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021年五年级语文听力材料题
(统编)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复习(八个单元附听力材料及答案)

(统编)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复习(八个单元附听力材料及答案)第一单元复习卡一、听两遍朗读,回答下列问题。
(后附听力材料)1.每当太阳落山时,合欢树的叶片就成对地________在一起,等到第二天太阳出来,它再________叶片,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2.短文中列举了()等四种会睡觉的植物。
A.合欢树、太阳花、杨树、茉莉花B.合欢树、蝴蝶花、柳树、茉莉花C.合欢树、太阳花、柳树、茉莉花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室内盆栽多时,白天空气清新,晚上空气混浊”是因为植物白天“打呼噜”睡觉,晚上工作。
()(2)合欢树睡觉时叶片合拢,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散失,防止水分蒸发。
()(3)茉莉花是个“夜猫子”,它总是傍晚开放,第二天早上睡觉。
()(4)植物都会睡觉,只是睡觉的方式、时间不同。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白鹭.(lù)嗜.好(shì)陪.伴(péi)黛.色(hēi)B.榨.油(zhà)便.宜(pián)茅亭.(tínɡ)杭.州(hánɡ)C.垂蔓.(wàn)深幽.(yōu)享.受(xiǎnɡ)眼睑.(jiǎn)三、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1.我最喜欢吃wài pó()做的桂花ɡāo()和芝麻bǐnɡ(),味道好极了。
2.爸爸在后院的半mǔ()空地上种了一片花生,bō zhǒnɡ(),jiāo shuǐ(),每天都精心地照料着。
3.清水田犹如为白鹭设计的jìnɡ xiá(),白鹭在田里觅食时,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qiàn()在玻璃kuànɡ()里的画。
四、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A.打开通路。
B.开拓扩展。
C.开创;创立。
1.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2.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五年级听力试题及答案语文

五年级听力试题及答案语文一、听句子,选择正确的图片(每题1分,共5分)1. 听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图片:- A. 一只猫在树上。
- B. 一只狗在草地上。
- 句子:小明家的小猫爬上了一棵大树。
2. 听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图片:- A. 孩子们在操场上踢足球。
- B. 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
- 句子:放学后,孩子们在操场上踢足球。
3. 听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图片:- A. 一家人在公园里野餐。
- B. 一家人在餐厅里吃饭。
- 句子:周末,我们一家人去公园野餐。
4. 听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图片:- A. 学生们在图书馆里看书。
- B. 学生们在操场上跑步。
- 句子:图书馆里,学生们安静地看书。
5. 听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图片:- A. 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 B. 老师在讲台上讲课。
- 句子: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的作业。
二、听对话,回答问题(每题2分,共10分)6. 听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 甲:你昨天去动物园了吗?- 乙:是的,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
- 问题:乙昨天去了哪里?7. 听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 甲: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乙:我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的天气很凉爽。
- 问题:乙最喜欢哪个季节?8. 听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 甲:你打算周末做什么?- 乙:我打算去图书馆借几本书。
- 问题:乙周末打算做什么?9. 听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 甲:你今天带了什么好吃的?- 乙:我带了一些水果和饼干。
- 问题:乙今天带了什么?10. 听下面的对话,回答问题:- 甲:你昨天的数学考试怎么样?- 乙:我觉得有点难,但我已经尽力了。
- 问题:乙昨天的数学考试感觉如何?三、听短文,完成句子(每题2分,共10分)11. 听下面的短文,完成句子:- 短文: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草也从地里钻了出来。
孩子们脱下厚厚的冬装,穿上轻便的春装,高兴地在公园里放风筝。
- 完成句子:春天到了,_________。
小学语文五年级听力训练材料

