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课件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呼 吸系统疾病,患者肺泡内大量液体和 炎症细胞浸润,导致肺泡萎陷和通气 不足。
俯卧位通气可以促进肺泡复张,改善 氧合和通气,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病 死率。
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哮喘等,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症状。
基础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为患者吸痰,确保 呼吸道畅通,防止痰液
堵塞。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 征,包括心率、呼吸、 血压等,如有异常及时
处理。
保持舒适体位
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整 俯卧位的姿势,可在患 者身下垫软枕减轻不适
感。
皮肤护理
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 ,防止压疮等皮肤问题
的发生。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通过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和 肺组织损伤,降低呼吸机 相关性肺损伤的风险。
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
重症哮喘等呼吸系பைடு நூலகம்疾病。
01
02
禁忌症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增高、急性 出血性疾病、脊柱骨折或严重皮肤破损等。
操作后的护理工作
观察病情变化
在俯卧位通气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 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如有异常 及时处理。
整理物品
记录护理过程
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患者 的病情状况、操作过程及护理措施等 ,为后续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操作结束后,应整理相关物品,清洁 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PART 03
俯卧位通气患者的护理要 点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俯卧位可能导致呼吸道受压或扭 曲,影响患者呼吸。
神经损伤
不正确的卧姿或长时间保持同一 姿势可能导致神经受压或损伤。
预防措施建议
01
02
每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使用减压垫
在患者受压部位放置减压垫, 减轻局部压力。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呼 吸道受压或扭曲。
、高效地进行俯卧位通气操作。
患者安全性的提高
02
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确保患者的生命
安全和身体健康。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03
俯卧位通气操作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协同完成,团队成员之间的
紧密合作和有效沟通是确保操作成功的关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俯卧位通气操作可能会引 入更多的智能化技术,如自动化设备、机器人辅助等,提 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治疗过程中缺乏及时调整,导致患者不耐受。
失败案例分析原因和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病情严重程度。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氧合指数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分享
经验教训 俯卧位通气并非适用于所有呼吸衰竭 患者,需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性进行
监护仪、血压计、听诊 器等监测设备
吸痰装置、急救药品及 器材等
03
操作步骤详解
体位调整与固定
01
02
03
体位选择
患者取俯卧位,即面部朝 下,胸部和腹部贴紧床面 ,双臂弯曲放在头部两侧 或身体两侧。
头部调整
避免颈部过度伸展或屈曲 ,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使 用U型枕或软垫支撑额头 和下颌。
神经损伤
不正确的卧姿或长时间保持同一 姿势可能导致神经受压或损伤。
预防措施建议
01
02
每2小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使用减压垫
在患者受压部位放置减压垫, 减轻局部压力。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呼 吸道受压或扭曲。
、高效地进行俯卧位通气操作。
患者安全性的提高
02
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确保患者的生命
安全和身体健康。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03
俯卧位通气操作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协同完成,团队成员之间的
紧密合作和有效沟通是确保操作成功的关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俯卧位通气操作可能会引 入更多的智能化技术,如自动化设备、机器人辅助等,提 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治疗过程中缺乏及时调整,导致患者不耐受。
失败案例分析原因和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病情严重程度。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氧合指数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分享
经验教训 俯卧位通气并非适用于所有呼吸衰竭 患者,需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性进行
监护仪、血压计、听诊 器等监测设备
吸痰装置、急救药品及 器材等
03
操作步骤详解
体位调整与固定
01
02
03
体位选择
患者取俯卧位,即面部朝 下,胸部和腹部贴紧床面 ,双臂弯曲放在头部两侧 或身体两侧。
头部调整
避免颈部过度伸展或屈曲 ,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使 用U型枕或软垫支撑额头 和下颌。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PPT课件

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改进建议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该治疗。
加强患者的监测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俯卧 位通气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创新, 如开发更加智能化的通气设备和
更加舒适的俯卧位垫等。
拓展应用领域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合理使用垫枕和支撑物
在患者的受压部位放置垫枕和支撑物 ,以减轻局部压力,改善血液循环。
定时变换体位
密切观察病情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
每隔一段时间,将患者的体位进行适 当调整,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处理方法介绍和案例分析
