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性理论的研究
费耶阿本德对传统科学实践观的批判评析

费耶阿本德对传统科学实践观的批判评析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对传统科学实践观进行了批判和评析。
他认为传统科学实践观限制了科学的创新和进步,应该倡导一种更加宽容和多样化的科学方法。
本文将对费耶阿本德的批判进行评析,并讨论其对科学实践观的启示。
费耶阿本德批判的核心观点是,传统科学实践观过于强调规范和方法,并试图把科学定义为一种可预测和可重复的活动。
他认为这种观点把科学局限于一种狭隘的范围内,忽视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他主张科学方法应该更加自由和开放,倡导多元化和非规范化的科学实践。
费耶阿本德对传统科学实践观进行了两方面的批评。
他指出传统科学实践观过于强调理论构建和实证验证的过程,忽视了其他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他认为科学应该更加关注实验、观察、探索和理论构建等不同的方法,以及边缘科学和非正统科学的研究。
费耶阿本德批评传统科学实践观过于傲慢和排斥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知识。
他认为传统科学实践观把科学作为唯一可行的知识生产方法,并将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知识视为无用或不合理。
他主张科学应该更加开放和多元化,倡导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以推动科学的发展。
费耶阿本德的批判对科学实践观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他提醒我们科学不是一种固定的方法,而是一种灵活和多样化的实践。
科学方法应该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地套用公式和规范。
费耶阿本德的批判提醒我们要保持科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科学研究应该包容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以便充分发展科学的潜力和创新。
我们应该倡导跨学科的研究和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我们也需要看到费耶阿本德的批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对传统科学实践观的批评过于激进,忽视了科学方法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科学方法确实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而且,费耶阿本德的观点可能会导致科学领域的混乱和碎片化,使科学无法达到可靠和可信的结果。
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方法论和哲学的反思

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方法论和哲学的反思【摘要】费耶阿本德是科学哲学界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在他以极端形式用极端正言词对端理论的批评中,闪烁着辩证法思想。
本文对他的一些观点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费耶阿本德异见理论理论增多原则反归纳法多元主义方法论费耶阿本德是近几十年来活跃在美国科学哲学界的一位不同凡响的人物。
他以风格独特、词锋犀利、思想骇俗而著称,在科学哲学的逻辑学派和历史学派两大阵营的对垒之间,他自立营盘,独树一帜。
他的嗜好是抨击和批评极端,但他对极端的批评却又往往采取从另一个极端开始的形式。
他作奇论说:他所“喜好的娱乐就是给不合理的学说发明令人非信不可的理由,借以使理性主义者陷入混乱”。
在他以极端形式用极端言词对极端理论的批评中,往往闪现着辩证法思想,隐含着某种真理。
他认为“哥白尼革命”的胜利,并非完全是理性的胜利,而且也是“伽利略诡计”的胜利,即伽利略的风格、精明的说明技巧和“能言善辩”的宣传的胜利。
对他的观点,你也许会由衷地赞同,抑或是猛烈地抨击或冷静地思索,但你决不会置之淡漠。
本文旨在探讨他的多元主义方法论和由此而引出的一些哲学的反思。
费耶阿本德针对科学中唯权威是从的权威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以科学研究方法中信奉刻板僵化、整齐划一的方法论教条主义,提出了他的“增多原则”和“反归纳法”,以此为桥梁,进一步阐明了他的多元主义方法论。
费耶阿本德区别于其他许多英美哲学家的显著特点,就是他对科学所持的批评态度。
他不象他们那样为科学辩护、对科学歌功颂德,而是处处指斥科学的过失与缺点,批评科学的教条主义,攻击科学沙文主义及其对人性的发展。
1975年,185名科学界的知名人士发表声明反对占星术时,他是唯一在其著作《自由社会中的科学》中为占星术辩护的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
