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设计及影响因素
咖啡因对家兔血压和呼吸的影响因素实验设计

咖啡因对家兔血压和呼吸的影响因素实验设计咖啡因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中。
许多人每天都会摄入咖啡因,但对其对血压和呼吸系统的影响还存在争议。
为了研究咖啡因对家兔血压和呼吸的影响因素,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来评估这些变量。
实验目的:研究咖啡因对家兔血压和呼吸的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1. 实验动物选择:选择健康的成年家兔作为实验对象。
确保选取到具有相似体重和年龄的家兔,以减少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2. 实验组与对照组划分:将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 实验组:给予家兔含有一定浓度咖啡因的饮水。
- 对照组:给予家兔普通饮水,不含咖啡因。
3. 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开始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
- 定期测量所有参与实验的家兔的基础血压和呼吸频率,作为对照数据。
- 对实验组家兔进行适应性训练,让它们逐渐适应咖啡因的摄入。
4. 实验过程:- 给予实验组家兔一定浓度的咖啡因溶液作为饮水,确保每只家兔摄入相同剂量的咖啡因。
- 给予对照组家兔普通饮水,不含咖啡因。
- 在特定时间点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的血压和呼吸频率。
5. 数据记录与分析:- 在每次测量后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的血压和呼吸频率数据。
- 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 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t检验或方差分析)来确定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6. 实验注意事项:- 在给予咖啡因溶液时,需要确保溶液中咖啡因的浓度准确,并避免其他成分对结果产生干扰。
- 注意实验过程中动物福利问题,确保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因素的控制,如温度、湿度等。
7. 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的血压和呼吸频率差异。
- 讨论咖啡因对家兔血压和呼吸的影响机制,并解释实验结果。
- 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实验设计的建议。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设计,我们可以评估咖啡因对家兔血压和呼吸的影响因素。
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实验动物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及实验动物环境控制的重要性一、影响实验动物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有:1、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流与风速等。
2、空气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气溶胶、有害气体、空气净化与调节等。
3、声光因素,包括声波、噪音、光照度、光照周期、紫外线等。
4、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等。
5、居住因素,包括居住大环境、居住小环境。
6、饮食因素,包括饲料及饮水。
7、社会因素,包括动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及人与动物的社会关系。
二、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质量的影响1、气候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1.1、温度的影响1.1.1 影响生长发育1.1.2 影响繁育在低温环境下性周期出现较迟,产仔数减少,死胎率增加,泌乳量及离乳率均减少;高温下雄性小鼠出现睾丸和附睾萎缩,精子形成能力下降,怀孕大鼠死亡率明显增加1.1.3 影响健康---对幼崽的影响明显直接发病。
高温,动物易患热痉挛和热射病。
低温,动物易感冒等。
间接发病。
影响病原体的存活和繁殖(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各种病原体和媒介的生存和繁殖。
例如,猪的肺炎支原体室温中存活不超过36h,低温可存活数天至数年,高温使口蹄疫病毒很快失去活性)1.1.4 影响行为和形态低温下繁殖的小鼠尾长明显缩短。
大鼠在10 ℃繁殖时,其尾长较在30 ℃下繁殖的约短2cm1.1.5 对实验研究的影响通过影响实验动物脏器系数而影响实验结果--负相关;通过影响实验动物的生理学指标而影响实验结果--山内忠平,Wister大鼠血液指标,血红细胞、白细胞数、红细胞容量值在低温或者高温下均有增加;对药理毒性实验的影响(环境温度不同,常使同种动物实验出现不同的结果。
