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机房-综合布线常用计算公式-函数版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 RJ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 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 (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 +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综合布线系统如何计算工程量

用户需要提供以下几点即可:水平使用哪类线缆?(预算和应用来考虑)各楼层的数据点数、语音点数;(实际需求)建筑物的平面图(CAD图);(计算线缆距离)核心机房在哪栋楼或哪个楼层?(光纤走向和用量)建筑群使用多少芯数的光纤?(无其它用处,一般使用6芯)一、综合布线各系统工程量计算跳线:=数据点数模块:=数据点数+语音点数(为方便,用统一的)面板:双口=数据点单口=数据点数+语音点数首先取线缆平均长度:=(距离机房最远点+距离机房最近点距离)/2*1.1+6(米) 线缆箱数=水平线平均距离*总点数/(305米/水平线平均距离)*1.2(考虑到线材布放的损耗及留有一定的余量)注意:总点数=数据+语音光纤或铜缆使用:=从楼宇的核心机房至各个楼层的距离大对数电缆:=从楼宇的核心机房至各个楼层的距离注意:对数的使用多少看楼层内的语音数量1、数据配线架(包括模块):=楼宇数据总点数/24或482、110配线架(包括模块):=楼宇语音总点数/1003、理线架:=数据配线架数*2(交换机也要用到)4、RJ45转RJ11鸭嘴跳线:=楼宇语音总点数5、数据跳线:=楼宇数据总点数u光纤配线架:=光纤芯数(一般一个12口ST机架)6、光纤跳线(ST-LC):=光纤芯数7、尾纤(ST):=光纤芯数8、耦合器(ST):=光纤芯数9、光纤使用量:=各楼宇间距离+适量冗余(常用重铠6芯单模)1、数据配线架(包括模块):=机房预留数据总点数/242、110配线架(包括模块):=机房预留语音总点数/1003、理线架:=数据配线架数*2(交换机也要用到)4、RJ45转RJ11鸭嘴跳线线:=机房预留语音总点数5、数据跳线:=机房预留数据总点数核心机房(垂直子系统为铜缆时):数据配线架(包括模块):=管理间数/24110配线架(包括模块):=楼宇语音总点数/100理线架:=数据配线架数*2(交换机也要用到)RJ45转RJ11鸭嘴跳线线:=楼宇语音总点数数据跳线:=管理间数核心机房(垂直子系统为光纤时):1、光纤配线架:=管理间数*光纤芯数2、光纤跳线(ST-LC):=管理间数*光纤芯数3、尾纤(ST):=管理间数*光纤芯数4、耦合器(ST):=管理间数*光纤芯数二、综合布线各线缆用量计算45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1、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2、C=[0.55(F+N)+6]*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m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备注:+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后悔。
综合布线工程常用计算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2.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数。
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
5.请问综合布线清单中单孔面板的数量怎么算?单独一个数据点或一个语音点就用单口面板,两个点在一起就用双口面板
不按公式的算法:
按公式算线长,以我的经验是一定不准的,但是也没有一定准确方法,在施工的过程里还有不可预测的变动呢,我们国家对八芯双绞线(包括五类,超五类,六类)最长布线距离规定在一百米以内。
设计院设计图纸的时候一定也会考虑到,那么一般情况下最短的线应该在十米左右,最长的线在九十米左右(留十米的余量)。
平均一下,每根线在五十米左右,如果穿越楼层的话,每根再加个楼层高度就可以了,误差不会太大。
最关键还是要看现场情况,以及要熟练看懂图纸,这个是要时间和磨练的。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3、C=[0。
综合布线的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的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的计算公式
一、楼层用线量计算公式
C=[(F+N)/2+6]*n
其中 F---最远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F+N)/2---平均电缆长度;
6---端接容差(一般取值6~10米);
n---每层楼的信息插座的数量。
二、整座楼电缆长度计算公式
W=∑MC
其中 M---楼层数;
C---每个楼层用线量。
三、总电缆长度计算公式
L=[(F+N)/2](1+10%)+6
其中 F,N,6注释同上,助记:
总电缆长度=平均电缆长度+备用电缆长度(平均电缆长度的10%)+端接容差(取值6~10间)
四、电缆箱数
计算出以上数字,再根据电缆生产商每箱电缆标准长度(90m~5km不等,分卷盘和卷筒两种装箱形式)计算出需要多少箱电缆了。
X=L/k
其中 L注释同上;k为特定电缆生产商每箱电缆标准长度。
注:以上公式不仅仅适用于综合布线工程电缆用料计算,也可参考应用于其它适合电缆布放作业。
综合布线计算公式大全

综合布线常用公式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3、C=[0。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公式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4:表示每个信息点要准备4个RJ-45头n*4*15%:表示富余量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线缆用量计算(1) 可靠算法:C=0.55×(L+S)+6F=Floor(305/C)B=Ceiling(n/F)式中:L—离FD最远信息插座的距离;S—离FD最近信息插座距离;C—平均每个信息点的电缆长度;F—每箱双绞线能安装的信息点数量;Floor()—向下取整Ceiling()—向上取整B—所需电缆总箱数(305米/箱);n—信息点数量。
(2) 估算法:先求出总线缆用量,再除以每箱线的标准长度,可得到所需线缆的箱数,再加上富余量。
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B: 所需电缆总箱数(305米/箱)∑C: 各层电缆长总和2:线缆箱数的富余量,信息点越多,富余量越大。
对槽、管规格的选择(1) 查表法:根据槽(管)内需要容纳的线缆数量去查表得到所需槽、管的规格型号。
(2) 估算法: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3) 精确算法:槽(管)截面积=(n×线缆截面积)/[70%×(40%~50%)]式中:n——用户所要安装的多少条线(已知数);线缆截面积——选用的线缆面积;70%——布线标准规定允许的空间;40%~50%——线缆之间浪费的空间。
设备间使用面积的计算方法设备间的面积应根据能安装所有屋内通信线路设备的数量、规格、尺寸和网络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留有一定的人员操作和活动面积,最低面积不应小于10平方米。
(1) 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式中:A—设备间使用面积(平方米);K—系数,取值为5~7;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平方米)。
综合布线的一些预算公式

综合布线的一些预算公式,希望对你有用综合布线常用公式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3%:表示富余量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0.55:备用系数6:端接容差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A:最近信息点距离;B:最远信息点距离;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
55(F+N)+6]Xn(m)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简单公式: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0
信息点数量
0
0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0
0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需要多少箱线=线缆总数/305 需要的线缆总数=平均线长*信息点
0
0 0
0
信息点 平均线长=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最长线距 最短的线距
0
0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 楼高 最长 最短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线数 信息点数 线缆箱数=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节点数 层高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3%:表示富余量
0
0
总箱数 总长度=(平均值+5米)X点 数 点数 平均值=(最长的线距+最短 的线距) 最长的线距 最短的线距 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 总数量
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 作区的数量 每 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 的数量 0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 各层电缆长总和 每层所需电缆长度 0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
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水平线缆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