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第十章动物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学 实验报告

实验动物学 实验报告

实验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动物学实验报告引言: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在实验条件下的生理、行为和遗传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对实验动物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本篇文章将介绍实验动物学的背景和重要性,并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展示一项关于实验动物行为观察的研究。

一、背景介绍实验动物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理特征、行为模式以及遗传机制。

实验动物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人类健康和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生态学、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小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变化,以探究环境对小鼠行为的影响。

通过观察小鼠在不同环境中的活动、探索和社交行为,我们可以了解环境因素对小鼠行为的调节作用。

三、实验设计1. 实验动物选择我们选择了同一品种、同一年龄段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实验环境设置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实验环境:标准环境、贫乏环境和丰富环境。

标准环境为小鼠常见的饲养条件,包括饲料、水和床材。

贫乏环境中只提供基本的饲料和水,而丰富环境则在标准环境的基础上增加了游戏器具和障碍物等元素。

3. 实验过程我们将小鼠分别放置在三种环境中,并记录它们的行为表现。

观察指标包括活动时间、探索行为、社交行为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标准环境中,小鼠表现出正常的活动行为,包括进食、活动和休息。

在贫乏环境中,小鼠的活动范围受限,表现出较少的探索行为和社交行为。

而在丰富环境中,小鼠表现出更多的活动行为,包括玩耍、攀爬等,同时也表现出更多的探索和社交行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环境对小鼠的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

贫乏环境对小鼠的行为产生抑制作用,而丰富环境则能够激发小鼠的活动性和探索欲望。

五、实验意义与展望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环境对动物行为的调节作用是显著的。

2019-2020年人教统编10第十章动物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幻灯片

2019-2020年人教统编10第十章动物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幻灯片
阳性对照组有2个作用,一是检验试验体系是否正确,如果阳性对照未出 现阳性结果,就应该检查试验体系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二是以阳性对照作为 参照物,比较和评价实验组的阳性结果是高于还是低于阳性对照。
③ 实验对照组(模型对照组) 实验对照组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给对照组施加部 分处理因素,但不是被研究的处理因素。例如:为了研究某种药物对某一病种 或证型的治疗作用,常常采用一定的动物模型。对动物模型的处理方法实验治 疗组和实验对照组完全相同,但是治疗组给予药物,而实验对照组不给药物。
8
(四)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在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除了处理因素不同外,非
处理因素基本保证均衡一致。均衡一致是处理因素具有可比性的基础。 非处理因素: 实验对象:动物品系、体重、年龄、性别、 实验条件:饲料和饲养方式、 实验环境:实验室温度、湿度、气压、季节 实验时间: 药品:药物厂商、批号、纯度、剂型、剂量、注射容量和速度、酸碱
度、温度、给药途径和给药顺序 仪器、设备:仪器种类、型号、灵敏度、精确度、零点漂移、电压稳
定性 操作人员:操作步骤熟练程度
9
(五)客观性原则 动物实验设计中要力戒主观偏性干扰,选择观察指标时,
不用或尽量少用带主观成分的指标。结果判断要客观,更不 能以主观的意愿对结果或数据作任意的改动和取舍。
如中医辨证“气虚”症状为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 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在大小鼠辩证中可用自发活动仪 记录小鼠的自发活动情况、舌苔颜色可用拍照和与标准色卡 对比记录,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第十章 动物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动物实验设计 第二节 动物实验准备与预实验 第三节 动物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动物实验结果分析及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动物实验研究的局限性

实验动物学复习材料详细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实验动物学复习材料详细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实验动物学复习详尽版第一章绪论[掌握]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中医实验动物学、AEIR、3R的概念.实验动物的三大特点.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

1、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明确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2、实验动物的特点:①遗传限定;②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③适宜环境和均衡营养保证其健康生长繁育;④应用于科学研究3、实验用动物: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4、AEIR(生命科学研究4个基本条件):animal(实验动物);equipment(实验设备);information(信息);reagent(试剂)。

5、3R原则:①替代原则(replacement);②减少原则(reduction);③优化原则(refinement)6、动物福利: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护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内容如下:①应提供给动物满足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营养食物和清洁的饮水,使其免受饥渴。

