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家具

浅析中西方椅子在功能设计上的差异


任何一件家具都是为一定的功能目的而设计制造的,因此功能构成了家具的中心环节,是先导,是推动家具发展的动力。一把椅子区别于一件艺术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具有功能性,能够使人可坐可倚。椅子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物质功能,同时在人的接触和使用过程中还应满足人们的审美感,引起丰富联想的精神需求。所以椅子既涉及到人体工程学,要考虑人体的舒适程度,同时又不可忽略其精神境界和一种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功能设计上简要地探讨一下中国传统座椅与西方座椅的差异,阐述中国传统座椅比较注重追求精神境界,而西方追求的是实用功能——舒适性。
中国传统座椅注重追求精神境界
中国古代最早并没有座椅,当时的人们都是采用“席地而坐”——一种跪坐的生活方式,茵席应该算是最早的中国传统座具了。椅子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西域胡床的影响才慢慢出现的,到了唐宋时期椅子的基本形制才形成,品类也日益丰富起来。虽然中国古代座椅的出现比西方晚了2000多年,但在中国古代人体工程学很早就开始运用了,如明式椅子靠背的“S”型曲线的创造性设计就注重了人体的尺度。明代匠师根据人体脊柱的侧面在自然状态下呈“S”形,就将椅背做成与脊柱相适的“S”形曲线,并根据人体休息时背部的必要后倾度,按照人体的尺度进行反复斟酌、认真推敲,使之具有近于100度的背倾角。这样的处理使人坐在椅上,后背与椅子靠背有较大的接触面,韧带和肌肉都得到充分的休息,因而产生舒适感,这些说明了中国古代座椅对于使用功能,对于舒适性是有一定的研究。
但是,明式家具广为流传的更大原因还是在于其蕴涵的淳朴端庄、外柔内刚的文人气质,“简洁、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铅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无论是这十六品中的哪一品让我们细细品来,都觉得回味无穷,我想这就是明式匠师独具匠心的用意所在——追求一种文人的精神境界。
中国传统座椅虽然本意是为了省力和舒服而制作的,但椅子的靠背板和座面绝大多数呈90度,人们只能正襟危坐,在当时完全懂得舒适之快感的中国人看来,姿态端正的美感似乎更重要。在此意义上,传统椅子的精神内涵超过了物质表象,审美价值更甚于功用价值,正是反映了中国人主张的“以理节情,情理结合”,注重行为举止的礼规风范,崇尚稳重端庄、温文尔雅的品行,由此亦可以解释外来的胡床和交椅为何没有能够流传与普及,沙发这样的座具何

以未能产生于中国。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远胜于物质上的享受,只要满足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当舒适性与精神内涵相背驰时,宁愿牺牲舒适性,也要追求椅子的意境美。
西方座椅注重使用功能——舒适性
西方的椅子在古希腊时期就知道探讨坐姿的舒适感,经过了漫长中世纪的思想禁锢之后,文艺复兴时期更是力求坐感舒服,不断地提高座椅的舒适性。这个时期椅子座面的表面略向下凹,形成曲面,或者座面常用弹性材料包裹,因而当时......上出现了与家具匠人配合的软包师,如意大利的天鹅绒、法国里昂的绢丝品、西班牙科尔多瓦的皮革和比利时粗毯等,都用于包制软椅,不但舒适,而且装饰效果好。到了巴洛克、洛可可时期,出现的不光是座面被软包的椅子,还有靠背、扶手连成一体与座面都做成软包的安乐椅。在路易十五时期,法国沙龙妇人房间里及卧室内陈放的豪华布面的长椅,应该就是我们当今沙发的雏形。可以这样说,西方的“坐”文化以沙发为代表,表现了西方追求享受的文化理念,因为沙发改变了座背的倾角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和采用软包使之更随意、更自由、更放松。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人体工程学诞生以后,对于椅子的设计更是注重坐的舒适性,许多设计师采用一系列实验的方法来测试人体坐姿的舒适感,以设计出更加宜人,更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椅子。
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处理上的差异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家具的精神功能往往需要求助于视觉形式来实现。在西方,审美功能对于形式有较大的依赖性,形式的审美意义是非常大的,因而比例和尺度之类的设计术语反复出现在有关的美学理论著作中,西方的座椅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装饰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与中国的功能与形式合一所不同的是,西方常常把功能与形式隔离开,在古代往往出于形式美的考虑而过于强调形式,如优美的天鹅形椅背,其曲颈部分没有功能的合理性,纯粹是为了追求天鹅的优雅形态。它与著名的klismos椅一样,从俯视的平面来看,其下椅脚部分伸出椅座面,当人就座时,如果是从椅侧入座,有时会绊到椅腿。中国的家具则克服了这一缺点,椅子的腿足部分一般不超出其座面的俯视平面,......家具也常常采用向内收敛的形式,像清式椅的内翻马蹄腿,或采用数次弯曲来达到不超出的目的。中国古代文人也对家具这类器物的形式提出要求,但更多的是要求具有“古”、“雅”、“韵”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功能的要求不纯粹是对形式的要求。明式椅无论在材料、造型

