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人际魅力提升——人际吸引及印象管理

合集下载

人际交往心理学-第五章 人际吸引知识讲解

人际交往心理学-第五章 人际吸引知识讲解

(一) 礼貌、礼节 (二) 外貌吸引 (三) 相似吸引 (四) 互补吸引 (五) 能力吸引 (六) 深层吸引
(一) 礼貌、礼节
• 礼貌、礼节是打开交际之门的钥匙。礼仪是人际交往过 程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心意、促进了解的 一种形式,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过,礼仪就是在人的一切美德 之上加一层藻饰,使它们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与 他接近的人的尊重和好感。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 切就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
第二节 产生人际吸引的两方面 动力
一、个人吸引力 二、相互吸引力
一、个人吸引力 个人吸引力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对别人产 生吸引力的条件和素质。
个人吸引力包括: (一) 外貌因素或仪表因素在人际吸引中
的魅力 长相在人际吸引中的魅力 风度在人际吸引中的魅力 (二) 性格在人际吸引中的魅力 (三) 才华在人际吸引中的魅力
• 合群主要指的是与他人在一起、接近他人的倾向。 • 喜欢是人际吸引的第二层次,它表现为愿意与某人在一起,
并且共处时感到轻松愉快。能否产生喜欢已经牵涉到一个人 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评价一个人,当给予了他人积极的和正面 的评价时则产生喜欢。
• 爱情是相当强烈的人际吸引,它是达到了人类最亲密、最 高层次的吸引形式,是男女两性之间一种特殊强烈的感情。 比起合群和喜欢来,爱情牵涉到浓烈的情绪体验和盼望相见、 接触对方的欲望,它的突出特点是关心对方,并且这种关心 指引着个体行为的方向和效果,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而 喜欢则主要涉及自己的需要。
• 性格在人际吸引中的魅力主要指个人有促使人 喜爱、仰慕并渴望接近的个人品质,例如真诚、 友善、幽默、开朗、乐于助人、善于交往等。
• 才华是指个人内在品质及综合素质在外 部的表现,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增强人际吸引力的方法

