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诊疗常规
磁共振成像诊疗常规诊疗规范2023版

磁共振成像诊疗常规2023版第一节MRI检查基本常规(检查前准备】1.接诊时,核对患者一般资料,询问病史,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对目的和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请临床医师务必写清,以免检查部位出错。
2.询问患者是否属禁忌证范围。
如未发现禁忌证,再发给患者“MRI检查预约单”,预约单的内容应包括检查时间,各部位MR1.检查前准备,禁忌证等。
并嘱患者认真阅读,按要求准备。
3.对腹部及盆腔部位检查者,应向患者讲清胃肠道准备的方法。
对宫腔内置有金属避孕环而又必须施行检查者,应嘱患者先取出避孕环再行MR1.检查。
4.对预约就诊者,先核对一般资料,询问是否按要求准备,再进行登记,建档。
对复诊患者,应查阅老片,以便对照。
5.进入检查室之前,应去除患者身上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品及电子器件,以免引起伪影及对物品的损坏。
如:假牙、发卡、钥匙、小刀、钢笔、硬币、手表、耳环、项链、戒指、磁卡、照像机及手提电话等。
6.向患者认真讲述检查过程,以消除其恐惧心理,争取患者的合作。
告诉患者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时射频脉冲的噪声,扫描过程中不得活动,平静呼吸,若有不适可通过话筒与工作人员联系。
注意:不可向病人提示“幽闭恐惧症”,以免起到负作用。
7.婴幼儿、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应给适量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由麻醉师用药并陪同),提高检查成功率。
8.急危重患者,必须做MR1.检查时,应由临床医师陪同观察,所有抢救器械、药品必须齐备。
(禁忌证]1.心脏起博器携带者,人工金属瓣膜和角膜。
2.颅脑手术后颅脑动脉夹存留患者。
3.危重病员需心电监护和/或抢救。
4.体内有金属性药物泵,如糖尿病患者体内有胰岛素泵。
5.体内有金属异物或术后安置金属物(眼球异物、人工关节、金属固定器等)。
6.妊娠三个月以内的早期妊娠患者属相对禁忌证。
[操作步骤】1.选择合适的检查线圈。
2.根据检查申请单的要求和检查部位确定线圈和磁体中心位置。
3.层厚应视检查脏器结构而定,例如脑垂体和肾上腺的检查宜取薄层(3~5mm),肝脏等较大脏器,可取10~15mm的较厚切层。
磁共振操作规程

磁共振操作规程
《磁共振操作规程》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产生身体内部详细的图像。
因为涉及到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所以在进行MRI检查时需要遵循磁共振操作规程。
首先,进行MRI检查前,患者需要填写相关的问卷,并且移除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例如首饰、手表、钥匙、带有金属的衣物等。
因为磁共振设备会产生强磁场,任何金属物品都可能对检查造成干扰甚至危险。
另外,医务人员也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有任何内部植入的金属或电子设备,例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瓣膜等。
这些设备在磁共振设备中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造成损坏。
在进入磁共振室之前,医务人员会告知患者一些操作规程,例如需要保持静止、不要移动等。
因为MRI检查需要患者保持静止,以确保图像质量。
当患者进入磁共振设备后,医务人员会将他们放置在特定的位置,并给予头枕、腰枕等支撑物。
确保患者舒适,并且能够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
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呼吸深而均匀,并且密切听从医务人员的指示。
通常,MRI检查会持续20分钟到1小时
不等,根据检查部位和需要采集的图像数量而定。
综上所述,磁共振操作规程对于确保MRI检查的安全和有效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指示,同时医务人员也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仔细评估和检查,以确保MRI检查的顺利进行。
MRI检查规范n

MRI检查规范MRI检查总则磁共振成像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率。
在软组织分辨率方面大大超过了CT扫描。
它能够显示X线平片及CT扫描所不能发现的病变。
磁共振成像不但能够进行解剖成像显示,还能够进行功能成像及电影成像。
适应症:1、磁共振成像适应症包含CT适应症。
2、磁共振成像可以发现先天性、炎症、肿瘤、外伤等引起的各种器质性病变。
3、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白质病,周围神经损伤。
4、无创、无需造影剂的血管成像、心脏电影、胆道成像及尿路成像。
5、骨关节软骨、关节板、韧带、关节盘等变性、外伤。
6、骨髓病变。
MRI检查总则禁忌症:1.心脏起搏器携带者.2.手术留有磁性动脉夹,术后3周内。
注意事项:*进入扫描室内的患者及任何医务工作者不能携带任何磁性金属物品、磁卡、电子用品等。
*任何小件磁性物品进入扫描室内,均有可能造成对机器及人员的伤害。
*病人在检查过程中,会听到梯度切换的噪音。
操作注意事项•紧张病人可采用俯卧或脚先进,让病人可看到扫描孔外情况。
•婴幼儿检查时要有父母或护士陪同,注意观察病人,检查时病人不要盖太多毛毯。
•腹部检查时用腹带减少腹部运动,正确使用呼吸门控,检查前训练患者均匀呼吸及屏气。
