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合集下载

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

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

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1目的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保证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的有效运行。

2范围适用于本机构及项目室的所有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的管理。

3职责3.1计量室a.主管该要素;b.检验检测设备的配置;c.检验检测设备管理及建档;d.固定资产的组资;e.负责制定检定/校准、内部校准计划,并负责本机构的实施;f.仪器设备的报废。

3.2检测室、项目室a.提出本室的配置要求;b.本室的采购实施、验收、建档;c.本室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3.3最高管理者:审批购置计划。

4控制要点4.1检验检测设施描述用于检验检测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设施,如能源、照明、通风、设备保护等。

4.2检验检测设备与标准物质的配置a.本机构根据所开展的检验检测项目,依据有效的检验检测方法及标准、规程(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配置所有抽样、测量、检验检测的设备及设施;b.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服务前对其进行校准或核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检验检测的规范、标准的要求,对检验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制定校准计划;C.仪器设备购置具体执行《仪器设备管理程序》;d.本机构所有检验检测设备均由操作人员专人管理。

1.1.13检验检测设备与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1.1.2 3.1本机构制定了《量值溯源管理程序》,该程序规定了用于检验检测并对检验检测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所有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如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校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技术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审核下列设备、量具、标准物质的校准及其校准状态的维护计划和程序,并对资质认定范围内的参数的量值是否达到有效溯源进行确认:a.测量参考标准以及配套的设备;b.用于测量的标准物质(参考标准);c.出具测量数据的量具、量器;d.涉及抽样有效性的设备;β.用于确保检测有效性的环境监测设备;f.保证安全的监控设备。

检验检测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

检验检测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

检验检测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1.目的对全站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建档、使用、维护、标识、修理、报废等项管理。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维修、停用、降级的审批,站长负责仪器设备购置、报废的批准;3.2.各分析室负责本室仪器设备购置申请、使用、日常维护以及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规程的编写;3.3.设备资料管理室负责组织仪器设备的验收、标识管理及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4.程序4.1.购置4.1.1.各分析室如需购置仪器设备,应填《仪器设备申购表》,室主任签署意见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批、报站长批准。

4.1.2.对价值5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除填写《仪器设备申购表》外,分析室还应提交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各供方同类仪器设备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质量保证能力、同类仪器设备的价格比、用户使用情况等。

4.1.3.批准后的采购内容由集团公司采购部门实施,购置合同(或其复印件)由设备资料管理室归档。

4.2.验收4.2.1.仪器设备购入后应经调试、验收合格,计量器具经计量检定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由技术负责人、仪器设备管理员会同相关分析室验收,设备管理员填写验收纪录。

验收内容包括:4.2.2.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整机完整性与外观检查,检查主机、附件与合同及装箱单是否一致,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4.2.3.根据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规程、使用说明书等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进行质量验收。

4.2.4.验收后处理1)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按本程序4.3条款建档。

2)验收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由技术负责人与供方进一步协商处理。

4.3.建档4.3.1.仪器设备管理员根据固定资产编号规则对仪器设备统一编号并登记。

4.3.2.各分析室协助仪器设备管理员做好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的整理收集工作,包括:a)申购表,购置合同及购置调研报告;b)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c)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d)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如果适用);e)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f)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g)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h)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i)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适当时);j)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一、设备管理检测准备阶段:1.明确检测目标:确定检测的范围、内容和重点,包括设备的种类、规模、区域等。

2.制定检测方案:根据设备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包括检测的方法、时机和人员等。

3.组织检测团队:由专业人员组成检测团队,确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并进行充分培训和准备工作。

二、设备管理检测实施阶段:1.设备的基本信息采集:收集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设备的编号、型号、规格、数量、所在地等,为后续的检测工作提供依据。

2.设备的功能性检测:通过对设备的功能进行全面检测,验证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进行记录和评估。

3.设备的安全性检测:对设备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包括电气安全、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等,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4.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通过对设备的质量控制系统进行检测,评估系统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可靠。

5.设备的维护管理检测:对设备的维护管理进行检测,包括维护记录、维护计划和维护措施等,评估维护管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6.设备的环境适应性检测:对设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震动等,以确保设备在各种环境下正常运行。

7.设备的备品备件管理检测:对设备的备品备件管理进行检测,包括备品备件的种类、数量、有效期等,以确保备品备件的完善性和合规性。

三、设备管理检测报告编制阶段:1.整理检测数据:将检测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以便对设备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2.编制检测报告:根据检测数据和评估结果,编制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设备管理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建议和措施等。

3.报告的审核和确认:将编制好的检测报告提交给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和确认,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报告的通知和传达:将检测报告通知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和措施。

