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读《诗经》有感1000字
《诗经》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

《诗经》读后感1000字《诗经》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诗经》读后感1000字1《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
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
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
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
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大体在《国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
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
虽然从《诗经》到汉赋还间隔许多环节,但说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诗经》,也未尝不可。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
阅读《诗经》心得体会

阅读《诗经》心得体会阅读中国文学《诗经》心得体会7篇在工作之余,在空闲之余,大家如果能静下心来读读《诗经》,它绝对能净化你们的很多负面情绪。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阅读中国文学《诗经》心得体会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阅读《诗经》心得体会(精选篇1)当一阵风有着跨越千年维度的力量,吹拂到我身边,当有一句话无比的质朴,却有是在歌颂爱情的伟大,当有一部书带给我感动,哲思和感慨,那么这部书一定是《诗经》无疑了。
詩经作为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多少专家学者苦读诗经,将其中的每字每句都恨不得掰开了揉碎了碾烂了的去细细品味,字斟句酌之下流露出的是他们对于先秦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对于当时百姓生活的不懈研究,而仅作为一个普通的文科学生,我醉心于诗经的原因很简单又很纯粹,那就是因为美。
没有人可以否认诗经很美,可如果说将诗经必须成一位描眉画眼的大家闺秀反倒是不合适了,诗经的美并非是精雕细琢刻意设计而成的美,它是一种粗糙的不羁和炽热的真挚相互交织融合,字句的排列组合与重复好似是不经意,可是就是这样的字句却美的让人心驰神往,就好像一位眉眼极其耐看的姑娘,说对诗经百读不厌真的也不过分了。
以前虽然十分倾心于诗经,可是阅读却是寥寥草草的阅读,更多的是不知从哪里看到一两句说到心坎儿里的诗句,便去找了原诗来读,咂咂嘴品味来品味去就是觉得自己最初看到的两句最有味道,别的诗句只是普通叙事,于是就这样虽然不解其意,但是在作文中时常拿出那两句炫耀,实在是牛嚼牡丹,失了原本该有的味道了。
比如说邶风中击鼓一篇,我只是被那一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惊艳,只以为这是天底下最真实,最郑重的承诺,只羡慕诗句当中的男子与女子可以‘死生契阔’,甚至还肤浅的认为,如果有人对我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这必然会成为他的加分项。
可是我忽略了整个背景下男子对战争痛苦的责任,女子对爱人热切的思念,忽略了两人被迫生离,一个不慎就会死别的无奈与绝望。
诗经读书心得1000字5篇

诗经读书心得1000字5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年间的作品,共305篇。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对我国两三千年以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也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诗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读后感1有一种情感依托于时间的酝酿,是晨露未晞的江堤漫游,是春光姣姣的曲水流觞,是月出皓兮的闲数河星......就像愈磨愈碎的香料才会辛香交融,时间发酵的不仅是文人墨客的雅情志趣,还有平头百姓的生活劳作,达官贵人的赞颂讴歌。
风情逸志雅而颂,赋叙铺陈比起兴。
在诗经里赏花赏月赏秋风,快意恩仇任平生。
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云游四海志八方。
随风而停,以地为席,不知何处是家。
一日,蔓草妖野,少年随着北斗星的指引驰骋原野。
夜色融融,零露漙兮,有一倩影,翩若惊鸿,有一美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便是缘,有些人只一眼便知逃不开也躲不掉。
从此过客般的停留也变为了温柔乡的永驻。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善良勤劳的女子自是男子的好配偶,一旦情思燃起,便是星火燎原。
幸未将深情错付,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娇滴滴的女子以果相送,事之所从,皆予君。
而君子如玉,贴身之佩回赠之,意为交心。
愿永以为好也。
小窗幽阁,从日出淡然到日落雄浑,凭栏远眺,玉阶久伫而温润。
女子看似若有所思,眼神却平静到空洞,唯有握紧那手心的眷恋,才有一丝相思哀怨在眼眸中流转。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思之如狂,哪顾得什么封建伦常。
情之一字,总叫人乱了方寸,失了礼节。
终究,抑制不住内心的悸动,夜幕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男子喜出望外,一袭白衣,两袖清风。
无奈佳人调皮,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看着玉冠少年,尽染凡尘,为爱而羞,不知所措之举。
佳人忍俊不禁,几日无处排解的相思苦闷亦尽得宣泄。
回首初遇,一见君子误终生,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戏谑中却见情深,这便是情中的你情我愿,爱中的宠溺包容。
诗经心得与体会(优秀10篇)

