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选)5《史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总结分析史记的思想内容

总结分析史记的思想内容《史记》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是司马迁,是一部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它由纪传体的历史记载、太史公自己的评述与时文杂录组成,共分为十二本。
其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围绕着历史、传统、政治、道德和人性等方面展开,以下将对其主要的思想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1.历史观:《史记》的历史观可以概括为“兼并史观”和“强权史观”。
其中,“兼并史观”强调中央政权的统一和稳定,追求一个和谐的社会秩序。
而“强权史观”强调君王的权力和国家的强盛,强调君权至上,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君主的能力。
2.立国之道:《史记》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和治理的关键在于君主的才能和德行。
司马迁将商鞅变法、兵法和历史上伟大君主的经验都用来论证这一点。
他认为强大的君主应当崇尚法治和法制建设,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3.人性观:《史记》则剖析了人性的深层次,认为人性的本质即利益、权力和欲望。
司马迁认为权力的集中和欲望的膨胀是导致社会混乱和战乱的主要原因。
4.政治哲学:《史记》对政治哲学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权力的运行和管理上。
司马迁关注的是君主如何得到权力、维护权力、运用权力和剥夺权力等问题。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权转移应该通过合法的方式进行,否则就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动乱。
5.历史节奏和变迁:《史记》通过对历史的记述,展示了历史的循环和变迁。
作者认为历史会重复,国家的兴衰也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上到下的,是由君主的才能和品德决定的。
司马迁希望通过记载历史和启示后世,使得人们能够认清历史的规律,以避免重蹈覆辙。
6.道德观:《史记》对道德问题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对古代君主的评价上,司马迁对儒家的正统道德观持支持态度,认为君主应当遵循仁义和礼仪的原则来管理国家和处理民众的关系。
他通过论述古代君主的崇德行善和仁政,力图推崇一种正义的道德标准。
综上所述,《史记》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历史观、立国之道、人性观、政治哲学、历史节奏和变迁以及道德观等方面。
《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第一篇:《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读书有感简叙《史记》思想内容上的特色贵阳图书馆任瑞羾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这部书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总结了我国民族三千年发展的历史。
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十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一些重要事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是记叙诸候王国和辅汉功臣。
“列传”是一般人物传记。
在这五类中,除“列传”中有许多篇具有很高的传记文学价值外,还有一些“本纪”和“世家”也是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写了三千年的历史,详细记载的却是从战国时代起,特别是汉初的时代。
它所写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
在《平准书》里,叙述了汉武帝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的情形。
在《货殖列传》里,描写了当时各地生产和交易的现象。
在《礼书》、《乐书》等篇里,叙述了文化生活的某些方面。
在《大宛列传》和《西南夷列传》等篇里,叙述了邻近各国和民族的历史。
总之,从经济、政治、文化到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描绘。
这些作品有的是很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散文,能引人入胜。
但是,《史记》的最精彩的部分还不在于这些富有文学意味的论述文字,而在于一些描写得栩栩如生的人物传记。
《史记》里面的人物传记包括了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各式各样的人物。
它写了许多帝王将相,也写了刺客、游侠、和占卜的人。
它还写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失败的历史人物,等等。
《史记》写这些人物,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而是在几乎每个人物身上表现了作者的爱憎。
作者对这些人物的爱憎态度又是和作者的整个思想联系起来的。
在《史记》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这样几个物点:首先,司马迁从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因素和批判的精神出发,对于封建帝王就持有和当时封建统治者不同的态度。
《史记》中的历史价值与文学特色

《史记》中的历史价值与文学特色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中,《史记》被誉为“浩如烟海,广如河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视为中国史学奠基之作。
然而,《史记》不仅在历史价值方面独具特色,同时也融合了丰富的文学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本文将从历史价值和文学特色两个方面,探讨《史记》的重要性。
历史价值1. 保留丰富的历史文献《史记》作为一部通史,收集整理了众多史书,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
它包括了古代先秦时期至秦汉时期的历史记录,囊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这些历史文献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军事发展、社会变革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 严谨的调查研究方法《史记》以其严谨的调查研究方法而闻名。
