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题库
高中化学20项常考实验题

高中化学20项常考实验题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1、步骤:(1)计算(2)称量:4.0g(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注意事项:(1)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2)常见的容量瓶: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若配制480mL与240mL 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
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
(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4)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三、焰色反应: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2、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3、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质4、Na,K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5、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可能有K6、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Na,K的焰色四、Fe(OH)2的制备: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高中化学综合实验试题

高中化学综合实验试题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的测定实验目的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醋酸溶液的浓度。
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滴定液中已知浓度的酸或碱与待测溶液中的酸或碱发生中和反应,推断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待测醋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2.使用滴定管将酸性滴定液滴入待测溶液中,同时搅拌瓶内溶液。
3.当溶液颜色由酸性逐渐转变为中性,即达到中和终点时,停止滴定。
4.记录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待测醋酸溶液的浓度为10mol/L。
实验二:气体生成与收集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气体,并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
实验原理化学反应可以产生气体,通过合适的装置和方法可以将气体收集起来,便于研究和分析。
实验步骤1.准备好酸和碱的溶液,并将其放置在两个反应瓶中。
2.将两个反应瓶连接起来,并使用导管将气体收集瓶与反应瓶连接。
3.在气体收集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并将瓶口接闭。
4.缓慢将酸和碱溶液混合,观察气体生成,并记录下来。
5.当气体收集瓶中的水位相对稳定时,说明气体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可以停止反应。
6.计算气体的体积,确定气体的生成量。
实验结果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体积为50ml。
实验三: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电导实验,观察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实验原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能够导电,而非电解质溶液则不能导电。
通过观察电导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电解质。
实验步骤1.准备好电导仪和电极。
2.将电解质溶液倒入电导仪中。
3.连接电导仪和电极,观察仪器读数,并记录下来。
4.清洗仪器和电极,更换下一个溶液,重复上述步骤。
5.通过对比不同溶液的电导实验结果,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电解质。
实验结果溶液A和溶液B都能导电,说明它们都是电解质溶液。
以上是高中化学综合实验的三个试题,分别涉及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测定、气体生成与收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试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试题(含答案)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种仪器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A. 烧杯
B. 量筒
C. 试管
D. 锥形瓶
{答案:B}
二、填空题
2.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通常采用的分解剂是______。
{答案:过氧化氢}
三、判断题
3.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为中和反应。
(对/错)
{答案:对}
四、简答题
4. 请简述如何进行粗盐提纯实验。
{答案: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
首先将粗盐溶解在水中,然后通过过滤去除不溶物质,接着将滤液蒸发至一定程度,最后通过结晶得到纯净的盐。
}
五、计算题
5. 某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
若反应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求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答案:设参与反应的氢气质量为x,则氧气质量为8x。
根据化学方程式,2mol H2生成2mol H2O,所以x/2mol H2 =
(8x/32g/mol H2O) * 2mol H2O/2mol H2。
解得x=4g,故生成水的质量为36g。
}
以上就是本次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试题的解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化学高中实验类试题及答案