这一事实说明了他的批判精神,而辩证法按其实质是批判和革命的。
费耶阿本德指出:在人们的心目中,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而且是君临一切意识形态之上而衡量一切思想合理性与正确性的标准。
论费耶阿本德对传统科学哲学的解构

论费耶阿本德对传统科学哲学的解构费耶阿本德,是20世纪最具有争议的法国哲学家之一。
他认为,科学并不只是有关事实的研究,更是一个文化现象。
他批评了传统科学哲学,并且在其著作《知识的诸般否定》中提出了知识的制造论。
在本文中,我将讨论费耶阿本德对传统科学哲学的解构,并举出5个例子加以说明。
首先,传统的科学哲学主要关注客观事实。
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是对客观现实的研究。
然而,费耶阿本德认为这种观点忽略了人的主观影响。
他认为,我们的认知过程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其次,费耶阿本德挑战了科学哲学中的真理问题。
他认为,真理是一种实践性的行动,它并不属于一个抽象的领域。
相反,真理是通过行动和相关的实践过程获得的。
这个观点进一步挑战了传统科学哲学中的真理观念。
第三,费耶阿本德批评了科学哲学中的经验主义。
科学哲学认为,经验和理性是对真理的基础。
但是,费耶阿本德认为,经验和理性所产生的知识都被制造出来。
我们的知识来源于一系列的制造过程,而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第四,费耶阿本德挑战了科学哲学中的形式主义。
传统科学哲学认为,理论及其形式重要,而实际的探究的过程则不那么重要。
但是,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研究实际的过程比纯理论还要重要。
因此,他关注科学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方面,而不是科学理论中的纯数学或逻辑形式。
最后,费耶阿本德批评了科学哲学中的客观性。
他认为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可信性是依赖于一定的主观判断的。
实际上,研究者卷入科学研究的决策中,他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会影响科学研究的作为、理解和解释。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信任科学的客观性。
举例来说,在医学研究中,有时候非常需要考虑患者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这是有 Fabre-Théberge 提出了“社会性医学”观念;在社会学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可以基于不同的理论或方法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关注他们的背景和文化背景;在环境问题方面,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环境问题有不同的认知和态度,这些将影响环境问题的研究和政策;在心理学研究中,不同的文化观念会影响人的心理过程,从而影响研究结果;最后,在科学教育中,我们必须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背景,以便教育系统更加全面,让更多的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机会。
费耶阿本德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看法截然对立的科学方法论论点怎么都行

费耶阿本德指出,一切证据都是受评价者的世界观或自然观的影响而彻底地渗透理论的。一个理论可以同证据相矛盾,不是因为它不正确,而是因为证据受污染了。既然证据受理论污染,因此,要对竞争理论进行评价,就必须考虑除了竞争理论和证据之外的其他一些相干的高层背景理论。比如,在哥白尼时代,当用亚里士多德力学来对塔的问题作出解释时,这一现象就支持托勒密的地心说而反对哥白尼的日心说。反之,当伽利略以运动相对性和惯性原理对塔的问题作出不同的解释时,这个证据则转变成为支持日心说的证据。所以,在理论比较评价中,由于观察理论污染,具有不同的世界观或自然观的人,对同一个证据会有不同的解释。由此,理论的评价就必然是缺乏客观标准的。费氏认为,由于先后相继的理论是不可比的,它们并没有任何互相连续的继承关系,因此他断言:科学的演变不具有不断进步的性质。这一看法是不符合科学、科学史及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实际的。科学是随社会的需要,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发展的,它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总是在经验与理论、理论与理论的相互冲突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体现了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统一,要真正了解科学不断演变进步的实质,就得理解科学的常态与革命、动态与静态的联系与区别。
