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物表格、空气采样办法

手指物表格、空气采样办法
手指物表格、空气采样办法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1.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水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细菌菌落数总数计算方法: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3.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 2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前采样。

2、方法:室内面积≤30M3,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距墙1M处取一点;室内面积>30 M3,设、东、南、西、北、中、5点,其中东、南、西、北布点部位均距墙1m处。中点加放一只标准皿(即灭菌培养皿不打开)。

物体表面采样监测方法

(1).采样时间:在清洁或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取100cm2

(即5cm×5cm规格板,采4个不同部位)

(3).采样方法:

用5cm×5cm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连续采样

4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

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点,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ml含相

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将试管口和瓶塞放在火焰上烧,并立即将瓶塞塞

紧。采样后立即送检。

菌落数计算公式:

平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采样面积(cm2)

致病性微生物: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它致病性微生物。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最新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合集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 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 四、采样方法 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 I类区域:<10 cfu/m3 II类区域:<200 cfu/m3 III类区域:<500 cfu/m3 六、附录 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 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 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 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 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 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 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 上 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1.采样工作流程 1.1监测项目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设备的运行检查。 1.2.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制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1.2.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1.3现场采样前准备 1.3.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1.3.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 1.3.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 1.4.气态污染物 1.4.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1.5颗粒物采样 1.5.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1.5.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由破损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参数。 1.6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副架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修改要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1)布点: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2)平板暴露法平板直径9c m、采样高度,暴露5m i n。 3、检验方法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50000N 细菌总数(c f u/m3)=A×T A为平板面积(c m2);T为暴露时间(m i n);N为平均菌落数(c f u) 5、结果判定(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I 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 f u/c 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3)I 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 f u/c 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 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 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完整版)院感采样方法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应具有一定数量和代表性,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按要求指标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得﹥6小时,若样品保存在冰箱内送检时间不﹥24小时。 一、空气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 2、采样方法:平板沉降法 (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两端距墙1米;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4角及中央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米。洁净手术室9个点。 (2)采样方法:将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15-30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3)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表4: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沉降法) 等级空气洁净度级别 布点要求 细菌最大平均浓度手术区周边区手术 区 周边区 100级1000级0.2 0.4 Ⅱ1000 级10000 级 0.75 1.5 Ⅲ10000 级100000 级 2 4

辅Ⅲ100000级 5 (5)质控标准: Ⅰ类区域(洁净手术室):细菌总数≤4cfu/m3(30分钟9cm平皿),新风机组2d清洁一次,初效过滤器1-2月更换,中效每周检查3个月更换,高效每年更换,末端高效每年检查3年更换。回风口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 Ⅱ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m3(15min9cm平皿),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m3(5min9cm平皿), 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放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盐水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各2 次(双手涂擦面积约60平方厘米),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5ml 无菌盐水试管内,立即送检。 3、质控标准: 工作人员手卫生:细菌总数≤10cfu/cm2。 外科手卫生:细菌总数≤5cfu/cm2,。 三、物体表面监测 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采样面积100cm2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5ml含无菌盐水试管内,立即送检。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3. .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cm2,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2, 4.注意事项: 采集样本要有足够的数量且具有代表性,如层流洁净手术室,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地点(如手术台、治疗车、无影灯把手等); 采样时,棉拭子处于湿润状态,如处于饱和状态可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去除。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 四、消毒液的监测 1、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2、使用中消毒液细菌监测:1ml使用中消毒液+9ml中和剂 3、结果判定:使用中的灭菌用消毒液、无细菌生长。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10cfu/ml 其他使用中的消毒液细菌总数≤100cfu/m 五、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是一组综合措施,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各个环节缺一不可。

手指、物表、空气采样方法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 1.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水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细菌菌落数总数计算方法: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3.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前采样。 2、方法:室内面积≤30M3,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距墙1M 处取一点;室内面积>30 M3,设、东、南、西、北、中、5点,其中东、南、西、北布点部位均距墙1m处。中点加放一只标准皿(即灭菌培养皿不打开)。 物体表面采样监测方法 (1).采样时间:在清洁或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 取全部表面;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取 100cm2(即5cm×5cm规格板,采4个不同部位) (3).采样方法: 用5cm×5cm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连续采样4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

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点,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将试管口和瓶塞放在火焰上烧,并立即将瓶塞塞紧。采样后立即送检。 菌落数计算公式: 平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采样面积(cm2) 致病性微生物: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它致病性微生物。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第 页 共 页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1]

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 >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 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 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

空气培养采样方法

空气培养采样方法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 图1 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 图2 四、采样方法 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后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 I类区域:<10 cfu/m3 II类区域:<200 cfu/m3 III类区域:<500 cfu/m3 六、附录 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 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 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2 1. 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 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24小时; 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上 培养底盘A 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手术室空气采样的方法