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化学物质的毒性反应时,环境温度不同,动物对毒性反应的LD50不同,其急性毒性反应曲线也不一样);对动物体温测定实验的影响。
--快速直接。
热源检测温度范围0.6 ℃;对外科手术实验的影响。
--体温下降导致休克死亡,高温或者低温都不利于创口的愈合。
最新动物实验影响因素分析

动物实验影响因素分析睡眠剥夺对吗啡成瘾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实验概述课题目的:观察睡眠剥夺对吗啡成瘾大鼠的空间记忆学习能力的影响。
课题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成瘾对照组、生理盐水+睡眠剥夺对照组、吗啡成瘾+睡眠剥夺实验组。
小鼠递增注射7d简历成瘾模型后,通过睡眠剥夺箱48h建立睡眠剥夺模型,水迷宫实验观察其学习记忆的前后差异对比。
被试选取:雄性SD大鼠40只,自由饮水、饮食,照明采取昼夜各半。
吗啡成瘾大鼠模型:采取腹腔注射吗啡3次\日法,每日增加5mg/kg,连续7d的盐酸吗啡腹腔注射,连续给药量为: 10、15、20、25、30、35、40 mg\(Kg·次),3次\日(8时,12时,16时)。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吗啡组( n= 20)。
睡眠剥夺模型:睡眠剥夺箱由2个60cm( L) 20cm(W) 60cm(H)的有机玻璃箱组成,底部通过直径为46cm的转盘相连。
转盘转速为10min/圈,睡眠剥夺侧的转盘下底盘中水深2- 3cm,水温保持在20℃左右,大鼠只能在转盘上活动,瞌睡时转盘和箱侧壁会将其挤下水中,从而达到睡眠剥夺的目的;对照组一侧的转盘下底盘中不放水,大鼠可以在转盘上和底盘中自由活动,保证正常睡眠。
其间自由进食、饮水,自然昼夜光照。
每次将2只大鼠称重后放入睡眠剥夺箱的两侧,一侧为睡眠剥夺组,另一侧为对照组。
Morris水迷宫实验:主要包括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搜索实验两方面。
本实验将大鼠分别从第一和第四象限放入,记录逃避潜伏期、游泳轨迹。
大鼠连续接受7d训练,每天4次,每次间隔20s,记录大鼠分别从四个象限不同入水点入水找到平台所需的时间,即逃避到平台上的潜伏期(Escaping latency)。
4次潜伏期成绩的平均值作为当日最终成绩进入最后统计。
最大游泳时间,本实验设置为70s。
分析的影响此实验结果的可能因素如下:动物实验是一个变异性特别大的操作过程,同样的实验设计,因为被试的不同、主试的差异或者实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造成实验结果迥异。
实验动物学-动物模型、设计、结果分析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动物实验的设计、结果分析及影响因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1.定义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s)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是临床和实验假说的试验基础。
疾病模型:包括整体动物、离体器官和组织、细胞株和数学模型。
2.发展史◆18世纪,詹纳(Edward Jenner)牛痘◆1876年,郭霍(Robert Koch)炭疽杆菌。
◆1884年,巴斯德(Louis Pasteur)狂犬病病毒疫苗◆1911年,劳斯(F. P. Rous)鸡肉瘤---196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4年,山极和市川用沥青长期涂抹家兔耳朵成功诱发皮肤癌◆20世纪50年代中期,加德赛克(Daniel Carleton Gajdusek)发现变异的普里昂蛋白(prion protein)是库鲁(Kuru)病的病原体---1976年和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意义◆避免人体实验造成的危害;◆应用动物模型可研究平时不易见到的疾病;(烈性传染病(SAS;狂犬病)、中毒病(蛇毒等)、放射病等)◆研究发病率低、潜伏期和病程长的疾病;(遗传病(白化病);动脉硬化;肥胖等)◆可严格控制条件,克服复杂因素;年龄、性别、饮食、文化经济等◆样品收集方便,实验结果易分析;◆比较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对人与动物病变的异同,更加全面了解疾病性质。
4.制作原则◆与人类疾病的可比性,相似性越高越好;◆复制动物模型可重复性;品种、品系、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饲养环境、管理、实验处理要一致。
◆可靠性;特异的、可靠的反映某种疾病。
◆适用性和可控性;临床应用和疾病的可控性,利于疾病研究的开展。
◆易行性和经济性;制模方便易行、小动物多选用而灵长类少5.分类1)按制作方法分类◆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突变系疾病动物模型自发突变动物模型人工诱变动物模型◆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通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手段,人为制造的与人类疾病表现类似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学第十一章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因素

为了避免动物种属因素对实验研究的影响,在药效学和毒理学试验中 规定至少需用两种动物,它们的种属差异愈大愈好。
22