小学语文五年级听力训练材料Ability is not the only criterion, but character is the criterion.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听力训练材料听力练习一1.这则寓言的主要人物和 ..2、狐狸嘴上说蝉唱歌好听;其实是想 ..3.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 ..听力练习二1.根据短文填空:我信步来到桂树下;仔细______着那____________的桂花..在秋雨的______下;挂满枝头的桂花更显____________..4分2. 文章把桂花比作了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3分3. 分析句子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2分微风拂过;朵朵桂花禁不住风儿的盛情邀请;挣脱了妈妈的怀抱在风中自由舞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宋代诗人朱熹赞美桂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语文听力练习三1、“煮书”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短文中提到唐代大诗人杜甫;文中写了他关于读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你还知道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完短文后;你认为学语文时;应该怎么“煮书”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听力练习四1.我隔窗而立的“邻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 作者由“繁花落尽”联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 芙蓉花凋谢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却在成长..2分4.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人生的一曲交响乐..4分5. 只要心永远朝着_________;你就会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朦胧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转、升腾;这个世界永远传送着_________的序曲.. 4分语文听力练习五1. 面对着一个对你的疾苦你的忧愁无动于衷的家伙;你会感到________和_________..2分2. 有很多我们丧失的机遇;有若干阴差阳错的讯息;有不少失之交臂的朋友;甚至各奔东西的恋人;那绝缘的起因;都因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 你认真倾听朋友的话;他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听了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听力材料一一天傍晚;蝉在大树枝上叫;狐狸从树下走过..“唱得多好呀”狐狸一边说一边向树枝间窥视..“你有这样一副好嗓子;一定长得非常漂亮..下来吧;那我就不仅能欣赏你的声音;又能赞美你的形体了..”而狐狸心里却想到:“啊;那是一只蝉;可以做我饭后的美味小吃..”蝉以前见过狐狸;它没有跳下来;却摘下一片小树叶;让叶子飘到地上;狐狸贪婪地向叶子扑过去..蝉得意地说:“哈哈哈;你露馅了;狐狸;有一天;我看到你的洞外有一堆蝉翅膀;我就不相信你了..现在我知道;我对你的看法没错;如果你愿意;可以欣赏我的歌喉;可我是不会接近你的..”听力材料二我信步来到桂树下;仔细端详着那娇小玲珑的桂花..在秋雨的滋润下;挂满枝头的桂花更显饱满圆润..我欣赏着;遐想着……这些桂花有的像一个个小精灵正酣畅淋漓地吮吸着天地之精华;有的像含羞的少女把自己藏于绿叶丛中“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像顽皮的孩童迫不及待地探出了脑袋……微风拂过;朵朵桂花禁不住风儿的盛情邀请;挣脱了妈妈的怀抱在风中自由舞蹈;而风儿的到来也似乎是在寂寞了一夏后特意赶来欣赏这优美的舞姿的..站在桂树下;任由桂花飘落于我的发间;或在我的肩头逗留;又或从我的身体轻轻滑落..在那一刻;我只想闭眼;屏气呼吸这纯得不含一丝杂渍的清香;恨不得这香气能与我的血液融为一体..桂树啊;只有你;也只有你才能孕育出如此的芬芳;难怪宋代诗人朱熹会赞美你“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听力材料三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爷爷笑着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就不能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啊..”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琢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听力材料四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视这位隔窗而立的“邻居”为知己了..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我不由感慨系之: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绊绊;几经周折;几度沧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许多至爱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这随风而逝的繁花么这件事过了些时日;也就渐渐地淡忘了..一次;我下乡归来;感觉到室内空气有些沉闷;就不经意地打开了窗户;顿觉眼前一亮:一树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英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动着的不屈的生命呢是的;芙蓉的最后一叶花瓣凋落了;人们对它的嘉许也遗忘在往昔的记忆里;可是三角梅却成长了;那火焰般灿烂耀眼的红色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更迭与延续..谁能说;失去与获得不是一曲交响乐呢我久久地伫立窗前;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没有四时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朦胧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转、升腾;这个世界永远传送着希望的序曲..听力材料五你找一个好朋友;对他或她说;我现在同你讲我的心里话;你却不要认真听..你可以东张西望;你可以搔首弄姿;你也可以听音乐梳头发干一切你忽然想到的事;你也可以王顾左右而言他……总之;你什么都可以做;就是不必听我说..当你的朋友决定配合你以后;这个游戏就可以开始了..你必要拣一件撕肝裂胆的痛事来说;越动感情越好;切不可潦草敷衍.. 好了;你说吧……我猜你说不了多长时间;最多3分钟;就会鸣金收兵..无论如何你也说不下去了..面对着一个对你的疾苦你的忧愁无动于衷的家伙;你再无兴趣敞开襟怀..不但你缄口了;而且你感到沮丧和愤怒..你觉得这个朋友愧对你的信任;太不够朋友..你决定以后和他渐疏渐远;你甚至怀疑认识这个人是不是一个错误……你会说;不认真听别人讲话;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吗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正是如此..有很多我们丧失的机遇;有若干阴差阳错的讯息;有不少失之交臂的朋友;甚至各奔东西的恋人;那绝缘的起因;都因为我们不曾学会倾听..好了;这个令人不愉快的游戏我们就做到这里..下面;我们来做一个令人愉快的活动..还是你和你的朋友..这一次;是你的朋友向你诉说刻骨铭心的往事..请你身体前倾;请你目光和煦..你屏息关注着他的眼神;你随着他的情感冲浪而起伏..如果他高兴;你也报以会心的微笑..如果他悲哀;你便陪伴着垂下眼帘..如果他落泪了;你温柔地递上纸巾..如果他久久地沉默;你也和他缄口走过……非常简单..当他说完了;游戏就结束了..你可以问问他;在你这样倾听他的过程中;他感到了什么我猜;你的朋友会告诉你;你给了他尊重;给了他关爱..给他的孤独以抚慰;给他的无望以曙光..给他的快乐加倍;给他的哀伤减半..你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会记得和你一道度过的难忘时光.这就是倾听的魔力..。
