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
医学检验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医学检验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计划本专业属于医学学科门类中的二级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本专业代码:100304一、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医学检验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并且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在毕业后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检验医学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础医学、医学检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技能:态度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树立关爱病人观念,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坚持以预防疾病发生、减轻和驱除患者的病痛为己任。
3.充分认识医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交流。
4.热爱医学检验工作,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5.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6.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尊重个人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超出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不能有效处理的医学检验活动,主动寻求其他检验医师的帮助。
8.始终将病人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9.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具有为新知识产生、新技能的发现做出贡献的意识。
10.尊重同仁,增强团队意识。
11.树立依法执业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及自身的权益。
知识目标1.基本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基本掌握相关生物科学、物理学、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研究方法,指导今后的医学检验工作实践。
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及其异常情况下的各种变化特征。
4.了解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理及诊断和防治原则。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齐鲁理工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规划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门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的规划。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培养的是适应我国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和能力,具备医学检验、临床诊断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临床临床诊断、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师资队伍状况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专业建设的需求,采取积极而稳妥的措施,有计划地培养和聘用优秀师资,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为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建设情况本专业已开设的所有课程均有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采用较高质量的规划教材或全国优秀教材及参考书。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我校与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让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活动。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科研情况建立科学研究所,重视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力度,强化成果意识,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撰写并发表论文,积极申请并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
(四)存在的问题1.专业课教师队伍有待增加,兼职教师占比重较大,需要增加专职教师的数量。
2.本专业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医学检验是现代科学实验技术与生物医学渗透结合,在近20年内形成和发展迅速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
随着应用物理和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及仪器分析等学科的发展,分析系统的微量化、自动化、多项目的有机组合,使医学检验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医学检验已由单纯的技术性工作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完整体系的、独立的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
中南大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doc

医学类(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体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富有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的创新精神,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潜能,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初级临床医师。
麻醉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宽阔的临床医学基础和国际视野的麻醉学人才。
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临床思维能力、广适应的能力和发展潜质。
能从事临床麻醉、危重病医学、急救复苏、疼痛诊疗和相关学科的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
精神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的创新精神,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潜能,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初级临床医师。
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的临床医学及扎实的医学检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在医院、防疫部门、血站、医学实验室、医药院校及企业工作的素质高、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医学技术高水平人才。
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满足护理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和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积极的创新精神,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较大发展潜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护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医德医风,积极的创新精神,终生学习的观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融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基本的法律观念等。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2002]10号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2002]10号](https://img.taocdn.com/s3/m/b1b70e0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1.png)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正文:----------------------------------------------------------------------------------------------------------------------------------------------------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2002]10号)根据高等医学教育规律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对卫生人力的需要以及行业人才准入的有关规定,经研究,现对举办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以下意见:一、各类高等学校(办学机构)增设医学类[指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针灸推拿学及预防医学等,现阶段包括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五年制)、医学检验(五年制、授医学学士)等,下同]本、专科专业,报教育部,教育部征求卫生部同意后审批;增设相关医学类[指基础医学类、法医学类、护理学类及辅助医疗类、医学技术类,下同]、药学类本、专科专业须根据各地区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后批准,本科专业报教育部备案。
教育部将适时对专业目录进行调整。
二、根据今年3月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发的《关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的若干意见》规定:职业技术学院和非医药卫生类高等专科学校原则上不得举办医学类专业。
因特殊情况确需举办的,应由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向教育部提出申请,教育部将会同卫生部派专家组对申办学校相应专业的办学条件、实习条件和师资情况进行评估。
具备条件且确实需要的由教育部批准后方可招生。
三、自2002年10月31日起,停止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的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举办医学类专业学历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医学类专业、相关医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和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举办的相关医学类专业、药学类专业的学历教育,只能招收已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停止招收非在职人员。
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医学检验专业培养具备临床检验和医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能够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检验工作,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推动医学科研的发展。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熟悉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验知识;2.掌握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规操作技能;3.具备科学研究和临床检验数据分析的能力;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能够遵守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5.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医疗团队和患者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
三、培养内容1.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2.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临床检验学、检验仪器学、免疫学、血液学、生化学、微生物学等;3.医学研究方法和科学论文写作;4.临床实习:参与医疗机构的实际临床检验工作,熟悉各种常见疾病的检验要求和操作技能;5.科研训练:参与科研项目的实施,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并能进行科学论文的撰写和发表;6.医学伦理学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学伦理意识,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强调医疗行为的规范和合法性。
四、培养模式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为重点;2.临床实习与科研训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与医疗团队和患者进行交流与合作;4.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的参与。
五、评价与考核1.学术考核:通过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论文答辩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术能力进行评价;2.临床实习考核: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临床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3.科研训练考核:由科研项目负责人对学生的科研训练进行评价和考核;4.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考核: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伦理和道德素养进行评价;5.定期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和进度。
中南大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doc