、结构还是装饰上,所表达出来的精神功能都是含蓄的、内敛的,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文人气质,这就是意境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对于功能认识的差异,使得中国古代与西方椅子在功能上的设计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而言,西方椅子设计注重人体工程学,在使用上都比较舒适、方便和灵活,但是在内涵上却缺乏人性和情感;而中国古典座椅在使用上虽没有西方椅子来得舒适,但有情感的互动,感觉亲切耐看,更追求精神功能上的境界,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就造成了中国与西方椅子设计的差异。
通过以上这番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座椅的精神功能是演绎得非常完美,明式椅之所以可以驰名中外,就是因为所表达的意境,所以意境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是很重要的。目前,中国家具行业都在倡导开创新中式家具,许多设计师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新中式家具是不是就是简单地运用一些传统的造型符号呢?这种简单的形似是不是就是新中式呢?本人认为不是,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一种意境,意境的最高境界就是神似而不是形似。明式椅表达的就是一种文人的气质,那我们今天的家具设计是不是也应该把我们当代的文化底蕴融入进去呢?这应该是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思考的问题。






家具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中国与以西欧为代表的西方由于地理位置、民族性格以及大文化背景的不同,各自创造了不同特色的家具文化。循着中西家具发展的历史轨迹,结合它们的整体文化环境及文化交流情况,我们可以探寻二者艺术特色之所以不同的哲学、美学基础,并为当今的中国家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大陆型文化的封闭性使得中国家具有着较大的自足性,西方海洋型文化在家具上表现出更大的包容性。由于起居方式的不同,中西家具在起步上就有一定差异:中国家具由于先人的席地起居而出现过低型家具,而西方至少从公元前六十世纪起就有了高型坐具。艺术上,中西家具都有辉煌的古典与华丽的浪漫风格,尽管特色各异。不同时代对艺术的要求和处理上也不尽相同,大体说中国的家具形式更倾向于线型构成而西方则更倾向于体型构成;装饰上中国的漆饰很有特色,西方则以雕刻见长。中国家具在儒、道、禅思想影响下形成既端庄又含蓄的特色,礼教的规定性又使其不可避免地带上悲婉的色彩;西方家具则分别在实用思想、权力主义、神秘主义、人文主义以及理性思想影响下形成各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家具形式。中国家具发展是渐进式的,而西方是跳跃式的。 通过中西家具的比较,我们发现中西家具的发展

是符合一个共同规律的,即它们要符合人们当时的物质、社会生活内容及对艺术品味的要求,并不断以新的形式去适应时代的发展。





首页 > 在线 > 专家论坛 > 正文 > 返回 打印

中西古典家具文化比较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

--------------------------------------------------------------------------------

王铁球 2008-01-09 12:09:21 东莞理工学院


一、中国家具设计的现状


中国家具界抄袭成风,这是不争的事实。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是缺乏概念,缺乏方法,设计不知从何入手,灵感不知来自何方。这些年我国的家具设计倾向于两个极端:惟西方或惟传统,简而言之就是对西方家具或中国明清家具进行简单的模仿。自明清之后,中国传统家具风格产生了断层,此后中国家具决大多数是仿西式。市场上什么式样的家具好销就仿什么式样。目前,流行仿制四种式样:丹麦式、意大利式、日本式、台湾式。南方仿意大利式,北方仿日本式,上海仿台湾式。接着仿美国式、德国式的趋势就要到来。于是就有了“四不像的家具’,即不古不今,不中不西。“设计”为模仿,偶有开创性设计也因为缺乏旺盛生命力,终未能形成中国家具的现代风格。许多家具企业从国外或国内家具展览中获取外国家具设计的各种信息和资料,而后不加分析或稍微加以改动就作为自己企业的家具产品推向市场,尽管有些仿造家具的内在质量与原型家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局部造型和尺度、用材及结构等方面也有所改变,但在外观形态与装饰风格上基本相似。这种“克隆”现象致使西式家具的式样在中国家具行业中随处可见,不同层面上的仿造成了中国家具市场的一大特色。