听力试卷五年级上册语文【含答案】

听力试卷五年级上册语文【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词的注音是“māo”?A. 猫B. 瞄C. 冒D. 帽2.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山B. 水C. 林D. 明3. 下列哪个词语的词性是动词?A. 快乐B. 跑步C. 红色D. 大小4. 下列哪个句子是感叹句?A. 今天天气真好。
B. 你怎么还没吃饭?C. 这本书真好看!D. 他每天都锻炼身体。
5. 下列哪个成语是表示“非常害怕”的?A. 心惊胆战B. 高枕无忧C. 泰然处之D. 安之若素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山”和“火”都是象形字。
()2. “们”是量词。
()3. “跑”和“跳”都是动词。
()4. “真好看!”是陈述句。
()5. “掩耳盗铃”是表示自欺欺人的成语。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___”是表示“看”的象形字。
2. “___”是表示“说话”的会意字。
3. “___”是表示“太阳”的指事字。
4. “___”是表示“大”的形声字。
5. “___”是表示“早”的会意字。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写出五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2. 请写出五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3. 请写出五个表示数量的词语。
4. 请写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5. 请写出五个表示方位的词语。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因为……所以……”造一个句子。
2. 请用“虽然……但是……”造一个句子。
3. 请用“如果……就……”造一个句子。
4. 请用“一边……一边……”造一个句子。
5. 请用“不但……而且……”造一个句子。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下列句子的语法结构:“他每天都锻炼身体。
”2. 请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这本书真好看!”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你用“山”、“水”、“火”这三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2. 请你用“大”、“小”、“多”、“少”这四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听力练习题(附原文和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听力练习题(附原文和答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听力训练(含听力材料和答案)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完成下列练。
1.《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者是北宋画家()A.XXXB.XXXC.XXX2.《千里江山图》现收藏于()A.XXX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千里江山图》是中国九大传世名画之一。
()(2)《千里江山图》采用了散点透视法。
()(3)《千里江山图》运用了“青绿山水”的画法。
()二听两遍朗读录音,完成下列练。
1.港珠澳大桥由()三个部分组成。
A.西人工岛、东人工岛、海底隧道B.海中部分主体工程、三个口岸人工岛、两条连接线C.海中部分主体工程、西人工岛、东人工岛2.港珠澳大桥是集()于一体的综合跨海工程。
A.桥、岛、铁B.桥、铁、隧C.桥、岛、隧3.港珠澳大桥全长约为()A.55千米B.29.6千米C.45千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听力练题(附原文和答案)三听两遍朗读录音,完成下列练。
1.青花瓷又称______________,常简称______________。
2.青花瓷是以含()的钴矿为原料的。
A.氧化钴B.氧化钠C.氧化硫3.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A.哥窑B.龙泉窑C.湖田窑4.以下哪一类不是青花瓷的款识?()A.编年款B.繁复款C.纹饰款四听两遍朗读录音,完成下列练。
1.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徽名为()A.友谊和平纽带B.和平友谊纽带C.跃动的武汉2.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创下的纪录有()(多选)A.第一次在一个城阛阓中进行所有竞赛工程。
B.第一次集中新建运动员村。
C.竞赛项目设置历届最多。
3.判别以下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听力练题(附原文和答案)()五听两遍朗读灌音,完成以下练。
A.《尚书》B.《易经》C.《礼记》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重阳节俗的是()A.登高祈福B.佩插茱萸C.吃年糕3.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时间是()A.2006B.2007C.2008六听两遍朗读录音,完成下列练。
2021年pep五年级上册Unit3 Part A 练习题及答案含听力

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Part A 第一课时一、听录音,选择你所听到的选项。
