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及护理.ppt

合集下载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课件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呼 吸系统疾病,患者肺泡内大量液体和 炎症细胞浸润,导致肺泡萎陷和通气 不足。
俯卧位通气可以促进肺泡复张,改善 氧合和通气,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病 死率。
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哮喘等,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症状。
基础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为患者吸痰,确保 呼吸道畅通,防止痰液
堵塞。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 征,包括心率、呼吸、 血压等,如有异常及时
处理。
保持舒适体位
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整 俯卧位的姿势,可在患 者身下垫软枕减轻不适
感。
皮肤护理
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 ,防止压疮等皮肤问题
的发生。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通过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和 肺组织损伤,降低呼吸机 相关性肺损伤的风险。
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
重症哮喘等呼吸系பைடு நூலகம்疾病。
01
02
禁忌症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增高、急性 出血性疾病、脊柱骨折或严重皮肤破损等。
操作后的护理工作
观察病情变化
在俯卧位通气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 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如有异常 及时处理。
整理物品
记录护理过程
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患者 的病情状况、操作过程及护理措施等 ,为后续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操作结束后,应整理相关物品,清洁 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PART 03
俯卧位通气患者的护理要 点

俯卧位通气清醒病人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清醒病人护理课件

随访重要性
强调随访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现 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随访内容
说明随访时需要进行的检查和评估 内容,如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等 。
05
俯卧位通气清醒病人的 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患者情况
老年男性,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因急性呼吸衰竭入院。
护理措施
遵医嘱进行俯卧位通气,定期评 估患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
04
俯卧位通气清醒病人的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教育
俯卧位通气原理
注意事项
解释俯卧位通气的基本原理,让病人 了解该治疗方法的必要性和作用。
提醒病人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时需要注 意的事项,如避免压迫气管、保持呼 吸道通畅等。
适应症与禁忌症
说明哪些病人适合进行俯卧位通气, 哪些病人不适合,以及可能出现的副 作用。
运动与休息
总结词
适量运动、充分休息
详细描述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病人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如散步、太极等轻度运动。 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同时,病人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 疲劳和熬夜,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环境与卫生
总结词
保持清洁、注意通风
详细描述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开窗通风,有助于减少病菌滋生和传播。病人及其家属应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交叉 感染。同时,病人的衣物和床上用品应勤换洗,保持清洁干燥。对于特殊病情的病人,如肺炎等,更应注意环境 卫生,遵循医生的建议。
呼吸道管理
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 吸道并发症。
监测与记录
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03
俯卧位通气清醒病人的 日常护理

俯卧位通气护理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护理PPT课件
息。
注意患者体位变化, 避免过度牵拉和扭曲 ,预防关节脱位和肌
肉损伤。
定期检查管道和器械 的固定情况,确保其 稳定可靠,预防脱落
和意外拔管。
俯卧位通气期间监测指标管
03

呼吸功能监测指标选择
01 呼吸频率与节律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节律,以评估呼吸 功能状态。
02 血氧饱和度
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策略。
系统讲解了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流程,包括患者评估、体位摆放、通气参
数设置等,并强调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并发症预防措施。
03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俯卧位通气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并邀请了具有丰
富经验的医护人员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学员心得体会交流环节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对俯卧位 01 通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掌握了相关的操
01
02
03
头部位置调整
适当抬高头部,保持下颌 微抬,有助于减少舌根后 坠,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分泌物清理
定期为患者进行吸痰操作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避免堵塞气道。
胸部物理治疗
采用振动排痰、叩背等胸 部物理治疗方式,有助于 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通 气功能。
皮肤压疮预防和处理方法
减压措施
使用气垫床、水垫等减压 用品,减轻局部组织受压 ,降低压疮风险。
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如呼吸 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有助于 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俯卧位通气在特殊人群中应
05
用策略
老年患者俯卧位通气调整方案
评估患者耐受性
对于老年患者,需评估其身体状 况和俯卧位通气的耐受性,避免

