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微课例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多媒体展示:《愚人吃饼》 古时候,有一个行路人,肚子饿极了,就买了一个 烧饼吃,吃后觉得不饱,就又买了一个吃,但肚子还是 饿得慌。于是他一连吃了 6 个,感觉还不是很饱,最后 又买了一个,哪知这个烧饼只吃了一半就饱了。这时他 十分恼火,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并责骂道:“我 是个多么不会过日子的人呀!先前的 6 个烧饼都被我白 白地浪费啦!早知道这半个烧饼就能吃饱,我为什么不 先吃它呢!” 思考:(1)寓言中的这个行路人的观点正确吗为 什么 (2)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生:思考作答略 师:寓言中的这个行路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 他只看得质变(由不饱到饱的变化),没有看到量变(前 面 6 个饼)的积累。这寓言给我们哲学启示是:)量变 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即量变和 质变的辩证关系。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板书)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的发展总 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 生,即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板书)
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给四粒,照这样
每一小格比上一格多一倍,把这个棋盘的六十四个小格 放满就行了.国王暗喜,命人把麦子拿来照办,谁知还没 到第二十格一袋子已经空了;随麦粒数迅速增长,国王 惊呆了,即便把全印度的小麦全给了他,也实现不了自 己的诺言!
思考:这个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思考作答略。 师:看着不起眼的数字,累积起来的结果却是骇人 听闻的,这体现了:1、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从微小 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的,(即量变开始)。达到一定 程度发生质变。 2、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即量变 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 那么什么是量变和质变?二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一、量变和质变的含义(板书) 生:看书作答略 师:多媒体展示 1、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 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板书) 2、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 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小学数学教学微课例

小学数学教学微课例

小学数学教学微课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吕薇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生:交通标志师:它们有什么不同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师:还有吗生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师:什么不同生:转弯指示牌表示……,限速警示牌表示……,生2:我不同意…..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

我们老师总是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再引出问题;在这些情景的渲染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会抛出一些无关的问题,并且认为完全尊重学生的所有问题和兴趣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生1已经讲到要害时,教师的那句“还有吗”,本是想让更多的学生来叙述,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不想教师的随意发问是画蛇添足。

可见,教师的设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发问,就不能发挥相应的价值和作用。

教师的问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当学生偏离基本的思维方向的时候,教师来一点“武断”的纠正也是必要的。

[案例背景]前几天上了一节“三角形的面积”感触颇深。

黄石市教育科研“教学课例”和

黄石市教育科研“教学课例”和

XX市教育科研“教学课例”和“教育案例"获奖成果名单
证书编号
姓名
单位
学科
(类别)
成果名称
成果类别
等级
王 珺
黄石九中
德育
《后进生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研究个案教育案例分析》
教研课题案例
壹等奖
帅克华、刘利亚
黄石实验中学
德育
开发户外研学中的德育资源
教研课题案例
壹等奖
邱俊艳
铁山一中
语文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例
教研课题案例
王艳群
XX市铜绿山矿学校
数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研课题课例
壹等奖
冯山红
XX市铜绿山矿学校
语文
语言的魅力第二课时
教研课题课例壹Biblioteka 奖李娟大冶铜绿山矿学校
英语
2B
教研课题课例
壹等奖
徐小玲
龚家巷小学
英语
《立足学生基础 共享七彩英语》
教研课题课例
壹等奖
张雪莹
广场路小学
体育
二年级立定跳远
教研课题课例
壹等奖
胡小妹
湖滨路小学
壹等奖
秦晓光 柯鹏飞
阳XX县富川中学
语文
《春》课例分析
教研课题课例
壹等奖
吴媛花
阳XX县富川中学
语文
《乡愁》课例
教研课题课例
壹等奖
柯于忠
阳XX县彭杨中学
数学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
教研课题课例
壹等奖
段辛正 王义明
阳XX县彭杨中学
数学
《算术平方根》
教研课题课例
壹等奖
蔡玉红 潘彩芹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水滴里的微生物》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水滴里的微生物》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五、拓展活动——观察牙缝里或木质菜板上的微生
物 【片断评析】结合信息技术将我们人类肉眼看不到
的,叫不出名字的,全体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对自 己的未知世界好奇心是极为强烈的,通过观察、合作、 交流,学生能将自己的认知合理的表达出来。在介绍显 微镜专家列文虎克时,学生的那种崇敬溢于言表,对今 后的科学学习很有帮助。
练,使学生的思维在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并能认真细
致的描述观察到的微生物;
●能用图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的
微生物。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
物;
●知道微生物、生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微生物是属于微观世界的,与我们平日见得到,摸 得着的宏观世界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反差,学生学起来有 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决定利用信息技术 这一优势,解决这一难题。我借助网络寻找了很多微生 物的图片和知识,一方面给学生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和 学生一起对照自己观察的水滴中的微生物和图片中的 课例研究综 资料是否一致,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述
了生命体的奇特,知道了在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地方,还
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世界,教师的责任就是将学生带领进
入他们未知的领域,从而拓宽学生的认识。
四、介绍有关列文虎克的科学史以及微生物的知识
【评析】对列文虎克的介绍能加深学生对显微镜的
认识,他的精湛技艺和对学术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是学生
学习科学时应该具有的学习态度。
一次接触”,提高观察能力;二是借助显微镜观察、描
述水滴中的微生物。仅有观察是不够的,要能将自己的

