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课程考试试卷及其规范标准答案(法学本科适用)

合集下载

《犯罪学》期末考试模拟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犯罪学》期末考试模拟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犯罪学》期末考试模拟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行为的类型:指根据一•定的FI的和原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对纷繁复杂的犯罪行为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依据其内在的相似性所做的分类。

2、自然犯罪:是指违反一•般人类所共有的怜悯和正直的道德情绪的行为,这种行为从根本上违反了人的本性,因此在任何社会都会被视为犯罪。

3、被害赔偿:是指犯罪人或国家对于被害人因被害而遭受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损失,损害或痛苦所进行的返还、恢复原状或补偿。

自然犯罪4、犯罪的心理预防:是指旨在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我控制能力,使人能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境下做出符合社会法律和伦理规范的行为选择,而对人的健全人格的社会培养和自我修养的过程。

5、犯罪治安预防:是指由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控制犯罪行为实施所需要的或可能利用的外部条件,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的实施,防止和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的各种行政措施。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B2、AB3、ABD4、ABC5、ABCD6、ABCD7、ABD8、ABC9、C10、AC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1、X2、X 共12分)3、V4、V5、V6、X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1)菲利认为任何一•种犯罪行为乃至整个社会的犯罪现象都是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不同类型的犯罪中,各种因素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有很大不同,但总的来说,社会因素所起的作用较大。

(2)据此他提出了“犯罪饱和法则”,即每-•个国家在客观上都存在着促使犯罪产生和变化的三种因素,这三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并由此影响犯罪现象的变化,故犯罪也有年终平衡,其增多或减少,比国民经济的收支还有规律。

(3)菲利的三因素论实际上标志着犯罪学多因素理论的建立,与此相适应,他提出了相应的犯罪控制理论,即在重疏导、轻刑罚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刑罚替代措施”的概念,主张以社会防卫概念取代刑罚的概念,在刑罚制度方面,主张广泛使用保安处分和其他预防性措施,并极力推崇不定期刑。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试卷(一)一、填空题(10%)1、__犯罪预测___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

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犯罪前预防___________,_犯罪中预防_______和__犯罪后预防___________。

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_胆汁质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__粘液质___________气质类型的居多.4、精神病患者在___心理_______及___情感_______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

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__时空条件_,__工具条件__和侵害对象等.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__犯罪机会___________和__空间环境__________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阶级性_____________,__社会性____________和___相对性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传统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与__现代手段犯罪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犯罪现象________,____犯罪原因__________和__犯罪预防__________三个部分。

二、选择题(14%)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BCD )A、强制性B、确定性C、均衡性D、即时性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AC )A、社会解组论B、犯罪生态学C、犯罪同心圆论D、不同接触论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ABC )A、个体犯罪B、团伙犯罪C、集团犯罪D、有组织犯罪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 ABCD )A、青少年犯罪增多B、女性犯罪上升C、流动人口犯罪突出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5、智能障碍是指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障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AB )A、遗忘B、虚构C、怪癖D、精神分裂6、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存在某种间接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 (ACD )A、天气B、工具C、季节D、昼夜7、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ABD )A、趋势外推法B、比较研究法C、心理分析法D、专家评估法三、名词解释(24%)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犯罪预防3、犯罪原因4、犯罪条件5、犯罪学6、被害预防四、简答题(32%)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五、论述题(20%)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犯罪学题目及答案

犯罪学题目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犯罪学的学科性质:犯罪学主要是以社会学和法学为基础,并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犯罪预防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龙勃罗梭:是意大利著名精神病学者、法医学者和犯罪学家,长期以犯人为对象进行解剖学和人类学研究,于1876年发表《犯罪人论》。

他是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

被视为犯罪学的鼻祖。

他提出了天生犯罪人论及刑罚目的在于防卫的预防观。

3.犯罪区域分布:是指不同区域的犯罪分布情况,包括具体分布和类型分布。

4.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与主体文化相对应的组成部分,是局部文化。

5.转处:是指对应受刑事处罚的轻微违法者或少年犯罪者改用其他非刑罚处罚的方式处理的方法。

6.被害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案件或经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7.犯罪的起伏律:是指无论犯罪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的时起起伏,波浪式的发展趋势。