化学高中实验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实验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这通常表示溶液的pH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 变小B. 变大C. 不变D. 无法判断答案:A2. 在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什么?A. 滴定液的体积B. 溶液颜色的变化C. 滴定时间的长短D. 溶液的导电性答案:B二、填空题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需要使用的主要仪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量筒、移液管、容量瓶2. 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硫酸钠、氯化钙、五氧化二磷三、简答题1. 描述如何使用滴定管进行滴定实验。
答案:首先,确保滴定管清洁并校准。
将待测溶液装入滴定管中,记录初始体积。
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倒入滴定瓶中。
在滴定过程中,用滴定管逐滴加入标准溶液,同时不断搅拌待测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当溶液达到终点时,记录滴定管的最终体积。
通过计算体积差,可以求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2. 为什么在实验中需要使用缓冲溶液?答案:缓冲溶液能够维持溶液的pH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大,即使加入少量的酸或碱也不会引起pH值的显著变化。
这在需要精确控制pH值的实验中非常重要,如酶活性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等。
四、实验设计题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实验步骤:1. 准备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将少量硫酸铜溶液倒入试管中。
3. 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 当观察到蓝色溶液变为蓝色沉淀时,停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5. 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反应原理。
结束语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不仅可以验证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试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高中化学题库-实验操作

单选题(实验操作)1、医疗上用作收敛剂,可使机体组织收缩,减少腺体的分泌的物质是BA.明矾B.皓矾C.蓝矾2、铜粉和炭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固体的质量没有改变,则原混合物中炭粉的质量分数为BA、15.8%B、20%C、80%3、下列哪种物质常用于保护食物,以免被微生物侵蚀而腐败 BA.酒精B.食盐C.醋酸4、下列哪个试剂可除去圆珠笔A 。
A.丙酮B、酒精 C、盐水5、下列食品中,最易霉变产和黄曲霉素的是CA.苹果 B.土豆 C.花生6、能够做电视机荧光材料的物质是 CA.BaS B.CuS C.ZnS7、下列元素中的 C 污染大气或饮水时,可引起人的牙齿骨质疏松。
A.碘 B.硫 C.氟8、黄金与其它金属混合可以制成五颜六色的色金首饰,当黄金与铜按比例混合,能制成 CA、赤色金B、褐色金C、红色9、下列可以作为鉴别含甲醛水发食品的方法是 CA、看颜色是否正常B、闻是否有刺激性的异味C、以上方法均正确10、夏天被蚊虫的叮咬时,用 D 可以迅速止痒。
A、盐B、醋C、酱油11、柿饼的表面有一层白色粉末,这粉末是 C 。
A.蔗糖 B、果糖 C、葡萄糖12、铜器生锈或出现黑点,用 A 可以擦掉。
A、盐B、醋C、酒精13、不粘锅内的涂层是什么物质 C 。
A、聚氯乙烯 B聚异戊二烯 C、聚四氟乙烯14、下列哪种糖的甜度最高 C 。
A.蔗糖 B、乳糖 C、果糖15、请问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醋在生活中的应用。
( C )A、醋能醒酒B、炖骨头汤时促进骨头钙、磷溶解C、鲜花插入醋里,可数日不谢16、下面哪些物质可搭配在一起食用。
(C)A、海味与水果同食B、牛奶与橘子同食C、桔子与苹果同食17、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时遇哑泉,可致人哑,请问是哪一种物质。
BA、硫酸钡B、硫酸铜C、碳酸铜18、环境中的主要致癌因素是(B)A、物理有害因素B、化学有害因素C、生物有害因素19、引起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初始污染物主要来自(C)A、燃烧排放的烟尘B、工厂排放的废气C、汽车尾气20、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A)A 公害病B 职业病C 地方病21、以下哪些污染不是由环境中的物理因素的异常改变而引起的?(C)A、电离辐射强度增大B、微波辐射C、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22、急性CO中毒的急救,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C)A、脱离中毒现B、吸入新鲜空气C、及早给予解毒剂美兰23、我国集中式给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A)A、氯化消毒B、紫外线消毒C、臭氧消毒24、长期摄入“三高”膳食容易引发慢性非传染病,“三高”膳食是指(B)A、高热能、高纤维素、高糖B、高热能、高脂肪、高蛋白质C、高脂肪、高盐、高糖25、食物中生物学价值最高的蛋白质是(C)A、大豆蛋白质B、谷类蛋白质C、鸡蛋蛋白质26、反复淘洗大米或浸泡加热,损失最多的是(C)A、碳水化合物B、脂肪C、B族维生素27、含维生素D相对较少的食物为(C)A 动物肝脏B 蛋黄C 豆类28、我国居民热能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 (C)A 肉类B 蛋奶类C 粮谷类29、下列加热热源,化学实验室原则不得使用的是:(标准答案:A )A. 明火电炉B. 水浴、蒸汽浴C. 油浴、沙浴、盐浴30、易燃化学试剂存放和使用的注意事项正确是:(标准答案:D )A. 要求单独存放于阴凉通风处B. 放在冰箱中时,要使用防爆冰箱C. 以上都是31、用过的废洗液应如何处理?(标准答案:B )A. 可直接倒入下水道B. 作为废液交相关部门统一处理C. 可以用来洗厕所32、在普通冰箱中不可以存放什么物品?(标准答案:C )A.普通化学试剂B.酶溶液C. 有机溶剂33、使用剧毒化学品必须有两人操作,并在浙江大学剧毒化学品实验使用登记表上记录?(标准答案:A )A.用途、使用量、剩余量B.成分、种类C.特性、组成34、领取剧毒物品时,必须:(标准答案:A )A.双人领用(其中一人必须是实验室的教师) B.单人领用C.双人领用(两人都是实验室的学生)35、各实验室在运送化学废弃物到各校区临时收集中转仓库之前,可以:(标准答案:C )A.堆放在走廊上B.堆放在过道上C.集中分类存放在实验室内,贴好物品标签36、实验室的废弃化学试剂和实验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液、废物,可以:(标准答案:A )A.集中分类存放,贴好标签,待送中转站集中处理B.向下水口倾倒C.随垃圾丢弃37、剧毒物品使用完或残存物处理完的空瓶,应:(标准答案:B )A.