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低应变检测方案
基桩完整性检测(低应变)作业指导书

基桩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法)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基桩完整性现场检测。
2 执行标准JTG- F81-01-2004《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3仪器设备基桩动测仪。
4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缺陷位置及影响程度,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5资料收集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1.工程名称、桥梁名称及平面布置图;2.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3.基桩的设计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等级、桩顶及桩底标高;4.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6现场检测6.1检测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被检工程应进行工程调查,搜集其工程地质资料、基桩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监理日志等,了解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激振设备、传感器及检测仪,检查测试系统各部分之间是否连接良好,确认整个测试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桩顶应凿至新鲜混凝土面,并用打磨机将测点和激振点磨平。
4、应测量并记录桩顶截面尺寸5、混凝土灌注柱的检测宜在成柱14d以后进行。
6、打入或静压式顶制桩的检测应在相邻桩打完后进行。
6.2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感器的安装可采用石膏、黄油、橡皮泥等耦合剂,粘结应牢固,并与桩顶面垂直。
2、对混凝土灌注桩,传感器宜安装在距桩中心12-2/3半径处,且距离桩的主筋不宜小于50mm。
当桩径不大于1000mm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桩径大于1000mm时不宜少于4个测点。
3、对混凝土预制桩当边长不大于600mm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边长大于600mm时不宜少于3个测点。
4、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不应少于2个测点。
6.3激振时应符合下列定:1、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桩的激振点宜在桩顶中心部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激振点和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连线的夹角不应小于45o。
2、激振和激振参数宜通过现场对比试验选定。
短桩或浅部缺陷桩的检测宜采用轻锤短脉冲激振;长桩、大直径桩或深部缺陷的桩宜采用重锤宽脉冲激振,也可采用不同的锤垫来调整激振脉冲宽度。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JGJ_T93-95

环境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PDF 文件以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创建 詴综成成震容缺缺商商商离震校多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下正常工作 在现场使用微机时 应采取保温或降温措施 传感器应采取严格防潮 防水措施 搬运时应进行防震保
护 仪器长期不使用时 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通电 长途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建标
北京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PDF 文件以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创建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且不得少
于 根 对混凝土预制桩 抽测数不得少于该批桩总数的
且
不得少于 根
当抽测不合格的桩数超过抽测数的 时 应加倍重新抽
测 加倍抽测后 若不合格桩数仍超过抽测数的
应全数检
测 对于采用声波透射法时 加倍重新抽测可采用其他检测方法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性能应符合各检测方法的要求 检测仪器应具有防尘 防潮性能 并应在
导纳实测几何平均值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PDF 文件以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创建 誒确向向注量次次时时时目注百质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由实测导纳曲线计算的几何平均值
式中 为平均峰值 为平均谷值 导纳最大峰幅值
由实测导纳曲线最大峰值和与其相邻的谷值计算的几何平均 值
工区内桩身混凝土纵波速度的平均值
检测管壁厚度方向的声速
基桩低应变检测报告

基桩低应变检测报告一、项目背景:基桩是指在地下土层中,为了增加地基承载能力,而通过打入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或木材桩等。
基桩作为地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下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基桩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二、检测目的:本次基桩低应变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基桩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以及基桩的承载性能,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依据。
三、检测方法:本次低应变检测采用的是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通过记录不同荷载作用下基桩的竖向位移,进而计算基桩的应变情况。
具体的检测步骤如下:1.在被检测的基桩上选择适当的测点,每个测点进行三次测量;2.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测点的竖向位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3.根据测得的位移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应变情况。
四、检测结果:经过对多个基桩进行低应变检测,得到了以下的检测结果:1.测定不同荷载作用下基桩的竖向位移,并计算得到相应的基桩应变;2.综合分析各个测点的位移和应变数据,评估基桩的受力情况;3.比较不同基桩之间的位移和应变数据,评估基桩的稳定性。
五、结论:根据本次低应变检测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基桩在受到不同荷载作用下出现位移,但位移值较小且接近线性关系,说明基桩具有较好的强度和承载能力;2.基桩在受到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值较小,说明基桩的变形能力较低,具有较好的刚性;3.各个测点的位移和应变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基桩的受力情况均匀,不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沉陷或倾斜现象;4.不同基桩之间的位移和应变数据变化不大,说明基桩的稳定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六、建议:根据本次低应变检测的结果和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对于基桩的设计和施工,继续保持较高的质量标准,以确保基桩的强度和承载能力;3.对于基桩的检测和监测,应加强日常的巡视和维护,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4.对于未来的类似工程,可以参考本次检测的经验和结果,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低应变法检桩

