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合集下载

组织胚胎学复习完整版

组织胚胎学复习完整版

绪论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超微结构:又称为亚显微结构。

指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测到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如各种细胞器。

3.电子密度:亦称电子射线密度。

系指电子射线散射的物质密度。

用透射型电镜观察材料时,则电子射线散射能力强的物质越密的地方观察越暗,这些部分一般称之为高电子密度。

4.嗜碱性:组织和细胞中若含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如苏木素等有较强的亲和力,结果呈现深浅不等的蓝色,这种物质具有的染色特性称为嗜碱性。

5.嗜酸性:组织和细胞中若含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如伊红等有较强的亲和力,结果呈现深浅不等的红色,这种物质具有的染色特性称为嗜酸性。

6.嗜中性:对两性燃料均不亲和的为嗜中性。

7.异染性:有些组织或细胞的结构染色时会呈现出与染料完全不同的颜色,这种颜色上的异常就称为异染性。

8.HE染色:即前述的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染色的方法。

9.PAS染色:即过碘酸雪夫式反应,是一种组织或细胞化学染色法,常用于显示糖类成分的存在。

10.嗜银性:银染中,有些组织结构不能直接使硝酸银还原,必须加入还原剂方能显色,称嗜银性。

11.亲银性:银染中,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硝酸银还原而显色,称亲银性。

12.什么叫组织?基本组织包括哪几大类?答:组织是在胚胎发育时期形成的,由一些形态相似和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的结构。

组织分类:由于细胞的特性不同,机体内的组织也相应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13.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测量单位分别是什么?光镜和电镜的分辨率分别是多少?答:光镜:分辨率为0.2μm,放大倍数约为1000倍;电镜:分辨率为0.2nm,比光镜高1000倍,可放大几万倍到几十万倍,因此电镜能观察到细胞的更微细结构。

在光镜与电镜下进行观察,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为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这些单位间的关系如下:μm(微米)=10-3mm(毫米);nm(纳米)=10-3μm(微米) 14.石蜡包埋制作切处的主要步骤有哪些?透明、脱水、包埋等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主要步骤有:取材与固定、脱水与透明、浸蜡与包埋、切片与贴片、染色与封固。

细胞生物学模拟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细胞生物学模拟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细胞生物学模拟练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关于线粒体蛋白的描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蛋白是从其他线粒体蛋白生成的B、一些线粒体蛋白由线粒体编码和合成,而其他的则从细胞质运入C、部分线粒体蛋白由线粒体合成后转运到细胞质中D、所有线粒体蛋白都是由线粒体编码和合成的E、所有的线粒体蛋白都是由细胞质输入的正确答案:B2、根据信号肽假说,引导核糖体附着到内质网膜上去的信号肽是A、核糖体上开始合成的一段多肽B、核糖体小亚基上的一段多肽C、核糖体大亚基上的一段多肽D、SRP颗粒E、tRNA分子上的一段顺序正确答案:A3、细胞衰老表现为A、酶活性降低B、以上均是C、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降低D、细胞体积缩小E、细胞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降低正确答案:B4、原核细胞不具有的特征是A、没有细胞内膜系统B、细胞大小平均为1~10μmC、染色质不含组蛋白D、有核膜、核仁、核基质等构造E、有拟核正确答案:D5、衰老细胞的细胞核最明显的变化是A、大量的核仁裂解B、细胞核体积减小C、核膜破裂D、凋亡小体出现E、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化正确答案:E6、提取凋亡细胞内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应该看到的DNA条带情况是A、位于顶部的粗亮条带B、梯状条带C、弥散状条带D、顶部粗亮条带下部弥散状条带E、无任何条带正确答案:B7、与单细胞生物相比,高等多细胞生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细胞体积大B、细胞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C、细胞寿命长D、细胞数量多E、细胞高度特化正确答案:E8、将固定后的组织进行切片前还需要进行包埋。