随生活垃圾丢弃B.交回学校后勤技术物资服务中心C.交回学校保卫处38、以下什么物质引起的皮肤灼伤禁用水洗? (标准答案:C )A. 五氧化二磷B. 五硫化磷C. 以上都是39、搬运剧毒化学品后,应该:(标准答案:A )A. 用流动的水洗手B. 吃东西补充体力C. 休息40、当有汞(水银)溅失时,应如何处理现场? (标准答案:C )A. 用水擦B. 用拖把拖C. 收集水银,用硫磺粉盖上并统一处理41、化学品的毒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及呼吸道吸收等三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下列不正确的预防措施是:(标准答案:A )A. 实验过程中使用三氯甲烷时戴防尘口罩B. 实验过程中移取强酸、强碱溶液应带防酸碱手套C. 实验场所严禁携带食物;禁止用饮料瓶装化学药品,防止误食42、黄磷自燃应如何扑救:(标准答案:C )A. 用高压水枪B. 用高压灭火器C. 用雾状水灭火或用泥土覆盖43、金属钠着火可采用的灭火方式有:(标准答案:A )A. 干砂B. 水C. 湿抹布44、铝粉、保险粉自燃时如何扑救?(标准答案:C )A. 用水灭火B. 用泡沫灭火器C. 用干砂子灭火45、强碱烧伤处理错误的是:(标准答案:A )A. 立即用稀盐酸冲洗B. 立即用1%~2%的醋酸冲洗C.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46、容器中的溶剂或易燃化学品发生燃烧应如何处理?(标准答案:A )A. 用灭火器灭火或加砂子灭火B. 加水灭火C. 用不易燃的瓷砖、玻璃片盖住瓶口47、溶剂溅出并燃烧应如何处理?(标准答案:C )A. 马上使用灭火器灭火B. 马上向燃烧处盖砂子或浇水C. 马上用石棉布盖住燃烧处,尽快移去临近的其它溶剂,关闭热源和电源,再灭火48、实验过程中发生烧烫(灼)伤,错误的处理方法是:(标准答案:C )A. 浅表的小面积灼伤,以冷水冲洗15至30分钟至散热止痛B. 以生理食盐水擦拭(勿以药膏、牙膏、酱油涂抹或以纱布盖住)C. 若有水泡可自行刺破49、使用碱金属引起燃烧应如何处理?(标准答案:C )A. 马上使用灭火器灭火B. 马上向燃烧处浇水灭火C. 马上用石棉布盖砂子盖住燃烧处,尽快移去临近其它溶剂,关闭热源和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50、试剂或异物溅入眼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标准答案:C )A. 溴:大量水洗,再用1%NaHCO3溶液洗B. 酸:大量水洗,用1~2%NaHCO3溶液洗C. 以上都对51、为了防止在开启或关闭玻璃容器时发生危险,下列哪一种瓶塞不适宜作为盛放具有爆炸危险性物质的玻璃容器的瓶塞?(标准答案:B )A. 软木塞B. 磨口玻璃塞C. 胶皮塞52、眼睛被化学品灼伤后,首先采取的正确方法是:(标准答案:B )A.点眼药膏B.立即开大眼睑,用清水冲洗眼睛C.马上到医院看急诊53、以下是酸灼伤的处理方法,其顺序为:①以1~2%NaHCO3溶液洗。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题库附答案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题库附答案1.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材料:- 稀盐酸溶液 HCl- 稀氢氧化钠溶液 NaOH- 酚酞指示剂实验步骤:1.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2. 在加入酚酞指示剂的情况下,一滴一滴地将稀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溶液中,直到颜色变化由红色转为粉红色。
3. 记录所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实验结果:- 酸的体积:10 mL- 碱的体积:12 mL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完全的中和反应。
根据化学方程式:HCl + NaOH → NaCl + H2O通过实验可以得知,1 mol HCl需要与1 mol NaOH反应。
因此,根据所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盐酸的浓度。
2. 双曲线图的绘制实验材料:- 铜电极 Cu- 锌电极 Zn- 铜硫酸溶液 CuSO4- 锌硫酸溶液 ZnSO4实验步骤:1. 在两个杯子中分别倒入适量的铜硫酸溶液和锌硫酸溶液。
2. 将铜电极插入铜硫酸溶液中,将锌电极插入锌硫酸溶液中。
3. 将两个电极通过电解质桥(盐桥或滤纸桥)连接起来,并使两个溶液完全接触。
4. 建立电流计电路并记录电流强度。
实验结果:电流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双曲线图形。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铜和锌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即铜电极上的Cu2+离子被还原成Cu0金属,而锌电极上的Zn变为Zn2+离子。
这种反应是一种典型的电化学反应,产生了电流。
双曲线图形的变化是由于反应速率的变化不同引起的。
3.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实验材料:- 铜离子溶液 Cu2+- 硝酸溶液 HNO3- 氯化钾溶液 KCl实验步骤:1. 将铜离子溶液、硝酸溶液和氯化钾溶液分别倒入三个试管中。
2. 根据反应类型,写出反应方程式。
3. 配平反应方程式,使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平衡。
实验结果:- 反应方程式:Cu2+ + 2HNO3 + 2KCl → Cu(NO3)2 + 2KCl + H2O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完整配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 )化学实验专题1、化学仪器及使用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下列有关试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 B .用 50mL 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 25.00mL KMnO 4 溶液C . 用量筒取 5.00mL 1.00mol·L -1 盐酸于 5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 0.100 mol·L -1 盐酸 D . 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2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 25ml 碱式滴定管量取 20.00ml KmnO 4 溶液B .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C .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 2/3,液体也不能蒸干D .将金属钠在研体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4、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5、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A. 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B. 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C.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D.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6、用 4 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4 ( ) 选项操作及现象溶液A通入 CO 2,溶液变浑浊。
