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课件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呼 吸系统疾病,患者肺泡内大量液体和 炎症细胞浸润,导致肺泡萎陷和通气 不足。
俯卧位通气可以促进肺泡复张,改善 氧合和通气,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病 死率。
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哮喘等,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症状。
基础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为患者吸痰,确保 呼吸道畅通,防止痰液
堵塞。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 征,包括心率、呼吸、 血压等,如有异常及时
处理。
保持舒适体位
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整 俯卧位的姿势,可在患 者身下垫软枕减轻不适
感。
皮肤护理
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 ,防止压疮等皮肤问题
的发生。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通过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和 肺组织损伤,降低呼吸机 相关性肺损伤的风险。
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
重症哮喘等呼吸系பைடு நூலகம்疾病。
01
02
禁忌症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增高、急性 出血性疾病、脊柱骨折或严重皮肤破损等。
操作后的护理工作
观察病情变化
在俯卧位通气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 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如有异常 及时处理。
整理物品
记录护理过程
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患者 的病情状况、操作过程及护理措施等 ,为后续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操作结束后,应整理相关物品,清洁 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PART 03
俯卧位通气患者的护理要 点
俯卧位通气清醒病人护理课件

随访重要性
强调随访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现 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随访内容
说明随访时需要进行的检查和评估 内容,如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等 。
05
俯卧位通气清醒病人的 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患者情况
老年男性,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因急性呼吸衰竭入院。
护理措施
遵医嘱进行俯卧位通气,定期评 估患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
04
俯卧位通气清醒病人的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教育
俯卧位通气原理
注意事项
解释俯卧位通气的基本原理,让病人 了解该治疗方法的必要性和作用。
提醒病人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时需要注 意的事项,如避免压迫气管、保持呼 吸道通畅等。
适应症与禁忌症
说明哪些病人适合进行俯卧位通气, 哪些病人不适合,以及可能出现的副 作用。
运动与休息
总结词
适量运动、充分休息
详细描述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病人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如散步、太极等轻度运动。 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同时,病人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 疲劳和熬夜,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环境与卫生
总结词
保持清洁、注意通风
详细描述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开窗通风,有助于减少病菌滋生和传播。病人及其家属应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交叉 感染。同时,病人的衣物和床上用品应勤换洗,保持清洁干燥。对于特殊病情的病人,如肺炎等,更应注意环境 卫生,遵循医生的建议。
呼吸道管理
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 吸道并发症。
监测与记录
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03
俯卧位通气清醒病人的 日常护理
俯卧位通气小讲课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俯卧位通气护理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可能会引 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护理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俯卧位通气护理将更加广泛应用于各 类呼吸疾病患者的治疗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CHAPTER 05
俯卧位通气小讲课护理 课件
•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 俯卧位通气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实践与经验分享 • 常见问题与解答
CHAPTER 01
俯卧位通气概述
俯卧位通气的定 义
• 俯卧位通气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让患者采用俯卧姿势进行 呼吸,以达到改善氧合、减少肺部并发症等目的的一种通气方式。
肺部手术后患者:为了促进术 后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需要改善氧合的患者: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CHAPTER 02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
定义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通过改 变患者体位,利用重力作 用改善肺通气和氧合效果 的护理措施。
适用人群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 吸衰竭、ARDS等呼吸系 统疾病的患者。
俯卧位通气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词:注意事项
详细描述: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时,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眼睛、鼻子、耳朵等脆弱部位,避免受压或受 伤。同时,要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防止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此外,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THANKS