8.犯罪高峰年龄: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犯罪率最高,犯罪行为最集中的年龄段。

9.犯罪暗数: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10.犯罪预防: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和养活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11. 犯罪治安预防:是指以公安保卫部门等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为主体,广大社会民众协同进行的旨在维护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的社会管理和控制的活动与措施。

12. 犯罪后预防: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以后,为了防止其重新犯罪,而采取惩罚改造措施,进行心理、人格矫正,纠正其不良的心态和行为模式,重塑健康的人格和建立健康的观念体系。

13.模仿论:是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提出来的一种关于犯罪发生原因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会因接受刺激和暗示而发生类似的行为。

是研究人依照一定的榜样实施特定动作和行为的过程的理论。

14.犯罪的时空条件:是指适于犯罪分子达到犯罪目的,逃避抓捕的作案时机和情境。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

。容内的防预境环述简、4 。论理化文亚述简、3 。容内要主的论理突冲化文述简、2 。想思学罪犯的洛法罗加述简、1 � 。分 03 共 �分 6 题小每�题小个 5 共题大本�题答简、三 值贬人害被、6 症点盲者害被、5 究研涯生罪犯、4 论理程过化会社、3 法方证实、2 则原和饱罪犯、1 �分 42 共�分 4 题小每�题小个 6 共题大本�释解词名、二 防预境情�D 防预会社�C 防预罚刑�B 防预害被�A � D �是施措防预的 生发罪犯制 限和约制�计设关相的罪犯防预行进�所场和域区的案发常经或案发能可对、02 式形罪犯和因原罪 犯 �D 件条罪犯和象现罪犯 �C 害危罪犯和果结罪犯 �B 念意罪犯和动冲罪犯 �A � A �是 式形现表其 。力动部内的为行罪犯持维和动推是�要需理心的形畸人个于生产机动罪犯、91 大越性能可犯再小越龄年犯初�D 小越性能可犯再小越 龄年犯初�C 关无性能可犯再与龄年犯初�B 大越性能可犯再大越龄年犯初�A � D �是系关的间之犯再与龄年犯初人罪犯�为认般一、81 派学罪犯会社�D 派学罪犯代当�C 派学罪犯证实�B 派学罪犯典古�A � B�是派学罪犯的化别个的罚刑调强、71 罪犯新重防预�D 罪犯击打厉严�C 机动罪犯制抑�B 件条和会机罪犯制限�A � B �是线防道一第的统系控防罪犯、61 素因关相罪犯.D 源根罪犯.C 因原罪犯.B 件条罪犯.A 。素因然必的生发罪犯是�用作定决起中生发罪犯在� B � 、51 性规违 .D 性染传 .C 性样多式形 .B 性害危会社 .A 。 � A �是性属质本的为行罪犯、4 ”论元 多因原罪犯“ .D ”论元四因原罪犯“ .C ”论元三因原罪犯“ .B ”论元二因原罪犯“ .A � A �为称人后被观因原罪犯的特斯李、31 罪犯力暴.D 罪命革反.C 罪犯年少青.B 罪犯会社黑.A 。的始开� B �究研从是学罪犯的国中新、21 利菲.D 哈巴尔费.C 沁边.B 亚利卡贝.A 。 � A �是的父之法刑代近为称尊被、11 性识意无.D 性容受.C 性发诱.B 性感易.A 。 � C �的罪犯是 这�施实 利顺罪犯使抗反不时害侵到受在且并中手人罪犯入落 点弱的己自于由人害被 、0 1 兰西新.D 亚利大澳.C 国英.B 国法.A 。的布颁� D�是》法偿赔害损事刑《部一第上界世、9 人害被的假虚.D 罪犯性迫被.C 人害被性态状.B 人害被性会机.A 。 � B �为称又人害被的在潜、8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犯罪学考试题目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及其原因和对策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