再升温至 65℃以上,溶液变澄清。
C 6H 5ONa 溶液B通入 CO 2,溶液变浑浊。
继续通 CO 2 至过量,浑浊消失。
Na 2SiO 3 溶液C通入 CO 2,溶液变浑浊。
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 溶液D通入 CO 2,溶液变浑浊。
继续通 CO 2 至过量,浑浊消失。
再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又变浑浊。
Ca(OH)2 溶液7、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 (① CO 2、O 2 ② Cl 2、CH 4 ③ NO 2、O 2 ④N 2 、 H 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8、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 .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C .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 .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 O 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 BaCL 2 溶液和稀盐酸 9、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10、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3 442、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1、写出下列物质的除杂试剂(括号内为杂质)CO 2(HCl) CO 2(CO)CO(CO 2)CO 2(O 2) CO 2(SO 2) Cl 2(HCl) FeCl 3(FeCl 2)FeCl 2(FeCl 3)Fe(Al)SiO 2 (Al 2O 3) NaHCO 3(Na 2CO 3) Na 2CO 3 (NaHCO 3) 苯(苯酚)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乙酸)2、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 .HNO 3 溶液(H 2SO 4),适量 BaCl 2 溶液,过滤B .CO 2(SO 2),酸性 KMnO 4 溶液、浓硫酸,洗气C .KNO 3 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D .C 2H 5OH(CH 3COOH),加足量 CaO ,蒸馏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 CO 2 中混有的 CO :用澄清石灰水洗气B . 除去 BaCO 3 固体中混有的 BaSO 4: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C . 除去 FeCl 2 溶液中混有的 FeCl 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D .除去 Cu 粉中混有的 CuO :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4、现有三组混合液:①菜子油和醋酸钠溶液 ②苯甲酸和乙酸 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 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5、除去 NaHCO 3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Na 2CO 3 可采取的方法是:A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B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C .加入澄清石灰水D .加入稀盐酸3、物质的检验,鉴别 1、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A . 用氨水鉴别 Al 3+、Mg 2+和 A g +B . 用 Ba(NO 3)2 溶液鉴别 Cl -、SO 2-和 CO 2-43C . 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 1-溴丙烷和 2-溴丙烷D .用 K M n O 4 酸性溶液鉴别 CH 3CH =CHCH 2OH 和 C H 3 CH 2CH 2CHO2、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 CO 2-B .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SO 2-C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 NH +D .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 Ba 2+32 32 3 44、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②将 Cl 2 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5、能鉴别 Mg 、AgNO 3、Na 2CO 3、NaAlO 2 四种溶液的试剂是( ) A .HNO 3 B .KOH C .BaCl 2 D .NaClO6、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 NO -、S 、O 、2-、S 、O 2- CO 2- Cl -I - 等阴离子。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考查试题

考号姓名成绩化学试题1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一、实验目的:二、体验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 认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实验用品:6 mol/L 盐酸、打磨好的铝条、Ba(OH)2·8H2O晶体、 NH4Cl晶体、试管、小考号姓名成绩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考查试题(二)萃取和分液(20分钟内完成)一、实验目的:1.学会分液漏斗的使用。
2.学会萃取和分液实验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用品:饱和碘水、CCl4.铁架台、铁圈、烧杯、分液漏斗、量筒(10mL)。
