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和释放度测定技术

溶出度和释放度测定技术

溶出度和释放度测定技术是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领域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固体制剂(如药片、胶囊等)中活性成分的溶解和释放性能。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药物在特定时间段内从固体制剂中释放出来的速度和程度的定量信息。

溶出度测定技术:

溶出度是指固体制剂中的活性成分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速度和程度。溶出度测定技术通过将固体制剂置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搅拌或震荡,定期取样并分析样品中的溶解物质浓度。常用的溶出度测定设备包括溶出度仪器和离子色谱仪等。溶出度数据可以用于评估固体制剂的溶解特性、释放速率和药物的生物可及性。

释放度测定技术:

释放度是指固体制剂中的活性成分从制剂中释放出来的速度和程度。释放度测定技术通过模拟人体消化系统中的条件,如体温、酸度等,使用离体释放测试装置(如离体释放仪)进行测定。测试过程中,固体制剂置于模拟液中,通过不同时间点取样并分析样品中的释放物质浓度。释放度数据可以用于评估固体制剂的释放性能和控释特性,以确定药物在特定时间段内的释放速率。

溶出度的总结

一、溶出度测量方法 1.1转篮法篮法是通过固定制剂的位置过的尽可能重现的液-固接触层。不足之处如制剂中的黏性物质容易堵塞筛网;对溶出介质中溶解气体极其敏感以及当颗粒逸出网篮并浮在溶出介质中时会造成流苏的变动; 另外在试验中发现转篮法还存在着一个较为实际的问题: 例如篮内装得较满时,在仪器转动过程中仅仅可以能使释放的介质与篮外层的部分相接触,所以就常常不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溶出规律。 1.2桨法此方法克服了篮法的诸多不足。但是该方法对搅拌桨和溶出杯几何尺寸的精度有相当高的要求,搅拌桨运动方向的微小改变都会引起溶出结果的变动,而这些结果的变动是可接受的。浆法具有极易导致样品上浮的缺点。 1.3往复筒法 1995 年 USP 23 版收载了该法( 第3 法) ,应用于缓释制剂,特别是小丸( 或微丸) 制剂的释放度检查。该仪器装置采用两端装有筛网的透明中空圆筒。将样品置于圆筒中并将两端筛网紧固后,该装置在置于水浴中并内装有溶出介质的玻璃管中轻轻上下往复,解聚后的颗粒“悬浮”在往复运动的液流中。为部分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可用于存放不同 pH 介质的一系列玻璃管作为溶出杯。往复筒法的优点是所需介质少,易于改变 pH、减少死时间以及避免降解等。用于缓控释制剂溶出检查。该仪器通常被称为“Bio-Dis”,目前,Varian 和 Erwe-ka 等厂商提供了此种仪器。 1.4流池法( flow-through apparatus) 该方法就是将制剂置于样品池中,溶出介质在泵压下通过流通池。该方法已经列入 USP36 版的第 4 法和《欧洲药典》( 第七版) 的官方标准,可用于篮法和桨法中有饱和度问题的药物。用于片剂和包衣片、栓剂、软胶囊、植入剂、微胶囊、粉末和颗粒等制剂溶出速率的测定。特别适用于缓释制剂的检测以及需要改变介质 pH 的溶出或释放度的分析,还可为难溶性药物提供恒定的漏槽条件。该方法具有与自动取样技术的天然适配性。 二、影响溶出度结果的因素 2.1与流体动力学相关的因素溶出介质在搅拌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性质的变化主要包括溶入介质中的气体、搅拌装置位置、搅拌速度等变化。介质中溶入的气体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形成小气泡聚集在容器边,搅拌旋转轴表面和固体制剂的表面。若气泡聚集在固体制剂的表面会使它们浮起或者阻止其与介质接触,从而会影响溶出结果。所以溶出介质必须经脱气处理。溶出度仪需要保持水平、搅拌元件保证垂直,并与溶出杯的轴线间的偏离要小于±2 mm,否则会严重干扰流型,使溶出数据增加。转速的变化与溶出速率之间基本是线性关系。同时,要求运转时整套装置保持平稳,均不能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 包括装置所处的