②应提供给动物适当的栖息之地和饲养场所,使其能休息和睡眠.③应提供预防动物疾病和患病后及时诊疗的措施,使其免受疾病和伤害的痛苦.④应提供给动物安静的饲养环境,无刺激动物发生应激和恐惧的场面和声音.⑤应提供给动物与同类玩耍、表达天性的空间和自由。

7、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中医药现代化需要实验动物学;深刻揭示中医药治病机制,进一步提高疗效需要实验动物学;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需要实验动物学.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和品种品系的概念.近交和近交系动物的概念,近交系动物的特点.封闭群动物的概念.杂交群动物的概念。

1、实验动物按遗传学控制分类:分为近交系、封闭群(远交系)和杂交群。

2、品种: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定向培养,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稳定地遗传。

10第十章动物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10第十章动物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11
2.实验条件问题
实验者必须了解进行本实验的所有条件是否均已具备, 如相应的动物设施、动物来源、仪器设备、试剂、人员 、技术熟练程度等,这些实验条件的描述将充分体现在 实验方案中。
3.经费预算问题
动物实验是需要经费支持的,一般来说,同一课题经费 不同,所选择的实验条件会不同,研究的层次也会不同 。本着节约经费的原则,有多少经费做多少事情,量入 为出。特别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不可预见的 意外,增加额外的经费。充分估计到各种情况就能保证 实验方案的顺利实施。
实验结束处死解剖观察取材测试涉及到麻醉、取全血/血浆/血清、脏 器称重、病理组织取材及固定等一系列步骤,可依据实验目的和检测 实验几乎涉及到基础和临床各个学科,不同的研究有不同 的目的和要求,所用的试验方法、仪器设备和指标也各不相同,但 无论选择何种实验方法,均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 可靠性:即方法切实可行、指标稳定可靠,是受大家公认的方法 ,也称经典方法。 (2) 客观性:尽量选用仪器设备检测,避免主观描述;能定量的就不 要选用定性指标。 (3) 先进性:当今重大科研成果的出现几乎都利用了先进的仪器设备 、技术和检测指标,将整体动物实验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检测指 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充分利用本单位或其它单位的先进 仪器设备为自己的课题服务对于提升课题的级别,提高试验质量有 着重要意义。
动物实验指标一般包括两部分:试验期间活体观察指标和实验结束处 死解剖观察取材测试指标。
试验期间活体观察指标包括一般观察、无创伤性测定指标和创伤性测 定指标。一般观察包括动物的精神、行为、营养、被毛、摄食情况、 大小便及口鼻耳阴部分泌物等,一般无需惊动动物;无创伤性测定指 标包括心电图、血压、呼吸、自主活动等测试,有的需要无线遥控设 备。无线遥控无创伤观察测试可避免干扰动物,减少动物应激,因而 测试数据准确、可靠。创伤性测定指标包括手术、取血取材等,对动 物长期观察忽多忽少产生影响。实验设计时要考虑研究团队有无技术 基础和实验条件,以及评估创伤性试验对动物试验的影响。

