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建设常用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计算机信息中心机房建设标准

计算机信息中心机房建设标准

计算机信息中心机房建设标准前言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及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

而对于信息传递的载体以及传输中心来说,计算机信息中心的建设以及维护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计算机信息中心机房和设备间(以下统称机房)是放置各种硬件设备的场所,特别是中心机房存有关键设备,其内部设施和环境的安全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寿命,而且维护点较多,需要给予特殊、充分的重视。

信息中心目前主要存在三大类机房:中心机房、设备间、其他设备间。

大型信息中心还有可能将中心机房分为:数据中心、网络中心和管理(运行)中心,但在建设规格上还应按照这三类机房来设计。

针对不同的机房,基本要求也有高低之分:中心机房主要用于数据存储、网络运行和运维管理,要严格遵从相关标准进行设计规划;设备间主要用于存放网络设备,最好遵从相关标准,但可根据设备情况灵活掌握;其他机房要按照各自功能分别进行设计规划,但 UPS、空调、防雷、空气净化、接地等是必须的配套设施。

机房设计建设应遵循的标准有:1.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2.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3.GB9361-88《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4.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5.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6.YD/T754-95《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7.GB9175-88《环境电磁卫生标准》8.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9.GB50265-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10.GBJ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11.GB5004-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2.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局部修订)》13.GB50052-9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14.SJ/T10796-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15.SJ/T30003-93《电子计算机机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6.GB50243-9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7.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8.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19.GBJ133-90《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20.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21.GB50057-94(公告2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局部修订)》22.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23.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24.其它相关的国家、行业及地方法规、规范、规定。

数据中心相关数据计算

数据中心相关数据计算

数据中心相关数据计算1.机房面积计算在机房建设中,每台机柜占用的配套面积为3.5~5.5平方米,我们可以按照单台4.5平方米进行计算。

因此,主机房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主机房面积)= F(单台占用面积4.5平方米)× N(机柜总台数)。

例如,如果机房内有50台机柜,那么主机房面积为4.5平方米 × 50 = 225平方米。

2.XXX容量计算1)机房内设备的用电量如果机房内计划安装50台机柜,每台机柜的功耗为4千瓦,那么机房内的机柜设备总耗电为4千瓦 × 50 = 200千瓦。

2)机房内其他设备(如消防、监控、应急照明)的用电量监控、应急照明和消防设备的用电量大约在10千瓦左右。

3)UPS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计算UPS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E(不包括冗余不间断电源设备)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E ≥ 1.2P,其中P为电子信息设备的计算负荷(单位为千瓦/千伏安)。

继续以上例,P = 200千瓦 + 10千瓦 = 210千瓦。

因此,E ≥ 1.2P = 1.2 × 210千瓦 = 252千伏安。

然而,我们还需要考虑到XXX运行在60%和70%之间是最佳状态,因此建议在上述计算结果除以0.7进行再一次放大。

252千伏安/0.7 ≈ 360千伏安。

根据机型手册选择靠近功率的机型,因此我们选择了2400千伏安的UPS。

为了电源端的安全可靠性,我们建议采用UPS机器配置1+1冗余方案,因此需要两台400千伏安的UPS。

因此,在选型上,我们选择了两台200千伏安的UPS做1+1并机。

3.电池配置方法1)根据负载核算出XXX的功率大小。

例如,如果我们选择了400千伏安的UPS。

2)选定UPS品牌,并查找外接电池电压参数。

例如,外接电池电压为384伏特(正负192伏特)。

3)确定后备延时,并与客户沟通。

例如,我们决定后备1小时。

4)通过计算方法确定电池组的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一组是指32只电池为一组,因为外接电池电压为384伏特,而UPS电池一般为12伏特每只,即12 × 32 = 384伏特。

机房建设标准要求【最新版】

机房建设标准要求【最新版】

机房建设标准要求一、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位置选择1.电力供给稳定可靠,交通通信便捷,自然环境清洁;2.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3.远离水灾火灾隐患区域,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4.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在确定主机房的位置时,应对设备运输、管线敷设、雷电感应和结构荷载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和经济比较;采用机房专用空调的主机房,必须具备安装室外机的建筑条件。

5.电子信息系统主机房建设面积(尚未确定设备规格的情况下)的计算公式:A=KN。

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 3.5-5.5(㎡/台);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6.电子信息系统辅助区面积宜为主机房1倍。