溶出度(释放度)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溶出度(释放度)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可重现性,在未知样品的检测前必须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2.范围 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药品生产工艺变更时、制剂组分发生变更时、原分析方法修订时均应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测定的方法学的验证。 3.责任人 检测员、项目负责人、各级项目经理:要求系统、全面验证含量测定方法并记录整理验证数据。 4.程序 4.1 验证内容(以下为溶出度验证方法,释放度具体详见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出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方法。它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个完整的溶出度方法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2)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3)溶出量测定方法的验证,(4)溶出度均一性试验(批内)、重现性试验(批间)等。 4.2 验证方法 (一)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包括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根据《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溶出介质通常采用水、0.1mol/L盐酸溶液、缓冲液(pH值3~8为主)。对在上述溶出介质中均不能完全溶解的难溶性药物,可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检查方法转篮法以100转/分钟为主;桨法以50转/分钟为主。 应该注意的是(1)溶出介质的体积需使药物符合漏槽条件,大杯法(第一、二法)常用体积为500~1000ml,小杯法(第三法)常用体积为100~250ml。

药物溶出释放比较研究基本方法

药物溶出释放比较研究基本方法 一、基本原则 药品获准上市后,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是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保证批间产品质量一致性有重要作用。当药品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地点和生产规模等发生变更后,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是比较变更前后产品相似性或差异程度的重要方法和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微小的处方、工艺、产地等方面变更,一般通过溶出度和释放度比较研究已可以证明变更前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方法需符合药典有关规定。由于溶出/释放比较研究可能需采用与原上市注册时不一致的方法,此时应注意进行相应的方法学验证,注意研究这些方法对区分药品质量及体内行为的分辨能力。 二、药物溶出比较研究基本方法 口服固体制剂给药后体内吸收主要依赖于制剂中药物溶解、溶出及药物在胃肠道的通透性等方面,基于这一过程中药物溶解、溶出的重要性,体外药物溶出行为与体内药物吸收在某些情况下是相关的。药物的水溶解性、药物对肠壁的通透性是溶出比较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同特性的药物研究工作侧重点不尽相同。 药物水溶解性、通透性本文附注有相应说明,具体界定及研究工作可参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

如果无法判定药物是属于高通透性,还是低通透性的,建议根据药物的水溶解性,分别参照下述1.2项或1.3项进行变更前后溶出行为比较研究。 1、实验方法 1.1、原料药属于高溶解性,高通透性的 一般认为餐后胃平均保留(排空)T50%是15~20分钟。因此,当此类药物在0.1N盐酸中15分钟溶出85%以上时,一般认为药物体内吸收速度与程度不再依赖于胃排空速率,这种情况下,只要处方中不含显著影响药物吸收的辅料,药品一般不会有生物利用度方面的问题。反之,如果药物溶出比胃排空速率慢,则需要在多种介质中对药物溶出行为进行考察。 此类药物溶出比较试验介质建议首先选择900mL0.1N HCl,可采用药典收载的转蓝法(转速100rpm),也可选择药典收载的桨法(转速50rpm)。如果15分钟内药物溶出85%以上,则不需要再比较其他pH条件下或介质中药物溶出情况。 如果15分钟内药物溶出未达到85%,则需要按下述1.2或1.3对变更前后溶出行为进行比较。 1.2、原料药属于高溶解性,低通透性的 此类药物由于通透性低而溶解性好,体内吸收的主要限速步骤是药物的渗透过程,而不是药物的溶出过程。因此,