实验动物学基础 第十章 实验实习指导

实验动物学基础 第十章  实验实习指导

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设施的配套设备
(1)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包括自动洗笼器、流动水槽、消毒槽、高压灭菌器、 空气压缩机、干燥架、装瓶机、超声波清洗机、洗衣机等。
(2)机械设备 (3)实验动物的饲养繁育器材
(4)动物实验设备:包括外科手术器械和仪器、X光机、解剖显微镜、 心电图仪、呼吸机、小动物活体成像仪、小动物行为学设备等。必要时 应按不同实验目的配置各种实验室及其相关设备。
一、外观形态观察
观察安静状态下:动物的神态、动作、被毛、饮食、排泄是否正常。健康动物体质 健硕,双眼有神,动作敏捷,五官干净整洁,饮食、排泄正常。 观察有无以下异常表现或症状:精神萎靡不振、敏感性增高、运动失调、被毛粗乱、 被毛如油污涂布,皮肤有无创伤、丘疹、水泡、溃疡、脱水皱缩,头部、颈部、背 部有无肿块、四肢关节有无肿胀,尾部有无肿胀、溃疡、坏疽、无毛瘢痕,鼻孔有 无渗出物阻塞、喷嚏、呼吸困难,眼部有无渗出物、结膜炎,口部有无流涎、张口 困难,排出粪便的含水量、颜色、排粪次数、粪便数量、粪便中有无未消化谷粒、 粘液、血液、寄生虫虫体,排尿的次数、每次尿量及颜色等。
二、个体检查
通过触摸背部、臀部、腿部肌肉,判定动物的营养状况; 仔细检查皮肤的弹性,有无缺毛瘢痕和外寄生虫;兔子要检查耳部有无耳螨。 肛门皮肤及被毛有无被稀粪污染;眼部有无角膜炎、晶状体浑浊、瞳孔形状 变化和色素沉着等。 用开口器具打开口腔,观察粘膜有无出血、糜烂、溃疡、假膜、炎症; 轻轻压迫喉头与气管能否引起咳嗽; 触诊腹腔有无疼痛反射,较大肿块;应用体温表检查动物的体温。
豚鼠
一般老年豚鼠牙齿和趾爪长,被毛稀疏无光泽,眼神呆滞,行动迟缓。而年轻豚鼠 牙齿短白,爪短软,眼睛圆亮,行动敏捷,被毛有光泽,且紧贴身体。同样,也可 根据体重来推断大致年龄(表10-5)。同日龄豚鼠,雌性体重略高于雄性。与大鼠一 样,其体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实验对年龄要求比较严格时,必须由卡片记录提供 准确年龄。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章《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说课稿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章《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说课稿
(3)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总结的方法学习生物知识。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学习兴趣上,他们对生物世界充满好奇,尤其对昆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上,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5.最后,我会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让学生通过书面练习来巩固知识点。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并讨论观察结果。
3.安排实验活动,如观察昆虫的卵和幼虫,让学生亲自动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章《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章《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生物学科中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知识。主要知识点包括:
1.昆虫的生殖方式:昆虫的交配、产卵和繁殖过程。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布局合理、内容精炼、风格清晰。板书布局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知识点区和总结区。标题区位于板书顶部,明确标注本节课的主题。知识点区按照教学内容的主线,依次列出昆虫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等关键信息,采用列表或流程图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总结区位于板书底部,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

实验动物学实验设计

实验动物学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方法
完全随机设计
将实验对象完全随机地分配到不同处 理组中,适用于处理因素较少且水平 数相等的情况。
析因设计
同时研究多个处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 影响,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情况。
随机区组设计
将实验对象按照某些非处理因素(如 性别、体重等)分成若干区组,然后 在每个区组内随机分组,适用于存在 重要非处理因素的情况。
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 验的科学,是生物医学研究的基础支 撑学科。
重要性
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 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揭 示生命现象、探索疾病机制、评价药 物疗效等研究的重要工具。
实验动物分类及特点
实验动物分类
根据遗传学控制原理,实验动物可分为近交系、封闭群、杂交一代和突变系等 。
正交设计
利用正交表安排实验,可以在较少的 实验次数下获得全面的信息,适用于 多因素、多水平且需要减少实验次数 的情况。
03
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
动物模型选择依据
相似性原则
选择与人类疾病在病因、 病理生理和症状等方面相 似的动物种属。
可操作性原则
选择易于饲养、繁殖快、 成本低、易于实验操作的 动物。
重复性原则
实验设计基本原则
随机原则
实验对象应随机分组,以消除非 处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 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照原则
实验中应设立对照组,以比较处 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从而 确定处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重复原则
实验应进行多次重复,以获得稳 定、可靠的数据,减少误差和偶 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选择实验结果稳定、可重 复的动物模型。
常见动物模型介绍