关于包埋不正确的说法是A、包埋剂一般不会影响后续染色结果B、常用的包埋剂有石蜡和各种树脂C、包埋有利于维持组织原来的形态结构D、通过包埋可以克服组织软硬不均的问题E、包埋会改变原本的组织形态结构正确答案:E9、具有酶活性的RNA分子称为A、hnRNAB、小分子RNAC、RNA酶D、催化RNAE、核酶正确答案:E10、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理论分辨率为B、2nmC、20μmD、20nmE、0.2μm正确答案:E11、下列不属于氧化磷酸化的特征的是A、可以形成质子移动力B、ATP合酶与膜结合C、跨线粒体内膜形成电化学梯度D、ATP合酶复合体催化ATP的合成E、磷酸直接从底物转移到ADP上正确答案:E12、下列哪一项是影响微管体外组装的最为重要的条件A、钙离子B、GTPC、pH值D、温度E、ATP正确答案:B13、患儿,男,1岁,因“面色苍白半年余”入院。

饲养层细胞、成纤维细胞、滋养层细胞

饲养层细胞、成纤维细胞、滋养层细胞

中文名称:饲养层细胞大鼠胚胎干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培养英文名称: feeder layer cell定义:在细胞培养中起分化抑制作用的单层贴壁细胞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二级学科)所谓饲养层细胞就是指一些特定细胞(如颗粒细胞、成纤维细胞、输卵管上皮细胞等已在体外培养的细胞),经有丝分裂阻断剂(常用丝裂霉素)处理后所得的细胞单层。

是细胞培养,尤其是胚胎干细胞培养常用的生长增殖促进剂和分化抑制剂。

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是结缔组织中最常见的细胞,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

根据细胞不同的功能活动状态,将细胞分为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二型:成纤维细胞是功能活动旺盛的细胞,细胞和细胞核较大,轮廓清楚,核仁大而明显,细胞质弱嗜碱性,具明显的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活动;纤维细胞(fibrocyte)功能活动不活跃,细胞轮廓不明显,核小体着色深,核仁不明显,细胞质少。

此二型细胞可互相转化。

在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还以其成熟状态—纤维细胞的形式存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变。

不同类型的结缔组织含成纤维细胞的数量不同。

通常,疏松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数量比同样体积的致密结缔组织中所含成纤维细胞的数量要少,故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多以真皮等致密结缔组织为取材部位。

在国王学院研究人员一项针对小鼠的研究中,发现小鼠皮肤中的成纤维细胞至少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结缔组织上层的成纤维细胞,它们是皮肤毛囊形成所必须;另一种则是结缔组织下层中的成纤维细胞,这部分细胞负责制造大部分的皮肤胶原纤维,触发受损皮肤的修复。

通过皮肤表皮信号的刺激可增加成纤维细胞的数量,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增多有助于伤口愈合过程中毛囊的形成,进而降低皮肤愈合后落下疤痕的几率。

研究表明,皮肤的厚度和成分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改变,老年人的皮肤很容易受伤,且不易愈合,这很可能是因为上层皮肤成纤维细胞缺失所致,假设找到方法刺激这些细胞生长,就有可能恢复皮肤的弹性,同样还能刺激毛囊形成,减少疤痕。

组织学及胚胎学重点难点考试要点

组织学及胚胎学重点难点考试要点

1血睾屏障:血睾屏障组成包括毛细血管皮及其基膜、疏松结缔组织、生精小管界膜、支持细胞间的严密连接,其中严密连接是血睾屏障的主要构造。

2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雄激素。

雄激素不同时期不同作用。

胚胎发育时期:促进生殖管道以及生殖器的发育。

青春期以后:促进精子的形成和外生殖器和睾丸的成熟,促进第二性征发育。

成年期:维持性功能、第二性征。

也可以分泌少量雌激素。

3上皮组织特点细胞多,间质少、有极性、无血管〔营养来自结缔组织〕、神经末梢、分布广泛、功能多样。

4 被覆上皮:单层上皮、复层上皮。

5结缔组织均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细胞演化而来。

6结缔组织的特点:细胞数量少、间质多、无极性、血管丰富、神经兴旺。

7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细胞及其功能:成纤维细胞〔当成纤维细胞静止时称为纤维细胞〕:这是疏结中最重要的细胞,嗜碱性。

胞质有较多的粗面质网以及高尔基复合体〔分泌蛋白质的功能旺盛〕成纤维细胞的分泌物构成了疏松结缔组织的各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基质。