作者司马迁根据大量史书、典籍的记载,进行比较、推理和抽象,并力图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他通过详实的史料记载和精确的时间顺序,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血肉之躯,使得历史更加具体和可信。
3. 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史记》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
它通过对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传统文化、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
这些文化元素在《史记》的叙述中浑然一体,无声地传递给读者。
文学特色1. 宏大的史诗风格《史记》以其宏大的史诗风格而闻名于世。
作者以纵览全局、概括大势的方式,将中国古代历史的起伏沉浮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以演绎的手法,将历史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
2. 短小精悍的文采《史记》以短小精悍的文采著称。
作者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了丰富复杂的思想。
他能够凭借精炼的词汇和独特的句式,表达出极其深刻的意象和理念,使得读者读来如沐春风,顿感启迪。
3. 融入了多元的文学元素《史记》融入了多元的文学元素,使得其在文学价值上更加光彩照人。
作者以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为基础,融入了诗词、典故和绘画等元素,使得整部作品更富有艺术感和审美特点。
史记的文学特点与史学价值分析

史记的文学特点与史学价值分析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司马迁所写。
它是中国古代史学著作中的巅峰之作,以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深厚的史学价值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对史记的文学特点和史学价值进行分析。
一、史记的文学特点1. 雄辩华丽的文风:史记以其雄辩而华丽的文风令人叹为观止。
司马迁运用众多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比喻等,使史记的文字生动有力,句句铿锵有力,形成独特的韵味。
2. 丰富的艺术手法:史记中展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如描写、对比、人物塑造等。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使史记的历史事件更加生动活泼,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3. 引用诗词和典故:史记中广泛引用了大量的诗词和典故,使作品更具诗情画意。
这不仅使史记在叙述历史事实时增添了艺术气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史记的文学品位。
4. 留白之美:史记在叙述历史事实时,往往有意地遗漏细节或刻意进行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这种留白之美既是一种文学手法,也是作者智慧的体现。
二、史记的史学价值1. 丰富的历史资料:史记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记载、编年史料和世系表等,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精准的史料整理:史记对历史事实进行了精准的整理和归纳,使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通过对史记的研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的过程和演变。
3. 高度的纪实性:史记以其高度的纪实性而著称。
司马迁通过详实的史料和客观的叙述,使史记成为一部可靠的历史参考书,并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4. 对人物的深入剖析:史记对古代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包括其行为、性格、志向等方面。
通过对人物的细致描写和心理分析,司马迁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期的英雄人物形象,为人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5. 反思历史经验教训:史记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古代统治者的错误或过失的揭示,史记对后人提出了警示和教导,具有重要的历史教育意义。
史记文学创作思想总结简短

史记文学创作思想总结简短《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文学史书,是司马迁以史书体例编撰而成。
在《史记》的创作过程中,司马迁体现了诸多独特的文学创作思想。
以下简单总结了《史记》的文学创作思想。
一、辩证的真实主义思想《史记》以真实作为创作立意,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并辩证地看待历史。
司马迁认为历史是复杂多样的,胜败兴衰是历史的常态,人性的善恶也体现在历史中。
他在创作中注重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还原,不加美化和淡化,既正确反映历史的发展,又揭示历史规律。
他反对把历史当作虚构故事的背景来写,主张写历史要从真实、客观的角度来叙述。
二、精确的叙述思想《史记》以平衡的叙述思想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
司马迁对于历史人物的塑造注重细节,力求客观、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形象。
他通篇语言流畅,用词恰当,对事件的叙述准确细致,使事件和人物显得栩栩如生。
三、文化传承意识司马迁在《史记》中展现了强烈的文化传承意识。
他重视历史的教育意义,希望通过《史记》传承历史智慧给后人。
他强调历史积累的重要性,认为历史的教训应该被后世所受用和引导。
因此,他在《史记》中不仅叙述历史事件,还以历史事件为基础,深刻分析历史的规律和道理。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他试图让后人汲取智慧和教训,指引未来。
四、叙述风格多样《史记》以叙述多样性为特点,包括记事叙事、叙述与评述相结合、直接引用史料等方式。
在整体结构上,司马迁将《史记》分为纪传体和表纪体,使得文本更加丰富多样。
五、人物形象塑造与历史价值的结合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塑造贡献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形象。
他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使得历史人物栩栩如生。
他注重揭示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人格,力求在历史形象塑造中体现他们的人性和人格的辩证关系。
同时,他赋予历史人物较高的道德评价,强调他们对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增强了历史人物形象的历史价值。
