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低应变法检测要求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JGJ_T93-95

环境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PDF 文件以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创建 詴综成成震容缺缺商商商离震校多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下正常工作 在现场使用微机时 应采取保温或降温措施 传感器应采取严格防潮 防水措施 搬运时应进行防震保
护 仪器长期不使用时 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通电 长途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建标
北京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PDF 文件以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创建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且不得少
于 根 对混凝土预制桩 抽测数不得少于该批桩总数的
且
不得少于 根
当抽测不合格的桩数超过抽测数的 时 应加倍重新抽
测 加倍抽测后 若不合格桩数仍超过抽测数的
应全数检
测 对于采用声波透射法时 加倍重新抽测可采用其他检测方法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性能应符合各检测方法的要求 检测仪器应具有防尘 防潮性能 并应在
导纳实测几何平均值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PDF 文件以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创建 誒确向向注量次次时时时目注百质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由实测导纳曲线计算的几何平均值
式中 为平均峰值 为平均谷值 导纳最大峰幅值
由实测导纳曲线最大峰值和与其相邻的谷值计算的几何平均 值
工区内桩身混凝土纵波速度的平均值
检测管壁厚度方向的声速
高应变低应变桩基检测

高应变低应变桩基检测一、定义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2.1.6条,低应变: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励方式在桩顶激励,实测桩顶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断的检测方法。
第2.1.7条,高应变: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高大钊版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关于大小应变的定义大应变:指激励能量足以使桩土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使桩产生永久贯入度的动测法小应变:指在激励能量较小,只能激发桩土体系(甚至只有局部)的某种弹性变形,而不能使桩土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的动测法。
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即为桩周土达到塑性破坏。
唯有大应变才能使桩产生一定的塑性沉降(贯入度),所测的土阻力才是土的极限阻力;小应变只能测得桩土体系的某些弹性特征值,而土的弹性变形与其强度之间并没有确定的关系。
因此从理论上讲,小应变不能提供确切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只能用于检验桩身质量。
二、何种桩需要检测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3.3.3条,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验收抽样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2 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3 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4 施工工艺不同的桩;5 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Ⅲ类桩;6 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
解释:对于基桩的检测包括单桩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要求检测的数量不同。
三、低应变与高应变适用范围低应变: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低应变法的理论基础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
因此受检桩的长细比、瞬态激励脉冲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均宜大于5,设计桩身截面宜基本规则。
另外,一维理论要求应力波在桩身中传播时平截面假设成立,所以,对薄壁钢管桩和类似于H型钢桩的异型桩,本方法不适用。
低应变检测

8.2 对测量用仪器的安装要求以及检测
8.2.1 实心桩的激振点宜选择在桩头中心部位, 传感器应粘贴在距桩中心约2/3R处。敲击产生 的应力波除向下传播外,也沿径向周边传播, 从周边反射回来的波与圆心外散的波会发生迭 加。理论与实践表明,2/3R处波的干扰最小。 空心桩的激振点及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壁 厚1/2处且应在同一水平面上,与桩中心连线形 成的夹角宜为90°。将加速度计粘贴在磨平过 的桩顶表面,粘巾处可用大膏、黄油、橡皮泥 作为耦合介质。
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只出现 单一谐振峰,无桩底谐振峰。
9.4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生异常现场时的处理方法
在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波形时,应在现场及时研
究,排除影响测试的不良因素后再重复测度。重复测
试的波形与原波形应具有相似性。
9.5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处理方法
9.5.1 正在检测过程因外界干扰和其它不可预见的事故 时,应关机停止检测。若发生干扰影响测试结果,则
基桩检测
一.低应变法检测
1 目的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 术规范》JGJ 106-2003、J256-2003对低应 变工程检测做必要的细化和补充。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为了确保现场低应变动力检测的正常 进行,取得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使低 尖变动力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特制定 基桩低应变检测作业指导书。
检测系统框图
7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检测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潮性能,并应 在-10~50℃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在现 场检测时,对仪器屏幕应采取防晒措施。 当仪器长期不用时,应按要求定期通电。
8 检测步骤 8.1 检测前后,对被测样品和检测仪器的检查项目 8.1.1 检测前,应进行现场调查,桩头应凿去浮浆,露
低应变法检测技术规范