费耶阿本德 反对方法

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全名保罗·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
他以他的反对方法著称,这种方法否定了科学方法的普遍性和绝对性,主张对科学理论的多元化和自由发展。
费耶阿本德在他的著作《反对方法》中首次提出了这一观点,并在后来的研究中不断扩展和深化了这个思想。
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实质上是对科学方法论的批评。
他认为,科学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其过于特定和刻板。
科学方法通常要求理论必须具有可验证性、可证伪性和解释能力等特征,但这些要求并不总是适用于所有科学理论。
他主张科学方法不应该成为一种束缚和限制,而应该容忍多样性和创新。
费耶阿本德对科学方法的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方法并非是发现真理的唯一途径。
他认为,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可以有多种路径来构建和验证,并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兼容或相辅相成。
他主张任何理论的验证标准应该是多样化和灵活的,包括实证验证、逻辑推理、直觉等。
其次,费耶阿本德强调科学方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科学并非完全客观和中立,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他批评了科学界的权威和垄断,主张科学领域的多元化和自由发展。
第三,费耶阿本德主张科学方法应该开放和包容,而非封闭和排他。
他反对科学启蒙主义的偏执和偏见,主张从其他学科和文化中获取知识,一切可能有助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观点都应予以容忍和接纳。
此外,费耶阿本德还对科学的专业化和专门化进行了批评。
他认为,科学的专业化限制了科学家的视野和创新性的发展,而科学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
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有些人认为,他过于极端和激进,否定了科学方法的价值和作用,容易导致科学的混乱和无序。
然而,也有人认为,费耶阿本德的观点提醒了我们思考科学方法的边界和局限性,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总之,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提供了一种反思和重新审视科学方法的思路。
论科学哲学中的“不可通约性”概念

论科学哲学中的“不可通约性”概念自从1962年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也许是独立地挺出“不可通约性”(1nm esura bilit y)概念以来,该概念像“范式”一样,成为科学哲学界的“热门话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杂陈,莫衷一是。
就连提出者本人,随时间的推移其观点也有所变化。
本文拟对不可通约性概念的来龙去脉和有关理解作一简要的评论,并顺便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库恩的“不可通约性”概念库恩是在1962年出版的《利学革命的结构》中首次提出不可通约性概念的。
当时他从数学中借用这个概念,是用来描述相继的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为了说明科学革命的显着特征是新旧范式不可通约。
库恩着重从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心理学的角度闸发了自己的观点:利学革命的结构》中首次提出不可通约性概念的。
当时他从数学中借用这个概念,是用来描述相继的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为了说明科学革命的显着特征是新旧范式不可通约。
库恩着重从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心理学的角度闸发了自己的观点》一书的“后记”中,尤其是在1989年写成、1970年发表的“对批评的答复”中,库恩就是这样做的。
他明确指出:在从一种理论到下一个理论的转换过程中,单词以难以捉摸的方式改变了自己的含义或应用条件。
虽然革命前后所使用的大多数符号仍在沿用,例如力、质量、元素、化合物、细胞,但其中有些符号依附于自然界的方式已有了变化。
此时,无法找到一种中性的或理想的语言,使得两种理论至少是经验结果能够不走样地“翻译”成这种语言,因而我们说相继的理论是不可通约的。
在1982年发表的“可通约性、可比较性、可交流性”—文中,库恩对他的不可通约性概念做了认真而深入的修正、阐释与发展。
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与不可比理论研究