具有损伤修复功能〔如受伤时候增生形成肉芽组织〕。

可做趋化运动。

巨噬细胞:特异性吞噬和非特异性吞噬。

抗原提呈作用。

分泌功能,分泌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嗜酸性。

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

肥大细胞:细胞充满嗜碱性且溶于水的颗粒如: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肥大细胞受到刺激时,以胞吐方式大量释放颗粒物质,还可合成白三烯,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响。

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9软骨组织的特点:无血管神经淋巴管、营养来自周围组织、形成同源细胞群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除了关节软骨外,其他软骨都附有软骨膜〔软骨膜层是成软骨细胞〕、软骨来自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细胞。

血细胞:红细胞:溶血〔输血错配血型红细胞破裂〕血影〔溶血后残留的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常见三叶核。

2左重感,3右再障。

数量最多,活泼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

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来自同一个祖先,可分化为肥大细胞〕:几乎看不到细胞核。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

第二章上皮组织1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细胞成分排列密集,细胞外基质少。

有极性。

有神经末梢,无血管,淋巴管的分布。

相邻细胞间常形成特化的连结结构2根据功能分,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被覆上皮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

3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衬贴在体腔和有腔器官内表面,根据其构成细胞的层数和细胞在垂直切面上的形态进行分类和命名。

4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淋巴管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其他:肺泡,肾小囊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等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子宫,胆囊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等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角化的:皮肤表皮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变移上皮: 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5纤毛与微绒毛的异同共同点:均为细胞膜与细胞质形成的突起不同点:微绒毛纤毛大小细小粗大结构微丝微管功能扩大表面积运动分布小肠(纹状缘)呼吸管道肾小管(刷状缘)5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

其功能主要是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摩擦,有利于血液,淋巴流动以及物质通过。

6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

7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

8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呼吸管道,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

9复层扁平上皮:表层细胞是扁平鳞片状,又称复层鳞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具有耐摩擦和阻止异物侵入的作用,受损伤后具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

10复层柱状上皮:由数层细胞组成,浅部为一层排列较整齐的矮柱状细胞。

11变移上皮:分布于排尿管道,可分为表层细胞,中间细胞,基底细胞。

变移上皮的特点是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空虚和扩张状态而变化。

12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是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

腺细胞的分泌物有酶类,黏液和激素。

东南大学农学院2021级《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21)

东南大学农学院2021级《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21)

东南大学农学院2021级《细胞生物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35分,每题5分)1. 常染色质的所有基因都具有转录活性。

()答案:错误解析:处于常染色质状态只是基因转录充分条件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常染色质并非所有遗传都具有转录活性。

2. 细胞间隙连接的连接单位叫连接子,由6个亚基组成,中间有孔道,可以进行物质的自由交换。

()答案:错误解析:不能进行自由链结,连接子具有可调节性和选择性。

3. 顺式作用因子在基因表达中起正控制作用。

()答案:错误解析:起开关的作用,至于是正控制还是负控制则是由与之作用的蛋白质决定。

4. 高尔基网膜的形成面与成熟面的形态结构不一样,形成面较厚,而成熟面较薄。

()答案:错误解析:高尔基体的形成面较薄,成熟面较厚。

5. 核糖体成熟的大小亚基常游离于细胞质中,当大亚基与mRNA结合后,小亚基才结合形成成熟的核糖体。

()答案:错误解析:核糖体成熟的大小亚基常游离于细胞质中曾,当小亚基与mRNA结合后,大亚基才结合形成成熟的核糖体。

6. 高尔基体和内质网上所有与糖基化有关的蛋白都是可溶性蛋白。

()答案:错误解析:都是整合蛋白。

7. 微丝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两种微管蛋白亚基形成,微管的主要结构成分是肌动蛋白(actin)。

()答案:错误解析:微管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两种微管蛋白亚基形成,微丝的主要结构成分是肌动蛋白(actin)。

2、名词解释(40分,每题5分)1. 核定位信号(NLS)答案:核定位定位信号是指存在于亲核蛋白中的一段含铁碱性氨基酸残基的序列,保证亲核蛋白质能通过核孔复合体转运到细胞核内。