医学类(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体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终生学习能力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富有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的创新精神,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潜能,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初级临床医师。
麻醉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宽阔的临床医学基础和国际视野的麻醉学人才.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临床思维能力、广适应的能力和发展潜质。
能从事临床麻醉、危重病医学、急救复苏、疼痛诊疗和相关学科的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
精神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的创新精神,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潜能,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初级临床医师。
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的临床医学及扎实的医学检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在医院、防疫部门、血站、医学实验室、医药院校及企业工作的素质高、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医学技术高水平人才。
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满足护理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坚实的医学科学和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积极的创新精神,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较大发展潜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护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医德医风,积极的创新精神,终生学习的观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融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基本的法律观念等。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检验医学专业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检验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一、学制:五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医院、血站及卫生防疫等部门从事检验医学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检验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培养规格1.热爱祖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医药卫生事业,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为人民医药卫生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遵纪守法,艰苦求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2.较系统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医学检验操作技能的系统训练,具有临床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的基本能力,有微生物检验、寄生虫检验、免疫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与临床医学检验、卫生理化检验的基本技能,具有对各种检验结果初步评价的能力,以及对检验工作管理及质量控制的能力;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打下基础。
3.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体魄健全,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数毕业总学分251学分,其中:必修课:224学分(其中公共基础必修课56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52学分,专业必修课67学分,临床及专业实习49学分),占%,课内总学时数为4018学时;专业限定选修课:14学分,占%,课内总学时数为284学时;素质选修课:13学分,占%,课内总学时数为260学时。
五、毕业实习临床实习、专题实习和专业实习49周共计49学分,第八、第九学期安排临床实习内科4周,外科4周,妇产科2周,传染科2周;第九、第十学期安排专业毕业实习及专题讨论实习33周,毕业论文7周,答辩2周。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专业适用范围: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能掌握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并具有一定的预防保健和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主干学科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开设课程除一些公共必修课外,主要有英语、计算机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化与分生、病原微生物、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中医学等必修课程和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全科医学等选修课程。
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方向)(五年制本科)专业适用范围: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的麻醉科、急诊科、急救中心、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药物依赖戒断及疼痛诊疗等领域从事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术后监测、生理机能调控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主干学科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开设课程除一些公共必修课外,主要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以及麻醉解剖学、麻醉药理学、麻醉设备学、麻醉生理学、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学等必修课程和医学心理学、医学文献检索等选修课程。
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专业适用范围:加强临床能力培养、加强预防医学战略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医德、掌握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通科助理医师。
专业主干课程:主干学科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开设课程除一些公共必修课外,主要有英语、计算机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原微生物、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救医学等必修课程和医学心理学、医学文献检索等选修课程。
口腔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专业适用范围: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和预防保健工作的口腔科助理医师。
毕业后主要面向县、乡级医院及口腔病防治机构。
专业主干课程:主干学科为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开设课程除一些公共必修课外,主要有英语、计算机基础、生物化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影像诊断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材料学等必修课程和医学心理学、文献检索等选修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
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地方优势特色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具有临床医学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从事检验医学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高级检验医师。
(二)基本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思想;热爱医药卫生事业,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医药卫生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社会公德和医学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本专业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临床常用检验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具有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学会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3、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业务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一)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检验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
预防检验、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检验医学高级专业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检验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临床常用检验项目及常用检验仪器操作的技能训练,具有临床医学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从事检验医学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高级检验医师。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
2、掌握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原理及实际操作能力;
3、熟悉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4、熟悉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
5、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6、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修业年限:五年。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相近专业
(一)主干学科:临床检验医学、临床医学。
(二)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三)相近专业:基础医学、预防医学。
五、课程设置
(一)课程模块
各专业课程分为七大模块:德育课程、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二)课程分类(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三类)1、德育课程模块
2、公共课程模块
3、基础课程模块
2、第2位数字“4”代表医学检验专业;
3、第3位数字“5”代表5年制。
学分统计:必修课—137.5学分;限选课—20.5学分;任选课—45.5学分。
六、时间分配(按周计):
注明:第4学年第8学期后的暑假为2周,之后进入临床实习;第5学年假期共5周,其中第9学期后的寒假3周, 第10学期毕业后休假2周。
七、毕业实习与社会实践
(一)毕业实习:共44周,分检验组(检验科)与临床组(内科、外科及妇儿科等)轮回实习,分别为7.5个月、3个月。
共计学分44学分。
(二)社区预防医学实践:2周。
共计学分1学分。
八、劳动教育和军事训练
劳动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在各学期分散安排进行,累计总时间不少于三周。
军事训练安排在第一学年上学期开学前集中进行,共二周。
共计学分1学分。
九、成绩考核、毕业及学位授予
成绩考核要有利于检查督促教学工作,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各学科要按照教学进程表的规定进行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分为考试、考查两种,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考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
毕业考试科目: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
分别安排在毕业实习前、后进行。
实行完全学分制,学分计算拟定方案:一般课程约18学时为1学分,体育课18学时为0.5学分;毕业实习(论文)、教学实践1周为1学分,军训、社会实践1周为0.5学分;公益劳动1学期为0.5学分;通过大学英语等级四、六级考试、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及各类社团活动获奖均可获得奖励学分。
学生在3~10年内学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的最低限额231学分(必修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限定选修课程及任意选修课程的学分不能互相抵充),其中必修课、限选课为158学分(约占课程学分的86%);任选课必须达到25学分(约占课程学分的14%),其中德育课程3学分,公共课程3学分,基础课程2学分,专业基础课程13学分,专业课程4学分;毕业实习、军训、社会实践和公益劳动为48学分。
并符合学籍管理条例的其他关于毕业条件要求,准予毕业。
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仍未取得规定学分的学生,可作结业处理,发给结业证书。
离校一年内,学生可申请回校补考一次,成绩合格者凭结业证书换发毕业证书。
逾期不申请补考或补考不及格者,不再安排补考。
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仍未取得规定学分的学生,可申请要求延长学习时间以修满毕业应得学分,但必须按学分交纳学
费。
凡符合《桂林医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一、学生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就业于医院检验科(主要)、中心血站、防疫部门、疾病控制机构以及从事科研教学等工作。
十二、教学进程表(详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