[ 感谢观看 ]
CHAPTER 04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实践与经验分享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实践经验
患者评估
俯卧位通气的小讲课护理课件

临床研究
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俯卧位通气能够显著降低 ARDS患者的死亡率。
实施要点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应 注意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确保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
俯卧位通气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重症肺炎
对于重症肺炎患者,尤其是伴有 低氧血症的患者,俯卧位通气可 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用机制
通过改变重力分布,改善肺部氧合, 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肺部通 气。
获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定时记录生命体征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需要定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 率、呼吸、血压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观察患者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应及 时调整姿势或停止俯卧位通气。
注意保暖和保湿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应注意给患者保暖和保湿,以预防感冒和皮 肤干燥等问题。
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的比 较
01
对膈肌运动影响较小,效果相对 较差
02
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影响血流动 力学稳定
俯卧位通气与机械通气的比 较
俯卧位通气 无创伤,操作简便 可避免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
俯卧位通气与机械通气的比 较
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患者 机械通气
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俯卧位通气与机械通气的比 较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评估患者病情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需要对患 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 命体征、呼吸状况、意识状态等, 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地进行俯卧
位通气。
准备用具和设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必要 的用具和设备,如软垫、枕头、 床单等,以确保患者在俯卧位时
俯卧位通气与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在护理中的发展前景
专业护理团队建设
为满足俯卧位通气患者的 护理需求,需要建立专业 、训练有素的护理团队, 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护理流程优化
针对俯卧位通气患者的特 点,优化护理流程,提高 护理效率和质量。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 工作,提高其对俯卧位通 气的认知和配合度,促进 治疗的顺利进行。
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02
对于COPD患者,俯卧位通气有助于改善呼吸困难,提高氧合。
重症哮喘
03
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俯卧位通气可以缓解呼吸困难,降低呼吸
机使用频率。
俯卧位通气操作方法
评估患者情况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需要对 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呼吸
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
准备物品
准备必要的物品,如软垫、枕 头、床单等,确保患者舒适。
规通气治疗。
俯卧位通气能够改善患者的氧合和呼吸 动力学,因为它能够重新开放塌陷的肺 泡,并改善肺组织的气体交换。相比之 下,仰卧位通气可能无法提供这样的效
果。
然而,俯卧位通气需要更多的护理和监 测,因为患者需要保持特定的姿势,并 可能出现不适或压迫感。相比之下,仰 卧位通气通常更容易实施,且患者更易
PART 05
俯卧位通气的未来展望
俯卧位通气在临床中的发展趋势
普及程度提高
随着医学界对俯卧位通气认识的 深入,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将更加 广泛,成为更多患者的治疗选择
。
精准化治疗
未来将通过精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 生理参数,制定个性化的俯卧位通 气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优化通气装置
针对现有通气装置的不足,研发更 符合人体生理需求的通气装置,提 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俯卧位通气PPT课件

90°
90°
45°
俯卧位:
➢通气血流比好转 ➢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改善 ➢引流较容易 ➢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 ➢改变胸廓的顺应性 ➢功能残气量增加
二、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机制
A 改善通气分布 (Gattinoni et al, 1988)
B 改善血流灌注分布 (Gattinoni et al,1988)
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
〉 持续时间和俯卧的次数—— ➢ 仍未有明确共识 ➢ 几小时(4-6 小时) 至 1-2 日 〉 终止—— ➢ 当氧合能力出现改善时 ➢ 当没有进一步的好处时 ➢ 当并发症出现时 Eg:氧气饱和度下降,低血压
七、总 结
俯卧位通气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
氧合状况,促进了患者的肺复张,加快痰
四、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
➢ 脑水肿、颅内高压、面部骨折、脊柱骨折、
A
腹部有开放性外伤、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急性出血、心律失常、妊娠的患者;
➢ 由于对肥胖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有一定的
B
困难,所以只是把肥胖列为相对禁忌证。
五、俯卧位通气并发症
➢ 压疮 ➢ 神经与视网膜压迫 ➢ 心脏骤停 ➢ 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 颜面部水肿
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使肺部重新膨胀
C
(Hormann et al, 1994)
减少心脏对肺的压迫,使肺部重新膨胀(Pelosi
D
et al, 2002)
三、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
