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分析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临床路径工作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和治疗需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路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

在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首先,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充分了解患儿的病情和病史,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病因、病程、症状等。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详细的询问,我们可以对患儿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基础。

其次,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和中医理论,制定出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因此在治疗患儿时,我们需要根据患儿的体质、病情和病理变化,选用适合的中药治疗方案,或者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此外,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还需要注重预防和康复。

在治疗患儿的同时,我
们需要指导患儿及家长注意日常保健和饮食调理,帮助患儿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对于一些慢性病和康复期患儿,我们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方案,帮助患儿恢复健康。

总的来说,中医儿科临床路径工作是中医医生在儿科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它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临床路径工作的水平,为患儿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临床护理路径在中医儿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中医儿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中医儿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中医儿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

观察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家属健康教育达标程度和患儿家属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7.3±3.1)天;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0.2±2.9)天。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健康教育达标程度及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中医儿科患者中应用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供健康教育达标程度和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中医;儿科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由于其个体化、标准化的应用特点,在中医儿科患者中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

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采用中医辨证饮食、穴位治疗、等护理方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同时提高护理效率。

为了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中医儿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住院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和常规护理联合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观察记录并统计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家属健康教育达标程度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兒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

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64±3.2)岁。

肺炎36例,腹泻25例,其他疾病9例。

排除心脑血管、肝肾功能严重异常患儿。

本研究通过我院临床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入组患儿监护人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展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护理方案,是对临床护理的标准化规范和流程控制。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系统,通过预定的治疗方案,使护理工作变得有计划、简便和科学。

儿科临床路径便是一种适用于儿科的临床路径。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护理理念的更新,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将介绍儿科临床路径的简介及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一、儿科临床路径简介儿科临床路径是以患儿为中心,以达成最终治疗目标为导向,通过标准化护理流程和固定时间节点的护理行为,以保证患儿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儿科临床路径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患儿疾病夹杂的特点,综合评估不同干预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付诸实践的规划与实施过程。

儿科临床路径通过在儿童全过程的治疗中指导和监督护理干预的执行以及对结果进行评价和改进,同时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医学知识,改善了康复效果。

1. 提高了护理质量随着儿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儿科临床路径在患儿治疗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儿科护理中,临床路径的运用不仅可以规范化护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减少患儿治疗过程所遭受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 提高了医疗效益儿科临床路径可提高医疗效益,从而减少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

临床路径的使用有助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调整诊疗方案,对医疗设备的使用进行规范化,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儿科临床路径在医护协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临床路径,医生和护士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有效地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确保医疗过程的连续性、流畅性和高效性。

4. 促进了信息化发展在儿科护理中,临床路径的使用需要依赖于信息化手段。

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全面监控儿科患者的情况和治疗进程,对患者的护理记录和医疗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减少了护理过程中的错误和遗漏,提高了儿科护理的效率和质量。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1)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二、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3)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6)一、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二、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8)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10)一、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10)二、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12)治疗后随访 1~6 月情况 (12)治疗后随访 7~12 月情况 (13)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14)一、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14)二、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15)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16)一、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16)二、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18)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20)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20)二、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21)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迁延性及慢性期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22)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24)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24)二、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26)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迁延性及慢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28)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 (30)一、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0)二、五迟、五软、五硬(小儿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32)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

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TCD 编码:BEZ240)。

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分析

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患儿60例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在05〜8 岁,平均465±250 岁。

本组患儿中包括腹泻27例,支气管肺炎18例,以及衣支原体肺炎15 例,全部患儿均接受药物治疗,均排除各类心脑血管、肝脏肾脏疾病。

采用随机法将其以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划分,每组各30 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儿药物治疗,做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加强饮食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同时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 1 医护人员针对不同患儿病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包括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治疗方案规划、每日膳食计划以及出院计划等全方位的治疗护理方案;2患儿入院后及时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准确无误完成各项治疗措施及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于每天晚上对当天所实施的临床路径的效果及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3 在患儿出院前夕,护理人员要做好行为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患儿出院后身心均得到全面康复。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关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180 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相关数据。

通过-士表示计量资料,用进行检验;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

以V 005时则视为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儿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有 3 例肺部感染病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为100330,对照组患儿则有5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33730,两组比较差异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V 005。

22 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观察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的平均费用及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V005。

