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提取信息专项
读表+答案

上课 点名今天学习《蒹葭》及《专项训练-读表题》,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2页,并准备好笔及笔记本。
现在开始 专项训练: 读表题 的学习。
近几年,读表题是中考的一个热门考点,它经常出现在综合性学习这类试题中,现在,老师把它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能力点单独训练。
先看读表题考查的内容: 常见的有两种:一、考查的内容:读表提取信息;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的分析题。
(记笔记)①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②有些家长反对学生网络阅读,对此你的想法是第一小题是读表提取信息;第二小题是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的分析题。
二、读表提取信息题。
1) 常见题型:①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②概述表格所反映的基本情况。
③用自己的话概括图表表达的中心意思。
④从图表中得出的结论。
⑤从表格中可看出哪些变化? ⑥从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遇到这类题应该怎样解答?表头是:2003—2005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情况 数据等变化情况:2003—2005年呈上升趋势将两项内容累加到一起就是答案:2003年—2005年,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不断上升。
3)特别注意: (1)概括信息时,先从整体上把握比较结果,然后再找出突出的某个点;有时可提取的信息非常多,要挑最主要的信息进行表述。
(2)一般情况下,表头的内容在进行信息表述时不能丢掉。
(3)有时间标志的要带上时间。
(4)注意:概括不是转述。
(5)语言要简洁。
例1:班里准备开“感谢母亲”的主题班会,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答案: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②但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关注母亲生日比关注同学生日的比例小(少);③尤其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
(答出其中两点,都算正确)例2:请用一句话概括你从材料一中提取到的信息。
2003—2005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情况统计答案:2003年—2005年,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不断上升。
语文中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

语文中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
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
”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
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5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汉江”为描述对象,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答案】(1)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2)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解析】【分析】(1)这道题分别抓住“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即可概括出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写作时,要紧扣材料中汉江与华夏子孙,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来写。
同时注意运用修辞。
如汉江如一条纽带,维系着华夏儿女,让炎黄子孙血脉相连。
故答案为:⑴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⑵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关键语句,抓中心句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读懂要求,注意紧扣材料和修辞的运用。
2.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唤就是妈妈。
”是呀,母亲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母爱如阳光,让我们的世界备增温暖。
八年级语文语言综合运用专项训练材 (1)

八年级语文语言综合运用专项训练材料题型分析:语言综合运用的主要题型有:给新闻拟标题、提炼主要信息、文字材料探究、图表材料转换、漫画分析、创意广告设计、宣传标语、对联、仿写等。
一.消息类1、给下列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14字以内)3月3日下午,澳门经济司、财政司和水警稽查队联合行动,公开销毁了在最近两年中缉获并已完成了行政或司法检控程序的盗版光盘约100万张。
这是澳门官方首次采取这种行动。
参考答案:“澳门官方首次公开销毁盗版光盘”【信息概括类(给新闻拟标题、提炼主要信息)方法一:提取主干法:这种方法就是找出新闻中的导语部分(一般都是第一段的第一句),然后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再加以连缀就能够给新闻拟标题或提炼主要信息。
】2.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
(不超过26个字)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9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
他的三轮车挂满了写着日军罪恶的条幅。
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
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
参考答案:哈尔滨一位老人骑三轮车声讨日军罪行,到达天津(或一位老人骑三轮车声讨日军罪行,从哈尔滨到达天津)(哈尔滨一位老人声讨日军罪行,骑三轮车到达天津。
)【方法二:理清要素法:新闻也叫消息,是一种以叙述为主体的文体,和一般记叙文一样它也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六要素连缀法,就能把这些内容概括出来。
】3.将下面这则新闻缩写为一条要闻,不超过16个字。
科技部副部长钱冠华 8月10日宣布,我国开始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一奖项个人奖金为500万元人民币,其中50万元属获奖者个人所得,450万元由获奖者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获奖个数每年不超过两名。
