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

高考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

第一篇:高考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

1.哲学决定生活。

分析: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

2.哲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哲学促进实践发展。

分析:分析关系要注意辩证,既要注意哲学产生于实践,又要看到哲学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一双向关系;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哲学才能给人智慧,才能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分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分析: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分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分析:概括和总结不同于总和或相加。要区别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分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二者不可颠倒。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分析:不能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与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混淆。

第二课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分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分析: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源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基本问题的观点。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哲学基本问题之一)展开的。

4.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及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平等的。

分析:两个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属的。首先,第一个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个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方面内容是第一个方面的展开和身后。其次,第二个方面的解决也影响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彻底解决。5.不可知论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分析:不可知论的观点主要有两种: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6.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分析: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分析: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

1.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分析: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分析:真正的哲学是先导。3.哲学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

分析:对于思维、意识、认识、社会意识、价值观等主观事物,要注意其反作用的双重性,即如果正确反映客观就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反之则阻碍。4.哲学决定社会进步。

分析: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变革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始终从属于社会变革对哲学发展的决定作用,它是第二位的,不能认为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5.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分析:实践的观点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

证法的统一。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分析: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巅峰。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自封为终极的真理,而把自己看作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分析:该观点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但忽视了毛泽东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犯了内容片面的错误。

第四课

1.哲学上的物质即具体科学中物质的总和。

分析: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科学中讲的物质也就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析: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大与小的关系。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分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此外还有可知性等。4.哲学中的规律是具体科学中规律的总和。分析:二者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5.规律有好坏之分。

分析: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会给人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分析: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否认规律是客观的,是唯心主义的体现;认为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又是形而上学的表现。7.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分析: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和效果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而变化。即:规律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但不能改造、消灭、创造、发明规律本身。8.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分析: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但无法改变规律本身。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了取得积极效果的程度。

第五课

1.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分析:“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2.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分析: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3.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分析: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分析: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5.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分析: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区别在于是如实还是歪曲反映。6.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分析: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指的是在实践中借助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7.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分析: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8.树立正确的意识,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9.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分析:应为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上述观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第六课

1.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分析: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2.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3.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分析:盲目的实践一般指的是没有正确认识指导的实践活动。4.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5.认识的反复性就是形成认识的过程中不断经受挫折。

分析:人们对每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就是认识的反复性。6.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

分析:一种思想是否是真理,取决于它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而不取决于是否被社会公认。尽管真理迟早会被社会公认,但被社会公认的思想不一定就是真理。因此,上述观点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7.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分析: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正确认识。8.科学理论是真理,真理也是科学理论。

分析:只有将真理系统化、理论化后,才形成科学理论。

第七课

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分析: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联系是无条件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分析:事物处于联系中,这一点是无条件的;两个具体事物之间是否有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否具备关系联系能否发生,条件的情

况关系联系的情形,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联系的多样性。3.联系是客观的,意味着人只能尊重客观联系。

分析:联系是客观的,指的是人不能臆造、不能强加、不能否认、不能割断联系;但人可以认识联系;可以根据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从而建立新的联系;可以创造或限制条件从而使事物间对人有利的联系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化害为利。4.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分析:在实践中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其根据是事物的固有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不是自己的需要。

5.整体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并随着部分功能的增大而增大。

分析: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6.任何情况下关键部分对整体都起决定作用。

分析: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才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7.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共性和个性的是等同的。

分析: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不包含共性的个性是没有的。8.整体的地位、利益、功能始终高于部分。

分析:整体利益和地位永远高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要分情况讨论。9.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分析:注意“一定意义上”才是。一般而言,那种内部结构优化的整体才可以称为系统。

第八课

1.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分析: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非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总处于被支配地位。

分析: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旧事物的力量有一个从强到弱逐渐衰亡、不断丧失其支配地位的过程。3.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发展

方向都是前进的。

分析: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4.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分析:变化分为三种,前进的、上升的;循环往复的;倒退的、下降的。其中只有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5.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分析: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6.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是上升的。分析:前进和上升是就“总趋势”而言的。7.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分析: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8.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分析: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第九课

1.矛盾即联系。

分析: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联系实际上就是矛盾双方的联系,但二者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联系强调双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矛盾强调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而相互统一除强调相互依存外还强调相互转化。2.矛盾即斗争和对立。