二、品种、品系因素 封闭群动物因保持群体的基因杂合状态,即使是同一年龄 、同一性别,动物个体间对同一刺激反应的差异相对较大 ,表现为数据的离散度较大,但它反映了种属对实验刺激 的反应。 因封闭群的群体基因杂合状态与人类比较接近,因而 常用于药理学、毒理学研究。 近交系动物因基因高度纯合,动物个体间对同一刺激反应 的差异相对较小,表现为数据的离散度较小,因而可以用 较少的动物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来。 因近交系独特的基因型对实验刺激的反应不能代表了 种属的“共性”,因而一般不用于药理学、毒理学研究。
环境温度(℃) 12 14 16 18 20 给药动物数(只) 20 20 20 20 20 死亡动物数(只) 20 20 20 10 10 死亡率(%) 100 100 100 50 50
22 24
26 28 30 32
20 20
20 20 20 20
10 10
7 6 11 16
50 50
35 30 55 80
21
一、种属因素
不同种属哺乳动物的生命现象具有一定的共性,而且种属越近,其生 命现象也越接近。这正是在医学实验中可以将动物作为人的模型进行 动物实验的基础。 不同种属的动物,在解剖、生理生化和代谢特征上,又各有个性,表 现在不同种属动物对同一实验刺激的反应性不同。 吗啡
雌激素
氯贝丁酯 益母草浸膏
14
(二)噪声
噪声来源:空调、通风设备,人员活动 噪声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影响神经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烦躁不安、紧张、呼吸 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2)影响消化及内分泌系统功能: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肾 上腺素分泌增加。 3)影响繁殖及幼小动物生存:交配减少、妨碍受精卵着 床、繁殖率降低;妊娠动物流产、拒绝哺乳、吃仔等。 要求:60分贝以下
小鼠畸形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动物畸形现象日益严重。
为研究环境因素对动物畸形的影响,本实验以小鼠为实验动物,通过观察小鼠的畸形情况,探讨环境因素对动物畸形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小鼠畸形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 分析环境因素对小鼠畸形的影响;3. 为预防和控制动物畸形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昆明小鼠,雌雄各50只,体重20-25g。
2. 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A组、B组、C组和D组。
3. 实验处理: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A组给予高浓度农药;B组给予高浓度重金属;C组给予高浓度有机溶剂;D组给予高浓度染料。
4. 实验观察指标:观察小鼠的畸形情况,包括外观畸形、内脏畸形等。
5.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小鼠畸形率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1. 小鼠畸形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小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畸形现象。
对照组小鼠畸形率为10%,A组为20%,B组为25%,C组为30%,D组为35%。
其中,外观畸形以耳部、眼部、尾部、四肢等部位畸形为主;内脏畸形以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畸形为主。
2. 环境因素对小鼠畸形的影响经统计分析,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C组和D组小鼠畸形率均显著升高(P<0.05)。
表明农药、重金属、有机溶剂和染料等环境因素对小鼠畸形具有显著影响。
五、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农药、重金属、有机溶剂和染料等环境因素对小鼠畸形具有显著影响。
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环境污染是导致动物畸形的重要原因。
2. 实验中,各组小鼠畸形率随环境因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说明环境因素对小鼠畸形的影响程度与其浓度密切相关。
3. 本实验中,小鼠畸形以外观畸形和内脏畸形为主。
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环境污染对动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外观上,还可能对动物的器官功能造成损害。
六、结论1. 环境污染是导致动物畸形的重要原因;2. 农药、重金属、有机溶剂和染料等环境因素对小鼠畸形具有显著影响;3. 为预防和控制动物畸形,应加强环境保护,降低环境污染。
影响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因素

影响动物实验结果主要因素之间关系
基因型(genotype) (Developnental environment ) ↓ ←发育环境 发育环境( environment) Phenotype ) 表现型( 表现型(Phenotype Phenotype) Living environment ) ↓ ←生存环境( 生存环境(Living environment) Dramatype ) 演出型( 演出型(Dramatype Dramatype) Experiment environment ) ↓ ←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Experiment environment) 实验结果 (Result) 实验结果(Result)
