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学习笔记总结
执业药师《药剂学》重点总结(二十一)

8.8.2注射液的配制 1. ⾸先要按处⽅组成核对所有原辅料的规格要求,计算投料量,分别准确乘量。
2. 配液的⽅法有浓配法和稀配法。
稀配法适⽤于原料质量好的药品。
对易产⽣澄明度问题的原料应⽤浓配法。
对不易滤清的药液,可加0.1~0.3%的注射⽤规格的活性炭处理后再过滤。
活性炭可起到吸附杂质、热原和助滤的作⽤。
活性炭⼀般在酸性条件下使⽤,碱性溶液中有时出现“胶溶”或脱吸附作⽤,反⽽使药液中杂质增加。
配好的药液经过pH值和含量检查合格后,才可进⼊下⼀⼯序。
3.配液⽤注射⽤⽔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12⼩时。
4.配液⽤的注射⽤油应150℃~160℃1~2⼩时灭菌,冷却后进⾏配制。
8.8.3注射液的滤过 注射液的滤器的种类与选择 (1)垂熔玻璃滤器常作精滤或膜滤器前的预滤。
型号的选择,以上海玻璃⼚为例,3 号多⽤于常压滤过,4号可⽤于减压或加压滤过,6号作⽆菌滤过。
(2)砂滤棒、粗滤 (3)微孔滤膜器。
常⽤醋酸纤维膜、硝酸纤维膜、醋酸纤维与硝酸纤维混合酯膜、聚 四氟⼄烯膜,滤膜孔径在0.65-0.8µm者,作⼀般注射液的精滤使⽤,滤膜孔径为O.3或0.22µm可做除菌过滤⽤。
1.滤过的重要性滤过是保证注射液澄明的关键操作。
2.滤过装置 1)⾼位静压滤过装置 2)减压滤过装置 3)加压滤过装置压⼒稳定、滤速快、产量⾼、质量好,适⽤于⼤⽣产。
注射剂⽣产中的滤过⼀般采⽤三级组合滤器,即砂滤棒→垂熔玻璃滤球→微孔膜滤器。
8.8.4注射剂的灌封 1.灌封指的是灌装和封⼝两个步骤。
这是注射剂⽣产中最关键的操作。
灌封应在同⼀间室内进⾏,灌注后应⽴即封⼝,以免污染。
必须严格控制灌封室环境的洁净度(如在洁净区内进⾏)。
2.封⼝的⽅法:拉封、顶封。
粉末安瓿或具有⼴⼝的其它类型安瓿,都必须拉封。
封注射剂的玻璃安瓿要达到以下要求:玻璃安瓿应⽆⾊透明,应具有低膨胀系数、耐热耐洗涤,有⾜够的强度,有⾼度的化学稳定性,熔点较低,不得有⽓泡。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学习笔记总结

药剂学学习笔记第1章绪论一、概念: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方剂: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第2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一、影响溶解度因素: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2、溶剂的极性3、温度4、药物的晶形5、粒子大小6、加入第三种物质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2、引入亲水基团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顺序(4)用量、配比第二节流变学简介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第三节粉体学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2、筛分法3、库尔特计数法4、沉降法5、比表面积法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法)2、透过法3、折射法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执业药师《药剂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重点内容1.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2.药典的概念和特点3.处方的概念和类型次重点内容1.中国药典附录中与制剂有关的内容2.剂型的重要性及分类考点摘要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掌】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基础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与临床药学。
工业药剂学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学、调剂学)药剂学任务:1. 研究药剂理论与生物制剂;2. 研究新(剂型、辅料、设备、技术)。
药剂学的发展:1.传统制剂:膏、丹、丸、散;2. 近代制剂:普通制剂(第一代)3. 现代制剂:缓释制剂(第二代)控释制剂(第三代)靶向制剂(第四代)二、剂型与制剂的关系与区别:(给药途径与剂型的关系)1.多数药物由黏膜吸收(皮肤、注射给药除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给药途径与药物性质决定剂型;3.同一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4.同一种剂型包括许多种制剂;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
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
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
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一)按给药途径分类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
(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3)皮肤给药剂型:如硼酸洗剂。
(4)粘膜给药剂型:如红霉素眼药膏。
(5)腔道给药剂型:如用于直肠、阴道、尿道的各种栓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 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三)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执业药师-药剂学(重点总结)(2)

