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能
潮汐能的海洋环境保护

潮汐能的海洋环境保护潮汐能,是指利用潮汐水位变化所蕴含的动能来产生电力的一种清洁能源。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潮汐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
而海洋环境保护则成为实施潮汐能开发的重要前提。
本文将探讨潮汐能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作用,并介绍几种常见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一、潮汐能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作用1. 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潮汐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它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会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潮汐能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2.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潮汐能的开发通常需要建设潮汐发电站,但相对于传统的水电站、火电站等,潮汐发电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
它不需要大规模的水库蓄水,也不会破坏河流生态环境。
同时,潮汐发电站的建设可以提供鱼礁等人工生境,为海洋生物提供繁衍和栖息的场所。
3. 促进海洋科学研究:潮汐能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系统等进行深入调研和研究。
这将促进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增加对海洋环境的认识,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海洋环境保护措施1. 建立潮汐能发电站环境评估机制:在建设潮汐发电站之前,应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只有符合环保要求并经过评估合格的潮汐发电项目才能进行开发。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潮汐发电站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
2.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为了全面了解海洋环境变化情况,需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
通过密集监测水质、沉积物、生物多样性等指标,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宣传教育和科普普及:加大对潮汐能开发利用的宣传教育和科普普及力度,提高公众对潮汐能和海洋环境保护的认知度。
通过开展科普活动、举办研讨会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潮汐能的特点和优点,并强调潮汐能开发必须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潮汐能的作用(一)

潮汐能的作用(一)潮汐能的作用1. 什么是潮汐能?潮汐能是指利用海洋潮汐变化所产生的能量。
潮汐是由地球引力和惯性力共同作用于海洋上造成的,而潮汐能则是将潮汐转化为可用能源的过程。
2. 潮汐能的环保性•潮汐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其发电过程不会排放有害气体或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友好。
•与化石燃料相比,潮汐能的发电过程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对抗气候变化有积极意义。
3. 潮汐能的稳定性•海洋潮汐的周期相对稳定,每天产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因此潮汐能发电可以实现连续供电。
•与风能和太阳能相比,潮汐能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
4. 潮汐能的应用领域•发电:潮汐能可用于产生电力,供应城市、工厂等地的电力需求。
•海水淡化:利用潮汐能对海水进行淡化,提供淡水资源。
•海洋工程:潮汐能可用于推动海洋工程,如驱动海洋港湾门、海洋涡轮等。
5. 潮汐能的挑战与前景•潮汐能发电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克服设备成本高、海上安装复杂、对海洋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等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潮汐能有望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6. 结论潮汐能作为一种清洁、稳定的能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不断突破技术难题,推动潮汐能的发展与利用,有望为我们创造更可持续的能源未来。
7. 潮汐能的经济效益•潮汐能发电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进口成本,提升能源安全性。
•潮汐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通过对其利用可以降低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减少能源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潮汐能发电设备的制造、建设和维护过程所产生的就业岗位也能为经济带来良好的就业机会。
8. 潮汐能的环境效益•潮汐能发电过程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对减少空气和水污染有积极意义。
•潮汐能发电不依赖化石燃料,可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需求,保护自然环境。
