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座更换技术指引

合集下载

桥梁支座更换详细步骤

桥梁支座更换详细步骤

桥梁支座更换详细步骤桥梁作为交通工具的重要构架,在日常的使用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损坏。

这种损坏可以通过更换支座来得到解决。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桥梁支座更换的详细步骤。

一、准备工作在更换桥梁支座的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组织人员和设备,确保足够的人力物力;2. 进行施工前的勘察,了解更换位置的具体情况;3.做好施工区域的管制,确保安全施工;4. 联系相关部门,如果更换位置的路段需要封路,要向交通管理部门申请。

二、支座更换步骤1. 断开支座的水平移动机构。

使用千斤顶等工具将桥梁抬高,断开水平移动机械的连接杆,以及移动轴承的定位销。

2. 拆除老支座。

拆卸支座需要先用气动工具将支座上的螺栓和连接杆用力敲开,然后使用手工工具将其拆除。

在拆卸过程中,应喷洒润滑油,以减少支座磨损和损坏。

3. 做支座基础处理. 安装新支座前,需要在支座基础上打磨、清理,排除所有障碍物,确保无碎石、杂物等,同时检查基础状态,确保支座要安全稳定。

4. 安装新支座。

在处理好基础后,将新支座按照规定的方向、角度和位置安装。

将连接杆、螺栓等安装在支座上,并使用扭力扳手等工具对螺栓进行固定。

5. 恢复水平移动机构。

在支座安装好以后,重新连接水平移动机构的连接杆和轴承定位销,确保支座可以自由地水平移动。

三、收尾工作在支座更换完成后,需做以下收尾工作:1. 将桥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位置,并固定。

2. 整理施工现场,恢复路面原状。

3. 验收。

审核支座更换的质量和安全检查。

通过以上的准备工作和更换步骤,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桥梁支座更换的任务。

在工作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并注重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支座可以正常运行,为交通的安全提供保障。

路桥支座更换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路桥支座更换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路桥支座更换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随着路桥工程的发展,路桥支座的关键性质量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路桥支座是路桥工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它能够承受并传递桥面荷载,在路桥的使用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磨损,导致支座损坏、老化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因此,为了保证路桥的安全运行,及时更换和维护支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通过对路桥支座更换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来分析如何有效地更换路桥支座,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一、支座更换技术1. 材料选择路桥支座属于橡胶材料,材料选择是支座更换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传统的支座主要采用天然橡胶材料,但是这种材料易变形、老化,使用寿命较短。

近年来,合成橡胶材料逐渐成为支座材料的主流,具有较高的抗老化性能和耐磨性。

2. 更换方式路桥支座更换方式通常有拆卸式更换和不拆卸式更换两种。

一般来说,拆卸式更换需要拆卸原有的支座,更换新的支座,在更换过程中需要注意支座位置的精准度;而不拆卸式更换则不需要拆卸原有的支座,直接在原有的支座上安装更换支座。

相比较而言,不拆卸式更换更为便捷,但支座的定位和精度要求较高。

3. 粘接方式路桥支座的粘接方式既可以采用机械粘接,也可以采用化学粘接。

机械粘接通常是采用螺栓或其他的机械连接方式,这种方式操作较为简单,但不如化学粘接坚固。

化学粘接即采用化学胶水和原有支座粘接,具有粘结力强、时间短的优点。

二、质量控制措施1. 质量检测路桥支座更换前,需要进行材料质量检验和支座性能检测。

主要通过拉伸、压缩等试验,确保支座的强度和韧性等性能符合要求,并能承受车辆荷载、变形量等工况荷载。

2. 安装精度路桥支座的安装精度对支座的性能影响很大,安装不当很容易导致支座污染、变形、漏油等现象。

在更换支座时,需要对支座位置和尺寸进行精确测量,保证支座的位置和尺寸精确。

3. 原有支座的拆卸在更换支座时,需要注意原有支座的拆卸,避免拆卸过程中对原有的桥梁造成损坏,同时拆卸后需要对原有支座进行清洁、检查和维修处理。

路桥支座更换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路桥支座更换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路桥支座更换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路桥支座是用于连接地面和桥面的关键部件,具有密封、承载、缓冲等功能。

在桥梁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环境、荷载、振动等因素的影响,支座会产生老化、损坏等情况,需要进行更换。