第十章 动物实验基本技术和方法

第十章 动物实验基本技术和方法
动物实验基本技术和方法
湖南中医药大学 实验动物中心
第一节 动物实验分组
分组原则:使一切干扰实验的因素分配到 各组时只受纯机遇的抽样误差的影响,而 不受实验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严格按照随 机分组的原则进行。 确立实验总组数和总动物数:动物实验应 设立各种对照组,实验组包括不同处理因 素组和实验需要总动物数。确定实验总组 数后,再确定每组样本数量和实验需要总 动物数。
第七节、实验动物尿液粪便采集
一、压迫排尿排便法 二、代谢笼法:此法较常用于大、小鼠,成熟 小鼠尿量1-3ml/24h,大鼠为55-75ml/24h
B.兔耳缘静脉注射法:一般采用外耳缘静脉。给兔注射前,
先将兔放入固定盒内固定好,拔去注射部位的毛,用 75%的酒精消毒,手指轻弹兔耳,使静脉充盈。左手示 指和中指夹住静脉的近心端,拇指绷紧静脉的远心端, 环指及小指垫在下面,右手持注射器,尽量从静脉的 远心端刺入血管,将药液注入,注射完毕,用棉球压 住针眼,拔去针头,继续压迫数分钟。 C.犬前肢内侧头静脉注射法:抓取和固定好犬。由助 手将犬前肢根部用手握紧,或用胶皮管绑住,使静脉 充盈。实验者左手托住犬前肢,右手持连有7号针头的 注射器刺入内侧皮下的头静脉,进针1cm后回抽见血, 即可注射。
2.皮内注射:一般用于接种或过敏实验。将药液注射 在真皮和表皮之间。皮内注射时需将注射的局部脱 去被毛,消毒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皮肤并使 之绷紧,在两指之间,用注射器连4(1/2)号细针头, 紧贴皮肤表层刺入皮内,然后再向上挑起并再稍刺 入,即可注射药液,此时可见皮肤表面鼓起一白色 小皮丘。
3.肌肉注射:一般选择肌肉丰满而无大血管通过 的臀部或大腿外侧,不溶于水的油剂药物常采 用肌肉注射。 4.腹腔注射:用大、小白鼠做实验时,以左手抓 住动物,使腹部向上,右手将注射针头于左 (或右)下腹部刺入皮下,使针头向前 推 0.5~1.0cm,再以45度角穿过腹肌,固定针 头,缓缓注入药液,为避免伤及内脏,可使动 物处于头低位,使内脏移向上腹。若实验动物 为家兔,进针部位为下腹部的腹白线离开1cm 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温度、给药途径和给药顺序 仪器、设备:仪器种类、型号、灵敏度、精确度、零点漂移、电压稳
定性 操作人员:操作步骤熟练程度
9
(五)客观性原则 动物实验设计中要力戒主观偏性干扰,选择观察指标时,
不用或尽量少用带主观成分的指标。结果判断要客观,更不 能以主观的意愿对结果或数据作任意的改动和取舍。
如中医辨证“气虚”症状为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 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在大小鼠辩证中可用自发活动仪 记录小鼠的自发活动情况、舌苔颜色可用拍照和与标准色卡 对比记录,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② 阳性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是用已知的能达到预期阳性试验结果的处理因素作用 于动物,其余非处理因素应与其它组一致。
阳性对照组有2个作用,一是检验试验体系是否正确,如果阳性对照未出 现阳性结果,就应该检查试验体系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二是以阳性对照作为 参照物,比较和评价实验组的阳性结果是高于还是低于阳性对照。
2
根据研究课题和目标的不同,动物实验设计可以 很庞大、复杂,也可以很小、很简单。 绝大部分研究课题需要研究者进行动物实验设计。 一些测试、检验等的动物实验方法已经被大家公 认成为常规,不需要进行动物实验设计。
4
动物实验设计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处理因素
➢ 处理因素是实验中需进行重点考察的内容,处理因素不同,实验结果 也不同。在整个实验中处理因素应标准化,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评 价。在一次实验中处理因素不宜过多,过多则增加分析的难度。
7
(二)随机性原则 随机性误差尽量减少,而不受实验 者主观因素或其他偏性误差的影响。
随机化的手段可采用编号卡片抽签法,随机数字表或采用 计算器的随机数字键。 (三)重复性原则
重复性原则是指同一处理要设置多个样本数。 重复的主要作用是估计试验误差、降低试验误差和增强 代表性,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保证实验结果能在同一个 体或不同个体中稳定地重复出来。
有的实验还可设自身对照。
➢ 同一个体身上观察实验处理前后某种指标的变化
➢ 同一动物在施加实验因素的一侧与不施加实验因素的另一侧作左右的 对照。
自体对照可有效减少个体差异对试验处理反应的影响。凡可进行自身 对照设计的实验应尽量加以采用。
在药理学和毒理学试验中,实验组还进一步分成多个剂量组,以此观 察不同剂量的量效关系。不同剂量组也可互视为剂量对照组。