•充分利用潮汐能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减缓对环境的破坏。
9. 潮汐能的科技进步•随着科技进步,潮汐能发电技术不断提升,设备效率和性能逐步改善,有望解决之前面临的技术难题。
潮汐能发电的优势与挑战

潮汐能发电的优势与挑战潮汐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备受关注。
它利用潮汐的周期性变化来产生能源,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讨论潮汐能发电的优势和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潮汐能发电的优势1. 可再生性: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不消耗化石燃料。
通过合理利用潮汐的周期性变化,可以持续地产生电力,减少对有限化石能源的依赖。
2. 稳定性: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相比,潮汐能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潮汐的周期性变化可预测,能源的供应相对稳定,不会受到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3. 高能量密度:潮汐能源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即每个单位面积或体积内包含的能量较大。
这意味着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可以获得较多的潮汐能。
4. 环境友好:潮汐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对环境污染较小。
与传统燃煤发电相比,潮汐能发电对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小。
二、潮汐能发电的挑战1. 建设成本高:潮汐能发电需要建设专用的潮汐发电装置,这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高成本投入。
此外,由于水下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存在较大技术难度,也增加了潮汐能发电的成本。
2. 地理限制:潮汐能发电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理条件,如潮汐差异较大的海岸线,以确保潮汐能源的利用效果。
然而,这限制了潮汐能发电的可行性和潜在的开发区域。
3. 生态影响:潮汐能发电装置的建设和运营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包括鱼类栖息地的破坏、鱼类迁徙受阻等。
因此,在规划和建设潮汐能发电项目时,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环境影响评估。
4. 储能问题:潮汐能发电受限于潮汐的周期性,其电能产生存在一定的间歇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开发相应的储能技术,以便在能量需求高峰时段能够持续供应电能。
三、未来发展前景尽管潮汐能发电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具备的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使其在能源转型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潮汐能发电正逐渐成为可行且可持续的能源选择。
为了进一步推动潮汐能发电的发展,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和投资,提供相关政策和经济激励。
潮汐能是什么

潮汐能是什么潮汐能是指海面涨落过程中所获得的能量。
潮汐能包括潮流和潮汐两种不同运动方式所蕴舍的能量,潮水在涨落中蕴藏着巨大能量.这种能量是无污染、可再生的能量。
潮汐能来源于地球—月亮—太阳系统的热能和引力。
潮汐能的特点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潮流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较强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②功率密度大,能量稳定,易于电网的发、配电管理,是一种优秀的可再生能源;③潮流能的利用形式通常是开放式的,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潮汐能发电现代潮汐能的利用,主要是潮汐能发电。
潮汐能发电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潮汐的幅度要足够大;二是海岸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
潮汐能发电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于大量蓄积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力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
潮汐能发电与普通水力发电原理类似,差别在于海水与河水不同,蓄积的海水落差不大,但流量较大,并且呈间歇性,从而潮汐能发电的水轮机的结构要适合低水头、大流量的特点。
潮汐能发电的优点: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资源,蕴藏量大,运行成本低;潮汐能发电对于环境影响小,发电不排放废气废渣废水,属于洁净能源;潮汐发电的水库都是利用河口或海湾建成的,不占用耕地,也不像河川水电站或火电站那样要淹没或占用大面积土地;潮汐能发电不受洪水、枯水期等水文因素影响;潮汐电站的堤坝较低,容易建造,投资也较少。
潮汐能发电优点很多,但也有其薄弱之处,如机电设备常与海水、盐雾及海生物接触,有防腐,防污等特殊要求;随着潮汐的涨、落,能量亦有起、伏变化,影响发电、供电质量。
同时潮汐电站也存在一些环境影响问题:潮汐电站不但会改变潮差和潮流,还会改变海水温度和水质;拦潮坝会对地下水和排水等带来不利影响,并会加剧海岸侵蚀;潮汐电站还会影响鸟类生长环境及种群的生存,另外由于水轮机的运转可能会导致鱼类死亡,并会妨碍溯河产卵的鱼种的溯游,因此潮汐电站也对鱼类有着潜在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将不断地解决。
潮汐能