01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汇报人:xxx
2024-01-26
目录
•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 俯卧位通气前准备工作 •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详解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效果评价与总结反馈
01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定义及作用
定义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ing Ventilation,PPV) 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体位,使其从仰卧位转为俯卧位, 从而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的治疗方法。
皮肤受压损伤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的皮肤受压损伤,应及时进行清创、换药等处理,避免感
染。同时,调整垫枕和支撑物的位置和硬度,避免再次受压。
02
呼吸系统并发症处理
对于出现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应立即调整通气参数和呼吸支持方式,保
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同时,积极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3
神经系统并发症处理
俯卧位通气时PEEP的设置PPT课件

相关领域交叉研究可能性
呼吸力学与生物医学工程
结合呼吸力学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探索新的俯卧 位通气技术和PEEP设置方法。
人工智能与临床医学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临床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 为俯卧位通气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建议和指导。
远程医疗与移动医疗
结合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PEEP设置优化方向探讨
多模态监测技术应用
结合多模态监测技术,如呼吸力学、血气分析等,实现PEEP设置的精准调整。
智能化PEEP调整算法研究
开发智能化PEEP调整算法,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自动调整PEEP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舒适度与安全性提升
在优化PEEP设置的同时,关注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俯卧位通气时PEEP的设置
汇报人:xxx 2024-01-26
目 录
• 引言 • PEEP基本概念与原理 • 俯卧位通气时PEEP设置方法 • 俯卧位通气时PEEP设置效果评价 • 临床案例分析与讨论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改善氧合和通气
俯卧位通气可以通过改善肺部通气分 布和增加功能残气量来提高氧合和通 气效率。
场景一
场景二
ARDS患者的治疗。对于ARDS患者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设置PEEP时,应根据患者的氧合 状况、呼吸频率和心率等指标进行调 整。一般来说,初始PEEP水平可设置 在5-10cmH2O之间,然后根据患者 的病情变化逐步调整。同时,应密切 观察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和血流动 力学指标,避免过高的PEEP水平导致 的肺部过度膨胀和气压伤的发生。
VS
经验总结
对于ARDS患者,合理设置PEEP水平至关 重要。在俯卧位通气时,通过逐步提高 PEEP水平,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 降低呼吸做功,从而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也是成功的关键。
俯卧位通气与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在护理中的发展前景
专业护理团队建设
为满足俯卧位通气患者的 护理需求,需要建立专业 、训练有素的护理团队, 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护理流程优化
针对俯卧位通气患者的特 点,优化护理流程,提高 护理效率和质量。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 工作,提高其对俯卧位通 气的认知和配合度,促进 治疗的顺利进行。
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02
对于COPD患者,俯卧位通气有助于改善呼吸困难,提高氧合。
重症哮喘
03
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俯卧位通气可以缓解呼吸困难,降低呼吸
机使用频率。
俯卧位通气操作方法
评估患者情况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需要对 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呼吸
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
准备物品
准备必要的物品,如软垫、枕 头、床单等,确保患者舒适。
规通气治疗。
俯卧位通气能够改善患者的氧合和呼吸 动力学,因为它能够重新开放塌陷的肺 泡,并改善肺组织的气体交换。相比之 下,仰卧位通气可能无法提供这样的效
果。
然而,俯卧位通气需要更多的护理和监 测,因为患者需要保持特定的姿势,并 可能出现不适或压迫感。相比之下,仰 卧位通气通常更容易实施,且患者更易
PART 05
俯卧位通气的未来展望
俯卧位通气在临床中的发展趋势
普及程度提高
随着医学界对俯卧位通气认识的 深入,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将更加 广泛,成为更多患者的治疗选择
。
精准化治疗
未来将通过精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 生理参数,制定个性化的俯卧位通 气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优化通气装置
针对现有通气装置的不足,研发更 符合人体生理需求的通气装置,提 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俯卧位通气PPT课件

90°
90°
45°
俯卧位:
➢通气血流比好转 ➢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改善 ➢引流较容易 ➢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 ➢改变胸廓的顺应性 ➢功能残气量增加
二、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机制
A 改善通气分布 (Gattinoni et al, 1988)
B 改善血流灌注分布 (Gattinoni et al,1988)
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
〉 持续时间和俯卧的次数—— ➢ 仍未有明确共识 ➢ 几小时(4-6 小时) 至 1-2 日 〉 终止—— ➢ 当氧合能力出现改善时 ➢ 当没有进一步的好处时 ➢ 当并发症出现时 Eg:氧气饱和度下降,低血压
七、总 结
俯卧位通气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
氧合状况,促进了患者的肺复张,加快痰
四、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
➢ 脑水肿、颅内高压、面部骨折、脊柱骨折、
A
腹部有开放性外伤、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急性出血、心律失常、妊娠的患者;
➢ 由于对肥胖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有一定的