增强人际吸引力的方法

增强人际吸引力地方法人际交往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者非语言系统相互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协调行为地互动过程.它是人类地生存方式之一,是人类本质属性地表现.美国心理学家·巴克说:“人离不开人,——他要学习他们,伤害他们,帮助他们,支配他们……总之,人需要与其他人在一起.”[]马克思也说过:“人不仅是一种合群地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地动物.”[]学习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提高人际吸引力,是每个人成长中地必修课.增强人际吸引力,需要加强以下八个方面地修养:一、优化形象,完善“第一印象”对方对你地“第一印象”如何,直接影响到你们今后地交往.如果对方对你“第一印象”良好,就会产生进一步与你交往地兴趣,良好地“第一印象”是相互间进一步交往地基础.外貌仪表是引发“第一印象”地“窗口”.俊美漂亮地外表有不可抗拒地吸引力,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言:“美丽是比任何介绍信更为巨大地推荐书”.[]虽然“以貌取人,失之于人”地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外貌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初次接触中,对人际吸引有着强烈地影响却是事实.要给对方留下美好地“第一印象”,适度修饰自己非常必要.交往前,根据自己地肤色、身材、年龄、职业、交往情境精心打扮一下,使自己更加亮丽、潇洒,往往更易讨人喜欢.微笑是一种最简单有效地使人漂亮动人地方法,微笑传达着友善,暗示着自信,代表着乐观,是一种动态地形象.保持阳光般地微笑,它便于你营造出明朗地人际氛围.二、主动交往,提高熟悉程度一般而言,人们有喜欢、亲近熟悉地人地倾向,因此,要想增强人际吸引力,就要主动提高对方对你地熟悉程度.提高熟悉程度地主要方法是互动接触,互动接触越多,熟悉程度越高,人际关系越容易密切,正如常言所说地:“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亲密地人际关系形成以后,相互之间如果不再沟通交往,也会产生陌生感、疏离感,密切地人际关系也会趋向淡化,真所谓:“日亲日近,日疏日远”.做人际交往地始动者,掌握人际交往地主动权.生人相遇,主动介绍自己;他人尴尬,主动调侃解围;同学欠安,主动探望慰问;朋友见面,主动寒暄攀谈;长辈有难,主动请战帮助.如此这般,你便容易成为对方最熟悉地,最值得亲近地,最有人缘地朋友.三、寻找共性,赢得人际共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一般喜欢和自己相类似地人.人们在年龄、经历、学历、籍贯、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相似点越多,越能够方便沟通,加深理解,获得支持,达成共识,赢得共鸣,密切关系.寻求友谊地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寻找相似点地过程.用你地慧眼去“求同”,在对方身上发现相似点,用心珍惜相似点,你便容易赢得人际共鸣.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四、关心需要,走近对方心灵人际交往地过程实质上是交往双方寻求需要满足地过程.在交往中,如果你能够适度满足对方地物质或精神需要,你对对方来说就会有较强地吸引力.与朋友相处,如果我们恪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地原则,设身处地去体悟对方之所欲、之所不欲,才能成为一个善解人意地人,一个走近对方心灵地人.对一个贫困同窗,也许你可以悄悄送他一些他急需地物品;对一个后进伙伴,也许你可以多给几个鼓励地眼神;对一个运动健儿,也许你可以献上热烈地掌声和强劲地呐喊.这样地话,你就会逐渐成为对方希望接近,需要感恩,想要回报地人.五、由衷赞美,拨动情感之弦威廉·詹姆斯说:“人生中最深切地禀质,是被人赏识地渴望.”[]用心发现他人细微地长处,真诚赞美,就能增添对方地幸福感、自我价值感、自信心.“赞扬能使衰弱地躯体变得强健,能给恐怖地内心以平静,能让受伤地神经得到抚慰,能给身处逆境地人以求成之决心.”[]同学交往中,普通地几句“你真会关心人”,“你太有责任心了”,“你很亲和”,“你好勤奋”,“你确是当头地料”等等,对方听后一定会心情舒畅,快乐自信.赞美最终换来地往往是对你地喜欢、感激、回报.六、善于倾听,关注对方所思人们总是喜欢尊重自己,关注自己,对自己感兴趣地人.善于倾听,显示了对对方人格地尊重,观点地重视,是赢得友谊地诀窍之一. 卡耐基曾说:“只要你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你所得到地朋友,就会比一个要别人对他(她)感兴趣地人,在两年内所交地朋友还要多”.[]善于倾听有两点基本要求:注意力集中,主动反馈.听别人谈话时精力集中,富有耐心容易赢得对方好感.如果别人讲话时,你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得心烦气燥、似听非听、浏览报刊杂志,或者做其它小动作,就会减弱或者抑制对方谈话地兴致,甚至招来不满与反感.如果是正式谈话最好记笔记,这样既有利于提神,也有利于归纳对方谈话地要点.倾听地同时应主动反馈,用微笑、点头等方式暗示你能理解他地感受、见解,鼓励对方更加自由、流畅地谈论他地感受、见解.没听懂地话可以适当提问,请求对方详尽地解释.如果对方地观点与你相左,切忌硬邦邦、直来直去地反驳、批评对方,以免伤害对方地自尊心,失去对方对你地好感.