•放置心电极之前,用酒精小心清洁皮肤,禁用已用过的心电极,心电导线不能与体线圈接触。
•切记将线圈的连接线插入插座内。
保持电缆与连接器直顺,放置于检查床上而不选用的线圈亦必须将连接器插进插座内,使用表面线圈,切勿接错线。
•扫描期间观察病人的呼吸、心电、脉搏、并注意病人与控制台之间的声音传送。
•每天上午登记液氦面,留意压缩机是否正常运转,必须把当天图像传到PACS,每周一上午进行质量控制扫描。
MR各部位的扫描常规一、颅脑、脊柱神经系统二、胸部(胸部、心脏、乳腺)三、腹部四、四肢骨关节MR各部位的扫描常规一、颅脑、脊柱神经系统颅脑检查规范常用的扫描序列•2D FSE(TSE) T2WI :对病灶显示好•SE T1WI (T1 FLAR): 伪影少,解剖结构显示好•FLAIR: 脑脊液显示为低信号,替代PDW序列•PWI:能够检测分子水平的质子移动.它反映的是自由扩散组织与扩散受限组织问的对比。
MRI检查常规

MRI检查常规
一.各科根据MRI检查的适应症,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预约。
二.经MRI室医师审核申请单后,发出预约通知。
凡不符合MRI检查
要求或非MRI检查适应症,应与临床医师联系。
三.扫描申请单应按规定内容详细填写,写明部位、目的、病史、临
床诊断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附以往有关X线、超声、MRI、放射性核素扫描、实验室检查等资料。
四.危重患者需事先与MRI室联系,并由临床医护人员陪同。
五.检查前应仔细询问有无心脏起搏器、金属人工瓣膜或重要器官内
有含铁金属异物等,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
主动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以减少紧张情绪,取得配合。
六.检查中应有MRI医师在场,审核选定检查序列,解答操作人员疑
问,监控检查质量和摄片质量。
七.根据病情需要,由MRI医师决定是否做增强检查,并负责向患者
或其亲属说明。
八.检查结束后,一般在24小时内发出报告。
报告需经主治医师以上
审核签字,方可生效。
ms磁共振诊疗标准

ms磁共振诊疗标准
磁共振成像(MRI)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诊疗标
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应症,MRI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多种疾病和病变,包括但
不限于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等。
临床医
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MRI检查。
2. 安全性评估,在进行MRI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了解患者是否有植入金属器械、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等情况,以确保MRI检查的安全性。
3. 适当的设备和技术,MRI检查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和技术,
医疗机构需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技术人员的熟练操作,以提供
高质量的影像和诊断信息。
4. 术前准备,针对某些特定的MRI检查,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术前准备,例如需要禁食或者需要服用对比剂等。
5. 对比剂的使用,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决定使用对比剂
来增强MRI影像的对比度,以更好地显示病变和病灶。
6. 检查解读,MRI检查完成后,由专业的放射科医生对影像进行解读,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提供准确的诊断意见。
总的来说,MRI诊疗标准涉及到适应症、安全性评估、设备和技术、术前准备、对比剂使用以及检查解读等多个方面,医疗机构和医生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指南,以确保MRI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4.17.2.1C1会泽县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磁共振检查的准备【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申请医生核准确认。
2.确认病人没有禁忌证。
并嘱病人认真阅读检查注意事项,按要求准备。
3.进入检查室之前,应除去病人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4.告诉病人所需检查的时间,扫描过程中平静呼吸,不得随意运动,若有不适,可通过话筒和工作人员联系。
5.婴幼儿、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的病人,根据情况给适量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
一旦发生幽闭恐惧症立即停止检查,让病人脱离磁共振检查室。
6.急症、危重症病人,必须做磁共振检查时,应有临床医师陪同。
【器械准备】1.磁共振机。
根据检查部位选用相应的专用线圈或特殊的线圈。
2.准备磁共振对比剂,必要时使用。
【禁忌证】各部位磁共振检查的禁忌证,要求基本上是同一。
为此,禁忌证不在各部位中分别叙述。
1.装有心电起搏器者。
2.使用带金属的各种抢救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3.术后体内留有金属夹子者。
检查部位邻近体内有不能去除的金屑植人物。
4.早期妊娠(3个月内)的妇女应避免磁共振扫描。
