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二)工程概况某五层两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车间,柱网平面布置见附图1-1,柱截面尺寸b c×a c=400×600mm,各柱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基本组合及准永久组合时作用于基础顶面荷载,见表1-1。
表1-1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可近似的取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为标准组合的1.35倍,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的设计值为标准组合的0.8倍。
(三)工程地质资料1.土层分布(自上而下)(1)人工填土,稍湿,松散,含煤灰,厚1.5 m,天然容重γ=19.2kN/m3;(2)粉质粘土,呈黄褐色,可塑,厚5.0 m,天然容重γ=18.8kN/m3,压缩模量E S=5.1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230kN/m2;(3)淤泥质粉质粘土,厚5.5 m,孔隙比e=1.1,天然容重γ=18 kN/m3,天然含水量ω=36%,液性指数I L=1.0,压缩模量E S=3 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88kN/m2。
(4)细砂,黄色,稍湿,中密,厚7.0 m。
2.地下水:地下水不具侵蚀性,地下水位面与细砂层底面平齐。
(四)设计要求1. 计算书要求: 分析过程详细,计算步骤完整。
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2. 制图要求: 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要求内容完整、绘制清晰、布局清楚,用A4纸打印。
3. 设计时间: 一周。
4. (点名册序号尾数是1的同学选作题号1,尾数是2的同学选作题号2,依此类推。
1-10、31-40、61-70、91-100、121-130、号设计A轴,11-20、41-50、71-80、101-110、131-140、号设计B轴,21-30、51-60、81-90、111-120、141-144、号设计C轴)(五)设计内容及成果1.设计计算书(1)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2)确定基础底面尺寸,验算地基承载力;进行必要的地基变形及稳定性验算。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设计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一、设计目的与题目1、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中一直强调和重视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设计任务。
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经过本课程设计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大、中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1)具备应用基础工程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浅基础和深基础的选型和埋深的确定、设计、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数学、力学、土力学等知识对基础的基本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及公式推导,建立基本公式,并正确地通过验算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3)能够结合行业背景进行设计,解决工程中基本构件的截面设计及承载力校核问题,以及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地基变形沉降校验问题;(4)能够熟练使用专业相关规范和图集,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结合区域特点,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
(5)能够基于所学知识提出新型浅基础和深基础的结构,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内力分析和承载能力验算,论证设计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2、设计题目兰州市区某教学楼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条件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在1525.20~1529.23m 之间。
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布有:①杂填土层(Q4ml):总体厚度0.50~2.50m。
黄褐色,土质不均匀,以粉土为主,含大量建筑垃圾、植物根系等,稍湿,稍密。
②黄土状粉土层(Q4al+pl):埋深 1.50~4.50m,厚度0.20~6.30m,层面高程1522.09~1527.45。