综上所述,《史记》的文学创作思想体现了辩证的真实主义思想、精确的叙述思想、文化传承意识、叙述风格多样和人物形象塑造与历史价值的结合等。
史记中的文学创作与艺术表现

史记中的文学创作与艺术表现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由司马迁所撰。
作为一位传统文化学者,我进行了对史记的研究,并从中发现了其中的文学创作与艺术表现。
通过深入分析,我认为史记在文学创作和艺术表现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史记以其独特的文学创作形式脱颖而出。
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纪传体”的写作方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传记相结合,使得史记不仅是一部纪实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具有文学性的作品。
通过这种写作形式,史记不仅能够客观地记录历史事件,还能够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品德和行为。
其次,史记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司马迁在史记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段,使得史记具有了一定的艺术性。
例如,他善于运用对比和对照的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性。
另外,他还善于运用描写和夸张的手法,使得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史记不仅是一部纪实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史记中的文学创作和艺术表现也体现在其叙事风格上。
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了平实、简练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其中的内容。
另外,他还善于运用对话的形式,使得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
通过这种叙事方式,史记不仅能够生动地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史记中的文学创作和艺术表现还体现在其思想内涵上。
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事实,还深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他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和评价具有独到的见解,使得史记不仅是一部纪实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考和评价,史记不仅给读者带来了知识的启迪,还引发了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思考。
总之,史记中的文学创作与艺术表现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通过其独特的文学创作形式、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段,以及平实、简练的叙述方式,史记生动地展现了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
史记的艺术特色

史记的艺术特色史记的艺术特色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学巨著。
不仅内容丰富详实,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其独特的特色。
历史叙述类史记将历史叙述得生动活泼,颇有戏剧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司马迁塑造的历史人物形象。
他不仅会通过传统的史料收集,还会向有关人物及其后人了解,带着许多个人情感色彩,并通过笔下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大限度地赋予人物情感和生命力。
此外,史记在整个历史叙述中采用了超凡脱俗的方式,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在《项羽本纪》中,作者采用像故事一般的叙述方式,平衡了事实和艺术的表达。
这使得史记充满了诗意和戏剧感,成为文学艺术和历史艺术的完美结合。
文学写作类在文学写作方面,史记更像是一部文学作品。
司马迁以富有感染力的笔触,通过描写人物、场景、情绪等语言元素,为历史事件注入了文学的魅力。
例如,在《楚元王世家》一章中,司马迁描绘了楚元王屠城的场景,以浅显易懂的描写方式,使读者似乎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强烈的荒凉之感。
艺术感知类史记不仅在历史叙述和文学写作方面具有艺术感,还在史学思想和历史观点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感知。
在史学思想方面,史记提出了“夫史者,言之所以在兹者,非其所言之之几也,其所言者人也”(《汉书·艺文志》),意为史学的最终目的是关注人类。
这种人性关怀贯穿始终,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历史观点方面,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宝库,也是一本历史智慧的积累。
司马迁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史料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许多深刻的历史观点。
例如,在《吕氏春秋》中,司马迁提出“法令者,所以治民也”、“民生者,国之重器”等理论,成为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
综上,史记凭借经典的艺术表达方式、生动的史料和具有深度的史学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学、艺术三者共同发展的标志性作品,也是人们创造精神文化的丰富体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5《史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史记》在叙事中还往往引用民谣和谚语,使 语言更加丰富多采,也更富有表现力。
《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米 ,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容。”
《魏其武安侯列传》:“颖水清,灌氏宁;颖水 浊,灌氏族。”
《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春申君列传》:“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范雎蔡泽列传》:“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白起王翦列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
3、阅读《李将军列传》,分析其中的悲 剧意蕴。 Nhomakorabea 谢谢观赏!