俯卧位通气与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与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在护理中的发展前景
专业护理团队建设
为满足俯卧位通气患者的 护理需求,需要建立专业 、训练有素的护理团队, 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护理流程优化
针对俯卧位通气患者的特 点,优化护理流程,提高 护理效率和质量。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 工作,提高其对俯卧位通 气的认知和配合度,促进 治疗的顺利进行。
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02
对于COPD患者,俯卧位通气有助于改善呼吸困难,提高氧合。
重症哮喘
03
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俯卧位通气可以缓解呼吸困难,降低呼吸
机使用频率。
俯卧位通气操作方法
评估患者情况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需要对 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呼吸
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
准备物品
准备必要的物品,如软垫、枕 头、床单等,确保患者舒适。
规通气治疗。
俯卧位通气能够改善患者的氧合和呼吸 动力学,因为它能够重新开放塌陷的肺 泡,并改善肺组织的气体交换。相比之 下,仰卧位通气可能无法提供这样的效
果。
然而,俯卧位通气需要更多的护理和监 测,因为患者需要保持特定的姿势,并 可能出现不适或压迫感。相比之下,仰 卧位通气通常更容易实施,且患者更易
PART 05
俯卧位通气的未来展望
俯卧位通气在临床中的发展趋势
普及程度提高
随着医学界对俯卧位通气认识的 深入,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将更加 广泛,成为更多患者的治疗选择

精准化治疗
未来将通过精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 生理参数,制定个性化的俯卧位通 气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优化通气装置
针对现有通气装置的不足,研发更 符合人体生理需求的通气装置,提 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PPT课件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PPT课件

对于呼吸道梗阻
应立即调整患者体位,保持呼吸道通 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等紧急处理。
04
护理人员在俯卧位通气中的 角色与职责
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1 2
参与医生查房
护理人员需积极参与医生的查房工作,了解患者 的病情、治疗方案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协助完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护理人员可提出 合理的护理建议,协助医生完善治疗方案。
调整策略提出及实施建议
调整通气参数
01
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和症状、体征改善情 况,适时调整通气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
、吸呼比等,以优化通气效果。
密切监测患者反应
03
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呼吸道管理
02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俯卧位通气成功的关键。应 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湿润,避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多学科协作
加强医护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合作,共同为患 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THANKS
由于俯卧位通气需要患者长时间保持特定姿势,部分患者可能难 以配合,影响治疗效果。
并发症风险
虽然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但同时也可能 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如压疮、误吸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加先进的通气技术和设 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个性化治疗
免呼吸道阻塞。
个体化治疗方案
04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包括俯卧位通气的时机、持续时间、频率等,

俯卧位通气期间的护理管理PPT

俯卧位通气期间的护理管理PPT
准备用物
准备好所需的用物,如枕头、垫子、胶带 等,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地保持俯卧位。
监测与记录
在俯卧位通气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呼吸状况等指标,并做好记录 。
安置患者
将患者移至俯卧位,并保持适当的姿势, 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和舒适。
护理操作技巧
调整姿势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调 整患者的姿势,以保持患者的
讲解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气道 压迫、皮肤受压等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方 法,提高护士对潜在风险的警觉性。
明确俯卧位通气期间的护理操作规范,强 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护理工作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护理教育方法
理论授课
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 析等形式,系统讲解俯 卧位通气期间护理的相
关知识。
实践操作
监测生命体征
在俯卧位通气期间,应密切监测患 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 吸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 况。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压疮
在俯卧位通气期间,应注意预防 压疮的发生,定期为患者翻身、 按摩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
燥。
处理呼吸困难
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应及时调整俯卧位的角度和时 间,或采取其他必要的处理措施
组织模拟演练和实地操 作,使护士在实际操作 中掌握俯卧位通气的护
理技能。
在线学习
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 教学资源,方便护士随 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和
复习。
互动交流
鼓励护士之间的经验分 享和问题讨论,促进知
识交流和共同成长。
护理教育评价与改进
评价方式
采用理论考核、实操评估、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 护士对俯卧位通气期间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课件

问题2
患者出现皮肤压疮。
处理方法
应定期检查和更换支撑物,保 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可使用 防压疮垫或气垫床等辅助器具