温和、委婉地质疑,软化地批评,对维护对方地自尊更有利,对方也更容易接受.七、涵养个性,拥有持久磁力外貌、仪表是人地外在素质,它一般在人际交往地初期对人际交往作用明显.个性品质、能力是人地内在素质,它们对人际交往地影响持久、稳定、深刻.尤其是个性品质,往往是人们选择朋友地首要因素,吸引朋友地个性品质有:真诚、宽容、自信、幽默等..真诚一般人总把真诚作为选择朋友地首要要求,真诚是友谊地灵魂和核心.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安德森曾设计个描写人品地形容词,其中,大学生最喜欢、评价最高地品质是真诚,在个评价最高地形容词中,个和真诚有关,即真诚、诚实、忠诚、真实、信赖和可靠.[]真诚是中华民族地优良传统,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地根本准则,也是人际吸引地关键要素.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发现:“民无信不立”,庄子则断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韩非子也感慨:“巧诈不如拙诚”.如果你能做到言行一致,遵守诺言,讲究信用;不说大话假话,不轻易许诺;答应别人地事,竭尽全力,及时回应,你就容易赢得推心置腹、肝胆相照地良朋知己,拥有轻松愉快、稳固长久地社交圈子.相反“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地结果只能使自己最多拥有点头朋友、普通朋友,而不可能拥有要好朋友、知心朋友..宽容“大度集群朋”,宽容待人能扩大交往地范围,化解人际矛盾.要想拥有宽容地品质,一般需做到:对待对方地缺点、过失,容忍谅解.宋人袁平曾说:“人之性行,虽有所长,必有所短.与人交流,若常见其短,而不见其长,则时日不可同处,若常念其长而不顾其短,虽终身与其交流,可也”.[]与人交往,总是苛求对方,盯住其缺点不放,交往可能一刻也进行不下去,最终落得“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地结局.对对方不期望过高,不求全责备,容忍其短处,谅解其过失,人际关系就容易和睦、从容.对待人际矛盾、争论,谦让自克.人际交往中产生摩擦、矛盾在所难免,发生矛盾时,不斤斤计较、耿耿于怀、盲目对抗、竭力争论,而是心平气和、克制冲动,得理饶人,化解纷争,尽力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有了这种气度、胸襟,就容易化干戈为玉帛,拥有宽松、和谐地人际环境.相反,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只能伤害感情,破坏友谊,激化矛盾.对待人际差异,尊重包容.多元化地社会造就人们多样化地个性,每个大学生都有不同地态度、价值观、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有地人进取,有地人颓废;有地人热情,有地人冷淡;有地人好动,有地人喜静;有地人学业拔尖,有地人能力非凡.与人相处“求同”地同时必须“存异”,以开放博大地胸怀接纳不同地观点、见解、行为方式,承认它们地正常性,平等地对待它们.不一味地从自身狭隘地立场思考问题,不把自己地观点主张强加于人,不以固定地标准评价别人.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体会他们地心理感受,理解对方地感情和行为,交往就容易继续..自信“在人际适应不良者背后,往往会找到一个缩小地,或者夸大地、虚幻地自我”.[]自卑和自负是人际关系地大敌.自卑者一般妄自菲薄,过低评价自己,在交往中往往羞怯胆小、局促不安、畏首畏尾、消极被动,或者人云亦云,或者回避退缩,严重地甚至自我封闭,拒绝交往.自负者常常自命清高,过高评价自己,在交往中往往骄傲自大、盛气凌人、颐指气使、自吹自擂,或者独断专行,或者大包大揽,严重地甚至自我膨胀,孤芳自赏.心理学家柯里说:“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比别人好,别人都比不上自己,这样就会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我欣赏,自以为是,因此就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且还会遇到社会挫折,产生苦闷.”[]恰当地自我意识是良好人际关系地基础,正确认识自我,拥有自信,才能进行成功地人际交往.自知之明地人总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在交往中不卑不亢、沉着镇定、轻松自在、潇洒乐观,既关照他人,也不委屈自己..幽默幽默是一种集智慧、机智、诙谐、乐观、自信、宽容于一体地个性品质,幽默能化解紧张地气氛,扭转尴尬地局面,润滑微妙地关系,使在场地人轻松自在,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顺畅自然.幽默地人总是受到众人地喜欢,在社交中居于中心地位.八、展示才智,引起敬佩之感才智不直接决定人际关系地和谐与否,但它决定人际吸引地强弱.才华、能力出众地人总比一般人更有见解,更有办法,更有力量,有可能给他人提供更多建议,更多启迪,更多帮助.在其它条件相当时,一个人越有能力、才华,人们就越尊重、钦佩、仰慕他.大学生尤其崇拜和羡慕有真才实学地人,“名人效应”、“追星现象”便是这一心理地直接反映.“腹有诗书气自华”,充分挖潜,培养特长,使自己在学业、才艺、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出类拔萃、卓尔不群,是提高自身人际吸引力地重要方法.总之,人际吸引力地影响因素有:外在形象,内在素质,交往技巧.优化外在形象,涵养内在素质,讲究交往技巧是提高大学生人际吸引力地主要途径.。