褐黄色,土质较均匀,孔隙、虫孔较发育,具水平层理,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稍湿-湿,稍密。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7 年4月20 日目录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 (2)(一)设计题目: (2)(二)设计资料: (2)(三)设计要求: (5)(四)设计内容 (5)第二部分设计步骤 (6)1、扩展基础可按下列步骤进行设计: (6)2、无筋扩展基础可按下列步骤进行设计: (6)第三部分设计说明书 (7)3.1 设计参数拟定 (7)3.1.1选择柱子,确定荷载 (7)3.1.2 基础材料及立面形式的选择 (7)3.1.3持力层的选择 (8)3.1.4基础埋置深度d的确定: (8)3.2 具体设计计算: (9)3.2.1 已知常用数据 (9)3.2.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9)3.2.3 计算作用在基础底面的荷载 (13)3.3基础底面尺寸的拟定 (14)3.3.1 基本要求 (14)3.1.2 基础底面的压力的确定公式 (15)3.1.3 轴心荷载下基础底面积尺寸的拟定 (16)3.1.4 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底面尺寸的拟定 (18)4 持力层承载力的验算实例 (21)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二)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2、工程地质资料详见表2.1。
3、水文资料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后面实例的水位深度为1.5m个人的地下水位深度在下表中选择其一。
具体可由学习委员安排。
4、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见下图,图中仅画出了1-6列柱子,其余7-10列柱子和3-1列柱子对称。
图2-1 柱网平面图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标准值见表2: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3:柱底荷载标准值表25、材料:混凝土等级C25~C30,钢筋Ⅰ、Ⅱ级。
6、根据以上所给资料及学生人数,可划分为若干个组。
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精品

目录一、设计题目二、设计资料2.1工程地质条件2.2给定参数2.3材料选用三、设计内容3.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3.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3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3.4确定基础的高度3.5基础底板配筋计算3.6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柱网布置如图所示,试设计该基础二、设计资料⑴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粘性土,8.0==l I e ,土的天然重度为18 kN/m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230kN/m 2,地下水位在-7.5m 处,无侵蚀,标准冻深为1.0m 。
⑵给定参数柱截面尺寸为350mm ×500mm ,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由上部结构传来轴心荷载为680kN ,弯矩值为80kN ·m ,水平荷载为10kN 。
⑶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0(可以调整)(f t =1.1N/mm 2) 钢筋:采用HPB300(可以调整)(f y =270 N/mm 2)3.基础设计⑴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dd =Z 0+200 =(1000 +200)mm=1200 mm根据GB50007-20XX 规定,将该独立基础设计成阶梯形,取基础高度为650 mm ,基础分二级,室内外高差300mm ,如图4-8所示。
⑵确定地基承载特征值f a假设b <3m,因d =1.2m >0.5m 故只需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深度修正, ()[]22m d ak a m /kN 6.242m /kN 5.02.1180.1230)5.0(=-⨯⨯+=-+=d f f γη ⑶确定基础的底面面积 m 35.1m 21.52.1=+=hA ≥22a k m 11.3m 35.1186.242680=⨯-=⨯-+h f P F k γA=22ak k m 061.5m 220210860=⨯-=-d f F G γ考虑偏心荷载影响,基础底面积初步扩大12%,于是 22m 73.3m 11.32.12.1=⨯=='A A取矩形基础长短边之比l/b =1.5,即l =1.5b m 58.15.173.35.1===A b 取b=1.6 m 则l =1.5b =2.4 mA = l ×b =2.4×1.6 m=3.84 m 2⑷持力层强度验算作用在基底形心的竖向力值、力矩值分别为kN 68.783kN )35.184.320680(kN 680K K =⨯⨯+=+=+h A G F γ m kN 5.86m )kN 65.01080(k ⋅=⋅⨯+=+=Vh M Mm 11.0m 68.7835.86k k 0==+=k G F M e <m 4.06m 4.26==l 符合要求。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是由柱状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设置在柱的底部的钢筋混凝土基
础组成的。
它可以承受较大的轴力或弯矩,是结构支撑点的基础设计。
它具有可靠、有效、主体相对独立等特点,可以将建筑物施工模式和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1.基础深度: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深度一般取决于结构的基础承载力与地基的
基础稳定性,在一般情况下,基础深度至少应该大于地表至基础底部的深度,至少需要
1.5m以上。
2.基础宽度:根据结构的上部荷载分布和基础的受力特性,设置柱下独立基础的宽度
应该满足规范要求,一般以实际结构宽度为基准,当柱距不定时,应采取比较大的宽度,
增大柱距,让柱子在基础中能够有较好的布置。
3.转换块:在独立基础外围,为了能够正确的引入结构的上部荷载,必须设置转换块,以将上部载荷转移到基础中,并且将转换块固定,防止基础移动。