本文就路桥支座更换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一、支座更换技术1. 拆除原有支座拆除原有支座是进行支座更换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了清除原有支座对下部结构的影响,为新支座的固定和安装创造条件。

在拆除原有支座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拆除工具,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下部结构。

2. 安装临时支承在支座更换过程中,为保证桥梁结构的持续稳定,需要安装临时支承,将桥梁荷载转移到临时支承上。

在选择临时支承时,应考虑到支承的稳定性、承载能力、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支承类型。

3. 安装新支座安装新支座是进行支座更换的核心工作,需要按照支座的设计要求和安装规范进行操作。

在安装新支座时,要对支座的固定螺栓进行紧固,并检查其紧固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 调整支座位置在新支座安装完成后,需要对支座位置进行调整,保证其水平度和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在调整支座位置时,应采取精确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如水平仪、测高仪等,确保支座位置的精度和准确性。

在新支座安装完成后,需要拆除临时支承,并对桥梁结构进行检查,以确保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质量控制措施1. 支座质量检测在进行支座更换前,需要对原有支座进行质量检测,以了解其损坏程度和原因,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在新支座安装完成后,也需要进行质量检测,检查其制作工艺和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缺陷和问题。

2. 施工现场监督在支座更换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监督和指导,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和安装规范进行。

监督和指导的重点包括:原有支座拆除、临时支承安装、新支座安装、支座位置调整等环节,以及施工现场安全、环保等方面。

3. 质量控制文件管理支座更换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文件,包括:支座更换方案、支座质量检测报告、支座安装验收记录、临时支承验收记录、支座调整记录等。

桥梁支座整体更换施工的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桥梁支座整体更换施工的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桥梁支座整体更换施工的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桥梁支座介绍桥梁支座是桥梁上的一个承重部件,其作用是将桥面的荷载分散到桥墩上,并使桥墩免于受到过大的作用力,同时可以通过支座的调整来维持桥梁的水平。

支座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可能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更会导致桥梁的失稳,给交通安全带来巨大风险。

因此,对于存在问题的支座,必须采取整体更换的方式进行处理。

更换支座的必要性桥梁支座一般采用橡胶、钢板或混凝土等材料制造而成,长期受到车流等荷载的作用,会出现老化、硬化、破损等现象。

一旦发生这些状况,支座的承载能力就会明显下降,容易引起桥梁整体结构的变形或破坏,给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避免这种危险的发生,需要及时对存在问题的支座进行更换。

支座更换的施工方法支座的更换一般分为两种形式:简易更换和整体更换。

简易更换通常是指一些小修小补,比如更换橡胶垫板,这种情况下,桥梁上的部分可以保持原样,无需拆除。

而如果发现支座破损、变形、老化或承载力逐渐下降等严重问题,需要采取整体更换的方式。

整体更换支座需要拆除桥面钢板和堵板,然后拆除原有支座,再对新支座进行安装。

整体更换的主要施工流程如下:1.准备工作:施工前必须进行完备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待更换支座周围的场地,准备必备材料和工具,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等。

2.拆除原有支座:拆除原有支座时,需要先将桥面和堵板拆卸,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拆卸。

3.安装新支座:为保证新支座安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进行安装。

安装时,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包括支座的组装、调整、升降和固定等。

4.恢复桥梁原状:安装新支座后,需要对桥面、堵板等部分进行修复和重新安装,使桥梁恢复原有的状态。

安全技术措施作为一项高风险工作,支座的更换必须要注意施工安全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安全技术措施,供参考:1.安全防护措施:施工现场必须要设置明显的安全防护标志并对施工区域进行封闭,避免意外的危险发生。