溶出度测定方法

影响因素试验的溶出度测定 测定方法参照美国药典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质量标准。 照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 D第一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一法蓝法)的装置,以pH6.8磷酸二氢钾缓冲液(1000ml水中加入6.8g磷酸二氢钾,用0.2N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为6.8 ± 0.1)1000ml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100转,按溶出度测定法依法操作。分别于预定时间取溶液5ml滤过(并及时向溶出杯中补充同温度的溶剂5ml),取续滤液用释放介质稀释至适当浓度,照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IV A),在232nm处测定吸光度。另精密称取盐酸二甲双胍对照品适量,用释放介质配制成约5μg/ml浓度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计算出每片的释放度。 一、溶出介质的配制 用电子天平称量磷酸二氢钾(固体)xxxg,氢氧化钠(固体)xxxg,置1000ml 烧杯中,用800ml蒸馏水溶解后,倒入10L广口瓶中,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0L,配得缓冲介质。 二、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各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溶出介质溶解并定溶至刻度;用1ml移液管各精密量取1ml至50ml容量瓶中,用溶出介质定溶至刻度。. 各样品称量值自己列出。 三、试验过程 向溶出仪6个溶出杯中各加入1000ml已配好的溶出介质,加热,待溶出杯中溶液温度达到37℃后,将6片药片同时放到6个溶出杯中后,立即开始搅拌并计时。在1h、3h、5h、7h、10h时,用10ml的注射器各取样5ml,同时向溶出杯中补加同温度溶出介质5ml。 1h、3h样品取出后,过0.45um微孔滤膜,弃去2ml初滤液,取3ml续滤液;1h样品稀释25倍后测其吸光度;3h样品稀释50倍后测其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见下表 计算公式:(1)校正因子f f=(f1+f2+f3)/3 f1=C1/A1; f2=C2/A2; f3=C3/A3 C1、C2、C3:三份对照品的浓度 A1、A2、A3:三份对照品的吸光度 (2)累积释放度 result=(f*A*n*v+C1h*5+ C3h*5+…..)*v*100/m

中国药典中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的英文

我国药典中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的英文 一、概述 我国药典中的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是评价药物在体内释放的速度和 程度的重要方法。该方法对于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学具有重 要意义。掌握我国药典中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的英文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药物研究和交流。 二、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的中文表述 在我国药典中,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的中文表述为“溶出度与释放 度测定法”。 三、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的英文表述 在进行翻译时,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的英文表述为“Dissolution and Release Test”. 四、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的具体步骤 1. 准备溶出溶出度和释放度测定仪器及试剂。测定仪器包括溶出仪和 释放仪,试剂包括模拟胃液、模拟肠液等。 2. 将试验药物制成适宜的制剂形式,如片剂、胶囊剂等。 3. 进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洗试剂槽、浸泡测量器具等。 4. 设置测定仪器的条件,包括温度、转速等。 5. 通过适当的方法将试剂加入测定仪器中。

6. 开始测定,记录溶出曲线和释放曲线。 7. 根据测定数据,计算出溶出度和释放度的相应参数。 五、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的意义 通过溶出度和释放度测定法,可以评价药物在不同制剂形式中的释放速度和程度,进而指导药物的配方设计和制备工艺的改进。 六、结论 掌握我国药典中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的英文表述及具体步骤对于开展国际间的药物研究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在药物生产和研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七、参考文献 1. 《我国药典》 2. International Pharmacopeia standards八、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的应用 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在药物研究和开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药物设计阶段,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该方法评估不同制剂形式的药物释放性能,选择最佳的制剂形式以提高药效。在药物生产过程中,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可以用来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和稳定性,确保药物品质符合要求。在药物仿制、新药上市前的评价和研发过程中,该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准确理解和掌握我国药典中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的英文表述及具体步骤对药物研究和开发工作者至关重要。

简述溶出度测定第一法的操作方法

简述溶出度测定第一法的操作方法 溶出度测定是制药行业中常见的一种分析方法,用于评估药物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其药效。溶出度测定第一法是一种经典的操作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其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测定药品的溶出度,为制药工艺和制剂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 溶出度是指药物在给定条件下释放出来的药物含量。第一法通常用于测定片剂、胶囊和其他形式的固体制剂中药物的溶出度。实验中使用溶出度仪对药品进行测试,通过测量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来确定药物的溶出度。 三、实验步骤 1.准备药品样品,一般选取10个样品进行测试,并记录其质量和批号。 2.将药品样品制成固定形状,如片剂或胶囊,并进行必要的包装和标记。 3.配置溶出介质,如使用pH 7.2磷酸盐缓冲液,在溶出仪中先预热。 4.将样品放入预热好的溶出仪中,设置温度和振荡速度。 5.记录药品在给定时间间隔内的溶出度,一般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直至测试时间结束。 6.将收集的药水样品测量其吸光度或药物含量,并计算出溶出度。 四、注意事项 1.药品样品的制备应遵循质量控制要求,并作好防护工作。 2.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和条件,避免其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和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3.溶出仪的设置和操作应准确无误,对于不同类型的药品和制剂要根据其特性进行调整。 4.每次记录时应准确记录时间和药水样品的吸光度值,并进行多次测定和平均值计算。 5.实验室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及设备的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结果应按照标准格式记录,包括药品名称、溶出介质、溶出度曲线图、溶出度值 及统计分析。根据不同药品的特性和制剂结构,需要进行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录和分析,以 确定药品的溶出度和释放规律。 六、实验总结 通过溶出度测定第一法的实验操作,可以准确测定药品在给定条件下的溶解度和溶出度,为制药工艺和制剂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在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和准确性,避免因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等因素影响测定结果,确保实验顺利完成。