二、中国潮汐能资源的地理分布十分不均匀。沿海潮差以东海为最大,黄海次之,渤海南部和南海最小。河 口潮汐能资源以钱塘江口为最丰富,其次为长江口,以下依次为珠江、晋江、闽江和瓯江等河口。以地区而言, 主要集中在华东沿海,其中以福建、浙江、上海长江北支为最多,占中国可开发潮汐能的88%。
三、地形地质方面,中国沿海主要为平原型和港湾型两类,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大部分归平原海岸, 海岸线平直,地形平坦,并由沙或淤泥组成,潮差较小,且缺乏较优越的港湾坝址;杭州湾以南,港湾海岸较多, 地势险峻,岸线岬湾曲折,坡陡水深,海湾、海岸潮差较大,且有较优越的发电坝址。但浙、闽两省沿岸为淤泥 质港湾,虽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但开发存在较大的困难,需着重研究解决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
1968年,前苏联在其北方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基斯拉雅湾建成了一座800千瓦的试验潮汐电站。1980年,加拿 大在芬地湾兴建了一座2万千瓦的中间试验潮汐电站。试验电站、中试电站,那是为了兴建更大的实用电站做论证 和准备用的。世界上适于建设潮汐电站的20几处地方,都在研究、设计建设潮汐电站。其中包括:美国阿拉斯加 州的库克湾、加拿大芬地湾、英国塞文河口、阿根廷圣约瑟湾、澳大利亚达尔文范迪门湾、印度坎贝河口、俄罗 斯远东鄂霍茨克海品仁湾、韩国仁川湾等地。随着技术进步,潮汐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进入21世纪,将不断会 有大型现代潮汐电站建成使用。
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
潮汐能是一种不消耗燃料、没有污染、不受洪水或枯水影响、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在海洋各种能源中,潮 汐能的开发利用最为现实、最为简便。中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利用潮汐能,在这一方面是世界上起步较 早的国家。1956年建成的福建省浚边潮汐水轮泵站就是以潮汐作为动力来排水灌田的。到了1958年,潮汐电站便 在全国遍地开花。据1958年10月份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潮力发电会议”统计,已建成的潮汐电站就有41座,在建 的还有88座。装机容量有大到144千瓦的,也有小到仅为5千瓦的。主要都用于照明和带动小型农用设施。如1959 年建成的浙江温岭县沙山潮汐动力站,1961年进一步建为电站,装机容量仅40千瓦,每年可发电10万千瓦·时, 原建和改建总投资仅4万元(人民币,下同)。据1986年统计,其发电累计收入已超过投资的10多倍。中国尚在 运行的潮汐电站还有近10座,其中浙江乐清湾的江厦潮汐电站,造价与600千瓦以下的小水电站相当,第一台机 组于1980年开始发电,1985年底全面建成,年发电量可达1070万千瓦·时,每千瓦·时电价只要0.067元。每年 自身经济效益,包括发电67万元,水产养殖74万元和农垦收入190万元,共计可达330万元。社会效益,以每千 瓦·时电可创社会产值5元计,可达5000万元。这是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潮汐电站,仅次于法国朗斯潮汐电站 和加拿大安纳波利斯潮汐电站,居世界第三位。
潮汐能的利用与发电原理

潮汐能的利用与发电原理潮汐能的利用与发电原理潮汐能是指利用潮汐的涨落幅度和水流差异来发电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相比其他能源,潮汐能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潮汐能的利用与发电原理。
潮汐能的利用主要基于潮汐的规律。
地球上的潮汐是由于地球自转和月球引力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每天会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相对较快,而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较长,所以导致潮汐的周期是24小时50分钟左右。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周期性变化的潮汐来发电。
潮汐发电技术主要有两种:潮汐池和潮汐动力发电机。
潮汐池是在海岸线上建造的一个低窄的地形,主要包括两个关键元素:潮汐入口和潮汐出口。
当潮水进入潮汐池时,入口阀门会封闭,留住潮水。
当潮水涨至一定高度时,出口阀门会打开,潮水经过水轮机转动,并驱动发电机发电。
潮汐出口根据潮水高度的变化,可以实现潮水进出的循环利用。
另一种潮汐发电技术是潮汐动力发电机。
潮汐动力发电机主要是利用潮汐水流的动力来带动涡轮机旋转,并产生电能。
这种技术通常需要将涡轮机安装在水平或垂直的轴流涡轮机上,以便更好地捕捉潮汐水流的能量。
涡轮机通过转动发电机产生电能,然后通过输电线路输送到用户。
潮汐能的利用具有多个优点。
首先,潮汐是可预测且稳定的可再生能源。
潮汐的涨落周期长,规律性强,可以提前计算出潮汐发电的具体时间和量。
其次,潮汐资源丰富。
地球上大部分海岸线都潜藏着潮汐能,这为潮汐发电提供了广阔的开发空间。
此外,潮汐能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与传统燃煤发电相比,潮汐发电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也较小。
然而,潮汐能的利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建设潮汐发电设施的成本较高。
大规模的潮汐发电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的购买、建设和维护,这对于一些财力相对薄弱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挑战。
其次,潮汐能的开发与传输也面临一定的技术难题。
潮汐发电通常需要将能源输送到离海岸较远的地方,这需要建设相应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而这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
潮汐能原理

潮汐能原理
【潮汐能原理】
潮汐能是利用海洋的潮汐能为人类提供可再生能源的一种绿色
能源技术。
潮汐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时,古希腊工程师阿里斯泰兰德就提出使用潮汐水驱动机械设备的想法,但由于当时技术滞后,只有在公元18世纪时才有了实际的应用。