应掌握品系的差异正确选择实验动物。 二. 品系: 品系:应掌握品系的差异正确选择实验动物。
举例一:DBA/2小鼠发生听源性癫痫为 100%;而C57BL 小鼠根本不出现这种反应。 举例二:BALB/cAnN小鼠对放射线极敏感,而 C57BR/CdN小鼠对放射线却具有抗力。 举例三:C57L/N小鼠对疟原虫易感,而 C58/LwN小鼠对 疟原虫感染有抗力。 举例四:摘除 C57BL小鼠的卵巢对肾上腺无明显影响,但 摘除DBA小鼠的卵巢却使肾上腺增大,摘除 CE小鼠 甚至引起肾上腺癌。
药物 肾上腺素 乙醇 四氧嘧啶 氨基比林 新胂凡纳明 铅 野百合碱 烟碱 氨基蝶呤 乙苯基 苯 四氯化碳 氯仿 动物种 大鼠 小鼠 小鼠 小鼠 小鼠 大鼠 大鼠 小鼠 小鼠 大鼠 家兔 大鼠 小鼠 感受性强的性别 雄 雄 雌 雄 雌 雄 雄 雄 雄 雌 雌 雄 雄 药物 巴比妥酸盐类 哇巴因 印防已毒素 钾 硒 海葱 固醇类激素 士的宁 碘胺 地辛 二硝基苯酚 麦角固醇 乙基硫氨酸 动物种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犬 猫 小鼠 大鼠 感受性强的性别 雌 雄 雌 雄 雌 雌 雌 雌 雌 雄 雌 雄 雌
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因素及其控制

第一节 动物实验中个体反应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 机体反应受遗传和环境等复杂因素影响 基因型 发育环境 表现型 周围环境 演出型
影响动物性状的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2、动物实验公式 R=(A+B+C) ×D+E 式中:R--实验动物的总反应 A--动物种的共同反应 B--品种及品系特有的反应 C--个体反应(个体差异) D--环境影响 E--实验误差
• 从控制动物本身和环境条件而言,主要从
遗传、疾病和环境三方面进行。
一、遗传控制
二、疾病控制
三、环境控制 动物实验的环境条件与实验动物饲养的环 境条件保持一致。
• 技术因素
为确保动物实验的成功,除去动物因素及
环境因素外,实验者 选择的实验动物、实
验时机、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均不同程
度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动物选择
2、实验季节
3、昼夜过程
4、麻醉深度
5、手术技巧
6、实验用药
7、实验对照
8、实验准备和重复
• 思考题:
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为了保 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你如何准备?
第二节 影响动物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 影响动物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大致可分
为两大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 主观因素:即人为因素,与实验者操作熟
练程度、责任心和判断力等有关。
• 客观因素:动物及饲养环境、实验环境、
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等。
一、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影响动物进化、生态反 应和生长的所有外界条件总和。
• 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等 • 理化因素:氧、二氧化碳、粉尘、臭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对实验因素最敏感的动物。 选择与实验目的相适应的动物。
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的原则
实验动物越高等,进化程度越高,其功能、 代谢、结构越复杂,反应就越接近人类、猴、 猩猩、长臂猿等灵长类动物是最近似于人类 的理想动物。
有些动物的进化程度并不一定很高,但是某 些组织器官的结构或疾病特点与人类相似。 猪的皮肤组织学结构与人相似,选用小猪作 烧伤实验研究是较理想的实验动物。
泌尿、生殖系统实验的动物选择
糖尿病实验: 选择犬、大鼠、兔等实验动物可用人工摘除
胰腺的方法来复制糖尿病。 猴类的自发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与人类的十
分相似,是进一步研究异常糖类代谢的有价 值的动物。 BB Wstar大鼠与人的糖尿病极为相似,研究 糖尿病广泛使用它。
生殖生理实验
雌激素能中止大鼠和小鼠妊娠,却不能中止 人早期妊娠,因而具有雌激素活性的化合物 用于动物实验观察中止妊娠作用时,就不要 选择大鼠和小鼠。
常用脱毛剂的配制配方
①硫化钠 3份、肥皂粉1份、淀粉7份,加水混合, 调成糊状软膏。
②硫化钠8 g、淀粉7 g、糖4 g、甘油5g、硼砂1g、 水75 g,调成稀糊状。
③硫化钠8 g溶于100 ml 水内,配成8% 硫化钠水 溶液。
④硫化钡50 g、氧化锌25 g、淀粉25 g,加水调成 糊状。或硫化钡35 g、面粉或玉米粉3 g、滑石粉 35 g、加水调成糊状。
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选择实验动物是医学实验研究中的首要环 节。