03
俯卧位通气护理要点
患者准备
01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等,以便确定是否适
合进行俯卧位通气。
02
准备物品
准备必要的护理物品,如软垫 、枕头、床单等,确保患者舒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应用范围广泛,适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 如COPD、哮喘、肺炎等。
俯卧位通气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 要意义,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 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 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 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俯卧位通气护理将会有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重症哮喘
在COPD急性加重期,俯卧位通气可以改 善患者的氧合状况,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在重症哮喘发作时,俯卧位通气可以缓解 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呼吸机使用频 率。
02
俯卧位通气实施方法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准备物品
准备俯卧位通气所需的物品,如软垫、枕头、床单等。
评估患者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课件
目录
• 俯卧位通气介绍 • 俯卧位通气实施方法 • 俯卧位通气护理要点 • 俯卧位通气临床应用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俯卧位通气介绍
俯卧位通气定义
01
02
俯卧位通气:指在医疗监护下,患者被置于俯卧位状态,进行一定时 间的呼吸治疗。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呼吸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缓 解呼吸窘迫症状,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PPT课件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PPT课件

使肺内气体分布更均匀,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
02
减少呼吸做功
俯卧位可以降低气道阻力,减少呼吸做功,从而减轻呼吸肌负担。
03
增加功能残气量
俯卧位可以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顺应性,有利于肺组织扩张。
儿童清醒状态下的生理特点
清醒状态
儿童在清醒状态下,能够保持自主呼 吸,对呼吸道通畅和呼吸节律有较好 的控制。
解释操作过程
向儿童及其家长解释清醒 俯卧位通气的目的、操作 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取 得其配合。
准备物品
准备好所需的物品,如枕 头、垫子、氧气面罩、吸 痰器等。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调整儿童体位
将儿童置于俯卧位,头部转向一侧,保持 呼吸道通畅。
注意事项
避免压迫儿童的眼睛、鼻子和嘴巴,保持 其舒适度和安全性;对于不合作的儿童, 可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进一步研究清醒俯卧位通气在儿童中的生理效应和机制,以更好地指 导临床实践。
02
探索清醒俯卧位通气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机械通气、药物治疗等)的 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03
针对清醒俯卧位通气在儿童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深 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04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清醒俯卧位通气在儿 童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背景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许多患儿因各种原因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机 械通气支持。清醒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辅助通气方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的定义
定义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是指在患儿清醒状态下,将其置于俯卧位,利用重力作用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例,从而提高氧合的一种 通气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结果:237例入俯卧位通气组,229例入仰 卧位通气组,28天死亡率分别16.0%、 32.8%,90天死亡率分别23.6%和41.0% , P<0.001,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une 6,2013
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
ARDS的病理生理
▪ 肺泡水肿肺-容积明显缩小 ▪ 肺不张-肺顺应性明显降低 ▪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内分流:仰卧位通气时,背侧不张的肺组织更多 而血流灌注则在背侧肺组织占优势,因此背侧肺组 织只有灌注而无通气
死腔样通气:胸侧部分肺泡过度通气,血流灌注不 足
不同体位时的呼吸生理
跨肺压(Ptp)=肺泡压(PA)-胸膜腔内压(Ppl)
俯卧位通气前准备
▪ 准备好软垫或枕头,充分吸净口鼻腔和气管内分泌物 ▪ 通气前停止鼻饲约30 min,夹闭胃管,防止误吸; ▪ 检查并固定中心静脉管或外周静脉置管; ▪ 必要时更换胸腹部伤口敷料,气管插管固定带或气管切开口的敷料; ▪ 评估病人的镇静指数,可予适当肌松剂及镇静剂,稳定10 min。 ▪ 分离心电图导线和电极,决定好翻身的方向,夹闭引流管,将所有的管道置