分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包含了排斥和斗争,也包括了统一与包容。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分析: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4.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分析: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分析: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7.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分析: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主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所以我们在着重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8.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分析: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

分析:前对后错。二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第十课

1.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分析: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2.辩证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分析: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3.“扬弃”就是“抛弃”。

分析:把“扬弃”理解为“抛弃”,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是否定了事物的发展,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4.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出全新的事物。

分析:科学的使命就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从而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推动事物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因此创新必须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创新并不意味着创造出与旧事物没有联系的全新的事物。5.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创新就是不断否定旧的矛盾。分析: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是正确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创新需要不断否定

旧事物、旧矛盾,但不是简单地否定旧矛盾的一切,而是辩证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即扬弃。

5.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具体领域中的价值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分析:二者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非整体和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6.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和索取的统一。

分析: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索取)。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与个人相比较,社会更为根本,起决定作用。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第十一课

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分析:唯物主义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才涉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分析: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分析: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或阻碍双重作用。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分析: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5.上层建筑的发展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变革。

分析: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分析: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7.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分析: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8.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分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十二课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分析:所有的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2.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

分析:个人利益分正当和不正当之分;坚决反对个人主义。

3.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分析: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存在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越多,其人生价值越大。

分析: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看他索取的多少。

第二篇:高三政治易错易混知识汇总

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类

《经济生活》

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注意:前一句颠倒了,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

(1)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注意: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受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与社会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无关)

3、货币的易错观点

(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

(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3)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4)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5)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物价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价变不一定引起通胀)

4、价值规律的易错观点

(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注意: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影响。(注意:应该是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

(3)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注意: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4)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注意: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

(6)价格由购买力决定。(注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5、生产与消费及消费类型

(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注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消费决定生产(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注意:是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

(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费所取代

(注意:取代的说法错误)

(5)

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注意: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6.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易错观点

(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注意:公有制是基础,国有经济是主导)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注意: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3)公有资产占优势,主要是看量的优势。(注意: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4)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注意: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

(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注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

(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注意: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7)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注意:不能笼统地说)

(8)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股份制)

7.关于公司和股份制的易错观点

(1)有限责任公司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注意:股份有限公司才可以)

(2)股份制是产品的分配方式。(注意:是企业组织形式)

(3)股份制是我国公司制的唯一形式。(注意:是主要实现形式)

(4)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注意:混淆了股票和债券)

(5)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反比,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注意: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

8、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易错观点

(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注意: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能放弃。)

9、投资的选择

(1)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注意: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2)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注意: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

(3)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注意:政府债券)

(4)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少。(注意:是购买商业保险)

10、关于分配制度的易错观点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意: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2)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注意:按劳动成果分配)

(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注意:按劳动要素分配)

(4)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注意: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

(5)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好。(注意: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

11、关于财政的易错观点

(1)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注意:是小于)

(3)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注意: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注意:关键是发展经济,还要调整分配政策)

12、税收和纳税人

(1)每个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范围。(注意: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个人所得)

(2)要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就要提高税收的税率。(注意:二者无必然联系)

(3)不同性质国家的税收,其分配主体都是国家,税款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注意: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4)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注意:固定性是指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而不是不能改变)

(5)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注意:应该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

(6)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人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注意: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

13、市场经济的易错观点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

基础性作用。(注意: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2)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注意:不可能同步富裕)(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注意: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根本标志——公有制的主体地位)(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注意:促进经济增长)

14、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易错观点

(1)总体小康水平就是全体人民都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注意: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3)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5、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注意: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是根本基点)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注意: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3)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4)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政治生活》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的易错知识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注意: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2、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注意: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3、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注意: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我国国家性质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注意: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5、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注意: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6、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注意: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7、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注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8、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注意:错。如,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

9、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注意: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

10、“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注意:错,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11、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注意: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12、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弱者对强者进行监督,不起任何作用。(注意:错,公民实行民主监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见课本第29页)

13、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注意: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14、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是我国基层政

权机关。(注意: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

15、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6、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自由和权利(我国公民的政治自由和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易错知识点

1、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注意:错,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职能。)

2、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注意: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

3、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注意: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4、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因此政府属于立法机关。(注意: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5、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注意: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都是我们在民主决策中应坚持的原则。)

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注意: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易错知识点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注意: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