然而我国家具企业虽然认识到中式家具的市场潜力,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多数企业却没有尽力去开发新风格,而是仅仅把其形式定位在以“抄”明清家具风格为主的红木家具上。对于如何把高新技术与设备及新材料与新风格结合起来,开发出既能体现时代气息、又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且适应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中式家具,则很少有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风格家具还没有形成,要十年后才有可能出现地道的“中国式”家具,中国风格家具还需要致力开创。


总之,目前我国家具设计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五多五少”,即仿造的多,创造的少;共性的多,个性的少;国际形式的多,民族形式的少;大路产品多,精品少;杂牌的多,名牌的少。




二、中西古典家具文化比较引发的启示


通过对中西古典家具文化的比较和对中

西家具文化交流的探讨,可以看到中西古典家具在文化内涵上的强烈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背后深层次的根源所在,正是这种传统文化下的巨大落差造成了中西古典家具文化在彼此眼中的迷人魅力。针对家具业存在的种种不足和传统家具开发的迫切性,从文化的深度可以给出些许的启示和解决之道。


(一)多元化设计风格、多元化设计文化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是毋庸质疑的,这种差异表现在社会、国家的各个层面之中,而作为文化核心层面的艺术则表现得最为显著和典型。在绘画中:西方人用刷子和铅笔,中国人用毛笔;西方用帆布,中国用宣纸;西方用油彩,中国用水墨;西方讲究透视,用明暗法,中国讲究虚实,用线描和渲染法;西方讲究光与色的物理学,中国讲究笔与墨的力学;西方求形似逼真,讲究解剖学,中国讲神似气韵,侧重心理学;西方写实,中国写意。在雕塑中:西方搞裸体人像,崇尚人体美,中国搞衣冠人像,注重道德美;西方强调体积感、光影感、


动态姿势,中国强调线条性、色彩感、眉目传情。在建筑中:西方用砖石,中国用土木;西方建筑重体量、结构、光影、空间与质感,中国建筑重线条、色彩、装饰、气韵与布局;西方建筑重个体,重垂直造型,中国建筑重群体,重平面序列;西方以空间为主角,中国以时


间表空间;西方建筑外向、开放,中国建筑内向、封闭。园林中:西方园林建筑化,中国园林生态化;西方是轴对称几何式整形,中国是曲折迂回自然式任意式变形;西方植树笔直整齐,中国花木蟠曲弯扭;西方园林重对景透视,中国园林重借景远眺;西方重色彩造型,中国重线条姿态;西园袒露铺张,中园幽深含蓄;西园用雕塑,中园用景石;西园喷泉动态奔放,中园泉池静态沉着;西方园主多是骑士,中国园主多是隐士;西园重娱乐性,中园重诗情画意。


任何一种文化本无优劣之分。中西古典家具文化在各自文化体系中孕育发展,深深烙下了文化的印记。这种痕迹即便被移植、借鉴,也不可能被磨灭。但是有益和积极的家具文化交流,使各自的古典家具在传统基础上产生了长足的发展。这说明西方需要东方,东方也需要西方。两种不同的家具文化体系确实需要相互交流和借鉴才能共同发展。


现代社会是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从外来文化中吸取营养,创造性地把不同民族、地区乃至东西文化传统改造成为多元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现代家具文化,将是21世纪中国家具设计风格创造的保证。西方家具史上借鉴中国传统家具而设计成功的典范己经很

多了,中国当代家具设计为什么不能通过中西家具文化的比较更好地理解中西家具文化的差异,从而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引入这些成功典范的理念和手法,创造出更好的家具设计来呢?


