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作文湖北卷作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作文《“三”字成语中的智慧宝藏》!

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作文《“三”字成语中的智慧宝藏》!

2006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作文范文湖北作文题目给出成语: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要求从以上带“三”字的成语中,写出启示。

《“三”字成语中的智慧宝藏》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长河中,成语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传承着智慧的火种。

那些带有“三”字的成语,如“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犹如璀璨的明珠,蕴含着无尽的启示,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三思而后行”,这句古老的智慧箴言,时刻提醒着我们在行动之前要审慎思考。

生活如同一场复杂的棋局,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着后续的发展。

面对选择,我们往往容易被冲动和情绪所左右,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和后果。

然而,若能在付诸行动之前,静下心来思考三次,分析利弊,权衡得失,便能做出更加明智的抉择。

比如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当面临工作机会的抉择时,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而要思考这份工作对个人成长的长期影响、与自身兴趣和能力的匹配度,以及行业的发展前景。

经过这样的深思熟虑,我们更有可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避免盲目跳槽带来的不稳定和挫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教导我们要以谦逊的态度向他人学习。

世界如此广阔,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经历、知识和见解。

无论对方的年龄、身份、地位如何,都可能在某个方面成为我们的老师。

这种虚心求教的精神,能让我们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体系。

在学校里,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能够共同进步;在工作中,向同事请教经验和技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社会生活中,与各行各业的人交流,能让我们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正如孔子所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只有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我们才能不断汲取他人的智慧,完善自己。

“举一反三”则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推导、拓展,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精髓。

当我们学会了一个数学公式,能够将其运用到不同的题目中;当我们理解了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能够由此类推其他类似事件的发展规律,这便是举一反三的力量。

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

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

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篇一: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006年全国卷1(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海南等地区)[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1的作文试题同前两年作文试题相比,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首先,从命题思路来说,延续了去年考题的命题思路。

那就是:注重思辨,强调联系。

我们不妨把三年考题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关系展示出来。

2004年考题:相信自己与听信别人的意见。

话题所体现的辩证关系是:全面客观,一分为二。

2005年考题所体现的关系是: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

2006年材料所体现出来的辩证关系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

可以看出,在命制作文试题的时候,命题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考出学生的思维水平。

实际上,这也正是检验一个学生作文水平高低的最佳手段。

其次,2006年考题与往年相比,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在连续考关系型话题作文之后,今年的考题变化成供材料自定立意作文。

相对于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从表面看似乎只是缺少了提供“话题”这一环节,实际上写作范围与以往话题作文有明显区别。

这种作文比话题作文范围更宽,根据材料内容,我们可以拟定好几个话题。

2006年湖北卷高考优秀作文

2006年湖北卷高考优秀作文

2006年湖北卷高考优秀作文2006年湖北卷高考优秀作文1、韦编不再三绝2、体味“三”字真谛把握三角形的支撑3、三生有幸遇上你1、韦编不再三绝孔子有一本精装版的《易经》。

这书是刻在楚国进口的装订。

因为多次翻湘妃竹上,用上好的熟牛皮绳(古称“韦”)看,牛皮绳已经严重磨损。

这天,孔子又拿出这本书,虽然小心翼翼,但牛皮绳终究还是断了。

唉,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后世把这种读书的勤奋劲,叫做“韦编三绝”。

孔子坐着“驴的”进了汉代,手中的“韦编书”换成了“手抄本”;乘轿子来到宋代,“手抄本”变成了“活字书”;孔子开飞车来到现代,发现如今的书,再也没有“三绝”的危险,特别是当年那些“诸子”们写的书,都被装进了锦盒,有的甚至镀上了黄金,然后被高高地供在书阁里,几年十几年过去了,也没有人来动它们一指头,书页完好如新,更不要说三绝了。

不要说全民的读书率逐年下降,就连孔子带的那几个研究生,能经商的,如子贡,发财去了;能从仕的,如公西赤,做官去了。

除了偶尔看看电视,简直忙得没有时间。

有一天,孔子正在书斋里读书,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是电视台的编导打来的,说邀请孔子在电视《诸子讲坛》里开一个栏目,叫《孔子说易经》。

孔子本不想出头露脸,但一想这传媒时代,谁还能坐在书斋里“韦编三绝”?上一回电视,比得上十回周游列国。

孔子只有一点疑问:“为什么不叫《孔子说儒家》?”编导说:“正是要说别人的学术领域,比如庄子说儒家,老子说佛家,那才有看点,有话题性呢!”孔子上了《诸子讲坛》的说书场,他的个人魅力以及游说君主的三寸之舌,果然起到了非凡的电视效果,一夜之间聚集了很多“孔粉”“孔迷”。