()1. A. water B. noodles C. juice()2. A. hungry B. tea C. thirsty()3. A. eat B. drink C. sandwich二、听录音,根据你所听到的内容给下列句子排序。
()I’d like some meat.()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Would you like some soup?()I am thirsty.三、看图片,选单词。
()1. A. sandwich B. noodles()2. A. hungry B. thirsty()3. A. eat B. drink()4. A. water B. tea四、单项选择。
()1. —What________ you like to eat?—I’d like some beef, please.A. willB. wouldC. are()2. She would like some________.A. breadB. noodleC. chickens ()3. —Do you like sandwiches?—________A. Yes, I am.B. Thank you.C. No, I don’t.五、连词成句。
1. would, what, you, eat, like,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m, hungry,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some, I, like, would, te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为下列问句选择合适的答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听力练习(含听力原文和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听力练习一、先看清要求,再认真听两遍朗读录音,然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1.短文中形容读书方法众多的成语是____________,形容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2.短文共介绍了三种读书方法,分别是:鲁迅的________、爱因斯坦的________________三步读书法、英国作家毛姆的________读书法。
3.“脚踏多条船”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你是否赞同这种读书方法?写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听两遍朗读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岁寒三友指的是()、()、()。
A.梅B.竹C.菊D.松2.青青翠竹,全身是宝:()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可编织竹器;()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A.竹笋B.竹竿C.竹皮3.竹子的精神就像我们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精神。
三、听两遍朗读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爸爸为什么要小男孩在篱笆上钉钉子?()A.为了修补篱笆。
B.为了教育小男孩少发脾气。
C.想让小男孩多劳动。
2.爸爸告诉小男孩,如果(),就可以从篱笆上拔掉一颗钉子。
A.取得了好成绩B.在篱笆上钉满37颗钉子C.一整天都没有发脾气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小男孩每次发脾气后,就会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颗钉子。
()(2)小男孩和别人吵架后,只要认错了,就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和他人友好相处,不要乱发脾气。
()四、听录音,完成下面练习。
1.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多次的碰壁使他伤心绝望;后来,他懂得了如果想要卓尔不群,那要有____________的资本才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听力练习(含听力原文和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听力练习一、先看清要求,再认真听两遍朗读录音,然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1.短文中形容读书方法众多的成语是____________,形容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2.短文共介绍了三种读书方法,分别是:鲁迅的________、爱因斯坦的________________三步读书法、英国作家毛姆的________读书法。
3.“脚踏多条船”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你是否赞同这种读书方法?写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听两遍朗读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岁寒三友指的是()、()、()。
A.梅B.竹C.菊D.松2.青青翠竹,全身是宝:()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可编织竹器;()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A.竹笋B.竹竿C.竹皮3.竹子的精神就像我们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精神。
三、听两遍朗读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1.爸爸为什么要小男孩在篱笆上钉钉子?()A.为了修补篱笆。
B.为了教育小男孩少发脾气。
C.想让小男孩多劳动。
2.爸爸告诉小男孩,如果(),就可以从篱笆上拔掉一颗钉子。
A.取得了好成绩B.在篱笆上钉满37颗钉子C.一整天都没有发脾气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小男孩每次发脾气后,就会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颗钉子。
()(2)小男孩和别人吵架后,只要认错了,就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和他人友好相处,不要乱发脾气。