B
困难,所以只是把肥胖列为相对禁忌证。
五、俯卧位通气并发症
➢ 压疮 ➢ 神经与视网膜压迫 ➢ 心脏骤停 ➢ 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 颜面部水肿
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使肺部重新膨胀
C
(Hormann et al, 1994)
减少心脏对肺的压迫,使肺部重新膨胀(Pelosi
D
et al, 2002)
三、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
➢ 俯卧位通气适合氧合障碍的病人、ALI和ARDS病人,可 以通过使用俯卧位通气改善病人的氧合状态。
➢ 无论任何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PEE P),仍需要较高的吸入氧浓度,可以考虑使用俯卧位通 气。
俯卧位通气护理PPT课件

血流动力学监测
有条件时可进行有创 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 测,更全面地评估患
者循环状况。
神经系统观察与评估
意识状态评估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 判断是否存在颅内高压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
瞳孔观察
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对光 反射等变化,评估神经系 统功能。
颅内压监测
有条件时可进行颅内压监 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颅内 高压等危险情况。
02 未来,俯卧位通气技术将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度 和安全性,体位摆放和管道管理将更加人性化和 智能化。
02 同时,俯卧位通气技术也将与其他呼吸治疗技术 相结合,形成更加综合、个性化的呼吸治疗方案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俯卧位通气护理
汇报人:xxx
2024-01-30
目录
•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 俯卧位通气操作方法与步骤 • 俯卧位通气期间监测指标管理 • 俯卧位通气后护理注意事项 • 俯卧位通气在特殊人群中应用探讨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俯卧位通气定义及作用
定义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 指将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使肺组织在胸腔内的位置相 对更低,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提高氧合的一种治 疗手段。
风险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进行全 面风险评估,包括心 肺功能、营养状况、 皮肤完整性等。
循序渐进
对老年患者进行俯卧 位通气时,需循序渐 进,逐步增加俯卧位 时间和角度,避免过 度通气。
并发症预防
加强老年患者并发症 预防,如肺部感染、 深静脉血栓等。
危重症患者多学科协作救治模式
俯卧位通气健康教育PPT课件

制定和完善俯卧位通气相关的制度和规范,确保其在临床救治中的 科学性和规范性。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俯卧位通气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俯卧位通气技术将在更多 领域得到应用。
个性化治疗方案将成为趋势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 适度。
脊柱与关节不适
长时间的俯卧可能对脊柱 和关节造成额外的压力, 引发疼痛或不适。
预防措施建议
定时变换体位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定时变换体位以减轻局 部压迫。
使用辅助器具
如使用特制的枕头、垫子 等,以减轻对身体的压迫 。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的呼吸道不受压 迫,保持通畅,如有需要 可使用吸氧等辅助呼吸措 施。
03
脊柱与关节不适处理
对于脊柱和关节不适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按摩、热敷等物理治疗方法
,以缓解疼痛和不适。同时,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以增
强脊柱和关节的稳定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和重要性
01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俯卧位通气的原理,强调其在改善氧合和通
气功能方面的重要性。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
预防并发症
注意预防压疮、坠积 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
生。
0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
压迫性损伤
由于长时间俯卧,身体的 重量会对某些部位造成压 迫,可能导致皮肤破损、 溃疡等。
呼吸困难
俯卧位可能使肺部受到压 迫,导致呼吸不畅,特别 是对于已有呼吸系统疾病 的患者。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俯卧位通气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俯卧位通气技术将在更多 领域得到应用。
个性化治疗方案将成为趋势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 适度。
脊柱与关节不适
长时间的俯卧可能对脊柱 和关节造成额外的压力, 引发疼痛或不适。
预防措施建议
定时变换体位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定时变换体位以减轻局 部压迫。
使用辅助器具
如使用特制的枕头、垫子 等,以减轻对身体的压迫 。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的呼吸道不受压 迫,保持通畅,如有需要 可使用吸氧等辅助呼吸措 施。
03
脊柱与关节不适处理
对于脊柱和关节不适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按摩、热敷等物理治疗方法
,以缓解疼痛和不适。同时,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以增
强脊柱和关节的稳定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
俯卧位通气的原理和重要性
01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俯卧位通气的原理,强调其在改善氧合和通
气功能方面的重要性。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
预防并发症
注意预防压疮、坠积 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
生。
0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
压迫性损伤
由于长时间俯卧,身体的 重量会对某些部位造成压 迫,可能导致皮肤破损、 溃疡等。
呼吸困难
俯卧位可能使肺部受到压 迫,导致呼吸不畅,特别 是对于已有呼吸系统疾病 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O2/FiO2 201–300 PaO2/FiO2 ≤ 200
PaO2/FiO2 ≤ 100 with
不能完全用心衰或液体过负荷解释的呼吸衰竭
影像学改变 双肺斑片影
双肺斑片影
斑片影累及3/4肺区
其他生理学 N/A 紊乱
N/A
VEcorret > 10 L/min or
Crs < 40 ml/cmH2O
小潮气量 (n = 15) 61
10 4 11 4 23 8 60 35 7.21 0.1 125 25 60 9 101 15
常规潮气量 (n = 15) 10 1
10 4 11 4 30 10 38 21 7.36 0.1 121 20 60 10 93 15
主要机制为肺重量增加导致肺泡组织压4~5倍!