低应变法检测技术规范16.1 适用范围16.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分析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16.1.1【条文说明】考虑到目前使用方法的普遍程度和可操作性,本规程将反射波法(或瞬态时域分析法)简称为低应变法。
其余见《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16.1.2被测桩的桩长范围,应结合现场试验确定。
16.1.2【条文说明】根据低应变法的实际应用情况看,现场检测中,多数情况下能够通过同条件下的波形特征比较识别出桩底反射信号,分析被测桩的桩长范围。
这里所说的现场试验包含规程16.4.1条的内容。
若桩过长(含长径比较大)或灌注桩桩身阻抗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或预制桩存在接桩缝隙等情况时,往往应力波尚未传到桩底,其能量已完全衰减或提前反射,测不到桩底反射信号。
此时,尽管无法对整根桩的完整性作出评价,但若被测桩桩长范围内存在缺陷,则实测信号中必有缺陷反射信号,低应变法仍可用于查明被测桩桩长范围是否存在缺陷。
16.2 仪器设备16.2.1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基桩动测仪》JG/T 3055的有关规定,且应具有信号显示、储存和处理分析功能。
16.2.2瞬态激振设备应包括能激发宽脉冲和窄脉冲的力锤和锤垫,力锤可装有力传感器。
16.3 现场检测16.3.1被测桩(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身强度应符合本规程第4. . 条第1款的规定。
2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3桩顶面混凝土应平整、密实、无积水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16.3.2【条文说明】通常,被测桩的桩头的状态直接影响测试信号和分析判断结果的质量。
对被测桩(试件)的具体要求见附录C“低应变检测试件处理技术要求”。
16.3.2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设定桩长、预设桩身波速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
2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大于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
3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
基桩完整性-低应变法

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结构所)受控状态:发放编号:持有人:发布日期:2019年月日实施日期:2019年月日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结构所)批准:审核人:主要参加编写人员: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目录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基桩完整性(低应变法)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一、依据的检测标准及技术要求本作业指导书依据的检测标准及技术要求是:1.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中的“低应变法”;1.2《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中的“低应变反射波法”。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混凝土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树根桩)等刚性材料桩的完整性检测。
三、试验目的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四、试验原理本方法的实质是将混凝土桩视为一维线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力后,其应力(应变或位移)以波动形式在桩身中传播,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后,产生反射波信号,通过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达到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目的。
检测示意图如图4.1所示:图4.1 低应变法检测示意图五、仪器设备本公司应用于低应变动测的仪器为ZBL-P810型基桩动测仪。
该仪器为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由主机系统、速度传感器、ICP 加速度传感器、手锤、AC-DC 电源、信号线等部件组成。
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桩动测仪》(JG/T 3055-1999)和检测规范的有关规定。
ZBL-P810型基桩动测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见表5.1所示。
表5.1 ZBL-P810基桩动测仪主要性能指标1. 激振锤2. 加速度传感器3. 基桩动测仪4. 手提式计算机(可选)六、试验准备6.1 收集和了解检测工程概况6.1.1 工程项目名称,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6.1.2 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6.1.3 基本参数:桩型、桩径、桩长、桩身砼强度、持力层及极限承载力;6.1.4 桩位图及桩基施工记录。
桩基检测方案(低应变、超声波、钻芯及高应变法)

桩基检测方案工程名称:建设单位:检测方法: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钻芯法及高应变法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批人:编制日期: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广东省,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桩径为φ1200~φ1800mm,设计混凝土强度为C35,总桩数为72根。
二、检测目的和依据2.1 检测依据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现提供基桩检测的详细施测方案。
2.2 检测目的根据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及本项目的特点,确定采用以下检测方法进行检测:(1)低应变法检测:目的是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并为高应变和钻芯检测桩确定桩位提供依据。
(2)声波透射法检测:目的是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
(3)钻芯法检测:目的是检验桩身砼质量、桩身砼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桩底沉渣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桩底持力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记录桩长是否属实。
(4)高应变法检测:目的是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三、检测项目和具体内容3.1 低应变检测3.1.1 检测数量根据本项目的要求,确定抽检数量为37根。
检测桩号由相关单位确定3.1.2 检测设备检测仪器采用岩海公司出产的RS-1616K(p)基桩动测仪。
3.1.3 检测原理基桩反射波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连续界面(如蜂窝、夹泥、断裂、孔洞等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检测分析反射波的到时、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断桩的完整性。
假设桩为一维线性弹性杆,其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A,弹性模量为E,质量密度为ρ,弹性波速为C(C2 = E/ρ),广义波阻抗为Z=AρC,推导可得桩的一维波动方程:∂2u/∂t2=C2∂2u/∂x2-R/ρA假设桩中某处阻抗发生变化,当应力波从介质I(阻抗为Z1)进入介质II(阻抗为Z2)时,将产生速度反射波Vr和速度透射波Vt。
令桩身质量完好系数β=Z2/Z1,则有Vr=Vi×(1-β) /(1+β)Vt=Vi×2/(1+β)缺陷的程度根据缺陷反射的幅值定性确定,缺陷位置根据反射波的时间tx由下式确定Lx=C×tx/23.1.4 技术要求1、检测桩头处理(由施工单位完成)(1)凿去桩顶浮浆、松散或破损部分,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使桩顶表面平整干净无且无水。
建筑桩基检测规范_低应变桩基检测规范