该序列可以是连续的序列,也可以是分段的,存在于亲核蛋白的不同部位,在指导完成核输入后不是被切除,有块规信号的功能。

发育生物学名词解释

发育生物学名词解释

Chapter 11. 先成论:生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早就存在于胚胎中,随着胚胎的发育而长大。

后成论:胚胎的各个部分是在发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 嵌合发育:合子中的特殊因子在细胞分裂中的不均等分裂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它们有各自的发育命运。

调节发育:胚胎被部分移除或损失后仍能正常发育,说明胚胎发育具有可调节性。

3. 图式形成:指胚胎中细胞特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分化,形成有序的结构。

4. 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 胚胎的立体形态发生显著改变的过程,最明显的发生在原肠作用开始之后。

5. 形态素:在胚胎中形成浓度梯度分布,以影响胚胎图式发生的物质。

6. 侧向抑制作用:在有相同发育命运的一组细胞中,如果有一个细胞开始分化为该命运时,它会分泌某种抑制物质抑制其相邻细胞向同一方向分化。

7. 发育的可靠性:指发育程序必须不因环境或是个别物质浓度的暂时变化而发生本质改变。

Chapter 2、31. 卵裂期:指受精卵开始有丝分裂并产生由较小的细胞构成的囊胚(blastula)的过程;2. 囊胚期:是指从囊胚形成到原肠作用开始的发育阶段的时期。

哺乳动物的专属名词:3. 桑椹胚:已发生致密化、尚未形成中空的囊胚腔的哺乳动物囊胚4. 胚泡:已形成中空囊胚腔、未着床的哺乳动物囊胚。

5.原肠作用:指囊胚细胞有规则的移动,使细胞重排,将要发育成中胚层和内胚层器官的细胞迁入胚胎内部,将发育成外胚层器官的细胞铺展在胚胎表面。

通过原肠作用使胚胎建立起三个胚层。

6. 表皮细胞:细胞形状规则,呈方形或柱状。

细胞与细胞紧密连接成管状或片层状结构,局部或整体一起运动。

间质细胞:细胞形状不规则,细胞间松散相连,每个细胞都为一个运动单位。

7. Spemann organizer:在原肠作用开始时,位于胚孔背唇、可诱导胚轴形成的一个信号中心组织中心内的细胞自身可以产生中轴组织如notochord、prechordal mesoderm、floor plate、dorsal endoderm组织和协调背腹和前后轴线组织的形成和分化,指导其周围细胞分化为体节、神经组织、肝、胰脏等8.胚盾(embryonic shield):因深层细胞的内卷和会聚扩展而在germ ring的某处形成的加厚区,它是斑马鱼的组织中心。

3T3细胞

3T3细胞

3T3细胞3T3细胞是一种常用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株,最早由Swiss博士于1962年首次分离培养而成。

这种细胞株的发现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广泛应用于细胞增殖、转染以及癌细胞研究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3T3细胞的来源、特点、应用和培养技术。

来源3T3细胞最早来源于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细胞株。

这种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特性和易于培养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

特点3T3细胞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例如细胞形态呈纺锤状,胞质内含有丰富的胶原和其他成纤维组织,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强,细胞增殖速度快等。

此外,3T3细胞对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敏感性也很高,适合用于研究生长调控机制等方面。

应用3T3细胞在生物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细胞增殖研究:由于3T3细胞增殖速度快且易于培养,常被用于细胞增殖调控机制的研究。

2.转染实验:3T3细胞对外源基因的转染效率高,是常用的基因转染实验的细胞模型。

3.癌细胞研究:3T3细胞与癌细胞共同培养,可以模拟癌细胞在体内的行为,有助于研究肿瘤生长和扩散机制等。

培养技术培养3T3细胞的关键是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通常使用含有高糖、氨基酸、维生素和生长因子的DMEM培养基,并在37摄氏度、5%二氧化碳的培养箱中培养。

同时,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控制细胞密度和保持细胞在快速增殖状态以保证细胞的健康生长和稳定的形态。

综上所述,3T3细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株,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3T3细胞的特点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机制,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胚胎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点作者:冯永强王一兵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第07期1971年,Burrington发现胚胎皮肤创伤愈合后没有瘢痕组织学表现,首次提出“无瘢痕愈合(scarless healing)”的概念,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无瘢痕愈合机制的研究。