四、设备管理改进措施实施阶段:1.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检测报告的结果和建议,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包括改进目标、措施和落实责任等。

检测及试验设备管理程序

检测及试验设备管理程序
环规
3年~4年
25%
4年~5年
15%
5年以上
0%
名称
使用年限
赔偿比例
③ 分厘卡、磁座、高度尺
1月~1年
85%
1年~2年
65%
2年~3年
45%
3年~4年
35%
4年~5年
25%
5年~6年
15%
6年以上
0%
名称
使用年限
赔偿比例
④ 磅秤、电表、水平仪
1月~1年
85%
1年~2年
75%
高丘六和(天津)工业有限公司 Takaoka Lioho (Tianjin) Industries Co., Ltd.
高丘六和(天津)工业有限公司 Takaoka Lioho (Tianjin) Industries Co., Ltd.
5-4-4 量具故障待修贴以标签:
页4

4
5-5 报废与赔偿:
暂停使用 不合格 故障待修
5-5-1 量测设备因损坏、遗失或超出年限不堪使用,经精测室人员依状况判定后,使用单位需开
立《量具使用情况报告表》,呈核使用单位主管后提出报废。若非异常损坏者可免理赔;
5-10 校验室环境温度,由责任单位依需求自行订定,或依三次元校验环境温度《实验室管理规定》。
6、记录
NO
名称
保存单位
保存期限
1
量具管理卡
品管课
5年
2
检验设备管理卡
品管课
5年
高丘六和(天津)工业有限公司 Takaoka Lioho (Tianjin) Industries Co., Ltd.
7、参考资料 《记录控制
页5

计量检测设备的管理及检验程序

计量检测设备的管理及检验程序

计量检测设备的管理及检验程序
1)、计量检测设备管理,包括计量检测设备配备计划、采购、校准、标识、维护保养、封存、启封及报废。

2)、项目经理部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实际需要,编制计量检测设备购置计划,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采购。

3)、新购置的计量检测设备,必须经过首次检定校验,检定校验合格后方能人库、使用。

4)、所有计量检测设备,均应按上级确定的周期送法定单位进行检定校准,并在检定校准之前准备好替代的计量检测设备,以保证现场工作的连续进行。

5)、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检测设备,必须按规定的周期送往本地区技术监督局进行强制检定。

本地区技术监督局不能承担的强检项目,报省、市技术监督局协调落实。

6)、属于非强制检定的计量检测设备,可根据就近、就地、方便生产、方便管理的原则自主送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经批准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定。

7)、属于进行外观检查和比对校验的计量检测设备,按公司主管部门制定的校验规程,由使用单位的专(兼)职计量员进行校验,并保存校验的记录。

公司主管部门和各使用单位必须保存计量检测设备的目录和校准资料。

资料包括计量检测设备的类别、型号、购置日期和厂家、编号、精度以及校准周期台账和计量检测设备抽检记录等。

8)、凡校准合格的计量检测设备粘贴彩色标识,以证明该计量检测设备的状态现处于允许的精度之中,并在该标识上注明下次检定校准的日期。

使用单位必须按计量检测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使用、维护和保养,严禁私自拆修。

精密、大型、贵重检准后方可报废。

报废的计量检测设备由公司主管部门统一提出处理意见,严禁流人生产中使用。

9)、报废的计量检测设备作好记录,公司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及时抽卡、销账。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1.0目的对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测设备(工具)进行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项目检测设备(工具)的计量管理。

3.0职责3.1 生产系统产品部负责检测设备(工具)的周期检定、校准。

3.2 使用人员负责及时交送失校和已过有效期的检测设备(工具)。

4.0工作程序4.1 检测设备的准备4.1.1 根据被测特性所要求的准确度来选择和确定检测设备(工具)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生产系统产品部负责建立《检测设备(工具)清单》,统一编号和标识。

4.1.2 检测设备(工具)的使用人员,依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

4.1.3 当收到新设备时,生产系统产品部需验证设备的包装、合格证及检定证明等文件是否齐全,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保管部门或保管人。

4.2 检测设备(工具)的检定或校准4.2.1 本公司的监视测量设备(工具)分外校和免校两种。

4.2.2 生产系统产品部按照《检测设备(工具)清单》中的描述,为确保测量结果有效,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将需要校正的检测设备送国家计量管理机构认可的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生产系统产品部应保存检定合格证书或检定报告。