4.连接器:独立基础内应设置能够将结构上部力引入到基础下的连接器。
一般是由按
照图纸要求预先养护过的钢筋和符合要求的异形混凝土制成,连接器应该均匀分布,以确
定荷载的变化差异。
5.基础强度检测:施工完成后,应通过室内、室外检测来验证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
础的强度。
主要包括换向块和连接器强度检测,以确保其实际应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总之,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是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及基础地基受力特性,经过精心
设计和施工而成,它可以将建筑施工模式、施工效率及工程安全系数得到极大的提高。
只
有深刻理解各项设计要求,立足实际情况,以科学的态度结合设计思想,才能保证柱下钢
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是建立在土壤中,用于支撑楼房柱子的基础
结构。
设计一个合理的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
握基础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一个基础设计课程设计的指导。
一. 介绍
1.1 基础概述
1.2 教学目标
1.3 课程结构
1.4 难点强调
二. 土工实践
2.1 土壤力学基础
2.2 土壤分类与结构
2.3 土壤力学参数测定
三. 基础设计分析
3.1 负载分析
3.2 基础尺寸计算
3.3 基础安全性分析
四. 钢筋混凝土设计
4.1 混凝土本构关系
4.2 钢筋形态与尺寸
4.3 柱下独立基础钢筋配筋
五. 力学实践
5.1 梁设计原理
5.2 基础钢筋配筋实验
5.3 基础模型制作
六. 应用实战
6.1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园某项目的基础设计
6.2 基础施工问题的解决
6.3 实战案例分析
七. 总结
7.1 课程回顾
7.2 应用展示
7.3 知识点强调
以上是一个基础设计课程设计的指导。
该课程涵盖了土工实践、基础设计分析以及钢筋混凝土设计等主题。
在该课程中,学生将掌握基础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并在应用实战中掌握基础施工问题的解决方案。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设计独立基础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它起着分担和传递柱子及上部结构荷载的作用,同时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独立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和背景信息。
独立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特别适用于柱子形式不规则、上部结构荷载较大的建筑。
独立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土壤的性质和承载能力,结构的荷载和变形要求,以及合适的钢筋混凝土设计原则。
在设计独立基础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包括基础的形状、尺寸和深度。
还需要进行合理的荷载计算,考虑结构的重量、使用荷载和风荷载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进行土壤的承载力计算和沉降分析,确保独立基础的稳定和安全。
独立基础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结构的要求和性能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材料和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设计过程中还需要遵循国家相关的建设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独立基础设计。
填写参考文献]本文档旨在解释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包括荷载计算、地基条件评估和设计要求等。
1.荷载计算确定荷载类型: 需要考虑到直接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类型,如垂直荷载、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确定荷载类型: 需要考虑到直接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类型,如垂直荷载、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荷载和基础的位置、形状、尺寸等参数,进行荷载计算以确定基础所需承载的荷载大小。
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荷载和基础的位置、形状、尺寸等参数,进行荷载计算以确定基础所需承载的荷载大小。
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荷载和基础的位置、形状、尺寸等参数,进行荷载计算以确定基础所需承载的荷载大小。
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荷载和基础的位置、形状、尺寸等参数,进行荷载计算以确定基础所需承载的荷载大小。
2.地基条件评估2.地基条件评估地质勘探和调查: 进行地质勘探和调查,了解地基的物理性质、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等重要信息。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例题