Thanks!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丑行。
吕后 “人彘”
揭露贪官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
王温舒
(2)热情歌颂陈涉、项羽等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
(3)歌颂了具有爱国思想,坚持正义,反对暴政的人物。 李广
(4)为封建社会中下层的历史人物作传,歌颂他们 高贵的品质。
荆轲
2、《史记》艺术特色
(1)善于选择、安排具有典型意义的 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
3、韩兆琦《史记通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陈学良《司马迁人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黄镇伟《历史的黄钟大吕》----《史记》,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6、聂石樵《司马迁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7、朴宰雨《史记汉书比较》,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内容
时间分配(90分钟)
引入新课
介绍《史记》之体例的重要意义,引入对《史记》具体相关内容的讲解。
讲授内容
一、《史记》的内容
二、《史记》的艺术成就
三、作品赏析
四、《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小结
思考题和参考书目
5
20
爱国英雄,代有其人。《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以同情的笔调歌颂了在抵御匈奴南侵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李广的事迹。《李将军列传》也是作者用力写作的一篇。“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汉代名将李广,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景慕。他的保卫祖国边疆的功绩,超凡绝伦的勇敢,以及敌人闻之丧胆的声威,是通过太史公的笔深深地铭刻在人们心上的。李广抗击匈奴的业绩和治军的风度,历来为人所传诵。他不仅善射、机智、勇敢,而且知道体恤士卒,非常爱护部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因此,士卒都乐从李广,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在《留侯世家》中写刘邦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中写刘邦猜忌功臣,而《淮阴侯列传》中则借韩信的口,谴责了刘邦诛杀功臣的罪行,道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一封建社会君臣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安乐的真理。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刘邦真实的精神面貌,从而勾消了在本纪中所作的一些神圣颂扬。
2、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丑行。《吕太后本纪》记载了刘邦死后吕后擅权,大封诸吕,欲夺刘氏天下的矛盾斗争。还写出她惨毒地杀害了刘邦宠姬戚夫人:剁断戚夫人手脚,挖去眼睛,烧焦耳朵,让吃哑药,置于厕中,称为“人彘”。这种残暴行为,连吕后亲生儿子惠帝都说:“此非人所为。”《魏其武安侯列传》写魏其侯窦婴与武安侯田蚴两家外戚之间的明争暗斗,互相倾轧,深刻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
从中贵人遇匈奴射雕手一段,可见出李广的智勇双全。中贵人带着几十个骑兵卫士,遇到匈奴的射雕手,这三人武艺高强,将中贵人的骑兵卫士全部射杀,并中贵人。中贵人驰报李广,李广带着一百骑兵追赶,射杀二人,生擒一人,皆是李广一人之功。而后遇匈奴大部队数千骑。李广的随从大惊,想往回逃跑。李广说:”我离大军几十里,现在我们逃跑,匈奴一定会将我们追杀尽。现在我们留下来,匈奴一定认为我们是为大军引诱他们,他们一定不敢攻击我们。“并且命令兵士前进,距离匈奴部队二里多的地方,命令兵士下马休息。于是匈奴不敢攻击。在这里,李广唱了一出“空城计”,败中取胜,使我方将士转危为安,表现了李广有勇有谋。
(一)善于选择、安排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以《项羽本纪》为例,对这样一个骤起骤灭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作者主要抓住他生平中三件大事来写: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钜鹿之战写他在起义军处于劣势的危急时刻,破釜沉舟,渡河救赵,击破了乘胜前来的秦军主力,表现他叱咤风云、勇冠三军的英雄气概。鸿门宴写他在急欲“击破沛公军”时,轻信刘邦和解的言词改变初衷,以至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表现了他的坦率重义和少于谋略。垓下之围写他被刘邦重重围困时,慷慨别姬,冲杀突围,不肯东渡,白刎乌江,既表现了英雄气概,也反映了他自矜功伐、至死不悟的错误思想。以这三个重大事件组成项羽传,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英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也深刻地显示出他一生成败的内在因素。《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抓住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件大事来写,突出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和以国事为重不念私仇的高贵品质。《李将军列传》也只着重写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中的三次战斗,以突出他英勇善战的英雄本色。
二、《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纪传体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史记》用记录人物一生事迹的办法来反映历史情况,围绕着人物来组织材料和篇章结构,从而更充分、更集中的刻划人物性格,并较完整地写出人物的一生和命运,从而创立了以描摹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为我国的传记文学奠定了基础。《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是:
(二)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1、细节描写。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尽力避免一般地梗慨地叙述,对要写的主要事件往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魏公子列传》写信陵君迎侯生的一段,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作者先写侯生毫不谦让地“直上载公子上坐”而“公子执辔愈恭”,以及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而“公子颜色愈和”。接着又写“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以至“市人”、“从骑”、“宾客”对公子行为都感到惊异。作者通过这些具体描写,就把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性格突出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史记》于人物写大事,有时也写生活小事,因为这有助于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个性更鲜明。有些小事还往往使人见微知著,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如《陈涉世家》开头写陈涉佣耕垄上时与伙伴们的一场对话,既表现了他有大志,也表现出他很自负,轻蔑别人,以至后来起义为王时竟把旧时伙伴也杀了。这些小事的描写,刻划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也预示出性格发展的方向。其他如《项羽本纪》开头写项羽少年时奇异不凡的言行,《陈丞相世家》写陈平在乡里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平均的故事,《李斯列传》写李斯见厕鼠仓鼠所食不同而发的感叹等,这些小事的描写,都有同样意义,他们日后的作为都是早年这种表现的进一步发展。