潮汐能的发电原理是利用海浪与潮汐的差压,来推动发电机从而产生电能。
它的原理是,海潮的波动会使海水的位置变化,使水位下降会形成较高压力,而水位上升会形成较低压力。
当两个水压的差值足够大时,就可以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将这一差压转换成机械能,从而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潮汐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具有很多优点,其中包括:利用成本低廉、可再生可控、安全性高、污染小、噪音低和使用寿命长等。
在潮汐能发电系统中,可以利用到全球海岸、珊瑚礁的缓流的潮汐能,可以节省了火力发电系统的能源消耗,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目前,潮汐能已经在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潮汐能发电也有其局限性,其中包括:投资成本高,技术发展落后,以及由于潮汐能依赖于海洋、潮汐的变化,其发电量和发电效率受到影响。
此外,由于潮汐体系相对复杂,运营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总之,潮汐能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它可以有效利用海洋的能量为人类提供电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绿色的能源。
潮汐能发电的优势为什么它是必备的能源选择

潮汐能发电的优势为什么它是必备的能源选择潮汐能发电的优势:为什么它是必备的能源选择潮汐能发电是一种利用潮汐动能转换为电能的新型可再生能源。
与传统能源相比,潮汐能发电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
本文将从环保、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探讨潮汐能发电的优势,以及为什么它被认为是必备的能源选择。
一、环保优势潮汐能发电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环保优势。
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潮汐能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会加剧全球暖化问题,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2. 不会产生污染物:潮汐能发电不需要燃烧燃料,不会产生硫化氢、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能够有效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友好:相比其他能源形式,潮汐能发电对海洋和水生生物的冲击较小。
在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措施减少对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损害。
二、可持续性优势潮汐能发电具有显著的可持续性优势,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说明。
1. 潮汐周期稳定:相比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潮汐能的周期非常稳定,每天都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能够为发电提供可靠的能源来源。
2. 高效能转换:潮汐能发电的转换效率较高,远远超过传统的水力发电。
利用潮汐发电可最大限度地转换潮水的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长期稳定供应:地球上70%的表面是海洋,潮汐能是一种广泛分布且巨大储量的能源资源。
因此,潮汐能具有长期稳定的供应潜力,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经济效益优势潮汐能发电还具有许多经济效益,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1. 长寿命和低维护成本:潮汐发电装置的寿命较长,能够提供持续的电力输出。
且由于潮水是自然驱动力,装置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2. 就业机会增加:潮汐能发电的建设和维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将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3. 独立自给:沿海地区可以直接利用潮汐能发电,不需要依赖传输线路,提高能源供应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介
因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潮汐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称为潮汐能。
现代潮汐能的利用,主要是潮汐能发电。
潮汐能发电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于大量蓄积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力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
潮汐能发电与普通水力发电原理类似,差别在于海水与河水不同,蓄积的海水落差不大,但流量较大,并且呈间歇性,从而潮汐能发电的水轮机的结构要适合低水头、大流量的特点。
利用潮汐能发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潮汐的幅度必须大,至少要有几米;第二海岸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
由于潮水的流动与河水的流动不同,它是不断变换方向的,因此就使得潮汐能发电出现了不同的型式。
2.发展简史
由于常规电站廉价电费的竞争,建成投产的商业用潮汐电站不多。
然而,由于潮汐能蕴藏量的巨大和潮汐发电的许多优点,人们还是非常重视对潮汐发电的研究和试验。
据海洋学家计算,世界上潮汐能发电的资源量在10亿千瓦以上,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究潮汐发电。
1913年,德国在北海海岸建立了第一座潮汐发电站.
