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成语的那些知识

合集下载

公益岗公共基础知识:常考成语及对应人物

公益岗公共基础知识:常考成语及对应人物

公益岗公共基础知识:常考成语及对应人物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一字千金(吕不韦) 胸有成竹(文与可)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揭竿而起(陈胜、吴广)
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公基 常识 成语典故

公基 常识 成语典故

公基 常识 成语典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典故:
1.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法,不知变通。

该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讲述了一个楚人在乘船时宝剑掉入水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等船靠岸后再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宝剑的故事。

2. 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义无反顾。

这个成语典故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为了激励士兵,命令士兵打破煮饭的锅,凿沉渡河的船,以示必胜的决心。

3. 守株待兔:原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

现用来比喻妄图不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该成语出自《韩非子·五蠹》,讲述了一个宋国人在田中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便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的故事。

4.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实意,一再邀请。

该成语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

5. 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这个成语典故源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

重要基础知识(成语部分)

重要基础知识(成语部分)

重要基础知识(成语部分)重要基础知识整理001涉笔成趣:创作者水平高;002举重若轻:做困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事轻松而不费力;003举足轻重:地位重要,一举一动关系全局;004有教无类:对各类人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005弹冠相庆:一人当了官或做了官,他的同伴也相互庆贺有官可做;006佛头有粪,佛光犹在:好的东西虽然遭到玷污,但不影响它的价值;007傍人门户:依附别人,不能自主;008城下之盟:泛指受迫签订的条约;009暴虎冯河:有勇无谋,冒险蛮干;010背城借一(背城一战):泛指与敌人的最后一次决战;011笔走如蛇:手法笔势雄健活泼;012力透纸背:①书法有力;②文章深刻有力;013弊绝风清:社会风气好,没有贪污舞弊坏事情;014摆龙门阵:谈天或讲故事;015跛鳖千里:只要努力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就;016袂云汗雨:形容行人多;017龟冷支床:壮志未酬,蛰居待时;018篝火狐鸣:密谋策划起事;019管窥蠡测:比喻眼前狭窄,见识短浅;020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021不分轩轾:不分高低轻重;022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023白衣卿相:指安贫乐道的书生;024阪上走丸:形容形势发展很快;025草长莺飞:江南暮春时节景色;026陈陈相因:因袭旧套,没有革新或创造;027城下之盟: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028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接受别人的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地处一样自然;029待价藏珠(待价而沽、囤货居奇):比喻有真才实学,等待被人赏识重用;030杜门却扫:关闭大门,不再打扫庭院,指谢绝应酬,独享清静或悠闲;031峨冠博带:高贵的帽子和宽大的衣带,指古时士大夫的装束;032甘之如饴:甘愿承受艰难痛苦;033躬逢其盛:①亲自参加了盛典;②亲自经历了盛世;034姑妄言之:姑且说说,不一定有道理(对自己深信不疑的事,用此语以示保留);035孤行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的按自己的意见行事;036故态复萌:旧的习气或老毛病重新出现;037顾盼自雄:自以为了不起;038让梨推枣: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039画人难,画鬼易:凭空捏造容易,实事求是不容易;040烂船也有三斤铁:比喻不好的东西也有可利用的,不可小看的部分;041留风遗韵(流风余韵):前代流传下来的风俗韵事;042行云流水:①比喻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多指文章、歌唱、诗文、书法等);②速度快,动作轻巧;043一孔之见:比于狭隘片面的见解(多作谦词);044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形体规模很小;045豖(chù)突狼奔:形容坏人乱冲乱撞或仓皇奔逃的情景;046目不见睫:没有自知之明;047目不交睫: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048人满为患:人太多了造成麻烦;049清规戒律:①僧民道士必须遵守的守则或戒律;②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050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051同声相求:同类性质的事物相互感应,形容志趣相投的人自然的结在一起;052结草衔环:感恩图报;053千金买骨:比喻求贤的渴望;054穷而后工:旧事文人越不得意,诗就写得越好;055阮囊羞涩:表示经济困难;056如坐云雾:比喻糊涂,不能辨析事理;057如蚁附膻:比喻人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行为,也比喻臭味相投的人追求某一恶劣食物;058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指对某些事物,大多数人的感受或想法相同;059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

成语方面知识点总结归纳

成语方面知识点总结归纳

成语方面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成语的定义成语是由一定的词汇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习用语。

成语中的词语,在普通用法中可能并不相通,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成语时,它们的含义就不同了。

成语的语言风格在金属、木、水、火、土五行中反映出来。

成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它的存在是建立在语言的特性、文化的传统、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历史的沉淀的基础上的。

成语分为四字成语、典故成语、俗语成语、典故成语四种。

1、典故成语:最初形成并流传下来的成语,往往有着源远流长的典故或者故事,这些成语大多来源于古典文学、宗教典籍、历史文献、民间传说等。

2、俗语成语:是指源远流长,流传广泛许多俗语变成的成语,它们形象生动、鞭辟入里,深刻反映了人民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习惯,是汉语的瑰宝。

