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康复科诊疗常规1脑卒中概述】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一般检查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1、脑脊液检查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

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2顺应症:需求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软化、动脉瘤、血液变革等情形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脑卒中【概述】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一般检查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7、心、肺功能检查.(二)选择性检查1、脑脊液检查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

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5、诱发电位检查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康复操作规程

康复操作规程

康复操作规程
引言:
康复操作规程是指在康复治疗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建立规范的康复操作流程,能够提高康复效果,确保康复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康复操作规程的制定对于康复团队的成员以及康复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康复操作规程的内容。

一、患者评估
1. 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2. 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包括身高、体重、病史等。

3. 进行功能评估,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关节活动度等。

二、康复目标设定
1. 根据患者评估结果,制定康复目标,明确治疗方向。

2. 康复目标应具体、可量化、可达到,并与患者沟通确认。

三、康复方案制定
1. 根据康复目标,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

2. 康复方案应包括康复计划、康复目标、康复方法等。

3. 康复方案应由康复专家进行制定,并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讨论和确认。

四、康复操作步骤
1. 操作前准备:清洁操作区域并消毒,确保操作环境卫生。

2. 操作过程:按照康复方案进行操作,如针灸、按摩、物理疗法等。

3. 操作要点:
(1) 安全性:确保操作过程中患者的安全,避免伤害。

(2) 温和性:操作应温和而不过度,避免加重患者痛苦。

(3) 观察性: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

4. 操作后处理:清理操作区域,妥善保存操作工具。

五、康复效果评估
1. 康复效果评估应基于康复目标设定的指标。

康复医学临床诊疗规范、操作规程

康复医学临床诊疗规范、操作规程

康复医学临床操作规程主编:孙强三王道清副主编:王晓红邱健青邱建忠编委名单(姓氏笔画顺序排列):丁向东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王丹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晓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王道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孙昭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孙强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毕少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毕鸿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邱建忠青岛市立医院苏静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珑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张伯林山东省荣军医院徐青山东大学岳寿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高楚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袁俊英山东大学郭志芹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前言众所周知,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许多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但或多或少可能会遗留一些后遗症,例如:脑外伤、脑血管病后肢体瘫痪、痉挛、语言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不能等;另外由于治疗疾病的需要,手术后医生常会采取固定、限制肢体活动等措施,例如:骨折、骨关节疾病手术后应用石膏外固定、牵引等办法,这些措施的应用一般会持续2~3个月的时间,而长时间的肢体制动又难免会产生制动部位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关节挛缩等严重的并发症,许多患者一定会为这些后遗症和并发症而苦恼。

的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不再单纯要求疾病的恢复、生命的挽救,而更多的要求身体功能的恢复,以便能够继续承担社会和家庭角色,人民群众的这种迫切要求推动了一门新的医学学科的产生,这便是康复医学。

为顺应时代的这一发展要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根据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要求,各级医院均成立了康复科或理疗科,但广大康复工作者迫切地感到,工作中缺乏一本简明而又规范的操作手册,以配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技术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疗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需要。

此外目前医学院校均开设了康复医学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医学生渴望需要一本言简意赅而又不失规范的参考书,鉴于此,我们编写了此书。

本书适合各级各类医院从事康复科、理疗科、神经科、骨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使用,也适于医学院校学生使用。

康复科技术操作常规

康复科技术操作常规

**区人民医院康复科诊疗规范康复治疗标准:一、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

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带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两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开展康复治疗。

康复比较晚,治疗效果差,合并症多。

一般说,三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一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轻症患者不超过一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三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六个月。

如果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审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1)一般检查①、三大常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②、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③、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④、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⑤、梅毒血清、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2)选择性检查①、脑脊液检查②、经颅多普勒(TCD)检查③、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④、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⑤、诱发电位检查⑥、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⑦、心、肺功能检查医疗康复规范一、功能评定:入院后五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要进行末期评定。

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吞咽障碍、排泄障碍及心肺功能障碍等。

评定项目如下1、躯体功能评定、Brunnstrom评定、肌肉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ROM)评定、感觉评定、平衡功能评定、协调评定、肢体形态评定、上肢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定、疼痛评定、肌肉肌力评定、辅助器具适配性评定,可步行者需进行步态分析。