“悄悄变化的我”教学课例及点评

“悄悄变化的我”教学课例及点评

“悄悄变化的我”教学课例及点评《悄悄变化的我》是一篇极具启发性的教学课例,全面展现了人类心理、思维与行为在成长过程中的悄悄变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本课例引发学生对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心理变化等方面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一、教学课例】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成长过程中人的心理、思维与行为的变化;2.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与自我管理能力;3. 引导学生倾听和理解他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班级之中的“不好好学习”的普通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 他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个微小的过程而逐渐形成;3. 通过他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学生能够理解人的变化是悄悄发生的,需要一个个微小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看《悄悄变化的我》故事视频;2. 分组讨论,学生交流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悄悄变化;3. 教师进行梳理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成长中的心理、思维与行为的变化;4. 学生展示成果,共同分享成长故事。

四、教学方式1. 视频展示;2. 小组讨论;3. 思维导图与总结;4. 学生成长故事分享。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展示与分享,评价学生对成长过程中心理、思维与行为变化的认知情况;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深度。

该课例引发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思考。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的心理、思维与行为都会发生悄悄变化,但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个微小的过程逐渐形成的。

这种悄悄变化的存在,需要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和交流,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以及自我认知中的变化和发展。

该课例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与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在观看故事视频后,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的方式,理清自己的成长问题,找到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和改变。

并且,学生还可以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从而加深对自我的认知,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认识自己,关注自己的成长,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昆明的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昆明的雨》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语文
教学课例名
《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
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昆明的雨及雨中特有
的事物、人物、情景等,表达作者对昆明的生活的喜爱
和怀念,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生活中不是缺
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这篇文章中平凡之物,平
人的小酌……这些都是雨中之物、雨中之人、雨中之景。 (4)作者看似信笔写来,无拘无束,将诸多的人、
事、物汇聚于此,那么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提示: 这些人、事、物构成一副昆明雨季的生活图,在作者的 笔下,无论是景物、滋味、人情或是氛围,都充满着美 感和诗意,作者正是以此表达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想 念之情。这也突出了散文的特点,即形散神聚。
昆明的喜爱与想念。
教学难点:进一步品味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体会
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握作品的内
教学目标 涵及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
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之美,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散
文,对散文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但学生理解能力不强,
学生学习能 生活感悟有限,同时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性体裁,美感有
力分析 余趣味性可能稍欠,学生要真正深入领悟散文的魅力还
任重道远,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老师重在引导其学习
的过程,从而实现由教读到真正自读的转变。
教学策略选
1、朗读感悟;2、自主研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3、
从而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这里直白平淡 描写中让人隐隐感到一种恬淡而悠远的余味。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说“木叶”》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说“木叶”》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的暗示性。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
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
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
化。
最后,请让我把下面这首诗献给同学们,作为今天
的结束: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
力) (互动环节:为本节课教学内容拟个标题) 五、拓展迁移,总结全文 诗歌语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但是,暗示性也
会给诗歌创作带来负面影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 “联想意义也最容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了习惯,习 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 人走过,人人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 新奇的意味。……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 ‘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
6、一个“木”字承载了杜甫的几多愁绪,而古往 今来,像杜甫这样悲己、怀国、不得志之人又何止一位 呢?杜甫也只是站在前人基础上的创造,结合屈原的生 平与背景,分析屈原在“木”中蕴含怎样的情感?
明确:屈原心系楚国,“上下而求索”,却遭人嫉 恨,身受诬陷,怀王疏远,屡遭流放,“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中不仅有着思而不见的失 落与惆怅,更有着屈原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的曲折 反映。眼看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 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 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后皇嘉树,橘徕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说“木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语文
教学课例名
《说“木叶”》

【教学重难点】
1、运用作者的观点与方法,探究诗歌语言的暗示

教学课例:《“ 生活中的微感动”细节描写微作文指导》

教学课例:《“ 生活中的微感动”细节描写微作文指导》

教学课例:《“ 生活中的微感动”细节描写微作文指导》(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教学课例:《“ 生活中的微感动”细节描写微作文指导》教学课例:《“生活中的微感动”细节描写微作文指导》陕西安康市汉滨初中陈静华训练目标:1、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展现人物形象,表现“感动”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改正。

3、把开口换一个方向,变一个大小,再画一个角。

并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设计意图:教学画角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过程,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留下的表象也非常深刻,角的画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
五、巩固练习。

1、辨认角。

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