(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东方文化当中,中国家具文化如此独特、如此丰厚,它毫无疑问能成为全球文化当中最有特色并区别于西方艺术的语言。国际主义的出现和全球一体化的结果都暗示了现代家具设计日趋同一化,这些没有文化根基的家具是不具有持久性的。历史的年轮总是周而复始的,风格在变其内在的文化传统永远不会变。只有文化化的家具才能在千面一孔的国际主义造型中脱颖而出。


中国明清家具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至今仍魅力犹存。然而直至现在,被列入世界著名的现代家具名品名师者,中国仍无一例。中国家具技术,尤其是设计水平还没有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亟待提高、亟需开创具有中国风格的家具。据英国一机构预测,21世纪古典家具中,明式家具将与路易式、温莎式、伊丽莎白式一起受到世人的青睐。从17世纪起,西方一直盛行的“S”形腿,包括路易十五的鹿蹄腿和安妮皇后式的卡布里奥腿,都是受明式三弯腿的启发而形成的。齐宾代尔家具也是从中国园林和明式家具中不断获得灵感。被誉为现代坐具艺术大师的丹麦设计师瓦格纳,其大部分家具也是以中国明式椅为原型设计的。国外设计师借鉴、汲取中国古典家具文化并获得成功的案例充分说明了中国古典家具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说明越是饱含民族性的设计越能走向世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明式家具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家具文化的宝库,外国人从中已获益非浅了。随着抄袭风带来的各种不利的市场竟争,中国人自己也感受到了


中国传统家具的魅力,开始试图回归到传统家具文化的轨道,并作出了诸多尝试。


近几年来,虽然没有出现很有中国特色的成功家具设计,但是不少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和创新。“联邦”的2000系列家私就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既不仿效西方,又不拘于传统,创造一种适合于现代生活的民族家具形象。吴明光先生设计的“明概念”家具,虽然在设计上有所争议,但是有争议似乎远比家具设计界几年来的沉寂好很多。这些设计师的努力为什么还是没有形成中式风格呢?我想最根本的还在于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中国的本土文化是什么?是儒学文化、五千年的封建文化,这些文化随着具体的事物通过视觉表现出来,如国画、书法、易经、禅学、五行八卦等等,民间有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等,这就是一种文化,是现代设计在

中国急需的养料。如今的中国设计师可能过多地强调了形式的方面,而忽略了设计作品本身应透露出来的内涵和意境。然而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更能让人回味,让人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度,感觉到设计的人文精神。


(三)对待传统家具文化的态度


对中西两大古典家具系统地进行参照和对比,并不是要分出孰优孰劣,而是要从中吸收西方文化的异质因素而加以消化,同时扎根于自己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开创中国家具的独创性和民族特点。中西的比较既反对“全盘西化”,也反对“抱残守缺”,毕竟中国家具业所面临的市场终将是国际市场。过分强调民族文化的自我意识是短视的表现,是缺乏历史眼光和发展眼光的愚见。世界家具史,就是诸多文化嫁接与杂交的历史,就像近亲结婚不能生育强健的子女一样,家具文化也需遥远的呼唤与回应。任何一种家具文化的自觉与自尊,都应该建立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世界大家庭的认识基础上,与其他民族和国家在文化上进行优势互补,借别人的强势以自补,强壮自我以利他人。文化心态上的“天下我老大”和“天下我不幸”都是最没出息、最要不得的。前者封闭,后者无为。而“矮子不比我矮、伟人不比我高”的雍容大度和宽广胸怀,才是在吸纳中进取、在交流中完善的选择。


家具作为设计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最终是要成为产品而为人们使用的。我们在提倡设计现代中式家具的时候,更应该从家具的本源——文化出发,来考虑中式家具风格的体现。中国古典家具的文人气质是受当时的文人影响而产生的,继承和发扬传统风格并“创新”的设计比单纯的继承更加重要。只有这种基于传统文化的创新,才可以设计出与古典风格一脉相承的中式家具来。创造现代需要透析过去,对传统没有透彻的了解就不可能开创出现代的中国式家具。传统文化是积淀的,这种积淀是我们可遵循的思维源泉。只有充分揭示古典家具文化中所隐含的现代设计思想和科学精神,提炼出明确和隐含的中国式传统因子,并在此基础上注入现代因子,拓展设计思维,为现代中国风格家具的开创提供比较明确、可遵循的理论依据和操作途径。一个设计师在家具中表现一种设计风格不难,获得一种技巧也不太难,难的是有那种博大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灵魂魅力以及深邃的思想感情。个人的风格如果离开了传统精神的内核,就没有实质,只剩下一个空壳。就像清代的家具,它的制作技术与工艺并不逊色于明代,但比起明代的家具,总是觉得缺点什么。明代家具的简约与灵秀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涉及到一个格调的问题