2、精神心理评定存在相关问题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可先用认知筛查、成套认知评价表、知觉障碍筛查表进行评定,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失认症专项评定)、人格评定、情绪评定,存在行为障碍者进行专门的行为障碍评定。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或规范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或规范
2、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85%以上呈多周期反复发作,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多呈逐 步加重趋势,最终累及全身多关节而致残率极高。西医治疗该病有着一定优势, 尤其是早期慢作用药物的应用可极大减缓关节的损害。对于晚期关节功能严重受 损者,可行关节置换术等以改善生存质量。 1、健康教育 患者的教育包括对疾病自然过程的探讨,疾病对生活方式、工 作和闲睱活动的可能影响,指导患者避免对关节负重的影响,正确进行日常生活 活动。 2、休息和运动 急性期局部休息,以有利于缓解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慢性 期适当的关节活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反应,同样缓解症状。 3、热疗 包括热水浴、热敷,有利于关节炎患者缓解疼痛。另外,超短波、 微波等有热效应的治疗均可以使用。但是,需要注意热疗的时间不能过长,以防 出现关节水肿加重和关节积液。 4、冷疗 冷疗可降低皮肤和肌肉温度,抑制水肿,缓解疼痛,减轻肌痉挛。 主要在关节活动后或进行肌力训练后使用。 5、肌力训练 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有利于关节的稳定,从而减轻症 状。肌力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最好进行等长训练,等张和等速训练可能会加重
2.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下 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和加 强试验阳性;
3.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 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 检查(或 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检查项目】
8
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关节负担从而加重症状。 6、按摩及理疗 缓解疼痛和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7、药物治疗 中药散风祛湿、活血化淤、舒筋活络,尽量减少非甾体类消炎
镇痛药口服,改善症状。 8、矫形器和生活辅助具 夹板和矫形器常用于不负重关节和不稳定的关节,

康复科诊疗规范

康复科诊疗规范

康复科诊疗规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康复科诊疗规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康复科诊疗规范的全部内容。

康复科诊疗规范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

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

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

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二、治疗方案(一)急性期急性期是指发病两周以内. 1.康复评定选择的量表包括意识状态的评定《Glasgow昏迷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康复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康复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康复科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引言康复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促进其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为了保证康复科的正常运行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制定本文档旨在规范康复科的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本文档适用于康复科的医务人员,旨在为他们提供工作指南,确保康复治疗的质量和安全。

二、康复科诊疗常规2.1 病历记录在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之前,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历信息。

病历应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主要症状描述:患者所表现出的主要症状的详细描述;•疾病史:患者曾经患有的重要疾病、手术史等;•身体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等;•辅助检查结果:如X射线、CT、MRI等检查结果;•初步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给出初步的诊断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持续记录患者的治疗进展和效果,并及时更新病历信息。

2.2 康复目标设定在制定康复治疗计划之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康复目标和期望。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期望,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目标,明确治疗的方向和重点。

2.3 康复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目标,医务人员应制定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应包括以下方面:•康复方法和技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康复方法和技术,如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康复频次和持续时间:确定康复治疗的频次和持续时间,确保治疗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康复评估和调整:制定康复评估的时间节点,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治疗计划的调整。

2.4 康复治疗过程在进行康复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治疗计划进行操作。

具体操作规程如下:•准备和消毒: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医务人员应准备好所需的康复器械和消毒材料,并对治疗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康复器械选择和使用: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康复器械,并正确使用,确保器械能够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进行康复治疗:按照治疗计划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物理治疗等;•监测和记录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不断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及时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操作1、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2、开启电源预热1~2分钟,调节输出至治疗所需剂量。

3、治疗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和温热量。

4、治疗中工作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5、治疗完毕,将输出调至预热挡,准备下位患者治疗。

注意事项:治疗急性炎症时,应严格无热量,短时间治疗。

1、导线勿打圈和交叉,通过患者身体时用毛巾隔开。

2、注意极板有无破裂,接头处金属是否裸露。

3、感觉不良者,骨突出部位,皮肤出汗及电极下潮湿时,均易发生烫伤。

4、机器在治疗中和治疗5、分钟内不能移动,夏季注意机器散热。

㈢微波疗法适应症:扭挫伤、肌肉劳损、血肿、肩周炎、术后浸润、术后粘连、慢性溃疡、前列腺炎、肺炎、支气管炎、心绞痛、盆腔炎、神经根痛、急性化脓性感染等。

禁忌症:活动性结核、出血倾向、妊娠、安置起搏器者、以及局部有金属异物者。

操作:1、患者取适当体位,治疗头、颈、肩部的病人应戴防护眼镜,裸露治疗部位或穿单衣治疗。

选好辐射器,并安装于电缆接头于支架上,连接必须紧密牢靠。

2、治疗区域及附近不应有金属物品,否则易引起灼伤。

睾丸与眼睛部位、骨骺未闭合者做好防护。

3、根据不同辐射器要求,将辐射器按要求的距离(5-10cm)或紧密接触对准治疗部位,接通电源,数分钟后治疗机内自行接通高压,按所需要的治疗时间在仪器上定好时间,再按医嘱要求调节输出量。