参考答案:“我国开始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方法三:寻找关键句。
中考语文真题语文综合应用专项练习——材料信息提取与探究

中考语文真题语文综合应用专项练习——材料信息提取与探究1. (2020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分)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
山水诗清新闲雅,空灵淡泊。
孟浩然的《春晓》借雨后的落花抒写淡淡的怜惜,王维的《竹里馆》借竹林的幽静表现内心的澄明。
边塞诗雄浑开阔,悲壮高亢。
高适的《别董大》写挚友离别,洋溢着前程万里的信心;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塞外奇观,表现雪中送客的不舍和为国戍边的豪情。
山水诗派的牧歌情调与边塞诗派的英雄气魄,构成了盛唐诗坛的别样风貌。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个字。
2. (2020泰州)泰州市举办2020年“胡瑗读书节”启动仪式。
线上以直播方式启动,通过播放“全民阅读,让书香溢满泰州”主题宣传片,推介读书节重点活动,同时举办了作家见面会、凤城讲坛专题讲座、阅读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线下同步开展了“最美阅读瞬间”摄影展作品征集活动、“那书与我”征文大赛、晒一晒“我家书房”新闻采访等活动。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3分)3.(2020兰州)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内容。
(3分)“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这句民谣在兰州流传已久,其中的“吉祥葫芦”就是传承近百年历史的非遗项目——兰州刻葫芦。
兰州刻葫芦属微雕工艺,主要用特制钢针在葫芦表面进行阴刻,然后涂上松墨,令其线条明晰生动。
这种雕工以小见长,在方寸之间展现乾坤万物,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的魅力,因其不可复制和纯手工雕刻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用于雕刻的葫芦,又名“小葫芦”,是在当地特殊的气候、土壤条件下经过长期培育而形成的一个特殊品种,其形小如蚕豆、大如鸡蛋。
而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的兰州,历史上有关葫芦的各种民俗文化积淀十分厚重。
可以说,正是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氛围,造就了兰州刻葫芦艺术的独特个性,使得这一民间艺术驰名海内外。
然而近年来,兰州刻葫芦出现原料短缺、“传承人”断代、传承方式缺乏创新等问题,知名度不断降低。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选用变换句式专项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选用变换句式专项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语文选用变换句式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④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2.提取下列材料的主要信息,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大气科学”作一解说。
(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①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
②这些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各种影响。
③大气科学还是研究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④大气科学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
3.把下面语段中画线的长句改成4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的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和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4.请将下面这句话改换一种语气,用来强调“闭关锁国”这个原因,句子的基本意思不能修改。
若非明清两朝后期闭关锁国,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就不会那样落后,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被帝国主义欺凌的血泪斑斑的近代史就可能会改写。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画线处文字进行调整,使句子语意连贯,句式协调。
(字数不得增减)庄子①像水一样冷静,又像火一样热烈。
几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受了他的影响,一方面疾恶如仇,嬉笑怒骂;另一方面却又把天大的事,化成一股清风,一弯明月。
他那②文笔的恣肆,寓言的生动,深刻的思想,更是时时令人击节赞叹。
6.把下面的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句意。
①闽剧,是福建省主要戏曲剧种之一。
②它具有高昂激越、朴实粗犷的特点。
③它融进了弋阳腔、徽调和京剧等多声腔剧种。
④它发源于福建闽海一带,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以及台湾、南洋等地。
7.将下面几个句子组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保留全部信息。
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可打印三年级

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可打印三年级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力。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理解的训练尤为重要,因为这个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以下是为三年级学生设计的阅读理解专项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训练一:故事理解阅读材料:小明的小狗小明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狗,它的名字叫做豆豆。
豆豆是一只活泼好动的小狗,它喜欢在公园里奔跑和玩耍。
每当小明放学回家,豆豆总是第一个跑出来迎接他。
有一天,小明放学回家,发现豆豆没有像往常一样跑出来。
小明感到很奇怪,他在家里找了很久,最后在后院找到了豆豆。
原来豆豆在挖一个洞,它想要给小明一个惊喜。
问题:1. 小明的小狗叫什么名字?2. 豆豆喜欢做什么?3. 小明放学回家时,豆豆通常会怎么做?4. 为什么小明放学回家那天豆豆没有跑出来?5. 豆豆在后院做了什么?训练二:信息提取阅读材料:四季的变化春天,万物复苏,花儿开放,小鸟在枝头唱歌。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去海边游泳。