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为多层现浇框架结构,底层平面图布置如图一所示,已知上部结构传递至桩顶的荷载设计值为轴力N=1150KN,弯矩M=200KN·m,柱截面尺寸为800mm*600mm,土层分布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地下水距离地表2.0m,试设计此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图1 底层平面布置土层序号土层名称层底埋深(m)容重γ(KN/m³)含水量ω(%)孔隙比e液性指数IL粘聚力(kpa)内摩擦角φ(°)压缩模量E(Mpa)①浅黄色粘土 5.0 19.4 27.8 0.79 0.23 33.0 18 11.9②褐黄色粉质粘土8.0 20.0 21.8 0.64 0.37 20.0 21.0 8.1③强风化泥质砂岩15.0 25.0 68.0 25.0 24.9二、主要内容(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确定基础地面尺寸(4)确定基础的高度(5)基础底板的配筋计算(6)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三、具体要求(1)结构设计必须依据最新出版的有关技术规范或教程,设计图纸必须符合建筑制图国家标准,图面整洁美观,可采用手工或者Autocad软件绘制。
(2)设计说明书要求论据充分、调理清楚、文正句通,可采用手工抄写或电脑打印。
(3)必须严格遵守设计纪律,独立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制定的各项设计任务,不得无故缺席或从事与设计无关的其它事务,有特殊情况必须经知道教师同意,否则作违纪处理。
四、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1)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2)基础详图(底板配筋图、平面图、剖面图)(1:50)(3)设计说明书五、参考文献(1)《基础工程》,莫海鸿、杨小平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土力学》(陈仲颐、周景星、王洪瑾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系主任审核日期年月日设计过程:一、确定基础埋置深度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07-2002)(下称《规范》)可知,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浅埋,而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和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期中课程设计姓名殷琦学号201711003208专业班级土木171日期2020/5/15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3)(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4)(二)、课程设计设计资料 (4)(三)、设计成果及提交 (5)(四)、建议的设计步骤及涵盖内容 (5)二、计算说明书 (6)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验算地基承载力 (6)2.确定基础高度,验算冲切或剪切承载力 (6)3.确定基础配筋,验算抗弯承载力 (7)三、设计图纸 (9)1.绘制基础平、立面图 (9)2.绘制基础配筋图 (9)一、设计任务书《基础工程》期中考试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指导教师:陈颖辉、申林方2020年5月7日(一)、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目的利用所学《基础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完成一个较完整的独立基础设计与计算过程,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课程设计建议在复习上半学期课程理论知识基础上,收集并阅读相关设计规范和参考书后进行本课程期中设计任务。
(二)、课程设计设计资料某地拟建一栋5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其场地较偏远,无其它邻近建筑物,地层较为稳定,场地地质剖面及土层性质如图1所示。
试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1)柱的截面尺寸为:600mm×400mm;(2)基础埋深:d =2m;(3)荷载:825,187,62k k k F kN M kN m H kN===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竖向荷载F k ,弯矩M k ,水平荷载H k 。
(确定基础底面积时使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乘以1.35。
(确定基础高度及配筋时使用)图1地层分布情况及其物理力学指标(三)、设计成果及提交(1)计算说明书:计算说明书全部采用手写,一律用A4幅面;装订顺序:封面(须注明:《基础工程》期中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目录、设计任务书、计算说明书、设计图纸;(2)独立基础施工图:图纸采用A4幅面,手工或CAD绘制均可,表达要清楚。
(四)、建议的设计步骤及涵盖内容(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验算地基承载力;(2)确定基础高度,验算冲切或剪切承载力;(3)确定基础配筋,验算抗弯承载力;(4)绘制基础平、立面图;(5)绘制基础配筋图。
二、计算说明书材料选用:C25混凝土(21.27/t f N mm =),HRB400钢筋(2360/y f N mm =)。
采用C15、100mm 厚的混凝土垫层,基础保护层取40mm。