无瘢痕的现象只出现在孕期前2/3阶段,之后过渡为少瘢痕期,一般选择研究的无瘢痕期:人孕75~100天,大鼠14~16天,兔21~22天,绵羊60~90天[1-4],出生后则瘢痕期。

众多研究发现,胚胎无瘢痕愈合主要与环境、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基因表型等方面有关。

研究认为胚胎成纤维细胞(fetal fibroblasts,fFB)是胚胎无瘢痕愈合最主要的效应细胞[5],本文主要对皮肤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综述如下。

1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形态学皮肤fFB外形狭长,边缘不整齐,培养4~6天后会出现相暗的微粒,呈整齐的放射状排列,大小较心脏来源胚胎成纤维细胞小[6]。

在透射电镜下大鼠fFB呈长梭形,细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细胞核大,核仁明显,表面有许多短小突起,可见微绒毛核胞浆褶皱,随着传代数的增加,突起和绒毛减少,胞浆内质网扩张,排列无序,膜表明脱颗粒,胞浆出现空泡以及大小不均的板层状或同心圆状颗粒,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高尔基复合体增多,溶酶体增大增多[7-8]。

2增殖与凋亡在无血清培养基里,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情况如图1,胚胎成纤维细胞倍增时间为75.3h,正常细胞的倍增时间为41.1h,培养72h后细胞数目开始下降[9]。

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受多种因素调控,其中PDGF-BB可以作用于PDGFR-β抑制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凋亡,调节其增殖、迁移,从而对创面的愈合产生影响[10]。

3胚胎成纤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3.1胶原合成:胚胎的成纤维细胞与成体的成纤维细胞表型不同,其分泌胶原的能力强于成体,其中Ⅲ型胶原的含量比成体的高(占30~60%),与I 型胶原相比,Ⅲ型胶原更易被特异的和非特异的胶原酶所降解,代谢较快,因此最终胶原沉积较少[11],表现出无瘢痕的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Ⅲ型的比例逐渐降低,逐渐过渡为少瘢痕期,直至以瘢痕的方式愈合。

胶原的合成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其中脯氨酰羟化酶是胶原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它在胚胎早期活性明显高于成体,妊娠20周后其活性逐渐降至成体水平[12]。

交联是胶原形成的重要过程,热休克蛋白(HSP)47是一种特异的与胶原形成有关的分子伴侣。

Wang等[13]实验发现新生大鼠在皮肤创伤后HSP47 阳性成纤维细胞持续地升高;而创伤后胎鼠的HSP47及其阳性细胞与伤前比没有改变。

赖氨酸氧化酶在胶原、弹力蛋白的交联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其基础表达量在胎鼠中比较低[14]。

因此,HSP47及赖氨酸氧化酶胚胎中低表达及创伤后缺乏变化,也是胚胎无瘢痕变化的原因之一。

3.2胚胎成纤维细胞与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与成体相比,胚胎伤口富含HA,HA酶含量低,对HA的降解慢,因此胚胎皮肤高HA浓度能维持较长时间[15]。

HA存在原始HA、HA-12、HA-880糖肽片段三种形式,各有其作用,都能促使成纤维细胞粘附、增殖,使MMP-1、3mRNA增加,HA12和原始HA刺激III型胶原在创伤环境中[16],HA的合成及降解都是由成纤维细胞通过细胞表面膜受体介导的方式来主要调控的。

HA受体是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家庭的一员,胚胎真皮成纤维细胞表面CD44 的含量远远高于成年皮肤内的含量[17]。

此外,HA可促进细胞迁移、分化及创伤愈合,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炎症反应[18],这些都是HA参与无瘢痕愈合方式。

3.3成纤维细胞与外基质调节:在创口的愈合过程中蛋白水解酶等因素对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和降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胚胎成纤维细胞可以合成胶原酶、基质金属蛋白酶、明胶酶等多种蛋白酶,参与降解细胞外基质。

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和MMP9蛋白在fFB中强阳性表达,TIMP1和TIMP2表达水平则较低,MMPs/TIMPs比值较高,fFB分泌的这些酶对减少ECM沉积、使ECM分布规律、从而达到无瘢痕修复[19]。