低应变法检桩低应变法(Low strain method)是一种常用于桩基检测的无损检测方法。
该方法基于桩与周围土体之间的互作用,并通过测量桩体表面产生的应变来评估桩的质量和完整性。
下面将介绍低应变法的原理、设备以及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1. 原理:低应变法是基于桩体与周围土体之间的相互应变影响的原理。
当施加一个小幅度的交变载荷时,桩体表面出现微小的应变变化。
这些变化将沿着桩体传播到土体中,并通过受土体约束的地表上产生的应变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信号的特征,可以评估桩的质量和完整性。
2. 设备:低应变法的主要设备包括振动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振动器用于施加小幅度的交变载荷到桩体上,通常通过压电元件或振动器激励器来实现。
传感器用于测量桩体表面产生的应变信号,常用的传感器有应变计和纤维光栅传感器。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传感器捕获到的数据,通常由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组成。
3. 应用:低应变法在桩基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评估桩的质量、完整性和嵌入深度。
以下是低应变法在桩基工程中的几个常见应用:a. 桩基质量评估:通过监测桩体表面的应变信号,可以评估桩的质量和完整性。
当桩体有缺陷或损坏时,应变信号会显示出特定的图案,可用于判断桩的质量状况。
b. 桩身变形识别:低应变法还可以用于监测桩身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应变信号,可以确定桩体的变形特征,并评估其变形性能。
c. 桩基嵌入深度确定:利用低应变法可以确定桩体的嵌入深度。
通过测量桩体表面的应变信号,可以确定桩体与土体之间的互作用区域,并进一步确定桩体的嵌入深度。
d. 桩基施工质量监控:低应变法还可以用于监控桩基施工质量。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桩体的应变信号,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低应变法是一种常用的桩基检测方法,通过测量桩体表面产生的应变信号来评估桩的质量和完整性。
它在桩基工程中可以广泛应用于桩基质量评估、桩身变形识别、桩基嵌入深度确定和桩基施工质量监控等方面。
桩基检测方案(低应变、超声波、钻芯及高应变法)