溶出度测定操作规程

GMP管理文件 一、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S药典(2005年版)一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片剂溶出度的检查。 三、目的:本标准规定了片剂溶出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四、责任者:质检人员。 五、正文: 1、简述释放度系指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肠溶制剂等规定 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缓释、控释、肠释制剂的分类照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的规定。 2、仪器与用具溶出度检测仪 3、操作方法 第一法照溶出度测定法项下进行,但至少采用三个时间取样,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u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内完成,并及时补充所耗的溶剂。 取滤液,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每片(个)的释放量。

结果判定除另有规定外,符合下述条件这一者,可判定为符合规定; (1)6片(粒)中,每片(粒)在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均未超出规定范围; (2)6片(粒)中,在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但未超出规定范围的10%,且在每个时间点测得的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 范围; (3)6片(粒)中,在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的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的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应另取6片(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在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的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的20%,且其平均释量未超出规定范围。 以上结果判断中所示超出规定范围的10%、20%是指相对于标示量的百分率(%),其中超出规定范围10%是指: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不低于低限的-10%,或不超过高限的+10%;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应包括最终时间则得的释放量。 第二法 用于肠溶制剂

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方法

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方法 溶出度是指固体药物在一定温度和一定条件下溶解到介质中的程度, 一般使用溶出度仪来进行测定。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包括: 1.离体释放法:将药物样品装入溶出度杯中,并将溶出度杯放入溶出 度仪中,通过搅拌或振荡,使介质中的药物溶解,并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 测定溶出度。离体释放法适用于针对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测定。 2.血浆蛋白结合法:药物在体内往往与血浆蛋白结合,只有游离态的 药物才能被有效地吸收和发挥药效。该方法通过测定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 合率来评估药物的体外释放动力学特性。 3. 细胞透过性法:该方法主要用于研究药物在体内过程中的渗透和 吸收性能,常用的方法包括Caco-2细胞模型和MDCK细胞模型等,通过测 定药物透过透过率或透过系数来评估溶出度。 释放度是指药物在给定时间范围内从给定剂量的制剂中释放到介质中 的比例。一般采用释放度仪来进行测定,常用的释放度测定方法包括: 1.离体释放法:该方法通过将给定剂量的固体药物制剂装入释放度杯中,将释放度杯放入释放度仪中,通过搅拌或振荡,使药物从制剂中释放,然后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测定释放度。该方法适用于评估固体制剂的释放度。 2.体内释放法:该方法用于研究药物在体内释放的动力学特性。通常 将药物制剂直接给予动物内,通过采集从体内取出的样品,使用分析方法 来测定药物的释放度。

3.微弹簧法:利用微弹簧将药物制剂固定在其表面,然后将微弹簧放入释放度仪中,通过弹簧的压缩来实现药物的释放。该方法适用于固体制剂和微球制剂的释放度测定。 总结起来,溶出度和释放度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离体释放法、血浆蛋白结合法、细胞透过性法、体内释放法和微弹簧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能够获得药物在溶解和释放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为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溶出度和释放度指导方法

溶出度和释放度指导方法 溶出度和释放度是药学领域中对药物溶解和释放性能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溶出度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固体药物溶解成溶液中的可溶性药物的能力;释放度则是药物从固体制剂中迅速或逐渐释放的程度,并在生理环境中可用于吸收的方式。在新药研发、药物质量控制和制剂设计中,准确评价药物的溶出度和释放度对于保证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溶出度和释放度的基本原理、评价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指导。 首先,溶出度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离线法和在线法两种。离线法是指将固体药物溶于溶剂中,然后通过分析溶液中的药物浓度来计算溶出度。常见的离线法有体外流散器法、漏斗法和取样分析法等。在线法是指通过测量固体药物溶解的速度或离子浓度来评价溶出度,常见的在线法有离子选择电极法和超过饱和法等。在选择评价方法时,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制剂特点进行选择,并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其次,释放度的评价方法则包括离线法和在线法以及体外-体内相关性评价。离线法是指将固体制剂放入溶液中,然后通过分析溶液中的药物浓度来计算释放度。离线法常用的方法有振荡器法、滚筒法和静态曲线法等。在线法是指通过测量药物的溶解速度或药物在释放过程中相关参数的变化来评价释放度,常见的在线法有闪光法、荧光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等。体外-体内相关性评价是指通过体外释放度和体内药物吸收性能的相关性来评价释放度。该评价方法包括体外结构亲和法、体外模型预测法和体外-体内连用法等。在选择评价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要求进行选择,并综合考虑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最后,为能够准确评价溶出度和释放度,需要注意以下指导原则:

1.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溶出或释放介质,根据药物的溶解性质和释放机 制进行选择。例如,根据药物的疏水性或亲水性选择适当的溶剂和pH值。 2.控制测试条件的一致性,例如温度、搅拌速度和介质的体积等。确 保在不同批次或不同实验中的条件一致,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3.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技术。不同的药物和制剂需要选择适当的评 价方法,根据所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来评估溶出度和释放度。 4.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和限度。根据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要求,建立 合适的评价标准和限度,以判断溶出度和释放度是否符合要求。 5.结合体外和体内评价结果进行评价。通过结合体外和体内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药物的溶出度和释放度,为进一步的药物研发和制剂 设计提供指导。 总结起来,溶出度和释放度是药物溶解和释放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控制测试条件的一致性,建立 合适的评价标准和限度,并结合体外和体内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这些 指导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药物研发和制剂设计,提高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溶出度是指药物在特定条件下从固体制剂中释放出来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固 体制剂释放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正确的测定溶出度对于评价固体制剂的质量、疗效和生物利用度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溶出度测定方法。 1. 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仪器。 常见的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仪器有流体循环式溶出度仪、桨式溶出度仪和振荡 式溶出度仪。不同的仪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固体制剂,选择合适的仪器对于准确测定溶出度至关重要。 2. 流体循环式溶出度仪测定方法。 流体循环式溶出度仪是一种常用的溶出度测定仪器,适用于片剂、胶囊等固体 制剂的溶出度测定。测定时,将制剂样品放入溶出度仪的样品槽中,加入模拟消化液,通过循环泵将模拟消化液循环流动,模拟体内环境,测定药物的释放速度和程度。 3. 桨式溶出度仪测定方法。 桨式溶出度仪适用于颗粒、颗粒包衣制剂等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测定。测定时, 将制剂样品放入溶出度仪的样品槽中,加入模拟消化液,通过桨的旋转将模拟消化液搅拌,促使药物释放,测定溶出度。 4. 振荡式溶出度仪测定方法。 振荡式溶出度仪适用于颗粒、颗粒包衣制剂等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测定。测定时,将制剂样品放入溶出度仪的样品槽中,加入模拟消化液,通过振荡器将模拟消化液振荡,促使药物释放,测定溶出度。 5.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溶出度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合适的溶出度测定仪器,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控制好测定条件,包括温度、pH值、搅拌速 度等因素,保证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最后,进行测定时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人为因素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总结。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测定 仪器和严格控制测定条件对于准确测定溶出度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测定方法,才能准确评价固体制剂的释放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对于大家有所帮助。

溶出度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溶出度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溶出度(释放度)检测是药物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测试之一,用于评估 药物的溶出性能。溶出度测试可以确定药物在固体药物制剂中的药物溶出 速率,从而判断药物的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本文将介绍溶出度检测方 法的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1.仪器和试剂准备 (1)溶出度仪器:常用的溶出度仪包括旋转篮法、磁力驱动法和流 动池法等。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仪器。 (2)溶出介质:根据药物特性选择适当的溶出介质,如水、缓冲液、模拟胃肠液等。 (3)试剂:如酸或硷,用于调整溶出介质的pH值。 2.样品制备 (1)固体制剂:称取一定重量的固体制剂,放入溶出度仪的样品容 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出介质,封闭样品容器。 (2)液体制剂:取一定量的液体制剂,放入溶出度仪的样品容器中,封闭样品容器。 3.溶出度测试条件设定 (1)旋转篮法和磁力驱动法:设定速度、旋转篮或磁力驱动子的数 量等。 (2)流动池法:设定流速、温度和流动池的体积等。 4.溶出度测试操作