不可通约引入哲学以后 , 人们往往把不可通约与不 可通约不等于不可比。“ 第一,我认为不可通约是一件不 可比相提并论。有些哲学家认为,不可通约的存在使事 常发生的事。只有一种语言 ( 理论、观点)的词项不能
而且是客观的比较。
一
两 种语 言之 间 存 在一 种 微 妙 的并 有趣 的关
、
不可 通约 不等 于不可 比
系。_ p ) 《 社会中的 ” . 在 自由 11 4 科学》里, 费耶阿本德也 表达了 类似的观 点: 仅仅概念的不同 “ 不足以在我的 意义
不可通约引起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竞争、内容比较和 上使理论不可 通约。 这种情况必须以如下的方式予以控 进步的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费耶阿本德指出, 在 制, 一个理论中的 概念形成的 条件禁止另一个理论的基
一
17 — 1
解释中, 则不是不可通约的。虽然如此,还是有些成对 的意义是什么;它们的翻译简直是同义的。仅仅部分的
的 理论按照它们的习 惯解释在这里所讨论的意义上被证 词项和包含这些 词项 的句子 确实引起 翻译的 问 明 是不可通约的。 例子有经典物理学和量子论; 广义相 题。 ” 库恩同 样主张局部的不可通约, 而不是主张 对论和经典力学; 荷马的 集合物理学和前苏格拉底哲学 不可比。 家的物质物理学。 2 ” ( J 费耶阿本德坚持认为:“ 有比较,甚至 ‘ 客观的’比
ops x e i l v m,Fyrbn ’st u t xcyrsl ie j f i 0 rlis sltyopsests poeet mt r a i r ye t s i eeaed og at o ee r bei s 1 av m ao ue poi tu . h h e l e v t o e vm " ti b h e l t a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观【内容提要】费耶阿本德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看法截然对立的科学方****论点——“怎么都行”。
他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科学观基础上,阐述了观察与理论的关系,提出了“不可通约性”来说明理论选择、评价及科学进步问题;他扩展了无政府主义含义来论述科学与其他知识、社会现象的关系。
尽管其思想中包含着许多不合理性因素及神秘主义色彩,但它体现出的宽容、民主的科学精神及具有辩证法特征的能动的科学实践观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英文摘要】Feyerabend's scientific methodology is in sharp contrast to t he traditio nal view-"anything will do".He criticizes the scientific idea of logic al e mpiricism and critical rationalism to expound the relat ion of observation and theory and raises the"incomparability"t o explain choice and evaluation of theory and progress of s cience.He extends the meaning of anarchist to discuss the re lation of science and other's knowledge and social phenomena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factors of irrationality and mysti cism,we should advance the research on it's tolerant democrat ic scientific spirit and dia lectical active view of scienti fic practice.【关键词】费耶阿本德/科学观/述评Feyerabend/idea of science/commentary【正文】费耶阿本德(P·Feyerabend,1923-)是当代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因其观点趋于极端,维护和论证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反科学主义,提倡认识论无政府主义,所以被认为是当代科学哲学中的最大异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耶 阿 本德 正 式 引 入 不 可通 约这 个 术 语是 在
性是 相似 的 , 以 , 论 的和 语 言 的 不 可通 约 性所 所 理
因为 不 同的理论 和 《 解释、 归纳和经验 主义》 这篇论文 里。在费耶 阿 表达 的至 少是 基本 相 同 的原则 , 本德看来 , 理论 的基本 原则决定 理论 的概念 的内 不 同的语 法规 则都 决定 了语词 意 义 的不 同。 费耶阿本德关于本体论不 可通约的重要例证 容, 所以, 在概念里边 包含有理论 的要素并且 暗含