李广在北方驻边几年,匈奴不敢南侵一步,怕他,也敬重他,称他为“汉之飞将军”。但李广却不被汉廷重用,最高统治者对他冷酷无情,权贵们有意排挤他,他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到头来得不到封侯,还要受到诬陷,终于在边疆的军营中自杀。他自杀以后,李广军中的将士都为他痛哭,老百姓知道后,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壮年都为他痛哭留泪。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代反侵略的爱国民族英雄是多么深得人心,赢得人民的热爱。
(二)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三)在运用语言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三、作品赏析
(一)项羽本纪(二)李将军列传(三)《报任少卿书》
四、《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讲授新
拓展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记》的内容
课后总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讲稿
讲授内容
备注
《史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来写人物传记,但他又不是纯客观的描写,在每个历史人物身上,几乎都表现了他褒贬爱憎之情。他突破封建的正统观念,在《史记》中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倾向。
3、揭露贪官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酷吏列传》写汉武帝时代张汤、义纵、杜周、王温舒等一批酷吏的凶狠残暴。张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他治狱时,不问是非,完全看武帝眼色行事,因此最受武帝信任。王温舒任河内太守时,捕人“连坐千余家”,杀人“至流血十余里”。汉法,春天不杀人,他竟顿足说:“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对这样一些酷吏,“天子闻之,以为能”,不断升官。这就深刻揭露了酷吏的残忍本性和武帝的暴虐统治。
(四)为封建社会中下层的历史人物作传,歌颂他们高贵的品质
司马迁能坚持从历史实际出发的客观态度,认识到了一些虽然在政治上并无权力可言的中下层社会人物所起的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他在给一些贵族人物写的传记里,突出地写了一些中下层社会人物。
《魏公子列传》是司马迁倾心写作的重要人物传记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战国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都立力了传,而独对于信陵君特别推重,这是因为在四公子中,信陵君几次亲往结交管门吏、屠夫、博徒,他的“不以富贵骄士”的作风,在当时求士的贵族中有典型的意义,他的窃符救赵之举,也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畏强暴、急人之难的精神,因此声誉最大。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教研室: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姓名:李培志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
授课专业和班级
授课内容
《史记》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史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史记》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史记》的艺术特色。
教具和媒体使用
PPT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
教
学
过
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又以极饱满的热情写项羽的勇猛直前、摧毁暴秦统治的事迹。认为这位“乘势起陇亩之中”的英雄人物,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由于在秦亡汉兴以前,“政由羽出”,因此把项羽写入本纪,热烈歌颂他亡秦的伟大功绩。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是从历史实际出发,因为在秦灭汉兴的这段历史过渡阶段中,正是项羽实际支配着当时的政局,也代表着当时的政权。他并没有为封建统治者“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样反动的历史观所局限,并没有因为历史人物最后的失败结局压底甚至否认他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的作用,表现了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如炬的目光。
《楚元王世家》写“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至后来,刘邦做了皇帝,迟迟不封其嫂之子,后竟封之为“羹颉侯”,这个称呼说明他对自己亲族小小的过失也不能释然于怀,而要施以报复手段。
《萧相国世家》里,萧何虽然在帮助刘邦完成击秦反项统一中国的事业中贡献极大,但刘邦却一直猜忌他,使得他不得不以家财佐军,强买民田以表示不敢“自媚于民”,以各种方式解除刘邦对他的不信任。然而到底还是不免为刘邦囚于廷尉,赖王尉卫为之说情,才得以获赦。
在《高祖本纪》里,刘邦少年时代就是一个“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的闲汉,作亭长后更是“好酒及色”,人人惹不起他。服役咸阳见到秦始皇时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是一种流氓的口吻,对富贵者垂涎三尺。当了皇帝以后,流氓本色未改,为了报复他父亲当年骂过他不事生产,竟当着群臣之面,有意挖苦他的父亲,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当时殿上臣僚皆呼万岁,大笑为乐。”这是地地道道的流氓作风。
(二)热情歌颂陈涉、项羽等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
《陈涉世家》写陈涉、吴广起义反秦的事迹。他们揭竿起义,不过半年就失败了,但司马迁却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把他看作是一个同于商汤、周武王一样的转变历史的人物,从而破例地把他列入“世家”,与历代侯王勋臣并列。这篇传记末尾写道:“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表明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陈涉的功绩的。司马迁在主观上虽没把陈涉当作农民起义的领袖来歌颂,他在当时也不可能认识到陈涉起义是一场农民革命,但由于他忠于历史事实,充分尊重陈涉的历史地位,因此在客观上真实地描写出了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光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