桩基检测方案工程名称:建设单位:检测方法: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钻芯法及高应变法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批人:编制日期: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广东省,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桩径为φ1200~φ1800mm,设计混凝土强度为C35,总桩数为72根。
二、检测目的和依据2.1 检测依据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现提供基桩检测的详细施测方案。
2.2 检测目的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及本项目的特点,确定采用以下检测方法进行检测:(1)低应变法检测:目的是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并为高应变和钻芯检测桩确定桩位提供依据。
(2)声波透射法检测:目的是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
(3)钻芯法检测:目的是检验桩身砼质量、桩身砼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桩底沉渣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桩底持力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记录桩长是否属实。
(4)高应变法检测:目的是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三、检测项目和具体内容3.1 低应变检测3.1.1 检测数量根据本项目的要求,确定抽检数量为37根。
检测桩号由相关单位确定3.1.2 检测设备检测仪器采用岩海公司出产的RS-1616K(p)基桩动测仪。
3.1.3 检测原理基桩反射波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连续界面(如蜂窝、夹泥、断裂、孔洞等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检测分析反射波的到时、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断桩的完整性。
假设桩为一维线性弹性杆,其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A,弹性模量为E,质量密度为ρ,弹性波速为C(C2 = E/ρ),广义波阻抗为Z=AρC,推导可得桩的一维波动方程:∂2u/∂t2=C2∂2u/∂x2-R/ρA假设桩中某处阻抗发生变化,当应力波从介质I(阻抗为Z1)进入介质II(阻抗为Z2)时,将产生速度反射波Vr和速度透射波Vt。
令桩身质量完好系数β=Z2/Z1,则有Vr=Vi×(1-β) /(1+β)Vt=Vi×2/(1+β)缺陷的程度根据缺陷反射的幅值定性确定,缺陷位置根据反射波的时间tx由下式确定Lx=C×tx/23.1.4 技术要求1、检测桩头处理(由施工单位完成)(1)凿去桩顶浮浆、松散或破损部分,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使桩顶表面平整干净无且无水。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以动测方法发展起来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技术是依赖于桩身及其缺陷对入射波的反应而进行间接判断的一种方法,其中低应变反射波法是工程中检测桩基完整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本文中将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的原理、特点结合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并就低应变反射波在使用上的限制及影响因素进行简单介绍。
1、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的特点低应变反射波法是工程中检测桩基完整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也存在众多不足带来的误判、漏判等,给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1) 反射波法的优点仪器设备轻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检测覆盖面大,可对桩基工程进行普查;可检测桩身完整性和桩身存在的缺陷及住置,估计桩身混凝土强度、核对桩长等。
(2) 反射波法的局限性①检测桩长的限制,对于软土地区的超长桩,长径比很大,桩身阻抗与持力层阻抗匹配好,常测不到桩底反射信号。
②桩身截面阻抗渐变等时,容易造成误判。
③当桩身有两个以上缺陷时,较难判别。
④在桩身阻变小的情况下,较难判断缺陷的性质。
⑤嵌岩桩的桩底反射信号多变,容易造成误判。
2、原理低应变反射波法是在时间域上研究分析桩的振动曲线,通常是通过对桩的瞬态激振后研究桩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而判断桩的质量。
一般是根据反射波与入射波相位的关系,判别某一波阻抗界面的性质,这是低应变反射波法判别桩底情况及桩身缺陷的理论依据。
3、桩身混凝土强度判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针对具体的测试信号进行分析时还要结合桩周土的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判断。
嵌岩桩的时域曲线中桩底反射信号变化复杂,一般情况下,桩底反射信号与激励信号极性相反;但桩底混凝土与岩体阻抗相近,则桩底反射信号不明显,甚至没有;如桩底有沉渣,则有明显的同相反射信号。
因此,要对照受检桩的桩型、地层条件、成桩工艺、施工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不宜单凭测试信号定论。
4、在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应用(1)工程概况该新建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圆桩,测桩布置图见图1。
低应变法检测指导

低应变法检测指导1、检测项目低应变法检测混凝土桩。
2、适用范围2.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2.2 本方法的有效检测桩长范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3、检测依据3.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3.2《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4、仪器设备4.1 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桩动测仪》JG/T3055的有关规定,具有信号显示、存储和分析处理功能。
4.2瞬态激振设备应包括能激发宽脉冲和窄脉冲的锤和锤垫;力锤可装有力传感器;稳态激振设备应包括激振力可调、扫濒范围为10~2000Hz的电磁式稳态激振器。
5、现场检测5.1受检桩符合下列规定:1 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2 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3 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5.2测试参数庙宇应符合下列规定:1 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
2 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设定桩身截面积应为施工截面积。
3 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
4 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
5 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
5.3 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 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2 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90°,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1/2处。
3 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钢筋笼的主筋影响。
4 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
桩基完整性(低应变试验)试验方法