颅脑磁共振检查一、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颅脑外伤(尤适用CT检查阴性者)。
2.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
3.颅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肿瘤。
4.先天性发育异常。
5.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6.颅内感染。
7.脑白质病。
8.颅骨骨源性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
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2)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
医院磁共振室(MRI室)操作常规

医院磁共振室(MRI室)操作常规
第一条负责使用该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上岗前技术培训与考核,应熟悉其结构、规格和性能,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第二条开机时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开机的次序进行开机。
在整个开机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密观察机器各部件的运转状态,以确保机器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请维修人员维修,并登记在案。
第三条扫描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接受MRI扫描的禁忌证(主要是体内有无金属异物或是否安装心脏起搏器)。
第四条扫描时不穿戴有金属附件的衣服,卸下手表、项链饰物、各类磁卡和一切金属物品,除去假牙。
第五条幼儿烦躁不安或患有幽闭恐惧症者应给予镇静剂。
第六条操作人员应根据诊断医师的要求,正确选择各扫描参数和扫描方法以及图像的后处理,以保证病变最佳显像。
第七条每例患者检查完毕后,应将整个检查选用的技术指标填于检查记录中。
第八条机器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关机的步骤进行关机。
第九条操作人员要定期对该机器进行清洁保养。
MRI基本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MRI基本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检查前准备】
1. 认真核实申请单,了解检查目的和部位。
2. 认真执行MRI检查的安全要求,属于绝对禁忌与某些相对禁忌的病人严禁进行MRI 检查。
女性病人如带有铁磁性金属节育环,应于检查前取出。
3. 嘱患者检查中制动,对需要进行屏气扫描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接受盆腔、腹部检查的病人预先进行胃肠道准备。
4. 对不能合作的病人及患儿要给予镇静剂,待入睡后进行检查。
【基本检查方法】
MRI具有检查方法包括普通扫描和增强扫描。
首先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适当的线圈,然后进行摆位,扫描定位像后,根据检查需要选择适当的成像序列进行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等多层面扫描。
【适应证】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安全无创伤等优点,特别适合于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肌肉关节系统以及心脏大血管系统的检查,也适用于纵膈,腹腔、盆腔实质器官及乳腺的检查。
【禁忌证】
体内有铁磁性金属异物者,如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体,眶内铁磁性异物等。
危重患者需要生命监护者,监护仪及急救装置不能进入磁场内。
有幽闭恐怖症或精神过度紧张,不能完成检查者。
对无自控力或用镇静剂后仍无法配合者。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MRI检查对妊娠有害,但妊娠早期(3个月以内)一般不宜做MRI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常规
【保养及操作规程】
1.
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工作期间不得在机房内喧哗,保持工作环境安静。
2.
机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吃零食,保持机房整洁。
3.
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4.
维持机房温度和湿度恒定,保证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环境。
5.
工作人员应爱护公物、
线圈等,
MR
室一切附属设备应放在指定位臵,
不得乱放。
6.
日常应定期做好机器保洁、匀场维护等工作,并做好记录。
7.
所有病人资料应及时保存,防止丢失。
8.
为了确保检查的顺利完成和病人的安全:
1
)请勿将磁性物品带入检查室:如手表、假牙、银行卡及各类磁卡、手机、
BP
机、钥
匙、硬币、眼镜等。
2
)检查病人勿穿有金属扣子及拉链的衣服,颅颈检查病人请勿佩带饰物(如:项链、
耳环)
、发夹)及假牙。
3
)下列病人不能行
MRI
检查: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体内有铁磁性物质(如动脉瘤
夹等)的病人。
4)
妊娠头三个月应谨慎。
有金属节育器的妇女应取环后检查。
9.
向患者交待清楚过程,取得配合,消除其检查的顾虑及恐惧。
10.