心理学与人际吸引 增强人际吸引力的方法

心理学与人际吸引 增强人际吸引力的方法

心理学与人际吸引增强人际吸引力的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吸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无论是在友情、爱情还是工作关系中,能够吸引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都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工作更加顺利高效。

而心理学为我们理解人际吸引的机制和提供增强人际吸引力的方法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人际吸引的概念。

简单来说,人际吸引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

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外貌在人际吸引中往往起着第一印象的作用。

虽然我们常说“不能以貌取人”,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整洁、得体的外表通常会给人留下较好的初始印象。

这并不是说一定要长得美若天仙或英俊潇洒,而是通过合适的穿着、发型和个人卫生,展现出自信和对他人的尊重。

相似性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人们往往更容易被与自己在兴趣、价值观、背景等方面相似的人所吸引。

比如,两个都热爱旅行的人,很容易因为共同的经历和话题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相似性让人感到熟悉和舒适,减少了沟通和理解的障碍。

互补性在某些情况下也能促进人际吸引。

例如,一个性格冲动的人可能会被一个性格沉稳的人所吸引,因为他们能够从对方身上获得自己所缺乏的品质和特点,从而实现一种平衡和互补。

而在了解了人际吸引的一些关键因素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

真诚是增强人际吸引力的基石。

与人交往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能够让他人感受到你的真实和可信度。

没有人喜欢与虚伪、做作的人打交道。

积极的态度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总是充满阳光、乐观向上的人,会像磁铁一样吸引身边的人。

他们的正能量能够感染他人,让人愿意与之相处。

学会倾听同样重要。

在交流中,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语,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回应,会让对方感到被尊重和重视。

而不仅仅是自己滔滔不绝地说,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也是关键。

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模糊不清或产生歧义,同时也要善于理解他人的意图,这能够有效地促进交流和增进彼此的理解。

人际关系人际吸引课件

人际关系人际吸引课件
缺乏耐心、不注意对方 表达,导致理解不准确

表达障碍
难以清晰、准确地表达 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非言语沟通障碍
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 等表达不当。
情绪障碍
01
02
03
04
情绪波动
情绪不稳定,影响人际关系的 和谐。
情绪压抑
隐藏真实情绪,导致沟通不深 入。
情绪爆发
无法控制情绪,导致冲突升级 。
情绪传染
负面情绪影响他人,形成消极 互动氛围。
认知障碍
刻板印象
对他人形成固定看法,阻碍客 观评价。
偏见
对特定群体产生不公平的判断 或态度。
先入为主
基于初步印象,影响后续交往 的判断。
过度概括
将个别事件泛化为普遍现象, 导致误解。
05
人际关系的应用
在职场中的应用
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01
在职场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团
队合作,减少冲突和误解。
解决家庭矛盾
在家庭中遇到矛盾和冲突时,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有效沟通 和解决问题。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家庭成为温馨的 避风港。

在社交场合中的应用
拓展社交圈子
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结交新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提高社交能力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策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培养社交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可以学会有效 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促进社会融入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融 入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网络。
人际关系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有 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如何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如何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如何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怎样表现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心理学家卡耐基在其著作《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一书中总结出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1)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2)微笑(3)多提别人的名字(4)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5)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6)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2、提高个人的外在素质追求美、欣赏美、塑造美是人的天*。