成人FB 分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抑制物的水平较胚胎FB高,而胚胎FB分泌明胶酶B 的水平较高。

这种ECM降解蛋白酶的不同调节,反映了成人和胚胎FB 在组织重塑过程中的差异[20]。

4成纤维细胞迁移与收缩成纤维细胞的移动和收缩在创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胚胎的成纤维细胞具有较强的迁移性,其迁移能力与细胞外基质有密切关系。

fFB与新生儿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基质移动速率的比较结果显示,在I型胶原上(fetal fibroblast,15.1 mmr/hr;neonatal fibroblast,13.7mm/hr),纤维连接蛋白(13.2mm/hr,13.0mm/hr),HA(11mm/hr,9.8mm/hr)[21],HA(Hyaluronic acid,HA)对成纤维细胞的游走具有刺激作用。

另外,研究发现fFB的粘附能力没有血清依赖性,但是在含有血清的基质中迁移的比较快[22]。

同时,FB的迁移与细胞因子也有密切的关系。

TGF-β刺激胚胎FB后其收缩特性受到抑制,而成人FB则增强。

进一步研究发现,胚胎FB 受TGF-β作用后整合素α1、α2、β亚单位降低,整合素α3 亚单位和ASMA 表达无变化[23]。

肌成纤维细胞存在于胚胎早期,在受到外源性TGF-β1刺激时,一部分成纤维细胞也可以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但是这种变化是迅速而短暂的[24],并且在伤后不久即触发肌成纤维细胞凋亡,而在成人伤口中,常在伤后15~30天才开始凋亡。

胚胎无瘢痕的愈合正是肌成纤维细胞及时凋亡的结果。

它解释了胚胎伤口中虽然有肌动蛋白的沉积和肌成纤维细胞出现,但伤口却并不会发生挛缩的现象。

PGE-2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收缩,PGE-2受体激动剂也能出现类似的结果[25]。

此外,fFB的移动性还与基质的结构有关,与游离细胞相比,2D、3D活性胶原能够加速fFB的粘附移动,fFB能更迅速地充满胶原[26]。

5胚胎成纤维细胞与生物因子fFB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同时也受多种细胞因子调节。

生长因子及炎症因子与创伤愈合关系密切,并被广泛研究。

5.1成纤维细胞与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TGF与瘢痕关系最密切,TGF-β1、TGF-2、TGF-3在胚胎皮肤中都有表达,TGF-β及TGF-βR因子主要分布于部分成纤维细胞[27]。

体外实验发现早期fFB对TGF-β1刺激无应答的特征,在体内给予TGF-β1 刺激后TGF-β1自分泌反应圈的自身诱导没有表现,TGF-β3基因表达反应比较慢,TGF-β2及Ⅲ型胶原基因表达上调,这可能是实现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关键,而过量的胶原蛋白和GAG则导致瘢痕形成[28]。

fFB的TGF-β3表达比成人的高3倍,角质细胞可以使fFB的TGF-β3表达增加、TGF-β1,TGF-β2,TGF-βRI及TGF-βRII表达下调。

与角质细胞混合培养时,成纤维细胞能够产生纤维化抑制作用[29]。

核心蛋白多糖是TGF-β的调节器,可以调节TGF-β的生物活性。

它的下调可能与胚胎创伤的无瘢痕愈合有关。

Beanes 等[21]报道怀孕早期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和皮肤的核心蛋白多糖表达水平低于晚期胚胎和成体的成纤维细胞和皮肤,其低表达可能与无瘢痕愈合有关。

5.2成纤维细胞与其他生长因子:胚胎成纤维细胞受IGF-I刺激后,胶原合成受抑制,而受IGF-II刺激后胶原合成增加[30]。

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β及其受体的表达高于成体,随着胎龄的增长而下降[31],其高表达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加速愈合。

同时fFB表达的酸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却在较低的水平,这就不会使得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避免肉芽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瘢痕[32]。