执业药师-药物化学(2014年实验/精品) 基础实验班第一章抗生素第一章抗生素(一)按结构类型分4类(作用机制)1、β-内酰胺类(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19/332、大环内酯类(干扰蛋白质的合成)3、氨基糖苷类(干扰蛋白质的合成)4、四环素类(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按结构类型分4类(作用机制)第一节β-内酰胺类基本结构特征:(1)含四元β-内酰胺环,与另一个含硫杂环拼合。
青霉素类基本结构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头孢菌素类是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2)2位含有羧基,可成盐,提高水溶性(3)均有可与酰基取代形成酰胺的氨基青霉素类6位,头孢菌素类7位酰胺侧链引入,可调节抗菌谱、作用强度、理化性质(4)都具有不对称碳,具旋光性青霉素母核:(3个手性原子)2S、5R、6R头孢霉素母核:(2个手性原子) 6R、7R一、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类(一)青霉素G(青霉素钠或青霉素钾)1、结构特点:(见前)6位侧链含苄基,2位为羧基。
有机酸不溶于水,成钠盐(刺激小)或钾盐注射剂母核上:3个手性碳,2S,5R,6R2、性质不稳定:内酰胺环不稳定,酸、碱、发生β-内酰胺环的破坏(1)不耐酸不能口服(2 )碱性分解及酶解碱性或β-内酰胺酶生成青霉酸不能和碱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一起使用细菌产生-内酰胺酶,不耐酶,产生耐药性3、过敏反应外源性过敏原主要来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生物合成时带入的残留蛋白质多肽类杂质;内源性过敏原来自于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β-内酰胺环开环自身聚合,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反应,过敏原的抗原决定簇:青霉噻唑基交叉过敏,皮试后使用!4、青霉素半衰期短,排泄快,与丙磺舒(抗菌增效剂)合用总结青霉素的缺点:1、不耐酸,不能口服发展广谱青霉素6位侧链具有吸电子基团(发展成耐酸的青霉素)2、不耐酶,引起耐药性发展耐酸青霉素侧链引入体积大的基团,阻止酶的进攻(发展成耐酸的青霉素)3、抗菌谱窄发展耐酶青霉素侧链酰基的α位引入极性大的基团,如氨基(发展成光谱的青霉素)发展半合成青霉素药物名称词干:西林半合成青霉素这个考点的学习方法:共4个代表药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莫西林1、药物名称记词干“西林”,双环基本结构2、性质同青霉素3、结构特点记与青霉素的区别(6位不同取代基)4、其它各自的特点(一)氨苄西林青霉素1、氨基增加碱性,4个手性碳,临床用右旋体2、化学性质同青霉素,可发生各种分解3、含游离氨基具有亲核性,极易生成聚合物(类似物的共性,如阿莫西林)4、对酸稳定,可口服给药5、第一个广谱青霉素,不耐β-内酰胺酶(二)阿莫西林6位有甲氧基,对β-内酰胺酶空间位阻,具耐酶活性。
执业中药师中药药剂学重点知识、考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中药药剂学与中药剂型选择分值:1~2分大纲要求——9大考点第一节概述学习要点:1.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性质2.10大术语:中药药剂学、剂型、制剂、成方制剂、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处方药、非处方药、新药、GMP一、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性质1.概念中药药剂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指导思想:中医药理论研究的对象:中药制剂研究的内容:配制理论(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综合性技术科学2.中药制剂的基本特点与要求(1)组方符合中医药理论,并能联系组方药物的成分与药理进行相关解析;(2)制剂工艺应关注组方药物尤其君药、臣药中有效部位或活性成分的转移率;(3)质量标准制定,除符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要求外,应首选君、臣药中的有效或活性成分作为定性鉴别和含量控制指标,同时尽量考虑以多成分作为指标;(4)药效学研究应建立符合中医辨证要求的动物模型,药动学研究宜应用药理或毒理效应法;(5)临床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用药。
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粉碎、提取、混合机组3.现代药剂学分支学科☆(1)工业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及制剂理论与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学科。
(2)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制剂的体内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效关系的学科。
(3)物理药剂学: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和阐述药剂制备和贮存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其内在规律,进而指导剂型和制剂设计的学科。
(4)临床药学:阐明药物在治疗中的作用与药物相互作用,指导患者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学科。
(5)药动学:采用数学模型,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行为与量变规律,为合理用药、剂型设计提供量化指标的学科。
4.中药药剂学包括中药调剂学和中药制剂学。
中药制剂学:(1)中药剂型的基本理论、特点与应用,以及剂型和药物传递系统设计;(2)中药制剂的工艺与方法、操作技术与辅料选用;(3)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法和质量控制及新产品的研发等配伍选择题:A.中药制剂学B.物理药剂学C.临床药学D.中药药剂学E.生物药剂学1.研究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临床药效间关系的科学是[答疑编号50123010110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老考题,现行教材概念如下: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及其制剂的体内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效关系的学科。
药师考试——药剂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1. 剂型概念: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2. 制剂的概念:同一种药物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同一种剂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药物因此各种剂型中包含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品种,我们将其称为药物制剂。
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
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确切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方剂一般是在医院药房中调配制备的,研究方剂的调制理论、技术和应用的科学,称为调剂学。
3. 药剂学的概念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研究对象——药物制剂;研究内容——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应用;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二剂型的重要性与分类1. 剂型的重要性:①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药物剂型必须与给药途径相适应;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剂型看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剂型可降低(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剂型可产生八项作用,可影响疗效。
2. 剂型的分类①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与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②按分散系系统分类: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浊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
③按制法分类这种分类法不能包含全部剂型.④按形态分类: 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三药剂学的研究:可此从科研、生产、临床等若干个方面归纳如下:基本理论研究、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医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①工业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至工业生产中的基本理论、技术工艺、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科学,是药剂学的重要的分支学科。
② 物理药剂学 是运用物理化学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有关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剂型特点、质量控制的边缘科学、③ 生物药剂学 是研究药物在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的边缘科学。
2023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复习笔记