观众们都说:“读书太累了,不如在电视上听说书。

”孔子的书不仅销量狂增,本人也成了电视文化偶像。

就连电视歌手的选秀节目,也请孔子去做评委。

不过,有一天,孔子忽然从电视上彻底消失了,有人说他回到了春秋时代,走之前,只悄悄地留下了一句话:“在科技发达时代,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可能是那个满面笑容的人。

高考作文之20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之20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

20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篇一: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06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006年全国卷1(河南、河北、陕西、山西、海南等地区)[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1的作文试题同前两年作文试题相比,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首先,从命题思路来说,延续了去年考题的命题思路。

那就是:注重思辨,强调联系。

我们不妨把三年考题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关系展示出来。

2004年考题:相信自己与听信别人的意见。

话题所体现的辩证关系是:全面客观,一分为二。

2005年考题所体现的关系是: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

2006年材料所体现出来的辩证关系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

可以看出,在命制作文试题的时候,命题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考出学生的思维水平。

实际上,这也正是检验一个学生作文水平高低的最佳手段。

其次,2006年考题与往年相比,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在连续考关系型话题作文之后,今年的考题变化成供材料自定立意作文。

相对于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从表面看似乎只是缺少了提供“话题”这一环节,实际上写作范围与以往话题作文有明显区别。

这种作文比话题作文范围更宽,根据材料内容,我们可以拟定好几个话题。

2006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

2006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

2006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湖北作文题目成语: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从以上带“三”字的成语中,能给你什么启示?2006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三岔口三岔口三个我分别守在三个不同的岔道口,前两个渐渐绝望,只能选择逃避,一起逃向第三个岔口,三个我同时汇合,去作出郑重的抉择。

──题记一“快考试了吧?”老妈坐在沙发上询问我。

“明白!”我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间,重重关上门,背靠着门,深呼吸。

为什么我可以不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偏偏学习是个例外呢?我总对自己说,既然不喜欢,难道就不能选择放弃?时间上的距离,使我除了彷徨,还是彷徨。

我变得固执偏激,抉择着前行的路口。

我喜欢文学和音乐,夜深人静的时候,戴上随身听,伏在我一个人的书桌前,放飞心情,让灵魂徜徉,享受自由的我的快乐;但这并不能长久,岔路口上的“我”总把现实中的我拉了回来,走向比我还高的作业。

我只好祈求幸运之神,可是在学习上,一直是被动、消沉的我,总是抱有能够侥幸过关的心理,但哪能每次都那么幸运啊!我变得莫名的恐慌,来自无形的压力。

我开始选择逃避,逃窜出第一个岔口,我变得不像是本我了……二“很久没见了吧……现在怎么样了?”渐渐我害怕听到从前的老友的这句话,总是觉得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我恨透了那个叫作距离的抽象的东西,它让我们彼此变得陌生,变得不再像从前的我们自己。

“改天一起出去玩吧?”“嗯。

”没过几天又是一个短信,“对不起,那天我们不休息了,去不了”。

“呵──没事。

”其实长大后,越来越觉得约定有时候不太需要遵守,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两个小拇指勾在一起,就允诺一百年不许变,现在想想的确可笑。

落寂的心情没人理解,我黯然地离开第二个岔口,漫无目的,就那样游走。

三一个人的时候,变得出奇的安静,害怕吵闹,觉得吵闹后隐藏着的都是一个个空虚的灵魂。

我游走到三岔口,看着三个失落的自己,一样的感伤,一齐的抱怨,与平时每一个守在不同岔口的自己似乎总有差距。

我面向三岔路口,尽量让三个我归于平静。

06年高考作文 2006年各省市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一览表

06年高考作文 2006年各省市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一览表

06年高考作文2006年各省市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一览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xx全国卷Ⅰ(河北、河南、山西、海南)作文题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全国卷2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800字作文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99年60%,01年52%。

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实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

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99年是%,03年%。

06年高考作文全年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xx全国卷Ⅲ(贵州、云南等省)高考作文题:书给材料作文:阅读材料,以“书”为主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北京2006年高考作文题出炉:《北京的符号》以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城等为北京符号,写一篇以北京的符号为题的文章。

山东省2006年高考作文:根据寓言写话题作文山东:一个寓言:人们在地上看星星的时候是晶莹明亮的,当人们真正走近星星的时候才发现,星星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是凹凸不平的,而且周围充满了灰尘。

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散文以外文体的作文。

06年高考作文xx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我想握住你的手》xx年重庆市高考作文:以“走与停”为题目小作文:车站一瞥,请写一篇描述性的文章,200字大作文: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引发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xx年四川省高考作文题目新鲜出炉:《问》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以问为话题,写一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江苏省xx高考作文题目新鲜出炉:“人与路”江苏卷作文题目: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xx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目:雕刻心中的天使xx年湖南省高考作文为议论文题目:谈意气xx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目新鲜出炉:《愿景》xx年高考福建省作文根据三个话题选择写作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②戈多来了③留下一点空白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xx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根据成语得到的启示湖北作文题目成语: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从以上带”三”字的成语中,能给你什么启示?xx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话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湖北卷)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湖北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8页。