秋天,树叶变黄,果实成熟,是收获的季节。
冬天,白雪皑皑,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
问题:1. 春天有什么特点?2. 夏天人们喜欢做什么?3. 秋天为什么是收获的季节?4. 冬天的景象是怎样的?训练三:推理判断阅读材料:小猫钓鱼小猫和妈妈一起去河边钓鱼。
小猫非常兴奋,因为它是第一次钓鱼。
妈妈告诉小猫,钓鱼需要耐心。
小猫等了很久,终于钓到了一条鱼。
但是,小猫没有立刻把鱼带回家,而是把鱼放回了河里。
问题:1. 小猫和谁一起去钓鱼?2. 为什么小猫非常兴奋?3. 妈妈告诉小猫钓鱼需要什么?4. 小猫为什么把钓到的鱼放回河里?训练四:词汇理解阅读材料:美丽的彩虹雨后天晴,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彩虹有七种颜色,分别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彩虹总是让人感到心情愉快。
问题:1. 彩虹出现在什么时候?2. 彩虹有几种颜色?3. 彩虹的颜色是什么?4. 看到彩虹为什么会感到心情愉快?训练五:综合分析阅读材料:植树节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三 观点提炼论证类

题型三观点提炼论证类1.(2021·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改共同体高三12月联考题·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00年前施本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指出,世间所有的文化或文明都是有生命的,都有生老病死,西方文化也不例外,所以他只是断言“西方终将没落”,施本格勒抛弃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观,他认为每个文明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不认为西方文化具有比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文化等更优越的地位”,这种较为平等、多元的历史观被他喻为“历史领域的哥白尼发现”。
唯一的问题是,在施本格勒写书时看上去早已“没落”成为定局的中华文明,居然奇迹般重新振兴,而且隐然已有再度如日中天之势。
在施本格勒看来,所有文明都有生老病死,概莫能外,但中华文明已经持续了五千年,这一点毕竞是所有其他文明都未曾做到的,面对这一文化特例,或文明异数,施本格勒若泉下有知,会不会重新建构他的理论框架?——摘编自江晓原《重读<西方的没落>》充分提取材料信息,从文明的角度提出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2021·湖南怀化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
从而,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领域里交换的激励。
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深化方式。
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
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
不同经济的长期绩效差异从根本上受制度深化方式的影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摘编自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3.(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1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15篇)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电饭锅使用说明(特点和用途)本产品为保温式自动电饭锅,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可以进行蒸、煮、炖等多种操作。
(使用方法)①煮饭的米与水的比例,以1:1.5为宜。
②接上电源,红色指示灯亮,要按下“开始”键,才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注意事项)①不宜用内锅淘米,以免变形而影响使用。
②饭熟时,红色指示灯自动熄灭,黄色指示灯亮。
此时不要急着揭开锅盖,再焖10分钟左右,饭才好吃。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点亮一________ 麻烦一________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只要一接上电源,电饭锅就可以正常工作。
(_______)②用内锅淘米,使用更方便。
(_______)③饭熟时,黄灯亮了,还要焖10分钟左右,饭才好吃。
(_______)二、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①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你好!”妈妈向我点了点头,“请问我可以住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吗?”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②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它们分给小动物们。
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啧吧啧吧地吃了起来。
“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把他们吓了一跳。
他们也只是奇怪地互相望了一眼,又继续吃起来。
1.从语段中选择恰当的拟声词填空。
________地跳着________地吃起来肚子饿得________叫2.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Ⅰ句①写出了妈妈出现在树下以后,“我”的心情变得有些________。
Ⅱ句②“我有点儿高兴”是因为________;“又有些失望”是因为________。
3.猜一猜,妈妈背着一大包好吃的东西过来,她的真正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主题训练】
(1)材料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
“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 即“汉法,三载上计,以会课最”。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 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 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 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 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对地方的巡查也分两级进行,即中央对 郡国和郡对属县的分级巡视。……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 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与夺等方面都体现 了不同考绩的结果。——高小平等《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 色与启示》 根据材料,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8分)