3、典故成语:是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积累的,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成语,这类成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地方特征。

4、谜语成语:谜语成语的起源最早是古老的谜语。

古时,一些比较聪明的人往往在特定的场合引导下,让大众猜谜,谜语成语就是由这些谜语中的一些短语发展而来。

谜语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在社会生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二、成语的功能成语在语言交际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是中国语言的精华,通过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更可以使文章意境更加明确,加深表达的内涵,在写作中,运用得当,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文采,增强感染力、吸引力、传播力。

成语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能够起到点睛的作用,让读者在刹那间理解、领悟文章的意义所在。

充实具体,丰富抽象,加深文化底蕴。

成语是对历史文化、文学作品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它体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为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三、成语的特点1、精炼性:成语语言精炼,富有雕琢,四字之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或历史典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表达的层次。

2、形象性:成语具有形象的特点,往往具有集中表达,言简意赅,基本语汇已经相当完成,纯粹的表达思想和感情。

关于成语相关知识点总结

关于成语相关知识点总结

关于成语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成语是由一个或多个词组成的固定搭配,具有独立的词义,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

成语的特点主要包括:1. 固定搭配:成语是由一定的词组合成的,其词序和结构都是固定的,不可更改。

例如,“井井有条”、“劳民伤财”等。

2. 含义丰富:成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抽象的词义,往往背后有深远的历史典故或文化内涵,不仅可以直接表达特定的含义,还可以引申出更深层次的意义。

3. 文化传承:成语通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道德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传承和弘扬社会价值观。

4. 经济表达:成语是中国语言的精华,能够用极简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语言形式。

二、成语的来源和分类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民间传说:大部分成语都有其源于民间传说的历史典故,这些民间传说通常来源于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风土人情、历史事件等,通过长期口口相传而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成语传承的重要来源。

2. 文学作品:一些成语也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

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成语有的由作者原创,有的是根据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进行改编而成,深受人民喜爱并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广泛流传。

3. 历史事件:一些成语来源于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往往具有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文化内涵,通过长期历史传承而成为固定的成语搭配。

根据成语的语言形式和词义特点,可以将成语分为以下几个分类:1. 形容词成语:描述事物的性质、特征或表现形式,如“形影不离”、“心如刀割”等。

2. 动词成语: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如“画蛇添足”、“明察秋毫”等。

3. 名词成语:表示人、事、物的名称或特征,如“纸上谈兵”、“守株待兔”等。

4. 感叹词成语:表达情感、态度或评价,如“好逸恶劳”、“难舍难分”等。

除了按照语言形式和词义特点进行分类外,成语还可以按照其来源进行分类,如“典故成语”、“文学成语”、“历史成语”等。

成语的知识点

成语的知识点

成语的知识点成语是汉语言中独特的表达方式之一。

它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是珍贵的词汇资源。

在平时的口语和写作中运用恰当的成语,不仅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能增加表达的文采。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成语的知识点。

一、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来源于历史典故、民间故事、古代典籍等多种渠道。

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记录着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社会习惯等方面的内容,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例如,“牛刀小试”这个成语就来源于《史记》中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在打胡峨山战役时,因为手下将领战死,麻烦不断。

这时,一位名叫陈汤的士兵上前自荐:“陛下,某不才,愿以牛刀一试。

”刘邦信任了他,让他率领部队出战,并最终获胜。

这个典故中的“牛刀小试”就是指先试着小打一仗,看看对方的实力如何。

二、成语的构成成语是由多个汉字组成的固定词语,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被人们广为流传。

成语在语言结构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成语的字数一般较少,多为四个字或者六个字,有时也会出现五个字或者七个字的成语。

2. 成语的字序通常固定不变,不能随意颠倒。

例如,“气喘吁吁”这个成语,如果说成“吁吁气喘”,就会变得不通顺。

3. 成语含义通常与字面意思无关,在理解和运用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背景进行推敲和理解。

三、成语的分类成语有着广泛的使用领域,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类别的成语,才能达到恰到好处的表达效果。

1. 形容词性成语,如“满腹经纶”,“肝肠寸断”。

这类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素质、情感等。

2. 动词性成语,如“手不释卷”,“借酒消愁”。

这类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状态等。

3. 名词性成语,如“亡羊补牢”,“开门见山”。

这类成语主要用来指代一些固定的概念或者对象。

4. 副词性成语,如“井井有条”,“谈笑风生”。

这类成语主要强调特定的状态或者情感。

四、成语的使用成语在平时的口语和写作中使用频率很高,但是需要掌握运用的技巧,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中国成语全书知识点总结

中国成语全书知识点总结

中国成语全书知识点总结一、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成语是中国古代汉字文化的瑰宝,是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具有固定的搭配和特定的意义,经过长期的使用和传承,成为汉语中不可缺少的词汇表达形式。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统,对于推广汉语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语具有以下特点:1. 固定搭配:成语是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搭配固定,不能随意改动。