更换支座作业指导书

更换支座作业指导书

更换支座作业指导书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1.1 铸钢支座。

钢部件裂纹深度≥10mm,主要受力部位焊缝脱焊。

辊轴支座底板变形凹陷≥3mm。

销钉剪断或锚栓折断数量>25%。

支座位移超限,纵向>5mm、横向>2mm。

活动支座不活动。

支承垫石开裂、积水、翻浆。

摇轴倾斜、辊轴位移或倾斜超过容许值。

聚四氟乙烯板磨耗严重,外露厚度不足0.2mm。

1.2 板式橡胶支座。

支座压溃,四周出现明显不规则的凹凸、弯曲或扭曲。

支座剪切变形过大,活载作用时剪切变形≥24°,无活载作用时永久剪切变形≥15°。

橡胶剥落掉块,导致加劲钢板表面或周边外露长度>100mm。

橡胶裂纹宽度≥2mm,且连续长度达周边长度的50%以上。

支座串动大于相应边长的25%或有脱空。

1.3 盆式橡胶支座。

盆环开裂或脱焊。

聚四氟乙烯板磨耗严重,外露厚度不足0.2mm。

位移或转角超限,位移量≥10mm,转角超过设计值的20%。

锚栓剪断数量>25%。

2 作业目的2.1 整治支座病害,保证支座状态良好,确保行车安全。

3作业流程图4 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相关标准4.1 作业条件。

4.1.1 利用施工天窗作业,按《工务安全规则》2.2.1条规定办理封锁施工手续。

4.1.2 气温在5℃以上。

4.1.3 连续三节钢轨有瞎缝时,应先将轨缝调正合适后再施工,无缝线路应先进行应力放散。

4.2 机具和材料。

4.2.1 机具。

打风机、风钻、风铲及有关配套设备,千斤顶、大锤、钢钎、勺子、水桶、扫帚、刷子、抹子、撬棍、尺子、平锹等。

4.2.2 材料。

支座、锚栓及螺母,水泥,中砂或粗砂,砂布、黄油或石墨、底面漆、机油、煤油等,枕木若干根。

4.3 作业程序和要领。

施工负责人确认防护已到位,并接到施工命令后,通知作业人员携带机具材料上道。

4.3.1 准备工作4.3.1.1 需重新锚固锚栓的应事先测量并计算好,在支承垫石上放出支座纵横中心线和锚栓位置,并将锚栓孔凿好。

桥梁支座整体更换施工的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桥梁支座整体更换施工的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桥梁支座整体更换施工的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引言桥梁作为承载交通运输的重要设施,其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桥梁支座作为桥梁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在桥梁的正常运行中承受着巨大的负荷和压力,因此需要定期检修和更换。

本文将为您介绍桥梁支座整体更换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前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和环境评估。

首先需要评估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确认场地是否稳定、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等;其次需要对桥梁结构进行评估,确定支座的类型和数量、连接方式,以及支座的使用寿命等;最后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定施工流程和具体的施工方案,包括安全措施、材料准备、工具设备、施工人员分配等。

施工流程第一步:拆除原有支座在拆除原有支座之前,需要先对拆除区域进行隔离和标识,确保周围人员和车辆安全。

然后需要使用专业设备(如龙门架、吊车等)抬高桥梁,拆除原有支座。

在拆除的过程中,要注意操作人员的避免在拆除桥梁支座的过程中造成桥梁的进一步损坏。

第二步:清理支座座槽清理支座座槽是整个更换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需要使用专业设备对支座座槽进行清洗和打磨,确保座槽表面平整,没有任何铁锈、污垢、油脂、水分等杂物附着在底部和侧壁上,以保证更换后的支座能够与桥梁结构紧密连接。

第三步:安装新支座在清理完座槽之后,需要在座槽内安装新的支座。

在安装新支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安装位置:支座必须精准地安装到座槽中,坚定稳固。

•方向:新支座必须与桥梁的主体结构相垂直,并按照正确的位置和方向安装。

•固定:对于不同类型的支座,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如螺栓固定、胶浆粘合等方式,应根据施工现场的不同和支座的特殊要求进行选择。

第四步:恢复桥梁原貌在安装新支座后,需要进行恢复工作,使桥梁能够正常使用。

恢复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恢复桥面:对于混凝土桥梁,需要进行恢复填缝、抹灰、刷漆等工作,保证桥面整洁平整;•恢复栏杆:栏杆在更换支座的过程中很可能被拆除,所以在施工结束之后,需要按照设计要求重新安装栏杆等防护设施;•恢复交通:如果施工过程中影响到了桥梁的通行能力,需要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交通,确保桥面能够正常通行。