全卷共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晨.曦妊娠.赈.灾海市蜃.楼振.奋人心B.凋.谢惆.怅碉.堡风流倜.傥稠.人广众C.飞镖.漂.白剽.窃膘.肥体壮虚无缥.缈D.湍.急瑞.雪喘.息不揣.冒昧惴.惴不安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组是A.杂糅黯然失色不径而走既往不咎B.熟稔戛然而止偃旗息鼓待价而沽C.糟践不落窠臼沤心沥血变本加厉D.荣膺为虎作伥豆蔻年华直接了当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

B.随着两个儿子的出世,家庭状况更是捉襟见肘....,她不得不去打工赚钱贴补家用,可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挣的钱少得可怜。

C.他搜集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图书来看,仿佛走进了令人应接不暇....的名胜区,每跨一步总要点头叫绝,赞叹地说“平生初见”。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坐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B.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参考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D 2.B 3.A 4.C 5.B二、(12分,每小题3分)6.C 7.D 8.D 9.B三、(9分,每小题3分)10.C 11.A 12.C四、(24分)13.(10分)(1)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

(4分)(2)有了小的过失,又不忍督责鞭笞,他们之所以享有清雅的名声,是因为(朝廷)掩饰他们的过错。

(4分)(3)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

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2分)14.(8分)(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15.(6分)(1)变形记(2)沈从文(3)①誓拔五岳掩赤城②空中闻天鸡③水光接天④凌万顷之茫然五、(18分)16.(4分)①期盼回家和回家后亲切温馨的感受。

②生命(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或亲密交流的感受。

17.(4分)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

②羊群归家给人们与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欣。

18.(4分)①表现狗的忠诚(或忠于职守)。

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道动物与家园的亲密关系,最后以狗作代表写道动物与人的关系,使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

③最后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情,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

19.(6分)①白描(或细节描写)。

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欢乐时写到了大孔雀、母鸡、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细部特征简笔勾勒,使羊群归家的群像得以简洁而传神的表现。

②拟人化的描写。

本文把羊、狗、鸡等都人格化了,如写羊儿回家后,大孔雀高兴地用惊人的号筒般的鸣叫迎接羊儿的归来,母鸡们兴奋地谈着耍玩一整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高考作文湖北卷作文试题
作文试题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析
2006年湖北卷考查的是题意作文。

作文命题是对带“三”的词语的“联想与感悟”,纵观材料中“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等,其实均为带“三”的成语或谚语等,这些涉及了对传统文化知识这一文化底蕴的考查。

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原来的话题作文是相通的。

准确解读题意是关键,要善于从题目中悟出写作话题。

2005年与2006年湖北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路是高度一致且独树一帜的。

只是相比之下,2006年的作文命题明显简单了些,更易于考生发挥。

尤其就作文的思辨性而言,对带“三”的某个词语的感悟应该比对感悟一段论述性文言文要开放得多,容易得多。

注重民族文化底蕴,符合了“以本为本”的重要思想。

更重要的,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知识,是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了民族文化,对考生有极其重要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作用。

其中,命题材料中引用带“三”的词语无一个贬义词,直指年轻人的积极思想,渗透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写思想健康积极的文章。

无疑,文章的思想健康积极仍是作文得高分的基础和保证。

2006年的作文命题是极富开放性的:首先,要求是十分宽松的,“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有利于考生发挥特长,展示个性,自由写出最有水平的文章来;作文内容也极具开放性,带“三”的词语某个不限,有利于考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生活积累来选材行文,做到有话可说,且真实动人。

带“三”的词语中“三”往往是多次、多数的意思。

对于带“三”的常见词语,“三心二意”“一波三折”之类对一般考生都有所经历;长于抒情的,“一日三秋”“三生有幸”很不错;最拿手叙事议论的可就多了:“入木三分”“不三不四”“两面三刀”“低
三下四”“网开三面”;对历史有特长的,结合“三顾茅庐”大抒一笔,也很是不错;可写谦虚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可写道德修养“三省吾身”;可写人生感悟“三思而后行”。

就文体上说,在叙事的基础上适当议论抒情或写议论文,易于把这个作文话题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开放性不意味着随意,审题还得注意:“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这些词语”就得注意一定是经过历史积淀,富于内涵的成语、俗语等。

应该说,深入体会这个词语的意蕴,把作文上升到思辨性高度,是得高分的关键。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