。格调不是一个“虚”的概念,它包含了一种高明的技巧,要形成一种格调,需要更多的综合素质,包括天性、才情、创造的才能。


总之,对待传统家具文化的态度是:借鉴西方设计的构成法与中国传统元素的有机结合,即从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提取精华,再揉和西方现代艺术理念,使作品成为既有东方古典韵味又有西方现代气息的创新,设计现代形式的“中西合璧”的家具。




三、对现代中式家具开发途径的思考


(一)传统装饰图案的符号化


前文对中西古典家具装饰题材的比较分析中已经说明,中西方对装饰纹样的刻画并不完全是原来的自然形象,大都经过了创作者的加工处理。这是装饰题材创作的规律,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规律。通过二者的比较还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装饰题材较西方的更为程式化、图案化。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是中西自然主义审美观的不同。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方式使人们在审美对象的刻画中求神似不求形似,营造的是抽象和空灵的装饰,是一种模糊的意象思维方式。西方“天人相分”的观点使他们认为美就是真,求真就是求美,寻求一种精确的数的美学,这种理性的精确使装饰刻画更看重形似,并且是精确的形似。


中国古典家具对装饰图案的处理手法用现代的字眼来说,就是要使传统装饰图案符号化。符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通过视觉刺激而产生视觉经验和视觉联想,传达其形态包含的内容,表达某些含义的图形。符号之所以可以辨认,是因为或多或少地“象”它所代表的事物或与某种行为相关联。人们常用联觉比喻把象征符号固定于心理感觉之中。例如色彩的冷暖表现为喜怒哀乐;线条的粗细变化表现为动态或静态,有机或无机……不同的符号要素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组合,产生丰富的图形语意,用以表达无以计数的变化和感情。


翻开中国古典家具历史的画卷,便可清晰地意识到中国古代哲学、审美意识、道德标准几乎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图形符号。中国传统家具中很多程式化的纹样具有现代符号简洁凝练的外部特征,而丰富的内涵则包含了华夏民族对宇宙、自然乃至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是中华文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典籍”。家具的外部形态实际上就是一系列视觉特征的传达,家具造型设计的实质也就是对各种造型符号进行编码,综合家具产品的材料、色彩、肌理等视觉要素,表达家具的实际功能,说明特征。通过对使用者的刺激,激发其与自身以往的生活经验或行为体会相关联的某种联想,诱导其行为,使家具富有某种特定的文化涵义。中国传统家

具装饰纹样是象征性思维的产物,而象征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尽管中国古典家具中的装饰要素相对西方而言,己经是简洁至极,由于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发展,批量生产不同于古代手工艺生产,所以现代家具设计必须实现装饰元素的符号化。


通过对传统符号的简化与重构,可以设计出更能体现中国特色的家具来,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现代加工工艺。比如中国古典家具圈椅的造型,在海内外已经深入人心,如果在材质、色彩、造型上加以改进,或者采取转换的思维角度改变其家具类型,使之更符合现代化加工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物质需求,不就是一款最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具了吗?瓦格纳设计的中国椅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积极采用现代加工工艺和现代材料


家具作为文化信息载体,可以透过家具文化进一步掌握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脉搏与科学技术发展的轨迹。其中家具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这种密切关系是由家具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所决定的。一个时代的家具设计必须采用那个时代最新的科技成果,采用最新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水平,才能创造出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相适应,又为人们乐于接受的家具艺术。纵观中西古典家具的发展历史,采用的各种不同的装饰工艺反映了中西方古代技术水平的差异,作为农业社会时期手工艺产品,古典的样式或精雕细琢,或简洁质朴,均留下明显的手工痕迹,也留下了当时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足迹。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这些传统手工艺早己经不适应现代家具的生产制造。


自工业革命后,各种现代加工设备的出现使家具等传统产品的生产走上了批量化的道路,二十世纪电脑的出现引发的数控机床、CAD技术等信息科技手段使现代家具设计与生产踏上了新台阶,未来的虚拟技术势必带来家具生产全面的自动化……总之,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必将把家具这样一种最为古老的传统产品推到科技的前沿。