五月培训内容:手术室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 (1)布点: 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墙1m;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5点,四角点距墙1m。 (2)平板暴露法 平板直径9cm、采样高度1.5m,暴露5min。 3、检验方法 平板37℃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 50000N 细菌总数(cfu/m3)=A×T A为平板面积(cm2);T 为暴露时间(min);N 为平均菌落数(cfu) 5、结果判定 (1)I、I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III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c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3)IV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6、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层流手术室空气日常监测方法: 要求日常实行动态监测,必测项目为平板采样法(沉降法)或采样器法(浮游菌法)检测细菌菌落总数。 (1)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应在手术开始、手术2小时、手术结束前抽检3-4次。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倾斜30℃,Φ90 培养皿,暴露30分钟后,37°C培养24小时。标准:每皿菌落计数平均值应符合表4标准要求。单皿最大值不应超过平均值3倍。 (2)动态采样器法:浮游菌菌落检测应在手术进行如切皮、缝合、连台手术之间、手术进行4小时等,选择不少于3个程序,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标准:I级<30cfu/m3 ;II级<150 cfu/m3;III级<450 cfu/m3;IV级<500 cfu/m3。 (3)其他洁净用房在当天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各测1次,在每个回风口中部摆放3个Φ90培养皿,沉降0.5h后在37℃下培养24h。 标准:同回风口动态平板采样法标准。 层流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 1、采样方法: (1)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当送风口分散布置时,按全室统一布点方法检测。

(完整版)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使该设备在两次检定间隔内能保证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相关规定在适当时机,应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 2 核查内容 通用技术要求、流量示值误差。 3 核查依据 3.1 大气与颗粒物组合采样器使用说明书。 3.2 《大气采样器检定规程》JJG956-2000。 3.3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检定规程》JJG943-2011。 4 核查条件 4.1 环境条件:温度:10~35℃;湿度:≤80%RH,电源电压187—242V,49—51Hz。 4.2 皂膜流量计:使用流量200Ml/min—2000mL/min,允许误差不大于±1%。 4.3 中流量校准器:应包括100L/min这个流量点,在此点流量相对误差应不超过±1%。 4.4 温度计:范围0—50℃,分度值不大于0.2℃,示值误差不大于±0.5℃。 4.5 气压计:测量范围87—105KPa,允许误差±100Pa。 5 核查要求 5.1 通用技术要求 仪器应结构完整,各部件齐全并能可靠连接,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缺陷。仪器接通电源后,各按键、开关旋钮应调节灵活、正确,数字显示的仪器应显示清晰,不缺少笔画。 5.2 计量性能要求 流量示值误差:不超过±5%FS。 6 核查方法 6.1 通用技术要求的检查 按5.1的要求,目视、手动检查。 6.2 流量示值误差(气态) 6.2.1 对普通型气路选取上、中、下3点流量值;对恒流型气路只检定恒流点。 6.2.2 用皂膜流量计测定测量,方法如下:被检仪器的入口与皂膜流量计的出口

相连,仪器稳定后,分别调节采样流量到相应检定点,通过皂膜流量计测得实际流量Q (mL/min ),同时记录实验环境气温和气压。 6.2.3 将Q 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流量Qs 为: Q s =Q ×T s ×T P P P s V ?-)( (1) 式中:Q s —标准状态下的流量,mL/min ; Q —实际流量,mL/min ; P —检定环境大气压,KPa ; P V —与检定温度相应的水饱各蒸气压,KPa ; P s —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101.315 KPa ; T —检定环境下的热力学温度,K ; T s —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温度,293.15K 。 6.2.4 每点测3次,取3次的算术平均值,按(2)式计算检定点示值误差,取最大检定点示值误差[δa]max 。 δa= %100?-s s Q Q Q (2) 式中:δa —检定点示值误差; s Q —某一检定点标准状态流量算术平均值; Qs —标准状态下的流量。 6.3 流量示值误差(颗粒物) 6.3.1 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工作点为100L/min 。 6.3.2 取下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切割器,安装上一张洁净滤膜。将中流量校准器与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连接,确保气路密封不泄漏。严格遵守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操作规定,采样器通电后,将采样流量调至采样器工作点。 6.3.3 将中流量校准器与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相连接后,启动采样器运行10min ,读取中流量校准器的读数,重复测量10次。 6.3.4 按公式(3)计算流量示值误差。 δ= %100?-Q Q Q o (3) 式中:δ—检定点示值误差;

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 2采样(空气沉降法) 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 3培养:于37℃培养24小时。 4检测频率:每周 1采样方法 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空桶内壁接触面) 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2检验方法 2.1细菌总数的检验 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