5.3成纤维细胞与炎症因子:研究证实胚胎FB中IL-6、IL-8等致炎因子低表达,抗炎因子(IL-10)缺乏表达,认为无/低炎症反应是胚胎创伤愈合过程的一大特点,也是无瘢痕愈合的机制之一,新近Peranteau[33]利用病毒载体使IL-10在成体中高表达,发现确实能抑制创面炎症反应,减少异常胶原的沉积,有减轻瘢痕的作用。

但是国内学者报道胎兔伤口中的致炎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高于孕兔及成年兔,并且维持的时间也长,认为TNF-α的高表达抑制了fFB 产生胶原的能力,能够使fFB表达高水平的HA[34]。

6胚胎成纤维细胞与神经胎儿无瘢痕愈合发生的分子机制与神经的发育生长密切相关,在体外,SP等神经肽作用于成体成纤维细胞,后者释放TGF-β,促使表皮细胞迁移,而直接作用于表皮细胞时没有相应作用[35]。

SP等神经肽在胚胎创伤后水平降低,这提示神经肽可能是调节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关于神经肽对胚胎皮肤直接作用的研究鲜见报道。

此外,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基质因子如层粘连蛋白能促进神经轴突外生性生长。

因此,神经与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关系值得注意。

胚胎无瘢痕愈合与多种因素有关,从目前研究成果看,环境因素影响不大,可能主要是在创伤刺激下遗传因素发生改变,从而调控成纤维细胞的功能改变,进而引起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等分泌的改变,这说明影响是内在型的,而不是邻近分泌或者旁分泌影响,这是细胞治疗的依据所在,胚胎成纤维细胞移植或者以胚胎成纤维细胞为种子细胞的皮肤组织工程将为烧(创)伤无瘢痕修复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1]Wilgus TA,Bergdall VK,Tober KL,et al.The impact of cyclooxygenase-2 mediated inflammation on scarless fetal wound healing[J].Am J Pathol,2004,165:753-761.[2]JuliáV,Sancho MA,Martínez A,et al.Fetal skin allografts on newborn excisional wounds[J].Cir Pediatr, 2003,16(1):8-13.[3]Scheid A,Wenger RH,Schaffer L,et al.Physiologically low oxygen concentrations in fetal skin regulate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3[J].FASEBJ,2002,16(3):411-413.[4]Cass DL,Bullard KM,Sylvester KG,et al.Wound size and gestational age modulate scar formation in fetal wound repair[J].J Pediatr Surg,1997,32(3):411-415.[5]Wilgus TA.Regenerative healing in fetal ski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stomy Wound Manage,2007,53(6):16-31.[6]Gary W,Conrad,Gerald W,et al.differences in vitro between fibroblast-like cells from cornea,heart and skin of embryonic chicks[J].J Cell Sci,1977,26:119-137.[7]张诚.大鼠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鉴定及真皮层内移植存活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2006.[8]吴国强,李耀辉,刘晓艳,等.兔胚胎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574-5576.[9]Hanasono,Lum J,Carroll LA,et al.The effect of silicone gel o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levels in fibroblast cell culture[J].Arch Facial Plast Surg,2004,6(2):88-93.[10]Gao Z,Sasaoka T,Fujimori T,et al.Deletion of the PDGFR-beta gene affects key fibroblast functions important for wound healing[J].J Biol Chem,2005,280(10):9375-9389.[11]冯国平,孙广慈,管正玉,等.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形态学和胶原构成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1,17(4):239-241.[12]Vranka JA,Sakai LY,Bachinger HP.Prolyl 3-hydroxylase 1, enzyme character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family of enzymes[J].J Biol Chem,2004,279(22):23615-23621.[13]Wang ZL,Inokuchi T,Ikeda H,et al.Collagen2binding heat shock protein HSP47 expression during healing of fetal skin wounds[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2,31:179-184.[14]Colwell AS,Krummel TM,Longaker MT,et al.Early-gestation fetal scarless wounds have less lysyl oxidase expression[J].Plast Reconstr Surg,2006,118(5):1125-1129;discussion 1130-1131.[15]Colwell AS,Longaker MT,Lorenz HP.Fetal wound healing[J].Front Biosci,2003,8:s1240-s1248.[16]David-Raoudi M,Tranchepain F,Deschrevel B,et al.Differential effects of hyaluronan and its fragments on fibroblasts: relation to wound healing[J].Wound Repair Regen,2008,16(2):274-287.[17]Ravis JA,Hughes MG,Wong JM,et al.Hyaluronan enhances contraction of collagen by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adventitial fibroblasts: Role of CD44 and implications for constrictive remodeling[J].Circ Res,2001,88(1):77-83.