1957年,我国在山东建成了第一座潮汐发电站.
1968年,前苏联在基斯拉雅湾建成了一座800千瓦的试验潮汐电站。
1976年,法国建成第一座具有商业实用价值的潮汐电站。
1980年,加拿大在芬地湾兴建了一座2万干瓦的中间试验潮汐电站。
…
随着技术进步,潮汐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不断会有大型现代潮汐电站建成使用。
3.发电原理
潮汐发电与水力发电的原理相似,它是利用潮水涨落产生的水位差所具有势能来发电的,也就是把海水涨落潮等能量变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
具体地说,潮汐发电就是在海湾或有潮汐的河口建一拦水坝地,将海湾或海口与海洋隔开构成水库,再在坝内或坝房安装水轮发电机组,然后利用潮汐涨落时海水的升降,使海水通过转机转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股从能量的角度来看。
就是将海水的是能和动能,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4.发电形式
1.单库单向电站即只用一个水库,仅在涨潮(或落潮)时发电,我国浙江省温岭市沙山潮汐电站就是这种类型。
2.单库双向电站用一个水库,但是涨潮与落潮时均可发电,只是在平潮时不能发电,广东省东莞市的镇口潮汐电站及浙江省温岭市江厦潮汐电站,就是这种型式。
3.双库双向电站它是用两个相邻的水库,使一个水库在涨潮时进水,另一个水库在落潮时放水,这样前一个水库的水位总比后一个水库的水位高,故前者称为上水库,后者称为下水库。
水轮发电机组放在两水库之间的隔坝内,两水库始终保持着水位差,故可以全天发电。
5.优缺点
优点:
(1)能源可靠可以经久不息地利用不像常规水力发电那样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
(2)虽然有周期性间歇但有准确规律可用电子计算机预报并有计划纳入电网运行
(3)一般离用电中心近不必远距离送电
(4)潮汐电站兴建后的最高库水位总是低于建站前最高潮水位.因此潮汐电站库区不但不淹没土地,还可以促进围垦发展水产养殖
(5)潮汐电站的主要部分建在水下,不但不污染环境还美化环境提高旅游效益如法国朗思潮汐电站建成后高水位比天然潮位降低了0.5~1.0m。
使得原波涛汹涌的朗斯河三角湾变成了平静的湖泊成了人们旅游休闲场所。
此外,通过700m长的坝顶公路连接城市使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了30km,每年从坝上通过的汽车达50万辆。
缺点;
(1)单库潮汐电站发电有间歇性这种间歇周期变化又和日夜周期不一致
(2)机电设备常海水盐雾及海生物接触在防腐和防污等方面有特殊要求
(3)单位千瓦的造价较常规水电高
(4)潮汐电站可能会导致泥沙淤积问题从而影响水库寿命
6.资源特点
就我国来说,潮汐能的资源特点为:
一)蕴藏量十分可观。
二)中国潮汐能资源的地理分布十分不均匀。
沿海潮差以东海为最大,黄海次之,渤海南部和南海最小。
河口潮汐能资源以钱塘江口为最丰富,其次为长江口,以下依次为珠江、晋江、闽江和瓯江等河口。
以地区而言,主要集中在华东沿海,其中以福建、浙江、上海长江北支为最多,占中国可开发潮汐能的88%。
三)地形地质方面,中国沿海主要为平原型和港湾型两类,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大部分归平原海岸,海岸线平直,地形平坦,并由沙或淤泥组成,潮差较小,且缺乏较优越的港湾坝址;杭州湾以南,港湾海岸较多,地势险峻,岸线岬湾曲折,坡陡水深,海湾、海岸潮差较大,且有较优越的发电坝址。
但渐、闽两省沿岸为淤泥质港湾,虽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但开发存在较大的困难,需着重研究解决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
7.开发利用
潮汐能是一种不消耗燃料、没有污染、不受洪水或枯水影响、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在海洋各种能源中,潮汐能的开发利用最为现实、最为简便。
中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利用潮汐能,在这一方面是世界上起步较早的国家。
1956年建成的福建省浚边潮汐水
轮泵站就是以潮汐作为动力来扬水灌田的。
到了1958年,潮汐电站便在全国遍地开花。
据1958年10月份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潮力发电会议”统计,已建成的潮汐电站就有41座,在建的还有88座。
装机容量有大到144千瓦的,也有小到仅为5千瓦的。
主要都用于照明和带动小型农用设施。
如1959年建成的浙江温岭县沙山潮汐动力站,1961年进一步建为电站,装机容量仅40千瓦,每年可发电10万千瓦·时,原建和改建总投资仅4万元(人民币,下同)。
据1986年统计,其发电累计收入已超过投资的10多倍。