美的外貌、风度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并且在心理上构成一种精神的酬赏。

所以,大学生应恰当地修饰自己的容貌,扬长避短,注意在不同场合下选择样式和**符合自己的服装,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度。

同时,大学生应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协调一致,即外秀内慧,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外在美的作用会逐渐减弱,对他人的吸引会逐渐由外及内,从相貌、仪表转为道德、才能。

3、培养良好的个*特征良好的个*特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吸引作用,不良个*特征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阻碍作用。

生活中,大家都愿意与*格良好的人交往,没有人愿意与自私、虚伪、狡猾、*情粗暴、心胸狭隘的人打交道。

因此,要不断形成良好的个*特征,注意克服*格上的弱点。

4、加强交往密切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促进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因为人与人之间空间位置上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助于相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

即使两个人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张,通过交往,也有可能逐步消除猜疑、误会。

反之,即使两人关系很好,但如果长期不交往,彼此了解减少,其关系也可能逐渐淡薄。

大学生同住在一起,接触密切,这是建立友情的良好的客观条件,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与朋友保持适度的接触频率,才使人际关系不至于淡化甚至消失。

切忌“有事有人,无事无人”。

社交中的人际吸引力如何让别人喜欢你

社交中的人际吸引力如何让别人喜欢你

社交中的人际吸引力如何让别人喜欢你社交中的人际吸引力是指我们在与他人互动时所展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对于许多人来说,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关乎到我们的社交圈和人生中的各种机遇和成功。

那么,如何在社交中提高自己的人际吸引力,让别人喜欢你呢?接下来,本文将探讨几个方法。

1.积极展示自信自信是吸引他人的重要品质。

当我们在社交场合中展现出自信时,给人的印象会更加积极。

自信并不意味着自负,而是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要提高自信,我们可以多关注自己的成就和优点,培养积极的心态,摆脱消极的自我评价,并通过积极的姿态和表达来展现自信。

2.倾听和关注他人与他人交流时,倾听和关注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都喜欢被关注和倾听,因此,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经历,表现出真诚对待他们的姿态。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兴趣,并能产生更深入的交流。

3.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建立情感联系是人际吸引力的关键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表达真诚的情感和关怀,来增强自己在社交中的吸引力。

例如,我们可以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积极分享喜悦和困难,以及在相关的场合中体现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

4.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是提高人际吸引力的有效方式。

社交活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结识新人的机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并与更多的人建立联系。

此外,在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对话和交流,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

5.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友善的待人方式积极的态度和友善的待人方式是吸引他人的重要特质。

我们应尽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抱怨和消极的情绪。

同时,友善地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观点,可以让我们在社交中展现出与人为善的品质,赢得别人的喜欢和尊重。

6.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对于提高人际吸引力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交流和倾听技巧等。

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吸引力与力

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吸引力与力

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吸引力与力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我们与家人、朋友、同事、领导以及陌生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离不开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吸引力和人际力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吸引力与人际力的内涵,以及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和人际力。

一、人际吸引力的内涵与重要性人际吸引力指的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具备的吸引他人的能力。

人际吸引力包括外在的吸引力和内在的吸引力。

外在的吸引力主要指的是个体的外貌、穿着、气质等方面的吸引力,而内在的吸引力则体现在个体的情商、智商、修养等方面。

人际吸引力在人际交往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际吸引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具有较高人际吸引力的个体往往能够吸引他人的注意和喜欢,从而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相比之下,缺乏人际吸引力的个体可能面临疏离、孤独等情感上的困扰。

其次,人际吸引力对职业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网络对于职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拥有较强的人际吸引力的个体更容易被他人认可和重视,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人际关系资源,获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

最后,人际吸引力对个体的自身认同感和自尊心有重要的影响。

当个体具备较高的人际吸引力时,他们往往会更加自信和满足。

与他人的积极互动有助于提升个体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人际力的内涵与重要性人际力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能力。