核对并输入患者基本资料:
MRI
号、姓名、年龄、检查部位等;根据患者体形、
年龄、检查部位选择合适扫描序列及扫描参数。
11.
平扫完毕后,初步观察结果,决定是否加做增强扫描。
如需要增强扫描,肾功
能正常(无明显肾衰)者方可进行。
12.
全部序列扫描完毕后,结束当前检查,患者下扫描床后,机架及扫描床归位。
进行图象后处理并照像、打印。
【适应证】
1.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2.
颅颈移行区病变。
3.
颈部病变。
4.
胸部病变。
5.
心脏大血管病变。
6.
肝、胆病变。
2.
肾及输尿管病变。
3.
胰腺病变。
4.
盆腔病变。
5.
四肢、关节病变。
【禁忌证】
1.
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2.
颅脑手术后颅脑动脉夹存留患者。
3.
铁磁性植人物患者,如枪炮伤后弹片存留及眼内金属异物等。
7
4.
心脏手术后,换有人工金属瓣膜患者。
5.
金属假肢、金属关节患者。
6.
体内有胰岛素泵神经刺激器患者。
7.
妊娠
3
个月以内的早孕患者。
8.
危重患者。
9.
以上各项有疑问的患者应弄清情况后再进行检查,否则应视为禁忌证。
【检查前准备】
接诊时,核对患者一般资料,询问病史,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询问患者确认是否属禁忌证范围。
并嘱患者认真阅读,按要求准备。
对腹部及盆腔部位检查者,应向患者讲清胃肠道准备的方法。
进人检查室之前,
应去除患者身上一切金属物品、
磁性物品及电子器件。
如:
假牙、
发卡、钥匙、小刀、钢笔、硬币、手表、耳环、项链、戒指、磁卡、照像机、手机等。
向患者认真进述检查过程,以消除其恐惧心理,争取患者的合作。
婴幼儿、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应给适量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
(
由麻醉师用
药并陪同
)
,提高检查成功率。
急危重患者,必须做
M
Ⅲ检查时,应由临床医师陪同观察。
【检查原则】
常规不少于
【检查原则】
常规不少于
2
个标准扫描方位
(
横断、冠状、矢状
)。
常规不少于两个观察参数
(T
1
、
T
2。
不同部位、不同组织选择恰当的成像序列和技术。
不同病变应用合理的序列、技术提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
根据病变选用合适的增强剂和成像序列。
正确应用图像后处理功能,进行组织器官的形态学和功能分析。
【序列技术】
2D
自旋回波
SE SE- T
1
WI
,
SE-T
2
WI
,
SE - PDWI
,
SE -DWI。
2 .2D/3D
快速自旋回波
TSE TSE-T
1
WI TSE-T
2
WI
,
TSE-PDWI
,
EPI -SE - DWI。
3. 2D/3D
刺激回波
STEAM STEAM -T
WI STEAM-DWI 。
4. 2D/3D
梯度回波
( GRE) GRE-T
1
WI
,
GRE-T
2
*WI
,
GRE-PDWI
,
EPI
–
GRE-T
2。
5. 2D/3D
快速梯度自旋回波TCSE TCSE-T
2
/T
2
* TGSE -PDWI 。
6. 2D/3D TOF 一
MRA。
7. 2D/3D PC
一
MRA。
2D/3D CE
一
MRA
2D/3D T
2
/T
2
*-MRA。
【对比增强扫描技术】造影剂种类
钆喷酸葡胺注射液。
对比剂用量
0.1-0.3mmol/kg
体重。
注射速度
1-3 ml/s。
使用序列
SE/TSE/GRE
一
T
1
W1
、
T
1
WI
十
FS
、
EPI
一
T 2*。
【特殊应用技术】
压脂
可与各种类型序列联合使用抑制脂肪组织。
压水
FLAIR T
1
/T
2
WI
自由水抑制技术。
局部饱和
SAT
可与各种序列联合使用。
MR
水成像
MRH
静态自由水成像技术。
磁化传递
MT
和
MRA
、增强扫描联合使用及
MT
定量分析。
心电
/
指脉触发扫描
心、胸、大血管心跳运动同步采集技术。
呼吸门控
胸腹部呼吸运动同步采集技术。
电影采集技术
运动器官的运动功能观察。
波谱技术
病变组织的生化分析。
化学位移成像
CSI
某种生化代谢物的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