(新购检测设备除外)4.2.3 如果某种检测设备本公司或外部机构难以检定或校准,该检测设备的校准也可由原制造厂家进行。

4.2.4 对于开源测试工具或免费使用的测试工具,生产系统产品部应确认测试工具软件的版本号、用途、测试要求等内容是符合要求。

4.3 检测设备的标识4.3.1 检测设备的检定或校准状态应有适当的标识,包括合格、停用、仅供参考、待修复和检定不合格等。

合格标识上应列出:设备编号、有效期限、计量员签名等。

4.3.2 维修中经检定、证实为失准或准备报废等不可用的检测设备须以“停用”识别。

未经重检或获得有关领导同意前,一律不准使用。

4.3.3 凡数据只供参考且无须检定的检测设备必须贴有“仅供参考”标识作为识别,此类检测设备的测量结果只可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正式的测量数据。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1.0目的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满足规定的要求。

2.0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检验、测量和有关试验设备(以下简称计量器具)的控制。

3.0 职责3.1 质管部负责制定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日程表”,并实施管理。

3.2 采购部负责计量器具的采购。

3.3 计量器具的使用部门按规定要求正确使用、保管和维护。

3.4 计量人员负责计量器具的管理,并按《试验室管理制度》要求对所有用于检测的计量器具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校准或送外检定,确保量值统一、准确、可靠。

并负责建立管理台帐和档案,保存检定/校准记录。

3.5 制造部协助质管部检测试验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机械、电气等方面的维护。

4.0 定义4.1 A类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国家强制检定的有关人生安全、贸易结算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如CH4压力表,O2压力表,NH3压力表,兆欧表等。

● 高精度仪器。

如:电光分析天平、标准量块、表面粗糙度仪等。

● 大型测量、试验设备以及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工艺所使用的计量仪器。

如:大型试验机、三坐标测试仪、关系热处理所使用的热电偶(阻)、二次仪表等。

4.2 B类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精度较高的计量器具。

如卡尺、千分尺、百分表、角尺等。

● 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重要工艺使用的计量器具。

如部分液压表、二次仪表等。

● 精度较高的专用检具。

如:塞规、卡规、位置度检具等。

4.3 C类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小,精度等级较低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主要是一些电工类用表。

4.4 D类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监视类)● 精度在1.5级以上的各类仪表(国家强制检定的除外)。

● 各类设备自带的各种压力表、电压、电流表以及流量计等。

5.0 工作程序5.1 计量器具的选用和购置5.1.1 计量器具的购置或自制计划由质管部计量人员对部门需求的申请报告进行审核确认,并编制年度或临时计划交工场长批准后交相关部门采购或自制。

CMA检验检测设备使用管理与维护程序

CMA检验检测设备使用管理与维护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了保证检验检测设备正确、有效的使用和维护,以确保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检验检测工作所用设备的使用、管理与维护。

3职责3.1检验检测设备的安装、使用,由相关检验检测部负责。

3.2检验检测设备日常的维护,主要由公司负责,市场部负责设备的检修、报废和各种资料的归档。

4工作程序4.1 检验检测设备的使用4.1.1相应部门具体负责检验检测设备的安装、调试等软硬件的建立工作,并指定检验检测设备的责任使用人。

在建立工作结束后,责任使用人应提交该检验检测设备的完整文件资料给综合部存档。

4.1.2检验检测设备由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操作使用。

关键设备的操作人员,应经公司负责人授权。

4.1.3使用人员必须自觉爱护检验检测设备,经常保持检验检测设备的整齐、滑润、清洁和安全。

4.1.4使用人员应严格遵守检验检测设备的操作规程,做到用好、管好: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性故障,不允许精机粗用,严禁超负荷、超量程使用。

4.1.5对外来人员不论其水平高低,一律不得操作检验检测设备(计量、检修时除外),否则,发生事故由使用人员和部门领导负责。

4.1.6对使用的检验检测设备,应认真填写《检验检测用仪器设备经历簿》以记录其工作等各种情况。

4.2检验检测设备的管理4.2.1综合部编制《检验检测用仪器设备配置表》、《检验检测用设备表》,内容单位、最近校准/检定日期、校准/检定周期、使用部门等信息。

4.2.2工程检测部门制订检验检测设备的校准/检定计划并实施(参见《检验检测设备的校准/检定与计量溯源程序》)。

4.2.3经校准/检定后的检验检测设备,由设备管理员用明显的标识表明其校准/检定状态。

如采用标签的方式时,合格的用绿色,准用的(功能不完全合格,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此范围由校准/检定部门标定)用黄色,禁用的(不合格或待检)用红色。

标签上应包括必要的信息,如最近校准/检定日期、下次校准/检定日期或校准/检定周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为使产品质量稳定,使仪器设备均有充份的管制并发挥其功用。