A. 犯罪行为B. 犯罪心理C. 犯罪预防D. 犯罪惩罚**答案:A**2. 犯罪学中的“标签理论”认为,个体之所以成为犯罪者,是因为社会给予了他们“犯罪者”的标签。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埃德温·萨瑟兰B. 霍华德·贝克尔C. 罗伯特·默顿D. 克里门特·埃特兹奥尼**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犯罪预防的措施之一?()A. 社区警务B. 犯罪情报分析C. 犯罪心理治疗D. 犯罪现场勘查**答案:C**4. 犯罪学中的“社会控制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社会控制机制的失效或不足导致的。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埃米尔·涂尔干B. 罗伯特·K·默顿C. 特拉维斯·赫希D. 劳伦斯·科恩**答案:A**5.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犯罪分析的主要方法?()A. 地理信息系统(GIS)B. 犯罪模式分析C. 犯罪心理画像D. 人口统计学分析**答案:D**6. 犯罪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犯罪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习得的。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C. 菲利普·津巴多D. 罗伯特·阿德勒**答案:A**7. 犯罪学中的“冲突理论”认为,犯罪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斗争导致的。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马克思B. 马克斯·韦伯C. 埃米尔·涂尔干D. 罗伯特·默顿**答案:A**8. 犯罪学中的“机会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个体遇到了犯罪的机会。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克里门特·埃特兹奥尼B. 罗纳德·克拉克C. 乔治·费尔巴哈D. 劳伦斯·科恩**答案:B**9. 犯罪学中的“社会结构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导致的。

犯罪学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的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犯罪行为的预防B. 犯罪行为的成因C. 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D. 犯罪行为的社会影响答案:B2. 犯罪学中,犯罪率是指()。

A. 一定时期内犯罪的总次数B. 一定时期内犯罪的总人数C. 一定时期内每十万人口中的犯罪人数D. 一定时期内每百万人口中的犯罪人数答案:C3. 犯罪学研究中,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社会经济结构B. 社会文化背景C. 社会政治制度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4. 犯罪预防措施中,属于社会控制的是()。

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社区警务D. 法律制裁答案:C5.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

A. 犯罪动机B. 犯罪行为C. 犯罪心理D. 犯罪预防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犯罪倾向()。

A. 家庭环境B. 教育背景C. 社会压力D. 个人性格答案:A、B、C、D2.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的分类包括()。

A. 暴力犯罪B. 财产犯罪C. 经济犯罪D. 环境犯罪答案:A、B、C、D3. 犯罪学中,犯罪的预防策略包括()。

A. 社会预防B. 法律预防C. 心理预防D. 技术预防答案:A、B、C、D4.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的成因分析通常涉及()。

A. 个人因素B. 社会因素C. 心理因素D. 文化因素答案:A、B、C、D5.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行为的测量指标包括()。

A. 犯罪率B. 犯罪类型C. 犯罪动机D. 犯罪后果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答案: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犯罪行为的成因、模式和影响因素,来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和控制策略,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保护社会安全和秩序。

2. 描述犯罪学中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答案: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政治制度等方面。