(1)样品容器准备:根据所选的溶出度仪器选择适当的样品容器。 (2)样品装载:将样品容器放入溶出度仪器中,根据仪器要求加入预定体积的溶出介质。 (3)测试条件设定:根据所选的溶出度仪器设定相应的测试条件,如速度、温度等。 (4)样品测试:启动溶出度仪器,按照设定条件进行样品测试。 (5)结果记录:根据溶出度仪器的要求,记录样品测试结果。 5.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1)计算溶出度:根据样品测试结果,计算出药物的溶出度或释放度。 (2)结果分析:对溶出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偏差等。 二、方法建立 1.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根据药物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出度仪器和溶出介质。 2.设定溶出度测试条件,包括旋转篮法、磁力驱动法或流动池法的相关参数。 3.开展溶出度测试,根据所选的溶出度仪器和条件进行样品测试。 4.收集测试数据,根据测试结果计算药物的溶出度或释放度。 5.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统计学方法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溶出度测定方法

溶出度测定方法 溶出度测定方法是用来研究介质中溶质分子的溶出行为的一种 实验技术。它是对对外界条件(如温度、pH值等)对溶质溶解度的影 响以及各种界面作用所造成的影响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实验手段。溶出度分析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多种复杂的物理和化学物质溶质特性,以此来探究其在消费品和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它在制药、食品、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溶出度测定方法主要有三大类:溶出滴定法、电极滴定法和新型溶出测定方法。其中,溶出滴定法是最常用的测定方法,它主要应用于溶质的量测定、溶出率的测定和比表面积测定,它的基本原理是按一定的外界条件将溶物从介质中溶出,并用滴定法测定溶物的具体量。电极滴定法则是采用电极法测定溶质相关的参数,常用于研究溶质在不同外界条件下的性质及溶解度,如温度、pH等。新型溶出测定方 法则是近几年出现的,它采用数字管理和光学技术,通过对溶质表面积的测定以及温度、pH值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实时控制,对溶质溶出 行为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使溶出测定更加准确和精确。 溶出度测定方法在研究物质溶出行为时,一般要求在恒定的温度、pH值等外界条件下,控制所涉及物质的体积大小、粒度分布和溶质 含量,以便控制溶物溶出行为。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有时需要选择不同的测试仪器,如溶质分子较小时,可以采用气体溶出仪;溶质分子较大时,可以采用固定体积的测试仪器。另外,溶出度测定时还需考虑和采取防腐措施,避免溶质在长期测定过程中受到污染造成测

试结果的失真。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以及操作的复杂性,使它成为溶质溶出行为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它不仅可以用来研究各类化学物质溶出行为,而且还可以用于传播药物、气体污染物等控制,从而为消费品和环境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溶出度测定方法也越来越普及,以期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 溶出度测定方法虽然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经十分发达,但是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如简化操作步骤、提升操作的准确度等,以保证更准确精确的测试结果。未来,我们将继续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期为消费品和环境测试提供更加可靠、准确的测试结果。 总之,溶出度测定方法是用来研究介质中溶质分子的溶出行为的一种重要实验技术。它可以用来研究多种复杂的物理和化学物质溶质特性,以此来探究其在消费品和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并且在制药、食品、环境科学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今后,我们将继续为它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更多的支持,以期在消费品和环境测试提供更加可靠、准确的测试结果。

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释放度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简述 1.1 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D)系指测定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它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温度、介质、搅拌速率等条件下,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用以监测产品的生产工艺,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1.2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第三法用于透皮贴剂。 1.3 凡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2 仪器装置 2.1 第一法与第二法均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C)项下所示的仪器装置。 2.2 用于透皮贴剂的第三法,其搅拌桨与溶出杯按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C第二法),并与网蝶组成其桨碟装置。 2.2.1 网碟用不锈钢制成,分上层网碟和下层网碟,其形成尺寸见(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Ⅹ D)项下所示附图。 2.2.2 搅拌桨的下端与上层网碟的距离应为25mm±2mm,将透皮贴剂固定于两层碟片的中央,释放面向上,再将网碟水平置于溶出杯