3讨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更加科学和人性化,在为患者制定治疗和护理方案时能够充分考虑患者的切身利益和和心理感受等因素,且采取严格标准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升护理质量效果也十分明显。

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儿科护理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于2019~2021年间收治的患儿进行研究,论述患儿在消化内科疾病护理中的中医护理方法应用价值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对比和结果分析可知,中医护理相对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具备更好的患儿恢复和患儿病症干预效果;结论:鉴于中医护理模式的有效价值,本文认为在当下的儿科护理中,相关护理人员应注重结合中医护理的辩证施护理念进行科学的护理模式变革以及护理方法优化,促进患儿的病症诊疗和更好恢复。

关键词:中医儿科;临床护理;中医护理中医儿科护理是一种临床护理的新路径新方法,中医儿科护理的开展相对于传统的儿童护理模式,更注重基于儿童的生理体征以及患儿的病症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在护理干预中也更注重采用中医治疗理论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因此相对于一般的护理模式,中医护理模式对于儿童的各项疾病有更好的控制效果,特别是有助于把握患儿身体恢复与个体生理情况的平衡,不容易发生基于治疗护理导致的负面影响和并发疾病[1]。

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儿科护理的中医护理措施应用进行分析,其中具体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将采取某医院于2019~2021年间收治的患儿共计50例进行研究,患儿病症情况均为消化内科疾病,上述患儿在研究中将根据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两组患儿各为25例。

其中实验组患儿中男女患儿分别为13例和12例,患儿年龄为1~10岁之间,患儿病程时间为2~4周;对照组患儿男女患儿分别为14例和11例,患儿年龄为1~10岁之间,患儿病程时间为2~5周。

两组患儿各项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将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对患儿病症情况的诊断、药物的开具和治疗方案的拟定以及对患儿家长陪护相关要求和须知的教育。

而对于实验组患儿将采取中医儿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如下内容。

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发布时间:2022-11-13T07:58:00.127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9期作者:张金玲[导读]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对护理的要求提倡最恰当、时间性和顺序化等,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有序合理的进行,由于孩子是家庭的珍宝,孩子生病,张金玲商南县妇幼保健院陕西商洛 726300摘要: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对护理的要求提倡最恰当、时间性和顺序化等,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有序合理的进行,由于孩子是家庭的珍宝,孩子生病,家长不仅要求医院的医疗水平,对病房环境和护理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护理难度大大超过其他科室,由于通过传统的普通护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护理要求,因此改进儿科护理模式,成为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唯一办法,下文主要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主要目的就是探寻改进儿科护理模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儿科护理;应用随着我国医疗领域的不断进步,护理科学也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护理要求,各个科室都在积极探索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有效方法,相对来说,医院儿科的护理难度是首屈一指的,再加上患儿认知程度低、自我约束力不足等特点,因此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医护人员小心甚微,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医患摩擦,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技能要做到细致、认真与过硬。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借助先进护理措施,提升儿科护理整体水平,成为所有儿科护理人员关心的重要问题,临床护理路径的应运而生,为优化护理方法指明了出路。

1 临床护理路径简述CNP 英文全称为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在临床路径 clinical pathway 两个字中间增加了护理nursing 单词,所以可以将CNP 理解为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增加了护理服务,也可以理解为基于临床路径的规则和计划来开展医疗护理的流程。

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作者:吕明远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35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方法 8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与参考组(常规护理干预),各40例,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

结果观察组与参考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应用探究中医儿科护理是在与小儿病理生理特点结合后建立并完善的护理模式,能够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在小儿康复中有着显著的作用。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临床新型的护理模式,医护人员针对患儿病情制定较为准确的、严格的护理及治疗计划,从而有效缩短患者病程,减轻经济负担,因此受到医生及患者的青睐[1]。

为对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的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住院患儿,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0.5~12岁,平均年龄(5.36±2.33)岁;疾病类型:小儿腹泻病21例,衣/支原体肺炎18例,支气管肺炎33例,新生儿黄疸8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药物治疗,无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参考组患儿入院后接受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疾病针对性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临床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对其相关疾病的相关文献、教科书、资料等进行研究并根据中医文献为患儿制定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案。

通过饮食、治疗、护理、宣传教育、出院计划等全面的治疗护理方案。

②患儿入院后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每天每项均精确治疗及护理,通过望诊、指纹观察等对患儿病情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及治疗;并在每天晚上对当天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及出现的异常进行统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