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下半年林业工作计划

下半年林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要求,严格各项工作纪律。
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按各项工作纪律的要求,分项实施各项工作任务。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下半年林业工作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下半年林业工作计划1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一)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超额完成年度造林任务。
以“一轴、三廊、三环、多点”为重点,大力推行工程化造林。
仅上半年就完成新造林14万亩,植树1740万株,绿化村庄716个,超额完成年度造林任务。
深入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上半年全市共有340万人履行了植树义务,其中直接以植树形式尽责的有185.2万人,尽责率达到89.8%。
进一步创新林业发展模式,启动了万亩林场建设。
五市三区申报建设万亩林场15处,符合条件的14处,规划面积21.3万亩,截止6月底已开工建设的有11处,共完成新造林5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658.5万株,其中胶州市的山洲、明山万亩林场莱西市的宫山万亩林场胶南市的长阡沟万亩林场等4个林场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形成景观效果。
(二)认真抓好森林防火,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
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持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促进了各级行政主体和广大市民森林防火意识的提高。
加大森林防火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每200-300亩森林配备1名管护队员的要求,扩建了森林资源管护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责任到人、防范到点、应急到位;投资3000万元新建高标准防火通道100公里及购置部分灭火装备,及时配发到了各有关区市,提高了防扑救森林火灾能力。
高度重视火源管理,在森林火险重点区建立了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火场移动图像和通讯联网系统,在主要进山路口设置了视频卡口和语音提示,形成了以防火检查站、动态巡逻和林内墓地综合整治为主的火源管理体系。
(三)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实现了“有虫不成灾”。
坚持疫情调查和监测预报制度,每周发布一次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和防控动态报告,监测普查面积322万亩,监测覆盖率达到99.99%。
呼和浩特市林业发展现状分析

3 0 . 4 7 %、 2 7 . 8 7 %、 2 1 . 7 5 %, 其 他旗 县 区低于 2 0 %, 赛 罕 区1 9 . 6 8 %, 托县 1 7 . 6 7 %, 武川县 1 4 . 8 9 %; 玉泉 区森林
图 2 呼和浩特市森林面积、 绿 化 率 分 布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7 — 0 4
作者简介 : 段 健( 1 9 7 2 一 ) , 男, 河北省丰宁满族 自治县人 , 工程师
段健等 : 呼 和浩 特 市 林 业 发 展 现 状 分 析
・ 9 ・
80000
地 占林 地 面积 2 4 . 7 2 %( 其中, 宜林 地 占 1 7 . 8 5 %, 无 立
木林 地 占 6 . 8 7 %) ;未成 林 地 占 1 3 . 4 6 % ;疏 林 地 占
0 . 3 4 %; 苗 圃地 占 0 . 1 6 %, 辅助生产 用地 占 6 . 1 3 %, 详见
覆盖率 仅为 3 . O 3 %。
1 . 1 . 1 宜林地 和无 立木林 地 分布
2 5000 0 2 0000 0
益 林 和商 品林 分 布见 图 4, 生态 林分 布 占绝 大 部分 , 对 该地 生态 环境 改善 起着 举 足轻重 的作 用 。
1 00 0 0 0
8 0 0 00
: _ 篙 商 羹 品 棘 林
图 4 呼 和浩 特市 公 益 林 和 商 品林 结 构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的意见-内政发[2013]69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的意见-内政发[2013]69号](https://img.taocdn.com/s3/m/20fabb0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1.png)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的意见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的意见(内政发〔2013〕69号2013年7月19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区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生态建设与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生态明显改善。
但与此同时,我区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生态体系不完备,与建设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公路、城镇、村屯、矿区园区、黄河两岸、大青山前坡等重点区域的绿化工作明显滞后。
为了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内蒙古,加快推进六大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国家重点工程的同时,着力推进重点区域的绿化美化,加快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80%的高速公路、省际大通道、省际出区出口公路实现绿化,70%以上的城镇、60%以上适宜绿化的村屯得到绿化,50%以上的矿区、园区实现绿化达标,黄河两岸、大青山前坡绿化基本完成。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1.5%,重点区域绿化初显成效,人居环境得到基本改善。
到2020年,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公路适宜绿化地段、城镇、适宜绿化的村屯、矿区园区及黄河两岸、大青山前坡全部绿化,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基本建成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4.27•【字号】内政办发〔2015〕36号•【施行日期】2015.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2015〕36号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我区林业用地面积6.59亿亩,其中森林面积3.73亿亩,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和经济潜能,具备良好的发展民生林业的资源条件。
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林荫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的林业复合经营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拓宽农牧民和国有林场职工就业、创业与增收渠道;有利于破解林业经营周期长、见效慢难题,以短补长、长短结合,提高林地综合生产效率;有利于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良性互动、改善生态与发展经济双赢,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优化国土生态利用空间;有利于实现长远得林、近期得利,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调动农牧民和社会力量投入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此,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坚持以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以林地和森林环境资源为基础,以提高林地利用综合效益为核心,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为目的,突出区域特色、创新政策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服务体系,着力推动林下经济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实现绿色增长、林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最新)