另一方面,尽管花梨、紫檀这种蕴涵丰富文化内涵的珍贵木材资源在现代社会日益减少,但新材料的出现和木材科学的发展使现代家具基本用材和装饰材料的品种日益丰富,人们对家具用材的选择余地不减反增。这些丰富的材料资源具备新鲜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材质美感并不逊色于传统用材。家具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映射,从家具上能体现丰富的文化形态,折射出不同的审美情趣。而要实现在家具上充分体现相应生活方式、文化形态下人们的审美情感,就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充分展现不同材料的色彩、纹理、质

感和组合效果。


现代家具制造与先进的生产制造工艺、新型材料相结合,是完美体现家具文化物质层面的唯一途径,也是家具文化时代性特征的客观要求。现代家具设计必须折射出当代科技发展的状况,否则就是对家具文化完整性的破坏。


(三)中式家具的简略设计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渴求那种回归原点与简单精神的设计。为了适应简单生活的需要,新的设计文化观随之出现,那就是简略设计。简略主义不是简单或单调,它具备简洁的形式,清晰的功能和逻辑关系,同时也注重通过材料质感、肌理、色彩,以及技术构造的细节来增加装饰性和表现力。


在中西古典家具造型特点的比较中己经证明,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中式古典家具简洁化和西方古典家具繁杂化的特点。随着日益忙碌的生活方式,人们崇尚简单、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态要求家具的风格也要简单休闲,中国古典家具似乎天生就符合现代人的这种审美要求。如何对中国古典家具简洁、自然的设计风格加以改善,使之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是开发现代中式家具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古典家具特别是明式家具,其造型洗练、精干,装饰简洁、朴素,线形和线脚千变万化,丰富的线形创造了流动的视觉内涵,使简洁中又富含丰富的美感和变幻,从古自今其丰富的线条变化给予了无数西方设计师以创作灵感和素材。这些特质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家具的简洁化观点不谋而合,为现代中式家具的开发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


(四)生态化的家具设计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思想是中西方对待自然态度的集中体现。西方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西方人不断提倡观察自然,理解自然,征服自然。他们的宇宙观核心是天人对等,认为自然与人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是文化发展、文明演进的动力;中国人以天人合一为宇宙观核心,认为天命不可抗拒,相信天人感应,天人相类,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然而正是这种对人类自身过高的期望,造成西方社会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并最终出现了人与自然相互对立的局面。面对工业高速发展带来对自然的种种毁坏和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西方开始反省自身,并转而向东方和谐的自然观反思、取经。


过去的几百年是技术飞速发展与破坏并存的世纪。当我们获得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动力时,我们必须不容忽视这样一个事实:技术革命与发展赢弱的一面就是造成对我们生活环境的破坏。可持续性设计相对于实用性

而言,是一个更为深远的话题。家具生态化设计与消费者最直接的关系无疑就是家具产品中有害健康的成分,这就导致了诸多家具厂家将生态化设计仅仅定位在产品的无害性上,市场上也就出现了诸如绿色家具、绿色认证的新鲜名词。这种功利心驱使下的生态设计以偏概全,环境不是设计师关心的主题,在他们心目中市场和美学才是设计的重心。这种眼前利益与效益的冲突造成现代家具生态设计的片面性和局部性。面对国家森林资源严重匮乏、材料有害回收、大气污染等大方向的生态化设计因为不具备商业效益而被人们所忽略,难道这些方面也必须与市场联系起来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吗?


直到现在,人们渐渐地明白,生态文化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是全社会、全人类的课题。尽管“天人合一”的思想并没有直接导致古代生态意识的产生,但是这种传统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态文化在很多地方不谋而合,发扬传统家具文化应该也必须涵盖这种生态思维方式,否则我们要走的只是西方正为之懊悔的失败之路。




中西家具之比较


什么是美?柏拉图慨叹说“美是难的”。因为美不仅在于美本身,也在于其文化内涵的多样性。中西古典家具在各自文化体系中孕育发展,深深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差异。中国古典装饰题材与西方的装饰更为程式化、图案化。就如绘画:西方讲究透视,用明暗法,中国讲究虚实,用线描和渲染法;西方求形似逼真,讲究解剖学,中国讲神似气韵,侧重心理学;西方写实,中国写意。