诗经心得与体会(优秀10篇)诗经心得与体会篇1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
它展现了当时的风情风貌,集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国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
而在此次寒假,我慕名阅读了《诗经》。
终于懂得了孔子为何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中含有无尽言语智慧。
“赋”,“比”,“兴”使得《诗经》中的内容生动,有趣,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场景活泼有趣。
以下便是我此次的读后感想。
提起《诗经》,不得不说的便是它的三部分:“风”,“雅”、“颂”。
这都是书中的精华。
“风”取自于民间,是描述古代各国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劳动生活,反映了人们的丰富内心。
“风”描绘了纯洁美好的少年少女对爱情的憧憬。
如熟能知晓的《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展现了少年间大胆的追慕;“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则是使一位苦思冥想如何追求淑女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又有《静女》一诗,而其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则是展现了等心爱之人不止的少年的焦灼心理,“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是反忖了少年面对心爱之人的出现的开心,更是喜悦于喜爱之人所赠的一株小草。
这虽然是一个物质并不丰富的时代,但是仅仅一株小草、一枚小花,都可以藉慰一对碍于交通不便而少于相见的爱侣。
这不禁令人感叹古人对爱情的纯粹和尽心尽力,令人向往如此单纯的感情。
然而他们中间也有对爱情的愤怒和失望,反映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痛恨。
其中《谷风》中“不我能蓄,反以我为仇”是多大的痛苦啊,女主人公尽心尽力地服侍,尽力地帮助他人,然而却遭到夫君的仇视。
以及《氓》中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则是遭到遗弃的女子怨其夫君的见异思迁,虐待自己,违背誓言,最后从痛苦中醒悟出来,与丈夫断绝关系。
这里亦有对剥削制度的愤懑及反抗。
其中《硕鼠》尤为经典,引人注目,“三岁贯女,莫我肯劳”描写了自己多年辛劳侍奉统治阶层,而最后却不能从中得到任何慰劳,“适将去女,适彼乐土”字表明自己对乐土的向往,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愈发的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如同硕鼠剥削劳动者的成果、坐享其成、收刮民脂的憎恨。
诗经读书心得1000字

诗经读书心得1000字1、诗经读书心得1000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诗经的美妙神秘的意境。
这首诗歌曲调优美,朗诵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
他运用了反复的表达效果,突出了主人公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精神。
诗中描绘的“伊人”也给予了我一种高深莫测,琢磨不透,高贵优雅的气息。
通过诗经中的这两首诗歌比较,我发现了诗经的特点——以抒情诗为主,表现出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涵义深刻的人生哲理。
由此,使我感觉诗经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所体现的巨大艺术魅力。
读了诗经之后,我仿佛体会到了诸葛亮的心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样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在诗经中处处都有所体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那一句句流芳百世的名句,在我的脑海中回荡。
他们仿佛一盏盏黑暗中的明灯,在我彷徨无助时,点亮了我心中的黑暗,照亮了我前方的路途。
《诗经》,大多是情诗。
一直觉得诗是相当沉闷的,拘泥于形式,可却没想到诗也是可以那么美的。
用那些简单的、短小的句子,勾出一幅幅明媚的画,也有活力,甚至也潇洒也浪荡也有那些不羁的情爱。
其实真的很难说自己喜欢诗经,因为即使有解释,有辞典,还是很难读懂《诗经》当中的每一个篇章。
明白《蒹葭》那种经典桥段那是自然,可是其他,真的却是无能为力。
读《诗经》的时候,真的是花费了不少功夫。
去了解一篇篇诗文背后的故事,开始了解中华文化,了解民族风俗,同时也被那些在现在看来属于天方夜谭的痴情男女。
《诗经》终究还是美丽的,可是却被误解。
后人对于它的解释,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偏差的。
甚至因为重男轻女而隐瞒或篡改的名字,也许是出于好意,可是这样的《诗经》,却是变得拘泥。
可是它却还是依旧美丽,无论是身处那些条条框框之中还是于我们闲来无事的翻阅。
诗经的读书心得体会(五篇)