人际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人际冲突管理能力等方面。

人际力的提升对于有效进行人际交往至关重要。

首先,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人际力的核心。

沟通是人际交往中最为重要的技能之一。

良好的沟通能力使个体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理解他人的意图,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通过有效的沟通,个体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期望,更好地满足他人的需求。

其次,合作能力是人际力的关键。

在团队合作、工作协调等场合,合作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际关系习题集(答案)

人际关系习题集(答案)

二.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本质上,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2、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本质上,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社会心理学分支或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

3、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4、人际特质:心理学家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个体的人格体系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称之为人际反应特质。

5、符号相互作用论:又称象征性交往理论,是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

符号相互作用论重视语言符号在交往中的作用,强调对他人行为倾向的预测、估计,要求人们按照自己在交往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来行事,并注重行为效果的反馈。

6、自我呈现论:是人们运用多种策略控制和反馈自己外在印象的理论。

自我呈现也可称为印象管理。

是在戈夫曼以及其他人广泛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观点。

它属于社会相互作用理论中的一种,主要阐述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暴露问题。

7、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这种理论旨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人所作的贡献与他所得到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

它侧重于研究公平性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因此,这个理论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是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8、归因:是一个观察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9、归因理论:是关于知觉者推断他人与自己行为的一组理论。

它侧重于对人的活动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人们通过这种理论来理解、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些环境而出现的行动,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人际关系的目的。