桥梁支座更换方法及步骤

桥梁支座更换方法及步骤

桥梁支座更换方法及步骤
桥梁支座更换方法及步骤:
①前期准备,详细研究桥梁设计图纸和历史资料,制定更换方案,确保新支座型号与桥梁结构匹配;
②交通管制,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对桥梁进行封闭或限行,确保施工期间交通安全;
③检测评估,对现有支座进行健康状况评估,确定需要更换的支座位置和数量;
④支撑体系搭建,在更换支座的位置下方设置临时支撑结构,确保桥梁结构稳定;
⑤卸载桥面,使用千斤顶等设备逐渐卸去桥面传给支座的压力,为拆除旧支座做准备;
⑥拆除旧支座,小心地移除损坏的支座,清理支座座垫和墩台顶部的杂物;
⑦处理支承面,对支座座垫进行打磨平整,确保新支座安装面干净、水平;
⑧安装新支座,将新的支座放置到预定位置,调整水平度和垂直度,确保安装精度;
⑨回载桥面,缓慢释放千斤顶,让桥面均匀地落在新安装的支座上;
⑩检查调整,再次检查新支座的位置和受力情况,必要时进行微调;
⑪拆除临时支撑,确认新支座受力正常后,拆除临时支撑体系,清理施工现场;
⑫开放交通,完成所有检查后,解除交通管制,恢复正常通行。

路桥支座更换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路桥支座更换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路桥支座更换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路桥支座作为桥梁结构中的重要部件,承载着桥梁的荷载并起着支撑和变形缓冲的作用。

随着桥梁使用时间的增长,路桥支座的老化和损坏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因此需要对路桥支座进行及时更换和维修。

本文将探讨路桥支座更换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路桥支座更换技术1.支座更换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路桥支座更换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对桥梁结构进行全面检测,确定支座更换的具体位置和数量;(2)制定详细的支座更换方案,包括更换的时间、地点、具体步骤等;(3)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2.支座更换的具体步骤支座更换的具体步骤包括:(1)拆除原有支座:首先需要对原有支座进行拆除,包括拆除支座座面和支座座面下的支撑结构等;(2)清理支座座面:对支座座面进行清理,确保支座更换后能够平整贴合;(3)安装新支座:将新支座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并进行调整和校平;(4)进行验收和测试:对更换后的支座进行验收和测试,确保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3.支座更换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支座更换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2)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支座更换后的质量;(3)减少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在更换支座时要尽量减少对桥梁结构的影响,避免产生额外的损坏。

二、质量控制措施1.质量控制的原则路桥支座更换的质量控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规范性:按照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保证支座更换符合标准要求;(2)可行性:制定的支座更换方案要具有可行性,能够在实际施工中得到有效实施;(3)全面性:质量控制要全面覆盖支座更换的各个环节,确保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2.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为了保证路桥支座更换的质量,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严格的施工组织管理: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施工过程有序进行;(2)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设立质量检查岗位,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把关,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质量问题;(3)完善的记录和资料管理:对支座更换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记录和资料管理,形成完整的资料档案,为质量的评价和事后处理提供依据;(4)加强技术交流和培训: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保证施工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2173—2012公路桥梁橡胶支座更换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s for rubber bearings replacement of highway bridges2012-12-28发布 2013-02-28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ICS 91.080.40 P25 备案号:36375-2013DB32目次前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规定 (2)5 公路桥梁橡胶支座更换方案设计 (3)6 梁体顶升设备技术条件与安装要求 (4)7 梁体顶升监控设备技术条件与安装要求 (4)8 梁体顶升施工与作业程序 (5)9 桥梁支座更换作业程序与质量控制要求 (6)10 桥梁支座更换后的梁体复位(即落梁)与技术要求 (6)11 梁体顶升与支座更换过程中的安全监控 (6)12 桥梁支座更换后的质量验收 (7)附录A 局部承压验算方法(规范性附录) (9)附录B 常用的可选择的梁体顶升与支座更换方法(资料性附录) (10)附录C 墩顶采用钢垫板扩大支承面和采用碳纤维片外包加固图例(资料性附录) (15)附录 D 墩顶采用钢包箍扩大支承面图例(资料性附录) (15)附录 E 外加临时钢结构顶升支承点与桥墩连接构造(资料性附录) (16)附录F 支座更换质量验收记录(资料性附录) (17)前言为规范公路桥梁橡胶支座的更换技术、梁体顶升作业及相关监控监测,制定本规程。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程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规程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归口。