中国尚在运行的潮汐电站还有近10座,其中浙江乐清湾的江厦潮汐电站,造价与600千瓦以下的小水电站相当,第一台机组于1980年开始发电,1985年底全面建成,年发电量可达1070万千瓦·时,每千瓦·时电价只要0.067元。
每年自身经济效益,包括发电67万元,水产养殖74万元和农垦收入190万元,共计可达330万元。
社会效益,以每千瓦·时电可创社会产值5元计,可达5000万元。
这是中国,也是亚洲最大的潮汐电站,仅次于法国朗斯潮汐电站和加拿大安纳波利斯潮汐电站,居世界第三位。
8.技术问题
潮汐发电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有:工程投资较大,机组造价较高;水头低,机组耗钢多;发电不连续;在工程技术上有泥沙淤积问题,机组金属结构和海工建筑物易被海水及海生物腐蚀及污黏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主要解决措施:解决措施:
1.降低潮汐能发电站造价:利用更先进的制造技术、材料技术和控制技术以及流体动力技术设计,目前有一种预制浮运钢筋混凝土沉箱的结构的方法,可以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前苏联的基斯拉雅潮汐能发电站采用了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2.防治泥沙淤积:根据当地泥沙的含量、类型、运动方向、沉降速度等,研究泥沙的运动规律,找出防治泥沙淤积的有效措施。
3.水工结构物的防腐蚀和防海洋生物附着:对金属结构物防腐蚀问题,有的电站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有效解决电力的补偿问题:(1)采用双水库;(2)在潮汐能发电站附近另建一座抽水蓄能电站;(3)在潮汐能发电站内另外配置相当容量的火力发电机组;(4)使潮汐能发电站与其他有相当容量的河川水电站联合运行;(5)使潮汐能发电站与较大的电力系统联通;(6)调整某些可以适应间断性供电的用电负荷,以适应潮汐能发电的特性。
9.发展前景
开发潮汐能一般在水深20m、30m、距海岸一千米以内的近海海域。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有长达18000km的大陆海岸线和6500多个海岛海岸线,岸线长度超过32000km.我国沿海地区海岸分两种,一种是平原型海岸,主要由厚而松散的粉砂或淤泥组成,潮差较小,岸线较平直,适合潮汐发电的坝址较少,此类海岸一般分布在杭州湾以北(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另一种是基岩港湾型海岸,水深潮大,海岸坡度陡,岸线曲折,有适合潮汐发电的坝址,一般分布在杭州湾以南,可建万kW级电站的港址有杭州湾、象山湾等数十处。
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加重,在保证电力供应的同时,开发新能源发电,降低石油等非再生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是解决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
潮汐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蕴藏量大,运行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发电没有废气、废渣、废水的排放,对其开发利用不会给人类带来污染和灾难。
在有条件利用潮汐能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建设潮汐电站不失为缓解能源危机和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案。
10.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及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已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尤为明显。
沿海地区能源需求大,常规能源储量很少,雾霾等环境问题严重,但潮汐能蕴藏量大。
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潮汐能发电,以减轻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减少雾霾的发生及环境污染。
总之,潮汐能是可再生能源,无污染,发电可作长期准确的预报,经过这些年来世界各国对潮汐电站的试验、研究和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不仅在技术上日渐成熟,在减少投资、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开发潮汐能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