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其一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这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
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
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
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人生常不得已。
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
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
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
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
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心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归园田居鉴赏300字左右

归园田居鉴赏300字左右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归园田居鉴赏300字左右1《归园田居》.陶渊明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
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
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
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宇宙的对立。
诗人们不断发出哀伤的感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自顾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曹植《赠白马王彪》);“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咏怀诗》)。
人们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是无限存在对有限人生的压迫。
但是,即使说困境与背谬注定要伴随人类的全部进程(这是一个存在主义的观念),在不同的阶段上,人还是要寻找不同的解脱方式。
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诗意上的,人也要发现一种完美的生命形态。
所以到东晋末,在玄学的背景中,陶渊明的诗开始表现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
这就是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相反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在他的这《饮酒》第五首之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优美。
凭着它那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
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
自古及今,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基本对象,也便是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尺度。
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

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归园田居是陶渊明一篇经典的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自己对乡村纯真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归园田居(其一)[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归园田居:此诗共五首,自成一组。
本首为其一。
适俗韵:合适于世俗的性情。
韵,性情、情调、风度。
尘网:尘世的网罗,这里指仕途。
意思是说仕途像网罗一样束缚人。
三十年:有人说当作“十三年”,因为陶渊明由出任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县令归田,前后正好是十三个年头。
在这里的“三十”不是确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束缚于笼子中的鸟儿总是依恋过去的树林,养在池子中的鱼儿总是想着原来生长的潭水。
羁鸟,束缚于笼子中的鸟。
池鱼,被人养在池子中的鱼。
渊,潭。
本句以“羁鸟”、“池鱼”比喻不自一由的仕途生活,以“旧林”、“故渊”比喻渴望的田园。
南野:一作“南亩”。
际:间。
守拙:安于没有能力做官。
拙,指不善于做官,也就是不善于逢迎取巧之意。
荫:荫蔽。
罗:罗列。
暧暧:昏昧的样子,指隐约不清。
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烟:村落里的炊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庭之内没有尘俗杂事,虚空安静的居室显得很闲暇。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虚空的屋子。
余闲,闲暇。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比喻仕途。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一由。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译文我这个人天生就缺少迎一合世俗的本性,自幼就钟情于悠闲自在的山川田园生活。
然而却不慎陷落了仕途的网罗中,这一去就是很多年。
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儿总是依恋曾经生长的山林,养在池子中的鱼儿永远都思念生活过的深潭一样,我毅然退出官一场,固守愚拙,回到家乡开荒种地,享受渴望已久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全部

《归园田居》是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共五首,通过描绘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自由和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世俗的厌倦。
下面是《归园田居》五首的原文及简要翻译:《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少年时代就没有随世俗的气韵,本性热爱自然。
不小心落入尘世的罗网,一去就是三十年。
像羁绊的鸟儿怀念旧日的山林,池中的鱼儿思念曾经的生活。
在南野际开荒,保持拙朴的本性回归田园。
宅院有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桃李花开在堂前。
远处的村落朦胧可见,炊烟袅袅升起。
深巷中传来狗吠,桑树上雄鸡啼鸣。
庭院内洁净无尘,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尘世的束缚,如今重获自由回归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原文:野外罕人事,穷巷窄陋居。
白日掩荆扉,对案嚼蜡无。
鸡犬相闻望,黍稷随时序。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寒风。
翻译:野外少有世俗的纷扰,贫巷中狭窄简陋的住所。
白天关着荆木门,面对案板嚼蜡般的生活。
鸡犬之声彼此相闻,黍稷随季节生长。
破旧的房屋何必追求宽敞,只要能遮挡寒风就好。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种桑长江边,春来多雨好。
深耕种禾黍,常恐失时节。
雨好养蚕子,茧薄丝更长。
得天宽恕已,赋税皆输将。
翻译:在长江边种桑,春天多雨利于生长。
深耕种植禾黍,时常担心错过时节。
雨量充沛利于养蚕,茧子薄丝更长。
得到天时地利,赋税皆能如期缴纳。
《归园田居·其四》原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逍遥于红尘之外,的追求。
农夫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我行四方,以求草木之滋。
翻译:日出时劳作,日落后休息。
在红尘之外,逍遥自在。
农夫告诉我春天已来临,将要去西畴耕作。
归园田居陶渊明其一注释