二、电子信息系统办公区面积计算1.短期或临时用户工作室的面积可按3.5~4m2/人计算;2.长期工作人员的办公面积可按5~7 m2/人计算。

三、环境要求1.温度、相对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电信息系统机房A级标准2.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1)有人值守的主机房和辅助区,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时,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的噪声值应小于65dB(A)。

(2)当无线电干扰频率为0.15~1000MHz时,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无线电干扰场强不应大于126dB。

(3)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

(4)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不应大于500mm/s2。

(5)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70%。

四、建筑要求1.一般规定(1)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灵活性,并应满足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工艺要求。

(2)变形缝不应穿过主机房。

(3)主机房和辅助区不应布置在用水区域的垂直下方,不应与振动和电磁干扰源为邻。

围护结构的材料选型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防潮、少产尘等要求。

(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须设有技术夹层和技术夹道,建筑设计应满足各种设备和管线的安装和维护要求。

机房建设要求

机房建设要求

机房建设要求一、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位置选择1.电力供给稳定可靠,交通通信便捷,自然环境清洁;2.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3.远离水灾火灾隐患区域,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4.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在确定主机房的位置时,应对设备运输、管线敷设、雷电感应和结构荷载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和经济比较;采用机房专用空调的主机房,必须具备安装室外机的建筑条件。

5.电子信息系统主机房建设面积(尚未确定设备规格的情况下)的计算公式:A=KN 。

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 3.5—5.5(川/台);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6.电子信息系统辅助区面积宜为主机房 1 倍。

二、电子信息系统办公区面积计算1.短期或临时用户工作室的面积可按 3.5〜4m2/人计算;2.长期工作人员的办公面积可按5〜7 m2/人计算。

三、环境要求1 .温度、相对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电子信息系统机房A级标准2.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1)有人值守的主机房和辅助区,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时,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的噪声值应小于65dB(A)。

(2)当无线电干扰频率为0.15〜1000MHz时,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无线电干扰场强不应大于126dB o(3)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 o(4)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不应大于500mm/s2。

(5)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70%。

四、建筑要求1.一般规定(1)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灵活性,并应满足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工艺要求。

(2)变形缝不应穿过主机房。

(3)主机房和辅助区不应布置在用水区域的垂直下方,不应与振动和电磁干扰源为邻。

围护结构的材料选型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防潮、少产尘等要求。

(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须设有技术夹层和技术夹道,建筑设计应满足各种设备和管线的安装和维护要求。

机房综合能效计算模型描述

机房综合能效计算模型描述

计算公式: EER总=Q总冷量 /N 总 ( 整年 )N总 =N1’+N2’+N3’+N4’式中:Q总冷量 :整年主机房冷冻水输出冷量计量表读数( 实质丈量值累计之和KW*h)。

N1’: 冷水机组的计量电表度数( 实质丈量值整年累计之和KW*h)。

N2’: 冷冻水泵组合的计量电表度数( 实质丈量值整年累计之和KW*h)。

N3’: 冷却水泵组合的计量电表度数( 实质丈量值整年累计之和KW*h)。

N4’: 冷却塔组合的计量电表度数( 实质丈量值整年累计之和KW*h)。

机房综合能效比计算条件:运转时间:每日运转时间 7:00~19: 00,每个月运转 22 天,每年运转 8 个月。

计算负荷点:为方便计算机房综合能效比数值,计算过程仅收集 25%、50%、75%、100%四个负荷点进行计算。

冷冻水温度:出水温度 7℃,进水温度 12℃,污垢系数按国标 GB/规定,配置变频冷冻泵。

冷却水水温:因环境温度对冷却水进水温度影响较大,整年各月的均匀冷却水温参数是不同样的,项目无详细逐时负荷数据可供参照,污垢系数及冷却水温参照国标 GB/部分负荷水温数值,以下表:所以需要将这四个负荷点与水温对应来核算机组的能耗,以及随负荷变化水泵、水塔等零件能耗的变化也要进行核算。