3、各级人大都能制定法律,都是立法机关。(注意:地方人大只

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地方性法规不能等同于法律,不是立法机关。)

4、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注意: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

5、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注意: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是通过法律来实现的,党的政治领导通过人大变为国家意志。)

6、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共同的利益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利益。)

7、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注意: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相互监督。)

8、“三个代20.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决定性因素。(注意: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上的领导。)

9、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注意: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10、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注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11、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相互监督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注意:人大和其它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注意: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注意: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注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15、人大是行政机关的执行机关。(注意:行政机关是人大的执行机关。)

16、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之一。)

17、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注意:各级地方人大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全国人大才具有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18、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全部问题。(注意: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19、中共中央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中央的执行机关。(注意:错,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大,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政治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20、人民政协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注意:中共中央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决策机关)(即党的政治领导)。

21、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国家职能。(注意:政协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的职能,但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2、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意: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主线。“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23、在我国,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注意:正常的宗教活动才受到法律的保护)

24、我国已经消灭了民族压迫,所以不存在民族问题了。(注意:消灭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就消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但当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的问题仍然存在。)

25、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注意:全国人大、国务院是国家机关;政协不是国家机关,而是政治协商机构。)

26、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联合执政。(注意:不对。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7、我国的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注意: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我国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注意:往往交织在一起,但民族问题不一定就是宗教问题)

29、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注意: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正确,但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是错误的)

30、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注意:我国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31、我国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教不存在交往。(注意:我国宗教在独立自主自办的前提下,发展与国外宗教的交流和交往。)

3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使宗教信仰最终放弃有神论和宗教信仰,逐步消灭宗教。(注意: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把宗教活动纳入政策、法律、法规范围。)

33、我国的宗教性质上已发生了根本转变。(注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34、宗教已经完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注意: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5、在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注意: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积极作用。)

36、民族自治地方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注意: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独立主权。)

3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注意:是

高考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见易混易错知识点分析

哲学选择题中经常会考查到一些易错易混点点,命题人会挖一些小坑,考生如果审题不仔细就会掉进陷阱,下面按单元整理了必修四中常见的易错易混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错误的: 1、人人都有世界观,世界观是自觉形成的。 (自发不等于自觉,自觉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 2、世界观是做的,方法论是想的。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不是做的。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是想的)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因此,理想信念对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夸大意识作用) 4、正确的世界观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5.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枯萎)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删去辩证) 7.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8.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指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9.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之为半截子唯物主义,是指它在自然观上是唯心的,历史观上坚持群众观。 (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10. 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 (不一定) 11. 唯心主义都主张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客观唯心主义) 12. 在本原问题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还存在着二元论这第三个基本派别。(在本原问题上,只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易混易错观点辑录 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常识易混易错观点辑录 前言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错)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错) 唯物论部分 1.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错) 2.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阻碍)作用。(错)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 践活动。(错) 3.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本质。(错)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错) 5.“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坚持了客观规律性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对) 6.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每个共产党员的首要任务。(错) 7.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错) 8.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对) 9.人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错) 10.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错) 11.只要人们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愿望办事。(错) 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对) 13.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错) 14.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错) 15.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是不可改变的。(错) 16.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对) 17.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错) 18.规律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错) 19.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对) 20.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

21.规律是客观的,可以推动事物发展,也可以阻碍事物发展。(错) 22.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 的惩罚。(对) 辩证法部分 1.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不确定的。(错) 2.整体功能总是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错) 3.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错) 4.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错) 5.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错)因为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 统一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对) 6.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错) 7.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对) 8.发展一定是质变,(对)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对)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错) 9.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的绝对的,无条件的。(错) 10.事物的联系不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创造。(错) 11.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对) 12.部分决定整体(错) 13.发展属于变化,变化也是发展。(错) 14.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是矛盾的次要方面。(错) 15.运动就是发展。(错) 16.运动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无条件的。(错) 17.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对) 18.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错) 19.矛盾是无法克服的。(错) 20.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错) 21.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凝固不变的。(错)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知识点总结 1.哲学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注意: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注意: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注意: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6.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注意: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7.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注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对万事万物的抽象和概括,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9.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注意: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0.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也是主观的。(注意: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客观的,意识的反映形式却是主观的,意识体 现了主观不能制约客观规律) 1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2.读书也是获得认识的来源之一。(注意: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读书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之一,要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 径区别开来) 13.获得真理是人类认识的根本目的。(注意: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14.真理是客观的、不变的。(注意:真理是客观的,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注意: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16.联系具有普遍性,就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注意: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是指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 为联系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7.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 新的联系) 18.整体的功能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注意: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 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9.事物任何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注意: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是并非任何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 变化才是发展)