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X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X政办发〔X〕33号,以下简称《规划》),确保《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顺利完成,特制定如下分工方案。
一、目标指标(一)主要资源产出率比X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牵头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二)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79.3%。
(牵头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委、环境保护厅、农业厅、商务厅、海洋和渔业厅、能源局)(三)能源产出率达到1.77万元/吨标准煤。
(牵头单位:自治区能源局;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四)水资源产出率超过44元/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60立方米。
(牵头单位:自治区水利厅;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五)建设用地产出率达到171.94万元/公顷。
(牵头单位: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六)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牵头单位:自治区农业厅;责任单位: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能源局)(七)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
(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责任单位: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八)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80%。
(牵头单位:自治区商务厅)(九)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率达到30%,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率和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分别达到10%。
(牵头单位: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十)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量达到560万吨。
(牵头单位: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十一)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重点污染物排放量较X年分别削减1.0%、1.0%、13.0%、13.0%。
(牵头单位: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十二)主要金属矿产采选综合回收率达到70%。
(牵头单位: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十三)全部国家级园区和30%的自治区级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
(牵头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二、重点任务(一)推进循环型农业发展1.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国家林业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12.27•【文号】林改发〔2017〕149号•【施行日期】2017.12.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林改发〔2017〕1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各有关中央林业企业:按照中央关于“有关部门要在全国选择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龙头企业作为国家支持的重点”的要求,根据我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林规发〔2017〕43号)和《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推选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办规字〔2013〕164号)的规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我局认定北京绿冠生态园林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124家企业为第三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名单见附件)。
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是现代林业发展的示范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微观经济主体,对于促进绿色发展和林业现代化建设,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被认定的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变化,培育新动能,强化创新驱动和品牌建设,为社会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林产品;要强化节约资源能源和清洁生产措施,高效利用、循环利用森林资源,促进绿色发展;要逐步延长产业链,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加快产业集聚,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与林农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切实提高林农收入。
国有林场“十三五”规划工作计划

国有林场“十三五”规划工作计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立“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以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为目标,以人工林区、封山育林等林业工程建设为中心,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为重点。
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手抓,大力植树造林,强化依法治林,努力增加森林资源,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确保林区稳定,林农增收,行业增效,使林业更好地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总体思路按照“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做大做强、突出重点”的要求,大力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通过继续实施人工林区、封山育林、重点公益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大力造林育林,全面提高造林绿化水平;继续实施封山育林,搞好迹地更新,加快稀疏林、灌木林改造,提高林分质量;继续加强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维护生态和生物的多样性,构建全县生态安全体系;通过桤木、杉木等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增加林产品的有效供给。
到XXX年,补植补造面积达XXX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XX 万立方米,实施省级重点公益林XX万亩。
二、遵循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和合理利用。
2、坚持优化环境、分类经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
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县生态环境。
3、坚持综合开发与集约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资源培育、利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发展实地经济相结合。
抓好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森林资源的管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综合开发力度。
以林业为主导产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4、坚持科技兴林原则。
以科技促资源增长,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5、坚持依法治林原则。