招标要求中冷却泵要求变频,依据实质情况,变频后冷却水量减少,机组更耗能,建议冷却泵采纳定频泵,更节能。

各负荷点运转时间:因整年各月冷负荷各不同样,满负荷运转及部分负荷运转时间长短不同样,不同负荷段的权重可依据GB/,IPLV 值计算方法。

各个负荷点运行时间权重以下:负荷百分占年运转时间冷却水温年耗冷( KWh)年耗电量( KWh)比( %)百分比( %)(℃)Q总冷量N1’ +N2’ +N3’+N4’10030752650232519。

pue计算

pue计算

pue计算
PUE的3种计算公式:
1:=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
2:=(IT设备能耗+空调能耗+供配电系统能耗+其他能耗)/IT设备能耗
3:=1+空调能耗因子+供配电能耗因子+其他能耗因子
PUE即电源使用效率,PUE值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数据中心电力使用效率的衡量指标。

PUE 值是指数据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与IT负载消耗的能源之比。

PUE值越接近于1,表示一个数据中心的绿色化程度越高。

当前,国外先进的数据中心机房PUE值通常小于2,而我国的大多数数据中心的PUE值在2-3之间。

所以国内机房内芯片级主设备1W的功耗会导致总体耗电量达到2-3W,而国外机房内芯片级主设备1W的功耗只会导致总体耗电量为2W以下。

机房建设前期的设计和规划就把节能、环保考虑到,并在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达到机房的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把机房的PUE值作为机房的设计和规划要求。

用户对PUE值的要求,机房设计满足并说明从几方面可以把机房的设计达到用户的要求。

有机房顶层高度计算公式

有机房顶层高度计算公式

有机房顶层高度计算公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建筑领域中,机房顶层高度的计算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呢。

这可不是随便拍拍脑袋就能确定的事儿,得有一套科学准确的计算公式。

先来说说为啥要算这个机房顶层高度吧。

就好比我之前去参观一个正在建设的大楼,那里面的机房建设就因为一开始没算好顶层高度,结果后面麻烦事儿一堆。

设备装不进去,通风也成问题,整个工程进度都被耽搁了。

这就像是你想给一个大胖子穿小一号的衣服,那肯定是不行的,会处处受限。

那到底怎么算这个机房顶层高度呢?其实啊,它主要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得考虑设备的高度,不同的设备高矮胖瘦可不一样。

比如说大型的服务器机柜,那家伙,个头可不小。

还有那些复杂的空调通风系统,管道啥的也得占地方。

然后呢,还得把线缆桥架的高度算进去。

你想想,那么多电线、网线,得有条理地排好,这桥架的高度可不能忽略。

另外,照明灯具也得有足够的空间,不然机房里黑咕隆咚的,咋工作呀。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预留一定的维修和操作空间。

要是设备出了问题,维修人员连个转身的地方都没有,那可就抓瞎了。

具体的计算公式大概是这样:机房顶层高度 = 设备最大高度 + 线缆桥架高度 + 照明灯具高度 + 维修操作空间高度 + 安全余量。

这里面每个部分的高度都得精确测量和计算。

比如说设备最大高度,就得把机房里最高的那个设备找出来,量得准准的。

再说说这个维修操作空间高度,一般来说至少得有个一米五到两米吧,这样维修人员站在里面,能够舒展开手脚干活。

安全余量也不能少,万一以后要增加新设备或者改造啥的,没有这点余量可就麻烦了。

总之,计算机房顶层高度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得仔细认真,不能马虎。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建设中的大楼,要是一开始能把这些都算清楚,也不至于后面手忙脚乱。

所以啊,无论是建筑师还是相关的工程人员,在面对机房顶层高度计算这个问题时,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算得准准的,才能保证机房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可别因为一点点的疏忽,给整个工程带来大麻烦哟!。

数据中心相关数据计算

数据中心相关数据计算

数据中心建设数值参数计算一、机房系统占地面积计算在机房建设中单台机柜含各种配套面积按照单台3.5~5.5m2/台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A(主机房面积)=F单台占用面积3.5~5.5m2/台(取中间值4.5)*N机柜总台数例:50台机柜的主面积=4.5(m2/台)X50=225 m2二、UPS计算1.机房内设备的用电量机房计划安装50台机柜,每个机柜按照4kw功耗计算,机房内机柜设备的耗电将在4kw*50台=200kw。

2.机房内其它设备(消防、监控、应急照明)监控、应急照明和消防设备耗电大约在10kw左右。

3.UPS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可按下式计算:E≥1.2P➢上诉公式中E——UPS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不包含冗余不间断电源设备)➢P——电子信息设备的计算负荷[(kW/kV.A)]。

继续上例P=机柜总耗电+机房内其他设备=200kw+10kw=210KWE≥1.2P=1.2*210KW=252KVA➢但还需考虑UPS运行在60%和70%之间是最佳状态,建议在上面的计算结果除以0.7进行再一次放大。