()四、听录音,完成下面练习。
1.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多次的碰壁使他伤心绝望;后来,他懂得了如果想要卓尔不群,那要有____________的资本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听力题(含短文材料)(一)听短文,回答问题。
1、驼鸟一般重(),是世界上()。
2、驼鸟有两条(),一步能走(),每小时能跑()。
(二)听短文,回答问题。
1、短文主要写了什么?2、短文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依次写了“小花鹿”的、、、。
3、我在短文里听到一对近义词。
()——()(三)听短文,回答问题。
1、省西南部的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
2、它宽米,高米,激起的水花高达米。
(四)听短文,回答问题。
1、列车停靠在校站的时间是,你估计母亲从家里出发的时间最迟是。
2、喝了热腾腾的汤后,女孩会对母亲说。
3、短文表达了情感。
4、你能想起母亲为你做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是。
(五)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短文讲了村子里有一家人不让宝贝孩子怕他,村里的孩子却。
当洪水来时,村里的孩子,而这个小孩却。
2、根据内容,联系上下文,补充“然而”后面的内容。
3、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六)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文中年轻人挣钱的方式是。
2、作者感动的原因是。
(七)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小男孩在一扇窗户外看到另一扇窗户外又看到。
2、老师想让男孩打开另一扇窗户的用意是。
3、如果男孩是你的同学,你想鼓励小男孩。
(八)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煮书”指的是。
2、短文中提到唐代大诗人杜甫,文中写了他关于读书的诗句。
你还知道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3、听完短文后,你认为学语文时,应该怎么“煮书”?。
(九)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自古以来,诗文常以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万树垂杨”写,“陌头杨柳”写,或竟称春天为“”。
2、作者认为杨柳有特殊的姿态,这种姿态的特点是。
3、短文最后一句“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柳”指。
(十)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短文讲了威仁爵士前半生从事,后半生从事,都取得了成就。
2、别人称誉他。
3、你在故事中明白了。
(十一)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一个人活72岁,他这一生的时间花费最多的是需要年。
2、材料给出的是平均数,你在材料中明白了。
(十二)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小男孩做了一件什么蠢事?。
2、我恍然大悟,明白了。
3、故事能给你在学习生活中的启示是。
(十三)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几则名言共同的主题是。
2、请把你最喜欢的一句摘录下来。
3、你记得我国古代关于相同主题的诗句吗?。
4、结合生活实践说说你该如何对待时间?。
(十四)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⑴、短文主要写了喜鹊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的内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⑴、喜鹊的双肩和尾部是乌黑的。
()⑵、紫白两色,把喜鹊打扮得那么朴素,那么雅致。
()⑶、喜鹊使人感到是那么活泼,那么可爱。
()(十五)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⑴、世界上的植物有的能_______________,有的会_______________,真奇妙啊!2、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⑴、毛毡苔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毛,小绒毛还能分泌出一种黏性很强、很甜的液体。
()⑵、没听过音乐的水稻要比听过音乐的水稻长的茂盛。
()(十六)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短文的内容填空:⑴、当缺乏食物的时候,骆驼就用自己的积蓄来_______________生命。
⑵、骆驼的嗅觉很_______________,什么地方有水源,它都能找到。
2、根据短文的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⑴、骆驼生活在沙漠里。
()⑵、骆驼把一部分养料变成脂肪贮存在驼峰里。
()⑶、骆驼的脚掌又宽又厚,走路时,就会陷到松软的沙子里去。
()(十七)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⑴、黄河是我国第____________长河,世界第______________长河。
⑵、黄河中游河段流经_________高原地区,因_______________流失,支流带入大量泥沙。
2、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⑴、黄河全长有5464米。
()⑵、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十八)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填空。
狐狸听到一只蝉在大树上_______________,它说自己欣赏蝉_________的声音和__________的形体,希望能把蝉骗下来吃了,可蝉没有上当。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⑴、蝉听了狐狸的话,没有跳下来,却摘了一片小树叶,让叶子飘落到地上。
()⑵、因为蝉看见狐狸洞里有一堆蝉翅膀,所以不相信狐狸的话。
()(十九)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填空。