2022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

202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常考知识点点拨(按课)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X) 点拨: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追问和思考,但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X) 点拨: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X) 点拨: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X) 点拨: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互相决定的关系。(X) 点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X) 点拨: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X) 点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8、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X) 点拨: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4同步练习--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易混易错练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不能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2022天津南开期中)为了适应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务院决定废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3部行政法规。这一做法的哲学依据是() A.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B.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C.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D.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易错点2不能准确区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2.(2021河北张家口期末)截至2020年11月,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超过96%,2亿农户领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定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材料说明() ①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②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③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2安徽合肥六中模拟)2021年3月,由公安部起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进入了公开征求意见阶段。相比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此次的修订建议稿修改84条、新增39条、删除1条,可谓“大修”。这样的“大修”,不是心血来潮。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另一方面,道路交通安全的立法却相对滞后。这一修订() ①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与发展 ②旨在通过改革解决对抗性矛盾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点 在高中政治必修四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不少知识存在着易混易错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点(一)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点(二)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但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0.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11.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1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四整理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四整理 高中政治作为一门深受学生关注的学科,依然存在不少容易出错的问题,致使学生在政治课上难以取得好成绩。因此,本文以必修四为基础,整理出高中政治容易出错点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 一、权力与政治 1. 政治权力的概念 政治权力是指国家和政府机构对人民行使的合法支配力量。政治权力具有争夺性和有限性。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归于人民。只有在人民同意的情况下,政治权力才能得到行使。 2. 国家权力的特征 国家权力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机构;国家和政府机构行使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和政府机构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家权力具有普遍性、最高性和绝对性。 二、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 1. 民主的概念 民主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等方式参与国家和政府事务的一种政治制度和政治理念。目的是使人民获得自由、平等和公正的政治权利。

2. 代议制民主与直接民主的区别 代议制民主是指选民选举代表,代表在国家和政府机构中代表选民行使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直接民主是指选民直接参与决策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种民主制度。代议制民主和直接民主都是民主制度的形式,二者在政治的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区别。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阶段。其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包括政治上实行全面的民主集中制、经济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经济为中心、国家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基本国策、文化上实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国际先进文化相结合。 2.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它的“有中国特色”。这意味着在现 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并存中,强调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传统,并将其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以满足中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 四、行政法律制度 1. 基本法律的概念

政治必修四第三四单元易混易错点备课讲稿

政治必修四第三四单元易混易错点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 3、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因此,有些联系是主观的。(人可以创造联系,但必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客观的。) 4、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5、变化就是发展。(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6、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7、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有了量变就会有质变。(前对后错。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8、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

9、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0、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1、矛盾就是双方的对立。(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包含“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 12、解决矛盾就是取消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矛盾是不可能取消的。) 13、矛盾越少越好。(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14、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远不可以解决的。(矛盾并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15、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四整理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四整理1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 点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或者说实践)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2、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 点拨: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3、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 点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主观的。( ×) 点拨: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点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有正确的反映也有错误的反映。 6、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 点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离不开物质。 7、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点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8、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 点拨:意识的反作用无法比较大小。 9、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 点拨:客观实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四整理2 求索真理的历程 1、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 点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属于实践。 2、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

点拨: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是一种主观活动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虽然受主观意识的指导,但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手段———生产工具,都是客观的,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3、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 点拨: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以正确认识为指导的实践。 4、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 点拨:实践具有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当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5、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 点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6、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点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是客观的。( ×) 点拨: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8、真理是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 点拨:真理是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的说法错误。 9、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四的政治课本中,有很多复杂的原理知识概念,很多相似的知识点我们会经常弄错,你想知道都有哪些容易出错的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四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必修四政治易错知识 1. 哲学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注意: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2.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注意: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 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注意: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5.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就是唯心主义。(注意: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6.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注意: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7.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注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对万事万物的抽象和概括,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8.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9.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注意:运动是物质固