成语的搭配非常严谨,每一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语境,因此在使用成语时需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

2. 含蓄简练:成语的语言表达方式通常含蓄简练,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含义,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诗意。

3. 寓意深刻: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

成语不仅仅是一种汉字的组合,在每一个成语中都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智慧,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思想观念。

4. 广泛应用:成语在汉语中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头语言,都可以看到成语的身影。

成语在中国的各个领域中都有所体现,在交际、文学、艺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成语的分类成语根据其来源、意义和构词方式等,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成语的来源,成语可以分为典故成语、民间成语、近代成语等;根据意义的表达方式,成语可以分为形容词成语、动词成语、名词成语等;根据构词方式,成语可以分为完全搭配成语、部分搭配成语、典故成语等。

1. 典故成语:典故成语是由某个典故、历史故事或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转化而来的成语。

例如,“闭门造车”就是源于《庄子》中的典故。

2. 民间成语:民间成语是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广泛流传并在日常交流中得到应用的成语。

例如,“咬文嚼字”就是一种民间成语。

3. 近现代成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些新的成语也不断涌现,这类成语称为近现代成语,如“改革开放”。

三、成语的使用成语在汉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丰富语言表达的方式,提高表达的含义和形式的多样性,既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又能够在交际中起到简洁、形象生动的传神作用。

70关成语知识点总结

70关成语知识点总结

70关成语知识点总结对于中国人来说,成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它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又体现了智慧和哲理。

成语是中国语言的瑰宝,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

在日常交流中,成语也被广泛应用,可以说成语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的生活中。

因此,掌握成语是中文学习的重要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成语进行知识点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

一、成语的来源和演变成语的来源和演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文学杰作、历史典故很多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文学杰作和历史典故。

比如“三言两语”就源自《西游记》中“急了头,三言两语的说出了很多话来。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典故让成语的含义更加深入人心。

2. 民间传说、神话传说一些成语的来源也与民间传说和神话传说有关。

比如“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源自我国民间传说传教献地的神话。

由此可见,成语不仅是文学作品的产物,也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3.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成语还有很多来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些成语往往蕴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比如“白马非马”就源自《白马非马论》,成为了中国哲学和逻辑思维的重要表现。

二、成语的分类根据成语的使用方式和内涵,我们可以将成语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 形容词成语这类成语以形容词为主,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比如“忠心耿耿”、“精明能干”等。

2. 动词成语这类成语以动词为主,用来描述人类或自然界的运动、行为或心理活动,比如“掩耳盗铃”、“画蛇添足”等。

3. 名词成语这类成语以名词为主,主要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特征、特质,比如“铁面无私”、“铁石心肠”等。

4. 其他类别此外,还有一些成语是由数量词、代词、连词、时量词等构成的,这些成语在语言表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成语的应用1. 语言表达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和传达能力,还增添了句子的灵动和韵味。

2. 散文、诗歌在文学创作中,成语也经常被用来修辞,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基础知识:成语的那些知识
事业单位考试中,我们经常遇到文化常识,其中的成语知识是一个热门考点。

今天给大家总结一些成语分类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帮助。

1.夫妻关系
琴瑟和鸣、伉俪情深、举案齐眉、鹣鲽情深、白头偕老、破镜重圆、琴瑟之好、凤凰于飞、比翼连枝、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等。

2.父母子女关系
慈乌返哺、舐犊情深、寸草春晖、扼臂啮指、拾椹供亲、涌泉跃鲤、涤亲溺器等。

3.师生关系
为人师表、循循善诱、良师益友、谆谆教诲、诲人不倦、青出于蓝等。

4.兄弟关系
八拜之交、情同手足、煮粥焚须、夜雨对床、李代桃僵、相煎何急、同气连枝、同盘而食、让枣推梨、煮豆燃萁、同室操戈、阋墙御侮、斗粟尺布、伯歌季舞、伯埙仲篪等。

5.君臣关系
君臣佐使、君圣臣贤、龙虎风云、君仁臣直、都俞吁咈、犬马之心、鸣凤朝阳等。

6.为官清廉
浆水不交、却金暮夜、水米无交、台阁生风、羊续悬鱼、一琴一鹤、甑尘釜鱼、不饮盗泉、两袖清风、素丝羔羊、脂膏不润、洗手奉职、一介不取等。

7.表现友情
推心置腹、肝胆相照、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心心相印、拔刀相助、亲密无间等。

8.表示稀少
不可多得、凤毛麟角、九牛一毛、屈指可数、三三两两、铁树开
花、一麟半爪、一丝一毫、沧海一粟等。

9.伦理礼仪
矩步方行、五体投地、必也正名、赐茅授土、泣血稽颡、屈尊就卑、识礼知书、衣冠礼乐、缛礼烦仪等。

10.描述建筑
层台累榭、雕栏玉砌、楼阁台榭、尺椽片瓦、丹楹刻桷、飞阁流丹、华屋秋墟、钉头磷磷、鸿图华构、破瓦颓垣、朱甍碧瓦、画栋飞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