完善林业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林业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
6、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原则。
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不同所有制成分参与林业建设,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
三、重点任务1、造林绿化工作。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林草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公布日期】2022.01.28
•【文号】林规发〔2022〕14号
•【施行日期】2022.01.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森林资源,草原资源,发展规划
正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林规发〔2022〕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各计划单列市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司局、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大兴安岭集团: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局研究制定了《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见附件)。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附件: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2年1月28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年月前言林业既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促进国家绿色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展林业既能够生产丰富的生态产品,为人类生存提供生态支撑,又能够依托森林资源,生产多样化的林产品,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绿色林产品的巨大需求。
林业产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是林业践行绿色惠民富民发展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的方向,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年翻一番”要求,推动全区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内蒙古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布局及要求,结合地区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和区域特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一、“十二五”林业产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二五”,全区林业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区林业总产值从年的亿元扩大到年的亿元,年均保持的快速增长。
全区已形成以林木培育、特色经济林、种苗花卉、野生动物繁育、森林食品、木材和人造板加工、灌木饲料、森林旅游等产业为主导,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为利益联结机制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一批初具发展规模、区域特色鲜明、产品品牌独特、市场反响良好的特色产业。
涌现出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大、集约经营水平较高、产品质量效益较好、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的林业产业品牌和发展典型。
林业产业在推动绿色增长,促进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方面作用明显。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年,全区木材产量万立方米,锯材产量万立方米,人造板产量万立方米,全区以水果、干果、森林食品、木本药材等为主的各类经济林产品总量达万吨。
特色经济林、种苗花卉、人工驯养繁育野生动植物等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产品产量不断增加,种类更加丰富。
森林生态旅游接待规模迅速增长,年,旅游收入亿元。
(二)特色产业迅速崛起,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全区干果、鲜果培育、沙生植物资源利用、特种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育、果品饮料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产业效益不断提升。
全区不同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西部区的肉苁蓉、枸杞、葡萄等,中西部区的沙棘、小型水果、灌木原料等,东部区的食用菌、山野菜、榛子、沙果、锦绣海棠、蒙富苹果、设施林果业等,满洲里和二连浩特进口木材加工,以及通辽和赤峰市人造板加工等,成为区域经济的亮点。
(三)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林业龙头企业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引导非公经济投入林业建设、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农牧民就业增收方面,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全区共有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家,自治区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家。
全区已形成一批在区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林产品品牌。
乌海“汉森”等项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巴彦淖尔“王爷地”和“游牧一族”等项产品获内蒙古著名商标。
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件、有机食品认证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件、质量体系认证件。
(四)科技支撑助推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效益全区各地通过推广丰产栽培等林业适用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引进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林业标准制定、林业科技下乡、农牧民科技培训等措施,有效支撑了基地集约经营、产品品牌创建、产业质量效益提升。
部分盟市与区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以龙头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产学研结合、协作攻关,效果显著。
二、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我区林业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全国林业产业发展平均增长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产值总量较小,林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年全区林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地方林业亿元、森工集团(现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亿元,同期全国林业产值万亿元,全区排位仅排在位。
产业发展速度较慢,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发展潜力仍有待挖掘。
(二)产业素质整体不高全区林业加工企业规模整体较小,集约化水平、产业聚集度不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值率低。
低端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林产品较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结构不合理,特色产业发展较慢。
知名品牌较少,核心竞争力弱。