252KVA/0.7≈360KVA。

根据机型手册选择靠近功率的机型,因此选择2400KVA 的UPS。

为了电源端的安全可靠性,建议采用UPS机器配置1+1冗余方案,因此需要两台400KVA的UPS。

所以在选型上:选择两台200KVA UPS做1+1并机。

4.电池配置方法1)根据负载核算出UPS的功率大小;例:UPS 选用400KVA2)选定UPS品牌,这里要查一个外接电池电压参数;例:外接电池电压384V(正负192V)3)确定后备延时,与客户沟通;例:后备1小时4)最后一步通过计算方法确定电池组的数量;(注意:这里的一组是指32只为一组;因为外接电池电压384V,选用UPS电池一般是12V每只,即12×32=384)5)计算方法:AH=P×T/外接电池电压=400000×1/384=1042 (虽然400KVA,不能等同于有功功率,这里就不做细算了,具体情况时可以用400KVA乘功率因数,再进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房建设常用计算公式
一、机房面积:
◆当电子信息设备已确定规格时,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公式:A=K∑S
A-------表示主机房使用面积(㎡);
K-------表示系数,可取5~7;
S-------表示电子信息设备的投影面积(㎡)
◆当电子信息设备尚未确定规格时,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公式:A=FN
F-----表示单台设备占用面积。

可取3.5~5.5(㎡/台);
N----表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机柜)的总台数。

◆铺助区的面积宜为主机房面积的0.2~1倍。

◆用户工作室的面积可按3.5~4㎡/人计算;硬件及软件人员办公室等有人长
期工作的房间面积,可按5~7㎡/人计算。

注意:当机柜内或机架上的设备为前进风/后出风方式冷却时,机柜或机架的布置宜采用面对面、背对背方式。

◆主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5M;
2.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或机架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M;
3.背对背布置的机柜或者机架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M;
4.当需要在机柜侧面维修测试时。

二、UPS和电池容量计算:
◆UPS容量计算:
公式:设备总负载功率÷在线式UPS功率因子(一般为0.8)=UPS容量(VA)
例:设备总负载功率为:14220W
UPS容量为:14220W÷0.8=17775VA
考虑UPS容量的冗余,一般以20%到30%(UPS最佳工作状态是负载70%到80%), UPS 容量应该为17775VA X 1.3 = 23107.5VA,从而可以得出选用30kVA的UPS。

◆电池容量计算:
以后备时间要求2小时为例:
30kVA*2H÷(0.8*384V(为UPS启动电压40K-384 30K-384 6K以下240))=195.3AH 得出需要选用2组100AH电池。

每组为384V÷12V(单节电池电压)=32节。

三、空开及电缆计算:
◆空开计算:
cosφ是感性负载功率因素,一般取0.75 你的30KW负载的线电流:
I=P/1.732Ucosφ=30000/1.732*380*0.75=30000/493.62=60.8A
考虑电机的启动电流,但启动电流的时间不是很长,一般在选择导线时只按1.3到1.7的系数考虑。

这里取1.5,那么电流就是60.8A*1.5=91A。

◆电缆计算:
经验算法为:
1、单相220V的线路中,每1平方毫米的铜芯线可以承受1KW的功率,电流在4.5A
—5A左右。

2、三相380V的线路中,每1平方毫米的铜芯线可以承受2KW—2.5KW的功率,电
流在2A左右。

四、机房空调选型估算:
◆方法一:功率及面积法
公式:Qt=Q1+Q2
Qt总制冷量(KW);Q1室内设备负荷(=设备功率*0.8);Q2环境热负荷(=0.18kw/m2*机房面积)
◆方法二:面积法
公式:Qt=S*P
S机房面积(m2);P冷量估算指标(根据不同用途机房的估算指标选取)精密空调场所的冷负荷估算指标
✧电信交换机房、移动基站(300-350W/m2)
✧IDC数据中心(600-800W/m2)
✧计算机房、计费中心、控制中心、培训中心(300-350W/m2)
✧电子产品及仪表车间、精密加工车间(300-350W/m2)
✧标准检测室、校准中心(250-300W/m2)
✧UPS和电池室、动力机房(300-350W/m2)
✧医院和检测室、生化培养室、洁净室、实验室(200-250W/m2)
✧仓储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管、烟草、食品)(150-200W/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