2023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复习笔记注射剂与滴眼剂8.1.1注射剂的概念注射剂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以及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8.1.2注射剂的分类1.按分散系统分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粉针。
2.按给药途径分类1)静脉注射液 550ml、静脉滴注量可多至数千毫升,且静脉注射剂不得加抑菌剂;2)椎管注射液不行超过10ml 3)肌肉注射液 15ml 4)皮下注射液 12ml 5)皮内注射液 0.2ml以下6)穴位、腹腔、关节腔、动脉内注射剂液等8.1.3注射剂的特点优点: 1.药效快速作用可*。
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3.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
4.可发挥局部定位的作用。
5.可产生定向作用。
缺点: 1.使用不便且注射痛苦 2.讨论和生产过程简单。
3.平安性低于口服制剂8.1.4注射剂的质量要求1.含量合格2.无菌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3.无热原特殊是剂量大的、供静脉及脊椎腔注射的。
4.澄明度合格针对溶液型注射剂而言,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混浊或异物。
5.不溶性颗粒(在100ml及100ml以上注射液中,每lml含10um 以上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0粒,25u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粒)6.平安性不应对组织产生刺激或发生毒性反应。
7.稳定性保证产品在贮存期内平安、有效。
8.pH值合格掌握在4~9范围内。
9.渗透压合格脊椎腔内注射的药液必需等渗;输液应等渗或稍偏高渗;其他注射剂原则上要求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接近。
10.降压物质必需符合规定,以保用药平安。
8.2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8.2.1注射用水1.注射用水、纯化水、灭菌注射用水与制药用水的区分2.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 1)必需通过细菌内毒素(热原)检查。
2)一般检查项目 pH值( 5.0~7.0)、氨含量、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重金属等。
(蒸馏水的检查项目)3.注射用水的制备1)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与反渗透法。
药师必考知识点总结

药师必考知识点总结一、药理学知识点1. 药物的作用机制: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掌握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如受体结合、离子通道调节、信使传递等。
2. 药物代谢和排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排泄途径,熟悉体内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排泄动力学。
3. 药物毒理学:了解药物毒性机制、毒性表现和预防措施,熟悉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等不同类型的毒性表现及处理方法。
二、药品学知识点1. 药物的分类和命名:了解药物的分类方法和常见的药物分类,掌握药物的通用名称、商品名称、化学名称、结构式等相关命名规则。
2. 药剂学:了解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掌握不同药剂剂型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3. 药品储存和配制:了解药品的储存条件和要求,掌握药品的配制方法和质量控制流程。
三、药物医学知识点1. 药物治疗原则:了解不同疾病的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
2. 药物相互作用: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和方法。
3. 药物处方审核和指导:了解处方审核的要点和方法,熟悉患者用药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四、药物监管知识点1. 药品管理法规:了解国家和地方对药品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掌握药品注册、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管的全过程。
2. 药品安全监测:了解药品安全监测的流程和方法,掌握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程序。
五、临床药学知识点1. 临床用药指南:了解常见疾病的治疗指南和用药规范,掌握慢性病、急性病和常见传染病等不同类型疾病的用药原则和方法。
2. 药学服务:了解药学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掌握患者用药的指导和监测技能。
以上就是药师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药师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需要具备丰富的药学知识和专业的技能,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希望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认真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