诗经的读书心得体会(五篇)第一篇:诗经的读书心得体会《诗经》中所描绘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是纯真的,的确,在那个时代,一个没有被金钱和地位所污染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朴实,最真诚的。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诗经的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诗经心得体会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 首诗,按内容可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 风”和“雅”更贴近普通百姓,其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是《蒹葭》,全称《国风。
秦风。
蒹葭》。
全诗共有三段,皆以起兴开头。
全诗描绘了一位年轻人为了追求河那边的“伊人”而不顾道路险阻的情景。
首句“蒹葭苍茫,白露为霜”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无须过多的修饰,就能让人遐想万千。
次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适时地点出了年轻人已被“伊人”所吸引,同时暗示路途遥远。
第三句“溯洄从之,道路且长”表明了追求过程的艰辛。
第四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写出了年轻人认为“伊人”渴望不可及的心理。
追寻“伊人”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但年轻人却始终执著地前进着,一种被称为爱的感情鞭策他努力,给予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因为心里有你,再大的风雨也不畏惧,因为心里有你,苦一点也愿意,爱情的力量总是不可估量,它能够让你倾尽全力,即使失败也不后悔。
如果仅仅是为了赞美爱情,那么此文不写也罢,但那“伊人”不也可以被喻为梦想,目标吗?这是望深层次想,抛开表面的爱情来看,又有哪一点不吻合呢? 梦想总是在彼岸,总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你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功,但你渴望走上那条追梦之路,即使路上满是荆棘,即使伴随你的常常是狂风暴雨,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心中的信念一直都在,前进的动力依然十足,有这些就足够了,它不会让你中途退出或是倒在路上一蹶不振,拥有它们,你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对吗?这是《蒹葭》给予我的启示,而《蒹葭》又仅仅是《诗经》中的一首,如果我们能细细研究每一首诗的内涵,取其精华,虽然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诗经读书心得1000字(精选5篇)

诗经读书心得1000字(精选5篇)诗经读书心得1000字篇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
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
”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
”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
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阅读了《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
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
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
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
诗经读书心得1000字5篇