黄果树瀑布从______________高的陡崖上直泻下来,水花激溅,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⑴、我国最大的瀑布不是黄果树瀑布,它在我国西北部贵州高原的白水河上。
()⑵、瀑布从高处泄落,成年累月,冲击成一个深潭,起名叫“犀牛潭”。
()⑶、瀑布直泻潭中,激起的水珠高达一百米,仿佛云雾笼罩。
()附:听力材料(一)驼鸟是沙漠中的“骏马”,它的身材高大。
比一个大人还要高一头。
它一般都有二百多斤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鸵鸟有翅膀,但是不会飞。
不过,它那两条粗壮有力的腿,却是其它鸟类比不上的。
它的长腿跨一步就有二到三米远。
在望不到边的沙漠里它能飞快地跑来跑去,每小时可以跑六七十公里,比火车还快。
顺风的时候,鸵鸟把翅膀高高举起,活像扬起风帆的小船,跑起来就更快了。
(二)《小花鹿》“小花鹿”可讨人喜欢。
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
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好像是在跟我说话。
“小花鹿”的身体是橘黄色的,上面有一个个大红色的梅花。
他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幅很调皮的样子。
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打了个蝴蝶结。
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更加漂亮了。
(三)《我国最大的瀑布》我国最大的瀑布是黄果树瀑布,它在我国西南部贵州高原的白水河上。
黄果树瀑布宽二十多米,水势汹涌澎湃,瀑布从六七十米高的陡崖上直泻下来,水花激溅,就像万马奔腾;宽阔巨大水帘,拍石击水,发出轰轰巨响,好似雷劈山崩,叫人惊心动魄。
瀑布从高处泻落,成年累月,冲击成一个深潭,潭水碧绿,传说曾经有犀牛从潭中登岸,因而起名叫“犀牛潭”。
瀑布直泻潭中,激起的水珠高达一百多米,仿佛云雾笼罩,在阳光照射下,云雾中便出现了美丽的彩虹,与白茫茫的瀑布交相辉映,景色无比壮丽。
(四)几年前,一位刚毕业的女孩打电话给父母,说她要去一家外企应聘,无意中提起中途会经过父母所在城市的一个小站。
那个小站在邻县,距离他父母所在的城市有两个小时车程。
列车停靠在那个小站时是六点十分,停靠时间约十分钟,车刚停稳,女孩倚在窗口,隐约听见有人呼唤她的名字,她探身窗外——在蒙蒙曙色中是母亲的身影。
母亲急急忙忙把用毛巾包着的一个瓷缸递给她,揭开盖子,是热气腾腾的肉汤。
短暂的十几分钟,母亲几乎不容她说什么,只是满足的幸福的催她一口一口的喝汤。
天凉,汤冷得快。
列车开动时,女孩的母亲我这一个空瓷缸站在月台上向女孩挥手。
(节选自《时文精选》苇文)(五)村口就是大河,水给村里的孩子带来欢乐,但有时也带来悲伤——难免有孩子被大河吞噬了生命。
村口一家有一个儿子。
长到五六岁,父母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怕孩子万一被水冲走,此恨何时了。
儿子听着别的孩子呼朋引伴去戏水有时也情不自禁地移动脚步,然而……儿子10岁那年,滔滔的洪水漫过了村子,别的孩子像一条条鱼儿游离了险境。
他们的孩子却被洪水吞没。
悲伤的父母只知道溺爱孩子,但他们最终没有明白:对于河边的孩子,爱他们就该让他们学会游泳。
(改编自《智慧背囊》)(六)在巴黎市中心的一个地铁站中,我看到一个年轻人,举着一个没有底的画框,让他那张干枯的脸处在画框中央,他把这叫做“自画像”。
他不会唱歌,不会弹吉他,不会吹萨克斯,不会跳舞,不会玩杂耍,不会施催眠术,但是他不肯白白伸手要钱,于是他发挥想象力,期待着有人观赏,有人被打动,朝他那木碗中投下一两枚硬币。
你也许觉得他很可笑,但是他那份总得做点儿什么才能对得起那一两枚硬币的心思,却不能不感动你。
(节选自《巴黎的地铁》)(七)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
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师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
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
”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
”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
”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节选自《另一扇窗子》)(八)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爷爷笑着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就不能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啊。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琢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其实,这就是“煮书”。
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
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
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九)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
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
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
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做春的主人呢?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其贪婪之相不合春的精神。
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柳。
(节选自《杨柳》丰子恺)(十)生活在17世纪的英国人威仁爵士,他原来是格里汉学院与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
但他在48岁那年,突然异想天开,他要改变自己的职业。
开始过另一种陌生的生活。
从事一个新的创造性事业。
于是他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献给了城市建设。
他在后半生的四十年中,一共建造了53 座教堂与座堂,单单伦敦的保罗座堂就使他名垂千古。
称誉他的人都说,威仁爵士活了两次。
(选自《一个人可以活两次》曹正文)(十一)下面是《人生宝鉴》上公布的一则调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