4、治疗中要询问病人,有无过热的感觉,注意瓦特表指针是否在规定的剂量上,遇有异常及时纠正。

5、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发出提示音,关闭电源,移开辐射器。

6、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20次为1个疗程。

7、工作人员不要停留在微波直接辐射区,有条件时应建立铜网屏蔽室。

注意事项:1、局部感觉迟钝或血循环严重障碍者应用时应注意观察反应情况。

2、辐射器与同轴电缆的接触必须严密,同轴电缆应避免潮湿或弯折。

3、微波治疗机之吹风机如发生障碍,应停止使用。

未接上辐射器时,不能开机器, 以免损坏磁控管。

㈣特定电磁波(TDP)疗法适应症风湿性肌炎、非特异性关节炎、关节痛、扭挫伤、腰肌劳损、周围神经痛、冻伤、骨折后遗症、滑囊炎、术后粘连。

禁忌症恶性肿瘤、重症动脉硬化、有出血倾向、高热、化脓性疾患。

操作:1、治疗前对初诊患者必须告诉在治疗中应有的感觉,局部温度感觉障碍者一般不做TDP治疗。

2、辐射头一般固定在患部斜上方或旁侧外的20-60cm,根据患者感觉或皮肤温度调整距离,一般以舒适热感为宜。

3、治疗中应随时询问病人感觉,观察局部反应,有汗液擦干,必要时重调整距离。

4、面部照射需保护眼睛,以免眼睛发生干涩。

5、每次治疗时间40-50分钟,每日1-2次,10-20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1、皮肤感觉障碍,循环障碍,瘢痕或植皮的患者及老人治疗时要经常询问,观察反应,以免烫伤。

2、治疗时,患者大能随意移动患部,以防碰触灯具,引起烫伤。

3、治疗中患者如诉有头晕,疲乏无力等不适时,应停止治疗。

㈤牵引疗法适应症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等。

禁忌症恶性肿瘤、结核、骨折、脊髓压迫症、突出的椎间盘碎裂、急性损伤、严重的骨质疏松、颈椎病术后、腰椎感染、腹疝、动脉瘤、严重痔疮、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障碍、孕妇等。

操作1、检查传感器,电机及电源线连接是否良好。

牵引绳是否在滑轮槽内。

活动床板是否固定好,整理好牵引带。

2、打开电源预热1分钟。

按下回退键,使电机丝杆回退到工作初始状态。

3、根据病人治疗情况,选择绑扎带或其他固定方法,收紧牵引带。

松开活动床板固定。

4、初步设定牵引力。

牵引力设置:颈部4-6公斤起,一般不超过9公斤;腰部一般牵引力为体重之1/2为上限。

根据疗程、体重、疾病以及身体状况酌加减。

5、选择治疗方法:连续或间歇。

6、如时间需要修订,安设定键分别设定时间。

7、按启动键,牵引开始,计时及自动控制系统开始工作,进入治疗状态。

8、在牵引治疗中:1)、可随时调整牵引力或时间。

2)、需停止治疗后才可重新调整牵引力或时间。

9、治疗时间到蜂鸣器提示,电机自动回退,到位停止后,活动床板固定,松开绑扎带,扶病人起床注意事项1、牵引中有头晕、或其他不适等不良反应时应中止牵引,平卧休息。

2、颈椎牵引时有牙痛者,在上下齿间咬上一块小纱布。

3、与其他物理治疗并用,如超短波,温热疗法等,应在牵引前进行,以使肌肉弛缓。

4、为保持腰前弯姿势,在小腿下放一个支撑物,比如枕头或垫子。

㈥骨创伤治疗(磁疗)适应症:骨折、关节炎、肩周炎、腱鞘炎、肌腱炎以及软组织损伤等。

禁忌症使用心脏起搏器者、严重心脏病患者心前区、活动性出血、头颈部不宜、孕妇下腹部、男性睾丸部等。

操作1、将磁耦合器插入主机接口,电源线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电源开关亮。

2、根据治疗病种确定治疗方案,磁耦合器直接作用于治疗区。

3、按下“调频/调幅”选择键,选择自动调频或自动调幅输出,一个疗程中各次治疗交替选择,或者一次治疗时,前半时和后半时各选一种方式。

4、按下“顺磁/聚焦”选择键,长骨骨愈合选择顺磁式,短骨创伤及消肿、消炎、镇痛和其他疾病使用聚焦式。

5、频率调节键和强度调节键根据不同的治疗调到相应的级别。

6、一般治疗宜每日一次,每次40-60分钟。

对骨愈合、骨不连的治疗每日两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7、时间设定,按下复位键,根据需要调整时间。

机器工作后,时间显示倒计时。

8、气温较低的时候,启动热疗功能。

按下热疗键,显示指示灯亮即可。

9、全部功能设定完之后,按下“启动”键,治疗开始。

治疗结束时,自动报警,自动停止输出。

三、中医特色专科治疗操作规程(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1.操作规范:(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

(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

“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

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

“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

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

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6)刮痧板一定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1.操作规范:(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闪火立即退出。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

(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3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位置,拔罐部位须平整,肌肉较丰满处。

骨骼突出、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拔罐前应仔细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以免损伤皮肤,或中途罐体破裂、漏气。

(3)根据需拔罐的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火罐。

拔罐动作需稳、准、快,点燃之棉球切勿烧烤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4)留罐期间,应为病人加盖衣被以免受凉。

并应观察罐内皮肤隆起程度及皮色变化,即要防止吸力不够,火罐脱落,影响疗效,又要避免因拔罐时间过长、吸力过大而出现较大水泡。

(5)拔出脓、血者,应用无菌棉球清洗干净,并覆盖无菌纱布,若局部出现较大水泡,则以无菌针头刺破水泡下缘,抽出渗出液,涂以龙胆紫。

必要时覆盖无菌纱布,防止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