诗经读书心得1000字5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年间的作品,共305篇。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对我国两三千年以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也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诗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读后感1有一种情感依托于时间的酝酿,是晨露未晞的江堤漫游,是春光姣姣的曲水流觞,是月出皓兮的闲数河星......就像愈磨愈碎的香料才会辛香交融,时间发酵的不仅是文人墨客的雅情志趣,还有平头百姓的生活劳作,达官贵人的赞颂讴歌。
风情逸志雅而颂,赋叙铺陈比起兴。
在诗经里赏花赏月赏秋风,快意恩仇任平生。
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云游四海志八方。
随风而停,以地为席,不知何处是家。
一日,蔓草妖野,少年随着北斗星的指引驰骋原野。
夜色融融,零露漙兮,有一倩影,翩若惊鸿,有一美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便是缘,有些人只一眼便知逃不开也躲不掉。
从此过客般的停留也变为了温柔乡的永驻。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善良勤劳的女子自是男子的好配偶,一旦情思燃起,便是星火燎原。
幸未将深情错付,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娇滴滴的女子以果相送,事之所从,皆予君。
而君子如玉,贴身之佩回赠之,意为交心。
愿永以为好也。
小窗幽阁,从日出淡然到日落雄浑,凭栏远眺,玉阶久伫而温润。
女子看似若有所思,眼神却平静到空洞,唯有握紧那手心的眷恋,才有一丝相思哀怨在眼眸中流转。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思之如狂,哪顾得什么封建伦常。
情之一字,总叫人乱了方寸,失了礼节。
终究,抑制不住内心的悸动,夜幕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男子喜出望外,一袭白衣,两袖清风。
无奈佳人调皮,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看着玉冠少年,尽染凡尘,为爱而羞,不知所措之举。
佳人忍俊不禁,几日无处排解的相思苦闷亦尽得宣泄。
回首初遇,一见君子误终生,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戏谑中却见情深,这便是情中的你情我愿,爱中的宠溺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
读《诗经》有感1000字
【*导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样的热情,我们还有吗?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诗经读后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诗经读后感“于嗟如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每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对阶级社会婚姻生活的经典
概括!看到这样的无奈使我陷入了沉思。
于是我的思想不自觉地在历史长河里流淌,采摘那一个个不同遭遇的生活片段:看着无边的桑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场面。
我看到《氓》里面的女主人公是多么辛勤的妇女,但她这样付出的结局却是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于是为这位可怜而又坚强的女人感动着。
她在面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却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
她的心也许看透了阶级社会丑恶的面孔,也许她的心理面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白娘子为了报答许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本来那么完美的婚姻却让法海来了搅和。
白娘子爱许仙如此的深,于是有了水漫金山的传说,于是有了白娘子被关在雷峰塔的传言。
看着平静的西湖水,一切都已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是可歌可泣的反抗压迫的传说。
这个传说在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妇女反对阶级压迫的精神,她们在向历史宣誓:女之耽兮,犹可脱也!
也许是为了爱,也许是憎恶封建礼教的毒害,《诗经》超越了时代的界限,它所描述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似乎都在后代不断地发生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到的是刘兰芝婀娜的身影,她努力地做好她的本分工作,换回的结果却是那深潭的一道道圆晕。
她的命是苦的,但她以死的方式在向世人警告:她也有爱,也有恨,也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难道不是吗?她死后化为鸳鸯都在不日不夜地鸣叫着,那不是在控诉着对阶级社会的不满嘛,那不是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嘛!
历史中的妇女们似乎都在重复《氓》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
我心中的琴弦断了一根,但是不得不佩服中华民族妇女们不畏压迫、不畏朱颜瘦的精神。
我时常在想,即使她们的爱情化作冰冷的白雪结晶破碎,也会对生活充满着热烈的爱与追求。
因此有了秋瑾的《提芝龛记》: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峨眉。
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英雄。
这是秋瑾反对封建余毒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妇女们反对阶级压迫的漫长历史过程。
《诗经》让我想起了很多不幸的女人,它的出现似乎暗示妇女的不幸在不断地延续着,但很幸运的是现代的女权运动在不断的发展着,我想这是《氓》的作者的心愿吧,这是妇女们的愿望吧,但我更相信这是坚强的妇女们用泪、用血、乃至生命换来的!
【篇二】诗经读后感初读<诗经>的时候,只是感觉每句必有一字不识,但是偏偏是这种磕磕绊绊的陌生感觉更让人感觉美好,仿佛凭空多了一股犹抱琵琶半遮面半遮面的感觉。
就比如这一句“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这个“僚”字,就是抵死不会认识的。
但是偏偏能懂得它的意思,“僚”么,不就是“撩”么。
美人月下倩影,拨撩小伙子的眼,也扭扭捏捏拨撩着自己的心。
诗经读后感1500字。
不管当年的古代人为何而写,写为何意,反正几千年后的我是这么理解的,也自觉得理解对了,月出而皎,美人身材窈窕,多么美好多么诚实的意向啊。
还有脍炙人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不是看诗经下面的注释,谁知道雎鸠是个什么,君子好逑的“逑”又是什么意思。
但是偏偏是这么一句,就那么直接击中你的心里,让你猛的一下想起自己的淑女或是君子,让你就想不顾一切的去
“求一求”自己的意中人。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一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没什么特殊的地方,没什么雕砌的辞藻,但是就是强烈又直接的说出了每个人从小,从第一次恋爱就想说但是没能说出来的话。
两周战国时候的人们就这么凶猛直接,能准确又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在诗里歌里,而且让几千年后的看到的人感同身受。
()就好像是一股风来,从千年前吹来,到读诗看经的人身边为止。
大概看过外文诗歌的人都知道,凡是此类的诗歌,即使是每句都有一词不认识,读来也远胜于译文。
总是感觉有那么一股内在的韵律和情感在句子里,有个把词不认识,也绝不会影响这种感觉。
之前我不了解这是怎么回事,直到某个下午,奉老师的命令拿起诗经又一遍细看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原来这种偶有字不识,读来却甘之如饴的感觉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啊。
诗经就是这样,几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话下来,精简又精简,流传着,丢失着,散佚着,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
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感觉,共同的躁动,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前年的历史中散失掉了,留下来的,都是人们心里最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感动的语句,这种感觉中外大抵也是一样,要不外文的诗歌也不会流传到中国来。
越早远的诗歌,技巧便越少,流传下来经受的考验就越多,能流传下来的那些,带着的共鸣力量也越多,也大概便是诗经中的语段,看起来总是不如唐诗宋词精致,却仍然有简简单单的感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