高一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学问点 同学们要明白自己在政治学科学习方面还欠缺什么,需要什么,如何弥补,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策略。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一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学问点,期望对你们有关心! 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学问点1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示: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索。)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示: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示: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示: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行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示: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政治必修四易错易混学问点2 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示: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敬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示: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敬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熟识和改造规律。(提示:人可以熟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制造规律。) 4.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奇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示: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6.意识促进事物的进展。(提示: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进展。)

高二政治必修四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必修四易错知识点总结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4.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 5.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有条件的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7.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 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实践的 9、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此观点是正确的 10.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1.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

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1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14.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15.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17.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共性和个性 1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方面 1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易错点

政治必修四课本中有一些知识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而且高 中学生也经常出错,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哲学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 的方法论的统一。注意: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 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注意: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注意: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注意: 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5.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 义。注意: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6.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注意: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7.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注意: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对万事万物的抽象和概括,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9.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注意: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0.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也是主观的。注意:意识的内容反映形式却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主观不能制约客观规律 1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高频易错点(3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易错易混点 易错1.哲学起源于哲学家的灵感。 改: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易错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易错3.世界观就是哲学。 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并不是所有的世界观都能上升为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易错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改: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哲学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简单相加,不能说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易错5哲学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 改:哲学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最一般的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易错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改: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升华。 易错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易错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易错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改: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并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易错10意识是大脑的特有机能。 改: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易错11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改: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错误的、歪曲的反映。 易错12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 改:意识有正误之分,只有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意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改: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变化。 易错13有了人脑就可以产生意识。 改: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是有了人脑不一定就能产生意识,人脑不会自行产生意识。意识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 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 ①本意角度:爱智慧。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 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但是,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此外还要注意真正的哲学≠马哲,在不同的时代,真正的哲学是不同的,而在当下,马哲就是真正的哲学,所以说“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哲”说法错误,说“马哲是真正的哲学”说法正确。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常见错误将二者的位置颠倒,注意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世界观也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所起的作用也是双重的,正确的促进、错误的阻碍(即正促错阻)。 4.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存在、物质——意识,这两组词语是固定搭配,不能混着用如“思维——物质、存在——意识”。 5.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观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第一方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哲学的基本观点就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观点。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关系问题包含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以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哲的范畴,其内容为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7.不能简单的认为凡是唯物主义的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的都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高中政治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一般哲学概论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

处。)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唯物论部分 (“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

高中政治必修4易错易混

高中政治必修 4 易错易混 第一课 1.哲学决定生活。 分析: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 2.哲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哲学促进实践发展。 分析:分析关系要注意辩证,既要注意哲学产生于实践,又要看到哲学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一双向关系;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哲学才能给人智慧,才能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分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分析: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 分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 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分析:概括和总结不同于总和或相加。要区别共性与个性、整体与部分。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分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二者不可颠倒。 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分析:不能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与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混淆。 第二课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分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分析: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源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基本问题的观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哲学基本问题之一)展开的。 4.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及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平等的。 分析:两个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根本的,第二个方面是从属的。首 先,第一个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个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方面内容是第一个方面 的展开和身后。其次,第二个方面的解决也影响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彻底解决。 5.不可知论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分析:不可知论的观点主要有两种: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 性。 6.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分析: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分析: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易错易混点整理

必修4《哲学与文化》易错易混点整理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源于人们对万事万物的惊讶和好奇。× 改:哲学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离不开对万事万物的惊讶和好奇。 2、哲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改:哲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改: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是研究具体科学的基础,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改: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 7、哲学的本义就是聪明、智慧。× 改:就是热爱智慧、追求智慧。 8、哲学智慧来源于哲学家的头脑。× 改:哲学智慧起源于对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9、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改:不是哲学,是世界观。 10、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 11、世界观人人都有,因而都是正确的。× 改:世界观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1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因此与方法论无关。× 改: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3、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 14、哲学是一成不变的。× 改:哲学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15、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16、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 改: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改: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19、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改: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强调精神文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0、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改:唯物主义的观点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观点不一定都是错误的。 21、哲学的基本派别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改: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24、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改: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 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顶峰。 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顶峰。 27、超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8、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29、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改: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3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科学前提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和生物进化论。× 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和生物进化论。 31、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 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3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