第二人位于床头左侧,负责监护仪导联线,保留胃管; 第三人位于左侧床尾,负责保留导尿、股静脉置管、输液管道; 第四人位于右侧床头,负责颈内静脉置管,该侧的胸腔闭式引流或腹腔引流 第五人位于右侧床尾,负责骨牵引等。人员分配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上的 管路情况确定。 3、操作步骤:第一人发出口令,其余四人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 患者转为侧卧,再将患者双肩部、胸部、髂骨、膝部、小腿部及骨隆突处垫上柔软的 敷料,并使患者的腹部不接触到床垫,敷料需要1-2小时更换。 4、翻身后处理:把头部垫高20-30°左右, 头下垫软枕,也可垫马蹄形枕,使颜面部 悬空,可避免气管插管的受压。患者的双手可平行置于身体两侧或头顶两侧。将心电 电极及导线安置于背部,放置位置与仰卧位时一致。
于床的对侧 ▪ 避免呼吸机管路、深静脉置管、监护线、胃管、尿管脱落; ▪ 有经验的团队协作,5分钟内完成; ▪ 经常改变患者俯卧位的姿势,防压疮。
俯卧位通气时间
▪ 通气时间:俯卧位病人通气持续时间取决于病人耐受程
度、生命体征变化及氧和指标,最短0.5h,最长3h,平均1.5h, 2h-8h变换为仰卧位,每天两次或三次,通气过程中护理人员 因守护在病人床前,以便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 通气血流比改善,分流减少
血流更多分布于通气较好的区域 通气更多分布于血流较好的区域 两者都存在
▪ 改善通气的过程
↓胸膜腔压力梯度 ↑跨肺压
▪ 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 减少心脏、腹部对肺的压迫,促进重力依
赖区肺复张
Crit Care Clin 27 (2011) 511–523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指征
PEEP)
中大ICU俯卧位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1/82020/11/8Sunday, November 08, 2020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0/11/82020/11/82020/11/811/8/2020 1:42:33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0/11/82020/11/82020/11/8Nov-208-Nov-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0/11/82020/11/82020/11/8Sunday, November 08, 2020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0/11/82020/11/82020/11/82020/11/811/8/2020
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
▪ 有效指标
PaO2或SpO2改善
▪ 无法耐受俯卧位
SpO2下降 HR上升 心律失常
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与以下因素相关
▪ 肺部受伤面积 ▪ 胸廓顺应性的好坏 ▪ ARDS的诱因 ▪ 肺部的形状(三角锥状体) ▪ 肺纤维化
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
▪ 意外脱管 ▪ 暂时缺氧、低血压 ▪ 压疮-前额、眼、面颊、鼻及下颌、双侧耳廓、双侧肩
▪ Chatte报道32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仰卧 位、转俯位1h、4h及复转为仰位1h时的 PaO2/FiO2值分别为103±28、158±62、 159±59和128±52;
早期俯卧位通气可显著减少严重急 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率
▪ 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466例严重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至少16小时或左仰 卧位通气。
▪ 中重度ARDS
PaO2/FiO2<150mmHg, FiO2>60%和PEEP≥5cmH2O
尤其是PaO2/FIO2≤ 100 mm Hg的ARDS患者
▪ 轻度ARDS不推荐应用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应用时机
▪ 中重度ARDS早期应用
符合ARDS标准后12-24小时内开始
俯卧位通气方法
1.病人、物品准备 2.位置于分工:第一人位于呼吸机床头,负责呼吸机管道的妥善固定、头部安置和发 出口令;
部、双侧髂前上棘、双肘关节、膝关节髌骨面及足趾
▪ 面部水肿 ▪ 镇静剂的用量增加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 绝对禁忌症
脊柱不稳定 未检测的颅内压升高
▪ 相对忌症
开放性腹损伤 多发创伤伴不稳定骨折 妊娠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气道与血管通路高依赖
小结
▪ 一个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团队 ▪ 选对合适的患者 ▪ 尽早实施俯卧位通气 ▪ 延长俯卧位通气时间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小潮气,合适的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
2017.03.25 吕成伟
ARDS
定义: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
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的病理 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 吸衰竭综合症。
临床表现:出现突发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呼吸频率增快、气
促、紫绀、常伴有烦躁、焦虑表情、出汗等。
▪ 直立位:Ppl按重力作用自上而下负值逐渐 减小,跨肺压随之逐渐减小,因此肺泡直 径亦逐渐减小。
▪ 仰卧位:肺通气主要集中在胸腹侧。 ▪ 俯卧位:不同区域的通气较仰卧位时均
匀,肺通气主要集中在背侧。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氧合
▪ 1976年Piehl予5例ARDS病人施行俯卧位通 气,显著地改善了病人的氧合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