结果计算 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30×2 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 1.采样方法:用一支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擦被检对象手的全部,反复两次,涂擦的时候棉拭子要相应地转动,擦完后,将手接触部分剪去,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培养。 2. 检验方法:同工器具表面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3. 结果计算:每只手表面的细菌总数(cfu/只手)=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 四、消毒液药效的微生物学鉴定法 1采样对象:正常使用的消毒液,和已知配制好备用的消毒液 2采样及检验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毫升样液,加入9毫升稀释液中混匀, 将注入了样液的稀释液充分摇匀,取1毫升注入平皿,随之倒入普通营养琼脂,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将平皿于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计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 3结果分析 平板上有菌生长,表明被检样液中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即不宜在用于消毒。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方法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方法 1.原理: 由于采样器采样时其实际流量会可能与采样器本身流量计指示值存在误差,为控制这种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采样时须对采样器进行期间核查。 皂膜流量计是用于核查大气采样器的装置,通过测量肥皂液形成的皂膜经过皂膜流量计的时间,来计算出气体采样器的实际流量。 2.核查前物品准备: 温湿度计、空盒气压表、秒表、计算器、大气采样器核查记录表、其他必备用品。 3.核查操作步骤: 3.1大气采样器气密性检查: 开启采样器电源,将流量调至0.5L /min 位置,用手堵住采样器进气口,浮子应立即加到零位并不再跳动。 3.2按图示顺序连接好采样器 3.3检查整个系统确保不漏气。 3.4将配制好的浓度合适的肥皂液(或洗涤灵液),加适量于橡皮球内并套好。 3.5 捏一下皂膜流量计下面橡皮球,使皂液面与皂膜流量计进气口接触,形成皂膜,气体 推动皂膜缓缓上升,重复多次,使一个皂膜能通过整个皂膜流量计管而不破裂(注意:如果 同时产生多个皂膜,应以其中一个为准),用秒表记录通过上下刻度线间的时间, 以上操作应重复三次,计时误差小于0.2 秒, 并将结果记录在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记录表(见附表1)中。 3.6 用同样的方法,对采样器的另一个通道进行核查。

4.核查结果 4.1 按下式计算采样器实际流量Q S。 Q S=V s/t X 60 式中:QS -- 采样器实际流量,单位:mL/mi n; S ----- 空气体积,即二刻度间的体积,单位:L; 三次测定的时间平均值,单位:s。 4.2按下式计算实际流量Q与采样器流量指示值Q的相对误差△: △ =( Q— Q) /Q X 100% 4.3 结果判断 当△三土5%寸,大气采样器核查合格,可以继续使用,否则不能继续使用。 5.核查周期 正常使用时检定后XXX—次。对仪器的测量性能有怀疑时应随时进行核查。 核查周期各个检测方法可能要求不同,有的甚至要每次用前核查。请按检测方法要求确定。 7. 记录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记录表。 附表 1 大气采样器期间核查记录表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 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

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1)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 2)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 3)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附加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 4)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有错划掉,盖监测人印章。 6、样品转移、交接 工作结束后,现场监测人员应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安全、规范运输样品,及时与样品管理员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 二、采样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采样前检查气密性时要接干燥瓶,吸收瓶不能接以防倒吸。

手指物表格、空气采样办法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1.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水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细菌菌落数总数计算方法: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3.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 2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前采样。 2、方法:室内面积≤30M3,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距墙1M处取一点;室内面积>30 M3,设、东、南、西、北、中、5点,其中东、南、西、北布点部位均距墙1m处。中点加放一只标准皿(即灭菌培养皿不打开)。 物体表面采样监测方法 (1).采样时间:在清洁或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样本表面积≥100cm2,取100cm2 (即5cm×5cm规格板,采4个不同部位) (3).采样方法: 用5cm×5cm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cm2,连续采样 4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

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点,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ml含相 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将试管口和瓶塞放在火焰上烧,并立即将瓶塞塞 紧。采样后立即送检。 菌落数计算公式: 平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采样面积(cm2) 致病性微生物: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它致病性微生物。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一、直接采样法当空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直接采集少量气样即可满足监测分析要求。(一)注射器采样常用l00mL注射器采集有机蒸气样品。采样时,先用现场气体抽洗23次,再充满样气,夹封进气口,带回尽快分析。 (三)采气管采样采气管是两端具有旋塞的管式玻璃容器,其容积为100∽500mL。采样时,打开两端旋塞,将二联球或抽气泵接在管的一端,迅速抽进比采气管容积大6—10倍的欲采气体,使采气管中原有气体被完全置换出,关上两端旋塞,采气体积即为采气管的容积。 (四)真空瓶采样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浓度一般都比较低(10-6~10-9数量级),直接采样法往往不能满足分析方法检测限的要求,故需要用富集采样法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富集采样时间一般比较长,测得结果代表采样时段的平均浓度,更能反映大气污染的真实情况。这类采样方法有:(一)溶液吸收法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决定于吸收速度和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欲提高吸收速度,必须根据被吸收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效能好的吸收液。吸收液的选择原则是:(1)与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2)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