俯卧位改善氧合的机制
• 俯卧位
• 胸壁顺应性下降 • 背侧肺泡复张超过腹侧肺泡塌陷 • 肺顺应性增加
俯卧位改善氧合的机制
• 复张与维持塌陷的肺区,改善通气 • 驱动肺部血液经无气流向充气区
• 研究流程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88, 440–448, 2013
7
10
PROSEVA 2013
严重ARDS
PaO2/FIO2 <150 PEEP>5
FIO2 >0.6 100
10
开始时间 未设定
>12-24
<48
<72
12-24h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 绝对禁忌症 • 脊柱不稳定 • 未监测的颅内压升高
• 相对禁忌症 • 开放性腹部伤 • 多发创伤伴不稳定骨折 • 妊娠 •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 气道与血管通路高依赖
Mild ARDS
Moderate ARDS
Severe ARDS
300
250
200
150
100
50
PaO2/FiO2
Page 5
小潮气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Vt, ml/kg
setPEEP, cmH2O PEEPtot, cmH2O Pplat, cmH2O PaCO2, mmHg pH SBP, mmHg DBP, mmHg HR, bpm
俯卧位通气适应症
PS I 2001
研究纳入 标准
ALI/ARDS PEEP≥5
平均
127
PaO2/FIO2
实际PEEP 10
Guerin 2004
Mancebo 2006
PS II 2009
低氧性呼吸衰 竭 (51%
ALI/ARDS)
ARDS伴4个肺 ARDS
区累及
PEEP≥5
152
105
113
8
*Not fully explained by effusions, nodules, masses, or lobar/lung collapse; use training set of CXRs
**Need objective assessment if no risk factor present (see table)
步骤3
步骤4 步骤5 步骤6
小潮气量,Vt 6ml/kg 测量平台压,<30cmH2O进入步骤2a ;> 30cmH2O进 入步骤2b 实施肺复张和/或单独使用高PEEP 实施俯卧位通气或高频振荡通气
评价氧合、静态顺应性和无效腔通气,改善明显则继续 治疗;改善不明显,则进入步骤4。 吸入NO治疗;数小时内无明显反应,则进入步骤5 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个体化评价风险与获益 ECMO,入选者高压通气时间应<7天。
>16 h/d
实际俯卧时间 7h
俯卧位通气的实践细 节
——时机?疗程?操作 流程?风险?
提纲
• 俯卧位通气的生理学机制 • 俯卧位通气适应症与禁忌症 • 俯卧位通气的实施 • 俯卧位通气的安全性 • 小结
ARDS柏林定义
起病
轻度
中度
重度
急性起病,一周内因已知病因导致的新发/恶化的呼吸综合征
低氧血症 水肿原因
使用PEEP/CPAP≥5 使用PEEP/CPAP≥5 使用PEEP/CPAP≥10
P value
< 0.01 n.s. n.s. < 0.01 < 0.001 < 0.001 n.s. n.s. n.s.
肺泡塌陷的后果
塌陷肺泡越多, 病死率越高!
PEEP在ARDS中的物理学作用 我们需要更多的选择!
仰/俯卧位胸腔与肺相互关系
• 健康肺
仰/俯卧位气体组织分布
ARDS气体组织分布体征
Increasing Intensity of Intervention
ECMO
ECCO2-R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FOV
iNO
NMB
Low-Moderate PEEP NIV
Prone Positioning Higher PEEP
Low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 Increasing Severity of Lung Injury
肺顺应性增加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88, 440–448, 2013
不同肺区变化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88, 440–448, 2013
肺泡分布更均匀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88, 440–448, 2013
VEcorr = VE x PaCO2 / 40 (corrected for Body Surface Area)
Page 3
ARDS的病理生理
• 肺容积明显降低
• 肺泡水肿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消耗或不足 • 肺间质水肿压迫远端细支气管
• 肺顺应性明显降低 •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 肺内分流和死腔样通气
改善通气血流比
• 健康人俯卧位,PEEP增加通气/血流比失衡
改善通气血流比?
俯卧位增加二氧化碳清除
• 俯卧引起背侧肺泡复张超过腹侧肺泡塌陷减少 • 仰卧位时腹侧区域肺过度膨胀而改善顺应性 • 改善通气
俯卧位减少VILI
俯卧位通气适应症
• 严重ARDS通气策略
基础通气
步骤1
步骤2a 步骤2b
俯卧位通气临床操作
俯卧位通气临床操作
• 肥胖患者
CHEST 2013; 143(6):1554–1561
俯卧位通气实施
PS I 2001
设计俯卧时间 6 h/d
Guerin 2004
>8 h/d
Mancebo 2006
PS II 2009
20 h/d
20 h/d
PROSEVA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