下部,并使贴剂与桨叶底部平行。 3 第一法用于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 3.1 测定法照各品种“释放度”项下方法测定,在规定取样时间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µ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和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并及时补充用温度同体积的释放介质。滤液按照个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出不同取样时间点每片(粒)的释放量和6片(粒)的平均释放量。 3.2 结果判定 3.2.1 除另有规定外,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判为符合规定:(1)6片(粒)中,每片(粒)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得超出规定范围; (2)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但未超出规定范围10%,且每个时间点测得的 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 (3)6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释放量,如有1~2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但未 超出规定范围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超出规定范围,应另取6 片(粒)复试;初、复试的12片(粒)中,每个时间点测得的 释放量,如有1~3片(粒)超出规定范围,其中仅有1片(粒)超出规定范围10%,但未超出规定范围20%,且其平均释放量未 超出规定范围。 3.2.2 除另有规定外,判为不符合规定者,举例如下:

释放度测定方法学

2.2zIP中空微球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2.2.1释放度测定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二部附录XC溶出度测定法第三法装置,照XD第 一法测定微球的释放度。精密称取z1P中空微球适量(约相当于zIP1omg)装入2 号胃溶胶囊,置于250mL释放介质中进行释放度测定,温度为(37士0.5)℃,转速为150rpm。分别于l,2,4,8,12,20,24h各取样smL(同时补加相同温度相同体积的相应释放介质),用0.8林m微孔滤膜过滤。将胶囊壳分别溶于相应的释放介质作为空白对照,于315nm波长处测定紫外吸收度。 2.2.2放介质的选择 分别以250mL的O.lmol.L一’盐酸溶液、1%吐温80o.lmol.L一’盐酸溶液、20% 异丙醇0.lmol·L一’盐酸溶液、200,0乙醇o.lmol·L一‘盐酸溶液、o.250,ososo.lmox·L一‘盐酸溶液、pBS(PH=6.8)溶液和0.25%sDS的pBS(pH=6.8)溶液为释放介质,按本章2.2.1项进行释放度测定,计算药物的累计释放度, 2.2.3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ZIP对照品12.50mg,加入适量无水乙醇于烧杯中溶解,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配制成250.00pgmL一’的储备液。分别取储备液适量于lomL容量瓶中,用0.25%sDso.lmol·L一’盐酸溶液定容,分别配制成浓度为1.00,2.00,4.00,5.00,16.00,32.00,so.oopg·mL一’的zIP标准工作液,于315nm处测定其吸收度,以吸收度(A)对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 2.2.4回收率 分别精密吸取2.2.3项下250.00此·mL一’ZIP储备液适量,加入相应比例的空白微球,溶解后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25%sDSO.1mol.L一‘盐酸溶液定容,摇匀,配制成低、中、高(4.00,16.00,32.00林g·mL一’)3种浓度的zIP溶液,0.5林m微孔滤膜过滤,于315nm处测定吸收度,计算ZIP的回收率, 2.2.5精密度 分别吸取适量250.00陀·mL一’ZIP储备液,用0.25%sDso.lm。卜L一’盐酸溶液配制成低中高(4.00,16.00,32.00陀·mL一’)3种浓度的zIP溶液,一天内各测定5次,计算日内精密度;连续测定5天,计算日间精密度, 2.2.6稳定性 取处方量辅料,分别加入适量zIP对照品,置0.25%sDso.lm。卜L一’盐酸溶液250mL中,配制成低中高三种浓度的溶液。按本章2.2.1项释放度测定方法,在温度为(37士0.5)oC,转速为15orpm条件下,分别于。、4、s、12、24h各取样smL,用0.8林m微孔滤膜过滤后,于31snm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计算RSD 值,