以种养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整体质量不高,林地单位面积产出率低,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可发展林业产业的造林比重占全区造林总任务比重较小;以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装备水平普遍偏低,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化程度低,缺乏航母型的龙头企业,缺少名牌和高附加值产品;以森林沙漠观光旅游休闲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资源潜力得不到挖掘,投入少,现有旅游景点规模小,基础条件差,知名度不高,缺乏品牌效益。
(三)管理体制不适应林业产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仍然滞后于市场经济的要求,国有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包袱沉重,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弱。
同时,对作为林业产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林业尚未形成支持其发展的政策体系。
林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不活,缺少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组织方式。
(四)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林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
林业金融体系难以向林农提供可靠有效的金融服务。
科技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互联网和物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备。
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科研院所、企业等相互协作机制和产、学、研、用协作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三、“十三五”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林业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是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是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支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
发展林业产业是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兴林富民惠民的重要措施,是打造内蒙古生态文明亮丽风景线的朝阳产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
(一)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新常态下,林业产业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机遇。
一是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林业产业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一系列绿色发展议题高度契合。
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号)倡导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源、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将发展林业产业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
三是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强烈的需求,绿色林产品已成为消费市场最青睐的产品,精准扶贫、就业增收已成为贫困人口最迫切的愿望。
发展林业产业能使广大人民共享绿色文明成果,实现绿色富民惠民。
四是国有林区全面禁伐,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改革刚刚起步,破解林区产业转型、帮助林区群众脱贫、增收致富等难题,对林业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任务更加艰巨。
(二)绿色增长带来的新动力近年来,随着全区生态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区林业资源总量不断增长,全区林地面积达亿亩,其中,森林面积亿亩,居全国第一。
其中,人工林面积万亩,居全国第八。
在强化生态建设保护的同时,利用我区丰富的林地、沙地、湿地和物种资源,发展特色种养业、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做大规模、提高效益,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增强林业发展整体实力和水平。
(三)特色化带来的新需求全区枸杞、山杏、沙棘、榛子、小苹果、文冠果等经济树种,肉苁蓉、甘草等蒙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等森林食品,这些乡土特色品种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规模化发展条件。
现有山杏、沙棘、柠条、榛子等大面积的存量资源,需要进行低质低效林改造,通过平茬复壮、嫁接改良等措施,提升经济效益。
各地的种苗培育产业,已形成规模大、效益好、投资主体多元的发展格局,特别是一些乡土树种的种苗培育,有巨大的生态建设需求空间。
全区森林、林地、湿地、沙漠沙地资源丰富,光热充足,空气清新,土壤污染少,绿色、环保、纯天然的特色林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药品加工等产业,契合当今社会崇尚的回归自然休闲养生、享受绿色健康产品的消费潮流,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四)信息化带来的新转变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持续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林业产业发展带来强大支撑。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是有利于实现信息交流共享,解决农牧民信息获取难题,实现企业采购、营销、服务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促进产品开发,提高企业效率,转变管理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二是有利于运用物联网、互联网和云计算搭建林业电子商务平台,打破地域限制,拓宽销售和流通方式,提高流通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有利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作用。
(五)市场准入和资源短缺带来的挑战林产品竞争激烈、环保标准不断提高是我区林业产业发展遇到的严峻挑战。
整体上,我区林业产业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高端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密集程度低和规模小等因素,在国内外林产品竞争市场中处于劣势,“十三五”林业产业发展也将受到进一步挤压。
随着人类社会环保意识的强化,对林产品质量、环保标准等要求更高,林业产业将面临技术革新难题和更高的准入门槛,林产品与替代产品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国家为维护生态安全,天然林禁止商业性采伐,作为商业利用的资源更加有限。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相继出台和实施限制原木出口政策,木材进口难度逐渐加大。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资源短缺也将制约我区林业产业发展。
第二章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五、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构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总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实现绿色惠民富民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策引导、示范引领、龙头带动为抓手,着力建设一批大型产业基地、打造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和品牌创建,扎实推进全区林业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林业产业化建设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内蒙古做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
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同时,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