1 桩基完整性(低应变试验)1.1一般规定:(1)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围为: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CFG 桩。
(2)对桩身截面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灌注桩,应采用其他方法辅助验证低应变法检测的有效性。
(3)受检桩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应低于15MPa 。
1.2检测原理:低应变法目前国普遍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为狭义低应变法,其通过采用瞬态冲击的方式(瞬态激振),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曲线,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采用一维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
因此基桩必须符合一维波动理论要求,满足平截面假定和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要求,一般要求其桩长远大于直径即长径比大于5或瞬态激励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大于5。
1.3检测方法及工艺要求(1)检测前的准备工作a 受检基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期龄不少于14天时方可报检。
b 施工单位填写报检表,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至少提前2天提交给现场检测人员。
c 施工单位向检测单位提供基桩工程相关参数和资料。
d 检测前,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①剔除桩头,使桩顶标高为设计的桩顶标高。
②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
③灌注桩要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
④桩顶表面平整干净且无积水。
⑤实心桩的第三方位置打磨出直径约10cm 的平面,平面保证水平,不要带斜坡;在距桩第三方2/3半径处,对称布置打磨2~4处(具体见图1),直径约为6cm 的平面,打磨面应平顺光洁密实图2 不同桩径对应打磨点数及位置示意图0.8m<D≤1.25m D≤0.8m图2 不同桩径对应打磨点数及位置示意图⑥当桩头与垫层相连时,相当于桩头处存在很大的截面阻抗变化,会对测试信号产生影响。
因此,测试前应将桩头侧面与断层断开。
⑦准备黄油1~2包,作为测试耦合剂用。
⑧在基坑检测,应提前将基坑水抽干,并搭设好梯子,便于上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桩低应变检测方案
工程名称:
联系人员及电话:
编制:
批准:
宁波蓝海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邮编:315016
电话:5
地址:宁波望春工业园春华路885号2号楼
2016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建设单位:
4.委托单位:
5.勘察单位:
6.监理单位:
7.施工单位:
8.设计单位:
设计参数:桩型/桩径/桩长/砼强度:/ / /
总桩数/检测桩数:/
结构形式/层数:
9.试验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10.试验内容:低应变动力检测确定桩身结构完整性
二.抽样方式及检测数量
1.抽样方式:□建设(监理)□设计□质监部门□委托方
2.抽检数量及桩号:详见选桩表
三.基桩检测主要设备
四.检测原理、方法
1、检测原理
采用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
该法以一维波动理论为基础,应用应力波特征法来检验桩身质量。
用力锤对桩作瞬态激振,以产生脉冲应力波,应力波沿桩身往下传播,到达桩底后发生反射,再向上传播返回桩顶。
当桩身存在缺陷时,波阻抗变化也会使应力波产生反射,该反射波传播至桩顶由传感器接收,
性质、程度不同的缺陷引起反射波在振幅、相位与频率上不同程度的改变,当阻抗减少时,此反射波为负;当阻抗增加时,此反射波为正;阻抗变化大,反射波就大。
根据这种变化的波形,结合工程地质和施工等有关资料,可以判断缺陷的性质、程度与位置。
2、检测方法
用力锤击桩顶部,产生脉冲应力波,并由设置在桩顶的加速度(或速度)传感器接收信号,信号经电荷放大器放大后送基桩分析系统处理。
3、试桩等级说明:
⑴桩身结构质量分类代号:
Ⅰ类桩:波形规则衰减,无缺陷反射波存在,桩底清晰,波速正常,桩身完好。
Ⅱ类桩:波形规则衰减,存在轻度缺陷反射波,桩身有小缺陷,桩底可分辨,波速正常。
可以作为工程桩使用。
Ⅲ类桩:波形存在严重的缺陷反射波,桩底反射不易识别,波速偏低,砼质量较差。
作为工程桩使用需采取处理措施。
Ⅳ类桩:波形存在严重的缺陷反射波,且多次重复反射,波无法向下传播,无桩底反射。
⑵检测结果中缺陷的距离是指检测面到缺陷的距离。
五.试桩的桩头处理
1、试桩桩顶不能有积水,宜保持干燥;
2、试桩桩顶应完整、无破损;如有破损,则将破损处破除至好的混凝土面。
六.现场检测用电
1、动测一般有自备电源。
如检测桩数较多时,仪器电池不够用,在场地50m范围内应有(220V)电源;
2、场地应避免有强烈震动。
注:以上二条需建设方积极协调配合
七.被检测桩的龄期
受检测桩的混凝土龄期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八.扩大检测要求
1、当Ⅲ类、Ⅳ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20%时,在未检测桩中继续扩大检测。
2、扩大检测的数量由建设(监理)、设计等方协商确定。
九.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检测人员应熟悉业务,检测过程中应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公司质量手册作业文件有关规定进行质量
控制,保证试验质量;
2、祥细记录受检桩的桩顶标高及其他与数据分析有关的情况;
3、受检桩号应仔细核对,检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桩应慎重,并核对桩号及桩位;
十.注意事项
1、在检测结论尚未完全确定之前,检测人员及其它有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将检测情况向外透露;
2、遵守公司工作人员守则规定;
3、检测前应及时与驻现场的建设(监理)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