本规程的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东南大学、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本规程的参与起草单位:江苏东南特种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江苏华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江苏扬州合力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江苏沿江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江苏万宝桥梁构件有限公司、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有限责任公司、河海大学。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姜竹生、周明华、黄跃平、吴赞平、胥明、翟瑞兴、夏叶飞、孙大松、张兵、袁建东、浦晓文、陈辉、邓国权、谢利宝、徐翚、吉伯海。

公路桥梁橡胶支座更换技术规程1 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公路桥梁橡胶支座更换方案的设计要求、规定了梁体顶升设备和监控设备的技术条件和安装要求。

1.2 本规程规定了梁体顶升作业和支座更换方法要求以及支座更换后的质量验收等内容。

1.3 本规程适用于承载力5000KN以下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和15000KN以下的公路桥梁盆式支座更换,也可适用于其他桥梁的橡胶支座更换。

球型支座更换也可参考本规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GB20688.4 橡胶支座—普通橡胶支座GB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36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CECS146 碳纤维片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JG621 液压千斤顶检定规程JTG H11 公路桥梁养护技术规范JTG/T J22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3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 D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T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 391-1999 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 /T391-2009 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4-1993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663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CJJ 99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JTG/TH2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3 术语和定义3.1 支座更换rubber bearing replacement拆除需更换的桥梁支座,修复有病害的支座相关附属构件,安装满足设计要求的新支座。

3.2梁体顶升bridge jacking为了更换桥梁支座,将桥梁上部结构顶升到设计高度的施工作业过程。

3.3 同步液压顶升控制系统synchronized hydraulic jacking control system具有多个液压千斤顶同时顶升并可同步控制位移和顶升力的可编程液压系统。

3.4 梁体顶升监控系统bridge jacking safe Monitoring system具有实时监控显示和自动存储功能的多通道监测数据采集系统。

3.5 顶升操作平台jacking Operation Platform用于梁体顶升和支座更换的临时支承及施工人员施工作业的设施。

3.6临时支承temporary support当梁体顶升到预定高度后,用于临时支撑梁体的设备。

4 基本规定4.1支座的病害等级评定达到《公路桥梁橡胶支座病害评定技术标准》规定的3级时,应予以更换,同时应对相应病害包括对支座垫石等附属构件进行检查修复。

4.2 公路桥梁支座更换应符合《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不得损伤原结构。

4.3 新更换支座应符合设计要求。

由于球冠支座设计缺陷,在制定JT/T4-2004产品标准时,已规定停止生产和使用。

对已出现病害的球冠支座更换时,应更换为相对应规格的板式橡胶支座和滑板支座,并应满足板式橡胶支座安装条件。

4.4 在桥梁支座更换前,应对桥梁主要构件进行验算。

4.5 支座更换时,对梁体宜采用整联跨同步顶升,横桥向多个排列构件的顶升位移须严格同步;应验算顶升要求的位移量和相邻墩台处顶升可能产生的位移差对桥体结构的不利影响,优化顶升高度。

4.6 横桥向同一墩台上的同一排支座中有需要更换的,宜将同一排支座全部更换。

4.7桥梁采用局部顶升法更换支座时,应考虑顶升高度对梁体的不利影响,对不同结构形式、不同跨径的桥梁应通过计算确定各顶升点的局部顶升高度允许值。

4.8必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固墩顶和扩大支承面,防止墩顶损坏,参见附录C及D。

4.9墩顶顶升空间和支承面不满足顶升要求时,应另设顶升支架,并按相关规范对支架结构进行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参见附录B和附录E。

4.10顶升前应对墩台顶面进行找平处理,保证顶升时千斤顶支承部位局部承压钢垫板的接触面平整。

4.11支座更换一般宜在封闭交通情况下进行,采用局部顶升时应封闭交通。

若不封闭交通,应采取适当的交通管制措施。

4.12支座更换时应配备桥梁顶升监控系统进行施工监控;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顶升作业,将梁体放回原位后再查找原因,异常情况排除后方可重新顶升作业 。

4.13桥梁橡胶支座更换工程的施工与质量验收,应符合本规程及国家和交通行业现行相关规范、标准。

4.14桥梁支座更换设计、施工和监控应具有相关资质,应在招标文件中应严格规定。

5 公路桥梁支座更换方案设计5.1 一般规定5.1.1桥梁支座更换应由具备桥梁设计执业资质和有丰富设计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支座更换方案的设计。