中国药典溶出度_溶出度-2015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201兹舉版0931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 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普通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制剂中也称释放度。 仪器装置第一法(篮法> (1)转篮分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或其他惰性材料制成,其形状尺寸如图1所示。篮体A由方孔筛网 (丝径为 0. 28mm士 0. 03mm,网孔为 0. 40mm士 0. 04mm) 制成,呈圆柱形,转篮内径为20.2mm±0mm,上下两端都有封边。篮轴B的直径为 75mm士0.35mm,轴的末端连一圆盘,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一通气孔(孔径为 Omm土0.5mm);盖边系两层,上层直径与转篮外径相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相同;盖上的3个弹簧片与中心呈120。角。 (2)溶出杯一般由硬质玻璃或其他惰性材料制成的底部为半球形的1000ml杯状容器,内径为102mm 土 4mm(圆柱部分内径最大值和内径最小值之差不得大于0.5mm),高为185mm ±25mm;溶出杯配有适宜的盖子,盖上有适当的孔,中心孔为篮轴的位置,其他孔供取样或测量温度用。溶出杯置恒温水浴或其他适当的加热装置中。 (3)篮轴与电动机相连,由速度调节装置控制电动机的转速,使篮轴的转速在各品种项下规定转速的士4%范围之内。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均不能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包括装置所处的环境)。转篮旋转时,篮轴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离均不得大于2mm,转篮下缘的摆动幅度不得偏离轴心 Omm。 (4)仪器一般配有6套以上测定装置。 75±0.35 75±0.35 20.2 士 0 - I O.IS8+|..9£ ZZ olr+lofs ■ 70±5,0 - 单位咖图1转篮装置图2搅拌桨装置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1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 技术指导原则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度试验的一般要求;(2)根据生物药剂学特性建立溶出度标准的方法;(3)溶出曲线比较的统计学方法;(4)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即采用体外溶出度试验代替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考虑。 本指导原则还针对药品的处方工艺在批准后发生变更时,如何通过溶出度试验确认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提出了建议。附录对溶出度试验的方法学、仪器和操作条件进行了概述。 二、背景 固体制剂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或释放、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以及在胃肠道的渗透。由于药物的溶出和溶解对吸收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体外溶出度试验有可能预测其体内行为。基于上述考虑,建立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如片剂和胶囊)体外溶出度试验方法,有下列作用: 1.评价药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 2.指导新制剂的研发; 3.在药品发生某些变更后(如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场所变更和生产工艺放大),确认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在药品批准过程中确定溶出度标准时,应考虑到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溶出行为及药代动力学特性等因素,以保证药品批间质量的一致性、变更以及工艺放大前后药品质量的一致性。 对于新药申请,应提供关键临床试验和/或生物利用度试验用样品以及其他人体试验用样品的体外溶出度数据。对于仿制药申请,应在溶出曲线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溶出度标准。无论是新药还是仿制药申请,均应根据可接受的临床试验用样品、生物利用度和/或生物等效性试验用样品的溶出度结果,制定溶出度标准。 三、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和渗透性,推荐以下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Amidon 1995): 1类: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 2类: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 3类: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 4类:低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 上述分类原则可作为制定体外溶出度质量标准的依据,也可用于预测能否建立良好的体内-体外相关性(IVIVC)。在37±1℃下,测定最高剂量单位的药物在250mL pH值介于1.0和8.0之间的溶出介质中的浓度,当药物的最高剂量除以以上介质中的药物浓度小于或等于250mL时,可认为是高溶解性药物。一般情况下,在胃肠道内稳定且吸收程度高于85%或有证据表明其良好渗透性的药物,可认为是高渗透性药物。

实验室溶出度测定法规程

实验室溶出度测定法规程 目的:建立溶出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溶出度测定。 责任:质检员实施本操作规程,检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程序: 1.简述 1.1溶出度(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C)是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它是评价药物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 1.2溶出度测定法是将某种固体制剂的一定量分别置于溶出度仪的转篮(或烧杯)中,在37.0±0.5℃恒温下,在规定的转速、溶剂中依法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测定其溶出的量。 1.3本方法适用于片剂、胶囊剂及颗粒剂的测定。 1.4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三种测定方法,第一法转篮法第二法桨法及第三法小杯法。 1.5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2.仪器与用具 2.1溶出度仪 2.1.1仪器的组成溶出度仪主要由电动机、恒温水浴、篮体、篮轴、搅拌桨、圆底烧杯及杯盖组成,详 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C。 2.1.2仪器的装置与使用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及中国药典的规定进行安装与使用。 2.1.3仪器的校正为使同一药物的溶出度测定得到良好的再现性,应对新安装的溶出度仪采用溶出度校正片进行校正,对已使用过的仪器也应定期(或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校正。 2.1. 3.1溶出度校正片分崩解型和非崩解型两种,崩解型为泼尼松片,非崩解型为水杨酸片。目前国内仅有非崩解型校正片。 2.1. 3.2校正前,应先调式所用仪器。 2.1. 3.3溶剂:磷酸盐缓冲液(PH7.4)。配制方法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V D,要求PH值为7.40±0.05,临用前脱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