➢ 俯卧位通气适合氧合障碍的病人、ALI和ARDS病人,可 以通过使用俯卧位通气改善病人的氧合状态。
➢ 无论任何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PEE P),仍需要较高的吸入氧浓度,可以考虑使用俯卧位通 气。
俯卧位通气护理PPT课件

血流动力学监测
有条件时可进行有创 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 测,更全面地评估患
者循环状况。
神经系统观察与评估
意识状态评估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 判断是否存在颅内高压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
瞳孔观察
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对光 反射等变化,评估神经系 统功能。
颅内压监测
有条件时可进行颅内压监 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颅内 高压等危险情况。
02 未来,俯卧位通气技术将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度 和安全性,体位摆放和管道管理将更加人性化和 智能化。
02 同时,俯卧位通气技术也将与其他呼吸治疗技术 相结合,形成更加综合、个性化的呼吸治疗方案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俯卧位通气护理
汇报人:xxx
2024-01-30
目录
•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 俯卧位通气操作方法与步骤 • 俯卧位通气期间监测指标管理 • 俯卧位通气后护理注意事项 • 俯卧位通气在特殊人群中应用探讨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俯卧位通气定义及作用
定义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 指将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使肺组织在胸腔内的位置相 对更低,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提高氧合的一种治 疗手段。
风险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进行全 面风险评估,包括心 肺功能、营养状况、 皮肤完整性等。
循序渐进
对老年患者进行俯卧 位通气时,需循序渐 进,逐步增加俯卧位 时间和角度,避免过 度通气。
并发症预防
加强老年患者并发症 预防,如肺部感染、 深静脉血栓等。
危重症患者多学科协作救治模式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PPT课件

对于呼吸道梗阻
应立即调整患者体位,保持呼吸道通 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等紧急处理。
04
护理人员在俯卧位通气中的 角色与职责
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1 2
参与医生查房
护理人员需积极参与医生的查房工作,了解患者 的病情、治疗方案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协助完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护理人员可提出 合理的护理建议,协助医生完善治疗方案。
调整策略提出及实施建议
调整通气参数
01
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和症状、体征改善情 况,适时调整通气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
、吸呼比等,以优化通气效果。
密切监测患者反应
03
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呼吸道管理
02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俯卧位通气成功的关键。应 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湿润,避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多学科协作
加强医护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合作,共同为患 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THANKS
由于俯卧位通气需要患者长时间保持特定姿势,部分患者可能难 以配合,影响治疗效果。
并发症风险
虽然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但同时也可能 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如压疮、误吸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加先进的通气技术和设 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个性化治疗
免呼吸道阻塞。
个体化治疗方案
04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包括俯卧位通气的时机、持续时间、频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残气量减少,上部死腔样 通气及下部解剖样分流增加, 使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
ARDS存在的肺泡塌陷、肺不 张、增加的肺水含量及分泌物 引流不畅等以肺底最为严重
顽固低氧血症
仰/俯卧位胸腔与肺相互关系
相互 关系
病例
患者,男性,60岁重型颅脑外伤于2016年10月8号入ICU ,在ICU治疗9天于10月16号因病情稳定迁至神经外科治疗,转 走时神志浅昏迷,留置气切套管,胃管,留置针,导尿管。于 10月17号神志转模糊,于当晚突发呼吸急促,最快达34次/分 ,HR 120次/分,BP 140/70mmHg,痰多,双肺呼吸粗,立即 复查头颅CT+胸部CT,胸部CT示两肺大片实变,拟重症肺炎, ARDS(中度)转ICU治疗。 患者于2016年10月18号17:00于俯卧位通气。
保证
2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护理人员要充分吸出病人气管内的痰液或分泌
病人 物,因为在实施俯卧位后在给病人吸痰时会很不方面,但在俯卧位通气 的安 积极气道管理 过程中可以给予病人叩背护理,从而有利于痰液排出。
3全 密切
密切观察病人HR、BP、RR、SPO2等。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 血气分析结果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节。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瞳孔对光反射情 况,如果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呼吸内科 XXX
内容
CONTENT
1 什么是ARDS? 2 ARDS病理生理学改变 3 俯卧位对ARDS生理影响 4 俯卧位通气护理 5 如何做好俯卧位通气
定义/ Define
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是
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 ,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的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 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症。
孕妇及过度肥胖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着力点损伤或骨 折
颅脑外伤
ARDS中俯卧位通气的益处
益处
减少肺内分流 改善通气血流比例 增加呼气末肺容积 改善呼吸力学 改善临床症状
五、如何做好俯卧位通气?