犯罪学复习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题(一)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 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 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气质类型的居多.4.精神病患者在及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 工具条件和侵害对象等.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和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部分.二、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A.强制性B.确定性C.均衡性D.即时性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A.社会解组论B.犯罪生态学C.犯罪同心圆论D.不同接触论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 ( )A.个体犯罪B.团伙犯罪C.集团犯罪D.有组织犯罪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 )A.青少年犯罪增多B.女性犯罪上升C.流动人口犯罪突出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5.智能障碍是指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障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 )A.遗忘B.虚构C.怪癖D.精神分裂6.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存在某种间接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 ( ) A.天气B.工具C.季节D.昼夜7.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 )A.趋势外推法B.比较研究法C.心理分析法D.专家评估法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犯罪预防3.犯罪原因4.犯罪条件5.犯罪学6.被害预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32分)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犯罪学复习试卷(一)答案一、填空题:1.犯罪预测2.犯罪前预防、犯罪中预防、犯罪后预防3.胆汁质型粘液质型4.心理情感5.时空条件工具条件6.犯罪机会空间环境7.阶级性社会性相对性8.传统手段犯罪现代手段犯罪9.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二、选择题:1.BCD2.AC3.ABC4.ABCD5.AB6.ACD7.ABD三、名词解释: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18年4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4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1.保安处分适用对象中的特殊危险者不包括 A.累犯 B.常习犯 C.未成年犯 D.常业犯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刑事司法对策的是 A.少捕政策 B.宽严相济政策 C.教育感化政策 D.有错必纠政策
23.在刑事立法对策范畴中起刑罚制定、适用和执行作用的是 A.确立科学的刑罚哲学 B. 建立合理的刑罚体系
1 8.美国犯罪学家科恩提出的理论是 A.帮伙亚文化理论 B. 紧张理论 C.控制理论 D.不同机会理论
19.古典犯罪学派的核心理论是 A.刑罚个别化论 B.威慑理论 C.隔离主义 D.报复主义
20。研究发现,在家庭中曾受虐的孩子成人后多有虐待自己孩子的倾向。这种被害人与犯罪 人的角色转换类型是 A.报复型 B.双重角色型 C.暴力循环型 D.认同型
2/5
C.对犯罪规定合理的刑罚 D.合理划定犯罪圈
24.我国罪犯矫正工作已初步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人性化,并日益趋向
A.科学化 B.现代化
C.社会化 D.信息化
25.监狱矫正的行刑社会化是指
A.监狱资源社会化 B. 监狱向社会开放
C.社会成员参与监狱管理 D.监狱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26。对罪犯实施心理矫治的首要环节是
3.下列选项中,属于贝卡利亚犯罪原因观的是
A.天生犯罪入说 B.社会失范说
C.自由意志说 D.社会标签说
4.古典犯罪学派认为“刑从罪生,无罪无刑,罪是因,刑是果。”的观点是
A.意志自由论 B.报应刑论
C.行为中心论 D.犯罪预防论
5.在龙勃罗梭的犯罪人分类中,身上仅有轻微退化特征的犯罪人被称为
A.有犯罪倾向的犯罪人 B.激情犯罪人
11.近期频发的与中学生凌虐事件有密切关系的微观社会环境是 A.家庭环境 B.学校环境 C.社区环境 D.职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学课程考试试卷课程名称: 犯罪学 ;试卷编号: A 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50分)1、作为有组织犯罪而言,其主观罪过形式是( )。

A 故意 B 过失 C 故意与故失兼有 D 侵权2、犯罪学史上,最早提出“暴力犯罪”概念的是( )。

A 菲利 B 加罗法洛 C 龙勃罗梭 D 费尔巴哈3、西方谚语“犯罪杀害他的主人”的正确理解是( )。

A 犯罪危害公共利益B 犯罪危害他人利益C 犯罪危害犯罪人自身D 不但危害他人、社会,而且危害犯罪者自身4、“最好的社会政策,也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这一命题的提出者是( )。

A 弗罗伊德B 马克思C 李斯特D 恩格斯5、犯罪实证学派的最初形态是( )。

A 犯罪人类学派B 犯罪社会学派C 犯罪心理学派D 犯罪环境学派6、犯罪饱和法则的最初提倡者是( )。

A 费尔巴哈B 加罗代洛C 菲利D 李斯特7、犯罪模仿论的首倡者是( )。

A 迪尔凯姆B 塔尔德C 李斯特D 孔德8、冲突理论的发端源于( )。

A 马克思B 韦伯C 齐美尔D 孔德9、犯罪事实的外部表现形态和联系是指( )。

A 犯罪本质B 犯罪现象C 犯罪原因D 犯罪预防10、在犯罪研究中,青少年期一般是指年龄段( )。

A14—18岁 B10—25岁 C6—26岁 D14—26岁11、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有着较长的互动关系,互动中常出现异位现象,很难区分双方责任,学院专业班级年级姓名学号 装订线(答题不得超过此线)属何种模式()。

A被害人催化模式B可利用被害人模式C人质情节D双向推动模式12、最早以科学方法进行犯罪预测的是( )。

A 龙勃罗梭B 凯特勒C 费尔巴哈D 奥林13、强调犯罪及预防对环境的依赖性的是( )。

A 环境法则B系统法则 C 双向法则 D 因果观14、荀子“一兔走,百人逐之”,类似前犯罪学渊源的( )。

A 心魔论B 原罪说C 性善论D 功利主义论15、被马克思称为”资产阶级蠢材中的一个天才”的是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 )。

A 费尔巴哈B 贝卡利亚C 边沁D 菲利16、强调应侧重研究人们为什么不犯罪的理论是( )。

A 标签理论B社会控制理论 C 亚文化理论 D 冲突理论17、一定时空条件下,犯罪行为及犯罪人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