定期的校正与维护,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
本公司所属之量测仪器均适用本程序。

3、定义:
校正:
对精度偏差仪器,调整至正确精度。

校验:
功能测试比对,判定符合规格否。

标准器:
俗称主规,所需维持及校正仪器之准备所使用之仪器。

4、责任:
4.1 品保单位:量测仪器之管理
4.2 使用单位:量测仪器之维护与保管
5、作业程序:
检测设备管理流程(如下表)
5.1仪器请购验收
5.1.1各部门欠缺或新技术引进,汰旧换新而有需求得提出经上级同意后,开出
请购单。

5.1.2购入仪器由仪校中心人员确认型式,规格精度、性能外观是否合所需合约
规格,并索取出厂校验报告、操作说明书、校验方式与相关保证合约。

5.1.3入厂验收应作初校,并用计量值作成记录。

5.1.4自制或客户提供之检具,须经检验确认其有允收产品的能力。

5.2登录列管:
5.2.1新购入之仪器应登录编号建文件于「计量器具登记台帐」内。

5.2.2编号原则:TC- XXX
5.2.3工厂中之测量标准之主规(标准器),或本厂无法调整校正之仪器列入外校
计划。

5.2.4本厂合格仪校人员可利用标准器,来校验及确认所使用之量具或量规,列
入内校计划。

5.3追溯体系:
5.3.1量测仪器设备校验,基本上可分自行校验及委外校验二种。

自行校验须由
校验组件追溯至认证合格之二级标准实验室,委外校验则经认证合格之二
级标准实验室追溯至国家标准实验室或一级标准实验室。

5.3.2量测仪器设备追溯体系如下:
国际标准国际度量衡局
一级标准国家标准实验室
二级标准校正实验室
工作级标准使用者实验室
5.4仪校计划与执行:
5.4.1依仪器使用频率,购入年限与维修情形订定校正周期,并视需要适当调整。

5.4.2选用标准器,精度须高于一般基测仪器一级。

5.5分发使用
5.5.1新购仪器经校验中心人员确认,汇总编号,登记于「计量器具登记台帐」
后,分发至原申请单位使用,且须负责保管及维护。

5.5.2使用者于使用前应先确认,是否经过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日期内。

5.5.3使用者应依操作程序使用,避免因其使用不当,或经搬运保管储存不当,
损坏设备或影响其性能与精确度。

5.6定期校正与记录
5.6.1外校
5.6.1.1外校设备依仪校计划周期,事先排定送校日程。

5.6.1.2校验后由本厂仪校中心人员,依教验报告作判定及记录,并贴上校验
标签。

5.6.2内校
5.6.2.1内部从事仪校之人员必须是品质部专职人员,并接受量规仪器校正训
训。

5.6.2.2内校设备依校验规范与仪器操作说明书执行。

5.6.2.3校正环境之温度必需在20℃±5℃之间,湿度控制必需在60±15%以下
之校正室,量规仪器须存放一个小时以上。

5.6.3免校
凡未使用于质量判定之量测仪器及不影响质量机能之生产设备,均无需校
验,应贴上免校标签。

5.6.4记录与卷标
5.6.4.1 仪校记录含履历,维修,校正记录,须保存至此仪器报废后六个月为
止。

5.6.4.2 若内校合格者,贴上内校合格标签。

(1)有效日期:系代表设备于所标示年度月份结束前完成校验,方得继
续使用。

(2)补正值:校验后若有偏差,且无法作校正时,所采取补正之数值或
符号。

5.6.4.3 仪器校正后,量测设备之开关或调整钮须有保护,防止人为误动调
整,而影响其量测精度。

5.6.4.4 量测仪器校验完成,不合格者贴暂停使用标签,并追查不合格或损
坏原因。

5.6.4.5卷标样式:
5.7 仪器维护
5.7.1 由使用单位负责其所使用之设备日常维护与保养。

5.7.2 仪校中心人员负责调整校验工作。

5.7.3 检验量测,试验设备于搬运保存方面,须确实避免碰撞,并注意储存的环
境。

5.8 异常处理
5.8.1 临时校验
5.8.1.1 仪器经搬运或保管放置过久。

5.8.1.2 仪测设备不慎跌落,碰损导致异常时。

5.8.1.3 修理后之仪测设备,须重新校验。

5.8.2 矫正措施
当发现量测设备失效或超出所要求之允收标准时,对该设备过去所量测之部品,追查评估其量测结果的有效性,如无问题,追溯至厂内即可,若可疑产品已出货时,须通知客户协调处理。

5.8.3 报废
厂内外无法校正或校正后亦不符合使用规定之仪器,填写不良品报废单,呈核报废。

6、参考文件:
6.1 教育训练管理程序
6.2 质量记录管制程序
7、附件:
7.1 计量器具登记台帐
7.2 计量量具点检表
7.3 报废申请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