(二)数据型材料解析题(数字表格、饼状图、拄状图、曲线 图等)读出数据变化是关键(也是变化类型题目,结合掌握)
1.【基本思路】
(1)注意数据图表和具体事项的名称 (2)准确把握数据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表格注意横纵栏间的数据 大小变化,饼状图注意各项数据的比例关系,柱状图注意相互间 数据的高低变化,曲线图注意与时间联系反映的高低起伏) 解答:将图表数据内容转换成文字表述 (3)采用动态回答,多用“越来越„„”,“剧增”,“骤减”, “大幅上升”,“迅速减少” ,或者什么比什么多、快等等 (4)分析数据所反映的背后信息,回归课本知识分析原因得出结 论。
2.【主题训练】
(1)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有关美日关系的漫画
(1)根据材料一和有关知识回答: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为什么说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2 分)
(1)目的:不重蹈德国的覆辙。为了推行全球扩张, 遏制苏联,与苏联争夺在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确 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4分) 影响:对日本法西斯处置不彻底,导致二战后日本 军国主义复活,极力否认侵略美化侵略。(2分) 原因:因为在打击日本法西斯方面中国起到最重要 的作用,而在如何惩治日本法西斯时却避开中国人 民。(2分)
521 625 819 934.9 841.6
260.5 312.5 409.5 567.46 420.8
674.6
337.3
210
127.3
根据材料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3分)
(四)图片型材料解析题(文物图、漫画、地 图等) 找出隐含信息是关键
思路:地图、漫画和图片只是一个辅助,信息在图片中,答案在基础 知识里。 (1)地图类:根据地图名称,地图图示和地图隐含信息判断地图是什 么时期或者朝代的、什么国家或者地区,寻找地图关键地点,强调 地图上地点的分布特点,根据所学知识解答; (2)漫画类:漫画只是一个表象,仔细寻找漫画的名称、画中的隐含 信息,关键看透漫画背后的讽喻信息,结合相关知识解答; (3)图片类:人物图、文物图等,关注图上方或者下方的注释文字, 判断图中涉及的朝代、时期特征,联系相关基础知识根据设问要求 解答。
材料提取信息专项
整理:历史科组 方丹洋
一、常见的材料题类型
文字型(文言文 现代文 外文翻译) 文字理解 数据型(数字表格 饼状图 拄状图 曲线图)数据变 化 图片型(文物图 漫画 地图) 隐含信息 混合型
【设问类型】 1.根据材料X,概括(归纳、指出)……现 象(过程、内容类——特点、历程、趋势等) 。 2. 变式提问:“说明……阶段性特征”、“材料反映……
2.【主题训练】
(1)材料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万亩植茶面积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200 202.5 202.5 205 207.5 外销(万担) 60.5 110 207 362.46 213.3
1832—1837 (平均) 1861 1871 1886 1894 1901
二、基本的做题思路
(一)文字型材料解析
找出关键词、标点符号、时间、出处 (二)数据型材料解析 关注表头、看变化、比大小、分析走向 (三)图片型材料解析 文字
从高考试题来看,文字材料型试题是高考历史试题中主
要的题型之一,这类题目非常符合高考中“新材料、新 情境、新问题”的考查理念。它主要是从历史典籍碑刻 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 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 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 告等截取一部分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 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 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主题训练】
(2)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
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 《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一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 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陶大总统 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 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根据材料一、二,《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 化?(2分)
2.【主题训练】
(2)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 革命道路方面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8分)
再现“八一”南昌起义场景的油画
革命根据地的宣传标语
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8分)
四、组织答案注意事项
(一)文字型材料解析 理解文字
1.【基本思路】
(1)反复研读正文、注解、出处等; (2)特别关注提示性、概括性、总结性文字(通常在材料 开头或末尾); (3)抓住关键句、词、字,借助标点符号及关键词划分层 次,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 (4)确定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各种方式的隐含时间信 息,如世纪、年代、事件等)、空间(中国、世界、某国某 地区等),准确界定时代背景; (5)关注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或立场。
(答案序号化、内容条理化、书写规范化)
1、注意分值。组织答案 2、注意审题。问什么答什么。对题目设问,要有明确的回应, 对所解答的问题应有简短的提示。 3、注意简洁。条理清楚,用①、②、③等序号标明 4、注意全面。答案要求完整和层次分明 5、注意用语。答案用语要求使用学科的语言,尽量使用课本语 言,尤其要注意课本中结论性语言,不能表述过于口头语也不 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 6、注意书写。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在指定区域作答大 题号小序号应保持一致,不得变更题号和小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