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合集下载

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25•【字号】铁政发〔2023〕7号•【施行日期】2023.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铁岭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铁岭市人民政府2023年10月25日铁岭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22〕16号)精神,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深入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称能耗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机制,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组织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作,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实现节能降碳减污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铁岭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5%。

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0.7862万吨、0.009万吨、0.4872万吨和0.1832万吨。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5.11•【字号】铁政办发〔2023〕8号•【施行日期】2023.05.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正文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铁岭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铁岭市人民政府2023年5月11日铁岭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全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56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辽政办发〔2022〕3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化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着力点,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分类指导,不断健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补齐服务短板,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底,形成数量适当、分布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规范、群众方便可及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以上;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居民活动区域面积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比例达到60%;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城市社区政务通用自助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每万名城镇常驻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城市社区工作者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人数达到15%;每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数量达到10个;每个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数量达到3个。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7.05•【字号】铁政办发〔2018〕72号•【施行日期】2018.07.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铁政办发〔2018〕7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铁岭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7月5日铁岭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17〕133号),全面做好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重要意义(一)划定“两区”是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粮食产业是我市农业最大的优势产业,通过划定和建设“两区”,稳步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二)划定“两区”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种植结构和农作物区域布局的重大举措。

通过划定和建设“两区”,进一步聚焦主要作物和优势产区,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用地细化落实到地块,有利于我市进一步调整农作物和优化种植结构区域布局,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供重要保证。

(三)划定“两区”是完善农业调控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以“两区”为平台,集成农业科技和农机推广应用,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完善农业宏观调控方式,有利于实现强农惠农政策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精准监测和精准评价,更好地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生产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积极性,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建立,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铁岭市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31日铁岭市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部省共建城市更新先导区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发〔2021〕16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建设城市更新先导区“十四五”期间项目建设方案》(辽政办发〔2021〕10号)要求,全面推动城市更新,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铁岭市绿色发展之城、创新创业之城、开放进取之城、美丽宜居之城、和谐幸福之城建设,结合铁岭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和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实行品质与活力共生的城市有机更新,为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二)行动目标。

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加快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备、公共空间不充足等问题;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城市山水格局,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努力建设发展质量高、创新能力强、开放活力足、人居环境好、幸福指数高的美丽幸福新铁岭。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2.26•【字号】铁政办发〔2022〕24号•【施行日期】2022.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突发事件应对正文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铁岭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2月26日铁岭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根据《铁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三五”取得的工作进展“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在应急体制和能力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十三五”全市应急管理相关规划提出的预期目标。

一是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

改革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成立了铁岭市应急管理局,强化了应急工作的综合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力量资源的优化管理,增强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基本实现了有效的事前预防准备、事发监测预警、事中应急救援和事后恢复重建。

二是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基本建立。

以危险化学品、矿山、消防、道路交通、铁路运输、工业园区、城市建设等领域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持续开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科技兴安等专项行动深入实施。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8.23•【字号】铁政办发〔2022〕17号•【施行日期】2022.08.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铁岭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8月23日铁岭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依据“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部署、《辽宁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铁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有力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一、“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就。

创新创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十三五”以来,全市共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2个,累计认定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9个,建成院士工作站10个。

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3户;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85家;通过省瞪羚企业备案20家,在全省排名第三。

全市分别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6个、市级众创空间25个,建成省级孵化器2个,东北信息产业园创客工厂、美麟海创汇、铁岭科技创新创业中心、铁岭市创业孵化园分别被认定为省级“云启众创”。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增强。

组织企业重点攻克一些关键技术,研制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

陆平机器与东软集团合作生产的移动CT诊疗车项目,系国内首次将全身CT应用到车载领域,在新冠肺炎抗疫前线发挥巨大作用。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12.11•【字号】铁政办发〔2022〕21号•【施行日期】2022.1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铁岭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2月11日铁岭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依据《铁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辽宁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市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业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24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191.5亿元(“十三五”时期部分基础指标因疫情影响,以2019年为准)。

“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产业布局优化、旅游精品建设、旅游业态培育、客源市场开发、市场主体培育、旅游市场治理等重点工作成果显著,主打旅游产品建设取得突破。

生态旅游得到较好发展。

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提升了铁岭莲花湿地、龙山风景名胜区、城子山省级森林公园、象牙山风景区等传统景区服务品质,培育了铁岭溶洞、昌图大架子山、清河生态湿地公园、西丰东北红豆养生谷等新兴景区。

文化旅游日益繁荣。

打造了银冈书院、市博物馆、外研非遗馆等一批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推进了城子山山城、崇寿寺塔、铁岭白塔等一批历史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利用,发展了锡伯族驿站、嘎山小镇、当铺屯辽北水镇等一批民族民俗文化景区。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3.15•【字号】铁政办发〔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3.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铁岭市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到政府工作中,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进人民事业发展中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扛起抓落实的责任,以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精神状态,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到狠抓落实上来,以开展“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行动为载体,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按照《铁岭市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确定的“施工图”,切实履行好“施工队长”职责,层层抓落实,人人抓落实,建立责任体系,形成工作闭环。