5.1.2应查阅桥梁原设计资料包括地质勘探资料和设计图纸等。

5.1.3应查阅施工资料,包括施工图、竣工图及交工验收资料。

5.1.4 应查阅桥梁营运后的历年养护管理资料,包括结构部位检查维护,支座检查维护等。

5.1.5支座更换现场调查,应根据现场实际条件设计桥梁顶升方案。

5.2 支座更换方案设计要点与设计步骤5.2.1根据桥梁结构形式、桥梁墩台形式、支座类型(包括规格型号和数量等)和周围环境以及本规程条文4的基本规定,拟定梁体顶升和支座更换方案。

5.2.2 梁体顶升方法和顶升设备的选择梁体顶升方法应满足本规程第4.5条、4.7条、4.9条和第4.11条规定,参见附录B 。

顶升设备应使用对多路顶升位移或顶升力具有同时控制功能的可编程液压系统(同步液压顶升控制系统),严格控制顶升位移的同步性。

5.2.3 梁体顶升高度验算应考虑顶升高度对梁体受力状态影响,根据顶升要求的高度和位移偏差确定梁体顶升高度的允许值。

5.2.4 梁体顶升力的计算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设计荷载等级按下式计算支座的顶升力。

R F LD ⨯=0.2 式1式中:F LD — 单个支座顶升力;R —单个支座恒载反力+活载频遇值;2.0 —安全系数。

5.2.5根据单个支座顶升力F LD确定顶升千斤顶的配置数量;配置数量应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墩台空间位置允许尺寸;二是千斤顶最大顶升力和活塞最大行程。

5.2.6 顶升千斤顶的布置方式顶升千斤顶的布置应考虑梁体受力安全及支座更换操作空间。

5.2.7顶升千斤顶与梁体底面和墩台顶面混凝土接触面应按JTG D62-2004第5.7.1 条方法进行验算,并确定垫板尺寸,参见附录A。

5.2.8若墩台顶升空间过小无法布置顶升千斤顶时,应另外设计顶升支承系统,参见附录E。

5.2.9梁体顶升监控系统的设计中应包括监控测点、传感器选择及安装位置。

5.2.10支座更换方案设计应包括顶升作业程序及支座更换的实施步骤。

6 梁体顶升设备技术条件与安装要求6.1 顶升设备技术条件6.1.1整联跨同步顶升作业时,应采用同步液压顶升控制系统,严格控制顶升位移的整体同步性。

6.1.2 根据各顶升点的计算顶升力和顶升位移量选择相匹配的千斤顶。

计算顶升力应控制在千斤顶公称顶升力的80%以内;顶升位移量应控制在千斤顶公称位移量的60%以内。

6.1.3 顶升用的千斤顶及油压表或压力传感器在使用前必须逐个进行标定和保压试验,其示值误差不得超过2% ;油压表应采用0.4级标准油压表,分辨率不得低于0.1MPa;保压试验的试验压力应维持在千斤顶公称量程的70%,保压时间不低于120秒。

6.1.4 顶升千斤顶应有自锁装置,防止顶升时发生意外突然回落。

6.1.5 顶升系统须配备的位移传感器应在使用前全数进行计量标定,其示值误差不得超过2%,分辨率应不低于0.05mm。

6.2 顶升设备安装技术要求6.2.1 安装顶升千斤顶时,上下接触面应根据局部承压验算结果配置钢垫板、并进行纵、横坡调平处理,控制整体平整度在±1mm以内。

6.2.2 顶升千斤顶的布置对纵、横坡较大的桥梁,应设置横向限位装置。

6.2.3 应检查所有千斤顶是否正常工作和控制阀及油管接头是否漏油,千斤顶顶升的同步性和分级落梁的平稳性。

7 梁体顶升监控设备技术条件与安装要求7.1 顶升监控系统技术条件7.1.1 梁体顶升施工应配备顶升监控系统,包括各类监控传感器和多通道数据巡测设备。

7.1.2顶升监控系统用的位移传感器应在每次使用前全数进行计量标定,其示值误差不低于1%,分辨率应不低于0.05mm,其最大量程应满足顶升高度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