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3)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4)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增大被采气体与吸收液接触面积的有效措施是选用结构适宜的吸收管(瓶)。几种常用吸收管:1、气泡吸收管2、冲击式吸收管3、多孔筛板吸收管(瓶)(二)填充柱阻留法填充柱是用一根长6~l0cm、内径3~5mm的玻璃管或塑料管,内装颗粒状或纤维状填充剂制成。采样时,让气样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柱,则欲测组分因吸附、溶解或化学反应等作用被阻留在填充剂上,达到浓缩采样的目的。采样后,通过解吸或溶剂洗脱,使被测组分从填充剂上释放出来进行测定。根护填充剂阻留作用的原理,可分为吸附型、分配型和反应型三种类型。(三)滤料阻留法该方法是将过滤材料(滤纸、滤膜等)放在采样夹上,用抽气装置抽气,则空气中的颗粒物被阻留在过滤材料上,称量过滤材料上富集的颗粒物质量,根据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一) 低温冷凝法 (五)静电沉降法 (六)扩散(或渗透)法 (二) (七)自然积集法 (八)综合采样法 三、采样仪器 (一)组成部分空气污染物监测多采用动力采样法,其采样器主要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1、收集器:收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手指、物表、空气采样方法

医院空气、物表与医务人员手卫生学监测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8月1日实施)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特制定我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与结果判断标准,请遵照执行。 一、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1.监测科室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2.监测频率 (1)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 (2)洁净手术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 (3)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检测。 3.采样时间 (1)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非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3)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4.监测方法 (1)洁净手术室及其他洁净用房可选择沉降法或浮游菌法,参照GB50333要求进行监测。浮游菌法可选择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或其他经验证的空气采样器。监测时将采样器置于室内中央0.8m~1.5m高度,按采样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每次采样时间不应超过30min。房间面积>10 m2者,每增加10 m2增设一个采样点; (2)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沉降法: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3)平皿暴露时间: ①层流洁净手术室或场所暴露30min; ②非洁净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血液病病区、烧伤病房等感染高风险部门暴露15min; ③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暴露5min。 (4)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5.结果计算 (1)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 (2)浮游菌法计算公式:

大气采样器检定装置

大气/粉尘采样器检定装置操作维护规程 1设备简介 本仪器是针对目前环境监测中所用的大气、大、中流量TSP、烟气、烟尘、粉尘等采样仪(包括自动监测站)的校准要求,采用微电脑主机进行检测和数据处理,分别用校准的红外光电皂膜流量计,校准的红外光电皮膜流量计,校准的微差压传感器孔口流量计分别对流量进行检测。经计量部门标定,可确保量值传递的准确性、一致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采样仪及其他同参数范围仪表的现场计量校准。设计新颖、结构紧凑、精度高、体积小、便于携带;微电脑程序控制,数据自动处理,汉显操作提示;可贮存、查询和打印检测结果。 2主要技术参数 (0.1~1200)L/min、准确度±1.0% 3 操作规程 3.1线路连接 3.1.1皂膜流量计作标准时的线路连接 取下皂膜管上端磨口盖,用注射器将配置好的肥皂水注入到红色胶囊中。胶管一段连接红外传感器上端出气口,另一端连接被检设备。 3.1.2皮膜流量计作标准时的线路连接: 将胶管一段连接标准器顶部的出气口,另一端连接被检设备。(负压连接方法) 将胶管一段连接标准器进气口,另一端连接被检设备。(正压连接法) 3.1.3小孔口流量计作标准时的连接方法 小孔口值适用于负压气路的测量和校准。装上小孔口下端对应的校准连接件,并和被检仪器气路入口连接,带载校正。 3.1.4大孔口流量计作标准时的连接方法 大孔口流量计只适用于负压路的测量和校准。先装上孔口下端的压板,再与大流量TSP采样器连接,带载校正,先与取压气嘴处压力作表前压测量,再将取压气嘴与仪器主机的气嘴连接,测量被检仪器流量。

4注意事项 校验装置的微压传感器最大承受压为2kpa,表前压传感器最大承受压力 最大承受压为35kpa,若超载将损坏传感器;校验装置带有的玻璃管在使用 中不要触碰,连接气路时,轻受力,以防损坏。清洗管时只需要清洗内壁, 揭开上端磨口盖,用仪导管伸入管内注入适量的洗涤剂和水,用试管刷清洗。 本装置时精密仪器,应轻拿轻放,按照实验室要求存储和维护。 5特殊情况的处理 无法调整的故障,执行《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同时,质量监督员对仪器异常时的数据追述,如发现已经报出的数据可能受到影响时,则执行《不符合监测工作控制程序》。 6计量检定要求 6.1 检定要求为一年一次。 6.2 检定单位:有资质的检定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