及早
俯卧位团队 开始
俯卧 医生、护士、呼吸治疗 师和伤口治疗师
联合保护性 通气策略
位
PaO2/FiO2< 150mmHg
动脉血气的变化
第一天
时间 11:13 16:16 19:01 20:03 FIO2 40% 60% 60% 60% PCO2 29 64 55 53 PO2 74 74 126 134
动脉血气的变化
第二天
时间 15:13 19:5 06:2 69
FIO 50% 50% 50
2
%
PCO 47 41 50 2
P02 96 94 101
CT影像变化
第三天
10月20日
10月18日
第一天
治疗措施
机 械 通 气 …… 双 水 平 正 压 模 式 , 选
01
择最佳PEEP,间断SI。
02
纤维镜肺泡灌洗术
03
积极气道管理
04
维持最适前负荷,减少肺水肿
05
目标性应用抗生素
俯卧位通气方法
位于呼吸机床第一头人
负责呼吸机管道的妥善固定、头 部安置和发出口令;
严格选择合 适的病人
感谢倾听
俯卧位病人通气持续 时间取决于病人耐受程度 、生命体征变化及氧和指 标,
通气过程中护理人员 应守护在病人床前,以便 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并发症
面部水肿
01
着力点压迫性坏死
并发症发生率很少
02
眼失明或感染
03 04
气管插管的脱出、血管通路阻塞
禁忌症
脊柱不稳定
绝对禁忌
未监测的颅 内压升高
禁忌症
相对禁忌
ARDS的病因
肺内源性
严重肺感染,溺水、胃内容物吸入, 有毒 气体吸入, 肺创伤。
肺外源性
重症创伤( 胸腔以外)、脓毒症、休克、重 症胰腺炎、体外循环, 复苏时输液过量, 颅脑创伤等。
临床表现
出现突发性 、进行性呼吸窘迫,呼 吸频率增快、气促、紫 绀、常伴有烦躁、焦虑 表情、出汗等。
二、ARDS病理生理学改变
肺泡塌陷肺不张
肺内分流增加
肺容积减少
ARDS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水含量增加
分泌物引流不畅
肺泡塌陷的后果
Mortal ity(%)
80
70
60
55%
50
30%
40
30
20
11%
10
19%
0
Quartile 1 Quartile 2 Quartile 3 Quartile 4 -9.2 to 5.7% 5.8 to 9.4% 9.5 to 18.6% 18.7 to 59.3%
塌陷肺泡越多, 病死率越高!
Mortalit yQ(u%a)rtil 死 e 亡率分
三、体位改变对ARDS呼吸病理生理的影响
功能 残气 量增 加
通气 血流 比好 转
嗝肌 的运 动方 式和 位置 改善
减少 纵隔 和心 脏对 肺地 压迫
改变胸 廓的顺
应性
ARDS仰卧位时主要呼吸病理生理变化
仰卧位肺容积减少
观察 4
生命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在俯卧位开始转 体征 保持管路通畅 换体位前要先夹闭各个管路,防止反流,但转换体位后在及时放开各管路,
保持通畅,整个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人,防止病人因躁动等原因拔管。
变化
俯卧位通气方法
操作 步骤
第一人发出口令,其余四人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 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再将患者双肩部、胸部、髂骨、膝部 、小腿部及骨隆突处垫上柔软的敷料,并使患者的腹部不接触到 床垫,敷料需要1-2小时更换。
把头部垫高20-30°左右, 头下垫软枕,也可垫马蹄形枕, 使颜面部悬空,可避免气管插管的受压。患者的双手可平行置于 身体两侧或头顶两侧。将心电电极及导线安置于背部,放置位置 与仰卧位时一致。
翻身后 处理
俯卧位
每天两次 或三次
最短0.5h, 最长3h,
2h-8h变换 为仰卧位
第二人
位于床头左侧
负责监护仪导联线,保留胃管。
位于左侧床尾第三人
负责保留导尿、股静脉置管、输 液管道。
第四人
位于右侧床头
负责颈内静脉置管,该侧的胸腔 闭式引流或腹腔引流。
位于右侧床尾第五人
负责骨牵引等。
四、俯卧位通气护理
1
注意
在改变体位前先观察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选择最适当的翻身 方法,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保护好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