,特分析如下: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

这句中的“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与“并吞

八荒之心”之间是并列关系(大并列),而前半句中的“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动词短语之间也是并列关系

(小并列),既然大并列之间用逗号表示停顿,那么小并列之

间就应该用顿号表示停顿。这样才符合上下句之间的语法关

系,理解时才更明晰。

2.“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

此句中的“公子贤,多客”表示原因,“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表示结果,这两个分句构成一个因果复句,上下句之间的

停顿用逗号表示。而前一个分句“公子贤”与“多客”之间是并列关系,两者都做了介词“以”的宾语,从层次上划分这个介宾

短语要比因果复句之间的停顿小而短,因而“公子贤”与“多客”之间应该用顿号而不是逗号。这样才能与因果复句之间的停

顿区分开来,句意理解上也不会出现分歧。

三、文言文句式之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

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