三、强化协同配合坚持目标一致,自觉对标对表,任务牵头单位要统筹抓总、全面负责,责任单位要积极配合、密切协作,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各县(市)区政府要主动对接市直牵头单位,积极承接任务,为推动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四、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工作台账,逐项任务制定具体工作举措,各牵头单位要积极与对口省直单位对接,尽早确定全年目标任务,列出时间表、路线图,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全部建立“一项任务、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张图表、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推进体系,把任务具体到科室、具体到岗位、具体到人,以“抓就要抓到底、干就要干成功”的钉钉子精神,把各项任务一项一项抓实,一件一件干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8.01•【字号】铁政办发 [2022]14 号•【施行日期】2022.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8月1日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生活富裕和我市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特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与意义(一)规划背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产业,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明确提出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辽宁省委、省政府相应做出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了《辽宁省农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辽宁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十四五”是铁岭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全面转型升级,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铁岭市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素有“辽北粮仓”之称,农业产业优势十分突出。

(二)重要意义 1.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我市畜牧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优势,但加工业整体科技水平和技术装备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强。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铁岭农业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

培育和引进国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用新技术和装备,对优质农产品原料进行精深加工、绿色创制,开发科技含量高、营养品质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大幅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2.全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位于北纬42°全球黄金玉米带上,具有天然的农业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农业资源禀赋,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然而,铁岭农业产业大而不强,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相适应,与作为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吻合,与城乡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相匹配。

提升优质农产品原料供给能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推进铁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

3.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是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关键所在。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我市主导产业转型中接替传统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理想选择。

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可为我市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引擎。

发展高端农产品加工,构建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协调的新格局,激发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蕴藏的巨大价值,为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提供核心驱动力。

二、环境条件(一)发展基础1.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良好。

“十三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202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4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3.6%。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7.1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3.5%。

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01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8%。

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

全市着力发展粮油、畜牧和特色产业三大产业集群,以及梅花鹿、榛子、花生、苗木花卉、蔬菜、食用菌、柞蚕、山野菜、中草药、寒地水果十大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粮经作物比例达80:20,农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高。

三是农业科技和农机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105.8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60万亩。

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

全市农机保有量达到9.84万台套,农机总动力248.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

铁岭市的优质农业基础条件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优质原料资源优势十分突出。

铁岭地处辽宁省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全年光照2700小时,常年降水量在608—685毫米之间,水资源丰富。

全市1009万亩耕地均在辽宁黑土区内,占全省的35.5%,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5—20g/kg,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55万亩,在地形上大部分属于山间冲积谷地,土壤平整肥沃,利于机械化作业。

同时,铁岭市是我国发展冷棚设施农业的最北端,是传统的设施农业生产的优势区。

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所有耕地和果园均通过国家环境评价,全部适宜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全国首个以市域为单位的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

截至2020年末,全市粮食总产量达390.65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77.1万吨,水果产量达20.8万吨,水产品产量达1.9万吨,猪出栏367.8万头、牛出栏30万头、羊出栏27.3万只、禽出栏7247.7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68.7万吨,是我国优质农产品原料供应基地。

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初具规模。

截至2020年,我市建有7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146个,其中西丰农产品加工园区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

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7家,营业收入实现216亿元,农产品出口创汇实现9319.3万美元。

全市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3家。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初具规模,但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亟待围绕粮油、畜牧和十大特色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建链,科学规划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蓝图。

4.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截至2020年,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带动农户约10万户。

我市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1.6万人,在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全市共建成各类农产品电商平台9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家;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810家,省级特色旅游乡镇7个,省级星级农家乐19个,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呈现多元化融合发展趋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5.“铁”字号品牌效应逐步彰显。

铁岭市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围绕“-县一业”、“一村一品”,积极推进品牌打造,大力倡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化经营,目前有机食品认证8个,绿色食品认证44个,地理标识产品认证18个。

形成了铁岭大米、铁岭榛子、昌图生猪、西丰梅花鹿等一批信得过、叫得响的“铁”字号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但在众多品牌中,初级产品品牌多,精深加工品牌少,品牌价值和效益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发展机遇1.国家战略和地方政策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三农”及企业发展的政策,涉及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技术装备、用地用电等多个方面,有力推动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国家出台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等,为农产品加工业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国家提出全面振兴东北的背景下,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更多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密集涌动,为铁岭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强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

2.农产品和食品消费需求升级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后,居民消费呈现追求方便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

国民对营养健康、美味可口、方便快捷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需求快速增长,新消费理念、消费习惯、消费模式不断涌现。

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对产品形式、加工技术、装备水平、研发能力、物流配套等各环节要求不断提升,倒逼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迭代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3.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迎来营养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消费者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食用品质、安全品质、营养品质需求全面提升。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基础上,新增“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战略,标志着人民生命健康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居民合理膳食是预防慢病发生和改善亚健康状态,发挥“治未病”作用的重要一环,为以营养健康产业为引领的农产品加工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

4.“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方案中明确指出,加强沈阳北部地区与铁岭市开展合作,聚焦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形成产业发展梯次化布局。

同时,沈铁城际轨道交通项目等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项目的逐步展开,将为我市交通运输、市场开拓、人才引进带来利好,也将为重点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园区聚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存在问题1.精深加工基础薄弱,带动作用明显不足。

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工层次低,缺少精深加工型企业,多数农产品是以原始初级产品的形式上市销售。

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功能定位不准确,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