归园田居陶渊明其一注释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1. 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情。
韵,气质、情致。
2. 尘网: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
3. 三十年:有人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393)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405)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4. 羁(jī)鸟:被束缚的鸟。
羁,束缚。
5. 池鱼:水池里养的鱼。
6. 故渊:指鱼儿原先生活的水潭。
7. 南野:南面的田野。
一作“南亩”,指农田。
8. 守拙(zhuō):守正不阿。
拙,愚拙,指不善于在官场逢迎取巧。
9. 方宅:宅地方圆。
10. 荫(yìn):遮蔽。
11. 罗:罗列。
12. 暧暧(ài ài):昏暗,模糊。
13.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14. 墟里:村落。
15. 颠:顶端。
16. 户庭:门庭。
17. 尘杂:尘俗杂事。
18. 虚室:空室。
比喻心境空灵。
19. 樊(fán)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陶渊明《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译文及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译文及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译文及赏析《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前四句写作者独自策杖还家途中的情景;后六句写还家后邀请附近邻人欢饮达旦的田园乐趣。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陶渊明《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原文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翻译我怀着怅恨情拄杖回家,崎岖的小路上长满荆榛。
山洞里的流水又清又浅,可用来洗我足振奋精神。
滤一滤我那新酿造的酒,杀一只小鸡儿招待近邻。
日落后房屋里已经昏暗,没明烛也只好点燃柴薪。
欢乐时都怨恨夜间大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
《归园田居·怅恨独策还》赏析这首诗是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的最后一首。
诗的前四句写作者独自策杖还家途中的情景;后六句写还家后邀请附近邻人欢饮达旦的田园乐趣。
对诗的首句“怅恨独策还”,有两种解说:一说认为这首诗是紧承第四首而作,例如方东树说,“怅恨”二字,承上昔人死无余意来”(《昭昧詹言》卷四),黄文焕也说,“昔人多不存,独策所以生恨也”(《陶诗析义》卷二);另一说认为这一句所写的“还”,是“耕种而还”(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中语)。
这两说都嫌依据不足。
如果作者所写是还自“荒墟”的心情,则上首之“披榛步荒墟”为“携子侄辈”同往,何以“独策还”?如果作者是耕种归来,则所携应为农具,应如这组诗的第三首所写,“荷锄”而归,似不应策杖而还。
联系下三句看,此句所写,似不如视作“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在一次独游的归途中生发的“怅恨”。
其“怅恨”,可以与本句中的“还”字有关,是因游兴未尽而日色将暮,不得不还;也可以与本句中的“独”字有关,是因独游而产生的孤寂之感。
这种孤寂感,既是这次游而无伴的孤寂感,也是作者隐藏于内心的“举世皆浊我独清”(《楚辞·渔父》)的时代孤寂感。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doc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的我为大家整理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查阅!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
羁鸟⑶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归园田⑹。
方宅十余亩⑺,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⑻,桃李罗堂前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⑾。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⒁。
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1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4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5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6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7荫:荫蔽。
8罗:罗列。
9暧暧:暗淡的样子。
10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11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2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3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14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译文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园田居》共五首,描写了作者离开了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了田园风光和表达了对躬耕生活的羡慕。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篇1:归园田居·其一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陶渊明写“归园田居”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每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第一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归园田居导读:古诗词大全陶渊明归园田居
【篇一:《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篇二:《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篇三:《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篇四:《归园田居·其四》】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篇五:《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