认为存在一种 中性 的观察语言 , 这样就能把所有的 语 言翻译 成这 种 中性 的语 言 , 论 的 内容也 取决 于 理 有 多少 能翻译 成这 种 中性 的语 言 。费 耶 阿本 德 指 出 :一种 新语 言 必 须 借 助 一 种 稳 定 的观 察语 言 来 “ 尤 物体并不在任何 原因的影响下 , 因此 , 在一种惯性 教 授 的思想导 源 于经验 传 统 , 其 是逻 辑重 建 的观 运 动 的状 态里 没 有 作 用 于一 个 物 体 的力 使 这 个 物 点 , 这些 观点 产 生 于维 也 纳 小 组 。按 照这 些 观 点 , 体 的运 动继续 。为 了 把推 动 力 翻译 成 牛顿 的 物理 个理 论 ( 某 种 常用 习语 ) 或 的经 验 内容 通 过探 究 或这 习语 ) 多少 能 译 成 一种 理 想语 言 有 学 的语 言 , 被推 动力 的指 称确 定 在推 动 力理 论 里 的 这 个理 论 (
不可通约的篇幅少 了, 但是 , 的论著却贯穿 了不 他 可 通约 的思想 。
一
、
不 可 通 约 的分 类
由一些规则组成 的, 而决定一个语词的使用的语法 规则 影 响语词 的 意 义 。规 则 的变 化 改 变 了被 规 则 决定 的语 词 的意 义 , 结果 是 这种语 言将 与另一种 语
不 可通 约是从 数 学 的理论 中引 申过 来 的一个 术语 , 这一术 语是 由库 恩 和 费耶 阿本 德 引入哲 学 而 在哲 学 中成 为 一个 重 要 的有 影 响 的概 念 。 自上个
争 的理论 的语 词 的意 义甚 至 是指 称可 以不一 致 , 所
以 , 一 个理论 的表述 翻 译成 另 一个 理论 的语言是 把
指 什么 的准确 特 征 。不 可通 约 的思 想 贯 穿 于 费 耶 阿本德哲 学 的始终 , 管在 他 的后期 的著作 里讨 论 尽
的内容并不重叠 , 因而 , 可通约的理论作为 内容 不 是 不 能 比较 的。 不 可通 约 往往 被表 述 在语 言里 , 不是被 表述 而 在理论 的语词里 , 这是因为不仅高度发展 的理论的 语言 , 就是 自然 语 言也 可 以是不 可通 约 的 。语 言是
了理论决定概念 的假定 。语 词的意义有背景理论
决定 , 新的理论与旧的理论 的不可通约是 由于决定 意义的背景理论的不同。在相 同的领域里 , 相互竞
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推动力 的例子 。在费 耶阿本德
看来 , 推动力的存在是与牛顿的物理学的基本原则 相矛盾 的, 推动力的观念是在中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20 0 9年 第 9期 ( 总第 。。 ) 24期 2
学 术 论 坛 A A E C FR M C D MI O U
NO. 2 09 9, 0
( u uai l O 2 4 C m lt e N .2 ) vy
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性理论的研究
牛 秋 业
[ 摘 要] 费耶阿本德是二十世 纪最重要 的哲学家之一, 不可通约的观点是 费耶阿本德哲学的基础。 文章 通过 对 费耶 阿本德 不 可通 约理 论 的主要 内容 的分析 , 射 出不 可通 约 的理 论 对后 现 代 哲 学思 想 的影 折
响, 因为 费耶 阿本德 的 不 可通 约的 理论反 对 的 同样是 理性 中心 主 义 , 与后 现代 的 观 点是 一致 的。他 的不 这
可通约的观点也进一步表明 了 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有开始融合 的趋 向。 科 [ 关键词]不可通约; 不可比 ; 可比 [ 者简介 ] 牛秋 业 , 南大 学政 治与公 共 管理 学院 副教 授 , 学博 士 , 东 济 南 202 作 济 哲 山 502 [ 中图分类 号 ] B 1.9 72 5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0 4 3 (0 9 0 02 0 04- 44 20 )9— 0 1— 5
陈述 不可 能反 驳来 自另外 一个 理论 的陈述 , 不可通
是最奇异、 最易引起争论也许最不明确 的主题—— 约的理论不存在合乎逻辑 的冲突。并且 , 这样的理 不可通 约性 ”1聊) [( 。这个 论 题 之 所 以引 起 这样 大 论 的内容 被表 达在 没有 共 同的意义 的语 言里 , 】 它们 的争论 , 就是 因为它没有一个 明确 的定义 , 人们找 不 出各 方争论 的共 同享 有 的关 于不 可 通 约 到 底 是
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已经有大量的论文和著作讨论 这个问题 , 正如伯恩斯坦所说 “ 在讨论后经验 主义 哲学 和科学 史 时 , 已数 次提 到这 些讨 论 中被 认为 我
难以置信的。当我们说一对理论是不可通约 的时 候, 就是理论 被表 达 在不 同的语 言里 , 一个 理论 的
[ 基金项 目]本文 系山 东省社科规 划研 究项 目《 费耶 阿本德 的不可通 约性理论研 究》 0 C Z 1 阶段 性成果之 一 (5 Z0 )
21
的思想体系内被形成的。按照亚里士多德 的运动 理论 , 有运 动 要 求 一 个 连 续 的原 因 的作 用 支 持 所 它, 推动力 被认 为是 被外 界作 用 给予 一个 物 体 的一 种力 。根据 牛顿 的观 点 , 在一 种惯 性 状态 里 的一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