A犯罪现象 B 犯罪状况 C 犯罪特点 D 犯罪规律18、犯罪学界现行主流的犯罪原因观属于()。

A犯罪根源说B犯罪现象说C犯罪因素说D罪因结构论19、提倡通过改善社会经济环境来预防犯罪的观点属于()。

A医疗模式B社会基因模式C控制模式D情景预防模式20、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特定时空环境是指()。

A被害条件B被害社会因素C日常生活理论D生活方式理论21、我国当前所采取的基本刑事政策是()。

A乱世用重典B世轻世重C宽严相济D“严打”政策22、认为犯罪是由于行为人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愤的产物,属于()。

A文化冲突理论B紧张理论C激进派犯罪学D社会学习理论23、高质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外部表现,是人的典型的、相当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

A气质B性格C人格D智力24、研究视角既注重被害人,也关注侵害人,及两者共通之处的是()。

A生活方式理论B社会控制理论C日常活动理论D被害化理论25、对犯罪现象、原因及预防的总体所进行的预测是指()。

A类型预测B综合预测C社会预测D个体预测26、假如妇女衣着透露、举止轻浮、语言调情、目光挑逗,就较容易诱发心存不轨者性冲动,从而招致性侵害,此种现象称之为()。

A被害可猎性的过错B被害诱发性的过错C被害易感性的过错D被害受容性的过错27、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是()。

A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报B各级人民政府C各级党委D政法机关28、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

A犯罪行为B犯罪动机C犯罪结果D犯罪条件29、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

A法律义务B社会责任C社会道义D社会角色30、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犯罪具有()。

A阶级性B相对性C社会性D动态性31、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

A性别B犯罪类型C再犯可能性D文化程度32、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

A保罗·托皮纳尔B贝卡利亚C费尔巴哈D加罗伐洛33、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之基础是()。

A犯罪现象B犯罪原因C犯罪对象D犯罪矫治方法34、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

A刑法学B社会学C统计学D生物学35、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

A实证犯罪学派B古典犯罪学派C、犯罪生物学派D犯罪心理学派36、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

A直接原因B间接原因C中介环节D相关因素37、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较常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A男性犯罪成因B女性犯罪成因C青少年与中下层人员犯罪成因D有色人种犯罪成因38、在犯罪学的初创时期,犯罪学家对犯罪人进行分类的目的是()。

A研究犯罪预防B研究犯罪现象C研究犯罪原因D促进犯罪学学科之发展39、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就是()。

A犯罪原因单元论为主流B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C注重犯罪的双向研究D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之复兴40、加罗伐洛在《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

A自然犯罪概念B犯罪原因三元论C天生犯罪人论D犯罪饱和律(论)41、对社会各部门、各阶层之间关系加以协调和处理的过程是指()。

A机构整合B结构整合C规范整合D价值整合42、把犯罪看成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没有刑法就没有犯罪的犯罪定义是()。

A犯罪的实质定义B犯罪的功能定义C犯罪的社会学定义D犯罪的法律定义43、一般认为,属于犯罪学研究的两种具体方法之一的是()。

A调查方法B实证方法C演绎方法D三段论44、通过施加刑罚,使罪犯在道德上产生震动和觉醒,改恶从善的功能是刑罚预防的()。

A威慑功能B剥夺功能C惩罚功能D改造功能45、我校在教学楼等容易发生违法犯罪的各个局部范围内采取的专门性预防措施是()。

A技术控制B社会控制C微观控制D宏观控制46、犯罪治安预防的特点是针对性、有效性和()。

A单一性B群众性C专门性D普遍性47、犯罪的性别特征方面,与女性相对,男性占整个犯罪的()。

A相对多数B绝对少数不清C绝对多数D相对少数48、犯罪行为最根本的特征()。

A违法性B社会危害性C社会性D过程性49、在美国犯罪学理论中,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当属埃德温·萨瑟兰的()。

A攻击理论B冲突理论C学习理论D差别交往论50、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问世的标志是()。

A古典犯罪学派的诞生B刑法学之诞生C实证派犯罪学的诞生D现代犯罪学派之诞生二、多项选择题(20分)1、女性如果被歹徒纠缠,下列方案是较为切实可行的()。

A寻求援救,伺机逃脱 B采取适当的防身手段C审时度势,巧妙周旋 D奋不顾身,拼死反抗2、防治青少年犯罪的基本原则有()。

A坚持教育 B重在预防 C坚持保护 D综合治理3、开展社会帮教工作,主要遵循的原则有()。

A互相尊重,平等对待 B真心实意,讲求实效C正面教育,严格要求 D科学管理,因人施教4、“犯罪学三圣”指的是()。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伐洛 D贝卡利亚5、李斯特的犯罪原因二元论,强调的是()。