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验算地基承载力基底以下土层(持力层)为粉质黏土,0.811,0.455,L e I ==均小于0.85,查表1.8,承载力修正系数:0.3, 1.6,b d ηη==基底以上全为黏性素填土,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317.6/m kN m γ=(3)(0.5)170 1.617.6(20.5)212a ak b m d m f f b d kPaηγηγ=+-+-=+⨯⨯-=室内地面标高(±0.000)拟高于室外0.5m,计算基础和基础上的土重时,基础的平均埋深为0.52.0 2.252d m =+=,则2825(1.1~1.4)(1.1~1.4) 5.43~6.9221220 2.25k a G F A m f d γ===--⨯取23.4,2, 3.42 6.8.b m l m A m ===⨯=因基础宽度大于3m,故需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
(3)(0.5)1700.317.6(3.43) 1.617.6(20.5)214.4a ak b m d m f f b d kPa ηγηγ=+-+-=+⨯⨯-+⨯⨯-=验算承载力82520 3.42 2.25166.3214.43.42k k k a F G p kPa f kPa bl ++⨯⨯⨯===<=⨯18762 2.00.270.5782520 3.42 2.256k k k Mb e m m F G +⨯===<=++⨯⨯⨯∑∑,max,min 6825202 3.4 2.2560.27(1))3.42 3.4245.6 1.2 1.2214.4257.3(87.10k k k k a p F G e p bl b kPa f kPakPa ++⨯⨯⨯⨯=±=±⨯<=⨯==>满足要求)2.确定基础高度,验算冲切或剪切承载力地基净反力计算0(18762 2.0) 1.350.388251.35M e m F+⨯⨯===⨯∑∑,max0,min273.6268251.3560.381153.953.42 3.4n n p kPa e F p kPa A b ⨯⨯⎛⎫⎛⎫=±=±= ⎪ ⎪⨯⎝⎭⎝⎭1验算柱边冲切初步选择台阶式基础,基础总高h=700mm,分两级,每阶350mm,有垫层,计算柱与基础交接处时,0.4,0.6,t t a m b m ==基础有效高度07004020/2650h mm =--=。
2,max ,max 002()()22223.40.620.4273.62(0.65)2(0.65)404.272222t t l n l n b a b l F p A p h l h kN ⎡⎤==-----⎢⎥⎣⎦⎡⎤=⨯--⨯--=⎢⎥⎣⎦000650800, 1.00.40.65 1.050.70.7 1.012701.050.65606.74404.27()hp m t hp t m h mm mm a a h mf a h kN kN ββ=<==+=+==⨯⨯⨯⨯=>满足要求2验算台阶处冲切1.3m, 1.5,t t a b m ==03504020/2300h mm =--=,故2,max ,max 002()()22223.4 1.52 1.3273.62(0.3)2(0.3)355.022222t t l n l n b a b l F p A p h l h kN ⎡⎤==-----⎢⎥⎣⎦⎡⎤=⨯--⨯---=⎢⎥⎣⎦000300800, 1.01.30.65 1.950.70.7 1.012701.950.3520.06355.02()hp m t hp t m h mm mm a a h mf a h kN kN ββ=<==+=+==⨯⨯⨯⨯=>满足要求3.确定基础配筋,验算抗弯承载力a.基础长边方向Ⅰ-Ⅰ截面(柱边)柱边净反力:',,min,max ,min 3.40.6()53.9553.95)183.1722 3.4n I n n n b b p p p p kPa b ++=+-=+-=⨯弯矩:[]'2',max ,min ,max ,min 21()(2)()()481(3.40.6)(220.4)(273.6253.95)(273.6253.95)248307.17I n n n n M b b l a p p p p l kN m⎡⎤=-+++-⎣⎦=-⨯+++-⨯= Ⅲ-Ⅲ截面(变阶处)',,min,max ,min 3.4 1.5()53.95(273.6253.95)212.2422 3.4n I n n n b b p p p p kPa b ++=+-=+-=⨯弯矩:[]'2',max ,min ,max ,min 21()(2)()()481(3.4 1.5)(22 1.3)(273.6253.95)(273.6253.95)248163.61n n n n M b b l a p p p p l kN m⎡⎤=-+++-⎣⎦=-⨯+++-⨯= Ⅲ比较由I M 、M Ⅲ计算的截面配筋面积sI A 、s A Ⅲ,因为sI A >s A Ⅲ,所以按sI A 进行配筋。
20307.17100014590.90.93600.65I sI y M A mm f h ⨯===⨯⨯配置14C @160(2220001459S A mm mm =>),22min 20000.15%(2.00.35 1.30.35)1733S I A mm p A mm =>=⨯⨯+⨯=,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即基础2m 宽度范围内配筋为13C 14.b.基础短边方向因该基础受单向偏心荷载作用,所以,在基础短边方向的基底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计算。
与长边方向配筋计算的方法相同,可得2-2截面(柱边)的计算配筋A sⅡ和4-4截面(变阶处)的计算配筋A sⅣ,因为A sⅡ>A sⅣ,所以按A sⅡ进行配筋。
'2',max ,min 21()(2)()481(2.00.4)(2 3.40.6)(273.6253.95)129.2848n n M l a b b p p kN m =-++=-⨯++= Ⅱ20129.2810006140.90.93600.65s y M A mm f h ⨯===⨯⨯ⅡⅡ配置钢筋10C @200(221413614S A mm mm =>),22min 14130.15%(3.40.35 1.50.35)2573S A mm p A mm =<=⨯⨯+⨯=Ⅱ,不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故按最小配筋率计算,配置14C @200(2227712573S A mm mm =>)即基础3.4m 长度范围内配筋为18C 14.三、设计图纸1.绘制基础平、立面图2.绘制基础配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