这种差异的产生源于中西自然主义审美观的不同。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方式使人们在审美对象的刻画中求神似不求形似,营造的是抽象和空灵的装饰,是一种模糊的意象思维方式。西方“天人相分”的观点则认为美就是真,求真就是求美,寻求一种精确的美学,这种理性使装饰更看重形似。而这种大差异也造成了中西古典家具文化在彼此眼中的迷人魅力。中式家具向来以儒雅的风范和从容的气质自成一派;曾是欧洲皇室最爱的欧式家具,融合浪漫与奢华,讲究品位与安逸。

明末清初工艺美学思想家李渔认为家具的主旨在于“情”。他将家具人格化,投之以情感交流,将家具看成挚友,与之絮谈,与之亲昵。在《闲情偶寄》的 “床帐”中,他写到:人生百年,所历之事,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间所处之地,或堂或庑,或舟或车,总无一定之在;而夜间所处,则止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这种以情感为中介的人与物的关系,创造出人性化的氛围。

中式古

典家具是同中国古典文化一道发展而来的,尤其是明式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巅峰之作饮誉海外。明式圈椅非常注意家具的尺度和曲线的合理性,从而达到舒适感。比如明式圈椅的“S”型靠背,与人体的脊柱曲线惊人的吻合。这一点很类似于现代人体工程学对设计的要求。按照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椅子的功能就是支撑人体的“坐”。当人体坐下来时,由于体内盆股于脊椎失去了直立状态下的自然平衡,躯干的结构就不能保持原来的姿势,椅子的坐平面和靠背倾斜面便对人体加以支撑,使骨骼和肌肉在人坐下来时能获得合理的放松,这就是椅子最基本的功能。而明椅的“S”型靠背设计恰恰符合这一原则。

在艺术至上的欧洲,艺术在生活中的延伸细致而到位。欧式家具的设计风格直接受到建筑、文学、绘画、音乐等的影响。意大利家具的宣言——在这里,一把椅子绝不能仅仅只是一张椅子而已,那有损意大利家具的美名。只有达到如下效果才是意大利家具:当你使用它时,恰到好处的功能令人心满意足;不使用时,其艺术性格则马上凸显,令整个空间有一种浪漫气息。

无论是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新古典主义,它们都线条复杂,重视雕工,偏好鲜艳色系,讲究装饰。早期的欧洲古典家具是贵族有产阶级的专有奢侈品,他们与生俱来地享有奢华、特权。之后欧式家具也采用手工精雕细刻,始终保留着优雅的造型与细腻的线条。同时又以大量镶嵌、镀金或以金箔来装饰。外观的华贵、用料的考究,以及工艺的细致、制作水准的高超,包含了雍容高贵的宫廷生活方式和厚重的欧洲历史。

欧式家具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上,也吸收了东方的文化元素。17世纪起,西方一直盛行的“S”形腿,包括路易十五的鹿蹄腿和安妮皇后式的卡布里奥腿,都是受明式三弯腿的启发而形成的。东西方文化是相互渗透的,中式与欧式的家具风格也不应割裂。

中式古老元素有着神秘的力量,带来宁静与平和。欧式风格家具则舒展着一种艺术张力,铺设着奢华与个性。二者搭配得是否成功,关键看是否和谐,在两种元素之间找到一个过渡的桥梁。在中西方风格的整体架构下,想要起到两者的融合和统一,必须以一方为主。在比例协调上,尽可能采取两种元素相互渗透,或者在两种元素之间找到一个过

度的桥梁,使之联系在一起。基本搭配原则如下:

原则一:黄金比例。中式与西式,古董与现代家具的搭配黄金比例是3:7。中式和古董家具的造型和色泽十分抢眼,太多反而会失去一体性。在整套欧式家居中添置一套中式桌椅,不失为一种

富有怀旧情愫的美好设想。

原则二:统一性。中式茶具和西式家具融合出了华丽与惬意。虽然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但如果是相同的花纹和处理手法让两者看起来非常的协调。

原则三:对比性。强烈反差。反差的效果非常漂亮和艺术,但是要掌握好分寸,不然很容易凌乱。意味浓厚、色彩沉稳的仿古案头,搭上西式鲜红的柔软沙发;古朴的中式宫灯,配上奢华的欧式绒布抱枕,都别有一种雅致。
原则四: 加入人文元素。中西搭配讲求“形在神散”,具备古典与现代的双重美感,当然也少不了特有的文化氛围。一幅中国字画、一幅马谛斯的画作,抑或是古典的中式案桌,都能增添几分人文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