[18]Olutoye OO,Barone EJ,Yager DR.Hyaluronic acid inhibits fetal plateletfunction:implications in scarless healing[J].J Pediatr Surg,1997,32:1037-1040.[19]李文娟,陈伟,付小兵,等.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在胎儿皮肤内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5):303-305.[20]Cullen B,Silcock D,Brown LJ,et al.The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and secretion of proteinases fromfetal and neonatal fibroblasts by growth factors[J].Int J Biochem Cell Biol,1997,29(1):241.[21]Beanes SR,Dang C,Soo C,et al.Down-regulation of decorin, 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modulator, is associated with scarless fetal wound healing[J].J Pediatr Surg,2001,36(11):1666-1671.[22]Brink HE,Stalling SS,Nicoll SB.Influence of serum on adult and fetal dermal fibroblast migration, adhesion, and collagen expression[J].In Vitro Cell Dev Biol Anim,2005,41(8-9):252-257.[23]Moulin V,Tam BY,Castilloux G,et al.Fetal and adult human skin fibroblasts display intrinsic differences in contractile capacity[J].J Cell Physiol,2001,188(2):211.[24]Rolfe KJ,Richardson J,Vigor C,et al.A role for TGF-beta1-induced cellular responses during wound healing of the non-scarring early human fetus[J]? J Invest Dermatol,2007,127(11):2656-2667.[25]Parekh A,Sandulache VC,Lieb AS,et al.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free-floating collagen gel contraction by human fetal and adult dermal fibroblasts in response to prostaglandin E2 mediated by an EP2/cAMP-dependent mechanism[J].Wound Repair Regen,2007,15(3):390-398.[26]Sandulache VC,Parekh A,Dohar JE,et al.Fetal dermal fibroblasts retain a hyperactive migratory and contractile phenotype under 2-and 3-dimensional constraints compared to normal adult fibroblasts[J].Tissue Eng,2007,13(11):2791-2801.[27]陈伟,付小兵,孙同柱.TGF2β异构体及其受体在胎儿和成人皮肤中的表达[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19(4):393.[28]Rolfe KJ,Irvine LM,Grobbelaar AO,et al.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by fetal and postnatal dermal fibroblasts[J].Wound Repair Regen,2007,15(6):897-906.[29]Colwell AS,Yun R,Krummel TM,et al.Keratinocytes modulate fetal and postnatal fibroblas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and Smad expression in co-culture[J].Plast Reconstr Surg,2007,119(5):1440-1445.[30]Kerstin J Rolfe,Alison D Cambrey,Janette Richardson,et al.Dermal fibroblasts derived from fetal and postnatal humans exhibit distinctresponses to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s[J]. BMC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07,7:124.[31]Peled ZM,Rhee SJ,Hsu M,et al.The ontogeny of scarless healing II: EGF and PDGF-B gene expression in fetal rat skin and fibroblasts as a function of gestational age[J].Ann Plast Surg,2001,47(4):417-424.[32]Chen W,Fu XB,Ge SL,et al.Ontogeny of expression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nd its receptors in human fetal skin[J].Chin J Traumatol,2005,8(6):332-338.[33]Peranteau WH,Zhang L,Muvarak N,et al.IL-10 Overexpression Decreases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Promotes Regenerative Healing in an Adult Model of Scar Formation.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J].J Invest Dermatol,2008,128(7):1852-1860.[34]冯国平,孙广慈,管正玉.胎兔、孕兔、成年兔伤口愈合中肿瘤坏死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分析[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15(6):341-353.[35]Felderbauer P,Bulut K,Hoeck K,et al.Substance P induces intestinal wound healing via fibroblasts--evidence for a TGF-beta-dependent effect[J].Int J Colorectal Dis,2007,22(12):1475-1480.[收稿日期]2008-02-22[修回日期]2008-06-14编辑/李阳利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