A心理因素 B社会因素 C个人因素 D生理因素6、社会化过程理论一般认为包括()。

A社会学习理论 B控制理论 C标签理论 D冲突理论7、从广义上说,犯罪现象的测量包括()。

A犯罪研讨 B个案调查 C数理统计 D犯罪预测8、通常认为,决定我国21世纪犯罪多与少,危害严重程度的两大犯罪主体指的是()。

A青少年犯罪 B黑社会性质犯罪 C有组织犯罪 D贪腐渎职犯罪9、犯罪被害人的特征,一般可以分为()。

A人口统计学特征 B人格特征 C生活方式特征 D性格特征10、性格与犯罪关系的研究常用的研究方式()。

A类型论 B需求层次理论 C智能分析法 D特征论11、关于社会环境方面的犯罪原因问题,一般可以包括()。

A 媒体B 社会变动C 经济状况D 地域12、被害预防较为常见和具体的操作办法有()。

A被害人贬值 B被害人的非人格化 C被害妇女的非女性化 D被害人处遇诊所13、宏观犯罪预防的内容一般包括()。

A社区预防 B刑罚预防 C心理预防 D治安预防14、社会适度控制原理通常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关系()。

A社会控制与自由关系 B社会控制与人的需求关系C社会规划与人性塑造之关系 D外在控制与自我控制关系15、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研究的课题有()。

A犯罪现象属性 B犯罪基本状况 C犯罪特点 D犯罪规律16、在犯罪学研究中应予注意的伦理问题有()。

A知情后同意原则 B价值中立原则C资料保密原则 D研究对象的干扰与损害赔(或补)偿问题17、下列属于犯罪现象表现形式的有()。

A个体与总体犯罪现象 B静态与动态犯罪现象C加害与被害犯罪现象 D常规与随机犯罪现象18、属于西方发达国家犯罪现象状况之新形态的有()。

A游戏型犯罪 B恐怖主义犯罪 C白领犯罪 D种族歧视犯罪19、现阶段我国犯罪的总体趋势()。

A犯罪形式日趋国际化、同步化 B犯罪活动所涉领域越来越广泛C犯罪数量明显剧增 D犯罪主体稳定的同时层次却有所提升20、可以归结为犯罪学研究的新动向的有()。

A犯罪环境学与作为其方法论的情景犯罪预防理论及运用B重整羞耻理论及其价值评判C合理选择理论、新犯罪生物学及其相关问题D法经济学之广泛推广与运用三、材料分析题(任选二题作答,每题15分,计30分)1实际发生之犯罪数警方认知之犯罪数警方逮捕之数被起诉之数被判有罪之数实际服刑人数(1)上述图例反映的主要是一种什么现象?(3分)(2)我国犯罪官方统计是否存在上述现象?原因何在?(5分)(3)如有上述现象则有哪些潜在的危害?(7分)2、材料:我国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内外诸多因素之作用,犯罪现象一反常态,急剧恶化。

期间历经三次犯罪高峰和三次“严打”斗争:即1981年的890281起的犯罪高峰与1983年的“严打”斗争,1991年的2365709起的犯罪高峰与1996年的“严打”斗争,2001年的4457579起的犯罪高峰与2001年的“严打”斗争。

在此期间,各地还陆续搞过多次专项斗争。

问题:(1和2小题任选一题,3问必答,本题15分)(1)分析现阶段我国犯罪的基本特点?(7分)(2)分析现阶段我国犯罪的总体状况?(7分)(3)宽严相济现行基本刑事政策的内涵是什么?(8分)3、经媒体盘点,09年有如下十则事件入选社会事件“十重门”:A、湖北“捞尸索钱门”,B、富二代“飙车门”,C、感冒农民工“民意门”,D、荥阳市民“被慈善门”,E烟草企业“冠名门”,F、豆饼老太“拾金不昧被告门”,G明星“代言门”,H值班医生“偷菜门”,I余秋雨“诈捐门”,J农夫山泉“捐赠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