实验动物选择的适当与否,可直接影响到 实验的成败和质量。
各种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在医学 实验研究中选择实验动物应遵循以下原则。
医学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选择与人的功能、代谢、结构和疾病特点相 似的实验动物。
选择遗传背景明确、体内微生物得到控制或 模型症状显著的动物。
大鼠没有胆囊,不能做胆囊功能的研究,却适合胆管 插管,从而可收集胆汁,进行消化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选择对实验因素最敏感的动物原则
不同种系实验动物对同一因素的反应往往会 出现特殊反应,实验研究中应选用那些对实 验因素最敏感的动物作为实验对象。
不同种类实验动物有着各自的生物学特征, 与人类相比其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疾病的 发生、发展与转归点、对施加因素的反应等 方面存在着差异。
脱毛剂适用动物
⑤生石灰6份、雄黄1份,加水调成黄色囿状。 ⑥硫化碱10 g (染土布用)、生石灰(普通)
15 g,加水至100 ml , 溶解后即可使用。 上述①~③配方,对家兔、大白鼠、小白鼠等小
动物脱毛效果较佳。脱一块15 cm´12 cm的被毛, 只需5~7 ml 脱毛剂,2~3 分钟即可用温水活动 脱去的被毛。 第⑥种配方对狗的脱毛 。
实验要求至少采用两种不同种属的动物。
消化、呼吸系统实验的动物的选择
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与人的截然不同,不能选 择此类动物作为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模型。
犬有发达的消化系统和与人类极为相似的消化 器官,它不仅可用来做消化系统的慢性实验, 也可以进行齿、部分小肠移植等研究。
猴的其噶黏膜上腺体数量较多,且至三级支气 管中部仍有存在,选用该动物做慢性支气管炎 研究和祛痰平喘药物疗效实验研究很合适。
同一种实验动物,去不同品种、品系的特性 往往也存在很大差别。
药物毒性实验的动物选择
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新药或者已用药物但改变了配 伍、剂量或用法时,在临床试用前必须进行较系统 的毒性试验,以了解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中毒 和致死剂量等特点,为临床使剂量和注意事项提供 参考和科学依据。
做毒性试验时,选择何种实验动物取决于该动物对 药物的反应以及药物在该种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与人类异同的程度。
遗传背景症状显著的动物的原则
实验研究为了得到有规律且正确可靠的实验 结果,应选用经微生物学、营养学环境卫生 学的控制而培育出的标准化实验动物。
近交系动物,这样可以排除遗传上不均质、 个体反应不一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突变品系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疾病谱或缺 损,是研究人类相关疾病谱的重要模型。
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动物的原则
实验动物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只是选用解剖生 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的要求的实验动物做实验,才能 减少操作难度,确保实验的成功。
家犬的甲状腺位于甲状腺的表面,位置比较固定,大 多数在两个甲状腺相对应的两断上。兔的甲状腺分布 得比较分散,位置不固定,除甲状腺周围外,哟的甚 至主动脉弓附近,因此做甲状腺摘除实验,应选用家 犬而不能选用家兔。
不同种属动物对药物作用的反应有质与量的区别。 演技不同药物时应选择其相应的动物为对象。
注意事项
动物的进化程度越高,对药物毒性的敏感性越 好。
选用未成年的实验动物较为合适,因在动物迅 速生长时期,可以发现药物对生长及各器官, 包括对性器官成熟的影响。
选择做毒习惯内实验时,动物应雌雄各半,因 它们对毒性物质反应有差异,而且动物数量不 宜太少,要满足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动物实验设计及影响因素
常用各种先涤液的配制方法及用途
肥皂和水为乳化剂,能除污垢,是常用的洗液,但 须注意肥皂质量,以不含砂质为佳。
重铬酸钾硫酸洗液:通常称为洗洁液或洗液,其成 分主要为重铬酸钾与硫酸,是强氧化剂。
因其有很强的氧化力,一般有机物如血、尿、油脂 等类污遗迹可被氧化而除净。
事先将溶液稍微加热,则效力更强。新鲜铬酸洗液 为棕红色,若使用的次数过多,重铬酸钾就被还原 为绿色的铬酸盐,效力减小,此时可加热浓缩或补 加重铬酸钾,仍可继续使用。
兔由于是刺激性排卵的动物,利用这一特点, 可进行生殖生理和避孕药的研究。
猴的月经周期为28d生殖生理与人非常接近, 是人类避孕药物研究极为理性的实验动物。
心血管系统实验的动物选择
微循环实验: 犬的血液环系统退发达,适合做这方面的实验研究,
如失血性体克、实验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猴、猪有与人相似的循环系统,且较发达,血压稳定,
血管壁较坚韧,对药物有与人一致的灵敏反应,便于 手术操作和适于分析药物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机制、而 且猫还有较强的心搏力,能描绘完好的血压曲线,更 适合药物对循环系统作用机制分析。 内脏微循环实验观察,常选用青蛙的肠系膜、大网膜 和肠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