考号姓名成绩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考查试题(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20分钟内完成)一、实验目的:学习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品:Na2SO4溶液、Na2CO3溶液、稀硫酸、稀盐酸、BaCl2溶液、试管、胶头滴管。
考号姓名成绩化学试题4 NaHCO3热稳定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NaHCO3性质的认识。
2. 熟悉固体加热、二氧化碳气体检验等有关操作。
二、实验用品:NaHCO3粉末、澄清石灰水, 纸槽、烧杯、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火柴、带有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导管、药匙。
三、方法步骤考号姓名成绩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考查试题(五)配制0.5mol/L的NaCl溶液250mL(20分钟内完成)一、实验目的: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二、实验用品:NaCl(固体)、蒸馏水、试剂瓶、烧杯、容量瓶(250mL)、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
考号姓名成绩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考查试题(六)氢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20分钟内完成)一、实验目的:1.掌握Al(OH)3的制备方法。
2.认识Al(OH)3的两性。
二、实验用品:0.1 mol/L Al2(SO4)3溶液、氨水、10% NaOH溶液、3 mol/L HCl 溶液。
烧杯、试管、胶头滴管、考号姓名成绩化学学科实验操作考查试题(七)氨气的实验室制法(20分钟内完成)一、实验目的:1.学会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题库实验一:制备氢气
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氢气,并观察氢气的一些性质。
实验原理: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氢气。
实验器材:锌片、硫酸溶液、漏斗、烧杯、试管、瓶塞、气液分液漏斗等。
实验步骤:
1. 将一块锌片放入烧杯中。
2.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
3. 用瓶塞将烧杯口封住,将气液分液漏斗的一端插入烧杯中,并将另一端漏斗放入水中。
4. 加热观察。
实验现象:
1. 锌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2. 气液分液漏斗中的氢气上升,并通过漏斗进入水中,产生气泡。
实验结果:
1. 观察到氢气的生成。
2. 气泡的出现。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烧伤和溅到眼睛。
2. 实验结束后,将制备的氢气完全排空,避免氢气积聚引发危险。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碱的性质及其反应特点。
实验原理:酸和碱反应能够中和产生盐和水。
实验器材: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滴定管等。
实验步骤:
1. 取少量的盐酸溶液倒入烧杯中。
2. 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滴加酚酞指示剂。
3. 混合静置片刻,观察变化。
4. 继续滴定,直至溶液变色,颜色保持不变即为中和点。
实验现象:
1. 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
2. 在中和点前,溶液呈酸性,酚酞呈现红色。
3. 在中和点后,溶液呈碱性,酚酞呈现紫色。
实验结果:
1. 测得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化学计量比。
2.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及特点。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溅到皮肤和眼睛。
2. 实验器材要清洗干净,以免污染实验结果。
实验三:酒精的燃烧性质
实验目的:观察酒精燃烧的性质,并学习如何正确处理火灾。
实验原理:酒精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实验器材:酒精灯、草纸、点火器等。
实验步骤:
1. 打开酒精灯,将酒精点燃。
2. 将点燃的酒精灯举起,将火焰接触到一张草纸上。
3. 观察火焰的燃烧情况。
4. 利用灭火器材将火灭掉。
实验现象:
1. 酒精灯火焰呈蓝色,燃烧时不产生烟雾。
2. 草纸接触到火焰后能够燃烧。
实验结果:
1. 观察到酒精的燃烧性质。
2. 学会使用灭火器材将火灭掉。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处理火源,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2. 灭火时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器材,遵循灭火原则。
实验四: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了解氧气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利用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实验器材:铁粉、干燥管、烧杯、天平等。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铁粉,并记录其质量。
2. 将铁粉倒入干燥管中,密封好管口。
3. 将干燥管放入烧杯中。
4. 加热,观察反应情况。
5. 冷却后,测量干燥管中残留铁粉的质量。
实验现象:
1. 铁粉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反应过程伴有放热现象。
2. 反应结束后,观察到烧杯中的铁粉与干燥管中残留的铁粉质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
1. 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 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重要性。
注意事项:
1. 实验室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烧伤和溅到眼睛。
2. 实验结束后,要清洗实验器材,避免污染实验室环境。
以上是高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题库的一部分实验题目,通过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实验操作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
希望这些实验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