建筑桩基检测规范_低应变桩基检测规范建筑桩基检测规范_低应变桩基检测规范附录A 桩身内力测试A.0.1 基桩内力测试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钢桩、组合型桩,也可用于桩身断面尺寸基本恒定或已知的混凝土灌注桩。
A.0.2 对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桩,可得到桩侧各土层的分层抗压摩阻力和桩端支承力;对竖向抗拔静荷载试验桩,可得到桩侧土的分层抗拔摩阻力;对水平力试验桩,可求得桩身弯矩分布,最大弯矩位置等;对打入式预制混凝土桩和钢桩,可得到打桩过程中桩身各部位的锤击压应力、锤击拉应力。
A.0.3 基桩内力测试宜采用应变式传感器或钢弦式传感器。
根据测试目的及要求,宜按表A.0.3中的传感器技术、环境特性,选择适合的传感器,也可采用滑动测微计。
需要检测桩身某断面或桩底位移时,可在需检测断面设置沉降杆。
表A.0.3 传感器技术、环境特性一览表A.0.4 传感器设置位置及数量宜符合下列规定:1 传感器宜放在两种不同性质土层的界面处,以测量桩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层摩阻力。
在地面处(或以上)应设置一个测量断面作为传感器标定断面。
传感器埋设断面距桩顶和桩底的距离不应小于1倍桩径。
2 在同一断面处可对称设置2~4个传感器,当桩径较大或试验要求较高时取高值。
A.0.5 应变式传感器可视以下情况采用不同制作方法:1 对钢桩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1)将应变计用特殊的粘贴剂直接贴在钢桩的桩身,应变计宜采用标距3~6mm的350Ω胶基箔式应变计,不得使用纸基应变计。
粘贴前应将贴片区表面除锈磨平,用有机溶剂去污清洗,待干燥后粘贴应变计。
粘贴好的应变计应采取可靠的防水防潮密封防护措施。
2)将应变式传感器直接固定在测量位置。
2 对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应变传感器的制作和埋设可视具体情况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之一:1)在600~1000mm长的钢筋上,轴向、横向粘贴四个(二个)应变计组成全桥(半桥),经防水绝缘处理后,到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应力-应变关系标定。
标定时的最大拉力宜控制在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的60%以内,经三次重复标定,应力-应变曲线的线性、滞后和重复性满足要求后,方可采用。
低应变法检测指导

低应变法检测指导1、检测项目低应变法检测混凝土桩。
2、适用范围2.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2.2 本方法的有效检测桩长范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3、检测依据3.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3.2《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4、仪器设备4.1 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桩动测仪》JG/T3055的有关规定,具有信号显示、存储和分析处理功能。
4.2瞬态激振设备应包括能激发宽脉冲和窄脉冲的锤和锤垫;力锤可装有力传感器;稳态激振设备应包括激振力可调、扫濒范围为10~2000Hz的电磁式稳态激振器。
5、现场检测5.1受检桩符合下列规定:1 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2 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3 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5.2测试参数庙宇应符合下列规定:1 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
2 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设定桩身截面积应为施工截面积。
3 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
4 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
5 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
5.3 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 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2 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90°,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1/2处。
3 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钢筋笼的主筋影响。
4 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低应变法检测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物、深基坑工程的项目日益增多。
为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大直径灌注桩、预应力管桩在地基处理中已广泛使用。
但灌注桩出现缩颈、断裂、夹泥、离析,预应力管桩出现桩断裂、错位、对接部位脱焊等质
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
(3)对于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桩端持力层已通过核验的人工挖孔桩,以及单节混凝土预制桩,抽检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规定:
(1)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采用低应变法,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条件下的总桩数的50%,且不得少于20根,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对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的承台工程,抽检数量还不应少于相应桩数的50%。
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乙级桩基工程,应适当增加抽检比例。
30%
当存有以上情况时,宜采用桩身取芯、超声波相结合法对桩身完整性综合分析、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