11
2.实验条件问题
实验者必须了解进行本实验的所有条件是否均已具备, 如相应的动物设施、动物来源、仪器设备、试剂、人员 、技术熟练程度等,这些实验条件的描述将充分体现在 实验方案中。
③ 实验对照组(模型对照组) 实验对照组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给对照组施加部 分处理因素,但不是被研究的处理因素。例如:为了研究某种药物对某一病种 或证型的治疗作用,常常采用一定的动物模型。对动物模型的处理方法实验治 疗组和实验对照组完全相同,但是治疗组给予药物,而实验对照组不给药物。
6
④ 标准对照组 在以动物为实验对照组时,常设立一个不造模处理的正常 对照组,即标准对照组,在与实验组和治疗组同样的条件和环境中完 全按常规饲养。例如在老年病研究中,除了设立老年对照组外,还需 设立一个青年对照组。青年对照组的动物种类、性别与老年对照组和 治疗组相同,只是月龄小(成年)。在这里,青年对照组相当于标准 对照组,其实验数据对于老年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而言,相当于标 准值或正常值。
第十章 动物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动物实验设计 第二节 动物实验准备与预实验 第三节 动物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动物实验结果分析及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动物实验研究的局限性
1
第一节 动物实验设计
生物医学实验研究可分为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 平、亚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等层次研究,一个课题可以 仅在一个水平层次进行研究,但更多的是多个水平层次 的综合研究。动物实验研究是以整体水平层次为主的研 究。 正确地选题立项: ➢ 目的性 ➢ 科学性 ➢ 创造性 ➢ 可行性
2.受试对象
➢ 在动物实验中,受试对象是实验动物。根据研究课题不同,选择适合 本课题研究的动物的种属、品种品系、年龄、性别(体重)等,确定 分组情况、每组的样本量和受试对象总数。在一般情况下,应优先使 用标准化实验动物以保证动物实验的质量。
3.实验效应
➢ 实验效应是指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后所起的作用,它通过观察指 标来实现。观察指标分为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可 靠性和可比性,在选择指标时应尽可能选择客观指标,或尽可能将主 观指标转化成客观指标,并要求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精确性。
5
二、动物实验设计原则
(一)对照性原则
对照性原则是要求在实验中设立可与实验组比较,用以消除各种无关因素影 响的对照组。
对照应有可比性:同时同地同条件
一个完整实验除了实验组外,还应包括下列对照组,所有动物应根据随机原则 分配到各组内。
① 阴性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包括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需要根据 实验的具体情况设置
10
三、动物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动物实验设计前应考虑的问题
1.动物福利和动物实验伦理问题
在进行动物实验设计前,实验者必须思考:
① 这个实验是否一定要用动物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否可用 其它试验方法来代替?
② 如果实验必须要在动物身上进行,那么应该如何善待动物 ,在实验中减轻动物的痛苦和不安?
实验者必须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证明这个实验必须要 用动物做,而且在实验设计中采取了善待动物和减轻动物 痛苦的具体措施,并承诺本动物实验方法和目的符合人类 的道德伦理标准和国际惯例,在动物试验期间遵守有关的 法规、实验动物伦理福利原则和动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8
(四)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在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除了处理因素不同外,非
处理因素基本保证均衡一致。均衡一致是处理因素具有可比性的基础。 非处理因素: 实验对象:动物品系、体重、年龄、性别、 实验条件:饲料和饲养方式、 实验环境:实验室温度、湿度、气压、季节 实验时间: 药品:药物厂商、批号、纯度、剂型、剂量、注射容量和速度、酸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