10、通俗心理学:是海德提出来的,海德认为每一个正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是由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就叫作通俗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心中的完美男性
孝顺
责任心
正直
体贴
诚实
稳重
有上进心 忠诚
身高
幽默
主见
阳光
二、人际吸引的原则
(五)相似性原则
• 与他人观点一致时: “我是正确的”奖励效果。 • 与他人观点不一致时:“我是错误的”
• 这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否定,因而人们不喜欢与自 己意见不一致的人。
实验结果
• 被学生们看见次数越多的女性,越会被大家所喜欢。
二、人际吸引的原则
(一)熟悉效应
• 熟悉使人们更为容易辨认事物;人在长期的演化过 程中,形成了一种不喜欢和恐惧未知事物的特征。
• 例如:阈下广告
• 在人们看电视节目时,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情况下, 让产品的商标或名称出现在画面中不特别引人注意 的地方。经过反复重复,人们会无意识地增加对某 种产品的喜欢程度。
类别
• 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和、喜欢和爱情。
二、人际吸引的原则
(一)熟悉效应
• 人际关系的由浅入深:人们在相互交往的时候,通 过不断的接触,彼此相互了解,容易引发喜欢。
• 熟悉的事物会增进人的喜爱程度
扎琼克(R.Zajionc,1968)的实验
实验过程
• 扎琼克向学生们展示了他人的面部照片,有些图片 被呈现了25次之多,有些则仅仅被呈现一两次。
• Why? 心理压力?
犯错误效应
阿龙森1978年做了一个实验,实验时给被试呈现 四种人:
• 才能出众而犯了错误的人。 • 才能出众而从未犯错误的人。 • 才能平庸犯了错误的人。 • 才能平庸而从未犯错误的人。
你认为哪一种人最有吸引力?
犯错误效应
定义
• 小小的错误会使有才能的人的吸引力更增加一层, 后来心理学家称这一现象为“犯错误效应”。
二、人际吸引的原则
(二)邻近效应
1. 邻近性接近性增加了熟悉程度。 2. 以相对较少的代价从邻近的人身上获得社会性报
酬。
•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们在进行交往的时候总是期 待着对方的“回报”,空间上的接近使得回报唾手 可得
二、人际吸引的原则
(二)邻近效应
3. 接近性常和相似性联系在一起。 4. 认知一致性观点
美女小偷 & 美女骗子
虽然一般情况下美貌会产生辐射效应,使人们对 有美貌的人各个方面作更为积极的评价,但是, 如果人们感到有魅力的人在滥用自己的美貌,则 会反过来倾向于对她们实施更为严厉的惩罚。
二、人际吸引的原则
(四)个性品质
• 良好的个性品质与良好的人际关系密不可分 • 静养心灵,不断地完善自我. 外貌
• 晕轮效应:一好百好 • “漂亮”是一种很强烈的刻板印象。美的就是好的
艾格丽和费恩戈德的实验
让韩国、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参与者评价不同漂 亮程度的人的照片。发现他们对漂亮的人形成了 一些共有的刻板印象:
• 好交际、讨人喜爱、受欢迎、友好、镇静、外向、 快乐、良好适应、成熟、温和敏感。
结果被试对乏味的人的评价非常消极。 被试更少喜欢乏味的人,认为他们不友好、不热
情、不受欢迎、比较冷漠。 相反,有趣的说话者增加了被试的喜欢程度。
不一样的实验结果
才能与人际吸引的关系是复杂的。
• 有研究发现,在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有头 脑的成员,往往不是最受喜爱的人
• 所以,才能与被人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成正比 例关系,才能越高,越受人喜欢。
兰迪等人(1974)的实验
研究者向男性被试呈现一篇关于电视影响社会的 短文,并且告诉被试短文的作者都是女性,让被 试对短文质量作出评价。
实验分三组:
• 魅力组:被试会看到一张很有魅力的作者照片。 • 无魅力组:被试会看到一张没有魅力的作者照片。 • 控制组:没有附作者照片。
结果:对有魅力组的文章持肯定态度
研究结论
• 结果发现,住户对于住在附近的人更为友好。
二、人际吸引的原则
(三)个人特征
1. 才能
• 一般来说,人们喜欢那些有能力的、聪明的人 • 与有能力、聪明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
东西,也会觉得更有安全感。
利里等人(1986)的研究
研究中,要求被试分别对说话乏味和有趣的人进 行描述。
电视剧里的历史人物更鲜活 明星时不时的爆料
犯错误效应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犯错误效应直接受性别角色 与自尊心的影响。
性别方面,男性更喜欢犯了错误的才能出众的男 性。而女性则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错误的人。
自尊心方面,中等水平自尊心的男性,更喜欢能 力出众而有错误的人,而低自尊的男性则更偏爱 没有错误的能力出众者。
安德森的研究
向100名大学生展示555个形容性格品质的词汇, 让这些大学生评定对每个词汇的喜欢或厌恶程度, 并用0-6这七个等级作出评价。
安德森的研究
男性心中的完美女性
善解人意 能省钱的 相貌中上 眼睛大 有共同语言 共同玩游戏
孝敬父母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温柔贤惠 通情达理
• 如果我们一起工作的人是我们不喜欢的,会引起心 理上的焦虑。
• 认知压力会改变我们对他们的看法,从而喜欢他们。
费斯廷格的研究
研究过程
• 1950年费斯廷格等人对住在西威斯特哥特的住房发 展区内的已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研究结果
• 同一楼层上,被提到愿意与住户进行交往的人中, 隔壁住户占41%;隔一个门邻居占了21%;而在走 廊尽头的住户,只有10%被提到。不同楼层的人们 与住在同一楼层的人相比,更少被提到。
• 随后,研究者调查学生们对每张照片的喜欢程度以 及他们对照片上的人的喜欢程度。
实验结果
莫兰德(R.Moreland, 1992)等人的实验
实验过程
• 找了经过预先测试,吸引力相等的4名女性,让每 位女性都作为学生上社会心理学的课程,每个人上 课的次数不一样,分别为1次、5次、10次和15次。 在学期期末,通过幻灯片呈现每位女性,再让学生 们对其作出评定。
第五章 人际魅力提升
教学内容
人际吸引
• 什么是人际吸引 • 人际吸引的原则
印象管理
• 人际印象形成的模式及特点 • 常见心理效应 • 如何进行印象管理
第一节 人际吸引
一、什么是人际吸引
定义(P69)
•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喜欢、相互 需要、依赖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